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风的作文范例6篇

关于台风的作文

关于台风的作文范文1

关键词:民间文学;谚语;闽台谚语;文缘

中图分类号:H1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06-03

福建闽南地区与台湾同源同宗,几百年来,闽南移民迁徙台湾,在台湾奋斗发展的同时,也传承拓展了闽南文化。在民间文学方面,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演进交融,形成了具有乡土区域特点的民间口头文学创作,其中民间谚语的发展与互动极有特色。

谚语是来自民间口头创作并且流传甚广的通俗大众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定型化的颇具哲理、洗练俗白的语言。谚语既有风土人情、、生活经历中提炼出的,赋予了训诫意义的短小韵文,也有在长期时代演进中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和大量的歇后语。传承至今,各类闽台谚语依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影响与作用。

一、闽台谚语的类型

(一)人生箴言类谚语

在闽南与台湾,有很多关于衣食住行、婚姻家庭、勤俭等人生箴言类谚语,这类俗谚形成于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与闽台两地特有的乡土习俗、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富有浓郁的当地乡村色彩。

“大石也要小石擎,红花也要绿叶扶。”讲的是乡村文化中人们的互相帮衬,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味。

“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邻居)。”意指农耕环境中邻里关系的重要,好邻居可以互相成就对方。

“早吃饱,午吃巧,暗顿(晚餐)半饿饱。”这是闽台地区人民几百年来演绎推导出的关于饮食与身心健康关系的谚语,主张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的科学养生理念。

“冬吃菜头夏吃姜,免请医生免烧香。”民间素有推崇冬天吃萝卜、夏天吃生姜的习俗,认为这是最朴素的食补方式。

“一瞑无眠,三瞑补勿会过。”讲的是通宵熬夜对身体的伤害,一宿无眠,三个晚上也补不上,告诫人们要起居有序。

“勿吃过量酒,毋喝隔瞑(隔夜)茶。”过量酒与隔夜茶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伤害,这是民间生活智慧的结晶。

“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这是人生智慧类箴言,是人生经验的总结。过小桥下马,是为了安全。渡口不争船,以免义气用事引发争执落水。

“有情毋惊千里远,无情哪怕门对门。”这里表述的是人类情感的神奇与非理性,正因为这有情与无情,爱情才成其为世间最美妙的情感。

“不当家勿知柴米贵,不生囝毋知父母恩。”这是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养儿方知父母恩,开始当家方知当家的不易。

“兄弟若同心,田涂(泥巴)变黄金。”此类训诫是教育兄弟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形成凝聚力。

“教囝泅溪(游泳),毋通教儿爬树。”这句谚语的本意是,为人父母要教会孩子游泳,为了成年以后的自救与救人。但不需要教孩子爬树,因为爬树有可能导致失足摔下的危险。此类俗谚的引申意思是,父母应教会孩子应对生活问题的技巧与能力,教子有方的家长才是合格的父母。

“毋惊山高,只惊脚软,毋惊事难,只惊人懒。”这类箴言引申出人生须勤勉,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二)气象、环境和生活习俗类谚语

闽台两地人民在长期的劳作中,对气象与农作物的生长关系有着大量的认知积累,在此基础上民间口头文学传承了许多关于气象与节气的俗谚。这些谚语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得祖祖辈辈生活在温润、富饶、资源丰富的沿海地区人民代代受益。比事:

春谚,“‘立春’在腊月(十二月)间,明春无倒春寒。”倒春寒对作物的影响很大,尽早判断气象发展,在农耕时代意义重大,这是长期观察气象与农作关系的经验所获。

“二月初二霆雷,稻尾较重秤锤。”土地公生日传说是二月初二,这句话的表述意为二月初二天打雷,早稻的收成将是一个大丰收。

“春蒙曝死鬼,夏蒙做大水。”这句谚语意指春天大地大雾连绵弥漫,带来的将是夏日晴空,干旱少雨的气候让鬼都暴晒致死;如果夏天雾蒙蔽日,则是洪水泛滥的预警。

“麦惊清明尖叶雨,稻惊秋来白日风。”早季成熟的麦穗清明收成时最担忧突降春雨,秋天金黄的稻穗白露时节收成时最担心突然刮风。

夏谚,“‘夏至’刮西南(风),大雨水涨潭。‘夏至’大晴天,无雨到秋边。”这里说的是夏至刮西南风,会带来连绵不断的雨水,形成涝灾;夏至如果是大晴天,可能昭示一直到秋天都匮乏雨水,导致旱情。

“‘小暑’东北风,不久有台风。”台风与小暑东北风的关系揭示得一目了然,小暑时节刮东北风,是台风将至的预警。

“好上元,好早冬。”这句话是说上元节前后如果连续都是阳光灿烂的好天气,早冬的收成也将大好。

“无食五月节粽,破裘不甘放。”意指端午节吃过粽子后,才是真正的夏天来临,可以换季收起厚重的衣被。

“六一,一雷压九台;七一,一雷九台来。”这句是说六月初一打雷,夏天的台风会很少。七月初一打雷,随后就是很多个台风相随到来。

“七月半,减一条线。”意指“中元节”过了,“昼渐短,夜渐长”。

秋谚,“霜降,风台走去藏。”意指秋天末尾节气“霜降”一过,闽台海洋性气候中最常见的夏季台风也将远去不见踪影。

“秋前北风多阴雨,秋后北风旱到底。”也说的是风雨、季节与旱涝的关系。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阐述了霜冻与秋分露水的关系,这是常年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

冬谚,“‘立冬’无雨一冬晴,‘立冬’有雨春少晴。”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是否下雨,与冬天的晴朗、春天的雨水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雪’刮北风,冬季多霜冻。”大雪节气的北风与冬季霜冻的密切联系在这里得以体现。

“‘冬至’少雨,来春厚(多)寒。”这句谚语也是形象描述了冬至节气时少雨,来年春天多寒天的民间气象经验。

“‘小寒’暖,春多寒‘小寒’寒,六畜安。‘小寒’、‘大寒’多南风,明年六月早台风。‘小寒’冷勿会透,‘小暑’台风到。‘大寒’寒勿会死,‘立春’踔踔跳。”这几句关于大寒、小寒的谚语,讲的是小寒、大寒节气的气候现象与整年的气象关系。小寒、大寒如果暖和,来年开春的春冻则让人跺脚跳;小寒、大寒刮南风,来年六月台风就早早到。

“冬至在月头,欲寒在年兜”,“冬至月中央,无雪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寒冻正二月”。这几句说的是关于冬天是否寒冷的判断。冬至在月初,年关时节寒冷;冬至在月中,当年的冬天不见雪与霜;冬至在月末,开春的正月、二月则暴冷。

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间人民智慧的结晶,闽南一带关于节气与气象的谚语随着移民的迁徙,对台湾当地此类谚语的产生构成了影响。谚语不仅是生活现象的总结与提炼记录,更是农民、渔民赖以谋生的风向标。在长期的海上捕鱼、陆地耕作和生产实践中,闽台两地的农民渔民学会了对天察言观色,把握气候与节气的种种关联,再用以指导日常劳作。这些在民间口头传承数百年的谚语集成了两地人民的智慧与见识,成为了民间文学的精髓构成。

二、闽台谚语的特点

(一)闽台谚语的内容表达

从内容上看,闽台谚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由生活常识、思想趣味、人生哲理和日常科学集合而成。

闽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俗谚,题材相当广泛,涉猎社会人生、道德伦理、家庭生活、天文气象、地域地理、人神鬼仙等领域,呈现出丰富多元的万千形态。这些或劝诫或诙谐的谚语,亲切平和地表达了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既是祖先智慧经验的结晶,也是海峡东西两岸民风民俗、道德信仰的缩影。谚语中传递的乐天知命的生活哲学,至今仍对两岸百姓的生活起着指导意义。

闽南与台湾两地由于历史移民的缘故,语言、习俗、文化皆相近。长期的两岸历史渊源关系,闽南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随着移民进入到台湾,在台湾地区落地生根,并随着移民生活的拓展而演进和衍生。这些新旧杂陈的台湾谚语也会对海峡对岸的闽南地区谚语的表达与运用产生影响,海峡东西两岸的民间文化相通相吸,互为观照,互相传动与影响。

(二)闽台谚语的形式构成

闽台谚语形式短小精炼,句式整齐紧凑,往往将抽象的概念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言简而意赅,富有丰富意味。

谚语来自民间,因此大量的闽台谚语善于运用生活中的事例予以描述,通俗并带有口语特点。讲究节奏和韵律,均匀齐整,注意押韵,说来琅琅上口。同时还大量使用借代、夸张、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谚语具体可感,意蕴深长,由表及里。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的闽台谚语,容易上口、便于记忆、方便使用,在海峡东西两岸源源不断地互为影响、渗透。这些基本定型的俗谚,有不少像民间流行的诗歌,以艺术美感的方式传承。

闽台两地位处海峡的东西两岸,血缘互亲,地缘邻近,商缘连接,文缘深厚,法缘相循。福建和台湾人的祖先都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早年福建人迁徙至台湾,闽台两地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远古时代福建沿海岛屿与台湾岛屿浑然一体,海平面使得今天的福建与台湾相隔一条海峡,两岸有着地缘相近的特点。商、周时期台湾与福建的生产技术即有交流,后来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日趋繁荣,两地人员间的商业往来活动颇多,始终有着密切互动的商缘。历史上福建人移居台湾时,不仅带去了方言,也保留了家乡的许多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至今台湾的主要方言为闽南话,闽南地区的高甲戏、南音、木偶戏等在台湾也广为流传,妈祖、保生大帝是两岸百姓共同的民间信仰,闽台两地的文化源远流长。清朝光绪时期,台湾开始独立建省,之前台湾一直隶属福建管辖,法缘相循是两地关系的一大特点。

闽台两地谚语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两岸民间的喜爱,作为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学艺类型,它充满丰富的情感,具有节奏韵律感,上口易记,是民间智慧的广泛集成,生活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很多的谚语因其具有的高度凝练性、概括性,而成为了人们日常起居中的具有教育、指导意义的警句名言。这些涉猎生产过程、工作技能、生活方式、处世之道的俗谚,寓意深刻,形式灵巧活泼,以其富有趣味的形态,传递严肃醒世的人生教导,便于理解模仿,也极富有生命力。闽台谚语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内涵蕴藉、指向明确,成为了闽台两岸极具特色的民间文学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意义。

――――――――――

参考文献:

〔1〕吴同端,王文宝,段宝林.中国俗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武占坤.中华谣谚研究[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3〕陈保亚.语言文化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4〕何绵山.闽台区域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5〕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闽台区域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陈建民.语言社会文化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关于台风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 声誉风险 风险防控

一、问题的提出

P2P网络借贷是一种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新型金融服务方式,是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从2007年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贷的成立,发展到2014年的1575家网贷平台,P2P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截止2015年10月,P2P平台数目已经发展到3000多家。P2P网贷平台凭借门槛低、手续简便、收益高等优点,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和融资者,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同时为个体投资和经营消费贷款拓宽了渠道。

然而,由于监管缺失,借款人出现违约,贷款人无力偿还等引发平台出现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加上媒体负面报道及传播,服务纠纷没有得到妥善处置,风险控制不足等,给外界留下了恶劣印象,对P2P的持续经营产生严重影响。整体来讲,继上海银岭成为第一家出现问题的平台后,在接下来的几年间,出现问题的平台也野蛮生长着,到2013年有问题的平台已经突破150个,2015年已经超过1000家。这些平台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提现困难及停业、诈骗、跑路等,严重影响P2P网贷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

频频出现的跑路事件给P2P及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一部分投资者丧失对网贷平台的信心,选择安全可靠的投资渠道;P2P开始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保障模式由平台自有资金发展到多重保护。然而多重保障仍避免不了投资者的流失及跑路事件的频发。P2P网贷平台发展的现状,验证了声誉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因此,网贷平台要重视良好声誉的维护及声誉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二、声誉风险相关理论研究

声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风险主要是利益相关者负面评价的风险因素累积的过程,其重要且复杂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与企业所有内部风险与外部不良事件高度相关,而且其计量十分复杂。

就国外研究来讲,对声誉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随后Fama将声誉引入经济学领域,打破了声誉狭窄的概念,以至后来发展到金融业乃至银行业的研究。Lazear(1979)首次将博弈论运用到声誉研究中,Kreps、Milgrom、wilson(1982)对前人研究进行完善,建立KMEW声誉模型。2009年,巴塞尔协议将声誉风险纳入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国外研究对声誉的计量方法也得到完善补充,计量方法主要有博弈论、Rep Trak模型、声誉商数及二维评估模型。其中,Harris-Fombrun(哈里斯―丰布兰)的声誉指数模型最具有代表性。该模型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总结了六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即工作环境、社会责任、情感诉求、产品服务、公司愿景和领导力、财务状况及20项二级指标,形成声誉指数指标体系[1]。

就国内研究来讲,声誉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层面,主要有:胡荣尚(2014)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进行博弈分析,认为股东与高管层的博弈困境是声誉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翼(2013)基于Harris-Fombrun模型对商业银行声誉风险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员工工资增长率,学历比例增长率,支行总数增长率等对声誉风险影响较大[2];李海燕(2015)采用OLS回归对商行声誉风险进行度量,从员工工资、机构数量、流动比例等层面研究影响声誉风险的因素[3];胡敏(2014)采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构造指标体系,从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理论度量了声誉风险[4]。

通过对声誉风险相关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文章认为Harris-Fombrun指标体系较完善地表示了P2P声誉风险,因此下文将参考该指标体系及结合国内P2P发展特色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形成P2P声誉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研究设计

由于声誉风险是内部及外部不良因素累积的过程,所以P2P声誉风险的衡量需要涵盖企业涉及的各种利益相关者。这要求建立P2P声誉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时应抓住关键影响因素。

(一)P2P声誉风险指标建立

根据前文总结,文章认为虽然Harris-Fombrun声誉指数模型高度概括声誉风险,但有些指标不符合目前中国P2P的发展现状,因此文章对此进行改进,具体如下:

(二)声誉风险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模型按照1―9标度法赋值。同时将P2P声誉风险按等级标准分为以下5个等级:很低、低、中、高、很高。

根据研究目的,通过对声誉理论分析,参考网站利益相关者在交流论坛发表的感受,并针对所建立的体系询问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及老师等20位相关人士意见,构建各个判断矩阵,如下:

根据矩阵X,计算出的最大特征根值为6.5828,CI=0.0925

四、声誉风险评估

(一)多级模糊评价

邀请30位从事金融相关工作性质的专业人员对单因素风险等级进行打分,如下:

由单因素评价表可以得出指标层的主因素模糊矩阵Wi,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公式Ti=Xi*Wi,其中Xi为各个准则层的指标层权重,Wi为各个指标层的得分矩阵,得出指标层的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T1=(0.02926,0.08317,0.2152,0.24596,0.42641)

T2=(0.00393,0.10105,0.16152,0.44268,0.28902)

T3=(0.033755,0.041985,0.03848,0.242265,0.624225)

T4=(0.26666,0.41666,0.225005,0.08334,0.008335)

T5=(0.00624,0.03408,0.22842,0.73126)

T6=(0.01035,0.01477,0.05418,0.37309,0.54751)

由指标层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准则层的主因素评价矩阵T。根据公式A=X*T,可以得出A=(0.022516,0.041542,0.060757, 0.274204,0.597678),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最大数值对应的风向评级即为P2P声誉风险等级,由向量A可以看出,最大数值为0.597678,对应的风险等级为“很高”。

(二)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上文的评价结果表明,P2P声誉风险处于比较高的等级。从工作环境指标分析,重视员工培训教育所占权重比较大,说明优秀的员工可以提供满意的服务,给外界留下规范,素质高,公司严谨等良好印象;从社会责任方面分析,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较大,一个企业如果敢于保持高度透明,愿意接受公众监督,则向外界传递公司经营稳定,发展良好的信号,从而对声誉风险产生积极作用;从产品服务方面分析,P2P平台为公众提供投融资的平台中出现问题的平台越多,服务投诉的越多,资金供给者相对越少,因为外界社会公众易出现“羊群效应”及“晕轮效应”;从公司愿景和领导力方面分析,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所占权重较大,因为明确的目标是一个企业前进的方向,企业目标清晰才能持续长远发展,就不会做一些有pP2P网贷平台声誉的事情,并且还会注重声誉的维护,给外界传递着稳定,安全可靠的信号;从经营状况层面分析,风险控制能力及资金保障程度所占权重相对较大。从经济人角度来讲,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型,人们倾向于资金保障程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强的投资平台,如果平台经常有不良事件发生,倒闭是可预见的结果;从企业感召力方面分析,P2P平台的信用评价报告为投资者做了重要参考,信用评级越高,吸引的投资者越多,平台发展越持续,给外界留下的形象越好。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递总是超乎人意料,这也间接加剧了P2P平台的声誉风险。

整体来讲,P2P平台的产品与服务、经营状况、企业感召力对声誉风险的影响较大;工作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愿景及领导力影响相对较小。

五、建议

鉴于前文,文章主要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监管。P2P之所以跑路,诈骗事件层出不穷,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力的监管[5]。P2P作为新兴行业,在外国家应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做法,将声誉作为P2P风险监管的重要部分,颁布并贯彻执行相关法律细则,对P2P的经营范围、组织要求进行限制;在内P2P平台应完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责任、建立清晰的声誉风险管理流程、采取恰当的声誉风险管理方法。P2P平台还需要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与现场检查,保证声誉风险管理政策有效执行。

二是实现网络个人诚信信息共享。P2P出现问题的另一大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一个借款人可能同时在多家平台借款,而平台之间由于竞争关系很多信息秘而不宣,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下,将很大可能贷款给借款人。借款人借款增加,还款压力变大,出现违约概率变高,进而影响平台流动性。因此P2P管理当局应参考央行建立的个人征信系统,倡导信息共享,建立平台投资者、贷款者借贷款信息系统,增强对相关利益者的透明度。

三是加强P2P平台对投资者资金保障程度。基于经济人角度,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风险规避型,如果平台做出一系列相关措施使投资者相信本金安全,将是P2P平台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P2P平台的保障模式不应只局限于平台风险准备金,应实现多种保障模式共存,切实保护投资者资金安全

四是有意识维护P2P声誉。P2P平台应认识到对声誉风险管理意识的重要性,将声誉风险管理体系纳入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声誉风险教育,使声誉风险管理意识深植脑海。同时,通过将平台社会责任与经营目标结合、增加员工培训机会,及时披露相关年报、妥善处理服务投诉案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持与媒体良好接触,定期不定期宣传企业价值理念,传播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制定危机管理规划及实施全面危机公关,当声誉风险出现时,可以有效控制风险,转危为安。

参考文献

[1]曹玲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研究[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商管理系,2014.06:13-25.

[2]毕翼.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预警体系初探-基于Harris-Fombrun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金融,2013(10):77-78.

[3]李海燕.中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工商银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5(05):56-58.

[4]胡敏.中国商业银行声誉度量风险研究―来自国有银行的证据[D].湖南:湖南大学金融系,2014.06:12-22.

关于台风的作文范文3

1.1时空数据模型的发展

时间、空间、属性是空间对象的固有特性。将时间用于空间对象的历史序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快照浏览模式,即同样的GIS空间数据均按不同时相单独保存。随着时间序列的增长,这种管理方式所产生的数据量惊人。当需要对空间数据进行时间钻取操作以观察历史变化时,由于这种快照方式缺乏时空语义,所以难以反映空间对象时间序列的前后变化及关系。这种地理信息系统只是海量数据的存储系统,无法呈现其空间对象的历史追溯过程。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时空数据模型(Spatial-temporalDataModel,STDM)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时空数据模型的大量研究始于1990年代初。Longran总结了时空立方体、快照序列、基态修正和时空复合等四种时态数据模型[3],Worboys建立了时空对象模型[4],Donna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的时空数据模型ESTDM,表达了离散时空对象的等级结构,将每个栅格的属性记录到数组中,以表达记录随时间变化的地理现象[5],Raper等开发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地形数据模型OOgeomorph[6]。但上述模型均不能表达像森林火灾事件中诸如火场的蔓延、断裂、合并、消亡或重现等动态复杂现象。为此,May提出了一种集对象模型与连续场模型于一体的概念框架,并以暴雨为例,阐述了表达事件与过程的动态地理现象的方法[7]。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包括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8-9]与面向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10]等。不管是事件驱动的还是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均很难保持对象的连续性,同时不能解决仅仅由于属性变化而引起的对象变化的历史回溯及再现[11]。国内外有关时空数据模型的上述研究,均是针对地理要素空间几何特性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形,不适合用来对台风灾害事件与过程进行建模。由于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对象、事件与过程的复杂性,如台风、移动车辆、森林火灾、宗地等对象尽管都具有时态性,但均属于不同的空间对象,有些适用对象模型,有些适用场模型,有些二者兼备。可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通用的时空数据模型,能有效地解决时态GIS中各类空间对象的时空特性管理问题,特别是那些持续的事件对象。

1.2台风灾害事件与过程的时空特性

事件不仅是某一特定事件(如洪水)或是一个持久的状态(如干旱),也可以是一种趋势(如全球变暖);而过程则是与状态有关的动态序列[7]。因此,台风灾害是一种过程化的事件序列,且与台风灾情在性质、数据内容、记录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图1)。

1.3基于元组时间标记法的灾害事件与过程管理

与台风灾害有关的灾情上报、预警预测、灾害救援与灾后重建等工作,在现实中高度依赖于灾区行政区划(省市、区县、街道等)单元,甚至需要详细到社区或居委会一级,并以它们作为灾情信息统计、聚合与分析的基本社会空间单元。因为台风影响范围,是某时刻台风风圈与行政区划单元叠加分析的一种中间结果。一次台风灾害过程的建模及后续的灾情统计,本质上依赖于各级行政单元子集随时间变化的不同组合,行政单元空间特性并没有随之变化。相对其它众多地物对象,行政单元的变更周期相对较长。所以,对于台风灾害这一类事件,其时空过程的刻画与测度只能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不同空间尺度的行政区划单元为基础,记录每时刻台风影响范围及对应致灾因子,最后作为台风灾害事件的完整过程予以入库。具体步骤为,按照台风灾害事件出现的次序,以台风编号作为台风灾害事件名称,对某时刻受到影响的行政单元(如乡镇)赋以时间戳,作为灾害事件的时间特性予以记录而不是重新保存为新的快照集,直至该事件结束。因为快照集方式将产生大量的不必要的数据冗余,也不利于历史台风事件的对比分析。这样,借助于行政区划单元的台风灾害事件空间特性,仅作为事件的隐含属性,且高度依赖于行政区划空间对象。采用时空数据模式管理台风等灾害事件,目前看来仍然是比较科学、合理和可行的做法。因为只需要维护几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即可,从而简化了灾害事件与过程的管理,而且与事件过程描述等有关的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行政单元和台风路径等专题数据)采用不同的关系存储,由于不再对大容量的空间几何表进行操作,因而将大幅提升关系数据库的查询效率,便于实现多尺度行政单元信息聚合、基于时间距离的台风灾害影响计算以及历史序列影响分析等。完整的台风灾害事件、过程及其时空数据库便于查找与当前台风路径相似的历史台风事件及其灾害影响,可为当前台风灾害影响分析提供重要参考依据[12]。

1.4台风灾害影响分析中的地学问题

台风作为气象灾害,对承载体来说是一个持续的时空作用过程。受地形等下垫面影响,随着台风中心位置向大陆不断推进,其风圈半径、中心最大风速、移动速度及影响区域范围等都在发生变化。台风的三个致灾因子(大风、暴雨、风暴潮)所造成的灾损程度,除了受下垫面影响之外,还取决于台风灾害过程的持续时间及路径。如一次过境与迂回过境、而过等对同一区域带来的灾害损失差别很大。因此,新的时空数据模型必须回答类似如下地学问题:(1)广东省陆丰市累计受“天兔”台风影响的时间;(2)2013年9月22日20:00点“天兔”台风影响哪些乡镇,受影响人口数量等;(3)福建省2013年各乡镇台风影响频次等。

2台风灾害事件的时空数据库设计

2.1设计原则

合理的时空数据模型,必须考虑存储空间、存取与时空分析效率、保证时空语义完整等几方面因素。针对灾害事件与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应满足以下条件:①档案功能;②更新功能;③时间、空间与属性的查询及分析功能;④时空数据一致性;⑤支持一定粒度的数据钻取与时间距离的计算;⑥支持数据共享,输出符合OGIS空间数据规范与标准的通用数据交换格式,对地理实体各时刻的状态或属性按照演化过程进行空间动态模拟,以支持事件序列的专题地图与动画生成等。2.2数据源本研究中的台风灾害影响分析主要依据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多尺度国家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人口、社会经济数据以及台风历史专题数据。前者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乡镇街道四级行政区划空间数据库。其中,县级行政区划单元总共2872个,乡镇43577个。人口数据为2010年国家人口普查数据(六普),上述数据由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13]提供。台风历史数据主要采用中国台风网“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1949-2011年),其中2012年及以后的台风数据来自温州台风网的实时台风信息。基础地理数据与台风历史数据均采用PostgreSQL空间数据库管理。

2.3时空数据库设计

行政区划数据包含区县与乡镇编码、名称以及几何位置(含投影信息)等字段(表1)。台风数据包含台风编码(ty_code)、中心位置、对应时间(time)、经纬度(lon,lat)、7级风圈半径、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等属性。以2013年登陆并影响粤闽赣三省的“201319”号台风“天兔”(Usa-gi)为例(表2)。该台风在当年9月16日发源于菲律宾以东洋面,发展到9月22日00:00时,7级风圈开始影响到广东、福建两省共26个县市、244个乡镇。至当天晚上20:00时,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广东、福建、江西三省共108个县市。

3灾害事件与过程的时序分析及其可视化

3.1扩展SQL空间查询语言扩展SQL是一种空间查询语言。它基于Open-GIS的九交模型予以实现,在数据库层面定义了很多空间运算函数,包括动态投影变换、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操作以及多种面向地学问题的空间分析方法等。PostGIS空间数据库引擎是PostgreSQL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的扩展,支持基于GiST的四叉树空间索引,提供空间分析与地理对象处理的函数[14],是目前扩展SQL最完整的实现。Post-greSQL对象关系型数据库,通过PostGIS空间数据库引擎,完整地支持了扩展SQL标准,满足大多数基于数据库脚本与上下文环境的实时、动态、交互性空间分析之需求,为台风灾害事件与过程的时空数据管理、影响范围分析等提供了开放、动态的空间运算函数库。

3.2交互式空间计算过程与方法

实际操作中,将台风7级风圈所影响的行政单元作为当前时刻台风的影响范围。具体方法是取得台风中心的经纬度坐标,运用扩展SQL的内置函数,采用脚本进行动态投影转换,将之转换成我国小比例尺地图使用的Albers投影,自定义空间投影编码(SRID=86400),然后基于扩展SQL的ST_DWithin函数,实现7级风圈半径与行政单元图层的空间关系运算,得到当前时刻的台风影响范围。也可以将该时刻的影响范围通过ST_AsGeo-JSON函数输出为标准地理数据交换文件GeoJSON,用于台风影响范围的时序分析与可视化。同时在元组级别上赋予时间戳,作为台风事件的当前状态予以保存,直至该台风事件结束。

3.3扩展SQL支持下的台风影响范围时序分析

地理事件历史序列或过程的可视化,是时态GIS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台风灾害事件与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SQL的数据操作函数,可将时间序列的台风灾害影响区域依次输出为地理数据标准交换文件,如GeoJSON格式,以实现数据共享(图3)。最后通过开源制图引擎MapServer调用该共享文件以显示台风影响范围,生成一次台风灾害事件的历史序列专题地图(图4)。如果采用GRAS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还可将上述事件序列生成动画。

4结论

关于台风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 云金融; 互联网金融; 商业风险; 预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3-0103-06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以其自由、开放、免费、平等、交互以及合作等特点,依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进入了传统由少数精英控制的金融领域,降低了金融门槛,开辟了更加自由的资金融通渠道,促进了资金供给双方的信息交流。然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管体系不健全,引发了合法性、规范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的三大风险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笔者认为政策法律风险属于系统风险范畴,技术风险主要基于技术选择与安全性的考虑,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从云金融视阈出发,在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详细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模式、预警指标体系构建、预警模型及预警结果分析,为实务中互联网商业风险的预警管理指明方向。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整体分析

依据《巴塞尔协议》关于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借鉴国际有益经验,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风险分为政策法律风险、商业风险和技术风险三大类,这三大类风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政策法律风险可细分为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机构层面,商业风险可细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可细分为安全风险和技术选择风险。如图1所示。

(二)基于业务平台层面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金融分为三大平台,即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协作平台。互联网金融资金需求的双方在业务平台上进行撮合成交;由国家层面的管理者、行业层面的管理者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的各个机构分别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实施不同层面的监管,他们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管理平台;软硬件开发维护者和网络服务商则负责协助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的有效运营,其构成了互联网金融融资类业务的协作平台。在业务平台层面,资金融通的双方面临的主要是商业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

1.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中的市场风险主要由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两部分构成。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受到诸如行业监管、行业竞争以及行业分化等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央行货币政策的刺激,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利率风险的加剧。

互联网金融机构往往发挥资金周转的作用,沉淀资金可能在第三方中介处滞留两天至数周不等,缺乏有效的担保和监管,容易造成资金挪用,如果缺乏流动性管理,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将引发支付危机。此外,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上线,不具有用户优势的平台会借助提升利率、缩短投资期限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加盟,这无疑会引发平台的流动性风险,而且很多用户基于平台跑路消息的报道,对平台的投资只限于打新投资,无疑加剧了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

2.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从发生信誉风险的主体来分类,主要分为自然人信贷风险和企业信贷风险两个部分。

(1)自然人信贷风险

自然人违约是由于自然人抗风险能力弱而引发的道德问题。自然人信贷风险产生于借款人经济情况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这种借贷用于生产经营上。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很多涉及到自然人信贷范畴,由自然人承担相应的偿还义务,而自然人的消费习惯、经营情况、健康情况都可能引发还款风险。此外,自然人借款人的观念与道德问题,诸如主观上存在不良动机,没有还款规划而进行的借贷等。自然人借款人在满足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遵守信用都会导致违约风险的产生。

(2)企业信贷风险

自然人借款人与企业借款人的借款动机以及偿债能力影响因素都有着不同。一般来说,企业借款人主观上恶意拒绝按时清偿债务的可能性较小,而相比之下,其由于经济实力、经营状况、行业发展等原因造成的资金短缺更容易导致其违约。因此在评价信誉风险时,自然人的信用风险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意愿,而企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评估则更侧重于评估其偿还能力。

3.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操作风险是指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由于人员缺陷、不当或失败的内部流程以及系统缺陷等导致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当下,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文本数据等大数据系统交织于未经授权的访问、雇员欺诈、系统退化、服务提供商风险以及客户安全保护意识不足等交易行为中,操作风险正源于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与行为的结合中。

按照操作风险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内部操作风险和外部操作风险两部分。内部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控制、绩效考评以及审计监管等多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外部操作风险是由于私人信息泄露、钓鱼网站盛行等外部因素而引发的。究其根本原因即大数据,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企业无法很好地管理用户注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另一方面能否合理保存各种数据也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特征分析

一是风险扩散速度快,破坏力强。传统银行业务往往是通过纸质或银行内部系统进行操作,出现差错有时间进行查找、拦截并进行损失追回。而包含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用户操作行为数据以及文本数据等众多数据的以云金融为载体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旦出现差错或问题,很难立即纠正,且互联网金融业务运作速度非常快,等到发现问题想要拦截或追讨损失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是风险交叉传染。一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包含融资类业务、支付类业务以及理财类业务,业务互相之间存在着交叉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存在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诸如市场风险会引发信誉风险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影响操作风险。

三是风险的责任难以区分。互联网金融的办理过程常常会涉及到电信、电力、外包商等其他合作方,因此,一旦某一方出现服务中断、系统崩溃、客户信息泄密等情形,将直接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损失,且很难区分责任。责任无法区分的直接后果是一旦出现损失,很难对相关方损失的赔付事宜进行确定。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式构建

(一)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思路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在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过程中,并非所有的风险都能用定量的方法简单测评,对于定性的风险评估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定量化,以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包括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选定的权重系数测度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综合评分值,按照所设定的预警区域范围确定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的区域,进而选择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应对策略。详见图2。

权重系数的选取就成为风险测度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分别测度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过程中各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的确定问题;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评分值测度过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分别的权重系数确定问题。

通过权重系数的确定来衡量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主要采用专家咨询和经验判断法,由个人经验决策转向专家集体决策。在数据处理时,采用算术平均值代表评委的集中意见,然后通过归一化处理以确定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为评委的数量;m为评价指标总数;aj为第j个指标的权数平均值;aji为第i个评委给第j个指标权数的评分值。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基于业务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分为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维度,且各个维度的风险含义丰富,难以用单一的指标进行客观描述。为使评价指标更加准确,本文特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三个维度的商业风险进行设计。

对于定量指标,笔者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银行体系的定量指标进行计算;对于定性指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评分值。具体的指标详见表1。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通过假设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中各变量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构建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结构方程模型,以检验以上指标互相之间的关系,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三维关系假设如下:

H1:市场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2:信誉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3:操作风险的防控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预警防控有直接的正影响。

H4:市场风险的防控和信誉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5:市场风险的防控和操作风险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6:信誉风险的防控和操作的防控之间有直接的双向的正关系。

H7: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8:操作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市场风险和信誉风险防控的影响。

H9:市场风险的防控所依赖的各要素不受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

H10:除市场风险、信誉风险、操作风险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均作为残差项。

将衡量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的指标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个体指标,包括财务健康状况和机构规模;二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整体指标,包括资产规模、信贷质量、资产和负债匹配数量;三是互联网金融机构间指标,包括业务发展模式、产品种类、风险度量等。详见表2。

根据模型函数形式和基本的假设,得出结构方程模型设计如图3。

在模型中市场风险、信誉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三个外生潜变量分别由其各自所属的显变量来测量,互联网金融风险系统各变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假定三个外生潜变量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互联网金融融资业务风险作为内生潜变量,由八个显变量y1,y2,…,y8来反映。全模型从图3可以反映出4个潜在变量、88个观测变量、89个误差项的相互影响关系。

四、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一)确定预警信号阈值

预警信号阈值是触发预警后续行动的临界值,阈值应综合数据模型、专家经验、历史数据经验以及同业信息来确定,同时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自身的风险偏好、平台与客户的关系、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的检查评估以及监管要求等因素。一旦风险表征值超过了预警信号阀值,就会触发预警流程,进入风险预警系统,定位其风险级别。

(二)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级别定位

根据对应项目评估的风险大小,将互联网融资风险分为“正常状态”“关注状态”“次级状态”“可疑状态”和“损失状态”五个等级,分别以“绿灯”“蓝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来表示。详见表3。

(三)互联网金融商业风险预警结果分析

当处于绿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该考虑与其开展相应的业务活动,不仅如此,为了增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效益,平台应该多吸收该类业务;当处于蓝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考虑接受与其开展相应业务,而对那些已有的处于蓝灯状态的业务,可以考虑持有;当对于处于黄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根据自身公司战略以及客户征信水平,酌情考虑是否要与其开展业务,若存在已经发生的处于黄灯状况的业务,应及时作出调整和防范,或改变持有策略或考虑转出业务;当处于橙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不应考虑为其借贷,若已发生的处于橙色信号灯状况的业务,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损失;当处于红色信号灯范围内的情形时,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将其拉入黑名单,而对处于红灯状态的已有业务,则应采取强硬手段进行挽回,弥补损失,并进行不良征信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虎,易丹辉,肖宏伟,等.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4):3-5.

[2] 张淑安,齐美东.云金融融资模式:优势分析与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99-101,124.

关于台风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P2P;风险管理;建议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2015年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互联网金融的P2P借贷模式与风险管理研究”(项目编号:201514275004)以及2015年浙江外国语学院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5日

一、引言

经济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问题,尤其是我国如今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受到来自法律等领域对金融业严格管制的影响,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中的配置不合理、使用不得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推动作用受限,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创新金融P2P网络借贷模式的出现,一方面解决了我国当下面临的严峻问题,活跃了民间资本,缓解了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另一方面P2P网络借贷(以下简称“P2P网贷”)在我国各方面条件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野蛮生长,带来了诸如中间资金监管缺位风险、财务披露风险、信用道德风险等问题,同时也给监管者和市场经济增加了监管和应对压力。本文主要研究当下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的共性风险和特性风险,并从监管者和平台自身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以期促进P2P网贷平台的健康发展。

二、P2P借贷模式存在的主要风险

本文对拍拍贷、红岭创投、人人贷、宜信、合拍在线、陆金所、有利网等P2P借贷平台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不同的P2P运营模式面临的共性风险以及特性风险。

(一)P2P模式的共性风险

1、专业人才缺位风险。新型互联网金融的运作形式和业务内容决定了P2P平台对大量既具有数据处理、业务分析、信用审核、内部控制、网络安全等专业技术能力,又掌握法律法规等条例的综合性人员需求增大。而当下,P2P平台猛烈的指数型上升趋势使得人才储备无法迅速跟上,短时间内仍旧缺乏大批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因此,人才因素是导致P2P平台风险频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中间资金监管缺位风险。为了交易核实和转账结算,P2P平台通常会在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开设资金账户,也就是中间账户。这也符合我国对在金融实务中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展经济业务时需选择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存管机构并在该银行设立中间账户的要求。但第三方机构出于成本、利润和责任的考虑,往往不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对“开户状况”也是听之任之。当下,中间账户实际由P2P平立支配,资金缺乏第三方的实际监管。在这种不受管制的情况下,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卷款潜逃、挪作他用等问题的屡次发生,不仅给投资人带来巨大损失,而且整个P2P行业也会陷入无序和混乱中。

3、财务披露风险。财务披露是促进投资者更加了解平台,使其可以选择高安全、高收益的投资平台的重要方式。但目前,我国P2P行业仍未建立其财务披露制度,也很少有平台主动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即使少数平台会定期展示自己的财务状况,这些报告也因未经审查而缺乏公信力,并且由于平台的中介性质,并未接触资金的实际运动,所以投资人最为关心的坏账率等指标,也很难从中直接反映并加以分析出来。这反映出投资人要想通过了解P2P平台的财务实际状况来评判平台的安全性和运营情况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

4、信用道德风险。欧美发达国家的信用建设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征信体系,因此其P2P借贷行业的配套机制完善,有第三方征信公司为其采集、分析、评分和提供完整的信用信息。而我国信用体系仍处于初建阶段,国内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也没有和P2P网贷平台实现对接,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目前P2P借贷平台严重缺乏有效的信用信息,贷款效率和质量很难保证,贷款逾期风险较高。而当下严重依赖平台内部的风险管控机制也大大地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从而阻碍了低成本借贷的实现。

(二)P2P模式的特性风险

1、法律风险。在平台担保模式和风险准备金模式中,P2P平台以自有资金或是收取一定费用等的形式,设立风险准备金,为投资者的本金或本息进行担保,这时P2P平台已变相成为一个担保机构,而不是纯粹的信息中介机构。根据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P2P平台已然因其未经许可而从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这一行为,触碰了法律边界。在“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模式”中,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将信贷资产和担保产品资产证券化是利用互联网绕过监管部门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管和审查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监管套利,其经营合法性应该遭到质疑。在“债权转让+风险准备金模式”中,平台和专业放贷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专业放贷人和借款人之间签订的合同同等于平台和借款人直接签订的合同,因此平台从事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信息中介服务,而是变相的金融中介服务,成为了事实上的民间金融机构。然而,由于平台和专业放贷人申领的是信息中介机构,监管部门不曾对其进行金融监督和审查。这种模式的风险出现在,资金不是直接在债权债务人手中进行流转,而是先存放在平台,之后由平台发放贷款,此时,平台的行为则涉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另外,由于P2P网络借贷的迅速发展,而我国现阶段仍然缺乏涉及民间借贷的法律。在关于P2P借贷的定义、准入规则、行业规范等方面仍留有空白,行业准入门槛低、法律规范不明确、有效监管的缺失导致不正规运作现象普遍存在,平台操作风险层出不穷,因此诸如资金挪作他用、卷款潜逃、不当经营、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现象野蛮生长,极大地影响了我国民间资本的正常运作。

2、关联风险。关联风险广泛存在于各个模式之中,在平台担保模式和风险备用金模式(包括复合在债权转让模式和抵押模式中的风险备用金模式)中,P2P平台的本金保障计划将在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时,给予投资者本金或本息赔付,这使得平台内部存在着潜在的资金成本压力。担保机构担保模式和 “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模式”中,引入的第三方担保机构和平台存在着业务联系,如果担保机构出现问题,平台会遭到牵连,担保业务可能无法完成或由平台自身完成,届时平台可能会无法赔付或由于大额赔付而倒闭。在“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担保模式”中,P2P平台由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创立,或者和其存在着关联关系,因此一方深陷问题时,另一方也会随之遭到牵连。另外,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在互联网下的借贷担保业务超过了其原本的业务能力,这无疑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由于关联性,平台和它的投资者一定会在风险的爆发后受到波及。“债权转让+风险准备金模式”中,关联关系更为复杂。P2P平台和专业放贷人实际上为同一机构,这使得信用评级、信息传递、资金流动等业务均由同一机构完成。虽然平台保证认真负责地完成评级等服务,但是很难保证机构的效率和客户的利益,虚假现象可能时有发生,且很难辨别。“抵押+风险准备金模式”下,抵押物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借人出借的贷款额度,而抵押物的审查大多在线上进行,这就很难避免一些平台为了增加收益虚假估值,欺骗投资者,虽然一些平台增加了线下调查,但大量的经营成本使得平台往往不会尽责足量的调查,而这种虚假估值和不尽责调查,投资者很难从表面发现。这种无法切割的关联,使得当借款人无法还贷并且抵押物无法偿还的情形出现时,平台将承担更大的资金赔付,甚至可能因此倒闭。

3、流动性风险。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以合理的价格随时筹集足够的资金以履行义务时,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目前,P2P平台虽然数量多,但一般以规模较小的为主,资金实力也并不雄厚,无法短时间内筹集大量的资金,尤其是在期限错配和金额错配的情况下,引发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较大。

4、非法集资风险。除出借人自担风险之外的其他运作模式,都存在着该种风险,主要有:(1)一些P2P平台存在着资金池。在缺乏有效的中间账户资金监管的情况下,资金池可能变成若干平台非法集资的资金存放处;(2)一些平台发放数量极多的秒标。大量的秒标能够迅速聚集大笔的资金,如果监管不当,则很容易非法集资并且卷款潜逃。因此,应限制平台发放秒标的数量,并在发放之后短时间内立即冻结平台账户;(3)天标现象。这是一种直接向民间非法集资的行为,应该被禁止;(4)债权转让中,如果债权转让先于债权形成,或是债权转让并非基于真实债权,又或者同一债权重复转让等状况,就很可能是非法集资。

三、P2P网贷平台风险管理建议

P2P网络借贷模式自登陆我国以来,弥补了我国民间借贷的空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的小额借贷困难,但由于P2P发展历史短、平台数量激增、发展速度快,使得关于P2P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一直处在宽松的状态,P2P平台非法集资、逾期还款、卷款潜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严重打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也极大地影响了P2P的发展。金融交易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和控制。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呢?笔者将在下文对P2P网贷平台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建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机制。

(一)监管当局的宏观控制

1、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同时将个人征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建立全面具体的个人信用资料库。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向P2P网贷平台开放,做到信息互通互联。

2、监管当局应细化P2P的监管机构,根据业务性质实施有效的部门监管。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肯定互联网金融社会地位的同时,首次明确了P2P网贷平台的监管主体是银监会,优化了原先由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管理的局面。但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金融形式,其运作模式呈现点对点或多对多的状态,且信息交流和经济关系的发生往往更加灵活复杂。再者,在当下创新金融的环境下,可能不断出现许多基于现有的P2P借贷、第三方支付等形式的新型金融形式。因此,监管主体应该转变监管思路,从原先的按经营性质统一监管转变为根据实际业务行为进行部门监管,并从各个部门中选择一个作为负责统筹的监管方,以协调各监管部门。

3、完善和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一方面P2P网贷平台在性质上属于信息中介,提供的是中介服务;另一方面平台经营的是金融类的业务,而当下注册一个平台如同注册普通公司一样简单,这种简单注册就能从事金融类业务又不用受到金融监管的行业状况,造成了整个行业乱象丛生的现状。相关部门应该在注册资本、组织形式、公司结构、发起人资质、公司风控模式、业务水平等方面,对P2P网贷平台设立相应行业准入标准。

4、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正。P2P网络借贷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金融模式,迅速进入我国并蓬勃发展,我国监管当局未能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法律。当下,各种模式的平台业务大都走在法律的边缘,平台运营处在警戒状态,行业乱象丛生。我国监管当局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加快制定相关行业规范标准,适当修订现有法律规定。

(二)P2P平台的自我管理

1、与保险公司合作,引进不同形式的保险品种。P2P平台相对于商业银行,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差,即使有担保机构担保或是风险准备金的防范,也很难抵御诸如经济大危机等重大突发事件。在投资人签订担保合同时让其自由选择是否投保,并提供不同保险品种供其选择,是弥补单一的担保合同无法高效防范风险的有效方式。

2、招聘拥有法律和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提高平台法律和技术保护能力。互联网形式下的P2P平台极可能产生诸如黑客攻击网站、投融资方资金和信息被窃或者高频交易导致的系统瘫痪等问题。拥有专业的法律人才也可以使平台做到合法经营,以防止违法犯罪现象的出现。再者,当平台遭遇经济纠纷时,平台可以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3、平台应该加强消费者意识。首先,应该公平地对待所有消费者(主要是投资者);其次,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主要是借款人);再次,消费者诚信和风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借款人和投资者双方)。

4、破产准备计划。即一旦平台破产,将有第三方机构对平台进行接管,继续为消费者服务,平台原先的业务均不受任何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叶湘榕.P2P借贷的模式风险与监管研究.金融监管研究,2014.3.

[2]孙学立,李娟.我国P2P借贷主要风险问题研究――基于民间金融创新视角.征信,2014.7.

关于台风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剧院 舞台 观众厅 消声风压风量平衡

中图分类号:TU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084-01

孟子大剧院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与图书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中心四幢单体共同构成邹城市文化艺术中心。山东省邹城市为我国一代儒家宗师孟子的故里,邹城市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位于山东省邹城市东城区金山大道西侧,政务中心北侧,圣水新苑南侧,建设总用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该项目作为山东邹城向外界展示自己“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美誉的窗口,对发扬中华文明、孔孟文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剧院建筑面积:35220.1m2,建筑高度:32.40m。地下二层,地上四层。各层主要功能:地下部分主要为舞台基坑、车库及设备用房;一层为舞台区及其附属用房;二层为入口大堂、观众厅(池座)、排练厅及商业;三层为观众厅(楼座)、院线影厅;四层为记者休息厅;屋顶层舞台上空两侧设功放室及硅控室等。其中观众厅共设固定座位数1323个,乐池活动坐席74个。

该文主要介绍孟子大剧院的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并分析其中的设计要点。

1 设计内容

1.1 主要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如表1。

1.2 空调负荷

空调冷负荷:1960kW,空调冷指标:119.5W/m2;

空调热负荷:1500kW,空调热指标: 91.4W/m2。

1.3 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1)观众厅。

由于剧院观众厅高度均在15~18m,采用常规的下送风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空调效果,且不节能,故本设计池座和楼座均采用座椅送风方式,每个座椅送风量为60m3/h,送风状态点19℃,座椅送风柱出风速度不高于0.4m/s,至人脚处的风速不高于 0.25m/s,将座椅下的建筑空腔作为空调送风静压箱。回风口设在观众厅侧墙上。另外,在吊顶内面光灯室设机械排风系统,将观众厅空调区域的空气流经面光灯室排至室外,一方面,可以平衡观众厅的风压,另一方面可以为面光灯室降温。

(2)舞台。

舞台区为“品”字形布局,分为主舞台和两侧的侧舞台。为保证舞台演员及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在两侧舞台7.5m高处设侧喷口,向主舞台方向对吹;在主舞台第一层天桥下设喷流式旋流风口下送风。考虑到演出时避免幕布被吹动,本空调系统在侧台送风主管和主舞台送风主管上分别设电动调节风阀,可根据需要实时供冷和供热,或在演出时减小、关闭主舞台送风量。回风口位于侧舞台的侧墙。主舞台12.5m以上为非空调区,故仅在葡萄藤架上设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排除余热。

(3)空调冷热源。

机房设于地下二层,为邹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提供空调冷热水。

1.4 消声

(1)允许噪声标准。观众厅≤35dB(A)舞台机械噪声≤50dB(A)。

(2)噪声控制是剧场建筑设计的一个要点,设计中要与声学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控制通过通风、空调风口传入观众席和舞台面的噪声比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低5dB。

(3)剧院内通风、空调系统严格控制风速:主管风速3~4m/s;支管风速2~3 m/s;送风口风速1~1.5 m/s。

(4)观众席的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空调送风通过机组消声段、风管消声器及消声静压箱及观众座椅下方的送风静压箱处理后再送至观众厅。回风口选用消声百页风口,回风管设消声器。舞台区域的噪声要求比观众席略低。送回风也通过采取多级消声的措施控制噪声。

1.5 风量风压的平衡

剧院设计的另一个要点是观众厅与舞台区风量风压的平衡,剧场内风量、风压的平衡与否直接关系到舞台幕布是否飘动及正常启闭。对此,设计中将舞台和观众厅的空调通风系统完全独立设计,严格计算新风量和排风量,使各自区域的新、排风量相匹配,从而保持观众厅和舞台区正压值的基本相等。

1.6 节能设计

剧场作为人员密集,发热设备集中的公共建筑,能耗相对较大。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各种耗能因素,采取了以下节能措施:(1)观众厅采用座椅送风方式,这种送风方式可确保人员区域的空调舒适性,而对上部空间的温湿度不做要求,节省运行能耗。座椅送风要求送风温差小,系统采用二次回风,降低再热能耗。(2)舞台区采用带热回收功能的组合式空调机组。(3)将观众座椅下方的建筑空腔作为空调送风静压箱,静压箱内壁做保温处理。

2 设计分析

剧院观众厅及舞台的气流组织、风量风压的平衡、消声隔振措施等都是在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如果有条件,还应对观众厅及舞台的空调气流组织进行CFD气流模拟,从而分析及优化室内的气流分布速度场和温度场,以达到良好的空调效果。

3 结语

以上是该研究者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分析,结合剧院建筑的特点,得出一些经验总结。剧院的实际设计要比该文介绍的复杂得多,每个不同的剧院根据其自身特点的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问题,只能在具体的设计中,经过多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现代剧场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755-1767.

[2] 李惠风,雪莲,昕原.观演建筑空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47-106.

[3] 郑坤,徐俊杰,孙淑萍,等.泰山文化艺术中心空调设计[J].暖通空调,2011,41(10):22-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