虚拟经济范例6篇

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范文1

    劳动的虚拟化使劳动超出了时空的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新空间———塞博空间(cyberspace)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在塞博空间从事的虚拟劳动,无限地扩展了劳动的空间、劳动的时间、劳动的对象、劳动的手段,特别是人工智能或软智能体的出现,更使劳动主体虚拟化,劳动方式也被虚拟化。

    劳动方式的虚拟化将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价值功用:它极大地增强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拓展了认识空间。数字化虚拟为人类打开了探索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多种可能性的空间,超越现实时空和物质条件的局限,自由地将事物的多种可能性外化为对象性存在,为人类开拓了新的认识空间,促进认识的深化。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劳动者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能力空前增强,并促进知识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劳动工具的智能化、网络化,增加了生产中的知识和科技含量,为高科学技术及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了便利条件;扩展了劳动对象范围,使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深化应用,社会生产力将会产生加速度的发展。它创造了新的多维的社会交往方式。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每个主体还可以同时从多种角度与多个对象交往,这就使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维度(血缘、地缘、业缘、网缘关系等)、非中心化的状态。交往方式的网络化、多维化,无疑大大地提高了交往频率,加快了社会资源的流转和组合。劳动方式的虚拟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构建了超越地域限制的全球性网络,地域界限被弱化,实现信息和知识共享,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复杂的。

    劳动方式的虚拟化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学家的一系列研究成果警示人们,大自然的禀赋是有限的,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尽量减少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而以劳动方式的虚拟化为特色的虚拟经济,正是减少资源消耗、合理配置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使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劳动环境的虚拟化,减少了对于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塞博空间使劳动减少了对于实时空间的依赖,因而也减少了对于公共交通设施等物质资源的消耗。传统的劳动(或活动)是需要在一定的物质空间内和统一的时间内进行的,然而在信息时代,有了塞博空间,许多劳动(活动)包括国际活动在内,统一的实时空间变得不必要,而且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了劳动资源的组合,减少了对于交通、社会公共设施和物质资源的消耗。譬如,大量的专业网络,如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电子商场、电子物流……大大减少了繁杂的结算、洽谈、采购、会议等,因而也减少了对于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一系列社会资源的消耗。

    劳动对象的虚拟化,大大地减少了试验成本。人们为了减少试验过程对于物质资源的浪费,往往建立一些仿真系统,这样就使劳动对象虚拟化,这种情况在智力劳动中普遍运用,如“数字化虚拟人”就是医学研究对象人的虚拟化,还有投资巨大的水利工程,运用仿真系统,使研究对象虚拟化,节省了巨额的物质消耗。可以预期,随着虚拟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劳动对象的虚拟化将逐步扩大,将越来越显示出劳动对象虚拟化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

虚拟经济范文2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一、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涵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劳务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交通运输业、能源、建筑业、邮电业等物质产品生产活动,也包括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的概念是由马克思的虚拟资本衍生而来的,它是指股票、债券以及金融衍生品等各种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运行贯穿于企业债券市场、财政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借贷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五大市场。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现代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股票、有价债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交易在瞬间即可完成。

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且其行为完全理性,但是现实中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Herbert Simon)所指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只能是有限理性的,由于人们受到信息和知识的限制,难以了解和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通常只是根据主观判断进行决策,而且在决策时,也难以考虑所有可能的方案,此外。人们的价值观和周围人们的言行也会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这样,我们将投资者分为理性投资者与噪声投资者两大类型。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靠人们乐观的心理预期来支撑的。如果虚拟经济中没有投机、泡沫和风险,就不是虚拟经济。当交易者都是理性投资者,都能准确的预测未来收益,那么虚拟资本价值就是固定的,也就不会有交易量了。在噪声交易者占主体的市场环境中,每位交易者也是理性的,都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正是这种趋利行为,投机者不是看未来收益的折现,而是看买卖差价,买卖差价的存在依赖于一部分人对未来有乐观的估计,所以他们购买的价格才会超过其理性价格,而有投机就会有泡沫,就是上市交易价格与理性价格之差,有泡沫必然会有风险,这种风险就是主观风险。这种风险有正反馈作用,很容易被放大。由于虚拟资本市场发生小规模的外部冲击可能最终导致实体经济发生大幅波动,其中的传导机制被称为“金融加速器”。

二、虚拟经济运行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实体经济第一性的,虚拟经济第二性的,但是虚拟经济具有不同于实体经济的特征。

(一)高流动性

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发达,其从生产到实现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而虚拟经济只是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现代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巨额虚拟资本交易在瞬间即可完成。

(二)高风险性

虚拟经济在发挥风险分散和风险规避功能的同时,自身却蕴藏了巨大的风险。因为虚拟资本价格的决定并非像实体经济产品价格均衡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取决于公众的主观预期,所以价格波动剧烈。

(三)高投机性

正因为虚拟资本价格的不稳定和不可预测,一部分风险偏好者得以利用“贱买贵卖”获取利差。现代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更使投机活动如虎添翼,增大了虚拟经济的风险。

(四)不稳定性

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像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这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现代经济有两个“轮子”,一个是虚拟经济,一个是实体经济。双轮驱动,使现代经济比单靠实体经济独轮推进的传统经济马力更大,效率更高,发展速度更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发展虚拟经济,做实实体经济,使两个“轮子”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虚拟经济的滞后发展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其超前发展则容易引起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超过实体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所形成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当某种资产被预期价格将上涨而成为集中追捧的对象时,大量的买入使市场价格攀升,以至于实际资产价格严重偏离理论上的价格,形成泡沫经济;而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灭,并引发金融危机,乃至整个社会经济衰退。

虚拟经济系统作为整个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关系直接以市场为载体的直接体现。随着经济的演化,虚拟经济的稳定成为监控宏观经济稳定的核心内容:

第一,随着金融虚拟化的加深,一方面,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不再完全依赖于实体经济系统而逐步取得相对的独立性――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弱;另一方面,虚拟经济的价值系统通过对社会整体价值关系产生作用,从而对实体经济的价值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强。

第二,实体经济的价格主要受制于资源禀赋的约束,比较稳定,波动的周期长:而虚拟经济的价格是由心理预期支撑的,所以波动性大而且周期短,不稳定性是虚拟经济的常态,比较敏感,容易引发社会价值系统危机,所以,虚拟经济的稳定性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

第三,虚拟经济的配置资金作用,而在市场经济当中,实体经济的生产、流通、消费都是以资金为导向的,虚拟经济的活动对实体经济的活动起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

因此,在当代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稳定成为监控宏观经济风险、保持现代经济系统稳定的关键。我们的目标是:使虚拟经济带来的“收益最大化”,同时使虚拟经济产生的“风险最小化”。

四、研究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建议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和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为了推进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要从我国实体经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实体经济的要求和条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新,逐步推进虚拟经济的发展。要发展虚拟经济,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既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我国一方面存在实体经济发展不足的情况。不利于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促进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变为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一)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宏观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我们只有着力解决好结构不合理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加生产的有效供给,促进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做实实体经济。

(二)从根本上转变已有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要重视和加强虚拟经济领域的宏观调控。充分而有效的发挥资本市场的要素配置作用,以资本市场的活跃与稳定来保证国民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三)合理发展虚拟经济,保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今后不但要加快发展以股票、债权为主要代表的虚拟资本,还要增加各种有价证券的上市交易量,而且要创造条件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积极支持并鼓励我国经济环境服务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充分发挥虚拟资本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

(四)大力培养金融人才,提高金融监管水平,建立经济预警系统,增强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完善市场法规,加强金融监管

虚拟经济范文3

【关键词】虚拟资本;虚拟经济;实体经济;金融危机

一、虚拟资本的产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虚拟资本的产生作了深刻的论述,他指出,虚拟资本是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而发展的,信用制度是其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保证,虚拟资本是在生息资本的基础上产生的,起源于货币的支付手段。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货币所有权与货币使用权分离时,就产生了生息资本,生息资本在借贷形式上的发展就是虚拟资本。生息资本意味着,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一个资本的利息。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一个资本提供的收益,这样收入就资本化了,收入的资本化表明虚拟资本的形成。马克思将有价证券分为两类:一部分是商业证券即汇票,它们是流动的,按时到期的;另一部分是公共有价证券,如国库券、国债、各种股票等有息的证券。从广义上说,是指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存款货币)、有价证券(股票和债券)等形式的资本的总称。可见,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凭证。

二、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1)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持。发展虚拟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渠道。虚拟经济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将社会上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投资实体经济生产扩张,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需求。发展虚拟经济还可以促进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间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人们把资金投向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购买有增长潜力的公司的股票,这样就使该企业更加发展壮大,淘汰掉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2)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首先,虚拟资本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产生的。一般都是股份公司在发行股票,如果没有发行证券的这些经济实体,股票和债券等有价证券就不会出现,虚拟资本也就不会产生。其次,虚拟资本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它的利润的价值来源于实体经济。虚拟资本是由生息资本演化而来的,而生息资本是不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它所获得的利润来源于职能资本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所以,从虚拟资本中得到的利润最终来源于实体资本,没有了实体资本的支持,虚拟资本的增值运动也会难以进行。(3)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当虚拟经济发展过度膨胀,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危害,形成泡沫经济。股市价格剧烈波动,尤其是价格急剧下降时,就会加剧宏观经济的波动。另外,虚拟资产出现非理性变化,带动实体经济中各类资本的价格剧烈波动,当虚拟资产价格剧烈上涨时会引起通货膨胀,同时导致大量资金投资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从而推动资本品价格上涨,这进一步推动虚拟资产价格的急剧上涨,从而形成大量的资产价格泡沫和虚假繁荣,形成经济发展中的隐藏风险。而当这种泡沫破裂,金融市场上的虚拟产品价格就会急剧下降,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因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偿还债务而破产或倒闭,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三、虚拟经济的发展核心:打好实体经济基础,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

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出发,要防范金融危机,在加强对虚拟经济管理的同时,还必须从实体经济入手,只有实体经济结构合理,虚拟经济才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发展虚拟经济必须着重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质量。只有把实体经济建设好,才能为虚拟经济打好基础,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联合起来,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协调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胡军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M].当代经济.2006(12)

[3]庞仙君.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再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A].商业时代.2011(12)

[4]裴晓鹏.真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A].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5]冯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述论[A].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5)

[6]张仲芳.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经济论坛.2010(22)

[7]王春娟.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J].财经问题研究.2004(11)

[8]陈凌岚,陈永志.美国经融危机的成因及启示[M].学海.2010(6)

[9]赵波.浅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M].经济发展

[10]李全海.全球化背景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关系的探讨,

虚拟经济范文4

3.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中国潮"潮起潮落的广义虚拟经济学分析张丽,ZHANGLi

4.广义虚拟经济的马克思经济学哲学基础探析王彦亮,林左鸣,WANGYan-liang,LINZuo-ming

5.海南旅游资源二元价值容介态分析朱沁夫,ZHUQin-fu

6.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杨洪,袁开国,黄静,YANGHong,YUANKai-guo,HUANGJing

7.论品牌是财富标志的泛化物——二元价值容介态视野下的品牌分析吴忠才,WUZhong-cai

8.品牌的虚拟价值及其影响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黄劲松,HUANGJin-song

9.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迪斯尼乐园的体验传播唐齐晻,TANGQi-fang

10.全国各地农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比较王亚南,方彧,WANGYa-nan,FANGYu

11.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费用项目指南(2010年度)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所,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办公室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经济学理论的重构陈元先,陈昂,CHENYuan-xian,CHENYang

3.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初探吴秀生,WUXiu-sheng

4.二元价值容介态视阈下的古玩经济研究锺兴永,刘旖,ZHONGXing-yong,LIUYi

5.中国港口城市邮轮产业竞争力测度——兼论三亚邮轮产业发展亓元,单德朋,QIYuan,SHANDe-peng

6.海南产业结构选择与演变——基于广义虚拟经济思路的研究朱沁夫,ZHUQin-fu

7.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岳阳为例张华,ZHANGHua

8.我国电子商务上市企业成长性实证研究(2004-2008)唐红涛,刘海鸥,TANGHong-tao,LIUHai-ou

9.新书会新书会主持词任超

10.图书出版情况介绍孙涵

11.理论创新要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在《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新书会上的致辞黄书元

12.广义虚拟经济:创新了经济学的理论空间李佐军

13.广义虚拟经济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刘曙光

14.广义虚拟经济学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仰海峰

15.经济学理论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跃升李克安

16.让人产生探寻更多事物冲动的好书郑晓齐

17.一部经济学思想里程碑式的著作邢丽

18.引领当代经济由物本向人本的热烈回归姚平

19.对财富本质的重新探索与思考田大瑜

20.经济新视角战略新思考政策新启示胡国栋

2.广义虚拟经济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实践林左鸣,LINZuo-ming

3.价值重建与优势再造——广义虚拟经济深层思考孙楚明,SUNChu-ming

4.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浅析郭勇,GUOYong

5.美国经济的信用卡效应分析——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分析资本流入美国的根源田大瑜,TIANDa-yu

6.三大C2C网站满意度的比较分析唐红涛,TANGHong-tao

7.可储存商品期货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期货—商品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何展鸿,HEZhan-hong

8.中国东西部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异同探析王亚南,方彧,WANGYa-nan,FANGYu

9.论区域文化的产业传承朱沁夫,ZHUQin-fu

10.消费视野中的文化与符号尹国平,YINGuo-ping

11.虚拟价值链下我国国内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吴忠才,WUZhong-cai

1.广义虚拟经济在宏观层面的产业实践林左鸣

2.文化产业逆势增长的深层原因: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解读胡象明

3.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创意经济的广虚向度吴秀生

4.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与突破口——基于国颁数据的实证分析王亚南

5.二元价值容介态与经济波动宋可为HtTp://

6.长株潭试验区旅游业发展研究杨洪,田银华,袁开国,黄静,邹家红

7.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银行业为例赵习剑

1.政治经济学是政抬和经济的二元容介态林左鸣,LINZuo-ming

2.《动物精神》与广义虚拟经济比较分析研究陈昂,CHENGAng

3.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的城市商圈要素竞争力分析吴忠才,WUZhong-cai

4.全国各地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指数研究——2000-2007年国颁统计数据分析王亚南,WANGYa-nan

5.论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朱沁夫,ZHUQin-fu

6.新兴文化现象与广义虚拟经济分析王彦亮,林左鸣,WANGYan-liang,LINZuo-ming

7.控制方式、经理人创新行为及创新方式选择杨建君,石立江,董雯,YANGJian-jun,SHILi-jiang,DONGWen

1.广义虚拟经济视野下品牌的无形资本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尹元元,YinYuan-yuan

2.广义虚拟经济视野下的城市商圈品牌影响因素分析吴忠才,WUZhong-cai

3.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品牌价值的构成与评估魏华兴,WEIHua-xing

4.广义虚拟经济需要基于信息态的新视角、新理念林左鸣,LINZuo-ming

5.企业广义虚拟经济活动中的"形"与"神"吴秀生,WUXiu-sheng

6.论财富的时间原理尹国平,YINGuo-ping

7.传统经济理论的困局及解放——广义虚拟经济探析孙楚明,SUNChu-ming

8.全国各地文化生产消费综合效应透析王亚南,WANGYa-nan

1.从劳动对象化到生活对象化的价值进化现象林左鸣,LINZuo-ming

2.社会资本理论——拓展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新思路贺飞,HEFei

3.金融危机的应对与经济理论的重构宋宁,SONGNing

4.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基于资本市场发展推动消费扩张的分析马保明,MABao-ming

5.广义虚拟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金诗玮,JINShi-wei

6.财富标志的虚拟化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孟峰,MENGFeng

7.全国各地文化民生效应分析王亚南,WANGYa-nan

8.基于虚拟经济的房地产泡沫研究徐丙臣,XUBing-chen

9.虚拟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以"躲猫猫"事件成立调查委员会分析为例金剑苞,JINJian-bao

1.自然容介态之下的广义虚拟经济林左鸣,LINZuo-ming

2.论信心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于管理的意义胡象明,HUXiang-ming

3.用广虚视界的信息论重构经济分析工具吴秀生,WUXiu-sheng

4.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发展综述陈昂,CHENGAng

5.广义虚拟经济研究范式的初探宋宁,SONGNing

6.网络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组织转型研究——基于中国音乐产业从价值链到价值网的变迁实证窦文章,吕修磊,宋强,DOUWen-zhang,LVXiu-lei,SONGQiang

7.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马振生,MAZhen-sheng

8.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农业发展的生态取向邢丽,XINGLi

9.浅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虚拟经营之道黄青青,HUANGQing-qing

1.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林左鸣,LINZuo-ming

2.广义虚拟经济的五个基本问题吴秀生,WUXiu-sheng

3."产消合一"的生活价值论解释尹国平,YINGuo-ping

4.虚数对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启示宋可为,SONGKe-wei

5.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组织研究范式的演变——DIM范式对SCP范式的突破及其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贺飞,HEFei

6.广义虚拟经济之"元""极"探究崔总合,CUIZong-he

7.解读广义虚拟经济吴剑,WUJian

8.论金融产业链的脆弱性与稳定性——兼论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孙华平,SUNHua-ping

虚拟经济范文5

虚拟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实体经济即农工商服务等实业经济,它提供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资本证券化的产物。马克思当年是从虚拟资本的角度说明虚拟经济的。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虚拟资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其形式有:开汇票、支票,发行银行券,以有息证券、国家证券、各种股票作抵押的贷款,存款的透支,未到期汇票的贴现等。同一笔货币反复使用,就产生虚拟资本。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债券和股票构成。它们都是作为所有权证书存在,并进入市场流通。同一张所有权或债权凭证反复交易就形成纯粹的虚拟资本。在现代经济中,由股票衍生出股指期货,由国债衍生出国债期货等等金融衍生工具可以说是虚拟资本的虚拟资本。除此以外,房地产市场上交易的房地产,外汇市场上交易的外汇,都可能成为虚拟资本的形式。 

信用形式或证券化的资本形式并不必然是虚拟经济。货币和汇票执行流通和支付手段时不是虚拟经济,执行支付手段的汇票流通时便是虚拟经济。用股票筹集的资本进入企业运行时不是虚拟经济,股票作为所有权证书进入市场流通时就是虚拟经济。用国债和企业债券筹集的资金进入企业运行时不是虚拟经济,债券作为债券证书进入市场流通时就是虚拟经济。居民购买房子自己居住就不是虚拟经济;买房子用于倒卖、投机就是虚拟经济。外汇对实际的外贸活动起媒介作用时不形成虚拟经济;为了实现套利或套汇的目的而对外汇的投机性买卖则形成虚拟经济。归结起来,虚拟经济是提供投机平台的经济。 

虚拟经济的产生是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产物,就如马克思所说:“随着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一切资本好象都会增加一倍,有时甚至增加两倍,因为有各种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的人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这种‘货币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1]。在信用产生虚拟资本的条件下,同一些货币可以充当不知多少次存款的工具,执行多次支付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从而产生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突破流通手段量而实现扩张的正效应。在收入资本化条件下产生的虚拟资本,可以使工商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来筹集扩大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资本。从而使企业的发展突破自身的积累规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上述信用和所有权证书可能变为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中的电子符号或数据,出现了虚拟资本无纸化现象。但是虚拟经济的本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以网络中的电子信号的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在运行过程中借助于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介,可以在一瞬间跨越国界完成其全部交易过程。在网络世界中虚拟资本的运行,在时间上是零时间;在空间上是零距离。与现实资本相比虚拟资本显示出高度的流动性,这给企业和个人的资本运作带来极大的流动性便利。伴随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资金在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之间迅速流动,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各种意愿交易的达成,从而对世界经济总量起到增进和放大的作用。由此可见虚拟经济存和发展对现实经济的拉动作用。

据有关资料,目前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五倍,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只有2%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其他的都是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钱生钱的活动。可见虚拟经济发展之迅猛。在现代经济中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离不开虚拟经济的作用。虚拟经济对整体经济的润滑作用和放大作用越来越明显。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

虚拟经济虽然是虚拟的,但它不是虚无的,是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

就信用来说,信用产生虚拟资本的量是有边界的。信用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因而成为投机的基础。但它最终不能脱离现实经济。“只要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从而资本回流确有保证,这种信用就会持续下去和扩大起来。”[2]而在现实中,例如日本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产生的泡沫经济,恰恰就是在无限制贷款而资本无法回流的情况下,导致信用无法持续,最终因泡沫经济被打破而经济出现衰退。

就股票和债券来说,它们反映二重的关系,一方面是以用股票债券等形式筹集的资本进入工商企业,开始现实资本的运动,这是实体经济;另一方面是投入企业资本的所有权凭证和债权凭证进入证券市场运动,这是虚拟经济。股票等所有权证书,具有对相应资本获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索取权,因此,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会影响其收益。

虚拟经济既然是虚拟的,意味着可能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投资者将资本投入企业后,其所持有的股票作为所有权证书进入资本市场运动。股票持有者不能去支配这个资本。特别是这种所有权证书的价值运动是独立的。其价格的涨落,和它们有权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变动完全无关。“一方面它们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这种证券的市场价值部分地有投机性质,因为它不是由现实的收入决定的,而是由预期得到的、预先计算的收入决定的。” [3]这意味着股票等虚拟资本的市场价格变化会脱离现实资本。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最为突出的是虚拟经济的投机性。现阶段无论是私人投资者还是企业投资者都有一个对资产的选择和资产的组合。持有企业股权,购买房产,购买国库券、购买保险单,购买股票和企业债券等,便成为投资选择和资产组合的范围。其中有的资产属于实体经济,有的则属于虚拟经济,这些资产具有不同等级的风险,也有不同等级的预期收益,由此产生投机的机会和工具。其中属于虚拟经济的资产相比实体经济的资产有更大的风险,也有更高的预期收益,因此也就提供投机的工具。这种投机性具有二重功能:一方面,它提供风险投资、资本运作和扩张经济的平台;另一方面,它作为投机性经济,难以避免欺诈性。这意味着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从虚拟经济的积极功能分析,它的发展总体上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使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等。

在现代企业中,资本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优势企业的扩张需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社会资本,如果股票债券不能流动,不能投机,也就没有人来购买股票和债券。社会也就失去了这种在瞬间依靠市场筹集巨额资本的有效工具。

资本的证券化可以提供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平台。实体经济中的企业进行并购之类的重组,通过资本流动进行结构调整,实物性的资本形式很难实现这种调整和重组,或者说结构调整和重组的交易成本很大。资本证券化后,通过股票的交易就能在迅速地较低成本的实现这种重组和结构调整。

投资者提供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将资金使用权让渡给公司,并不必然意味着风险的增加,因为在制度设计上,有价证券可以进入市场流通,实际上向投资者提供风险回避机制,股东通过“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来及时回避投资的风险。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交易则把金融交易中的风险直接作为交易对象,将人类趋利避害的需求从市场化运作的后台拉到了前台。人们可以通过转嫁、分解、控制等风险管理策略,来从整体上降低金融、经济体系中的风险。

期货交易之类的虚拟经济一开始就是为锁定风险而存在的。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可以说是最无规律的,不是谷贱伤农,就是供不应求。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建立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部分地熨平丰年和灾年之间的农产品的价差,有利于农业的稳定与发展。其机制就是在农产品尚未收获前就以一定的价格在期货市场卖出,从而锁定日后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也正因为存在期货交易的投机活动才可能出现风险的转移。

虚拟经济的存在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投资选择机制。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把不用于消费的收入和生产中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之中,这些资金通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渠道,最终投入到各个实体经济部门。当投资者依据自己的偏好和判断通过退出机制变现其持有的证券,实现投资组合的调整时,又会引起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流动,这种流动如果是按照投资主体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的,因而可能成为全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由于属于虚拟经济的金融资产在企业和居民的资产组合中会占依赖于大的比重,因此虚拟经济的市场状况会产生明显的财富效应。虚拟经济市场活跃,预期收益率高,预示着财富的增加,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市场活跃。

虚拟经济与防范泡沫经济

虚拟经济可能产生负效应,最为突出的是出现泡沫经济,产生于投机过度。

世纪之交在世界范围先后出现的泡沫经济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泡沫经济,在利息率偏低的刺激下,企业有高负债投资的冲动。高负债投资没有回报,不能回流,便形成泡沫经济。二是导致从1997年起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泡沫经济,其表现形式是股市、房地产市场和外汇市场上的过度投机。三是2000年初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高科技股价格猛跌所表明的IT产业的泡沫经济。在这里,发生机制也是在股市上的过度投机:人们对高科技股期望过大,投机性过强,抬高了股市价格,而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高收益的神话破灭,泡沫就被打破。

虚拟经济的市场是投机性市场,可能产生越来越多的资本不是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而是投入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市场之类的投机性市场,其结果是在实体经济部门资本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在投机性市场上投资过度出现泡沫经济。其机制是:投资是投向实体经济还是投向虚拟经济之间?投资投向实体经济,获取投资回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投资的成本也很大;而投资于虚拟经济不仅可以很快地收回投资(如果投资成功的话),而且投资的回报期也很短。这样一来,这种投资导向的结果是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减少,而对虚拟经济的投资增加。 

泡沫经济的形成是由资产(虚拟资本)价格膨胀所拉动的。资本市场机制与商品市场机制的重要区别是,资本市场价格变动与市场需求不是成反比,而是成正比。就是说资产价格(如股票价格)提高,需求增加;价格下降需求减少。需求的增减还会随价格的涨跌自我加速。这样,资本市场随价格上升而需求迅猛增加会带动商品市场需求增加。反之,资本市场随价格下降而需求迅猛下跌会带动商品市场需求的下降。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虚拟经济的膨胀和紧缩来说明。在经济趋向高涨时期,虚拟经济的虚假繁荣会推动经济进一步膨胀;一旦虚拟经济的膨胀脱离其物质保证,就会造成资本市场畸形繁荣,甚至形成泡沫经济。在经济趋向衰退时虚拟经济冷淡会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虚拟经济还可能为专事投机的炒家提供机会。国际炒家索罗斯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其在虚拟经济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我们用自己的钱买股票,付5%的现金,另外5%的资金用借款;如果用债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钱,我们用1000美元至少可以买进价值50000美元的长期债券……”。他们以自有资本作抵押,从银行借款购买证券,再以证券抵押继续借款,迅速扩大了债务比率,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借款广泛投机于具有高杠杆特点的各种衍生工具。前一时期某些东南亚国家的金融体系就是被索罗斯的这种方式的投机遭受严重破坏的。可见虚拟经济失控所潜伏的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宏观风险。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固然不是好事,但是,虚拟经济在总体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是越小越好,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防范泡沫经济不等于不能有任何经济泡沫。从一定意义上说,有虚拟资本的存在就存在经济泡沫。泡沫产生于投机,虚拟经济提供市场投机的机会,因而产生经济泡沫。但不能说一有投机就有泡沫经济。经济泡沫是资本市场上的虚拟资本及相应的投机活动。只要不超过实体经济可以支持的度,虚拟经济就不成为泡沫经济。虚拟经济过冷也会影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拉动作用,虚拟经济过冷会导致消费品市场和投资品市场低迷,从而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势必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当前,我国以致整个世界的经济都面临着普遍性的通货紧缩。从拉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考虑,克服通货紧缩不利影响的一条途径便是适度发展虚拟经济。在商品市场需求低谜时,活跃股票市场,可以刺激商品市场需求。

凯恩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危机时提出的赤字财政政策,实际上就试图借助一定的泡沫来刺激投资。现在世界经济正面临着较大范围的经济衰退,我国又出现了持续相当长时间的通货紧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定的经济泡沫来拉动需求。当然,这时的经济泡沫就不一定由政府通过赤字财政来提供,可以通过信用和资本市场的一定的可控的投机来提供。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虚拟经济的规模和实体经济相比仍然偏小,这一方面表现在虚拟资本的品种不全,部分实体资本缺乏相应的虚拟资本,导致这部分实体资本的流动性较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表现在部分虚拟资本的价格偏低,说明社会对其的评价较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一状况会降低本国资产的交换价值,影响总体经济的扩张能力。因此,我国的虚拟经济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只有一步之遥,因此需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规范,防止因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而出现经济的泡沫化现象。其关键是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形成合理的投资结构,东南亚国家前一时期产生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投资结构的失衡。股市、汇市及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实业投资过冷。 

虚拟经济的产生及其功能的发挥是建立在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的基础之上的,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与优化。就是说,虚拟经济的市场应该具有自动调节虚拟经济规模的功能。这种市场的自我调节就如马克思当年所说的:“假如大部分的资本家愿意把他们的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那么,结果就会是货币资本大大贬值和利息率惊人下降;许多人马上就会不可能靠利息来生活,因而会被迫再变为产业资本家”[4]

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是防止泡沫经济的微观基础。在产权的界定不清晰,企业、银行或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软化的情况下,它们要么缺乏避险的需求,要么会出现过度的风险承担行为,因此,培育理性的、按照利益最大化方式行事的市场主体是发展虚拟经济的必然要求。

防止泡沫经济,需要严格的法制,建立资本市场监管的法律架构。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美国的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遭受了沉重的打击,痛定思痛,美国在1933至1934年先后制定了《银行法》、《证券法》、《证券交易法》,其后还制定了《信托契约法》和《证券投资者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此外,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资本市场自律组织,所有这些为美国资本市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显然,健全的法规和高效的监管机构是防止虚拟经济负面作用的基本保证。

防止泡沫经济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过去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是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商品市场上呈现出来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而在虚拟经济达到一定规模,宏观调控的主要对象就要转到虚拟经济,转到资产价格。既要防止泡沫经济又要防止虚拟经济过冷。 

------------------------------------------------------------------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533-534页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546页.

虚拟经济范文6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物经济而言的。实物经济是指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特征的经济,虚拟经济则是以虚拟资本的交易和发展为特征的经济。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提出了虚拟资本的范畴并分析了虚拟资本的性质。马克思认为,在借贷资本形成以后,剩余价值的来源变得模糊了,似乎借贷资本本身也能够产生确定的和有规则的利息收益。反过来,一切能够产生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益的有价证券也就虚拟化为资本,这是由收入资本化而形成的资本。在马克思看来,有价证券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它们能够带来收益;所以称为虚拟资本,则是因为这些证券不仅与实际资本相脱离,而且与它们所代表的资金相脱离。马克思把没有黄金作保证的银行券、银行票据以及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公司股票看作是虚拟资本。由此可见,虚拟资本是相对于实物资本而言的。实物资本是直接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它本身具有价值。虚拟资本则是凭借着某种权利参加剩余价值的分配而形成的资本,它代表一定的价值但本身没有价值。经济的虚拟化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有现象,而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一种趋势。虽然马克思没有提出虚拟经济的范畴,但马克思给予我们重要启示:经济虚拟化的过程应该从资本价值虚拟化的程度和资本的运动偏离生产过程的程度来考察。当虚拟资本的发展到达这样一个程度,使资本的价值变为越来越虚拟,资本的运动越来越远离直接的生产过程,经济就虚拟化了。虚拟化的经济就是虚拟经济。经济虚拟化的过程经历了下述三个阶段:第一,信用货币的产生,它是经济虚拟化的萌芽阶段。在没有黄金作保证的银行券和纸币等信用货币取代黄金执行货币的职能以后,货币本身虚拟化了。原来充当货币的黄金是一种商品,它本身具有价值。现在充当货币的信用货币没有价值,它仅代表一定的价值,而且它的价值是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赋予的。但是,以纸币形式存在的信用货币本身没有收益,它不是资本。只有以支票类存款形式存在的信用货币才有收益,从而才成为资本第二,有价证券的出现,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开始。有价证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债务工具,包括银行存单、商业票据、承兑汇票、国库券、公司债券、市政债券、政府债券等;另一种是权益工具,主要是股票。债务工具体现借贷的关系,权益工具则体现所有权的关系,它们都是货币资本的证券化。以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为例,在它们被发行以后,企业把获得的资金投入生产过程,货币资本转化为实物资本,它们成为实物资本的表现形式。虽然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以一种独立的形态不断地在交易和流通,但是这种流通仅仅在改变着债权人或所有者,它所体现的实物资本仍然在生产过程中。有价证券可以带来收益,它成为一种资本,但这种资本的运动与生产资本的运动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离,即资本开始虚拟化了。另外,实物资本本身是商品,它具有价值。以有价证券形态出现的资本是一种凭证,它本身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是由它的收益派生出来的,即资本化的价值。对于长期债务工具来说,它的利息收益每年不变而且期限是确定的。设每年的预期收益是N,本金是M,期限是t,到期收益率即在整个期限内的平均利率是i,它们的虚拟价值等于下述公式的PV:PV=V(1+i)+N(1+i)2+…+N(1+i)t-1+M(1+i)t上述公式等号右边前t项中的每一项是把长期债务工具每年的收益按照利率折算的现值,最后一项则是把最终取回的本金按照利率折算的现值,各项现值之和便是该债务工具的价值。但是,它的价值PV是它的收益N产生的,因而是一种虚拟的价值。对于权益工具而言,它每年的股息收益是可变的并且是无期限的。设每年预期的红利收益是N,与风险相应的利率是i,时期是t,那么它的虚拟价值PV同样是它的收益N产生的为:PV=N1(1+i)+N2(1+i)2+…=∑∞t=1Nt(1+i)t第三,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标志着经济虚拟化的深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创新的发生,出现了互换、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其中互换包括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等,期货包括利率期货、外汇期货、股票期货和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期权包括利率期权、外汇期权、股票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权和利率上下限协议等。以股票期权为例,它是在未来一定的时间里按照一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股票的一种权利。买方支付了它的价格后便获得了这种权利,卖方得到了它的价格后则承担起这种责任。它甚至不是在未来买卖的股票的表现形式,而是买卖股票的权利。如果说股票的发行体现了一定的生产资本进入生产过程,股票的交易体现了这部分生产资本所有者身份的变更,那么股票期权的交易已经与生产资本的运动没有关系。但是,持有股票期权同样可以带来收益,它是一种比股票虚拟化程度更高的虚拟资本。另外,如果说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是它们的收益派生出来的,那么金融期权的虚拟价值则是由金融期权的条件和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的差异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由有价证券的虚拟价值再次派生的虚拟价值。金融期权的虚拟价值可以用布莱克-斯古尔斯方程(Black-ScholesEquation)表示。设金融期权的虚拟价值是PV,N(d1)表示在期望值为零和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中出现结果小于d1的概率,N(d2)表示在期望值为零和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中出现结果小于d2的概率,P表示作为标的物的金融资产的价格,E表示期权的实施价格,R表示连续进行复利计算的无风险利率,T表示占全年天数比例的期限,δ表示用连续计算的年收益率的标准差来度量的金融资产的风险,那么PV=N(d1)P-(E/eRT)N(d2)d1=ln(P/E)+(R+0.5δ2)TδTd2=ln(P/E)+(R-0.5δ2)TδT在上述公式中,E/eRT是利用连续计算的无风险利率对期权实施价格进行折算后的现值,ln(P/E)是P/E的自然对数。目前,世界各国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从下列数字可见一斑:2001年,以现行价格计算的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467420亿美元,权益工具的市场价值约320000亿美元,未清偿的债务工具的价值约366154亿美元,即流通中的有价证券的价值达686154亿美元,超过了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约50%。另外,2001年,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价值是31140亿美元,名义价值为988350亿美元,前者是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7%,后者是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11%[1]。

二、虚拟经济的运行机制

经济虚拟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里,即以商品货币为交换手段和融通手段的实物经济里,从表现为商品—货币—商品的商品流通过程产生了表现为货币—商品—货币的货币流通过程。在货币流通的过程中,有的人出现货币闲置而有的人则发生货币不足,当出现货币闲置的人把货币贷给需要货币的人时,又从货币的流通过程

产生了货币—货币的货币融通过程。但是,希望借入货币的人要找到希望贷放货币的人需要耗费很高的交易成本,银行就是为了降低货币融通的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在银行出现以后,银行可以把人们存入的闲置货币集中起来,再贷放给需要货币的人,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银行的运转要发生大量的费用,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通过程仍然需要耗费较高的交易成本,公司债券等债务工具也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货币融通的交易成本而产生的。借助于债务工具,人们既克服了银行产生以前直接的货币融通所存在的不便,也降低了银行产生以后间接的货币融通的成本,从而形成了更高形式的直接的货币融通。另外,在私有制的条件下,产权是相互分割的,每个小商品生产者都拥有自己的产权。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要获得规模经济的利益,一定数量的资本积累是必要的。资本的原始积累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是通过暴力使小商品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它导致了以生产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生。正如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P783)。二是使私有产权的收益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私有产权的所有者保留他们的收益权,让渡他们的使用权,并且把他们的使用权在法人企业里集中起来。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就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的利益而产生的。经营者使用他们的股份去经营企业,所有者凭借他们的股份获取收益。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里,在竞争的压力和利润动力的影响下,人们总在寻求着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实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率的目的。作为虚拟资本的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正是因此而产生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这个阶段里,商品货币是核心,信用货币是代替商品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而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则是代替商品货币完成融通的过程,它们的流通或融通受着商品货币的流通和融通的制约,虚拟资本与生产资本存在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金本位制的虚化,特别是随着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的解体,实物经济发生了向货币经济即以信用货币作为交换的手段、资金融通的手段和调节经济的手段的经济过渡。在货币经济里,作为基础货币的纸币是一种没有价值的价值符号,支票使银行的需求存款成为货币,可转换存单(NOW)和自动转换服务(ATS)使银行的定期存款也成为货币,货币的流通表现为各种凭证的易手,资金的融通则表现为银行账户数字的更改和各种票据的交易,它们已经不完全反映实物商品的流通。另外,在货币经济里,开始出现货币流通和融通对商品流通的异化。这就是说,相对于商品流通来说,货币流通和融通已逐渐作为一个异己的力量出现,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反过来对商品流通产生强有力的影响。由收益而产生的各种虚拟资本与生产资本的联系开始弱化了。在货币经济的发展阶段,包括商品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借贷资本的利率在内的价格机制已比较完整,它们相互影响,对商品的生产和社会资源的配置发挥着调节作用。但是,在信用货币取代商品货币以后,货币的扩张和收缩更加频繁和剧烈,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在发挥着它的调节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资金融通的利率风险和债务工具交易的价格风险。另外,在利率和供求变化的影响下,权益工具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从而使股权的交易也发生价格风险。然而,在金融市场上,既有规避风险的保值者,也有愿冒风险的投机者,这就使风险转移成为必要。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股票与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人们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确定未来买卖某种金融资产的价格,或者构建按照一定的价格买卖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和责任,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在货币经济的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已经取得长足的发展。为了提高资金融通的效率以提高竞争能力,金融机构希望把资金融通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没有流动性的长期贷款如住房贷款等变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即进行信用的创造,由此产生的是资产的证券化。资产的证券化就是根据长期贷款在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发行新的债务工具,把变卖长期贷款所得到的资金又发放新的长期贷款。另外,在借贷市场上,借者和贷者对未来利率的变化具有不同的预期,不同的借者在不同的借贷市场上具有不同的优势,这就使债权或债务的重组成为必要。利率和货币互换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人们通过债权或债务的互换来降低筹集资金的成本和风险,或增加贷放资金的收益。在这些由金融创新产生的虚拟资本出现在市场上以后,它们本身又成为了资金融通的工具和交易的对象。当这些虚拟资本的交易成为普遍的现象时,货币经济便向金融经济过渡。金融经济是指金融深化的程度较高,虚拟资本已成为重要的融通工具的经济。如果说在货币经济里,各种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体现着一定数量的信用货币的借贷和权益关系,而信用货币的数量仍最终受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制约,那么在金融经济里,由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派生出来的衍生工具则是不但不受商品生产和交换以及信用货币数量制约,而且不受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数量制约。以金融衍生工具形式表现出来的资本已经是高度虚拟化的资本。衍生金融工具产生以后,它还具有不依赖于商品生产甚至不依赖于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衍生与繁殖能力。衍生金融工具既可以由现有的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中不断衍生,也可以由已经衍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中再度衍生。例如,从股票、股票价格指数衍生出各种股票和股票指数期权以后,又产生了灾害优先股票卖权。这是保险与期权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金融品种。又如,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本身是从债务工具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但从利率期货中又再度衍生出利率期货期权。这是一种按照一定的价格在未来一定的时间里买进或卖出一定的利率期货的权利。只要金融市场有需求,金融机构就会创造出新的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适应于金融市场供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三、虚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的虚拟化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价格风险、创造新的信用而发生的,它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过程。正由于虚拟资本的出现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价格风险、创造了新的信用,它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下面以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为例,来分析虚拟资本和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的相关关系。表1说明美国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广义货币供给量M3表示的信用货币的关系。表2说明美国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未清偿有价证券市场价值的关系。有价证券包括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由于资料收集的困难,许多年份的债务工具和权益工具的市场价值是估算的。表3说明美国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名义价值的关系。在这里,金融衍生工具主要包括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分别计算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三种类型的虚拟资本的相关系数R1、R2、R3得:R1=0.94575227;R2=0.98004484;R3=0.877564033。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三种类型的虚拟资本如此高的相关系数表明产值与这些虚拟资本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由产值的增长所产生的风险转移和信用创造的需要促进了虚拟资本的扩张,而虚拟资本的产生又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资金效率推动了产值的增长。但是,经济的虚拟化也给经济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影响:第一,虚拟经济的发展加剧金融市场内在的不稳定性。虚拟资本本来是

在风险转移和信用创造的需求中产生的,但是虚拟资本的发展在使投资者有更多的方法规避风险和获得资金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性。首先,传统的金融资产投机是单一的金融资产投机,但在虚拟经济条件下,金融资产的投机是立体的金融资产投机。例如,对外汇的投机除了对即期外汇的投机外,还进行远期外汇、外汇互换、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的投机。一旦投机成功,将获得数倍的收益;一旦投机失败,则是数倍的损失。其次,由于许多虚拟资本的交易不必支付全部金额而只需要交纳保证金,投机者便可以利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数额的虚拟资本的交易。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杠杆的作用,掀起大规模的投机浪潮。因此,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将会增大。另外,在虚拟经济条件下,金融衍生工具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结构日益复杂,金融机构有更多的方法逃避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从而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金融监管当局也难以对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的监管。第二,虚拟经济的发展加剧经济体系内在的不稳定性。首先,虚拟资本是由风险转移和信用创造而产生的虚拟的工具,它的运动已经脱离了商品生产过程并且越来越不受商品生产过程的制约,它可以不断自我繁殖和衍生。从上面的表列可以看到,如果把各种虚拟资本的虚拟价值加起来,它可以是商品价值的数倍甚至十多倍。因此,虚拟资本在数量上有可能出现过度膨胀的倾向。其次,虚拟资本的价值是虚拟的,是由预期的收益派生出来的,而未来的收益又取决于虚拟资本价格的变化。这样,虚拟资本的价格在一段时期里可以通过自我维持出现螺旋型上升:对虚拟资本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导致对虚拟资本需求的增加,对虚拟资本需求的增加推动了虚拟资本价格的上升,从而又增强了对虚拟资本未来价格上升的预期。如此反复,便造成了虚拟资本价格的持续上升。虚拟资本数量的扩张和价格的上升造成人们虚拟财富的增加,人们将相应增加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带动产值的增加,形成了泡沫经济。但是,虚拟资本最终还要受到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制约而不可能无节制地膨胀。一旦经济泡沫破灭,人们不得不调整预期,虚拟资本的数量和价格就会急剧收缩,人们的虚拟财富大幅度减少,人们将相应减少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从而导致经济的衰退。在虚拟条件下,一个国家有可能发生超过巨额的财富扩张和收缩。由此可见,在虚拟经济条件下,经济的不稳定性增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泡沫,其中部分国家或地区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导致经济衰退,就是虚拟经济消极影响的反映。从实物经济到虚拟经济,表明经济在走向进步。但是,虚拟资本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虚拟资本的出现就像核技术的发明一样,人类掌握了核技术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表现,但核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人类形成了威胁。因此,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新的征服自然、驾驭经济的同时,还需要有效地控制这些工具,以防止这些工具对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