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例6篇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文1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一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我们的节日清明节,开展了以感恩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4月2日下午,我校开展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活动在学校操场隆重举行。本次比赛主要以集体诵读为主要形式,节目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领诵、集体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又有琴曲、吟唱等。随着悠扬典雅的乐曲声,中青年教师深情诵读了经典诗歌《相信未来》,参赛班级用清脆而悠扬的声音吟诵了《感恩妈妈》《初春》《我的祖国》《游子吟》《红色箴言》《初春》《写给妈妈的诗》《毕业歌感谢你,乾明》这些脍炙人口的古今诗词,孩子们用优雅的表演和甜美的语调展示了古今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深深地感染了台下的每一位学生。让我们在欣赏经典诗文的同时,也看到了孩子们团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受到诵读经典诗文浓厚的氛围。

本次诵读比赛分三个年级段(低、中、高),经全体语文老师评选,二乙班《学会感恩》,四甲班《我的祖国》,五乙班《感恩的心》获一等奖。

本次比赛进一步了加深学校师生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催生践行活动。过此次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弘扬传统,提升道德素质,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二

为了继承和发扬少先队的光荣传统,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少先队员能肩负起新世纪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校少先队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1、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向家长及村里的老人请教,利用信息课,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等,了解清明文化清明节的由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关清明节的传说、故事,使得学生对这传统的节日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校发动队员积极写关于清明节的、革命烈士事迹的文章,以及读后感等,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少先队宣传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宣传教育。

3、各班能及时召开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主题班会。在班会上,学生有说、有唱,有的朗诵诗句,有的畅所欲言。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都能通过本次的班会课,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让学生能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4、各班结合我们的节日 清明节出了一期黑板报、手抄报。各班都能较好的完成,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老师布置了任务,她们就很自觉地完成好,并能充分体现了本次的主题。通过出手抄报活动使更多同学参与其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她们用她们的彩笔画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画出了要如何去珍惜幸福生活!通过评比我们选出来的优秀的手抄报作品,从学生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确实是受到的深刻的教育,相信她们会真正懂得这样珍惜现在,珍惜幸福生活的!

2017关于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活动总结三

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倍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丽阳中学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学生在微机室通过中国文明网进行了网上寄语活动,参与签名寄语活动的学生达到了318人次。学生们在网上撰写感言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表达对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二、各班制作了一期以清明节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设计制作手抄报,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民族意识,引导学生尊崇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情感。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文2

《中国诗词大会 (第二季) 》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累计观众收看次数超过10亿;《朗读者》《见字如面》播出后好评如潮,在豆瓣上的评分均高达9.3分。

在今这个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的互联网时代,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而是一系列文化节目不断升温,通过电视综艺节目这个形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正逐渐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

人们于感慨之余不由疑惑,这到底是何原因?

首先,这些电视文化节目是非常优秀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自说自话”“高高在上”的姿态,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把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让传统文化的营养润物细无声地浸润着观众的心灵,既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而激发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然而,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正如《诗词大会》点评嘉宾蒙曼所说的:“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

中国人的“诗心”从未消失

《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蒙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诗词大会》之所以引起大众的共鸣,是因为它打动了中国人的一颗“诗心”。

中国人是有诗心的,它没有消失,一直都萌芽在心里,只是需要外界力量来激活。这就好像种子本来存在,只要一杯土、一滴水、一缕风,它就能发芽。诗词一直有民间基础,只是以前没和流行的传播方式结合,所以没有引发特别的关注。古人看春花秋月,会自然地用诗表达感受;今天的人们不是不需要诗,而是缺乏诗意的表达能力。但实际上,对诗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对生活况味的追求,今人的缺憾感是超过古人的。所以,当《诗词大会》这样清新的、有情怀的节目出现,大家看了以后觉得自己缺失的部分被暂时地填补了。

古人云:诗言志、歌永言。“一部中国诗歌史既是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的浓缩精华,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风貌的展示。”《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导演颜芳介绍了节目中诗词的选择: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纯真质朴,到“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上下求索;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心壮志,到“心远地自偏”的隐士风流;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缠绵。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从这些意味无穷的诗词中得到滋养。而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十几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也以各种题型出现在节目中,引发了观众的极大共鸣。

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四位嘉宾的精彩点评,将生僻的掌故化作通俗的故事,降低了观众对诗词名句的接受门槛,增加了节目中诗词、诗人和历史的文化厚度,不着痕迹地实现了“从传统文化中挖掘时代内涵,培育新时代下的新文化”的核心立意。

著名语言学家、曾任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裁判的张伯江认为,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把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内化为我们的心灵认知,又外化为口耳间的美妙流传:“诗词的艺术之美千百年来绵延不息,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焕发了新的活力,走出学者的书斋,成为千万市民新春佳节共同乐享的盛事呢?我想这不是文化热点的简单轮回,它是实实在在唤醒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民族内心的美好情怀和高远志趣。”

时代的必然、价值的回归

实际上,从2013年至今,文化类综艺未曾缺席过。

从2013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到2014年的《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被称为“文化顽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关正文表示,一开始尝试做文化类节目,并不是因为有前瞻性,而是“面对未来”的一种选择:“我们的文化产品、精神生活需要多样性的生态与品种。但是,现实情况是我们人均读书的时间太少、用于娱乐的时间太多。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一直有主流,跑偏的时间稍微一长,人类文化的自我修复能力就会起作用。”

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微信的网络时代,尽管超过半数的人在接受调查时曾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但当强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必然骤减,但相关的需求尚在,只是暂时被压抑在了浮躁的内心深处。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文化类节目迎来了绝佳时机。在满屏的娱乐类综艺节目中,文化节目相继涌现似乎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当观众的眼睛被娱乐填满之时,自然会产生新的需求――对自我、对世界产生疑问,寻求答案。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且受到追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一次次浴火重生,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基因内的伟大精神支撑和崇高价值追求。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既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立足于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既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又立足于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希望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工程”形式,并通过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开展,深入切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认为中华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为人类所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的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这些“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强调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中包含了许多正确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思想“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同时,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中国的发展特色和发展道路、提升到增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层面,他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这种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且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的思想观点,在我们党历代领导人的讲话中尚属首次,体现了我们党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本质意义的新认识和新高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社会主义的价值特性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于一体。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在于这些思想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人们的普遍愿望及基本诉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深层价值理念及其现代意义的挖掘和阐释,把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理念的义理讲透、意义讲足、现代性讲好。另一方面,要做好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素材。用活这些思想素材,是用中国思想智慧讲述中国价值理念的客观要求,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到当代中国人心坎上,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

不断创新,助力华夏文明的传承闪耀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遗憾地表示:“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是不平衡的。我们中国人拿过来太多,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送出去太少。‘拿过来’与‘送出去’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知识分子最为艰巨的一项任务。”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错综复杂的时代,保护好、诠释好、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文化传承,离不开创造、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是为创造;跟随时展的脚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为创新。

当前,我们应立足于实践,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以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通过转化再造、丰富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在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上下功夫,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美育载体,像《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样,深入浅出地阐释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发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合力,古为今用、学以致用,把传统文化精髓融入时代语境。

河南: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主要发祥地,河南肩负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

去年召开的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加快建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传承发展的实践路径进一步理清。随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实施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设计实施一系列具有引领性的重点项目,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抓手、发展有路径,取得实际成效。

河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耀在近期的《党的生活》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从河南省八次党代会提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到省九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再到省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这不仅仅是字面和提法上的变化,更是中共河南省委对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领会和深入贯彻,体现了省委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对文化建设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升华,顺应了广大群众对文化建设的关切和期盼,对于河南加快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发展优势转变,走出一条以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他在文章中进一步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在思想上进一步提升认识,在理论上进一步提供指导,在实践上进一步探明路径。从河南省的现实基础和发展实践上来看,前最重要的是打造思想道德高地、文艺发展高地、文化产业高地,为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具有丰富的寻根文化资源。现有300个中华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此外,河南还有以黄帝、伏羲为代表的人文始祖文化,以汉魏洛阳故城为代表的客家河洛文化,以固始为代表的闽台移民文化,以名人故里墓葬为代表的中原名人文化等。

近年来,30多万海内外华人前来河南寻根,特别是随着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大型节会的举办以及黄帝故里景区、中华黄国故城文化园等一批寻根文化园区的成功建设,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雏形初现。

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5处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内黄三杨庄、信阳城阳城等一批大遗址保护展示园区建成开放,珍贵的文化遗产开始“活”起来。

国家、省、市、县4级非遗保护体系在河南全面建立,其中部级非遗项目113个、代表性传承人84名。河南还大力推进地方戏曲振兴,收集传统剧目剧本近2000部,复排传统剧目456部,全省国有文艺院团每年新创剧目70多台,豫剧《焦裕禄》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文艺繁荣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在多年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基础上,河南又组织开展“中原文化大舞台”巡回演出活动,解决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文化需求。去年9月启动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已演出1000多场,形成城市、乡村、学校“三位一体”的文化惠民格局。

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是滋养中原大地的宝贵精神财富。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和榜样力量成风化人,河南不断涌现出像刚刚荣膺“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三入火海助人逃生”的王锋一样的平民英雄。至今,河南有15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16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榜上,河南有759人入选,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文3

第二项:请*副局长宣读《*市教育局关于表彰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第三项:颁奖,

首先,请“五好”党支部代表中小学教研室党支部、电教馆党支部、机关第一党支部、机关第五党支部和先进集体代表办公室、人事科、基础教育科、督导室、监察室、电教馆上台领奖;

请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上台领奖;

请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公务员*、*上台领奖;

请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工作者*、*上台领奖;

请优秀工作者*、*上台领奖。

奖品会后领取。

第四项:请*局长作重要讲话。

同志们,今天的会议议程已经进行完毕。刚才,*副局长宣读了《中共*市教育局党组关于表彰2009年度“五好”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副局长宣读了《*市教育局关于表彰2009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对2009年度“五好”党支部、先进集体、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和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局长对去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特别是机关自身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我再提三点要求:

第一,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把思想统一到局党组的各项决策上来。要围绕年度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思考、谋划本科室的2005年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并按照本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把各项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问题事关机关建设大局,事关教育事业成败。希望大家特别是各位科室长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做到既要干事又要干净,让领导放心,让职工满意。广大干部职工要加强节日期间的廉洁自律工作,不酗酒,不,不去不该去的地方,时刻注意维护教育局机关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认真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春节将至,确保教育系统大局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科室主要负责人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对此项工作给予切实关注,认真履行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责任,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对科室职工加强节日期间的安全教育,确保过一个安全文明、欢乐祥和的春节。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文4

“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人的一生可能会遭遇三种困顿,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第一种困顿是,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第二种困顿是,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第三种困顿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最后,妈妈告诫儿子,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孩子,你要多读书以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

这样的妈妈真伟大。她爱自己的孩子,但她的爱不狭隘,不消沉,有见识,关注的是孩子人生长远的发展。无疑,这是一种饱含仁慈宽厚的生命之爱。她教育孩子客观看待人生所面对的人和事,用多读书来认识社会,用走正路来完美人生!

古人的教育智慧,值得现时代的人借鉴。

当下,在市场经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社会背景下,家长、学校往往把目光盯在孩子的成绩上,只想着怎么让孩子提高成绩,将来考一所好大学,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完善的教育,忽视了爱国、理想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道德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管他人,对来自家长、老师、社会的关心,认为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吃不得苦,经受不住挫折和磨难。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对孩子进行包括感恩教育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也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

如何使当代青少年在未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值得当下的教育者深思。学校在进一步完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道德观念的融合,注重把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着眼长远出发,探索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新途径。

古人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将道德之美作为人生追求的理想境界,在发展传承中积淀下了诸多有益的道德元素。众多古圣先贤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们坚守诚信,遵从“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他们牢记“仁爱孝悌”,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们质朴节俭,诫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他们修身正己,追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们勤学苦读,留下“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美谈;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学校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开展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莘莘学子在奋发前行的道路中,规范自己道德行为的宝贵财富。用优秀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稳定性、连续性、深刻性、民族性”等特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美德、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等内容非常丰富。语文教师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教授《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道德范畴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礼治”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格熏染。在《劝学》《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在教授《陈情表》时,利用诵读引导学生接受“孝道”教育,要他们设身处地地站在主人公李密的角度想想该如何做。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不幸和苦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近屈原、陆游、杜甫,领悟什么是爱国;走近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走近李白,感受什么是豪放……通过日积月累的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沉淀为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希望与憧憬,是千百年来岁月长途中一次次欢乐盛会。我们利用清明节与端午节,引导学生查询资料,探寻渊源,真正弄清其文化内涵。通过学习实践,学生明白了清明节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端午节不仅与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同时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学生在活动中逐渐领悟并践行于自己的生活。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文5

2017年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主题活动的通知【1】

各车间、科室: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扫墓祭祀、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日子,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深入推进我段企业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倡导文明祭祀,段党委决定开展爱生活爱库机---我们的节日清明活动。

一、活动主题

我们的节日清明-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

二、活动时间

201X年4月3日15点30分

三、活动地点

拥军广场王震纪念碑

四、活动参加范围

运用车间、检修车间不少于5人参加,检修二车间、整备车间、设备车间、救援车间不少于3人参加,各科室不少于1人。

五、活动内容

1.由职工代表为革命先烈献花,鞠躬行礼,缅怀先烈,寄托哀思,让干部职工了解自己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由老党员讲述英雄先烈的光辉业绩,感受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增强干部职工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由新党员带领进行《我是中国公民》宣誓。号召干部职工争国爱党、文明礼让、诚实守信的优秀的现代公民。

4.清扫王震纪念碑及周边环境卫生,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祭奠形式,让文明祭祀成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六、具体要求

1.各车间、科室要及时组织车间人员于4月3日15点30分前在机关楼门口集合,乘坐汽车统一出发和返回,参加活动人员必须身穿铁路制服。

2.各车间、科室参加活动人员要听从指挥,未经允许不得单独行动,保证活动的安全。

3.参加此次活动的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缅怀革命先烈活动庄严肃穆圣神,活动中要态度庄严肃穆,不得嬉戏打闹。

2017年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主题活动的通知【2】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烈、先贤、先人的传统节日。为进一步在广大师生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进爱国情感,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根据校文明委201X年工作要点,决定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一、活动主题

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铭记历史圆梦中华为主题,引导师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

二、活动时间

201X年4月1日-4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类烈士纪念建筑物和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师生为革命先烈扫墓,开展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

(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中华经典诗文吟诵、原创诗歌诵读、重温革命先烈的红色箴言等形式,广泛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励师生从经典诗文中汲取传统道德精华,提升道德素养。

(三)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大力宣传倡导文明新风,开展低碳环保祭扫活动,摒弃燃放鞭炮、焚烧冥币等祭扫陋习。大力推广家庭追思会、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节俭、便捷的祭祀方式,引导师生增强安全意识,形成文明祭祀新风尚。

(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和发动广大师生进行网上祭奠、发表祭奠感言、开展网络访谈。组织青年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发表感言心声,表达对先烈、先贤、先人的感恩和敬仰。

(五)开展清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看望慰问为祖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人,积极开展送关爱献爱心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六)开展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活动。结合实际,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寻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广大师生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清明节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节点。各单位要把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制定活动方案,精心组织活动。要强化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单位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特别是微博、微信、qq空间等,在活动的策划、动员、实施、总结等各个阶段进行宣传推广,扩大节日主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营造浓厚节日文化氛围。

关于清明节的优秀作文范文6

1.家国情怀教育

首先,要教育大学生认清爱国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重要内涵;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一条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提倡的,正是爱国主义所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目标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与当代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培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情操,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再次,要引导大学生做中国梦的践行者,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实际,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敢地担负起新时期的历史重任。

2.社会关爱教育

传统伦理思想十分注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仁爱共济,提倡“推己及人”,立己达人,关心他人。孔子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在人与人相处中,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孟子则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彰显了博爱精神。荀子强调“仁者自爱”。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春秋左传隐公六年》也有“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表述。要引导大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厚德载物、尊重自然、尊老爱幼、扶残济困等思想,追求天人合一,推崇“仁爱”,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心怀慈善,重视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主张亲仁善邻、团结互助,提倡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3.人格修养教育

传统文化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历来十分注重“明辨是非、正心笃志、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崇德弘毅、奋发向上”的品格,注重完善个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感悟孔子“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思想;品味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舍生而取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体味荀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观点;思考荀子“仁者自爱”和墨子“察色修身”“以身戴行”的名言。教育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育大学生优良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使之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高“慎独”“修身”的功夫,涵养出知荣辱、守诚信的健康人格。

二、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首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并基于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的奋斗历程的认知。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认清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认清中国处于民族复兴关键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促使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争做中国梦的践行者。

其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也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离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将丧失话语权并无立足之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造就千千万万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龙的传人,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再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传播迅猛的多元化思想文化的冲击和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倾向、道德行为的影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能够抵制精神污染,对形形的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没落的思想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三、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育中要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着力掌握其核心理念,积极探寻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课程的汇通点,探究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要运用民族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民族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知行统一、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精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大学生的信念和操守,外化为其行为。一是要编好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材和普读本。在高校统一推广使用“中国文化概论”等名家编写的教材,鼓励术业有专攻的教师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编写具有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读本,组织知名专家编写多层次、成系列的普及读物;组织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和讲座。二是要鼓励教师开设传统文化鉴赏课程,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书法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高校开设传统文化讲座,展示传统文化魅力。三是要在理工科类专业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成分。在理工科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适时介绍数学史、物理史、化学史、建筑史知识。如数学教师可以介绍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祖冲之,用领先外国至少上千年的事实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四是文、史、哲等文科专业要走出教育部总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怪圈,注重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解析,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前途与报效祖国联系起来,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联系起来,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先义后利”、自强不息的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作用

“传统文化要入课堂,但不能止于课堂”。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受到直观、生动、形象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经典民族乐曲和戏剧,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名胜古迹、故居旧址、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等,使学生在领略传统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指导大学生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境况,开展民俗采风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感受民间文化的特色;组织学生协助文化管理部门整理文化典籍等志愿服务活动,使其体验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积淀,促进他们对传统文化认同的深化;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党团支部,开展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理论研讨、读书活动、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浓郁氛围。

3.发挥校园环境的熏陶育人作用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着力发挥环境的熏陶育人功能。高校要重视和加强人文景观建设,以传统文化元素打造校园文化环境。如用古代圣贤的名言警句装扮校园,用名人优美诗词美化环境,用绘画雕刻点缀教室等,使大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品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还可以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升旗日、国庆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开展缅怀英烈和尊老助老等民俗民风教育活动,弘扬传统礼仪文化,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建设适应时代需要的网络教育平台

上一篇日语求职

下一篇柳叶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