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创造范例6篇

发现与创造

发现与创造范文1

苏州工业园区创建于1994年,来自新加坡的中西合璧的思维与软件在这里融和、滋长,生出了无限的创造力,正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创新、创业、创优成为这片土地的主题词,亲商亲民亲人才和率先争先、日新月异则是这里的行走方式与生活节奏。受孕于这样的地域文化,年轻的星海自然也就特别崇尚创造。教育,在这里成为了发现与创造的艺术。我们用头脑走路,我们用双脚思考,我们在这里思进,我们在这里思新,我们努力地创造着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新生。

其实,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对生命的创造。教育通过对生命的涵养,促进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实现生命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叶澜教授所谓“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大脑发育正常的人,都具有发展创造力的可能性,只要后天教育得法,这种可能性就能变为现实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隆作了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对象是120名在各自领域里最出色、最有才华的人,如超级明星、世界第一流的数学家、钢琴家、雕塑家、世界游泳冠军等,得出的结论是:只要有恰当的条件,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儿童都能成为较有才华的人。人类的潜力比测出来的要高得多,有天资的儿童比我们想象的多。

于是,我们创设了“星光灿烂、海纳百川”的办学形象,我们确立了“人人成功、人人成星”的教育理想,我们提炼了“重思考的学校、能创新的教师、会学习的学生”的美好愿景。我们围绕着人的发展,开始了我们的发现与创造的行思之旅。

2001年,省“十五”规划课题《九年一贯制学校分层递进、主体性发展策略研究》让我们确立了“关注主体、科学创新”的价值观,即把创造的核心指向于人,以人为本,服务于人。2002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实践研究》让我们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践行我们的教育创造。10年来,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自主化、国际化、特色化等教育主张,盛行于我们的校园,应用于我们的创造。一个个辉煌在这里诞生,一串串硕果结满我们的枝头。我们的毕业生如是说:“感谢您多年的培养与教育,我很自豪自己是一个‘星海人’。”我们的家长如是说:“把孩子放在星海,是我们一辈子作出的最好选择;星海所给予我们孩子的,是能够恩泽一辈子的收获。”我们办教育,追求的就是面向未来的价值,我们希望能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我们以打造“研究型”学校为抓手,促进形成创造文化。创造的价值在于克难和超越,无论是人的成长,还是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渐超越的过程。要想实现超越,首先得发现不足,找准起点,有时还需设置一个支点。所以,教育需要一双慧眼,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光,我们需要善于发现问题。于是,在星海,“问题”成为关键词,“让问题成为契机”成为星海教师的思维方式。我们不怕遇到问题,就怕看不到问题。我们将办学的一切行为均指向于“人的学习和成长”,从而形成了“发现――研究――创造――实践――再发现――再研究――再创造――再实践”的基本行为方式,形成了我们的学习型组织、创造型团队。

我们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引领,促进完善德育体系。德育的核心是培育和创造学生的生命自觉。德育工作需要深入学生的内心,用心灵呵护心灵,用情感呼唤情感,用精神塑造精神。校园应该成为师生们精神成长的家园。我们需要从这里出发,建立起精神的信念、思想的正义和行为的执着,并让它有足够的能量去滋润生命的深处和世界的远方。

我们以实施“一二三齐步走”整体教学策略为依托,着力推进有效教学。从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始,先后进行了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研究,再到今天的魅力课堂研究和畅游式学习研究,力求务实,提高质量。我们以学生的高效学习、快乐学习为主旨,关注课堂的情感状态、对话状态,关注师生的发现精神、创新能力,关注活动的实践价值和教育效益,努力实践“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科学的教育思想。

发现与创造范文2

8月31日,中国果业品牌大会在西安隆重举行,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受邀参加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中国果业品牌创造的价值发现与价值重塑》。本刊编辑整理了胡晓云的发言,以飨读者。

我国已经真正进入了品牌农业时代。品牌农业,是“以农立国,品牌强国”国家战略的核心支撑,是以“绿色有机生态”发展为追求的可持续生态发展战略,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更美”为目的的乡村复兴战略,是以农产品品牌为引擎,实现跨界融合的新产业生态战略,是以品牌竞争为核心全球化应对战略。

品牌战略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战略?品牌创建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品牌创建的动力系统是什么?品牌战略规划之后应当怎么做?不同产业基础水平的农业品牌应该如何做?

品牌战略,是竞争战略中的差异化战略。根据迈克・波特的《竞争战略》,市场竞争有三大战略:成本战略、专一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品牌战略的战略类别定位是差异化。因此,品牌战略的关键目标,是通过品牌战略规划与实施,实现品牌的差异化。让产业、企业、产品在同质化的市场中跳出来,在竞争日趋恶化的环境中,与消费者实现独一无二、唯我莫属的交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环境中,凸显自己的个性与价值。战略核心是发现与重塑差异化,创造不一样的竞争可能。

品牌创建的关键目标,是品牌价值。通过差异化发现与重塑,发现价值、再造价值、创造特有的品牌价值,才能够让品牌产品快速、优价地实现市场销售,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品牌生态价值链,提升品牌自身的独立价值。创造品牌的目的有多个层级:产品销售,产品溢价销售,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形象塑造,创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或产品品牌的独立价值,通过品牌延伸,构建品牌生态价值链。所以,品牌不是战术,更不只是营销工具,而是一种特殊的战略体系。

品牌价值,成为品牌农业的核心指标。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从2008年开始,用自主创新的价值模型进行评估。

品牌战略,就是通过价值发现与价值重塑,创造差异化价值。用独一无二的价值优势而不是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沟通。

那么,中国果业如何通过价值发现与价值重塑获得差异化价值?

许多年以来,我都在思考、整理、写作一本书,希望不久能够出版,书名叫《农业品牌传播论――20个差异化创造的基本法则》。具体到果业呢?下面讲一讲中国果业品牌差异化价值发现与价值重塑的方法。这些案例,前六个是中心这些年为果业品牌规划的部分成果。

过去,产品经济时代,人们注重的是产品物理价值的发现。果业,说得最多的产品利益点是:甜、糖度高。甚至用精确的糖度来吸引消费者。最近几年,才开始注重 “甜酸比”。比如2011年,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做“十二五”农业品牌战略规划,调研过程中,新疆的朋友告诉我们:我们的哈密瓜、苹果、红枣、葡萄,都特别甜。 我说,如果新疆的水果特点就是特别甜的话,我不敢吃了。如烟台苹果提出“甜酸黄金比”。今天的消费者,在关注什么?现今的时代,男女老少都愁胖,甜,意味着糖尿病可能,甜,意味着糖尿病人不能吃。

现代品牌经济、品牌消费时代,消费者食用水果,不仅仅注重营养,同时也在注重营养要素与自己身体素质的匹配,一些感性消费人群、高端理性消费人群,除了注重产品的品质之外,也许更注重品牌的无形价值。当我们要去看望长辈的时候,糖度低、纤维素高、口感绵的苹果也许是最受欢迎的;当我们去看朋友的时候,选择与朋友的生活品位相匹配的水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打造品牌,首先要站在消费者立场,发现品牌的适用价值。那么,用什么方法、视角去发现适用价值?

根据我们这些年为各地果业品牌做品牌规划的经验,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去发现不同区域的果业品牌,适应不同消费市场的价值。价值发现与价值重塑的方法有发现产品特征、行业地位、地缘特征、产业特征、文化特征、管理模式、消费特征等七种方法。

发现产品特征,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是利用产品的品类或品质特点,进行价值系统的发现与梳理,进行核心价值的提取,通过符号生产与系统传播,重塑品牌价值。

蒲城酥梨,是陕西蒲城县的特色产品。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酥梨果品的共性特征是“汁多甜润”,而蒲城酥梨的个性特征是“汁水丰多”。在当地有俗称“吃一口,流一手”。进一步研究发现,蒲城酥梨“”的品质支撑体系有:500米海拔适生地带;1米多厚黄绵土孕育;200多天无霜期生长;2200小时光照时数;2500多度有效积温;5项全方位栽培管理(全营养一体水肥;高光效树型修剪;针对性病虫防治;精细化花果管理;木浆纸优质套袋)。品质支撑体系庞大,难以记忆,更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根据蒲城酥梨的果品核心特征,进而独占同行关于梨的共性价值,表明果品主要特征“”,在酥梨产业同行中率先传达出消费者对于梨的共性需求“多润”,既有润喉、润肺的功能需求,也有以表示感恩致谢、润心的情感需求,提炼出蒲城酥梨的核心价值为“多润”。这一提炼,简约概括了酥梨的品类特征。

“蒲城酥梨,多润”成为品牌口号,进一步,通过符号生产,用简洁、易记的方式,进行品牌价值重塑。到达市场,消费者因为这个润泽的符号,“多润”的口号,而印象深刻。

发现行业地位,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指的是,利用一个品牌在行业中原有的地位特征,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发现与核心价值提取,然后通过符号生产与传播,凸显并巩固其行业地位,让消费者重新认知其独一无二的地位。

烟台苹果,在中国苹果产业中的地位独一无二。1871年,烟台率先引进西洋苹果,并经过百年努力,成就了百亿品牌价值。

我们发现,烟台苹果的价值支撑体系十分显著。作为一个百年品牌,又经近年发展,烟台苹果在产品品质、产业水平、生态环境、品牌溢价、历史文脉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立体构成了烟台苹果的品牌价值支撑链:

口感酸甜黄金比:皮薄汁多,鲜香脆爽,酸甜比例恰恰好;种植水平优先级:种植技术、管理水平,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生态条件世界级:生态条件比拟华盛顿、青森等世界著名产区;品牌价值第一高:多年蝉联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果品类第一;中国历史第一个:1871年由美国传入烟台,开创中国苹果之源。众多的第一个。核心价值当然成为“第一个”。老大地位,老大定位。核心价值抽取:主题口号:“中国第一个苹果,烟台苹果”;辅助口号也即烟台苹果的行业定位:“中国苹果发源地”。“第一个”与“第一”不同,有足够证据证明,不违反广告法所说的“极端用词”。进一步,利用符号生产,将价值提炼、固化,获得价值重塑效果。

发现地缘特征,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区域环境对果品的自然影响特征,借助地缘特征,发现品牌价值,提取核心价值,利用符号生产与系统传播,创造或重塑品牌价值。

威宁苹果,生长在西南冷凉高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特色景观。自然特色以被誉为“高原明珠”的百里草海和记录乌撒历史的百草坪为代表,人文特色则有:“一个信仰与文化改变社会的样本”的石门坎,“最原始最粗犷”的彝族戏剧撮泰吉,交相辉映的彝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特色节庆。

威宁苹果所在产区为西南冷凉高地产区,是中国南方的最优质苹果生产区,具有如下特色优势:纬度低,种植地位于北纬27°,纬度相对较低,年均温相比于北方产区较高;海拔高,种植地海拔1900-2300米之间,高海拔以及昼夜温差大,带来了产区病虫害少的优势;温差大,威宁苹果整个产区表现出昼夜温差大、年温差小的特点;日照多,威宁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812小时,被誉为“贵州阳光城”。从品牌建构角度来看,这样“特立独行”且具有优势的产区格局,给威宁苹果带来了特色农产品品牌产区基础,这种地域优势对于构建品牌文化内涵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

威宁苹果的品牌价值支撑体系为:不套袋,迎接最纯粹天然阳光;施肥少,不打药,不掺杂质;威宁苹果是一种纯粹的红;生长在1900-2300米海拔的高原、北纬27°的低纬度、由1812小时的年光照时间共同成就,威宁苹果是一种热烈的红;深藏于乌蒙山脉间的,由彝族独特而神秘的种植方式育成的,威宁苹果是一种神秘的红;由自然农法养育,与山风、野花对话,威宁苹果是一种野性的红。

继而,通过价值提炼,提取价值体系、核心价值的符号表达体系。价值支撑体系的文字表达:纯粹的红:畅享阳光,不施粉黛;热烈的红:扎根高原,自由奔放;神秘的红:彝族圣果,倾心孕育;野性的红:自然农法,天生天养。

基于独特的地缘优势及其威宁苹果 “不套袋”、“外表红”、“纯天然”、“较早熟”的特色优势,选择“贵州”地理标志,结合“红”的概念,组成了威宁苹果的核心价值:“贵州红”。

“贵州红”的概念,可以突出苹果品类的特性和凸显威宁苹果产品的优势,同时,贵州的旅游宣传口号为“多彩贵州”,其中“红”是最重要的一彩。“贵州红”可以借力“多彩贵州”所建立的消费者认知基础,具有强势的传播力。

从威宁苹果的生长环境来看,威宁苹果远离喧嚣城市,也不在所谓“黄金纬度”上,它深藏于乌蒙山脉间,纯粹而神秘,就如隐藏在大自然的美好,等待世人用心发现。于是我们用这个词语“发现”,引导消费者注意。

辅助图形:采用彝族绚丽的红色,加上民族特色浓烈的蓝、黄等色调,描绘一幅载歌载舞、苹果丰收的景象;用画面定格了威宁苹果所表达的贵州红,也代表着威宁人的热烈期盼。因为威宁苹果藏在深山人不知,所以,我们从消费者拉动角度,将品牌口号设定为“威宁苹果,发现贵州红!”

基于威宁苹果的地缘特征,在传播策略、消费者互动策略中,采用了与区域旅游联动的“农旅融合”策略,设计“发现之旅―发现贵州红”,一举两得,让游客进入乌蒙山脉深处,发现“贵州红”代表――威宁苹果,同时,并实现区域旅游的开发。实现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一个农产品成就区域形象的立体作用。

并根据“纯粹的红”、“神秘的红”、“热烈的红”、“野性的红”,以上形成威宁苹果四大特色产品,各有独特之处,涵盖市场各部分人群,同时也通过相应吉祥物传达了威宁苹果“贵州红”的品牌核心价值。

2013年时期的灵宝苹果产业,历史悠久(92年种植历史)、产业大县(90万亩、120万吨产量、27亿元年产值)、环境独特(优果主产区海拔800-1300米不等),但是产业链相对完整但不均衡(生产组织小而散,销售组织小且单、加工产能丰盈而原料果不足)、经济效益突出(人均收入4100多元)、品牌溢价不足(仅3%品牌果)、行业知名度高、市场认知度低。

我们分析它的生长环境,地缘特色可见,海拔所带来的高原特色相对显著。品牌传播支撑系统五个:历史:高原苹果发源地世代传承;气候:秦岭东端小气候精华滋养;土壤:九曲黄河金三角黄土孕育;生态:首批生态原产地品质保障;管理:优质产区高标准精心挑选。我们于是将灵宝苹果定位为“来自黄土高原的好苹果”。品牌口号“天赐高原好果”。

LOGO的符号表达,着重于黄土高原的特质。并将苹果与高原进行嫁接处理。抢占高原苹果的差异化定位。字体、苹果形状、品牌口号“天赐高原好果!”都在体现“高原”特征,而高原苹果,具有生态、特色的象征。

吉祥物“小灵宝”,精灵、可爱。分级符号、优质产区符号、应用广告海报等,综合体现新的价值系统。

浙江温岭的葡萄,种植在南海边海岸滩涂上。温岭市地处中国大陆最东部,第一缕阳光普照地,纬度较低,三面临海;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温岭葡萄种植在海岸边,海涂土壤富含磷、钾等有利元素,葡萄含糖量高;温岭葡萄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具有聚热作用,物理升温装置,比省内其他产区提前10-20天上市,体现了优质葡萄庄园的“3S”法则:阳光、沙砾、大海。

研究了温岭葡萄与海岸的关系,再链接温岭与阳光(新世纪第一缕阳光照到的地方)、葡萄、海岸的关系,我们将温岭葡萄定位为“阳光海岸鲜食葡萄”。因为“海岸葡萄”才可以有3S:阳光、大海、滩涂营养。品牌口号自然是“温岭葡萄,海岸葡萄阳光味!”其品牌价值支持系统为:海洋气候,北纬28°沿海气候滋养;海涂土壤,丰富磷钾海涂自然孕育;海滨阳光,海岸光照成就鲜甜风味;设施栽培,技术保障高效利用资源。其LOGO设计元素为海鸥、海浪、“海岸葡萄阳光味”口号,构建了与其他葡萄不同的差异化特色。

因此,“温岭葡萄”品牌战略是一个塑造“海岸葡萄”的战略过程,即,通过占据“海岸葡萄”品类,深入挖掘“海岸葡萄”基因,创意凸显“海岸葡萄”的符号体系,从而大幅度提升品牌效益的过程。

继而,结合“温岭葡萄”多品种多色系的特点,整合成以颜色区隔的四个产品系列,分别为:紫气东来、红粉佳人、绿色心晴、缤纷阳光。

发现产业特征,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品牌自身的产业特征,及其对果品的品质特征产生的影响力,发现品牌价值,提取核心价值,利用符号生产与系统传播,创造或重塑品牌价值。

武功猕猴桃,产自陕西武功县。在陕西,是猕猴桃产业的后起之秀。总体种植规模比不上周至、眉县,但其产业的集聚程度、标准化、组织化、电商化管理特色显著。猕猴桃市场,国际有新西兰佳沛;国内有眉县、周至、都江堰、蒲江等等,竞争态势险峻。

以产业特征为前提,抓取品牌价值的支撑体系。我们看到,除了农耕始祖、天时地利之外,武功猕猴桃更重要的是“下足了工夫”,且该工夫与其县名“武功”有天然链接。武功猕猴桃品牌的价值支撑体系是:在种植标准化上下功夫,建立猕猴桃生产标准,开发物联网,有效实现监测溯源;在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果园管理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树立安全健康形象;在渠道电商化上下功夫,升级农产品销售模式,发展电商平台,开拓产品销路;在产业组织化上下功夫,利用金融化手段,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产业联盟,壮大龙头企业;在果园循环化上下功夫,果园与养殖场结对,发展循环农业模式,打造西北农业典范。

基此,构成了武功猕猴桃品牌价值体系:农耕始祖:后稷教民稼穑圣地,中华农耕之源; 天时地利:光照充足土质肥沃,纳天地之灵气; 规范管理:标准化组织化管理,技术规范领先; 监测溯源:果园精准监测溯源,保障安心品质;匠心守护:严格规定采摘时间,充分沉淀营养。

核心价值提取为:“下功夫,成好果!”这句口号,不仅将武功猕猴桃与“功夫”在字面上进行链接,更进一步进行品牌内涵上的延伸,使消费者产生正面联想,强化消费认知:武功猕猴桃,是武功人下足功夫才成就的好果。

基于品牌口号,武功猕猴桃的五大价值支撑点进一步提炼为武功猕猴桃“下功夫”的“一招五式”,阐释“下功夫,成好果”的具体内涵,一脉相承,增强传播力。在“下功夫,成好果”的核心价值中,“功夫”是核心重点,是和武功县内外兼具的链接点,亦是武功猕猴桃符号创意的出发点。 将功夫元素和猕猴桃结合,通过拟人化的表达,进一步加深消费者对武功、对功夫、对品牌核心价值的认知。 基此,创意武功猕猴桃的品牌主形象“武功小子”,表现“下功夫,成好果”的产业特征。“武功小子”表情憨厚可爱,头戴斗笠、身披斗篷、招式过人,有武侠之风范。 同时继承武功先人农业始祖后稷的敦厚、勤劳,大汉忠臣苏武的诚实、勇敢,才女苏蕙的创新、聪颖。 个性鲜明,顺应互联网时代下品牌符号的审美取向 。

品牌形象“武功小子”、品牌名称、品牌口号,共同构成武功猕猴桃独一无二的品牌标志。“武功小子”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以拟人化卡通人物为主的猕猴桃品牌标志,将成为武功猕猴桃进行差异化品牌竞争的有力武器。

发现文化特征,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品牌出产地的文化特征,及其该文化特征对果品的品质特征的影响,发现品牌价值,提取核心价值,利用符号生产与系统传播,创造或重塑品牌价值。

户县,西安近郊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户县葡萄就种植在这里。户县葡萄,产业资源十分丰富,为其品牌价值提供了诸多可供演绎的因素,尤其是光照、水源、土质等生态环境资源,以及品种、栽培、情怀等人文培育资源,立体构建起户县葡萄的品牌价值支撑链:

黄金光照:北纬34°秦岭北麓,年均光照220天,比世界闻名法国葡萄产区多出30天,让每一颗葡萄晒足阳光。

丰沛水源:36条河流奔腾润泽,4亿立方米地下水存量,让每一颗葡萄畅快痛饮。

透气砾土:南依渭河,北靠秦岭,丰富洪积扇提供天然沙石砾土,排水透气,让每一颗葡萄自由呼吸。

独特品种:自主科研育种,独有品种――户太8号,数十年优化选育,屡获国家金奖,自然优越品质。

生态栽培:种植过程继承传统农业作业精髓,吸纳现代生态农技要领,让每一颗葡萄健康生长。

虔诚匠心:千年农耕文明哺育,民风敦厚重诚守诺,耕作勤恳心怀敬意,虔诚培育每一颗葡萄。

品牌价值支撑链通过六大支撑点,讲述了户县葡萄的品牌故事。进一步,品牌价值支撑基础上,提炼户县葡萄的品牌核心价值。

如“海岸葡萄阳光味”一样,众多葡萄品牌描绘其核心价值时,多集中于口感、外观等产品本身特点,以致产品诉求同质化,消费者缺乏差异感知。另一方面,随着消费喜好、生活状态的多元化,消费者对口感、外观等葡萄产品的需求亦渐趋多元,单独诉求某一产品特点无法覆盖多元消费。

户县葡萄的品牌核心价值需跳脱产品本身,挖掘独属户县葡萄的差异化内涵。

价值支撑链中的六大支撑点均是户县葡萄区别于国内其他葡萄产区的独特优势。光照、水源、土质等生态环境资源体现户县葡萄得天独厚、深受自然馈赠,品种、栽培、情怀等人文培育资源体现户县百姓对待葡萄百般呵护、用心照料。

同时,我们发现,户县农民农忙时荷锄种植葡萄,农闲时用同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执笔绘制农民画。

画家与农民种植葡萄具有同一种品质,画家:精雕细刻,耐心细致,执着坚毅,追求内心的感受,用画笔描绘对生活的向往。葡萄种植者:他们精耕细作,不急不躁,任劳任怨,不为浮尘所动,在劳作中寻找新的希望。

身处“中国农民画之乡”,可以说,户县葡萄亦受户县文化的艺术熏陶,更是户县人民像画艺术品一样种出来的。

如果将户县葡萄理解为是大自然馈赠的艺术品(黄金光照、丰沛水源、透气砾土)、农民劳作的艺术结晶(独特品质、生态栽培、虔诚匠心)、户县农民画家种的(犹如描画艺术品一样培育葡萄) ,因此,因此,提炼户县葡萄的核心价值为:农作艺术品。将户县葡萄比作农作艺术品,充分展现了品牌的差异化内涵:户县葡萄是大自然馈赠的艺术品,是农民劳作的艺术结晶,是深受画乡艺术氛围熏陶的农作艺术品。

将核心价值符号化的过程中,消费者调查发现,“户县”作为一个区域名称,在全国范围内并不为消费者所熟知,故需借助一个具有广泛认知的概念,带动户县葡萄的品牌传播。户县所处的秦岭山脉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在我国的地理区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众多消费者熟知。因此,“秦岭”将作为户县葡萄品牌借力推广的背书,同时,结合户县葡萄的产品特质,提炼户县葡萄的品牌口号为:

户县葡萄,粒粒香甜醉秦岭

此品牌口号具有四层内涵:其一,彰显区域特征,借助广为认知的秦岭占领消费认知;其二,表现产品特点,体现户县葡萄含糖量高、果香浓的突出特质;其三,加强消费联想,“醉”即陶醉,同时谐音“最”,体现户县葡萄在秦岭产区的优势地位;其四,便于品牌传播,通过叠音,口号朗朗上口易记忆。

户县葡萄的品牌主形象以“户县”的“户”字为创意源点进行演绎:通过三笔简单勾勒,描绘出三颗葡萄,亦构成“户”字,将二者巧妙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品牌识别符号;画笔笔触体现户县作为“中国农民画之乡”的文化底蕴和户县葡萄的核心价值――农作艺术品;字体上,将“户县葡萄”四字进行细节处理,更为鲜明地体现产品特点;色彩采用户县葡萄主栽品种――户太8号的深紫色,进一步体现产品特点。

基于精准传播的宗旨(精准接触、精准定向消费者),确立户县葡萄品牌传播的四大策略,即包装传播、体验传播、媒体场传播、媒体互联传播。

包装传播中,以包装内容凸显中国文化、户县文化特色, 推出文化主题礼盒,如传统文化礼盒,民俗特色礼盒,选用农民画、鼓舞、道教文化等当地特有的符号元素,表现户县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并通过产品的特色包装,展示户县的旅游景点,实现农旅融合。同时,在葡萄成熟季节(8-10月),推出节庆主题礼盒装:七夕节(8月)推出“浪漫七夕,情定户县”主题礼盒;中秋节(9月)推出“中秋佳节,团圆户县”主题礼盒;国庆节(10月)推出“普天同庆,相约户县”主题礼盒。

发现管理模式,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品牌出产单位的生产、品牌管理特征,及其该特征对果品的品质特征的影响,发现品牌价值,提取核心价值,利用符号生产与系统传播,创造或重塑品牌价值。

新疆是中国优质红枣核心产区,拥有众多享誉全国的字母红枣区域品牌。其中,农一师的红枣在品种、气候、加工等方面均无独特之处。但其独特点在于:农一师红枣的种植者以及他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种植者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产品为兵团员工生产。经过消费者调研,我们发现,这一独特点,在消费者感知与心智判断上,形成了某种信赖感。当产品差异等其他因素不易被人感知时,基于管理模式的理性信赖与情感连接,能够成为品牌价值支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该品牌的价值支撑体系,自然保障:北纬40°,塔里木盆地,年日照2900小时,昼夜温差大,营养充分积累;纯净天山雪水,优异自然孕育好果。组织保障:军垦农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寄出设施、统一农资要求、军事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严明纪律种植好果。监管保障: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实现产品生产各环节可溯源,从源头到市场,严格检测,保障安心优果。良心保障:新中国军垦事业开创者,秉承“三五九旅”传统军垦精神,以军人品质,真心实意育良心好果。

品牌定位为“品质有保障,值得信赖的新疆红枣,军队种的红枣!”抽取、提炼核心价值为“军垦品质,五星保障”, 品牌口号为“军垦品质,五星保障”。

发现消费特征,重塑品牌价值

这种方法指的是,针对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品质特征、消费功能特征的认知与理解、需求与欲望,发现品牌价值,提取核心价值,利用符号生产与系统传播,创造或重塑品牌价值。

其实,前面六种价值发现与核心价值提取的方法,其后面的潜在检验者、对接者,就是消费者。CTOB,从消费者角度去理解一个品牌的价值,然后进行资源的对接。

从消费者出发,对接资源特征,创造消费者认知差异化的价值发现、重塑方法。直接从消费者的消费期待、消费信仰、消费方式、消费关联出发发现价值、重塑价值。

发现与创造范文3

一、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材多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学生只有乐于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首先要激发并培养学生乐于发现问题的兴趣。

对于枯燥无内容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通过制作幻灯片展示。如上《我要的是葫芦》,用幻灯片来演示细长的葫芦藤、可爱的小葫芦、雪白的小花,以及和葫芦有关系的根、藤、葫芦。我们给葫芦施肥浇水后,养料被根吸收,通过藤,送到叶子,叶子被阳光照射后,把养料加工成葫芦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这样葫芦就慢慢地长大了。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再加上生动的动画效果,自然兴趣就来了。这是教师把叶子葫芦的中间加上了蚜虫(用动画来显示)一只只的蚜虫是那么开心的啃吃叶子,聪明的学生一定想到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没长大了就落了呢相信学生会很有兴趣的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叶子生了蚜虫,蚜虫吃掉了能制造葫芦生长所需用的营养,没有了养料,葫芦就慢慢地“饿死”了!

学生在生动的幻灯动画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并从中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2.其次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的精神与善于发现的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校中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成功地引导学生发现了什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我们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彻底改变老师的“全盘授予”。放下教者的架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一位老师教完《草船借箭》后发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要提请大家探究的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诸葛亮会比周瑜高明,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这位老师立即将它提升为:在筹划备箭上,周瑜和诸葛亮的策略有什么不同即他们在考虑问题上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哪种思路好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诸葛亮的思路和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以常规思路来思考的,以为箭只能“造”才能得到;而诸葛亮用创造性思维来思考,想到以“借”可得到箭,也就是以“借”代“造”的方法智取,即利用天时地利向多疑善猜的曹操去“借”箭。课题上的一个“借”就说明诸葛亮的谋略智慧要比周瑜高明得多。担心学生提的问题会破坏老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多余的。

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教《丰碑》,在学生了解军需处长可歌可泣的事迹后,设计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懂等下可以提出来。(2)检查朗读,每人自由读一个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动站起来朗读。(3)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只有改变旧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写的时间,才能拓宽学生各自施展才能的天地。

二、自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人又是个体,他有他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果说让人都一模一样,我想这世界肯定很不精彩的。所以小学阅读教学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就显得犹为重要。小学阅读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造因素,阅读教材是作者的文学创作,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呢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语言。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二者是统一的。下面就谈谈以培养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1.丰富表象与培养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积累表象。比如让学生观察春天,当学生看到柳绿了,花开了,自然就会说出有关春天的语句: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芽……

2.培养想象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狭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也就不能成其为人。虽然说的有些大了,但是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很多。

(1)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黄河象》中有这样一段话:“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子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土,深深地陷了进去。”老象是怎样陷进淤泥中的阅读时就可以抓住“椭圆”“陷”“来不及”“一下子”“踏进”“踩”等词语展开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我们从中可以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年夜里,躲在墙角下,饥寒交迫地缩成一团的样子,多可怜啊!

(2)抓标点符号。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还嘱咐三个小战士:“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和感叹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老班长痛苦却又坚毅的神情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的高大形象。

另外还可以利用概括性语句进行想象;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等等。

只有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自主阅读课堂,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与创造,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发现与创造范文4

【关键词】“三创”教育 创造教育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武汉大学多年来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本,在创造、创新、创业,即所谓“三创教育”方面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形成新世纪创业人才培养模式--“KAQ模式”,即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进的模式。其中,知识为基础知识、前沿知识、交叉知识;能力包括自主扩展知识的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2002年,教育部正式确定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为全国“三创教育”的教育试点。

武汉大学提出的“三创”教育理念及其实践,为建设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跨学科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和教学,通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

依托跨学科的实验班或“基地”造就“三创”人才,是武汉大学实施“三创”教育的一大特色。自1992年9月开始,中法经济双学士学位实验班以来,武汉大学先后开办了人文科学实验班(又称国家人文科学教育基地,下同)、数理经济实验班、数理金融实验班、世界历史实验班、WTO实验班、中西比较哲学实验班、中法合作法语——法学双学士学位班、国学实验班、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班,以及即将举办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实验班等,创立多种学科复合型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国学实验班为例,该班旨在培养系统掌握我国传统文学、史学、经学等基本知识,熟悉当今世界人文科学基本走向,掌握计算机及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复合型人才。学校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精品课、实践课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等管理手段,以鼓励促成学生早成才、快成才、成创业人才。

围绕培养“三创”人才目标,学校还建立了学习竞赛、科研发明竞赛的“创新学分制”,即学生公开发表的作品、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学习学术竞赛奖和社会实践成就奖等,经专家评定后可授予相应学分,计入总学分,以此可抵修部分选修课。此措施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积极动脑动手开展发明创造。截止目前,武汉大学学生在全国高校大学生创造各级各类发明竞赛中已获得多项大奖。

一、“三创教育”之理论内涵

1.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教育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⑴创新意识培养。意识是观念,是精神,是欲望。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点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价值诉求和精神意向。

⑵创新思维培养。思维使人理性,理性产生方法,方法产生路径。思维是一切实践活动的起点。思维要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思维又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标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重点在:一是思维的流畅性,即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设想,对一个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思路;二是思维的变通性,即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及时调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设想;三是思维的独特性或新颖性,即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设想。

⑶创新能力培养。能力是创造之源。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要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构建创新的知识结构,体现“扎实”“广博”“前沿”“综合”,没有良好的基础,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动手能力或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创新方法,发明新成果。

⑷创新情感及人格个性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智力活动过程,更主要是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意志活动。以情感意志为特征的非智力因素对创造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活化人的创造意识,而且能促使人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个性的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无畏的胆识、坚强的意志、求新求奇的思想情趣和丰富的人间情怀等。

2.创造教育

作为人而存在的本质特征,人之为人的最基本、最深刻、最完整的统一本质,就是人有自由自觉的、千姿百态的、现实的实践创造活动。

20世纪以来,发展与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及创造能力受到学者们的格外关注。20世纪30年代,创造学在美国诞生;15年后,创造教育学诞生。

⑴创造教育的本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培养与形成。”从根本上说,创造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实行优化教育,发展人的优秀本质,开发人的创造潜能。

⑵创造教育的社会功能与职能。目前,国内外比较一致地认为教育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或者说,这三大功能点也可以归并到社会生产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两大职能中。

创造教育不是改变了教育的社会职能,而是强化了它的职能,这也是由创造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创造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通过他们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生产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

今日之创造教育,以培养千百万具有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它属于高效性的教育。这种高效性与普通人才相比,体现出群体性、多样性、突破性和层出不穷性等特点。

3.创业教育

创造是知识经济形态的典型特征。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竞争形势日益紧迫的今天,培养能够自主就业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新型人才的创业教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

1989年,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行的“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北京会议上,专家们提出了“事业心和开拓教育的概念,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开拓事业的精神与能力”,即后来普遍赞同的“创业教育”。

⑴创业教育的定义及其内涵。所谓“创业教育”,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开创型的人格精神及其个性得到充分激发和增强的教育。“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知识技能的培养,目的是通过对学生独立生存与发展本领的培养,促使他们大胆走向社会并改造社会。在现阶段,我们的高等教育应以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英文为enterprise education,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究其含义,可以理解为:进行从事各项事业策划、开办、拓展的教育;探索、冒险、创造精神与技能的教育等。显然,创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适应性、守成性教育,而是注重要求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护照所享有的同等地位。

(2)即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人才,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改善。

(3)强调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非要求所有受教育者都去创建自己的公司企业,而是在于强调当下的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创造精神培育为宗旨,并通过传授创业知识与技巧,让受教育者知道创业活动过程的内在规律及其涉及的关键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帮助他们理性地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其人生路径。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它在于以人的创造精神的培育和创造力的开发为核心,通过多种教学、非教学、培训的方式,提高人的创造品质,改进思维技巧,训练人们掌握发明创造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创造性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以及增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三创教育”的理论共性与个性

“三创教育”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看,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

1.“三创”教育之共同思想原理

从总体看,“三创”教育遵循的基本思想原理是一致的,即都是以脑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

⑴脑科学。根据科学实验观察,人脑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为了保证大脑的健康发育,应当掌握大脑各个发育的关键时期,提供感觉信息输入、运动型活动和营养物质等良好的条件,使大脑的可塑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脑力开发远比使用更重要。人的潜能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与速度,是同人口负担变成人力资源的程度与速度呈正比的。

脑功能的开发从创造学意义上说意味着:挖掘脑功能的生理性潜能;激发脑功能的能动性潜能;提高脑功能的训练性潜能,“三能”齐发,对于提升人的创造潜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⑵心理学。人的各项身心素质包括体魄、智力、情感、意志的发展、影响及培养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指出,每个精神健全的人都有普通创造力,具有伟大创造力的属少数杰出人物。创造力是由低向高逐步发展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青年的创新教育,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培养青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关创造过程机制的研究表明,创造的关键是思维。创造性思维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统一。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创造思维不仅是靠逻辑推断发现的,它也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时常表现为直觉思维。培养分散思维的集中思维,发展直觉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②培养青年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借助想象对类似事物进行推断,可以帮助人认识事物,发展创造力。同时,丰富的想象,往往能激发青年的创新欲望。

③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人们根据周围环境的发展而形成的有关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对青年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青年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增强自信心。

④培养青年健全完整的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人格完整指人格构成诸要素即气质、能力、性格、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年,所思、所做、所言协调一致,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⑤培养青年创新的兴趣。兴趣是人的精神对特定对象或某种事物的喜爱和趋向,是人在探索、认识某种对象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乐趣。这种乐趣能使人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促进人们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达到忘我的程度。一个对科学毫无兴趣的人,必然视学习为畏途,不可能有如醉如痴,废寝忘食,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和劲头,当然不会有创新成果。

⑶教育学。卢梭说,我们生而软弱,因而需要力量;生而无能,因而需要他人帮助;生而无知,因而需要理性。所有我们缺乏的东西,所有我们赖以成为人的东西,都是教育的赐予。人的创造性智慧生成依赖于教育,而有效教育又依赖于人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学理论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会学习和学会发展;文化素质教育、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等,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三创教育”思想及其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开拓了教育学理论的新研究领域,它所要求的新型知识与课程体系及其实践教学,还特别丰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2.“三创教育”概念内涵的完整性、关联性及其区别性

“三创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概念,其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相辅相成,无法割裂。

⑴“三创教育”概念内涵的完整性与关联性。创造是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东西、取得新成绩的一切思想和作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创新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思想和作为,通常是对现有事物的更新和改造的过程,是指“创造的革新”,强调在原有知识、技术和技巧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而创业则多是指创办和开创某种事业,是一种将创造、创新变成产业和现实的活动,强调的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只有“创业”才能把创造和创新的成果发挥实效,落到实处。

可见,创造、创新、创业具有的内在关联性,给予认识主体一种“新”的感觉,都含有“创”的成分,但“创”的程度、形态、阶段却不同。创造从一般意义讲的开创,而创新在于再创性,而创业则是将头脑中的思想、创意、想法变成现实中的事业的系统性的过程。创造才能是不完美的,但创造能够孕育前所未有的东西;创新突显“推陈出新”,却常能使己有的创造尽善尽美;而创业则使创造和创新的结果产业化和财富化。从创造、创新到创业,形成一体,成就事业。

⑵“三创教育”概念内涵的区别性

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理解,“三创教育”概念的内涵各要素之间可以分解为以下几组关系。

①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不管是原创还是再创,“三创教育”中的创造与创新两个要素最具有价值意义的同质性,因而它们共同处于整个概念的上位。作为“三创教育”,设计科学的知识课程体系和完善教学实践过程是落实创造创新教育的前提,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及达成学生的智慧生成是实现创造创新教育的关键,增强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是开展“三创教育”的根本。创造创新是人的本质特性,即人类的独具禀赋和创造创新者的出众品格。这正如后现代思想家格里芬所说,从根本上说,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物,每个人都体现了创造性的能量。人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也依靠自己去获得某些东西。

②创造、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如果说创造、创新教育主要着意于人的精神成人,创业教育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事业成人。

第一,创造创新教育是以新型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各种丰富的教学实践及教学技术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造创新精神和增进创造创新知识素养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第二,创业教育则是以通过各种现代知识技术手段,向学生传授各种创业基本知识技能,开发提高学生自主开创伟业的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形成创业能力的教育。

从创造、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概念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创造、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内容结构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创造、创新是创业的基础,高等学校的创造、创新教育成效,可以通过其培养的学生未来的创业业绩来检验;创业是创造、创新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创业的成败根本倚仗创造创新教育的扎实根基;创造、创新教育注重的是对人的发展的总体把握,创业教育着重的是对人的价值具体的体现;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体。

创造、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说明二者可以相互替代。因为,仅仅具备创造创新精神是不够的,它只是为创业成功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准备。

综上所述,创造、创新与创业教育,其内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相辅相成,又无法割裂,它们形成一个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的一体化完整关系。

参考文献

[1]孙萍茹等.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

[2]马健生.比较教育视野中的中国创新教育,比较教育研究,2000,(3).

发现与创造范文5

关键词:创造力;发展;个体因素

创造力作为创造主体内在素质系统中的一种最高层次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它决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其它素质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处于一个更大的广义的创造力系统中。它的发展不仅与人的遗传、知识、智力因素有关,还与动机、意志、性格和心理健康等非智力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对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的研究证明良好的遗传素质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现代优生学理论早已揭示遗传因素也是可控制、选择的。比如“生物节律与优生”理论认为:怀孕期可以影响孩子的遗传因素。人体具有三种与优生有关的生物钟信息:智力钟(33天)、情绪钟(28天)、体力钟(23天),这三种生物钟,在每人一年中每月、每日、每段时间内,有高潮或低潮之分。如果男女双方都在三个高潮期怀孕,孩子会继承父母的优点,有良好的遗传素质。否则遗传素质较差,甚至会生下智力低下的孩子。

二、知识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创造力以知识为基础。单从知识量来看,知识与创造力并无正比关系,因为创造并不能从现有的知识仓库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而且靠死记硬背、墨守成规积累起来的知识还会产生顽固的惰性作用,阻碍创造力的发挥。但在知识的质得到的保证前提下,知识与创造力成正比关系。

三、智力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创造力不等于智力,它们不是正比关系或反比关系。很多研究证明,智力测验成绩和创造力测验成绩关系不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对一组被试做测评,结果发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较小,但值得注意的是,智力低的人在创造性才能方面肯定低,而智力最高的人几乎分布在创造力变化分布的任何点上。创造力的高度发展需以较高的智力作为基础,如果没有较高的智商,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不可能得到高度发展的。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低智力者很难以有创造力;智力高者未必有高创造力;高创造力者,一定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力;低创造力者,智力可能高,也可有低。因此,培养创造力与培养智力是辩证统一的,决不是相互矛盾的。

四、非智力因素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在创造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造活动中,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智力水平,而且需要具备一系列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本文从动机、意志、性格和心理健康四个非智力因素来分析其对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4.1动机的影响。

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处于核心地位。从动机的诱发因素产生于内还是存在于外,可以把动机分为因内在需求产生的动机――内部动机和受外在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动机――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不仅与创造人格有关,和创造过程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关系。在对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在我国小学生中发现,持内部动机的小学生在总的创造力倾向上优于持外部动机的小学生。相对于内部动机,研究者们发现外部动机对创造力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随着个体自主程度不同的增加,动机可以被看成是一个从外部动机到内部动机的一个连续体。

4.2意志的影响。

意志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等品质。这些品质与创造力水平的发挥有着密切的联系。意志自觉性越高,采取行动的积极性程度也越高,越有助于把创造的注意力集中于预定的目标上,充分调动智力因素,发挥创造力。意志的果断性使创造者根据社会的经济科技发展和自己的创造水平,适时地选定创造目标,并保证目标的实现。意志的坚持性是个体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的心理条件,只有具备充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才能不畏艰难,敢于攀登,结出创造之果。

坚强的意志能制止诸如涣散和半途而废之类的某些行为,能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使创造得以坚持并取得成功。总之,意志为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心理保障,是创造力的可靠保证。

4.3性格的影响。

性格对创造力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是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保障。积极的性格特征,如直率、诚实、勤奋、勇敢、谦逊、自信,有助于克服困难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勤奋是创造者取得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格特征。一方面,由于创造活动本身的艰巨性、长期性、探索性决定了创造活动需要勤奋,另一方面,勤奋使创造者使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机会大为增加,并使其更加发达,反过来又促进创造力的发挥和发展。谦逊的性格使得个体在知识面前永葆“自卑感”,激起其强烈的内部动机而加倍努力,推动其取得伟大的成就。自我批评有助于创造者敢于接受别人的批评,保证其思维的正确性,有助于创造者正确评价自己,激发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不断激发创新意识,不停地进行创造。

因此,影响创造力培养的最重要因素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动手能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启发式教学、培养独立性、倡导创新氛围、课余生活丰富等。但个体创造力的发展是个体因素与环境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因素的发展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环境条件对创造力的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环境条件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等。

参考文献:

[1]周凤志,李华伦.创造性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电化教育研究,2000,3:1.

[2]张振华.谈创造力与智力、知识的关系.职教论坛,2002(8):1.

[3]炼永文.浅议智力因素_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的关系.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1):2.

[4]付革.非智力因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6:2.

发现与创造范文6

物理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表达性,而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然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人为物理教学内容深度浅,范围广,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静态为主,动态讨论为辅,无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少教师教学方法单纯,热衷于重复机械操练为主的题海战术,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教育是为未来培养新型人才的,作为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必须改革,特别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思考研究

⒈概念界定 创造教育是一门培养创新精神,训练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技能,奠定综合性素质,为造就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门创造学分支学科。站在教育岗位上来说,就是创设问题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的教育活动。

⒉培养创造教育能力的几点原则

⑴学生主体性原则。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

⑵首创性原则。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

⑶求异性原则。创造性思维不仅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表现为求异性的特点。

⑷多样性原则。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坚持以上四条原则,否则研究的目标会出现偏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三、实践操作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⒈培养观察能力。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学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⒉培养注意能力。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因此,在教学中经常利用“环境的创设”、“提问的设计”以及“课外知识的穿插”等手段,指导学生培养并提高注意力,使学生保持较长的兴奋状态,同时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⒊培养记忆能力。记忆力的强弱取决于注意力的强弱,在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还在记忆方法的指导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某一章节学完以后,指导学生采用“列表法”、“树状分支法”等,对所涉及的知识予以梳理归类,既一目了然,便于对照,又培养了记忆力。

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树立创造教育的教育观。开展创造教育,应当有正确的教育观作为指导。中小学开展创造教育,首先应当了解创造教育的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创造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充分展示人类的创造力,并使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创造力;二是创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人类认识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稳定和延续);三是创造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的个人认识成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四是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在于实现个人认识的自然发展,这种个人认识自然发展过程的实质在于重演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过程。

2.开辟创造教育的主辅渠道。创造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应当通过渗透和灌输两种方式实施创造教育。所谓渗透,就是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意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创造教育的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其中应当力求做到“六结合”,即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学习结构有机结合,学习知识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各种能力与开发创造力有机结合,习题教学与多角度思维有机结合,实验教学与创造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提高智力品质与提高非智力品质有机结合。

3.加速创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开展创造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要有创造型的教师。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师范院校可以设置创造教育专业或开设“创造学”课,为未来的教师和在职进修教师系统讲授创造教育课程,提高他们的创造教育理论水平和创造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小学的学科创造型教师和创造教育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广大在职教师要通过进修、短训等多种方式提高自身的创造素质。

五、几点体会

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本“创新”,而这种“新”仅仅是对学生个人来说是新的,前所未有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造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⒈王承绪等主编《比较教育》(新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⒉王谓中编著的《实用创造力开发教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⒊胡百良编著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

⒋王元骧编著《探索综合创造之路》 陕西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