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探索家范例6篇

小小探索家

小小探索家范文1

音乐课上,孩子们在学唱《青藏高原》,却对青藏高原没什么了解;语文课上,学生们在进行爱国诗歌朗诵,却不知为什么要爱国;英语课上,大家在谈论喜欢的节日,对欧美节日和习俗侃侃而谈,却对自己国家的节日知之甚少;品德课中,孩子表达着热爱祖国之情,却不知道祖国到底是什么。这些现象,说明我们亟须加强对小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学校课程实施,使每个学生――国家未来的公民,树立国家版图意识,拥有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国家及领土完整的强烈愿望。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相对薄弱的,主要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以及语文等课程对学生进行渗透,内容往往比较简约,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都不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跟踪新形势,了解新动态,将生动鲜活的版图教育元素整合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教育和影响新一代的儿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以下简称“师院附小”)自2010年开展“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进课堂”活动以来,以“国家版图意识教育为儿童成长奠基”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以活动为主,以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版图意识教育,带领孩子们学版图、爱祖国,使学生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从而使国家版图意识教育落到实处。

二、实践

(一)校本课程浇灌爱国之花

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师院附小有计划地开设校本课程,将课程目标设定为:树立版图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动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就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加强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国家版图尊严、国家及领土完整。

1.积极开发校本读本

全体教师耗时两年,倾注智慧和汗水、热忱和心血,在前期开展的系列活动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编写计划,因地制宜地挖掘资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细致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分析与归纳,经过数次修订,终于完成《祖国好》国家版图知识读本,并于2014年5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正式出版。

2.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祖国好》教育读本共分“我的户口”“我的天地”“我的财富”“我的家人”“我的邻居”和“我的牵挂”六章,分别向学生展现了祖国的疆域、民族、资源、邻邦等综合知识。每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和操作性,通过形象的图片,富有趣味性的语言,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大大提高了他们了解国家版图意识的兴趣。

学校还编撰了《祖国在我心中》活动手册,其中收录了在进行版图意识教育过程中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及经典案例。精心设计的配套资源为学校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通过这套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高了教师对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了解和认识,使其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3.有效落实课程计划

师院附小严格按照现行的课程标准,把版图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确保两周一课时,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学校配备骨干教师为该课程的教学教师,要求备课要认真而有效,教学环境要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教学过程要不断优化,教学评价要及时有效。要求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本读本与非文本相结合、课内引导与课外延展相结合、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结合。

(二)实践活动点亮爱国之心

在实践探索中,教师们深切感受到:一定要依托生动活泼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小学生渗透版图意识教育。为此,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进行版图意识教育。

1.聆听专家知识讲座,拓展学生知识积累

在每学期的“四明讲坛”,师院附小都会邀请地理、地图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来到学校、走进教室,举办版图、地图等专题知识讲座,以鲜活的案例和事件,带给师生丰富的见识。

2.巧手绘制版图形象,祖国版图刻印心中

在版图教育活动中,师院附小新设了手工制作、剪纸、剪贴画、绘画、书法等多种表现形式,以此来表达少年儿童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版图的认识和对民族大团结的自豪之情。学校在2011年学校科技节上相继举办了“版图在我心中”系列活动之剪纸、绘画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有的捧着彩笔,有的拿着剪刀,有的夹着彩纸,用心动情地书画着、裁剪着,用一幅幅优美的山水图画、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在孩子们的眼里,祖国是那么的美好!

3.开展版图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从2011年起,师院附小定期举办高年段版图知识竞赛。参赛对象是学校五、六年级的学生,每班5名选手,15名智囊团成员,由班主任带队参赛。竞赛题目都是学校教师智慧的结晶:由学校老师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命题,教师自主进行活动细节策划、课件制作等工作。通过“开门见山(必答题)”“争先恐后(抢答题)”和“一锤定音(选答题)”三个竞赛环节的进行,在知识的较量之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的祖国版图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后来,师院附小的版图教育活动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新档节目《全民开考》中得以展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开展拼图比赛,逐步渗透版图知识

针对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师院附小开展了版图拼图比赛。学校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对有些省份名称很陌生,他们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引下,通过小组合作,以迎面接力跑、班级联合对抗的方式参加比赛。小朋友每人手持一个省份图案,与前面的同学击掌后跑向目的地,将自己负责的省份图案放置到相应的位置,在计时2分钟内,每个小朋友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通过拼图比赛,小朋友们开始慢慢地了解祖国的疆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国家版图意识。

5.童心咏唱爱国歌,歌声表达爱国情

2011年9月30日,师院附小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合唱节。全校师生爱国主义情操高涨,积极参与:鲜艳的五星红旗、祖国版图画像等道具的精心制作;汗流浃背的排练;别出心裁的创意;56个民族的表演服装;活泼欢快、神采奕奕的表演……爱国之情在师生的心中冉冉升起。全校师生用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爱,以“唱红歌”的形式为祖国母亲的生日送上了最诚挚的祝福。

6.召开版图主题队会,澎湃儿童爱国热情

中队主题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为此,师院附小举行了以“爱国爱家乡”为主题的全校性中队主题会,让学生们了解家乡的历史,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增强卫国忧患信念

师院附小毗邻南京市国防园,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国防园参观学习。作为多年的友好合作单位,师院附小与国防园联手开展了系列国防主题教育活动。学生们兴奋地观看介绍国防兵种的纪录片,认真倾听讲解员对边疆、对国防、对热点局势的分析讲解。高年级的同学带领低年级孩子来到这里进行“特殊的入学教育”,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学第一课”。这样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保家卫国信念。

8. 通信边防子弟兵,童心表达真切牵挂

每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同学们都纷纷给驻守边疆的叔叔和三沙市的海监叔叔们寄去热情洋溢的慰问信,表达对他们的真切牵挂和崇高敬意。

“敬爱的叔叔,你们好,我们在《祖国好》校本读物中看到,你们守卫海岛,就是在守卫祖国、守卫着我们。你们的行为使我们深深感动……”这是孩子们写给浙江温岭南炮头山驻军的官兵的慰问信。在信中,他们表达了少先队员们对驻岛官兵的崇高敬意,而战士们热情洋溢的回信也让孩子们欢呼雀跃不已。两地通信编织成了一条感情的纽带,一头是最可爱的边防战士,一头是最纯真可爱的孩子,他们都对祖国有着深切的爱!

三、成果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师院附小创建版图意识教育校本课程,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到课程内容的规划,再到具体教学方式的设计,可谓是硕果累累。

(一)“立德树人”创新篇

版图校本课程既是师院附小学校德育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是创建特色学校的新突破口。学校利用这一校本课程的开发,带动学校德育等其它工作的全面改革与发展,提炼和提升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理念,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版图校本课程创造了一种具有深刻影响力和内在约束力的校园文化和传统,已成为师院附小实现特色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版图意识教育,学生从知识到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版图意识得到明显提升,爱国情感更加浓厚,爱国信念更加坚定。这是该校版图教育最重要的成果。同时,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读本编写的教师,其潜能和专长得到充分的挖掘与发挥,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以及学校文化的塑造中,专业素质普遍提升。

(二)课程建设辐射广

师院附小的版图教育课程正在逐步成熟,也在积极地向周边学校发挥辐射作用。

为落实好版图意识教育,师院附小多次与兄弟学校联合开展版图教育的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共同探索版图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努力尝试版图教育课程的创新实践,引导更多学生接受版图意识教育。2012年5月该校面向全江苏省中小学召开了“版图教育进校园”的现场观摩会,受到了高度好评。2013年12月起,该校的骨干教师多批次被聘请为“江苏省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示范校评估组”的专家成员,赴其他市县参与评估指导。

目前江苏省各市均已开始征订《祖国好》版图教育读本。国家测绘总局和中国地图出版社也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介。

(三)教育活动影响大

2011年4月12日由江苏省地理信息局、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举办的全省“国家版图教育启动仪式暨教学现场观摩活动”在师院附小拉开帷幕,相关活动赢得一致好评。作为江苏省首批版图教育示范学校,应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测绘局邀请,师院附小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示范校评估标准(草案)》,通过专家审核修订,现已正式确立为进行省内版图意识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的验收标准。

几年来,师院附小不仅被授予全国“部级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还在“全国部级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少儿手绘地图大赛”中获优秀组织奖。

“教育无痕”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师院附小将版图教育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使全校师生对祖国版图都有了深刻的了解。

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永远是一个过程,学生一届一届毕业,一届一届入学,但我们的版图意识教育永不会停止。版图意识教育的校本课程还有待完善,版图意识教育的课堂还有待充实。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形式,让孩子们成为版图意识教育的主人。

我们希望“祖国在我心中”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烙印着的朴素情怀;

小小探索家范文2

关键词: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家校互动 网络平台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语言和文字是民族文化历史传承的链条,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语文教育是综合性课程教育,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更渗透到各种课程学习中,融入日常生活中。因此,语文教育格外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默契配合,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同时进行。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与通信手段日新月异。基于网络的通信平台比如微信、QQ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工具。新型通信手段对于传统教育的冲击显而易见,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改革与探索如同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通信网络平台尤其重要。本文将从三个层次分别阐述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积极作用。

1.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加强自觉意识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常用方式。一般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绝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和吸收。师生互动往往是“一问一答”或者“一问多答”,受限于课堂授课的时间和严肃紧张的课堂氛围,学生一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和老师完全对等地交流。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基于网络平台,可以构建完全对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后都要等到第二天老师批改后,才能知道对错。这里的时间差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及时记忆和纠错,学生还会存在拖拖拉拉、耗时很久完成作业的不良现象,借助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可以通过视频、录音、照片等多种形式及时上交,教师通过平台及时批改,指出错误,限时更改,促使学生增强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

2.家校互动,促使学生增强自律意识

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教育模式中,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同一个屋檐下的长期共处使父母全面、深入地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可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通过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大有裨益。学校布置的语文听、说、读、写的作业和课外阅读需要家庭的配合和监督。学校教育在家庭的配合下,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使每个学生增强自律意识。

3.同学互动,促使学生增强自强意识

自新世纪以来,计划生育致使的一胎化和少子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愈发明显。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弱,依赖意识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团队合作意识,抗压能力不强。

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为同学互动提供了公平竞争和相互合作的平台。老师同样的要求,学生的作业和表现在平台上公开展示,平等竞争,孰优孰劣,一览无遗。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除了个体的熟读、熟记、熟听、熟写以外,群体合作共同演绎一个故事、一个话剧、一个场景对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非常重要。相对课堂而言,课外时间更多,但是城市的高楼大厦将学生隔离在不同的防盗门背后,彼此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了解。通过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开展特定形式的群体学习,比如网络虚拟情境之下的表演,对立观点的网络辩论,古代诗词的现代故事演绎,这样的团队合作、分组竞赛可以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文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4.结语

本文以基于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小学语文教育模式为研究对象,论述了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师生互动、家校互动、同学互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益处。总之,通过建立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自律和自强的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有望推广到其他课程,成为新型的现代小学教育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韦,江玲.网络环境下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02.

[2]蔡汉棠.家校互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J].教育导刊,2010,11.

小小探索家范文3

【关键词】小班 家长 分离焦虑 博客 沟通

每年新生入园时,幼儿的分离焦虑,是教师非常重视和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常会设计许多活动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孩子能够尽快地接受幼儿园、喜爱幼儿园,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们同样有较强的分离焦虑,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哭泣,迟迟不愿把孩子交给老师,始终抱在怀里,有的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怀中后,拉着孩子的小手,反复地叮嘱教师,有的家长待孩子进入教室后,不时地从门窗外向里张望,有的家长甚至会在入园的前两天,每天坐在幼儿园院子里等几个小时,听着楼上孩子的哭叫声,自己也跟着难过的哭泣……家长们焦虑的表现不知不觉间感染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很容易延长孩子入园的适应期。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我们之前的家长工作做得不够吗?无论是在家长会还是家访时我们都提示家长送孩子时不要逗留时间过长,以免更加影响孩子的情绪,可是为什么还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想若要争取家长的理解,首先就要理解家长,而我们之前向家长做的工作,都是为了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而没有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到他们的需要,他们的需要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孩子的情绪,孩子的生活等等,因为现在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家人对孩子倾注了更多的关心和爱,形成了亲密的亲子关系。一旦孩子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家人的情感寄托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缺失,再加上孩子年龄小,依赖心理较强、独立性差,更加重了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因此对孩子不放心,对陌生老师不信任都是必然的,即使我们每天都会主动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的情况,但只是听老师说,没有亲眼看到,家长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因此为了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我们首先就是要先缓解家长们的分离焦虑,从家长们的需要出发,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对老师逐渐产生信任感。

在以往开展分离焦虑期的家长工作时,我们更多地采用家园联系本、面谈、电话访谈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家庭空间意识增强,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此,我们可以采用更加方便、快捷、开放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于是在了解了全班家长的网络应用水平后,我们增加了一种新型的家园沟通的方式——班级博客,一是考虑到它的直观性,可以让家长直接看到孩子在园的情况,二是考虑到它的方便与快捷,尤其是对一些工作较忙的家长来说,平时不能和孩子一起来园、离园,总是从孩子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不能当面与教师进行沟通,面对这些家长,班级博客的建立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利用工作休息时间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还能够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

一、利用班级博客真实再现幼儿在园的活动影像,帮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缓解分离焦虑

给家长真实的再现幼儿在园的活动情景,这是说服家长减轻分离焦虑最有力的武器。由于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孩子在幼儿园吃饭了吗?喝水多不多?开不开心?……于是我们结合家长们关注的内容,用相机及时捕捉幼儿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如幼儿在园情绪,进餐、饮水、睡眠、游戏等情况,并以照片的形式发表在班级博客中,使家长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状态。博客的每次更新都会得到家长的极大关注,许多家长反反复复地观看博客上孩子的表现,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没有哭,高兴地玩着玩具、大口地吃着饭的时候都很开心,有些家长甚至不敢相信,因为孩子在家里可是全家人追着哄着喂着才吃的,没想到在幼儿园里孩子竟然可以自己拿着小勺吃饭,那一张张照片使家长更加放心把孩子交给幼儿园的同时,甚至让家长从新的角度看到孩子的能力和潜力,逐步缓解了家长们的分离焦虑,也对班级教师产生了初步的信任。许多家长还在博客上留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妍妍妈妈说:“终于看到妍妍吃饭的照片,一直担心她不好好吃饭,现在看来可以放心了。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壹澄妈妈说:“哈哈,我家宝在家从来不睡午觉,现在也睡了,不错不错。”

建立班级博客后,渐渐地我们发现家长送孩子来园时,脸上不再有依依不舍的表情,而是很开心地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中,家长的行为大大地感染了孩子的情绪,使孩子们逐步信任教师,渐渐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二、利用班级博客搭建交流平台,使家长更加信任教师,促进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

班级博客不仅使我们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与信任,也促进了我们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家园更加明确了对孩子的培养内容、目标与方法。我们班中有一个叫天美的小女孩,入园将近一个月以来,从未在幼儿园吃过饭,我们也想尽了各种办法,但孩子就是一点都不吃,为此天美的妈妈很焦虑,但由于工作的原因,她很少能够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更多地市通过电话与我进行沟通,自从建立班级博客后,天美妈妈常常上网点击博客,并给我留言。一次偶然的机会,天美妈妈在浏览班级博客的时候,天美好奇的站在一旁观看,看到班级的小朋友,天美也很高兴,当看到小朋友吃饭的照片时,天美的妈妈对她说:“你看小朋友吃的多香啊,天美也在幼儿园吃饭好吗?这样妈妈就能在电脑上看到天美了,好不好?”天美点点头答应了,但一到幼儿园还是不吃不喝,不过天美妈妈却把家中发生的这个情节告诉了我们,我们通过日常的观察,发现天美还是想吃饭的,但由于分离焦虑导致的对幼儿园、对老师的排斥心理较强,所以当老师劝饭的时候,关注她的时候,孩子反而更不吃了,于是一天午饭时,我们把饭盛好后放在天美的桌上,然后离开了美美的身旁,我拿起相机对全班小朋友说:“宝宝们吃的可真棒啊,杨老师要看一看哪个小朋友吃的最棒,然后给他照一张漂亮的照片,让爸爸妈妈也看一看。”话音刚落,孩子们吃得更起劲了,美美看到大家吃得那么香,也低头看看自己的饭碗,小手慢慢抬起准备要去拿小勺,看到这一幕,我很开心,于是我急忙拿着相机走到了美美这一桌,给这桌其他的小朋友照相,看到我快要给美美照相了,美美急忙舀起一勺米饭,放在了嘴中,“美美可真棒啊,吃了这么一大口饭,像小老虎一样,杨老师要给美美照一张给妈妈看一看,妈妈一定会特别开心。”在我的鼓励下,美美一勺接一勺地吃了起来,看到美美终于在幼儿园吃饭了,而且还是自己吃的,我们每个老师都很高兴。中午休息时,我们及时把相片上传到博客中,天美妈妈看到后十分开心,晚上还把照片放给天美看,从那以后,天美开始在幼儿园吃饭了,也使孩子感受到了老师与家长之间亲密的、彼此信任的关系,孩子对老师也慢慢亲近了,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再哭闹了。

小小探索家范文4

各种科学实验都充满了惊奇和兴趣,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带来的惊奇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呈现形式将实验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运用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来巧妙地安排实验,争取做到标新立异,给学生更多的惊奇和意外,有效地触动学生探索的心弦,推动着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科学知识中的奥秘,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学生更加喜爱上科学实验,更加喜爱上科学知识,也更加喜爱上传授科学知识的课堂。同时,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实验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方式。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气体的热胀冷缩”时,我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个被压扁的乒乓球放到热水中能够鼓起来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其中包含的奥秘,在这种充满好奇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启发学生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一些富有科学知识的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和欲望。

二、充分利用科技的历史来创设故事情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不断发展创造

科学知识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得到的,它需要科学家不断地努力和探索,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决心,为此,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很多科学家的英雄事迹,有很多科学家为了探索科学知识发生的感人故事。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学会运用这些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在科学教学课堂中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些感人故事中得到启示和启发,从而更加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动力。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在他们这个阶段正是对故事感兴趣的时期,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的内容,为学生准备一些动人的、有趣的历史故事或是一些科学人物的探索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科学家的照片或是一些实验的情境,增加学生的印象和感想,从而使学生追随着科学家的脚步去体验科学探索和创造。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达尔文热爱大自然,喜欢去郊外游玩,去观看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捕捉一些小昆虫,和小松鼠一起玩耍的故事,运用故事的情节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索《生物进化》的知识。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十分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有很多都能够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学习,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产生勇敢的斗志,让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教师运用这些事迹的再现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重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不断探究新知的学习情境

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一个新问题的探索和应用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得出的。为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我们教师要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与旧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从而帮助学生创设一种探索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过学习经验迁移和对比能够在新的学习情境中探索到新的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在旧知识的不断运用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新知识的探索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物体的导电性时,我们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运用电能才能工作的物体,然后利用最常见的小灯泡来让学生设计和验证一些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自己动手操作,通过灯泡的亮与不亮或者是亮暗的程度来判断物体的导电性能如何,这样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自己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运用游戏创设融洽轻松的学习氛围

小小探索家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活动 科学区域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164-01

1 点燃探索火苗:“小小蛋儿把门开”探索性主题活动的生成

“小小蛋儿把门开”的探索性主题活动是由我们班孩子在一次吃茶叶蛋的点心活动中引伸出来的,那天在吃茶叶蛋时,有一组小朋友对茶叶蛋的形状、颜色、口味……纷纷展开了讨论。多多说:“茶叶蛋好香啊!我这个茶叶蛋比你的大。”恬恬说:“我这个蛋的壳有一点点破掉了。”笑笑说:“我这个蛋怎么黑黑的呀!我家里吃的是小小的白白的蛋。”琪琪说:“我妈妈给我吃过鸭蛋和鹌鹑蛋呢!”一说到吃过鸭蛋、鹌鹑蛋,坐在其它几组的小朋友也纷纷讨论起来了:“我也吃过的,我爸爸还吃过里面有小鸡的蛋呢?”“我还吃过恐龙蛋呢?”“恐龙蛋也好吃吗?……”孩子们的纷纷议论激起全班孩子对“蛋宝宝”产生了好奇心。我想这不是抓住孩子兴趣开展一次“蛋宝宝”主题活动的大好时机吗?因此,结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预设了“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内容。

2 聚焦探索火花―― 探询科学区域与探索性主题融合的最佳结合点

2.1 探索性主题背景下科学区域活动的生成

探索性主题活动背景下的科学区域活动并不是一步生成的,有的是在主题活动预设中就生成的,有的是在主题开展过程中生成的,它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科学区域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体现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学具和内容。如在“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中,科学区域活动主要是分两步生成的:

第一步:材料收集准备中生成的科学区域活动,在预设“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内容前,我们事先让家长配合与孩子们一起做了收集材料的准备,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各种材料后,我将这些材料投入了科学区域中,因此,第一阶段就生成了“真假蛋宝宝、蛋壳作画、剥蛋”等几项科学区域活动。

第二步:随着探索性主题活动的推进,随着孩子们探索兴趣点的不同而更新生成的科学区域活动,在主题进展中,孩子们的兴趣点随着活动中的新发现而产生了新的探索点,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点又再次生成了新的科学区域活动,如“生蛋熟蛋、蛋宝宝站起来、醋溜蛋、蛋壳转转”等区域活动。

2.2 科学区域活动与探索性主题活动的融合

以往的教学活动多以集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在“小小蛋儿把门开”这个探索性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适宜用集体的形式进行,而有些活动则更适合在区域中开展。

(1)科学区域活动为探索性主题活动作铺垫,在“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开展前,我将孩子们事先收集的一些材料,如:各种各样的生、熟蛋,各种蛋的图片、书籍等投入了科学区域中,让孩子们在科学区域活动中,自主地去玩玩弄弄,在玩弄中发现了以下情景:

情景一:有一个孩子不小心将一个鸡蛋给弄破了,滑溜溜的蛋青和蛋黄随之流了出来,看到流出来的蛋青和蛋黄,孩子们纷纷展开了议论,有的说:“哎!怎么像大便一样啊!有的说这是蛋黄,有的说蛋宝宝要孵小鸡了……”这到底是什么呢?蛋宝宝为什么会破掉呀?蛋宝宝是怎么孵小鸡的呀?等等一系列的科学现象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探索兴趣。

情景二:蛋宝宝圆溜溜的,摸上去滑滑的,蛋宝宝放在桌上会转来转去,它怎么站不住呀?这些蛋能不能吃呀?我吃过鸡蛋、鸭蛋,鸽子蛋、,我吃过番茄炒蛋,我吃过蛋炒饭……在这一情景中孩子们对蛋圆溜溜的、很光滑的等外部特征,对蛋的种类、对蛋制品等现象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孩子们在玩弄这些材料,有了好奇的发现点和疑惑点时,我趁机抓住疑惑点组织了集体活动,所以像语言活动:“鸡蛋里的秘密”;科学活动“生蛋熟蛋大比拼”,实践活动“保护蛋宝宝”,科学活动:“蛋宝宝站起来”等一系列的探索性活动生成了。

(2)科学区域活动与探索性集体活动同步进行。在开展这些探索性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活动用集体教学的形式比较好,但有些则适合于区域中进行,如像“蛋宝宝,站起来”这样的探索活动,因为活动中需要较多的操作材料,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为每位孩子提供那么多的操作材料,而且这样的活动孩子们需要较多的时间来进行探索操作,因此,更适于投放到科学区域中进行。还有一些活动则需要集体与区域同步开展进行。如像“生蛋熟蛋大比拼”这样的探索活动,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在科学区域中进行自主观察探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方法来区分生蛋熟蛋,再进行集体活动。

(3)科学区域为探索性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在集体性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我们重视幼儿在过程中的动手操作摆弄。但是,有时受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只能被动观望。因此科学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还有在探索性的集体教育活动中,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刚有些开窍,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

随着探索性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生成的科学区域活动内容会越来越多,有的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孩子们自主发展下来的,这些区域呈现了自然性、延续性和发展性,推动了主题的深入开展。总之,科学区域活动和探索性主题活动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灵活高效地开展科学区域活动,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探索性主题活动的教育潜力。因此,我们要关注科学区域活动中具有多重教育价值的内容,帮助幼儿生成新的主题;要有机地将科学区域活动与其他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促使主题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要发挥科学区域活动在探索性主题延续中的持续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小小探索家范文6

浏阳市沙市镇东门完小   李湘强

【摘要】农村科学教育应符合农村的特点,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以探索为中心。探索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科学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这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好大自然,让农村小学生实地观察、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多观察,多作记录,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  农村    科学   探索

一、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农村小学设备设施简陋,一般都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都是由其他老师兼任。在突出升学率的今天,老师们都重语数外而轻科学这一类副科。因此,要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老师就应该提高认识,多下功夫,多作准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其主动探索科学的想法。

 在上开学第一课时,我就给学生做了氧气的实验。虽然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呼吸着氧气,但小学生对氧气真没什么了解。当即将熄来的木条伸进氧气瓶子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火光,当烧红的铁丝在氧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火光时,学生发出了一阵阵惊呼,从学生惊讶好奇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不但能将理论知识牢记于心中,更能记住实验现象,激发动手探索科学的欲望,以便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做铺垫。

二、利用大自然,让学生实地观察、探索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与城市明显的差异。但学生使用的教材并没有农村和城市的版本之分。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向农村有关的知识倾斜。毕竟,学生身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课堂上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感兴趣。如科学教材上观察蚕的一生,观察青蛙如何从卵变成小青蛙。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触手可及的。在春天合适的时候,我买了一些蚕卵,分给班上的同学,让他们每人养一些,并告诉他们养蚕的方法,让他们在喂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每天作好记录。同时,在青蛙产卵的季节,我让他们到田间小溪边捞一些青蛙卵,养在家里的水桶中,天天换水。观察青蛙卵变成小青蛙的过程,然后自己作出总结。最后将记录的资料、图片带到班上交流,教师进行指导评价。这样的效果,比任何多媒体的展示都要逼真。不仅学生印象深刻,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探索的能力。

三、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

   许多老师上课,都是以讲授为主,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学生就成了一个接收器,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教学中,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非常有用。我先出示探索目标,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设计实验步骤,自己找器材。学生明确目的、分工,积极动手动脑,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内容,填写实验报告。在搜集资料时,要为其他成员提供具体资料,选取有效的信息。在讨论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尊重并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共同完成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我在做食盐溶解实验时,6个同学一组,合作设计好实验方案,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学生发现了搅拌可以加速溶解外,还发现了加热可以溶解更多。还有一组发现了加热饱和的盐水,水慢慢干了,盐慢慢出来了。这是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四、让学生多观察、多记录

   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基础。只有经过大量仔细的观察,认真记录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然后动手反复实验验证,最后才能总结出有价值的结果。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处处有科学素材。每学期初,我都让每个学生自己确定2---3个观察目标,由老师审核后进行观察。每个目标每天观察,作好记录,掌握目标的特征和变化轨迹。我还给他们配发必要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我班有一个学生,选择了观察他家门前的桂花树。他每天仔细观察了桂花树的叶子。我特地为他准备了一台显微镜。他每天都把树叶带到学校来观察,并作好记录,保留好标本。他发现,桂花树虽然一年四季常绿,但在不同的季节,桂花树叶形态、含水量、颜色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虽然不能作出很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教材

上一篇执行力心得

下一篇黄浦江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