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代校长范例6篇

小小代校长范文1

【关键词】 校长;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2-00-01

经过几轮的教育整合,我市牧区的学校基本集中到了政府所在地城镇办学,教育资源集中了,办学条件也改善了,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大力投入和政策的落实,我们牧区的民族教育将迎来一个大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软件的更新上,将更会表现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因此,做为一校之长必将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被整合学校的校长队伍里也曾存在过诸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也将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校长提供些反面的参考意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领导班子建设方面

(1)忙于繁琐的具体事务,放松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工作和对教学的评估、指导上力不从心。(2)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对份外的工作关注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创造性不强。(3)领导有令不行、有禁不止。(4)领导老好人思想严重,遇到矛盾绕着走。(5)学校领导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意识,民主作风不够充分。

2、学校管理方面

(1)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禁令,存在阳奉阴违的现象。(2)学校出台的各项制度不少,但不够科学,不够人性化。(3)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方面仍有欠缺,学校的重大决策虽都经教代会通过,但在执行过程中,监督不到位。

3、教育教学方面

(1)对教育教学仍用传统评价方式。(2)强调教学多,课题研究少。(3)现代化教学设施添置多,但使用率不高。

4、教师管理方面

(1)对教职工重视教学管理,忽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2)对教师安排工作多,关心少。(3)对教师业务要求高,培训机会却很少。

上述问题势必导致学校工作的落后及停滞,甚至影响了整个地区的教育发展。

办好学校,要靠教师,更要靠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何当好校长?我个人认为首先从理念上发生转变,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上应从模仿型逐步转向建构与创新型,确立向“教育家”型校长迈进的理念。

理念有了转变就要向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力争做一名“人文化”的校长,达到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要实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做“人文化”校长。校长的威望来自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校长是全体师生的“领头雁”,是联系上级和基层的中介和纽带,必须有亲师意识,视教师为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监督。如果教师能够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下学习、工作,就能够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发展教师,努力为教师提供施展才能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尽一切办法为解决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困难,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二、要加强依法治校,做“法治型”校长。对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行人性化管理,并不是就不要“法治”。依法治校的“法”包括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国家关于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方针、政策,也包括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其学习理解、遵守执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抓好落实;对学校内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首先是建立健全,然后是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要充分考虑学校工作的性质和教师劳动的特点,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要符合教育规律,决不能简单地套用行政管理模式或企业管理方法。要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决定,而不是由校长或少数人制定,重要的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三、要加强校本教研,做“研究型”校长。校本研究是以解决学校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以学校研究者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生动、充分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主要目的,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有效动力。校长要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管理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改进管理水平、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加强校本研究。应通过校本研究,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使校本研究成为推动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四、要确立质量意识,做“质量型”校长。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政府和人民评价教育、学校的工作虽然是全面的、多角度的,但核心问题、关键点仍然是看教育质量。要提高质量,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质量意识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的意识,并使之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抓好教师的教育教学计划及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常规,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建设好师资队伍。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小小代校长范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在此,把“现代学校制度”与现代学校的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中小学校治理体系的完善指明了方向。现代学校的建立必须是新型的、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它涉及学校与内外部各类组织或个体关系的系统变革,涉及学校和社会关系、政府和学校关系以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多个维度关系的重构或调整。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升中小学校的治理成效,是实现我国中小学校现代化的

关键。

一、现代学校及其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始,我国学界和教育界就对现代学校概念的界定存有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现代学校是根据工业社会、知识社会及知识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1]。我们认为,现代学校的概念应该表达出它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教学场所层面。

关于现代学校的特征,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服务化。现代学校区别于传统学校最重要的一点是服务理念的不同。现代学校必须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服务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局限于学生的升学,而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使学生形成具有终身发展的能力与潜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活力和动力。

(2)教育公平化。现代学校关注全体学生、尊重和力求满足各类学生的教育需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多元发展。特别是对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予以关注与支持、平等对待学生个体化学习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个人操行及学业评定,体现现代学校的“人本”“公平”的特征。

(3)教育人文化。现代学校与传统学校死板僵化的管理不同,着重让教育具有人性化、人文化。每一个人能获得更多的关爱、关心、关注,并以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更加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精力充沛地参与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与学习中去,深入思考,集思广益,探索全校师生的共同发展之路。

(4)管理民主化。现代学校管理的民主化,首先表现为学校师生员工具有民主的理念;其次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充分体现在对家长、学生、老师以及他们彼此之间建立起来的民主关系上;再次是体现为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实行民主的方式,如教代会、家长委员会、校务会等民主监督与执行机构。

(5)社会学习化。这种社会学习化不仅推动学校内部的学生和教师学习力的提升,还能推动社区人士以及学生家长能在各自的相应领域的学习力、工作力的持续提升,并能够成为学校所在社区中学生家庭和社会团体等各种组织的发展,带动它们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学习型组织,进而形成学习型社区乃至构建成学习型

社会。

通过对上述现代学校特征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是指在知识经济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以管理民主化为手段,以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基本要求,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针,以新型的政、校关系为基础,促进学生、教职工、学校以及学校所在社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场所。

二、中小学校现代化治理途径的思考

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学正职校长总数超过57万,再加上副职校长和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校长,校长的总数超过了100万。如何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设和管理来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推进现代学校的建设,将直接影响数亿个家庭的发展和幸福,决定着我国的教育质量。从现代学校建立的角度,我们中小学校现代化治理的关节点是推进中小学校校长管理专业化。中小学校校长管理专业化包含两方面:政府管理中小学校校长的专业化和中小学校校长治校的专业化。

1.政府管理中小学校专业化治理的完善

(1)构建新型的政、校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校得益于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获得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学校发展与政府监管关系又出现不适应的矛盾,制约学校的发展。按照《纲要》要求,构建新型政、校关系不是要学校摆脱政府的控制和管理,而是要进一步优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学校与政府各自职责,使学校和政府更加顺畅地发展。政府应该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校长专业组织(以及其他专业组织)的发展,这不仅是校长职业走向专业化的客观需要,也是转变政府对学校的管理程度、方式和内容的需要。首先,政府要构建一个懂基础教育基本规律与内部管理、专业能力强的教育管理队伍来从宏观上管理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教育计划,对学校实行间接管理,不去干预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其次,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改变中小学校长的选拔方式与评价标准,不能按“官”的制度与思维来选拔、使用、培养与考核中小学校校长。校长是一个专业化很强的职业,而不是职务。

(2)建立校长职业资格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出现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为国家对各行各业从业人员规定的职业准入标准,职业资格制度要求从业人员经过严格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获得能胜任工作的特殊知识和技能、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获得从业资格。林明地教授认为,获得校长专业证照“是校长进入校长职位,处理校长工作的允许状,代表其在专业上完成某种课程,通过考验,且在法律上具有资格,足以胜任”[2]。校长资格认证制度是校长职业专业化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对专业从事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校长的基本要求,是有志成为校长的人士获得校长工作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校长职业资格从制度上保证了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它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质量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声誉和地位。当前,国家虽然相继出台了《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实行全国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等与校长任职资格认证相关的文件,但是我国大陆地区对校长职业准入的要求只能做到“持证上岗”,这个证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而非“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必须从校长人选的学历水平、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水平、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身体条件等方面建立适合于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控制职业证书的标准和资格的认定程序。实行校长职业资格制度,中国香港于2002年9月就已实行,英美等国甚至更早,我们可以从中进行借鉴。

(3)建立健全校长选任制度

实行校长职业资格制度就是将校长职业化。这也是提高校长专业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行为,也可以确保校长从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选任体制中,我们认为应加强对中小学校长的入职认证,严格控制选任程序及形式。2015年1月1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教师[2015]2号),这个新标准包含“办学理念”“专业要求”“实施意见”三个部分组成,是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校长专业化建设及管理的重要依据。但是校长选任体制的建设和完善,还有赖各级政府进行创建和完善。另外,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对校长任职资格、考核程序、培训体系、评价工具等工作进行规范,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指导。

(4)建立校长监督评估机制

中小学校校长也同样要接受到一定的监督和评估。目前,政府相关部门虽然有监督机构,但是工作实效大打折扣。如何做到有效监督有待进一步优化。另外,政府也要组织成立一个专业评估机构,制定出综合的校长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对校长政绩的评价指标体制,以期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5)建立校长激励机制

当前,评价校长的主要方式是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由于我国中小学校普遍实行的是校长职务与行政级别挂钩的校长管理制度,校长的职务级别与学校的行政级别挂钩,强化了校长的官本位意识,淡化了校长专业领导者的角色,难以激发校长的竞争意识。1993年,上海市针对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改革问题,建立了校长职级系列的改革目标,将校长的职级划分为五级十二等,详细制定了各等级校长的任职条件及评定的指标体系,大大激励了校长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动力和热情。上海市校长晋升等级值得借鉴。

2.中小学校校长治校专业化的完善

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强调校长治校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性。德国巴伐利亚州迪林根教育学院海林教授曾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2000年召开的中德研讨会上说:“管理现代型中小学的领导不再仅仅是传统观念中肩负管理任务的教师,而是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和决策地位的职业型领导。他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和风格,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3]因此,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育发展成效的

关键。

(1)推动校长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校长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校长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专业精神是校长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灵魂,表现为校长敬业、志业、勤业、乐业和精业等内容。专业知识是校长应具备的基础性条件,它将成就校长专业发展的深度和高度。北京师大教育管理学院褚宏启教授曾提出,校长专业化所需要的知识应符合效用、数量和质量标准,保证有用、够用和好用,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应由实践性知识构成,应把实践性知识从已有的数量庞大的教育管理知识中剥离出来,并依据质量标准对其加工整合[4]。褚教授的这些观点和探索具有开拓性和启发性,应引起针对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机构的高度重视。在专业能力上,中小学校校长首先要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能力,能够做好专业引领;但校长专业发展能力更主要的是要落到具备决策、管理、协调和经营四个维度上。只有具备这些能力,中小学校长方能有序、和谐、高效地管理整个学校。

(2)构建和谐的学校管理文化

理念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中小学校校长要带领全体师生确立办学理念,绘制共同愿景,共同开拓进取。校长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以学生为本,也要以教职员工为本,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现代学校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同时,还要树立服务的意识,因为学校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不是学校的产品,家长也不只是学生的家长,而是学校的服务对象。教育就是一种服务,老师教育学生也不是一种恩惠,而是一种服务。这种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治理文化是现代学校的重要体现。

(3)构建现代学校的内部民主管理机制

《纲要》指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这个现代教育制度,重要的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绳,制定学校章程,包括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教育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等方面。作为校内的“小宪法”,在章程的基础上,还要将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有机结合,充分落实好校务公开制度、校务会议制度、教代会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听证制度、教职工业务考评制度、干部发展制度、干部民主评议制度。这些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中小学校有效实行民主管理,依法执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

(4)构建、完善现代学校课程体系,形成校本文化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代学校课程的治理和构建,在完成国家课程和充分满足师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形成基于国家课程的科目、学校的文化传承、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和特色为主干而生发出门类众多的现代学校校本选修课程体系。这些校本课程基本上能满足学生发挥、彰显优长,学校凸显个性所在,它们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课程体系。这样既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5)整合教育力量,促进共同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广大家长、社区各种组织的支持。一是要保障社区中家长及各种组织有效地参与学校管理,并开展“双向互动”,互相支援,推动学生的成长。二是社区各个组织或家长利用己方的可用于教育的各种资源给予学校必要的支持、监督,或根据对方的合理建议对己方所实施的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和谐的家校教育的合力。法国提出好学校的标准之一是“一所更开放的学校”,即一方面与家长建立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与社会环境和外部世界保持联系[5]。这样,家长和社区不仅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有力地推动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而且还将学校与社区、家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校教育与管理的成效。

现代学校治理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顺应时展的要求,正确认识教育发展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冲击,并通过完善管理,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观和管理观,以人为本,服务为上,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继星. 现代、现代学校与现代学校制度―兼议学校的现代化与现代性[C]. 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 2006: 186.

[2]林明地. 中小学校长证照及其制度的引入与确立[J]. 教育研究月刊, 2000 (90): 23.

[3]李家丽. 德国中小学校长入职能力诊断的研究和借鉴[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2):107.

[4]褚宏启. 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12): 27-32.

小小代校长范文3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教育重心已逐渐转移到农村学校之中,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学校的教育,比如国家开展的贫困扶持项目及西部大开发和定向生等一系列教育举措。在小学学校的教育管理中,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

 

一、现如今小学学校面临的具体的管理问题

 

小学是孩子学习专业知识点的起步阶段,是有效培养孩子综合技能和良好素质的重要教育阶段,所以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新时期的要求及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管理自己所领导的学校,使其更加完善而使人们能够接受其教育体制。

 

但是现如今的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许多较为潜在、难以发现的问题,比如: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但是其中的管理体制还有漏洞而不够完善,相关负责人在管理中总是会遇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限制了负责人对小学学校管理措施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某些小学学校的管理手段比较老旧,没有依据时代的发展而及时创新其管理手段和相关措施,致使小学学校的教育体制与一些名列前茅的学校相差甚大,教育质量一直停滞不前。因此,为保证小学学习的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吸纳各个专业的优秀知识分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而改进管理手段,逐步向多元化管理推进。

 

二、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小学学校的管理体系不能同改革开放之前的教育管理措施一模一样。因为由于时代的变迁,从前的管理手段已逐渐衰落,人们的思想观念与从前不尽相同,其单一化的管理手段早已不适应于现代化管理。在现代化进程下,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时代的要求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现有的教育体系,使其能够更加受到应征者和学生家长的接受和支持。小学学校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如何较为有效地创新学校的管理举措并完善教育体制呢?

 

1.创新并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政策。

 

小学教育阶段是小孩子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最基础的阶段,为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而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习得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和学习中较为灵活、合理地运用知识,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对学校的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清楚明白权益对教师、小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要性,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学生的家长本校与其余小学学校的优势,并且这位负责人向家长保证了保护小学生的一些权益,使得小学生的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学习而放心。比如:因现代的孩子都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多数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在学校中受委屈、受伤害,这所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月都会定期开展研讨会,对各个教师的教育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并对教育方案进一步改进,保证在不使小学生受委屈的同时而学到更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使小学生的家长能够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本院校的学习。

 

2.加强学校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打造安全校园。

 

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大多是家长手中的一块“宝”,学生家长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安全。因此,为保证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问题,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制定一些措施确保小学生的安全问题,比如:用校车接送小学生上下学等一些重要举措。例如:某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为使小学生能够安全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任务,这所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不惜斥巨资建造安全性能较高的校车接受小学生上下学,保证小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上学及回到家中。除此之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还要求小学生如需请假,必须由学生家长亲自打电话要求,并且学生家长所用的电话号码需是小学学校的预留电话等类似能够保障小学生安全的一些重要措施。另外,负责人还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演练,比如:地震、火灾等一些自然灾害的防护演练,从而使得小学生的安全意识能够通过演练的形式而得以有效强化。

 

3.科学合理地分配小学学校的管理任务。

 

小学学校的第一负责人仅仅只有一个,如若学校之中所有的事物都必须让这位负责人经手,那么这位负责人就会成为“骡子”,一天24小时都没有自己的休闲时间,所以负责人可以把一些简单的任务下发到相关部门完成。小学学校的规模虽然没有高中、大学的管理体系完善,但是其麻雀虽小五脏却齐全——有一些较常见的管理部门,比如:财务部、教务处、政教处等常见部门,为保证管理制度在小学学校之中有效实施和反馈,学校的负责人应根据部分的职责科学合理地分配管理任务。例如:某小学学校的负责人为使学校的相关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并及时反馈信息,这位负责人依据学校各个部分的职责而科学的分配了相关任务,比如:教务处专管小学生教学方面的事物,政教处却专管小学生的迟到、早退和夜不归宿等类似的安全性的原则问题。

 

三、结语

 

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要依据现今的政策法规管理自己所在的学校,抓住机遇而不放弃任何可提高小学学校的办学质量的机会。此外,小学学校的相关负责人需依据新时代的政策法规管理学校,使得小学学校的教育能够步入教育的正轨。

小小代校长范文4

为贯彻落实《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精神,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理解、参与和支持教育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现将进一步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学校家长委员会是由本校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是: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设置家长委员会,加强家长委员会建设与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做好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和管理工作,让家长享有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不仅能够引导广大家长从子女教育的切身利益出发,积极关心理解支持教育工作,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督促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而且还可以使学校借助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积极行动,扎实开展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工作

各中小学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全市中小学没有设置家长委员会的要抓紧时间成立家长委员会。已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要按照新的要求尽快进行调整。根据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名称定为“XXX学校(学校全称)家长委员会”。

各学校根据办学规模合理确定家长委员会成员人数,并按规范的程序推选。家长委员会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兼顾不同行业和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要注意吸纳那些热心学校教育,责任心强,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家长参与,也可根据需要,聘请部分社区代表参与家长委员会工作。中小学要按照家长委员会的宗旨,根据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章程,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和管理制度,设立家长代表大会和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2名、秘书长1名、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要参照《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实际细化家长委员会职责、权利和义务。中小学要创新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立足实践,探索建立保障和促进家长委员会工作有效开展的各种下属机构,提高家长委员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区、市教育(体)局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则,加强对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指导。

三、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的工作机制

中小学要将完善家长委员会工作机制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创新家长委员会参与管理方式和家长委员会工作途径,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切实提高育人实效,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有效参与、有序开展、成效显著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

家长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学校工作介绍,研究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督促学校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整改;要积极协调并促进学校和家庭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向家长和社会宣传、解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措施,主动向学校反馈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与学校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要协助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向班主任介绍家教成功案例,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和培训,配合学校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要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和配合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校课程和开展校外教育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和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

四、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家长委员会工作落到实处

小小代校长范文5

教师全员聘任难在哪儿——来自四川部分中小学校的实地调查 日前,记者从四川全省教育人事改革会议上获悉,截至今年年底,四川全省所有的城区学校、60%以上的农村学校的教职工将实行全员聘任制。中小学是否都能够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实施全员聘任呢?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进行了调查采访,结果发现一些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要真正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还有很多困难。 “我这个校长,无权决定教师的去留。” 四川某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城区学校,是市、县重点小学。1998年,该校便按照市、县教育局的要求进行教职工全员聘任试点。然而推行几年来,效果很不理想,用学校汪校长(化名)的话说,“调皮捣蛋的还有,教学业务差的也少不了,累死累活还是那批人。” 据了解,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该校从一所农村中心校成为全县惟一的城区重点小学。从10多年前开始,很多教师利用自己的关系调往这所学校,到1997年汪校长上任时,学校教师不少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各要害职能部门人员的亲戚、朋友。 “当然,这里面也有优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汪校长说,“但是,总是有一小部分关系户妨碍了改革的进行。” 他给记者举了一例子。A老师是一位退伍军人,1996年分配到学校时,其叔叔是县分管科教的县委副书记。本来A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坚持要上课,在教师、学生家长中产生了不良影响。在1998年进行全员聘任试点时,按照校长聘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教师的要求,A落聘了,没有一个班主任愿意聘他。 “没想到这一下麻烦就来了。”汪校长十分无奈。“先是A找我,接着是教育局长打电话,希望妥善处理。最后,县委副书记亲自打电话找到我,说不能让A落聘。”汪校长只好给班主任说好话,最后让A上了课。 “我是一个校长,却没有权力确定教师的去留。怎么能够按照教师全员聘任制的要求来实施?公办学校校长,没有任何权力解聘任何一位教师。因为教师的人事关系校长本身就管不了。”汪校长说出了教师全员聘任的第一难:“校长无权”。 “代课教师几十个,怎能让在职教师待岗?” B校是一所3县交界的农村偏远中心校。2000年,该校作为全县首批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农村小学,按照要求制订了教职工聘任办法。周校长(化名)告诉记者:“实施3年来,学校不能让一个教师待岗。”原来,代课教师多是学校多年的老问题,全校8个村小除了一位教师外,其余的全是代课教师。条件稍好的中心校也有十来个代课教师,全校一直有30至40个代课教师。 周校长告诉记者,每学年开始,学校还是按照全员聘任的管理办法进行竞聘,把班主任聘完后,已经没有多少科任教师了。每学期总有几个老师在第一轮竞聘中落聘,几个教学业务强的老师有好几个班主任选聘。没有办法,校长只好出面做工作进行协调,让任务太重的老师放弃一些,让没有课上的老师承担一些。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教师落聘,每位教师几乎都是满负荷,不管是能力强还是业务差。 “反正要请代课教师,为了改革彻底,难道不可以让落聘的教师待岗?”记者向校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在有代课教师的农村学校,我相信任何一个校长都不会这样做。”周校长回答得很干脆。他告诉记者,代课教师的工资是由学校自己支付。在职教师的工资有保障,学校除了少量的补贴外,没有其他的支出。再说,教师待岗工资仍然是要发的,多聘一个代课教师,学校就要支出更多的钱。学校目前运转都成问题,怎么可能愿意多请代课教师,而让在职教师待岗呢? 在农村学校,“教师不足”成为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的第二难。 “我们学校,很多教师要求待岗。” “我们学校,很多教师要求待岗。”在C学校,李校长(化名)的一句话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 据了解,C学校位于城郊结合部,是一所城郊学校,离县城只有十多里。县城里有两所重点小学,一所部级示范中学,一所市级示范中学。尽管学校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每个年级都有,但是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一直不高,学生生源也比较差。十多年来,学生人数一直徘徊不前,只有四五百人。2001年,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积极性,率先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由于教师相对较多,学校采取自愿

申请的形式,希望有一批教师自愿申请待岗。结果一出来把校长吓了一跳,有近半数的教师要求待岗。 校长后来搞了一个调查,由于办学效益不高,学校每年发给教师各种补贴很少,很多时候没有钱发。教师的工资只有国家财政直发部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更何况学生素质的原因,很多教师费了不少精力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自然就出现很多教师要求待岗的现象。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由于待岗教师在外从事第二职业,收入直线上升,于是有更多的教师要求待岗。”李校长无奈地说。“教师待遇基本上只是国拨部分,奖金基本谈不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还是大锅饭。”这正是推行教师全员聘任的第三难。

小小代校长范文6

长期以来,学校因变思进,开拓创新,不断积淀育人文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小学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美国夏威夷大学终身教授罗锦堂等陇西名人就是杰出的校友代表,清华学子祁仲冬、王鑫、郭嘉及定西市高考状元吉建民、赵阳、师睿都是从实验小学走出的佼佼者。

新时代,新课改,新理念。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德育创新下的习惯养成、技能技巧教育尤其重要。所以学校从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立足校情学情教情及陇西地域文化特点,深入思考学校课程建设特色与策略,彰显棂星文化,实施“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四自教育,突出育人特色,激活童心的生命快乐。

1 领会精神。明确认识。加强对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

陇西县实验小学作为甘肃省首批项目实施单位之一,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启动实施学校课程,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每学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会议和全体教师会议,推进学校课程建设,2011年12月通过省级达标验收,2012年4月,陇西县实验小学作为首批“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示范学校”被省教育厅授牌。

2 制定方案,开设课程,完善学校课程建设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了《学校课程实施管理制度》和《学校课程评价制度》等制度,为学校课程开发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全面实施学校课程奠定基础。在开发实施过程中,内容不断充实完善,涵盖陇西李氏文化、物产特色、校园文化、红领巾礼仪岗建设、升降国旗仪式、小学生音体美兴趣活动、大课间新闻播报、课外阅读与好书推荐活动、才艺展示明星大赛活动、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科技创新活动、小学生日常习惯养成及假期安全教育活动、校园古诗文经典诵读及上下学路队儿歌传唱活动、小学生国语启蒙及魅力演讲活动、家庭实验室及校园中药材种植与营销实践活动、小学生个人成长评星晋级活动等,每个孩子都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成长档案。

3 加强培训,分层推进,落实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开发与实施弥补了以往学校课程的缺失与空白,激发了全体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学校课程最受小学生的欢迎。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必须得依靠教师,必须得面向学生,同样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所以,我们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展开培训:通过校长主持的学校课程启动大会、学校课程开发实施例行会议、学校课程开发研究阶段分析会诊会议,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辅导,用新课程理念引领全体研究教师深入思考,及时反馈操作过程中的得失,改进方式方法,有效开展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家长培训,探讨家教信息、孩子兴趣培养、孩子习惯养成教育、日常安全法制教育等热点问题,家校达成良好共识,小手牵大手,促进了合作;积极开展学校课程学生培训,在课程及活动中培训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完善学校课程。

4 挖掘资源,丰富教材,构建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围绕校园棂星文化建设,因地因时因情而宜,设计实施短小精悍、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学校课程,由学校统计统一建立全校总课表,喷绘后在校园内公开张贴,让学生自愿选课,量身打造,及时满足成长需要,促进个性化、多样化发展,形成了彰显棂星文化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4.1 人文素养类课程: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年龄特点确定了《做优秀的现代陇西人,做杰出的中国人》、《国学精品诵读》、《经典古诗文吟唱与诵读》、《“李朝威”文学社》等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国经典诗、词、歌、赋等多种内容,结合学生才艺展示,读诵吟唱,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为了突出陇西李氏文化特色,我们还精心选编了历代李氏名人的文学作品供学生诵读、欣赏,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校园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4.2 地方特产类课程:学校结合陇西打造“中国药都”政策理念,选择了《中药材开发与种植》校本课程,在校园内开辟小块试验基地,由教师指导学生种植黄芪、党参、甘草等中药材。从种子的选育到试验田间管理,都由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工厂参观学习,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大大拓宽了对陇西地方特产的了解,树立了长大后建设陇西、发展陇西的信心。

4.3 校史文化类课程:陇西县实验小学积淀了百年的校史文化,学校开设了校史文化课程,让学生走进荣誉展览室,参观一件件荣誉奖牌、奖杯和奖状,比较中感悟学校发展的今昔变迁;走进教具展览室,让学生参观曾经的学生和老师用过的古旧简陋教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走进科普展览室,面对古老的电影放映机和幕布,聆听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走进图书展览室,一本本破旧的连环画仍然让今天的孩子爱不释手,津津乐道;站在拔地而起的新教学楼前,崭新的记忆早已穿越了世纪的风风雨雨。

4.4 兴趣活动类课程:书法、民间棋类、魅力演讲、数学日记、英语课本剧、长征画院――少儿书画、舞动青春、乒乓世界、体操王子、扣篮明星、快乐军鼓、魔方世界、刺绣纺织、“五里亭”读书社、罗锦堂科学院等兴趣活动学校课程,让每个学生有了用武之地。(图片3)

4.5 综合类实践课程:针对现代学生情况,开设了小学生安全自护、自省课(一日10分钟)、红领巾广播站及礼仪岗建设、升降国旗仪式、队干部管理学校、走进社区体验服务等十多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联系的动态化学校课程,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5 文化搭桥,突出特色,加强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管理

陇西县实验小学注重学校课程特色文化建设,积极实施“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四自教育,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动态活动文化整合,初步形成了以校园内原县文庙“棂星门”及唐“五李亭”遗址为基调的棂星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以李白为代表的陇西李氏文化、以小学生必背古诗文为内容的经典文化、以当代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德育文化、以师生兴趣培养为抓手的科技创新文化、以学教转化生成为突破口的高效课堂建设文化、以师生阳光大课问活动为抓手的读书竞赛交流及体艺文化、小学生习惯养成及红领巾礼仪建设文化、鲜活生动的班队文化及合作小组组名组训文化,突出特色,加强学校课程分层管理,积极创办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校园内主教学楼上镶嵌着“自主自信自省自强”八字校训及“忠敬勤敏”四字题词(校友罗锦堂于2006年题),李白、李广、李善兰、李世民等李氏名人图像简介“一”字排开,校园内学生活动图片及师生书画作品时时点缀着大小橱窗、展板,经典诗文、文明礼仪教育图文、新课程学教理念及方法彩色喷绘真正让校园内、楼道里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教室内外的多块黑板成了孩子们又写又画的美好天地,《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公民道德公约》、《高效课堂展示歌》等宣传栏目温情呵护着孩子们的成长发展。

6 多向研究,提升素质。加强学校课程队伍建设

陇西县实验小学在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重多向多元化研究,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结合学生时代需求特点、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和主题、研究学校课程开发管理模式和评价制度,整合全校力量,不断加强学校课程队伍建设,提升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

7 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实现学校课程生本化目标

在学校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学生,面向未来,始终把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出发点,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借鉴周边学校做法,形成了学校课程常态化运行长效机制,包括校长组织策略、新课程理念下德育创新策略、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等。学校围绕棂星文化,积极开展“棂星”评星晋级活动:1―3星为棂星一级,4―6星为棂星二级,7―9星为棂星三级,采用学生自评、班评、校评相结合的综合评定办法,授予胸徽奖章,登上光荣榜。六年级学生毕业时都达到棂星9级,走红地毯,留下永久性纪念。

主人当家,参与就是最好的体验。学校鼓励每个学生掌握一门强身健体的运动技能,拥有一种文娱爱好,精读一本好书,取得一张信息技术操作的等级证书,完成一项小发明创造,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学期“文明班队”评选、班队周流动红旗竞赛、学生日评星晋级活动,处处是激励性评价,时时展开学校课程“大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明礼、诚信、积习、养德,健康成长,课堂内外,感受到小公民的履职价值和成长快乐。

8 彰显特色。提升品位。树立学校课程名校意识

陇西县实验小学是百年老校,历史底蕴深厚。在学校课程建设中,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树立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大课堂理念,围绕“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呵护生命、启蒙童心、快乐成长构建学校课程。“读书沙龙”、“阳光课问”、1+2体艺兴趣活动,同样体现学校课程特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增长了才干,磨砺了心智,提高了综合素质。

9 不断开发。保障有力。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经费投入

随着学校课程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常态化实施,学校按照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将义务教育经费5%投入学校课程建设预算,保障学校课程的有力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