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结对小结范例6篇

师徒结对小结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1

一、引言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入职教育,除了由师范院校开展短期集中培训外,由初任教师所在学校或学区实行师徒结对式指导,即安排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实行“传、帮、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初任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从而帮助初任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本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探究师徒结对的方式有哪些,在结对过程中初任教师与师傅存在怎样的关系,在结对过程中初任教师获得了怎样的专业成长,“师徒结对”实施中存在哪些问题。以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为“师徒结对”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支持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问卷调查之前,结合教师的教龄、学校层级等因素,预先对北京市朝阳区的8名初任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在预调查基础上又对问卷进行了修订。调查的内容包括师徒结对方式、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初任教师的内容、主要的指导方式、师徒关系类型、师徒任教科目与年级、师徒结对的效果、师徒结对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二)研究被试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初任教师(教龄在1~4年)。随机选取了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参加进修的100位初任教师。发放100份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教师被试的基本信息见表1。

三、结果分析

(一)师徒结对的活动形式

1 师徒结对的方式

目前师徒结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对一,即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一名初任教师・多对一,即多名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一名初任教师,―对多,即一名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多名初任教师。从调查来看,一对一占到69.9%,多对一和一对多分别为10.8%和14.0%。可见,在朝阳区的中小学中,一对一是师徒结对的主要方式。

2 师徒关系的类型

哈贝马斯(J.Habermas)把人类社会生活分为三个基本要素:工作、沟通和权力。相应地,人类的认识兴趣就有技术的、实践的和解放的三种。本研究以此理论为基础,将师徒之间的指导关系分为三种:一是权威型,即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师傅在关系中居于权威地位,只强调师傅的教导作用。而忽视了徒弟的反作用,二是平等、民主型,即是一种真正平等的、民主的师徒关系,师傅和徒弟均是学习的主体,两者互惠、共同发展,三是批判反思型,即徒弟在专业成长过程中,对于师傅给予的指导随时进行反思、审慎判断、批判性分析,同时师傅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也不断进行批判反思。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平等、民主型的师徒关系类型所占比例为62.4%,反思型所占比例为25.8%,权威型所占比例为8.6%。

从根本上说,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都有基于个人阅历的缄默知识,而且作为成人,他们都有学习的自主性,因此最理想的师徒关系应该是批判反思型。但现实中,有些指导教师年龄较大,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初任教师来说,他就是权威,而且他对初任教师的指导非常具体、有效,对于急需获得指导的初任教师来说,这种权威是他们愿意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的单项教导也具有肯定的意义。再加上人的思维可能会发生延时反应,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的指导,在很短时间内初任教师未必就很快地接受,而是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消化,所以表面看起来权威型的指导,事实未必就是,而要辩证地思考这一过程。

3 师徒之间任教科目与年级的关系

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师徒任教同级同科所占比例最大,为61.3%,其次是同科不同级,所占比例为28.0%,同级不同科和既不同级也不同科所占比例分别为3.2%和4.3%。可见,在师徒结对中,师徒同级同科是最主流的形式,这便于师徒之间基于共同语言进行交流。

4 指导方式

师徒结对中,师傅指导初任教师的方式有集体备课、说课、课后评课、相互听课、提供资料、办公室讨论、协同教学、指导研究、教案翻阅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是相互听课、办公室讨论、课后评课、集体备课、说课、提供资料,所占百分比分别为73.1%、68.8%、68.8%、55.9%、40.9%、40.9%。

(二)师傅对初任教师指导的内容

在师徒结对中,有经验的教师对初任教师指导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从调查数据来看,有59.2%的初任教师认为师傅对他们的课堂教学经常进行指导,有52.7%的初任教师认为师傅对他们的班级活动和教育活动经常进行指导,有33.3%的初任教师认为师傅在生活方面对他们经常进行指导。可见,在中小学师徒结对中,指导教师较重视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指导初任教师,而在生活方面的指导相对较少。

(三)师徒结对的效能情况

本研究中将师徒结对促进初任教师发展的效能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技能的发展,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又分为四个小的方面,即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加深对学生的理解、加深对教学方法的理解、课堂管理能力的提高。

由于问卷中的每个项目均采用5分反向评分制,故取3为参照值。从表2可以看出,初任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3分,属于较好程度范围。可见,通过师徒结对,初任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

从调查中看出,初任教师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方面发展的幅度比较大,而在对学科的理解上,相对来说,初任教师在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方法的理解和课堂管理方面的进步幅度比较小。尽管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指导教师对初任教师在生活技能方面的指导少于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的指导,但由于初任教师作为成人,他们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会主动地从同事或其他教师那里寻求帮助。因此,展现在指导教师前面的初任教师在生活技能方面也获得了相对较好的发展。

(四)师徒结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师徒之间交流时间不充分

造成师徒之间交流时间太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指导教师和初任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比较繁重,另一个是学校重视度不够,未能安排师徒之间专门的交流时间和场所,甚至有些学校的

师徒结对仅是形式。

2 师徒之间交流形式太少

师徒之间主要的交流形式是相互听课、办公室讨论、课后评课、集体备课、说课、提供资料等。这些形式并没有满足初任教师的需求,他们更渴望师徒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形式,如座谈会、研讨会等。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师徒之间的交流,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将一对一的师徒扩展成一个新老教师沟通交流的共同体。

3 师傅对徒弟指导的计划性不强

接受调查的初任教师在承认师徒结促进他们发展的同时,也指出师傅对他们的指导比较零散,没有计划性。造成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虽然几乎每所中小学都在实施师徒结对,但实际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实施计划或方案,如师傅选拔的资格、对初任教师的考核、师傅的权利与义务、师徒交流的时间和场所等。

4 缺乏监督、激励机制

从被试教师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多数学校在实施师徒结对的过程中,缺乏监督、激励机制,如对初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的考核、对指导教师的激励等。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从师徒结对的活动形式来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小学初任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师徒结对”实施中,师徒结对的方式主要还是一对一的形式,即一名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初任教师;从师徒关系的类型来看,平等、民主型是最主要的师徒关系类型,其次是反思型,权威型所占比例较小,从师徒之间任教的科目与年级来看,师徒同级同科是最主流的形式,从师徒结对中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来看,最主要的指导方式是相互听课、办公室讨论、课后评课、集体备课、说课、提供资料等。这些指导方式还未满足初任教师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多的交流时间和交流形式。

从师徒结对中师傅对初任教师指导的内容看,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而且指导教师较重视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方面指导初任教师,而在生活方面的指导相对较少。

从师徒结对的效能来看,初任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活动、生活技能方面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师徒结对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徒之间交流时间不充分,师徒之间交流形式太少,师傅对徒弟指导的计划性不强,缺乏监督、激励机制等。

(二)建议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2

一、学生师徒结对模式的组织操作

首先,设计好研学案。“研学后教”强调研学案的合理设计。在学生师徒结对模式中,以牛津版的英语教科书为基础,按照阅读、听力、说话、语法和写作等方面的要求,分别为师傅和徒弟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列出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知识链接以及简单明了的自学自教指导语,为学生师徒结对模式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确定好师徒关系。让学习成绩较优秀的学生为师傅,安排每位师傅带一位徒弟,教师将师徒确定为一对一关系,两对或三对师徒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研学案,让师傅带领徒弟自学自教,互学互改,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兵测兵。

再次,制定好奖罚制度,落实到位。用奖罚制度将师徒捆绑在一起,荣辱与共。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测试成绩等进行评价打分,口头告知或书面通知英语科代表。并由其做好登记统计。在一个阶段学习结束后,统计出师傅中个人累积分值最高的5位为最佳师傅,徒弟中最高分的5名为最佳徒弟,师徒合分最高的5名为最佳师徒。教师要监督并落实到位,定时对他们进行隆重的颁奖礼,让他们产生荣誉感,为接下来的师徒结对学习不断增强动力。与此同时,统计出最低分数的5位最差师傅、最差徒弟、最差师徒组,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惩罚,让他们不甘落后,携手共进。

最后,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在学习过程中,给学习态度端正、作业完成情况良好、团结合作的师徒加分,对有突出进步的中下生也给予加分,反之则扣分。例如英语单词听写中,100分的学生将可加2分;学习态度认真、听写有明显进步的中下生也可加2分;而对听写马虎、不努力的同学则扣2分。就这样,学生师徒结对模式始终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当然,对师徒的评价总少不了终结性评价。对英语测试结果,笔者采取给优秀者、进步者加分的方式,加的分值由2-10分不等。

二、学生师徒结对模式在听说读写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于阅读教学中

由于师徒的“捆绑”作用,师傅意识到要让徒弟有一碗水,自己就一定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止的小溪,在自豪感与责任感的推动下,师傅在阅读课之前会根据阅读学案做足准备,包括阅读背景、单词短语、阅读技巧、问题解答等,不知不觉中师傅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徒弟在师傅的监督下不敢偷懒,不愿连累师傅,学习态度也明显变得积极起来。这种互动构建了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阅读课上,阅读文章前,教师让小组里的两个师傅围绕学案问题进行讨论,徒弟需认真听师傅们的发言,并在师傅的指导下做好记录,准备代表师徒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讨论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提高了阅读兴趣,还可以避免小组合作中优生包办的不良现象。在压力与关注下,徒弟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brain storming,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师傅在教别人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己,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缜密了。例如。在教学牛津版Unit4 “Elec—tricity”阅读课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What does electricity dofor us?”师傅引导徒弟将答案整理写在小黑板上。以此作为本篇文章的导读。

阅读中的讨论往往与掠读、跳读、细读等不同层次的阅读相对应,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节、结构和段落大意等。在这个环节,教师将在学案上为师傅和徒弟设计两种不同层次的题目:徒弟轮流作答的必答题及师傅抢答的抢答题。必答题是一些基础阅读题,在全班独立阅读并找出答案后,每组的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轮流作答,回答正确可得2分。师傅的抢答题一般为阅读后的层次高一点的题。例如复述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说说某些句、段的内涵,文章特色,文化差异等。答案正确的可得3-8分,这大大激励了优生的斗志,使他们积极参与。在这过程中徒弟也会仔细倾听。这样,学生阅读兴趣相当浓厚,课堂气氛也由原先的沉闷安静变得生动活跃,回答问题也不再是小组长一个人的事情了。

该模式实施几个月以来,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由上学期期末的平均分14,5分上升到这个学期期中的17.8分(满分20分),教学效果明显。

2.应用于听的教学中

影响听力的关键是专注度以及英语文化知识。如果在听前安排适当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师徒进行热身和预测,简介一下将会遇到的单词短语。则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能有效地排除某些会造成障碍的信息。因此在做听力训练的时候,笔者会腾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师徒就研学案上的背景问题、单词短语进行互教互学。学生对听力内容有了一定的预测后,就不再感到听力材料那么难了。在完成听力训练后,笔者会对学生的听力测试进行评价加分。对听力题目全对的同学加8分。徒弟错5题以内的加5分。这样的激励方法使学生的专注度大大提高了。很多学生表示这样的方式很有趣,还建议多加训练。

3.应用于写的教学中

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基础。让学生师徒就写作话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信息。讨论方式可选用师傅与师傅讨论、徒弟听并且记录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写的题材和内容产生立体思维与记忆架构。懂得该写什么和怎样写。通过讨论,学生对这篇短文打了腹稿。写起来也就不觉得困难了。在口头表述之后,可让师徒共同写出提纲、关键词,最后让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各自完成文章。师傅与师傅互改,师傅帮徒弟改,并按照中考评分标准打分。最后教师打分,对写得好而且评分恰当的师徒加3—6分。比较前后的测试结果发现,学生的写作平均分由原先的5.8分上升到7.4分(满分为10分),有了质的改变。

4.应用于说的教学中

初中的“说”主要包括朗诵、对话以及就话题说话。朗诵包括读单词、短语和朗诵课文。师徒结对模式在读单词、短语的操作方式是这样的:教师先给几分钟让师傅帮教徒弟读,然后教师抽查两三位徒弟,检查他们的掌握情况,对没有掌握好的同学将进行扣分。在朗诵方面,也是采取类似的操作方法:师傅带徒弟一句句朗诵课文,训练之后提供机会给师傅展示,就师傅朗诵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点评,最后根据程度给予3—5分的加分。同时也抽查徒弟的朗诵情况,对徒弟的朗诵情况也会给予3-5分的加分。这样的模式操作使师傅努力教,徒弟也努力学。现在学生的朗诵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徒弟基本上能读了,师徒的语音语调也有了很大进步。师徒结对学习在对话以及话题说话的题目的开展形式类似于上述的口头作文。

三、实践总结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3

摘要:正式指导关系与非正式指导关系有诸多不同,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式指导关系研究的框架。本文认为指导项目的特征因素及组织环境因素对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正式指导关系研究框架由影响因素、正式指导关系功能、结果因素三部分构成。

关键词:正式指导关系 项目特征 师徒组合

指导关系(mentor i ng),也被译为师徒关系,一般指资历较深或经验较丰富的员工对资历经验较浅的员工给予工作技能和生涯发展指导与支持的人际关系,是近30年来备受西方管理学界青睐的议题。指导项目(mentoring program),或师徒项目,一种正式指导关系,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财富50 0强企业十分重视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具,美国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企业实施了指导项目,而英国则有87%的企业采用指导项目(Klasen,Clutterbuck,2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工不足和高级专业人才缺乏的弊端日益突显。尽管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内资企业,像华为软件、TCL移动通信公司等开始尝试这种人才培养方式,但由于缺乏正式指导关系理论的指导和具体的可借鉴经验,许多企业实施的指导项目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试图对既有的正式指导关系进行梳理,提出一个可供我国正式指导关系或师徒项目实践可供依据的理论框架。本文在理论上可为建立本土化的指导关系模型进行有益的理论探索,以利于本土化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发展。在实践上,本文可为师徒项目或企业导师制提供指导,为我国技能人才及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指导关系按照形成的方式可分为正式指导关系与非正式指导关系。近年的研究表明正式指导关系与非正式指导关系在诸多维度上存在差异。譬如,在启动上,非正式指导关系通常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目标等自发形成,组织参与的程度很小或没有,相反,正式指导关系通常由组织安排形成,关系的建立受到组织帮助和管理;在长度上,正式指导关系通常持续6到12个月,而非正式指导关系通常持续3到6年;在结构上,正式指导关系是有结构的关系,师徒接触的模式、频率、地点可能都有具体的规定,而非正式指导关系则没有。既有指导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正式指导关系,仅有少数研究考察正式指导关系的利益、影响因素,比较正式/非正式指导关系利益的差异。因此,本文在既有的一些西方学者(如Hunt,Michial,Wanberg,Young,Ragins等)及一些国内学者(如陈诚,杨百寅,罗瑾琏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式指导关系研究框架,见下图1。

一、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与测量

指导关系的功能有两功能模型和三功能模型。指导关系研究的先行者美国波士顿大学的Kathy E Kram教授(1983)率先提出指导关系具有两种功能,即职业发展功能与社会心理功能。职业发展功能在于强化徒弟职业上晋升的能力,包括师傅给予徒弟的支持、指导、保护、曝光机会和挑战性任务,以协助徒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社会心理功能包括咨询、接纳或认可、友谊和角色模范。美国迈阿密大学商学院的Terri A Scandura教授及其同事(1991,1993)则在验证及分析后,将指导关系功能中的角色模范从社会心理功能中区分出来,作为独立的第三种功能。西方的学者大多在Kram的两维度模型或Scandura的三维度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师徒关系功能的测量工具。既有的指导功能测量工具主要有MRI、MFS、MFQ等指导关系功能量表。由于正式与非正式指导关系的众多不同,本文认为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与非正式指导关系也会有许多不同,譬如由于组织顾虑组织公正性会限制师傅在组织中给予徒弟曝光机会和保护。由于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本文也预想中国情境下的正式指导关系必定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点。正式指导关系研究应根据其关系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测量指标,提高其测量的内部的效度。

二、正式指导关系的影响因素

指导关系功能的前因包含众多因素。通常研究的前因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师父特质、徒弟特质、师徒性别配对、师徒认知相似度、职业目标、组织任期、年资、奖励结构、组织文化、指导关系类型等。Young和Perrewe(2000)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个人特质、关系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和关系类型。对于指导功能影响因素的考察来说,既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师徒个体特征因素、关系因素,对于正式指导关系的项目特征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的考察很是不足。相对于非正式指导关系来说,正式指导关系对组织环境因素的依赖更强,指导关系的项目特征因素和组织环境因素对正式指导关系功能的影响会更强烈。

许多学者的研究揭示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比不上非正式指导关系,而本文作者基于经验的考察发现,指导项目质量是决定正式指导关系效果能否与非正式指导关系相比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参与者的选择方式、匹配方法等指导项目特征上的差异影响着正式指导项目质量的高低。

1.师徒项目特征的影响

既有观点认为正式指导关系比不上非正式指导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式指导关系无法建立起非正式指导关系中的亲密性。根据心理学中的亲密关系理论(Hinde,1995),伙伴间的相似性、交往频率、空间距离的接近等因素会影响关系的亲密程度,亲密度越高的关系其功能越好。因此本文提出指导项目特征中那些会影响师徒参与动机和亲密关系的因素,如参与者的选择方式、匹配方法、培训、碰面频率的规定、目标设定过程、指导项目目标等会影响正式指导关系的功能。

美国著名的指导关系研究学者Allen等人(2006)曾考察了一些组织的正式指导项目的设计特征对师徒知觉到的项目有效性的影响。她发现正式指导项目在启动之前有一些因素就已经预示着这个项目的效果了。譬如,Allen发现在项目启动前,组织有没有对师傅和徒弟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所花的时间以及培训的质量是会影响正式指导项目的效果的。此外,她还发现参与者的选择方式,譬如是自愿参加的,还是硬性要求参加的,也会影响项目的成效。其他的一些关注正式指导项目的学者也指出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譬如师傅是否经过了一定的遴选,师徒匹配的过程与方法,是否对师徒碰面的次数和时间进行了一定的要求,师徒之间是否设定了目标,目标是如何设定的,组织是否对项目的目标进行监督和考核,等等。若组织在启动正式指导项目之前,在设计项目时能将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考虑和妥善的处理,能对师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遴选,能对师傅和徒弟进行恰当的匹配,允许师傅和徒弟自愿地参与项目,对师徒进行培训,要求但允许师徒参与项目目标的设定,对师徒的互动做出频率和时间的要求,对项目进行监督与管理,那么正式指导项目的功效将会极大的提高。

本文假设:在参与者选择方式上,自愿参与意愿高的项目其功能更好;在匹配方法上,师徒相似度高、空间距离接近、参与者投入较多的项目其功能更好;在指导项目启动之前,对师徒交往、利益、注意事项等进行过培训的项目其功能更好,并且培训的质量越高则正式指导项目的功能越好;对师徒碰面频率做出具体规定的项目比没有规定的项目功能好;师徒设定的培训目标越具体指导项目的功能越好;旨在促进徒弟组织社会化的项目与旨在促进徒弟职业发展的项目的功能将不同。

2.师徒个人特征的影响

(1)师傅个人特征的影响

一些指导关系研究的文献表明师傅的个人特征会影响指导关系的功能。一些学者考察了师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以前指导的经历、权利大小、组织中的位置、政治技能、人际沟通技能、利他主义、自尊、转换型领导风格、外向性、宜人性、责任性、内控性等个人特征对于师傅参与指导项目的意愿以及徒弟知觉到的师徒功能的影响。大多数研究显示这些师傅方面的个人特征因素的确会影响到师傅参与指导项目的意愿,还会影响到师傅对徒弟的吸引力以及徒弟从指导关系中获得的职业发展功能和社会心理支持功能。如Allen(2003)的研究显示师徒个性特征中的同情心与乐于助人的特质与师傅愿意指导他人的意愿正相关。Aryee等(1996)的研究表明师傅的利他主义人格特质能显著预测师傅的指导意愿。Olian等学者(1988)研究显示师傅的人际沟通技能显著的影响师傅对徒弟的吸引力。

(2)徒弟个人特征的影响

徒弟的个人特征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个性特征、能力特征。一些元分析(Eby,et al,2013;Ghosh & Reio,2013;Ghosh,2014)表明徒弟的一些个性特征会影响徒弟的获益。徒弟的主动性人格、内控性、情商、学习目标导向、自我监控能力与徒弟获得的职业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正相关。徒弟的能力特征,包括徒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绩效水平,也影响师傅对徒弟的选择倾向和徒弟获得的职业发展功能和社会心理功能。Allen等(2000)认为师傅会选择那些能给自身带来更多好处的学徒,并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证明:相比于有帮助需要的学徒,师傅更倾向于选择高高潜能或高能力的学徒。Allen(2004)的研究表明徒弟的能力与学习意愿是师傅选择徒弟的重要依据。自我提高动机强的师傅更倾向于选择能力强的徒弟,而内部满意动机强的师傅更愿意选择学习意愿强的徒弟。徒弟的年龄、教育水平、种族等人口统计特征会影响徒弟对师傅的获取以及徒弟知觉到的指导功能。西方的研究显示年岁大、少数民族的徒弟获得师傅的机会要比年轻的、主要种族的徒弟小一些。

(3)师徒组合因素或关系特征的影响

师徒组合因素或者说师徒关系特征因素是最近几年颇受中西方指导关系研究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师徒之间年龄的组合、性别的组合、职位的组合、部门的组合、个性的组合、职业发展阶段的组合等等这些师徒个体特征之间的组合对指导关系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按照师徒之间职位及部分的关系,师徒组合又有直属/非直属、同侪/非同侪、组织内/组织外等不同类型。有些研究致力于比较这些不同组合的效果差异。当师傅为徒弟的直属上司时这种组合为直属指导关系,否则为非直属指导关系。Ragins和McFarlin(1990)的研究表明当师傅为徒弟的直接上司时,徒弟能获得更多的职业发展功能和社会心理支持功能。

性别组合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指导关系研究的学者根据Byr ne(1971)的相似-吸引理论认为同性别的组合的指导效果要好于异性别的组合,即男师傅指导男徒弟,女师傅指导女徒弟,这样的同性别的组合的指导效果要好于男师傅指导女徒弟或女师傅指导男徒弟。然后实际的情况是有的研究支持这一假设,有的否定这一假设。许多研究显示同性别与异性别组合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关于年龄组合,一般认为年长的师傅更愿意指导徒弟,师徒之间的年龄差距越大,师傅越不担心被徒弟超越,师徒组合的功能越好。然而,和性别组合一样,元分析的研究显示性别组合产生的影响很小。师徒组合中师徒之间深层的相似性,譬如个性特质、价值观、思维方式,对指导项目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强烈。Eby等2013年的元分析研究表明师徒之间深层次的相似性与知觉到的指导关系质量之间的正相关高达0.59,是她们关注的影响因素中作用最强的因素。

3.组织环境的影响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师傅和徒弟愿意参与指导项目,他们必须能从所参与的活动中获得大于或等于付出成本的利益。因此鼓励员工职业发展、重视师傅价值的组织文化、奖励结构、上司的支持将会影响指导项目的功能。Baranik等(2010)的研究证实组织支持会影响指导项目的功效。英国著名的指导关系研究大师Clutterbuck(1991)在欧洲指导的众多的师徒项目实践也表明组织的奖励结构会影响师傅的指导行为。徒弟在指导关系中是主要的获益者,组织需要为是师傅的指导行为提供相应的奖励或补偿。Tracey等学者(1995)则表示组织的学习氛围,注重员工的发展的文化对于正式指导关系的发展和持续具有重要作用。

三、正式指导关系的结果

正式指导关系的结果按时间的长度可分为近期结果和远期结果,按性质可以分为正向结果和负向结果。正式指导关系的影响因素输入合理,会形成正向结果;若输入不合理则会形成负向结果。早期的研究者多关注正向结果,现在以Eby为首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指导关系的负向结果。

近期结果有徒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变化,师傅和徒弟对彼此的满意度程度,师傅和徒弟对指导项目的满意程度,当然还包括师傅和徒弟对项目有效性的知觉等。远期结果根据主体可分为徒弟、师傅、组织三个方面的结果。近期结果会对远期结果产生影响;徒弟的结果和师傅的结果又会对组织的结果产生影响。一些研究显示,对徒弟来说,得到越高指导功能的徒弟其得到的晋升越多,薪酬越高,工作满意度、职业满意度、职业承诺、生活满意度越高;对师傅来说,提供越高指导功能的师傅其职业满意度、社会支持感越高;对组织来说,徒弟得到的指导功能越高其组织承诺、离职倾向、工作绩效、组织公平知觉越高。然而,不良的正式指导关系则会形成诸如性骚扰、欺骗、抢功劳、诽谤等对师徒个人或组织有害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陈诚. 企业导师制研究.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Allen, T. D., Eby, L. T., & Lentz, E. (2006). The relationshipb et we e n fo rma l me nto r i n g p ro g ram c h a ra c te r i st i c s a n dperceived program effectiveness. Personnel Psychology, 59(1),125-153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4

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现代化社区干部队伍

 

推行村(居)干部现代师徒模式是新常态下区委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刁铺街道将深刻领会精神内涵,精心组织、全程管理,努力使这一举措在刁铺街道真正出成绩、有特点,加快打造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层干部队伍。

一、量体裁衣,优化师徒结对方式

目前我们初步安排了6个师徒对子,师傅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徒弟以机关及社区30岁以下年轻同志为主。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全面调查摸底,建立师徒档案信息库,重点采取以强带弱、以老带新、以现职带后备的方式结成师徒对子。一是建立中层干部徒弟后备库。坚持竞争选高徒,通过民主推荐、统一考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在街道现有干部队伍内选择年轻优秀干部进入徒弟后备库,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建立业务骨干导师库。坚持筛选挑明师,遴选一批德才兼备、勤勉务实、业绩突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工作导师后备人选,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导师库。三是师徒自由配对“一对一”。坚持自愿选择和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徒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挑选师傅,对症求解;师傅可以结合自身特长选择徒弟,授人以渔;由街道党工委牵头,采取双向征求意见的办法,师徒之间各取所长,自愿结成师徒结对帮扶对象。

二、人尽其用,切实加强结对管理

主动参与师徒对子全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促进结对联系制度化、常态化开展。一是审核工作计划。结合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阶段中心工作以及师徒个人实际,指导师徒双方制定培养目标、具体举措,提出修改意见,督查加以完善,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示,确保目标明确、措施可行、操作便捷。二是强化跟踪指导。根据结对计划安排,全程跟踪跟班学习情况。对徒弟全程脱产跟班学习确有困难的,由街道协调所在社区、科室,妥善安排日常工作,帮助解除后顾之忧。强化对师傅的指导,激励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多向徒弟讲解传授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真正达到“传、帮、带”的效果。三是搭建交流平台。每季度组织师徒对子开展学习交流,师傅之间交流带徒的经验,不断改进指导方式,调整培养措施;徒弟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及时解决跟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师徒对子定期开展交流,共同探讨师傅如何“教”、徒弟如何“学”。适时组织到周边镇街观摩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以学促干,推进师徒结对工作深入开展。

三、统筹推进,确保结对联系效果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5

2005年9月,她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从尝试到推广

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徒弟”,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时红霞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进行逐一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交流、学习,才把他们粗线条地分成4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采取学生自愿建组与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法,把优秀生与一般生、良好生与较差生安排在间一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当“小师傅”,负责指导和督促“小徒弟”的学习,帮助“小徒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对“小师傅”进行重点培训,不仅要让“小师傅”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分析和讲解题目。在“小师傅”教“小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会及时给予帮助,与“小师傅”一起研究对策。

在对“小师傅”培训的同时,教师并不是对“小徒弟”不管不问,相反,对他们的训练更加强了。课堂上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一般不讲,而是让“小师傅”讲;“小徒弟”自己可以学会的,“小师傅”就让他们自己钻研。

时红霞的“另类独行”,到底能结出一个什么样的“果”,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她接手的两个班在初一时成绩平平,可到了初二,学生成绩名列全年级第一。这令所有的教师刮目相看,也令李志刚校长感到惊奇。于是,李志刚校长有意将一个初三年级数学成绩最差的班让她来教,看她有没有起死回生的绝着儿。结果在20个平行班中,这个班的期末考试成绩竟然跃到了第六名。

数学组的教师开始自发地去听时红霞老师的课,借鉴其经验。结果,全校的数学成绩步步提升。于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开始自发地来听她的课。

李志刚校长也是众多听课者中的一个,他在思考:时红霞老师成功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个经验有没有推广的价值?他发现,时红霞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夸夸其谈,甚至有点惜言如金,学生成了课堂发言的主角。更为重要的是,每个“小师傅”都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为了教会自己的“小徒弟”,几乎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地步。由于准备充分,特别是了解“小徒弟”的底细,教起来就有了底气;“小徒弟”在接受教诲的时候,自然心悦诚服。

据李志刚校长讲,他们的教师绝对不敢在课堂上体罚学生。可是,有的“小师傅”可不管这些。一次,一个女生在教一个男生的时候,感到“孺子不可教也”,一气之下,竟然拧起了那个男生的耳朵。令李志刚校长感到意外的是,那个男生非但不上诉“小师傅”,反而笑着请“小师傅”高抬贵手,而且保证用心听讲,尽快学好。那个女生这才释然而笑,继续一本正经地实施她的“教学”。

问及那个男生何以被拧了耳朵而不生气,他说,“小师傅”也是为了我好,是恨铁不成钢;再说了,我们都是学生,而且她还是女的,我得有点男士风度啊!说完,这个男生嘿嘿一笑,又向那个女生去求教了。

李志刚校长感到,时红霞老师的尝试很有价值,于是,专门去青岛大学请教授对这个教学方法进行了可行性论证。教授、专家的肯定,更加坚定了他进行改革的决心与信心。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时红霞老师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初成体系,其运用范围也从数学学科延伸到其他学科,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该模式包括“五步十环节”。

1.交流预习

(1)温故知新。学生自学,预习新知识,然后“师”“徒”就预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相互提问、交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教师巡视,参与“师”“徒”间的交流,了解各个小组自学的情况。

(2)探索新知。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台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帮助突破难点,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总结易错点,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教师出示课前精心准备好的习题,“徒弟”板演练习,“师傅”批阅。其他学生做完题后,互相纠错。

3.分层提高

(1)教师结合课前备课内容和学生课堂表现情况,通过多媒体出示难度各异的变式题。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各取所需。

(2)集体交流后,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教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以及所包含的数学思想。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

(2)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5.巩固反馈

(1)教师出示一两道典型题,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师”“徒”或自批、或交换批改,或教师收齐后课后批阅。

(2)“师傅”根据“徒弟”反馈的情况课后互助过关,教师出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以上的“五步十环节”是针对新授课而言的,复习课、讲评课也是“五步十环节”,只不过根据其教学内容的不同另有设计罢了。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优势凸显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在“和谐互助”教学过程中,“小徒弟”会的先让“小徒弟”讲:“小徒弟”不会的“小师傅”给“小徒弟”讲,“小徒弟”会了再讲给“小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该“小师傅”向其他“小师傅”请教后再讲给自己的“小徒弟”听。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纠正点评。这样,就特别关注了“小徒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为“小师傅”展示自己提供了契机。从形式上看,教师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但教师的作用又无时不在,扮演着学习引导者的角色。

李志刚校长对记者说,一节课被划分为“五步十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越小,目标越明确,学生就越容易做,课堂也因此变得紧张而活泼。

教导主任周娟对记者说,“师”“徒”在互帮互助中,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提升。她举例说,现在很多“小师傅”周末经常给“徒弟”的家长打电话,汇报“徒弟”的学习情况,要家长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师”“徒”互助的学习范围

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时红霞老师认为,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出了老师的想象。有一次,在证明“三角型内角和是180°”时,往届学生最多有3种方法,而这届学生却探索出了6种方法,而且其中有的方法是她从教十多年来从未遇到的。

学生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即墨二十八中学生的成绩不断攀升,特别是学生差距日渐缩小、优秀生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学校的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初中榜首,在各种竞赛中始终以绝对优势冠绝即墨,获奖人数占全市获奖总人数的2/3以上。

2.“小师傅”与“小徒弟”“教学相长”

在“和谐互助”教学模式中,“师”“徒”之间形成了荣辱与共的关系。为了让自己的“小徒弟”变得优秀,“小师傅”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研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而“小徒弟”也因“小师傅”的指导和帮助,对学习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也在逐步提高。

3.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

“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几乎颠覆了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非常自信。由此,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教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

4.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和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和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和选择。“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局面,课堂出现了学生争唱主角、师生共同前进的格局。

副校长吴越认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不是简单地纠正错误,也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误的原因,找出规律。这既是补差,又是培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

教学改革这株“嫩芽”需要呵护

“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非常难得的是,这一改革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赞赏,他们为成为课堂的主人欣慰万分。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教师对此持抵制态度,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

师徒结对小结范文6

一、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

油气田企业应成立“师带徒”领导小组,根据各油气田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做好“师带徒”活动的统一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和方案设计,精心组织,大力推进。协调好工作中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每年对各单位“师带徒”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进行业务指导。各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导师带徒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运行计划,检查师传艺、徒学技情况,做好《师徒协议书》的拟定、审核、签约和签证工作;对本单位符合“师带徒”条件的师父和徒弟进行登记建账与日常管理。努力为签约结对的师徒提供良好的条件与环境,协调解决师徒合同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必要的培训时间和经费。

油气田企业凡受聘技师及以上职务的人员都有带徒弟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工作实际,采取“一师一徒”“一师多徒”“多师一徒”的模式。《师徒协议书》的考核结果,作为技师、高级技师聘任的重要依据,长期不带徒或带徒效果差的,职业资格等级要降一级。

二、签订《师徒协议书》,明确责任目标

油气田企业的组织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因此,师徒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结成对子,通过“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等形式,由师父培训指导徒弟提高操作技能及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师徒双方都必须签订《师徒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师徒协议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培训目标、传授内容、提升等级、培训方式、带教期限、师徒职责和义务等。协议书对师父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以培养技师为目标的师父,应具备高级技师职务或是具有一技之长的省(部、行业)级以上技术能手;以培养高级工为目标的师父,应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局级以上技术能手;以培养初、中级工为目标的师父,应具备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是具有一技之长的厂级以上技术能手。为确保师徒签约目标的实现,要制定详细的《学徒结业考核申报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国家标准与岗位要求相结合,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做好 “师带徒”的培训、鉴定工作。

“师带徒”采用模块化培训、鉴定方式。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并结合油气田的实际情况,分模块进行培训、鉴定。

三、健全规章制度,保障有效实施

油气田企业开展的“师带徒”活动涉及职工层面广、参与部门相应较多,只有通过健全机制、规范运行管理,才能保障活动得到全面深入、持续有效的开展。

1.建立汇报制度

徒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任务,向师父进行学习汇报;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单位协调解决的,师父向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汇报。每半年由师父、徒弟各自向所在基层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一份有关学习、工作和思想情况的总结汇报。

2.建立考核制度

单位成立“师徒考核工作小组”,制订“师带徒”工作考核办法,开展考核工作。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包括月度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期满考核三大类。日常考核是根据日常工作任务、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由基层单位进行考核。年度考核是年末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征求所在单位领导、职工的意见,对师徒协议履行情况进行考核。期满考核是对师徒协议整体履行情况的考核,可以采取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其是否达到了《师徒协议书》确定的目标任务。

四、建立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1.严格履行考评体系

按照《师徒协议书》签约内容,对结对师徒定期进行阶段性考核,实行跟踪督导。师徒所在基层单位和二级单位主管部门要对“师带徒”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抽查教案、授课日志、考卷、学习笔记、疑难问题解答等资料,及时了解师徒履约情况。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师徒完成技术项目、资格晋升、技能培训、“四新”知识掌握程度、工作业绩等情况。通过跟踪督导,确保“师带徒”活动的正常进行,及时了解结对师徒在签约期间的工作、学习情况,在考核的基础上评选、表彰在“师带徒”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2.行使有效的激励方式

以总结推广活动的好经验,促进活动持续和深入开展为目的,在严格执行“师带徒”活动的考评工作情况下,不断拓宽“师带徒”激励机制。首先,考核合格的师徒可享受特别津贴,徒弟达到相应工种技能水平等级的可获得相应奖励,从而进一步强化师父带徒弟的责任感,提高徒弟学技术的积极性,使“传授岗位技能、帮助思想成长、带出优良工作作风”的活动成效得到保障。其次,利用企业现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树立典范,让更多的师徒受到启发和教育。最后,把师徒的考核结果纳入师徒的年终优秀评选,晋升职务、职称的参考依据,由此形成不断完善的“师带徒”活动激励机制。

五、采取针对措施,保证“师带徒”成效

1.要以老带新,防止重要操作岗位出现缺口

可以将近年来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青年职工或转岗职工作为培养对象,请老职工担任师父。老职工业务娴熟、人生阅历丰富,善于引导徒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徒弟工作热情,从而尽量缩短员工的磨合期,实现新老交替。

企业“师带徒”活动开展以来,签订协议的徒弟在师父的教导下都有较快的进步,师父们作为技术骨干,重视工作细节,并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困难现场演练的方式进行辅导,教授的一些窍门和技巧多为徒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加快新入职大中专学生岗位成才培养

对技术人员的培养采取角色换位的形式,确立师徒对子后,一开始由师父完成主要工作,徒弟当助手辅助,通过师父全程示范教授,徒弟全称跟随几次工程作业,就能熟悉基本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在后面的工程作业中,让徒弟做主要工作,师父当助手辅助把关。这样进行一段时间后,徒弟工作的熟练度能迅速得到提高,积累丰富的经验,很快就能成长为技术骨干力量。

3.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

引进的大学生虽然整体素质较高、基础知识好、可塑性强,但受专业限制,他们对工程作业了解不够深入,容易形成工作上的短板。所以要根据不同岗位,有意识地促成新同志与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责任心的老同志结成师徒对子。师父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提高徒弟的岗位技能的同时,对其加强相关专业的学习教育,这样既发挥了大学生的专业优势,又弥补了他们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欠缺,为基层单位、职能部门的后备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上一篇客户关怀

下一篇全能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