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例6篇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562例次(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帮助,即在门诊处自行挂号、取药,在护士的帮助下进入相应的区域输液;2012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560例次(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种方法护理质量、护理错误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得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错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内实行优化优质的输液护理服务,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 输液流程;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4.083

在卫生部启动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精神鼓励下[1],我院在2012年开始开展输液室的有关优质护理活动。门诊输液室是患者最集中的窗口[2],原有的护理服务流程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患者需求[3]。因此,进行输液流程优化,以期避免门诊输液室护理差错和缺陷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4]。本次活动就是针对门诊处在输液流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提高了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562例次(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帮助,即在门诊处自行挂号、取药,在护士的帮助下进入相应的区域输液;2012年1~12月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560例次(观察组),对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两年时间内我院护理人员相同,均为30名,女性,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1.4±2.9)岁。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帮助,即在门诊处自行挂号、取药,在护士的帮助下进入相应的区域输液。

1.2.2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2.1优化输液环境输液室的舒适环境是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完善硬件设施,尽量将输液环境舒适化。在输液室的门口张贴醒目标识,室内悬挂提醒文字;为输液患者提供冷热水,配备一次性纸杯,另提供报刊以及电视等,可以让患者在输液时使用;改变输液室的冷色调,将座椅换成温馨色彩,墙壁悬挂改善心情的字画,桌上摆放盆景,患者可以感到亲切,减少疲惫紧张感;将输液室划区,成人与儿童分开,避免互相干扰,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舒适环境结合完美设施能够改善患者心情,密切护患关系。

1.2.2.2优化护理质量(1)在每个输液区设有显示屏,显示每个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以及药名、药物剂量、输液进度等。(2)护士应用手持系统以便及时了解每个输液区的情况,也可以配合前台、输液药房,保持与护士长的有效沟通。(3)护士将按照输液号以及座位号进行输液,对于婴幼儿,应由导医和家属将其抱至婴儿输液区,穿刺成功后抱回座位。动作应当遵循“稳”、“准”、“快”三原则[5]。

1.2.2.3优化输液流程护士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输液,具体如下:(1)接待。选择1~2名护士在输液排队处进行登记,核对输液单。患者刷就诊卡,发票,取座位号,导医告知患者具体的输液流程、注意事项等并引导患者对号入座。输液药房按处方信息审核发药,递交给配药的护士。药品配置完毕分别送至相应的输液器区。注射护士注射前以手持系统刷患者座位号,输液瓶贴提示信息相符才可输液。在特殊患者的座位上做特定标记,护士在安排患者时可以一目了然,输液第2天能够自动提醒特殊标记的添加或解除。(2)取药。患者全程无需带药。药品均保存在输液药房,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避免由于保存不当而导致的药效降低。也可以避免忘记带药而导致的无法输液。此外,药房配备的先进自动发药机同样可以提高拿药的速度,保障药品的准确。(3)穿刺。开设开放式的温馨查对,严格“三查七对”,减少差错。将传统的护士喊名改变为全程的可视化,杜绝由于重名以及重号所导致的差错。(4)输液。为输液患者提供相对安全的输液通道,保障全程的顺畅和可视化,避免患者的盲目走动,在每个输液区设置显示屏以显示每个患者的输液进度。(5)巡回。护士负责液体的更换。门诊的前台电脑可以将输液的时间段一目了然,降低总务护士的工作量。

1.3效果评价比较2011年和2012年我院的输液护理质量(包括:输液环境、护士水平、护理管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仪表仪容,各项满分均为100分)、患者对医院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以及工作过程中的错误率(包括漏接、错拔)。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输液流程优质护理前后护理质量得分比较(表1)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在护理管理中,应该使流程优化,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不断总结经验[6]。输液流程的优质护理可以减少输液室的复杂程序,患者无需等待穿刺、续液和拔针等。针对患者的困难求助可以及时解决,加之在输液前的认真核对等过程,均将潜在的隐患完全避免。流程优化后输液室被分成多个区域,患者在进行各个流程时可以有等候区,提高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患者进行输液后,有专门的护士进行巡护,及时的核查、换药等,提高了输液效率。在实施优质护理前,186例患者输液562次,发生漏接、错拔等错误共5例次,2012年实施了优化流程后,全年出错率为0。说明在护理服务时一定要加强工作责任心,操作时严格执行规定,做好“三查七对”,杜绝护理隐患,降低护理事故。

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优质服务给患者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输液环境,使得患者进入输液室后能够得到护理人员的及时热情接待,从心理上得到安慰。按照报到的先后进行编号,患者自觉等待,减少了全部等候于输液室而导致的拥挤。在输液高峰时段可以随机对护士进行合理调配,减少等候时间。巡回护士可以在输液时及时为患者更换药物,加强护患的沟通,同时可以进行健康教育等活动。以上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本研究表明,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此外对两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实施优化流程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输液流程的优化不但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在护理优化改革后,极大的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善了临床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对输液安全的信任度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韦桂莲,韦晚玉,陈玉桃.输液流程优化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2):247-248.

[2]周旭玲,何勤.输液管理软件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84-985.

[3]田丰,李鑫.优化急诊观察室护理服务流程的方法及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83-84.

[4]季文英,张青丽,项崇悟.流程优化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62-63.

[5]伏瑜.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3,4:68-69.

[6]张艺梅,郭云凤.“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静脉输液的流程优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84-395.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 无线技术 输液流程 安全和隐患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53-01

1 引言

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是病人了解医院、认知医院的重要场所,输液室的护理处置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输液室每天需接待大量的患者及其家属,是人流量相对集中且流动性较大的场所,输液室的护理工作也是医院医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医院的门诊输液室工作具有治疗处置临时性的特点。门诊输液室负责全院各科室门诊患者的输液治疗,具有患者人数多、护理工作量大、患者流动性强等特点,护理管理难度较大;同时患者使用药品种类繁多,如遇护士对新药品不了解等的情况,则会增加门诊输液室用药不安全的可能性[1]。此外还由于部分医院输液工作流程不标准化(如不重视输液巡回记录卡的书写),护理人员素质和责任心不一,患者文化水平高低不同等,如何消除门诊输液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

门诊输液流程中采用无线技术,就是为了致力于解决传统门诊输液流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设计的。该技术的应用能确保病人输液用药安全,改善输液室的嘈杂环境,维护输液室秩序,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同时还可协助医院创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输液护理服务新模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2]。

2 传统输液流程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2.1 传统输液流程

(1)药房首先发药、打印药品处方单;(2)输液室护士接收病人药品、药品处方单;(3)病人等待,护士配药,护士手工生成输液单和输液袋标签单;(4)呼叫病人前来穿刺并核对病人信息;(5)病人随机就坐,输液工作开始;(6)病人如有需要帮助,呼叫护士处理;(7)病人如有换液需要,护士手工核对并进行换液;(8)整个输液结束。

2.2 传统输液流程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1)流程中有多个环节,如穿刺核对、接瓶核对,需要以病人的姓名和年龄为标志进行病人身份的人工核对;当碰到病人意识不清、碰到名字发音相近或者姓名相同的病人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用药差错隐患,同时这也相应的造成工作效率降低。(2)以手工书写方式生成输液巡回单和输液袋标签,在穿刺和接瓶操作时需要人工核对,再通过手工标记和认知的方式,这增加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性,同时无法进行该操作对应到操作人的自动统计等。(3)病人输液座位位置随意性分配,秩序混乱,不方便护士确认病人的位置,既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又造成位置占用计划和统计无法做到。(4)病人输液时有不适反应、或需要输液接瓶、或者输液完成等时候,需要呼叫护士进行操作,造成了输液室环境的嘈杂、病人位置确认错误等问题,延迟了对于病人服务的响应。(5)护士的工作量没有相应的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医疗护理出现差错和工作疏忽等信息无法记录,导致护士工作量的考核以及差错率的统计等方面的困难。

3 无线技术在输液各个环节中的部署

3.1 改进后的输液流程

(1)药房首先发药、打印药品处方单(二维条码);(2)输液室护士接收病人药品、扫描药品处方单(二维条码);(3)自动生成输液单(二维条码);(4)病人携带自动生成的输液单等待、护士配药,4PDA设备扫描输液单、自动呼叫病人前来穿刺并通过扫描病人手中输液单自动核对病人信息;(5)病人按输液单分配位置就坐,输液工作开始;(6)病人如有需要帮助,呼叫护士处理;(7)护士PDA设备自动显示呼叫病人信息,护士处理;(8)病人如有换液需求,呼叫护士处理;(9)护士PDA设备自动显示呼叫病人信息,护士通过PDA设备核对相关信息并进行处理;(10)护士处理 整个输液结束,并自动打印输液相关信息,以便事后核对。

3.2 无线技术在输液各环节中的部署细节

使用无线技术后医院原有输液的流程主线一样,包括病人提药、护士配药、护士给病人输液、病人呼叫护士需要帮助等环节。但在大多环节利用无线技术、手持无线产品(PDA)及条码技术,部署细节如下。

(1)药剂师在给病人药物和处方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二维条码,作为HIS系统中配药与病人信息的载体,实现药剂师、病人、护士信息上的交接。(2)病人把药物和处方(贴有上述二维条码)到达护士工作站时,护士利用HIS系统提取和采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医嘱信息和药物信息等。再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出病人条码和输液袋上的条码(信息都与HIS数据库相映射)。(3)接单护士工作站的条码打印机打印两类条码(双联条码,病人标签和药物标签),药物标签贴到输液袋上,便于输液过程中的扫描核对;病人标签贴在病人身上或由病人随身携带,记录病人的个人信息,便于对病人身份的数字化核对。(4)系统集成叫号功能,输液前护士通过扫药袋上的药物标签,输液大厅的叫号设备会对需要前来穿刺的病人进行输液叫号,确保了输液室的秩序井然有序。(5)护士对病人进行输液时,护士利用PDA对病人条码和输液袋条码进行扫描,利用PDA自带的无线网卡发射无线信号给医院的WLAN,在把数据传输给医院固网,与HIS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交互。(6)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如有不适反应,或者需要接瓶、拔针等操作时,可利用座椅上的无线呼叫单元按钮呼叫护士,此时,护士的PDA显示需要帮助病人的座椅号、病人姓名、目前正在输液的药物名称、下一瓶输液药物名称等信息。同时条码扫描方式进行的核对替代了以往人工进行输液巡回单上的核对,提高了信息核对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7)护士进行接瓶操作时,需要用PDA扫描病人条码和输液袋条码,在两者信息匹配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接瓶操作,以此来确保用药安全。(8)输液流程完成后,护士站自动打印输液结果单,并在HIS系统记录输液相关数据。

4 结语

无线技术的广泛应用把医院门诊输液的各个环节有机的整合起来,为医院门诊输液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和实用性,毕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3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75-02 中图分类号:R 197.3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74

随着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及医疗护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及操作水平问题而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和投诉。门诊注射室是病人多、病种复杂、流动性大的窗口部门,护士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紧张,护患纠纷、护理投诉、护理差错事故容易发生,注射室护士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门诊注射室的特点,对其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对注射室的服务流程重塑,做好护理风险的管理,护理纠纷及护理投诉明显减少,现总结如下。

调查资料

1.一般情况 病例来源于2008年1~12月和2009年1~12月在我院注射室注射和抽血的患者,注射人数分别为132000次和191000人次。同期收集在我院注射室发生的纠纷数、护理投诉数,差错次数,医院监察室每月调查的门诊注射室的病人满意度的平均数。经调查,2008年度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2009年度,没有护理差错发生,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2件。

2.风险评估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集中的地方,护理对象为多年龄段、多病种的输液患者,以年老体弱和学龄前儿童为主。患者流动性大,来院时间不固定,使输液治疗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在上午。静脉用药种类多,护士有对药品名称和剂量规格不熟悉的情况,患者来自不同的专科,护士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即使护理人员严格按照“三查七对一注意”执行,不时仍有一些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输液时,护士服务态度问题,穿刺技术不熟练,都可引起护患关系不协调;病人个体差异、药物调剂问题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抽血时,病人血管因素加上护理技术不到位,都可以引发病人的不满;化验单填写不全或漏抽血样,或用错试管,都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先评估这些风险,有备无患,可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管理措施

1.优化服务流程

(1)扩大装修注射室:对门诊注射室的位置进行调整,重新布置输液区环境,将输液室分为成人输液区和小儿输液区,配备了60张多功能输液椅和15张输液床,10张小儿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和不同病情患者的需求。扩大输液室面积,设有小儿活动游乐室,内备有各式各样的小儿玩具,使小孩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玩耍,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同时在门诊楼层增加保洁员,及时清理小儿的大小便及各种拉圾。输液区内配有电视机、空调,空气消毒机、饮水机等,为病人提供温馨的输液环境。简化就诊流程,划价、交费、取药一个窗口就能完成,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保证各个就诊环节的畅通,大大减轻患者候诊时的不安情绪。每个输液区设立输液分诊台,由一名护士负责核对药物,抄写输液单,根据病人的病情安排输液区位,并向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为避免同名同姓病人的输液差错,发放双座号牌,一式两份座,一份挂在输液瓶上,一份交给病人。护士将配好的药连同处方、输液卡、座位牌到患者座位或床前,核对无误后,才进行注射。

(2)抽血室信息网络管理:收费处、化验室、抽血室电脑联网,收费处计算机收费时存入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信息,护士录入病人收据号码后电脑即显示病人的基本资料和抽血清单,核对后准备好试管,录入试管并打印条形码给病人,抽血护士给病人抽血并交待相关的注意事项,病人凭着试管条形码到化验单打印处去取化验单。从而减少了手工抄写容易出现的漏项、难辨认等差错。

(3)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加强护士执行药物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强化护士的慎独精神,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注射前询问药物过敏史,做好“三查七对”,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应定期检查,一些高危的药品不得与其它药品混合放置,如氯化钾,磷化钾等应和其它药品分开放置,严格把好药物配伍禁忌关,控制输液的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4)做好输液观察:护士要随时掌握输液情况,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输液过程,护士利用巡视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病人避免空腹输液,在空腹状态下,机体代谢减弱,针刺可激活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极易造成头晕、恶心等“晕针”现象。不能擅自调节滴速,输液滴速过快会使全身不适,肺水肿等。宣传栏内提供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如禽流感的预防、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等。增强护患之间沟通交流,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

2.加强基础建设

(1)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直接的联系。根据本科室特点做好护士的培训计划,每年对护士进行“三基三严”考试考核各两次,做到人人达标。组织护士参加各种医疗、护理学术活动,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分析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修订注射室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常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尤其是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程序、护理纠纷或投诉时的处理程序等。

(2)做好护理质量管理:每月评价护理风险干预有效性,对所发生的护理问题,病人的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措施,对护理工作环节进行调整。注射室与门诊医师、药房、检验科等部门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一个重要环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服务态度。

(3)增加护理人员编制: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量大,未能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输液室常常人满为患.繁忙而嘈杂的工作环境使一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护士情绪不稳定,给患者和家属感到不安全感,甚至会导致工作忙乱而出错。病人家属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如病人的液体滴完没有及时处理,病儿发热没有及时观察等引发的护理纠纷为多见。护理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员编制,实行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患者治疗高峰期合理安排护士工作时间。缩短治疗高峰期患者等待的时间,设立弹性班,改变忙闲不均,避免人力资源浪费又不能满足患者需求的状况,合理排班,每班设有巡回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果评价

根据两年来门诊注射室所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患者意外事件的例数,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记录的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2008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32000例,其中护理差错2例,护理缺陷38例,护理投诉30件,护理满意的人数达114200人,满意率为86.52%;2009年度输液与抽血人数为191000人,其中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10件,护理满意人数达181900人,满意率为95.24%。

2009年与2008年比较,发生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投诉纠纷的例数明显减少(P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3]。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健全门诊输液室的服务流程管理,有针对性地分析门诊输液室护理工作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了护理行为,可保证护理安全和病人安全,提高患者的满意率,达到减少护理风险的目的。在护理风险管理中我们体会到,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针对门诊输液室和抽血室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输液区域,提高门诊输液质量,使病人投诉、护理差错下降。调查显示2008年与2009年同期相比,注射室护理投诉人数由30例下降到10例,护理差错次数由3例降到0,患者满意率由86.5%上升到96.2%。

护理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护士的业务技术不高引起的护患纠纷:如注射时因操作技术不当使注射部位疼痛、肿胀;②静脉抽血时反复穿刺,取标本时操作不当,致血标本溶血、凝血等;③护士的服务态度不佳,沟通解释不到位,没有交代用药注意事项而引起的护理纠纷;④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没有及时给病人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医疗纠纷;⑤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没有做好查对制度而引起的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我们通过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业务素质、法律知识培训,改进护理工作,改善注射室环境,重塑注射室服务流程,简化病人的就诊流程,从而收到了一定效果。输液过程中主动巡视,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进行用药、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健康宣教,可以杜绝静脉输液过程中的许多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于辨别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是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门诊输液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提高门诊输液的安全性。我们认为,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要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行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才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真正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3.

[2]黄美娥.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05, 5(5): 49-51.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中心门诊;常规护理;满意度;医患关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66-01

儿童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差,无法应对外界疾病的侵袭,因此经常需要到门诊输液,以此改善患儿的病情。由于儿童在门诊中心输液频率大,这对各个中心门诊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本文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中心门诊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200例小儿输液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以上患儿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11岁,平均年龄为(4.5±1.1)岁;110例男童,90例女童,男女比例为11:9。以上两组患儿在病程、年龄、身高、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B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A组)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①感染护理。在输液环节上,往往因一些不洁净微粒飘落在输液瓶中,进而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对此,护士应当立即停止输液,针对患儿的不同病症,采取有针对性的医护治疗。[1]在操作环节上,医护工作人员应当保证配药处在一个干净、消毒的环境下;在治疗室,护士要对其全天候的消毒,尽最大地努力降低患儿输液的感染几率。②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在输液之前,应当对患儿做皮试,这样就不会出现药物过敏的现象,可以保障输液工作的继续。如果药品缺少必要的管理,失去药效或变质,这样就会产生不良反应,为此,需要严格注意药品的安全管理工作。[2]③输液的护理。在输液过程中,患儿可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体内血液回流,对此,护士应当立刻拔管,进行止血措施;在输液完成之后,护士应当仔细地拔管,在患儿拔管之后,应当在门诊停留30分钟观察,安全无误之后才能够离开。

1.3 统计学方法 在文中,笔者所采用的相关数据,均是在使用SPSS17.0软件来详细分析统计的,同时为加强可信度,本文的计量的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文中的实验中数据均为使用的平均值。[3]P

2 结 果

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组(A组)为95%,对照组(B组)为6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患儿为门诊中心最常见的治疗对象,由于患儿在生理上、心理上等各个方面存在较大的特殊性。[4]为此,护士在对其输液环节上,应当特别注意这一情节主要医治的对象,应当采用切实实际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才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效果。

本文结果显示,小儿输液患者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之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从75%上升到93%,护理满意度从68%上升到95%,这进一步验证了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取得了不错的护理效果,改善了医患关系,为促进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5]在护理干预措施中,笔者认为还应当加大心理护理,因为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面对疾病困扰时,会呈现出各种抑郁、焦躁的情绪,对此,护士应当结合家长,对患儿采取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现在的心理不安的一面,多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地改善患儿的情绪,以此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门诊小儿输液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儿早日恢复,值得在各中心门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温惠娟.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9(15):172-173.

[2] 赵玉娟.护理干预对患儿输液依从性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12(10):163-164.

[3] 黄孟旭,曾艳,黄丽芳.护理干预措施在门诊儿科输液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20):383-384.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5

1.常见的不安全因素

(1)护士方面:低年资、新入科的护士,实习护士,情绪波动、平时工作欠严谨的护士,护理工作的繁忙、琐碎及操作的重复性,也使护理差错的发生几率增多[1]。各项核心制度执行力不够,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输液过程中巡视不够。

(2)医生方面:有的医生书写门诊病历简单,处方字迹潦草难认,药品书写欠规范,个别医生对一些药物的应用缺乏新的了解,不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3)药房方面:药房发药错误,多发或少发药,注射证书写潦草甚至错误。

(4)患者方面:患者有同名同姓,听错姓名;门诊输液病人的年龄跨度大,来自不同的专科;门诊患者有的早期诊断不明,部分患者病情变化快,输液中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儿童输液时乱走现象;病人擅自调节滴速,更换座位。

(5)其他:门诊输液室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护患之间彼此不熟悉;病人来院的时间比较随意,使输液时间分布不均匀,一般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易出现排队长,等候久,病人不耐烦,造成环境嘈杂、拥挤,加上病人病情复杂,用药种类繁多等,此时护士的工作量大、精神疲劳,也易出现失误[2]。药品种类繁多,药名复杂,同一种药物有商品名、通用名、译名等[3],容易因药名混乱而引起差错。少量输液器、注射器存在质量上隐患,输液袋在运输过程中受损。阴雨天地面潮湿易滑。

2.防范措施

(1)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护士各项制度执行力:使各类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诊治并且不断加强各种制度的落实。①查对制度:凡在输液室治疗的患者必须携带门诊病历和注射证,严禁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接药护士对医嘱内容不明确或有问题时,应向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发现药物错误直接打电话到药房与相关人员核对,若错误属实,请药房人员亲自把药送过来,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下次改正,二方面可以防止家属或患者来回走动,产生抱怨和不满情绪,致使医患关系紧张。配药者、输液者以及更换药液者均应签名并注明时间,实行护士双签名制。长期输液病人的注射证经接药者、配药者、输液者三者反复核对后,再返回给病人,防止某个环节核对不严而造成失误。查对病人时,护士不仅要称呼病人的姓名,还应问“请问您叫什么名字”?输液前,输液者再次将输液袋上的姓名出示给病人或家属确认,杜绝"音同字不同"实行双向核对姓名制。②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交班护士应向接班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的医嘱、药物及滴速要求等,保证治疗的连续性。③消毒隔离制度:护士操作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在输液的全过程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一洗手。普通输液与隔离输液严格分开,并且有醒目的指示标记。④巡视制度:每天安排巡视班护士在输液室巡视,对婴幼儿、老年人、特殊用药病人以及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要加强巡视。严格按要求规范输液滴速,加强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或变态反应、输液反应等,尽早正确处理。

(2)更新观念,加强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侵权法》,同时建立统一细化的操作规程,指定质量标准以及应急预案。对护理队伍较年轻、服务态度较差、缺乏沟通技巧的人员,特请有经验的老护士言传身教,介绍亲身工作经验,共同学习,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透明度。我院配药室与输液室之间是用透明玻璃隔开,患者及家属可在外面看到护士配药的过程,让病人放心的同时,对护士操作起到一种监督作用。

(3)加强护士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尤其是过硬的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是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我院护理部制定了业务培训计划:每季度进行护理操作演示,考核,科室内经常组织穿刺技巧经验交流、穿刺失败原因分析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出一大批头皮静脉穿刺操作能手。

(4)实行输液告知服务,维护病人知情权:在输液入口处以图表的形式上墙公示“输液流程图”。护士主动与患者及患儿家长沟通,根据病情、年龄、药物的作用时间做好解释。

不能擅自调节滴速,告知输液速度及穿刺部位固定的重要性。教育家长在输液过程中不能外出,以免发生药物污染、输液反应及其他意外事件不能及时救治。告知病人当天的输液总瓶数,妥善保管输液号牌以便更换液体,防止错拔,漏输液体。我科自2009年7月实行在输液贴上表明输液总瓶数及该瓶为第几瓶后,漏输、错拔情况基本杜绝。其方法为:“2-1”表示该病人今天输液总数为2瓶,该瓶为第1瓶,“2-2”表示总数为2瓶,该瓶为第2瓶。“3-1”、“3-2”、“3-3”依此类推。拔针时护士一定要先看一下输液贴,确定是最后一瓶(2-2、3-3…)并且病人手上已无号牌时方可拔除。

5.重视药物配伍禁忌:由于部分新药没有纳入配伍禁忌表,医生对某些药物之间已存在配伍禁忌认识不足,这就提醒护士不能机械地执行医嘱, 在为患者进行穿刺前仍应该仔细检查加药后液体的性状[4],更换液体时,注意观察输液管道中有无混浊、变色或絮状物,以防发生意外。我科护士发现头孢曲松与奥硝唑配伍后颜色变红,立即汇报护理部、药剂科,经证实后药剂科书面通知到每个科室,以避其他科室再次发生该现象。

6.实行弹性排班:根据输液高峰季节和高峰时段,合理调配人力,缓解输液高峰时的压力,老中青搭配成不同层次的梯队技术队伍,这在儿童输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自从合理弹性排班以来,基本上满足了输液高峰及儿科季节性多发病患儿的输液需求.

总之,门诊输液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的一个窗口。通过输液室一系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护士的规范操作和职责明确。近年来,输液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明显提高,减少了护理服务投诉,杜绝了护理纠纷,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2]刘春香,石 娟,陈业芳,等.门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实践及效果[J].全科护士,2009,7(2):329-330.

[3]赵升阳,李明利,王 朵,等.门诊处方中存在的问题与杜绝方法[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2,12:46.

门诊输液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内科门诊;输液;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c)-0120-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门诊常规护理已难以满足就诊患者的需求,而责任制护理已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静脉输液是医疗救治及临床治疗中的最常用方法之一,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有效保障门诊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效率[1-2]。本研究对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患者采取责任制护理后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100例,女7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3±3.7)岁;消化内科78例,神经内科40例,心血管内科42例,其他12例。选择2010年1~6月在本院内科门诊输液治疗的1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99例,女71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7.3±4.6)岁;消化内科80例,神经内科41例,心血管内科40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责任制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强化穿刺技术平 本院根据门诊患者的具体情况,每年制订相应的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一些新入本科的护理人员,通过传、帮、带模式对其进行穿刺技术培训。例如,小儿头皮针由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来操作或者带教,尽量一针见血,以此减轻患儿的痛苦。需要注意的是,对手背进行静脉穿刺时,应选择神经分布较少的掌背第二、三静脉[2],由于此处血管稳固、粗大且神经痛阈较高,便于缓解穿刺时所带来的疼痛感。在对患者进行穿刺前均严格进行喷手消毒,且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消毒制度与规定。

1.2.2 严密巡视 主管护理人员应随时到输液室进行巡视,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输液部位是否出现液体不滴、肿胀、针头脱落、针头移位、疼痛等情况[3]。同时,密切观察输液时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常见的有胃肠道反应及皮疹等),若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针对年龄过小者,应认真观察其精神状态及面部表现,以此判断是否出现不适情况。护理人员在巡视时,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尽量完善患者的生活护理质量。

1.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通过发放宣教手册、教育刊物等方式,加强患者对用药治疗、保健事项的认知程度,使其了解输液治疗时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还应做好对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品的管理工作,掌握好输液治疗速度,做到现用现配,按照患者的治疗药理作用及病情需求对输液滴速进行调节,并嘱患者不可自行调节滴速。输液完成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有效按压针头的时间、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休息15 min后方可离开输液室[4]。

1.3 观察方法

①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在两组患者输液治疗完成后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每题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院内科门诊采取责任护理模式后,受到了患者的广泛关注,且该模式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专业技术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5-6]。由于责任制护理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不仅对于疾病治疗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有明显影响,使其保持健康愉悦的心情,并积极地配合治疗[7-10]。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29%(P

采取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主要体现为护理责任心及专业技术的提高。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缺乏交流与沟通,而在患者输液时出现了不适症状也以为是正常情况,使得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责任制护理通过加强输液室环境、穿刺水平、严密巡视输液状态,适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等方法,有效保障了患者的治疗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同时也促进了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谢魏青.责任制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满意率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2,2(18):223-224.

[2] 高明香.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5):365.

[3] 徐婷婷.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输液室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352.

[4] 俞红文,徐玉莲,祝雪青.急诊科临时输液区责任制护理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6):92-94.

[5] 巫建英,叶雪霞,汪文娟.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室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4):145.

[6] 黄守春,黎艳.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实施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652.

[7] 李燕,陈晨,郭亮梅.责任制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的实施效果[J].护理杂志,2010,27(19):1023.

[8] 王海玲.门诊老年患者输液的整体护理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0):111-112.

[9] 刘智.责任制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