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范例6篇

长江水

长江水范文1

17年前,开建之初的三峡电站以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的规划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然而这一豪迈的愿景,多少遭遇了现实的折扣。11月初,新华社《t望》周刊报道,三峡水库今年无法蓄水到175米。由于下游干旱等原因,从10月下旬起,堰堪蓄水到171米的三峡水库,被长江委责令来多少水放多少水。

同样的失败,在2008年度即已发生。当年在10月才开始蓄水的三峡,凭信一次意外的冬汛,亦仅蓄水到172米。

“三峡蓄不到175米是正常的,蓄到才是不正常的”,环境学家、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说。这位自称“三峡派”的专家表示,三峡工程已无法圆满达到当初的设计目标,其中要言是缺水。

17年后,长江已没有足够的水来装满三峡库区这个人造的中国第5大湖。

理想中的装机容量和发电效应难以坐实,收回投资的进程拉长,而新追加的投资却数目庞大。日前媒体报道,三峡库区需追加1700亿元资金解决后期问题。

“打时间差”的抢水风险

2008年,三峡已经领教过一次长江缺水。

根据国务院批复意见,2008年9月28日开始的三峡实验性蓄水,年度目标水位为160米。

一个月后,随着右岸15号机组投产发电,三峡水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兴致冲冲的三峡总公司将原定2012年蓄水到175米的计划提前。2008年11月5日,已蓄水至172.24米的三峡总公司消息,当年将蓄水至最高标程175米。

此时长江中下游与三峡工程的矛盾第一次全面显现,就在三峡水库加速蓄水的同时,中下游航道水位减退;轮船搁浅。湖北媒体报道,在长江中游水陆联运、干支联系的枢纽港城陵矶港,航道水位最低的地方只有3米。

到2008年10月26日,各界压力之下,三峡开始加大下泄流量,6天后,长江中游的通航紧张状况开始改观。11月初,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被国务院三峡建委叫停。

距离成功撞线,三峡当年相差2.76米。

据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总工程师范晓介绍,是次蓄水,直接导致上游库区发生99次滑坡事件,蓄水结束水位回落后更诱发了当地4级以上地震。

有了上次的功亏一篑,2009年三峡的提前蓄水,含有打时间差之意。

今年9月中旬,提前蓄水的三峡,对进度表作了详尽的安排。9月底三峡水库水位原则上不高于158米,10月末蓄水至175米。若10月底三峡水库水位未蓄至175米,则11月份继续蓄水至175米。蓄水期间,每天水位涨幅不超过3米。

9月底,三峡水库水位顺利升至158米。然而,天公不作美,9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鄱阳湖、湘江、赣江等地发生严重旱情,旱情最烈的是洞庭湖。

三峡水库下闸蓄水后,洞庭湖比往年提前一月进入最低水位,城陵矶10月上中旬平均水位为22.62米,较多年同期平均水位偏低4.32米,仅次于1959年和2006年的最枯年份。

受枯水期水位制约,500吨级船舶无法进出株洲、湘潭港。重庆、湖北、江西、河南、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外省籍的大型船舶进不了湘江,运力出现季节性紧张。

面对下游缺水的严峻情势,10月19日,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不断要求处于试验性蓄水的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至10月下旬,三峡水库下泄流量不小于9500立方米/秒,比原计划方案多下泄3000立方米/秒,但下游的干旱并未有太大起色,3天后.洞庭湖城陵矶水位仅上升了5厘米。

长江防总再次对三峡发出调令,从10月31日起,若三峡入库流量大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下泄流量按不小9500立方米/秒控制;若入库流量小于9500立方米/秒,水库按出入库流量平衡控制,即来多少水就放多少水。

三峡蓄水,再次失败。此次蓄水最高水位距离175米的设计目标,还差4米。

回头来看,长江的汛期在9月底结束,在9月中旬开始蓄水,其风险无疑会加大,这一不顾防洪风险的抢水行动,在范晓看来,颇为不妥,存在着无法预估的风险。长江水越来越少

“三峡蓄不到175米”,2006年,三峡工程尚未完全建成,翁立达即向三峡负责人提出这一问题。

蓄不到水,对17年前的设计者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三峡工程论证时,原定的蓄水目标是180米,后来因为库区淹没范围太大,才折中取175米。”四川大学教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艾南介绍。

三峡工程库容是按照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计算。据1950―2000年统计资料,宜昌年均径流量为4510亿立方米。自称“三峡派”的翁立达承认,这一基数,与此后长江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17年间,三峡面对的已是一条不一样的长江。从2003年开始,三峡上游来水从未达到多年平均径流量,且连年递减。2004年宜昌水文站测得年均径流量3898亿立方米,2005年为4297亿立方米,2006年为2790亿立方米,2007年为3650亿立方米,连续数年未能达到4510亿立方米的年均径流量,平均减少8%。

三峡水库面对的另一现实是,占到年径流量68%的2980亿立方米来水,正处于5-9月的汛期,出于防洪风险考虑,这些水只能放掉。

汛期放掉大量水资源的三峡,在枯水期蓄水时与下游抢水不可避免。“三峡上游10月份来水量仅有430亿立方米,但三峡从145米开始蓄水的库容量为221亿立方米。把长江一半的流量蓄起来,对下游的影响不可谓不大。”翁说。

“17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峡上下游生产生活用水成倍增加。下游自然不会坐视水被库区抢走。”

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省水利厅原副总工程师聂芳容说得更直接,“三峡9、10月份蓄水就相当于从别人的碗里抢走口粮”。

“今后三峡10月份蓄水和下游生态用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聂说。按照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规模,长江中游5000立方米流量已经不敷使用,8000~10000立方米才能行。从今年和去年三峡放水量降至6000~7000立方米/秒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后果,洞庭湖和长江航道局的船就开不动了,最后放到10000立方米的时候,缺水方才改观。

聂称,现在的问题还不只是三峡水位能不能蓄到175米的问题。除了9、10月份下游不许可上游放水减少之外,三峡还应该在干旱期给下游补水。

他提议三峡应该在汛期蓄水,而为弥补防洪风险,再度起用荆江防洪区。

“虽然会增加建设成本,但国家花这笔钱建好水库,将白白流失的洪水蓄起来,在枯水季节,为下游提供足够的生产用水,其社会效益是将是不可估量的。”

但汛期亦是三峡的发电高峰期。在汛期蓄水,等于坐视发电量流失。此种效益损失对于三峡公司来说更为实际。三峡工程设计的防洪、发电、水利效应实际面临着难以解决的矛盾。

下游用水需求吃紧的同时,上游用水亦在增加,2003年,中国水资源最富有的成都宣布成为缺水城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达到警戒线。

一个现实是,长江没有多余的水来装满三峡库区。

刚开张就结束的水电盛宴

三峡上游来水的减少还未见底。2000年开始,长江上游各条支流的水电开发进入热潮,每条河流都有十几个水电站在建。据2008年统计西南当年即有相当于8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上马。这批水电工程全部完工后,宜昌以上水电站水库的总库容可达2000多亿立方米。

据武汉大学课题研究,三峡水库建成后,每12年中,只有不足一半的年份水库可以在10月份蓄满或基本蓄满。而在上游建设一系列水库后,这一局面将变得更为严峻,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金沙江流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国际公认40%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警戒线,早已在长江突破。

此前考察过长江上游的多数水电站的范晓对此担忧,“每到蓄水期,有的水电站坝下已经成为干河,某些水电站,更是从未能蓄到设计水位”。

目前上游干、支流在建和建好的各大水电站,分属国有各大电力公司,并无一个枢纽调节工程。由于蓄水直接关系到水电站发电经济效益,水库汛后争水的现象将不可避免。

翁立达说,如不能对上游水电站进行统一规划调度,上游水库的集中蓄水,将加剧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矛盾影响中下游以及长江口的生态与环境需水,加重河口的盐水入侵危害。

三峡总公司提出全流域调配水资源,翁立达亦表示赞成,但他同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尚未有一个合适的部门可以承担这项职责

即便实现统一调配水资源模式,抢水之争可以解决,但现有的水资源亦不足以使各大水电站实现当初设计的发电目标。

根据资料,三峡水库去年蓄到172米时,当年发电共808.12亿千瓦时,相较设计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少39亿千瓦时,以三峡上网电价0.25元每千瓦时计算,效益损失9 7亿元,今年随着蓄水位的下降,这一损失数字还将增加。

三峡总公司总会计师杨亚此前接受采访时称,按眼下电价计算,当累计发电量达到1万亿千瓦时,三峡工程的投资将基本收回.预计在2015年到2017年之间。

但在缺水情形之下,这一期限可能会大大延后。

2009年11月,与蓄水失败的消息同时传来的,是三峡工程需追加1700亿元投资解决移民等问题的消息。民间对于三峡工程的总投资持续质疑、发电量的减少和后续资金的追加,使三峡水库“发电、防洪、航运效益三合一的聚宝盆”光环渐退。

长江水范文2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洪水的峰值虽然比1998年、1954年更大,但是持续时间并不长,洪水总量并不大,对三峡枢纽工程来讲完全可以从容应对,“对下游防洪而言,三峡可以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控制作用”。

一直以来。外界对于三峡工程都存在一定争议。而此次上游峰值超过1954年、1998年的洪水显示了三峡工程在防汛抗洪方面的重要作用。

历经17年完成的三峡工程的确令整个长江的防汛抗洪形势发生了改观。例如历史上饱受洪水困扰的荆江地区遇百年一遇洪水可不分洪,遇千年一遇洪水可避免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

不过正如国务院前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所言,三峡工程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治江仍需要稳定而巨大的投入。

“三峡枢纽确实减轻了洪水对中下游的压力,但由于河湖关系的变化等原因,中下游河段的防抗洪形势依然任重道远。”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高级工程师邹朝望告诉《望东方周刊》。”

特大洪峰的无惊无险

从6月中下旬以来,长江流域出现大面积强降雨天气,先后导致洞庭湖、鄱阳湖“两湖”水系多条河流水位超警戒线。6月20日三峡大坝首次运用防洪,拉开今年拦蓄洪水的序幕。此前为腾出足够库容,三峡坝前水位已在6月10日降低到146米附近。而水库在汛期不拦截洪水的情况下,坝前水位大约是145米。

在这次滞洪调度期间,三峡水库水位抬高近5米。据测算,通过三峡工程拦蓄作用,降低洞庭湖城陵矶河段水位0.4米左右,降低鄱阳湖湖口水位0.2米左右。

几天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迎来第二次集中降雨过程,部分控制站点水位逼近或超过警戒水位。三峡水库也于7月9日再次拦蓄洪水。

7月11日,三峡大坝迎来入汛以来首次洪峰,最大流量达每秒3.85万立方米,三峡工程今年首次开闸泄洪。

因为预测到长江上游还会有较大来水,按照长江防总的要求,三峡工程于7月15日加大下泄流量、腾出库容,将坝前水位恢复为148.79米。

4天后,超过1998年上游洪水峰值的洪水来袭。由于拦蓄洪水,三峡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并持续攀高。

7月19日8时至次日8时,三峡坝前水位由146.93米抬升至149.81米,24小时内上涨接近3米,平均每8小时上涨一米。

“这次洪水对大坝而言也是个难得机遇,因为大坝要经过洪水考验,有些考验只有在流量较大、水位较高的时候才有机会观测到。”曹广晶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早已对一些观测项目做好布置,收集数据和资料,确保三峡工程所有建筑物、闸门、设备的运行安全。

三峡水库的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175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约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7月20日上午,荆江大堤观音矶水位比1998年洪水时最高水位低3米多。

而到7月20日16时,三峡大坝入库流量降至每秒6.6万立方米,出库流量降至3.9万立方米,坝前水位升至151.18米。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飞向本刊记者强调,三峡工程的第一任务就是防洪,“在整个长江主汛期,三峡水库都处于随时可以拦蓄洪水的状态。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可以通过‘拦蓄一控泄一拦蓄’不断重复利用,使防洪功能充分发挥。”

防洪作用重在调度

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与其调度方式密切相关。其防洪调度方式又主要考虑以控制沙市水位为标准,对荆江河段进行调度。

浩大的三峡工程于2003年完成135米蓄水。2006年三峡大坝全面挡水,并开始承担荆江河段的防洪任务。

2007年7月30日,每秒5.25万立方米的洪峰通过三峡大坝,三峡工程首次实施拦削洪峰任务。三峡水库按每秒4.8万立方米的流量控制下泄。

根据三峡枢纽的调度规程,在洪峰到达之前,把水库水位逐渐降低,腾出库容以备洪水,“这样一是起到削峰的作用,如果上游洪峰来得很大,就削减洪峰,让洪水比较均匀地下泄,二是错峰的作用,在下游洪峰比较大的时候,防止上游的洪峰和下游的洪峰汇聚在一起。”曹广晶举例说,如果三峡工程下游洪水较大,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降雨量大、水位高时,即使长江上游来水不是很大,三峡工程也要控制下泄,确保下游行洪安全畅通,若长江上游来水较大,下游水位不高,即使发生百年一遇洪水,三峡工程仍然会控制下泄流量不超过每秒5.67万立方米,以保证荆江水位不超过警戒线。

另外,如果遇到上游来水超过每秒5万立方米的情况,三峡水库将根据电站运行用水及上下游的水情,在确保沙市不超过警戒水位条件下,提出洪水预警和控泄方案。

他说,三峡防洪的周期基本是“下游防洪压力轻的时候,三峡水库通过下泄腾出库容以应对新一轮洪水;下游防洪压力重的时候,三峡水库拦蓄一部分洪水,以确保下游防洪安全。”

至于三峡工程拦洪或者泄洪的依据问题,陈飞告诉本刊记者,三峡枢纽上游共有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三峡集团公司所属测控系统已经覆盖其中60万平方公里,“加上大渡河和雅砻江上一些兄弟单位的测控系统,上游流域面积水情测控已经达到80%以上的覆盖率。”

需要适应的新挑战

按照设计,蓄水到175米高程后,三峡工程将全面发挥防洪效益,可以抵御百年洪水,然而现在还暂时无法实现。因为在175米高程之下还有接近3万移民没搬迁,至少在今年还无法做到最好的调洪和蓄洪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改变了长江中下游的水沙情况。这样中下游地区在“受惠”三峡工程的同时,需要做出新的改变。

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受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河道发生了长距离的明显冲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相关人士认为,其情况比三峡工程论证阶段的预测结果冲刷幅度更大、发展速度更大。特别是临近三峡水库的荆江河段冲刷幅度明显。

以2002年至2006年为周期的统计结果显示,部分河段年均冲刷量是三峡水库蓄水前的近10倍。

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也显示,冲利强度将从上游向下游逐步发展,长江中下游河道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面临大幅冲深的挑战:导致护岸工程损坏、失去对河势的控制。所谓河势,就是河道水流动力轴线的位置、走向、岸线和洲滩分布的态势。

河道冲刷导致岸坡变陡,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频度和强度增加。根据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一项统计,2003年至2007年荆江河段共有27个局部河段出现主要崩岸险情50多处。另据荆州河道管理局的数字,三峡水库蓄水前年均崩岸险隋15处、6500多米,蓄水后是26处、超过1.7万米。

一些崩岸险情已危及现有护岸工程的安全。比如之前发生的上荆江左岸文村夹崩岸距离荆江大堤堤脚不到50米。

事实上,在三峡工程完成后,加之金沙江向家坝等干支流控制性工程和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投入使用,长江中下游的水沙情况发生显著变化,对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中下游堤防安全又是长江防洪的重中之重。

受连日高水位浸泡冲击,7月18日江西省长江九江段江洲、棉船江岸连续出现崩岸险情,其中棉船段水位已超警戒1.4米,棉船镇金星村九组两处崩岸,险段长度已经达到200米。保护人口接近4万的江洲大堤,也已超警戒水位线1.1米。

险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紧急调用数艘民船,拖运数百立方米石块护堤固坝。此前早在1998年洪水时,江西九江棉船大堤就发生过三次崩岸。

应当调整的江湖关系

长江属于雨洪型河流,因暴雨而引发的洪水具有极强的季节性。长江中下游洪水的突出特点是峰高量大、来势凶猛。此外,三峡大坝以下还有80万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尤其是支流众多、水量较大的洞庭湖水系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都在三峡大坝的控制范围之外。

根据测算,一旦这些支流与干流洪峰重合,加上长江目前河道安全泄量严重不足,三峡工程并不能彻底解决超额洪量的问题。

以1954年洪水为例,当时分洪量是500亿立方米。这样即使有三峡水库调节,也还有近300亿立方米洪水要靠分洪等其他方式解决。

显然,除三峡枢纽工程之外,长江中下游的诸多湖泊应该同样起到重大的蓄洪作用,但邹朝望表示,从上世纪50年代往后,河湖关系逐渐发生变化,湖泊承载的洪水调蓄量日益减少。这样在同等径流条件下,长江水域将承担更大的径流压力。

以洞庭湖为例,邹朝望介绍说,从1956年到1990年间,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荆江“三口”――松滋口、虎渡口和藕池河对上游枝城的分流分沙量均大幅度减少。从1956至1966年、1973至1980年、1981至1987年、1988至1990年四个时间段来比较,“三口”人湖总水量分别减少23.6%,37.5%,40.9%和50.0%。其中藕池口减少幅度最大,仅1956年到1988年间就减少分流量72.7%,减少分沙量78%。

“三口”分流的减少,使得上游同流量下,荆江流量加大,尤其是下荆江流量增加较多,最终造成水位抬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显然对荆江防洪不利。

此外,邹朝望还分析说,由于江湖流量分配的巨大变化使荆江径流量加大,导致城陵矶至武汉河段淤积,“三口”分流河道衰退。虽然进人洞庭湖的泥沙和淤积减少,但是城陵矶水位却不断抬高,这样持续发展的结果必然给长江中游带来新的险情。

邹朝望表示,虽然1998年之后国家采取措施积极恢复湖泊生态环境,但仍以工程性措施为主。而非工程性措施同样是根本解决问题的重要因素,它们包括: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外迁、对泛洪区土地使用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等等。

长江水范文3

今时今日,长江三鲜已不再只是文人雅士笔下的诗词美句,更成为凡人食客餐桌上一道道活色生香的江鲜美馔。从江苏省江阴市走出的天水雅居,就是这样一家以出品精致江阴菜为主的全国连锁餐饮企业,从1998年成立至今,精耕中华美食文化,始终坚持使用原产地食材,用心开发出品种多样、口味丰富的长江美食,目前已在江苏、北京、上海等地开设了12家分店,让食客们不用到江阴也可以品尝到正宗醇美的“长江之鲜”。

长江首鲜――刀鱼

刀鱼因上市最早,且鲜美无比,故列三鲜之首。宋朝的名人士大夫刘宰曾设刀鱼宴饯别友人,并赋诗“肩耸乍惊雷,腮红新出水。以姜桂椒,未熟香浮鼻”,赞刀鱼味美。刀鱼味美不仅在于肉质细嫩爽滑,腴而不腻,且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磷脂和维生素,所以吃刀鱼不仅能饱口福,还能养生。《本草纲目》中就有用刀鱼治痔瘘和补气的记载,而民间也常将刀鱼作益气活血之用。

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虽多细毛状骨刺,但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刀鱼的最大特点是细骨遍布全身。清明前,刀鱼细骨软如棉;清明后,刀鱼细骨硬如针。早春入江的刀鱼,鱼体丰腴肥嫩,清洗不用刮鳞,因为鱼鳞中含有大量脂肪,经蒸煮会自动融化,变为一层清亮的油。清蒸刀鱼,加上猪油、生姜、黄酒、青葱等佐料,掌握火候,蒸得的刀鱼色泽洁白,肉质多刺但鲜美细嫩,滋味鲜美令人回味。

清蒸长江咸刀鱼

原料:长江刀鱼

辅料:网油,葱姜,火腿片,冬菇片,笋片,香菜

调料:盐,味精,料酒,猪油,鸡油,胡椒粉

制作过程:刀鱼去鳍、鳃、鳞,从鳃中绞出内脏,洗净。将刀鱼整齐地放入盘中,将火腿片、笋片、冬菇片相间地排放在鱼身上,加熟猪油、鸡油、料酒、精盐、味精、鸡清汤,再盖上猪网油,上放葱姜,入笼旺火蒸熟取出,拣去葱姜、网油,将蒸鱼卤汁滗入碗中,加入白胡椒粉调匀,浇在鱼身上,放上香菜点缀即成。

特点:刀鱼色泽洁白,肉质多刺但鲜美细嫩,滋味鲜美令人回味。

鱼中之王――鲥鱼

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鲥鱼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鱼鳞可以食用。所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称其为“惜磷鱼”,并作诗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从明代万历年间起,鲥鱼成为贡品,进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间,鲥鱼已被列为满汉全席中的重要菜肴。“鱼中之王”的美称同样认可了鲥鱼的美味,所以俗语称“红烧鲥鱼两头鲜,清蒸鲥鱼诱神仙”。

对于江阴人而言,长江三鲜的“长江鲥鱼”更是深入人心。香煎鲥鱼颠覆了以往清蒸鲥鱼的本色,这条香煎鲥鱼浑身散发着淌过油锅的金黄和阳江豆豉的香味,碧绿的青椒粒和火辣的红椒粒各半覆盖住鲥鱼最丰满的中段,由于鲥鱼鳞片富含脂肪,故烹调加工时不去鳞,以增加鱼体的香味,香煎鲥鱼时火候要掌握得恰到好处。吃起来甘香脆嫩,那脆生生的鱼鳞,辣蓬蓬的鱼肉,刺激着矫情的味蕾。于是乎就有了“椒红辣绿侩鲥鱼,唇齿留香意未尽”的感觉。

香煎鲥鱼

原料:鲜鲥鱼

辅料:青红椒,豆豉

调料:盐,味精,黄酒,美极鲜,黄油

制作过程:将鲥鱼放入调好味的汁水中腌制入味沥干水分,煎锅入黄油烧热,放入鲥鱼小火两面煎黄煎香,撒美极鲜,把炒香的青红椒粒豆豉盛放在鲥鱼身上装盘即可。

特点:甘香脆嫩,微辣鲜香。

最鲜美――河豚

三鲜中,滋味与口感最特别的当属河豚,它带有肉刺的鱼皮胶质浓厚、粘口,丰腴鲜美,入口即化。河豚浑身是宝,不但肉质非常细嫩、鲜美,而且它的皮可以养胃,肋可以壮阳防衰老。河豚之美在于它的奇香。河豚一烧,那独特、浓郁、诱人的香气便立刻溢满门户,顺风可飘出半个村,一条巷,弥漫一大片,难怪河豚要作为最后一道菜端上来,因为一尝河豚,则百菜无味,可见它具有压倒一切美味佳肴的魅力,是不可多得的美食。

红烧河豚

原料:河豚

辅料:葱姜蒜,猪油,青红椒

调料:盐,味精,冰糖,蜂蜜,老抽,鸡汁,黄酒,汤,熟猪油,豆油

长江水范文4

1 深化认识,全面准确地把握 讲话的精神实质

1.1 明确了战略目标

首次强调要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不仅指出了长江航运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指出了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既要发展好长江黄金水道,又要发展好长江黄金经济带。把握好这个关键,对于全面准确地领会的讲话精神至关重要。

黄金水道的含金量,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流域经济的含金量,也就是说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的讲话实际上告诉我们,长江经济带将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国家对沿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也印证了这个发展趋势。长江航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国家在沿江部署了六大区域发展战略: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两型社会、成都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尤其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的是,国家设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已经向长江转移,长江经济带整体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可期可待。

1.2 明确了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发展政策,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现代物流业创造了机遇和条件,长江经济带必须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

物流业的发展是由交通运输演变而来的。目前,长江流域的综合运输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能够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除了上海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大以外,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基本上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制造业经济,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将是战略重点。从国内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物流业已成为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纽带,不仅涵盖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而且已经成为引导消费、引导生产、引导经济运行的先导性、主导性力量。只有把物流作为战略重点来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1.3 明确了发展机制

长江流域涵盖的省市众多,各省市的发展方式、发展重点都不一样,加上长江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高度不均衡,经济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较强,这就决定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模式将不同于深圳、浦东等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因此,告诫我们,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

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在逐渐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从行政区向经济区的跨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排斥合作的竞争和缺乏竞争的合作都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增大合作、互动带来的正效应,减小冲突、摩擦造成的负效应,追求地方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的双赢。长江下游的长三角、中部的中三角、西部的成渝城市圈,在加强合作方面都取得了丰厚的收益。依托黄金水道,三大主力经济版块正在共谋联合发展之路,探寻联合共赢之策。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要牢记的要求,建立科学良好的合作机制。

1.4 明确了发展方式

没有长江黄金水道,就不可能有长江经济带。长江航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实现通江达海、发展江海联运是长江航运成就沿江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战略资源。

发展长江经济带,关键是要发挥长江航运的重要作用。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近几年的又好又快发展,长江航运的“后发”优势已转化为发展“红利”。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优势,长江流域形成了钢铁走廊、石油化工走廊、汽车工业走廊、电力工业走廊以及观光休闲旅游带、农业经济产业带。目前,长江水系完成的水运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占沿江全社会货运量的20%和货物周转量的60%;沿江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7%的外贸货物运输要依靠长江航运。长江干线现有10个亿吨大港,万吨级泊位421个,并且形成了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2012年,长江干线的货运量达到18亿t,是世界上运量最大的通航河流。

2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服务 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长江航运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发展”。长江航运发展必须与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必须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近几年,长江航运积极推进“一条主线四个长江”发展战略,长江航运的发展方式、发展基础、发展动力、发展环境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充分认可。

长江经济带是整个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国除沿海开放地区以外,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地带,它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他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与沿海和其他经济带相比,长江经济带拥有我国最广阔的腹地和发展空间,是我国今后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应该成为世界上可开发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内河经济带。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力和驱动力,是长江航运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3 提升长江航运公共服务能力的有力途径

3.1 进一步提升长江航运的通过能力

对交通运输而言,通过能力是最基本的服务能力。提升长江航运的通过能力关键是要加快黄金水道建设。

(1)加快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是航道建设的总体方针,对于指导长江水系航道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游通过“三沙”水道整治有望在2015年将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实现与长江口无缝衔接。中游重点实施好荆江河段系统整治工程,争取在未来的3~5年内大幅提升长江中游航道通航标准。上游继续推进宜宾至水富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让千吨级船舶通江达海并尽快通达云南水富。同时,逐步提高支流航道等级,以长江干线和京杭运河为主轴,以金沙江、嘉陵江、乌江、汉江、赣江、湘江等主要支流航道为骨架,基本建成干支衔接、江海直达的高等级长江水系航道网。这将为长江流域带来丰厚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沿江地区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等产生积极影响。

(2)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维护水深。“一寸水深一寸金”。我们将积极满足沿江省市发展需求,充分利用航道整治成果和航道自然条件,通过加强维护管理,进一步提高干线航道维护尺度。同时,积极联合湖北省开展6.0 m水深航道到武汉、水深航道达宜昌等工程的相关前期研究;联合四川省开展重庆至宜宾航道升等工程研究;加快对12.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及荆江河段整治工程的成果利用研究,尽快提高相应河段维护尺度;加快推进三峡库尾炸礁清障工程,进一步改善三峡库区通航条件。

(3)深入挖掘三峡过坝通过能力。三峡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通航条件,繁荣了长江航运。2011年三峡船闸的通过量已经突破1亿t,提前近20年达到设计能力。三峡的过坝通过能力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在新的过闸通道还没有建立之前,我们要深入挖潜,进一步优化过闸申报、调度、船舶吃水控制标准等以提高通航效率;坚持“能通则通”,扩大锚泊容量,科学维护检修,合理采取翻坝运输,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尽一切可能,保证船闸顺利通航。

3.2 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关键是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保长江航运健康发展。

(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深化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减少行政审批,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支持港航企业发展,该管的一定要管好,该交给市场的一定要交给市场。大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保护合法经营,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创新服务,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加强信息服务与引导,开发、建设、使用好电子航道图、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综合运用长江航运景气指数、长江航运运价指数,服务市场,服务社会。引导绿色发展,严格市场准入,实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2)强化安全监管。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打造“平安长江”是重要的发展战略。长江航运安全发展必须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长江航运安全稳定和谐了,才能更好地促进长江流域的稳定与和谐。面对长江航运安全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部省的要求,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救助体系和治安防控体系,确保长江航运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落实“十个一律”、“十个严格”等安全监管措施,落实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两个主体责任,突出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船舶安全监管和船舶防污染管理,强化“四船”“四客一危”船舶等的源头管理,严格排查隐患,消除事故隐患,推进长江航运安全发展。

3.3 进一步提升长江港航企业的发展能力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推进港航企业的转型升级。

(1)助推港航企业提升发展能力。从总体来看,目前长江港航企业虽然面临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发展的空间很大,发展后劲很强。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适应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求,必须加快转型升级。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盘活存量,用活增量,引导大型骨干港航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与货主企业加强合作,联合经营,实现双赢。加强宏观调控,有效控制增加新的经营主体,推动现有港航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规模化、专业化、大型化企业。支持港航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江海直达、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邮轮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经营战略。

(2)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运力结构不优、船舶现代化水平不高是当前制约航运发展的“瓶颈”。沿江省市要充分运用好国家的有利政策,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加快单壳油船、单壳化学品船拆解或改造步伐;加大老旧客船、客渡船更新力度;加速淘汰高耗能、污染大、安全性能低的船舶。

长江水范文5

“高峡出平湖”,距离三峡大坝合龙的历史时刻,已经过去近20年。

关于三峡工程的各种讨论仍时有发生,但大坝真正的运营主体――中国最大的电力上市公司和全球领先的水电企业,长江电力(600900.SH)却显得颇为低调。

如今的长江电力已不再仅仅拥有三峡、葛洲坝水电站,随着2016年成功收购金沙江流域另外两座大型水电站――溪洛渡、向家坝,长江电力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电力龙头企业。

2015年以来,长江电力在震荡的市场行情中,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市场表现,市值稳定在3000亿元左右。

“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我们一直坚持走价值追求之路,既要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要有股东认可的投资价值。”长江电力总经理张定明告诉《英才》记者,服从国家发展战略、紧跟时展步伐是长江电力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 “滚动开发”

资本市场是人们认识长江电力最直接的渠道之一。长江电力的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的水电“老大哥”葛洲坝电厂。

2002年葛洲坝电厂完成股份制改革成立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改制为契机,长江电力完成了经营机制的彻底转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F代企业制度,并借助资本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

15年来,长江电力走过了发行上市、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首单公司债发行试点、收购三峡电站千亿级发电资产、一次性收购溪洛渡、向家坝两座世界级水电站等历程,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

15年来,长江电力的装机规模从最初的271.5万千瓦增至4549.5万千瓦,年发电量由158亿千瓦时增至逾2000亿千瓦时,年利润总额由几亿元增至250多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成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一举完成从传统电力国企向大盘蓝筹上市公司的转型。

从长江电力的发展历程来看,其最大的成就在于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创了一套大型在建工程借助资本市场实现筹融资的新模式。改制成立长江电力之初,资产总额不到300亿元,发展至今却已坐拥世界前十大水电站中的三座,资产总额约3000亿元,实现10倍于自己体量的发展。

据统计,三峡工程原测算动态总投资2039亿元,工程最终动态总投资约1800亿元。长江电力上市之初,三峡工程刚刚实现左岸首批4台机组发电,距完建还有6年工期。为了有效化解水电工程长周期建设风险,长江电力陆续通过6次收购三峡投产机组,于2012年完成了对三峡全部发电资产的收购,累计为三峡集团公司提供资金约1546亿元。2016年,长江电力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一次性收购了川云公司(溪洛渡、向家坝电站)100%股权,价值约797亿元。至此,长江电力为三峡集团滚动开发长江动态提供资金总额累计约2343亿元。

对三峡工程的建设主体――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而言,通过长江电力这个资本运作载体,实现了在建工程阶段性实物资产的提前变现,把未来收益变为即期收益,有效避免了工程建设期的巨额债务风险。

长江电力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平台,建立起将社会资金转化为工程建设资金的良好机制,实现了自身规模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为集团公司建设三峡工程和滚动开发长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这是我国大型工程建设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体制创新,有效解决了长周期大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运转难题,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从账面上看,国家从三峡基金中拨付约1378亿元给三峡集团。2003-2016年,投产发电后三峡电站累计上缴国家的所得随、增值税及附加共约657亿元,净利润744亿元,合计贡献利税1401亿元,已收回全部原始投资。

“母公司三峡集团开发水电站后,注入上市公司,再用变现拿到钱去做新的开发,长时间以来三峡集团开发长江过程中从来没有为资金的事担心过,这个模式现在证明还是很成功的。”张定明说。 “增长破局”

长江电力业绩节节攀升,公司管理层却开始思考一个看起来有些悲观的问题:原有的增长模式还能不能持续?怎样让企业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

电能作为商品,也有着商品的一般属性,就是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

张定明和他同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已经降到196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说火电,就连清洁能源也出现了严重的弃水弃风弃光问题,而2017年还将面临用电增速仅3%的需求端萎缩。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售电侧改革的逐步深入,电力降价诉求此起彼伏,对发电企业的冲击首当其冲。张定明和他的团队意识到,过去大水电的营销模式难以为继,而且长江电力梯级电站处在同一河流,其发电量受来水影响成倍增加,主营业务的经营风险在不断加大。

面对金沙江资产收购时的市场承诺和企业自身确立的发展目标,长江电力利润总额必须保持每年6%以上的高速增长。如何破局?这是摆在长江电力管理层面前的一大难题。

过去十余年中,长江电力主要通过收购三峡集团投产机组和成功的资本运作,实现了利润持续高增长。“十三五”期间,长江电力暂无可以收购的投产机组,而仅靠资本运作实现效益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拥有丰富的长江水资源优势和部级的信用优势,这是一般企业所不具备的”。张定明说,“如何让这两大优势产生经济效益?前者为我们主业挖潜提供一定的空间;后者使我们具有强大的低成本融资能力,充沛的现金流为适时开展资本运作和开辟第二主业创造了条件。”

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长江电力推出“水流-电流-现金流”价值链市场化转型战略,将市场因素导入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让同样多的水流产生更多、更好的电流,让同样多的电流产生更多现金流。“用好每一方水,调好每一度电,流域梯级调度能力是我们向资源争效益、向市场争效益的关键。”2016年,在三峡水库来水偏枯9%的情况下,长江电力仍然创造梯级电站发电新纪录,科学的梯级调度和市场因素的引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长江流域已建和在建大型电站已有几十座之多,如果实行流域梯级统一调度,潜力更大,水资源利用率将整体提升,长江流域就形成一体化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张定明说,“我们努力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推进流域梯级统一调度,实现信息共享和利益分享,以更好地服务于长江经济带战略。”

推行产业链延伸是长江电力又一策略。在国家全面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大局下,进军配售电行业成为长江电力的不二选择。在企业经营思路上,长江电力可谓先人一步。

当重庆成为国家首批售电侧改革试点区域后,长江电力抢先布局,积极参与重庆售电侧改革,并与重庆市共同推进地方电网融合,并将其列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作为全球最大水电上市公司,无论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长江电力都要走出去。”张定明说。长江电力管理着世界前十大电站中的三座,拥有强大的巨型电站与巨型C组的运行管理能力和流域梯级调度能力。目前,长江电力已在马来西亚、巴西、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开展水电站管理与技术服务,寻求合作的国际水电企业日益增多。

“国际化发展,我们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发挥好自己的技术、管理和信用优势,同时还要把风险控制永远放在第一位。”张定明说。

2016年,长江电力抓住融资利率处于全年低位的发行窗口,成功发行了5年期、3亿美元和2亿欧元的双币种可交换债券,实现在境外零利率融资,创造了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多项记录,显示了长江电力强大的国际融资能力。同年7月,成功以1.9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海上风电项目30%股权,半年时间内就回笼资金1200多万欧元。 “引领水电”

无论是资产规模、经营业绩,还是行业地位、生产指标上,长江电力让同行经营者仰慕不已。在发展基数大、规模增长面临瓶颈、电力市场化等重大挑战面前,长江电力怎样去赢得未来?这也是张定明领导的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

“长江电力不发展绝对不行。作为央企,我们责无旁贷要为保增长多做贡献;作为上市公司,我们还要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利润,员工的收入增长才有保障;作为市场主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发展就很快被市场淘汰;作为行业龙头,引领行业发展也是我们的职责。”张定明说。

十三五初期,长江电力就提出“做世界水电行业引领者”的愿景目标,并将在市场化转型、产业链延伸和国际化发展方面有所作为。

作为水电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江电力一直把水电运营管理作为企业核心能力,不仅是管理几座巨型电站的现实需要,也是“走出去”的重要资本。张定明说,“长江电力将通过不断优化水电管理、积累管理经验,通过输出‘三峡标准’助推行业发展,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为解决行业难题、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从国外发达市场来看,“发电-配电-售电”一体化的电力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今后一段时间,长江电力将坚定不移推行市场化转型和产业链延伸。张定明认为,“我们一定要跟上电力市场化步伐,不等不靠,尽早使长江电力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要果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发电-配电-售电’产业链延伸,形成三大业务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新产业链。同时,要为国家深化电力改革主动作为,摸索经验”。

“地球正在变小,资源运作半径却在加大。跟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海外业务,正当其时。”张定明表示。

长江水范文6

关键词:武汉长江隧道;盾构井;深基坑;降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U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1-0156-03

一、工程概况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位于武汉长江一桥、二桥之间,是一条沟通内环线以内汉口和武昌中心区的重要过江通道。隧道设计车速50km/h,双向车道,每车道宽3.75m,其主要施工方法为盾构法。隧道在盾构段的两端各设一处盾构工作井,其中江南竖井段位于武汉理工大学(三层楼小区)足球厂内,目前已施工完毕;汉口盾构接收井位于鲁兹故居左侧,平和打包厂的右侧,里程为RK2+710.3~RK2+741.2,地面标高25.45m,开挖深度21.555m。基坑围护分段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墙深为35.5m。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工程地质条件

依据勘察报告,场区地层分布情况如下:

①人工填土层:该层在两岸沿线普遍分布,层厚1.80~5.60m;②1黏土:光泽反应光滑,韧性高,呈饱和、可塑状,厚度1.90~6.50m;②2粉质黏土:软塑状,主要分布于长江一级阶地;②3粉土:主要以透镜体分布于②1、②2层之中,呈饱和、中密状态,厚度0.50~3.0m;②4粉质黏土:灰~褐灰色,夹有约10~20%粉土、粉砂薄层,具水平层理,软塑状,厚1.00~6.30m。②5淤泥质粉质黏土:灰~灰褐色,含1~2%有机质饱和、流塑状,厚度2.10m;②6粉土:灰~灰黄色,夹薄层粉质黏土及粉砂,韧性低,呈饱和、中密状态,为粉质黏土~粉细砂的过渡层,厚度0.50~1.30m;③1粉细砂:呈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厚度1.90~22.30m;③2中粗砂:灰色,含有机质及云母,呈饱和、中密~密实状态,厚8.60~14.80m;④卵石:呈饱和、密实状态,厚度1.20~1.90m;⑤志留系(Sf)泥质粉砂岩夹砂岩、页岩。

(二)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分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承压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的孔隙之中,以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生产生活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水位埋深变化在-0.55m~-2.8m;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粉细砂、中粗砂和卵石层之中,以上覆粉质黏土为相对隔水顶板,以志留系泥质砂岩岩层为其隔水底板,含水层厚度约38.0m,承压水与长江、汉江地表水具有一定的水力联系。根据非完整井抽水试验结果,承压含水层概化渗透系数为20.57m/d,影响半径169m。根据武汉临江场地资料,丰水期江水位高于承压水位,长江、汉江地表水系补给地下水,地表水由长江、汉江水系等流向孔隙承压含水层中;枯水期江水位低于承压水位,承压水补给江水,地下水向江水排泄。

三、基坑降水方案

上部粉土夹层中的地下水因滞后效应难以疏干,采取地下连续墙侧向止水帷幕对其阻隔,对于该场地地下承压水治理则采用深井降水方法。

1.基坑涌水量的估算。按稳定流承压环形非完整井考虑,采用大井法对基坑最大涌水量进行概算。计算公式: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含水层渗透系数(综合取值18m/d);

M――含水层厚度(取值30.0m);

R――抽水影响半径(取值169m);

S――基坑内承压水降深(取值20.90m,即承压水由初始值-1.60m降至-22.50m);

r0――基坑折算半径(取值19.85m,盾构井基坑概化面积为1234m2)。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计算可得:

Q=31462m3/d=1311m3/h

2.降水井数量的确定。所需降水井的数量是根据基坑总涌水量与设计单井抽水量确定的。如果单井抽水量设计为50m3/h,则共需的井数为26口;如果单井抽水量设计为80m3/h,则共需的井数为16口。考虑到基坑面积较小,降水井点布置过多可能会对土方开挖及支撑施工造成影响,而且地下连续墙对侧向水流补给有一定阻渗作用,考虑采用50m3/h和80m3/h交错使用,总涌水量按衰减20%进行考虑,同时考虑20%的安全储备,则共需降水井21口。

以设计降深要求作为控制原则,采取在基坑内布置21口降水井、4口观测井,经验算,井距在5~11米左右。井位的实际布置情况详见图1。

3.降水井技术要求。降水井采用冲击式清水钻进成孔,具体满足以下技术要求:

(1)地面以下0~25m为实管,25~35m为滤水管。实管为壁厚3~4mm钢卷管,外径250mm,侧壁密封无孔隙,滤管为壁厚3~4mm钢卷管,外径250mm,侧壁钻孔,孔径16mm,孔距10cm,滤管外包缠12目钢丝网一层,60目尼龙网三层。

(2)井管与孔壁之间0~24m填黏土球,24~38m填滤料。黏土球为直径20~40mm,反滤料为直径2~3mm的绿豆砂。

(3)洗井充分,水位反映灵敏,单井涌水量不小于50m3/h,单井抽水含砂量初不超过1/100000。

4.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评估。基坑开挖及降水后,承压水位降低将使周边土体产生附加荷载而导致相应的沉降,对周围建筑物及市政设施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需对可能发生的危害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估算因降水而引起的地面最大沉降量计算式:

式中:ΔSw――承压水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量;

Ms――取经验数值0.3~0.9;

?啄wi――为承压水下降引起i层的附加应力(KPa);

Δhi――为i层厚度(cm);

Esi―为i层的压缩模量(MPa)。

把各分层土体参数:

Δh②2=250cm,Es②2=4.0MPa

Δh②3=50cm,Es②3=7.5MPa

Δh②1=530cm,Es②1=5.0MPa

Δh②4=600cm,Es②4=4.5MPa

Δh②6=70cm,Es②6=9.0MPa

Δh③1=200cm,Es③1=13.0MPa

Δh③2=200cm,Es③2=13.0MPa

及Ms=Ms1×Ms2代入上式得:ΔSw=4.1cm。

以上计算结果没有考虑上部土层垂直向水头分布的差异,也不考虑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同时也没有考虑地下连续墙体止水帷幕对坑内外水头差的影响,它仅为按弹性理论得到的最终固结沉降,这跟实际情况往往有较大出入。因为该地段黏性土层较厚,其垂直方向上渗透系数很小,地面沉降量随时间的增值比较缓慢。而在合理的降水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量一般小于预测计算值,且沉降比较均匀。但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仍应根据挖土程序的需要及基坑的施工进度,合理调整抽水井开启数量,减小基坑周边水位降幅。

四、降水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