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主梦想故事范例6篇

小公主梦想故事

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1

不同的面孔却同样青春朝气、怀着同样梦想的新一代年轻学子,走进了决定他们未来的考场。实际上,高考是他们的集体成人礼。虽然高考公平是一个充满陈词滥调的老问题,但在“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的背景下,人们在畅谈自己中国梦的时候,高考公平有了更深层次的意味,也让今年的高考有了更引人注目之处。

人们热切的目光关注着高考,很多资源都凝聚到高考事务上――一个家庭,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社会,全民动员,甚至到了“驱赶考场边的鸟儿,避免鸟鸣影响考生发挥”这种过度护考的程度,很大程度上呵护的就是公平。没有什么比公平更让国人渴求,所以,高考梦,就是公平梦。也因此,捍卫高考公平,就是捍卫我们的中国梦。

虽然一考定终身的单一体制正在被打破,自主招生渐入佳境;多元的社会提供的发展机会也越来越多,高考并非是向上流动的惟一通道――但不得不说,高考仍然是底层人向上流动、社会阶层打破固化的最重要途径,是多数人改变自己人生命运的最主要通道。所以,全民关注高考,不只是家有考生,不只是寻找一种集体记忆从而向自己的青春致敬,更是集体表达那种对公平的渴求和梦想的想像。

不得不说到中国梦,不同的人对这个充满想像力的词可能有不同的阐释,人们的梦想是不一样的,但正如人生的轨迹有很多交集一样,中国梦也是有交集的。一个最常见也最朴素的中国梦故事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经过自己的努力后,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从此走出乡村进入另一个世界,又经过奋斗找到好的工作,创造了自己的人生辉煌,成为年轻人的榜样,让很多跟自己一样出身的年轻人有了梦想。这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不是一个人对自己未来的静态想像,而是公平的社会流动中一代人对下代人动态的示范和激励。不只是底层人向上流动的成功故事,最重要的是这种故事和成功可以复制。

可复制,才能成为贴上国家标签、打上集体印记的“中国梦”。

一个人成功,只能叫神话;只有一个成功的故事里有了制度化元素时,才可以复制,才能成为别人的梦想。而中国故事里的制度化元素就是“高考”。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高考,就没有公平,也就没有中国梦。高考是一个造梦机。“中国梦”一语风行,就是一个个经由高考从山沟里飞出来的凤凰们讲出来的,从个人叙事变成国家叙事,让后面的人看到了希望。改革开放30多年的故事,就是几代人从高考中成长并成功的故事。今天从上海外滩到北京国贸高耸入云的写字楼里那些喝着咖啡说着英语的白领高管们,就是这些故事的主角。他们成功了,又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正因为此,全民才这么关注高考,高考公平才这么被重视。也正因为此,当各学校贴上那么多诸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高考砺志标语时,我们会会心一笑。当一种改革有可能破坏高考公平时,我们会那么谨小慎微防范那些可能破坏公平的因素。

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2

中国梦365个故事 不平凡的平凡人

“每个人都有梦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难以忘却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人文生态的真实记录,普通百姓的心灵之光”,《中国梦365个故事》,只为你忠实记录。“这是近期在北京电视台及网络媒体热播的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的简要介绍,《中国梦365个故事》以“平民化、原生态、纪实性、讲故事”为特色,通过原生态的实录和主人公的讲述,聚焦普通人的平凡梦想,展现老百姓的追梦之路。

在朋友的推荐之下,我也抱着好奇的心态看了看这部特别的纪录片。看了几部短片之后,很受触动直戳泪点。没有过多的旁白和修饰,只有当事人自己的讲述,短短的三分钟不能穷尽这些榜样人物的所有故事,却能给观众更多的打动。纪录片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将中国人的365个故事娓娓道来,他们勤劳坚毅,执着梦想,脚踏实地,努力追梦,用自己的圆梦为中国梦想助力。卫福存,58岁,北京市官厅水库水文站一名普通的水文工作者,坚守工作15年;袁宝军,80岁,退休高级工程师,义务为群众修补老照片20年,共修补3000余张老照片;刘可欣,35岁,动画电影导演,一心想让现在的孩子们从欧美、日本的动画片“铁桶阵”中“突围”出来,喜欢上“中国创造”的动画片,《摩尔庄园》终获成功;李振军,54岁,怀柔区的一名农民,35年来,他白天种地、干瓦匠,晚上则坚持写作。这些人,他们大多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用我们平常的眼光来看更算不上是成功的,甚至有几位是残疾人。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够乐于助人,坚守岗位,把一千件普通的事干好就不普通。即使再小的能量,能够持之以恒的给别人、给社会散发光和热,也能温暖人心。

反观自己,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基层公务员,我的工作可以《中国梦365个故事》第一集中的老卫有些相似,是一名水务工作者。工作强度不高,谈不上丰富多彩,甚至有时想想太过平庸。面对着大量的雨晴水情等水文数据要的是巨大的细心和耐心;在汛期来临之时要完成日历表上密密麻麻的值班,确保24小时应急值守;这样的工作虽然说不上辛苦,但是也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一年到头恐怕也很难说能有什么看得见的成绩。之前我确实在心理上有一些抵触,年轻人谁没有远大的理想,总感觉窝在这里没什么意义。然而看到老卫的故事,我很有触动,一名水文工作者虽然工作看起来不起眼,但是一方面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工作中的每一个水文数据都是重要的水文资料。独自坚守在水文站15年的老卫说,“一百年后你来查官厅水库的水文数据,你都知道这些都是我做的,准确无误!”,其中的自豪和骄傲让我知道,我们是庞大国家机器中的一枚小小的螺丝钉,基层公务员干好每一样工作都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贡献。

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3

1.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作品中奶奶对小女孩的爱。

2.能够用心感受并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3.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知道实现梦想一定要付出努力。

活动准备:

1.《风儿轻抚》绘本故事,绘本故事PPT。

2.课件《许愿瓶》。

3.“被风吹过的景物”照片四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生围绕“被风吹过的景物”照片展开谈话。

师:你在照片中发现了什么?(海边、田野、风车、蒲公英。)

师:照片里的景色美吗?哪儿美?你们还看见过哪些美景?(大自然中的景色都很美,特别是被风吹过的景物,看到它们,心情都变得轻松愉快。)

教师小结:被风吹过的大海涌起一层层的波浪,田野里的小花小草迎着风温柔地摇摆,伴随着风的大风车也在快乐地歌唱,蒲公英妈妈在风中和孩子们一起舞蹈。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美啊!

围绕“被风吹过的景物”照片展开谈话、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美、感受美,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2.观察绘本封面,了解绘本基本信息。

师:你们喜欢风吗?有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就叫风儿。(出示绘本封面。)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小女孩在做什么吗?(幼儿猜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绘本,听一听关于小女孩风儿的故事吧。

二、仔细观察画面,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大胆表述。

1.师幼阅读第2~7页,了解小女孩风儿和奶奶在一起的温馨生活。

师:每当傍晚时分,放了学的小女孩风儿总会急急忙忙地赶回奶奶家。为什么她要那么着急地赶回奶奶家呢?(她很想念奶奶、很爱奶奶。)风儿和奶奶在一起会做哪些事情?(讲故事、玩耍、梳理头发、相互陪伴。)你们和奶奶在一起会做哪些事情呢?

2.师幼阅读第8~9页,猜测小女孩风儿小脑袋里的主意。

师:风儿的小脑袋里为什么会有许多的主意呢?(风儿想象出很多有趣的东西。)会是一些什么主意呢?小朋友们,你们的小脑袋里也有些什么主意呢?面对风儿的这些主意奶奶是怎么做的?(奶奶鼓励风儿用画画将这些主意表现出来,奶奶知道这些主意可能就蕴藏着风儿的梦想。)你们如果也有许多的主意,你们会怎么将它们表现出来呢?(说出来、画画、跳舞、手工小制作等。)

3.师幼阅读第10~13页,感知小女孩风儿对内心想法的表达,感受奶奶对她的爱。

师:风儿是在哪里画画的?(奶奶家的墙壁上、门上、沙发上……)她都画了些什么?(花园、花朵、动物、好朋友。)大家喜欢风儿画的画吗?风儿把画画满奶奶家,奶奶是怎样的反应呢?(奶奶不气不恼,她鼓励、支持风儿自由画画。)

4.师幼阅读第14~15页,了解小女孩风儿的新主意。

师:风儿为什么又开始画风了呢?(这是她新想出来的一个主意。)奶奶是怎么鼓励风儿来画风的,奶奶是怎么说的?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微风吹在脸上很舒服;风吹在花草树木上,让它们看上去更美。)

5.师幼阅读第16~17页,了解小女孩风儿尝试着画风的过程。

师:风儿画了哪几种风?(轻柔的风、强烈的风、旋风、飓风。)这几种风一样吗?风儿后来为什么想放弃画风了?(她觉得自己没有画好,失败了。)你们平时也像风儿一样遇到过完成不了的事情吗?

6.师幼阅读第18~23页,进一步感受奶奶对小女孩风儿的爱和鼓励。

师:风儿后来又继续画风了吗?奶奶对风儿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奶奶的安慰和鼓励帮助、引导风儿用心去感受风。)

7.师幼阅读第24~27页,感知小女孩风儿最后成功地画出了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师:后来,风儿是怎么画风的,她把风画在了哪里?画得美吗?(她把风画在了奶奶的头发上,头发被风吹起来后,特别美。)

师:风儿在奶奶的鼓励和帮助下将她的小脑袋里的主意一个个地变成了现实。因为有自己的努力和奶奶的爱,风儿一定会实现自己更多的梦想。

教学心语:有些时候,幼儿会把太阳涂成绿色、海水涂成红色,喜欢敲击桌子、碗、盘子。在大人们看来这些事情微不足道,但幼儿却乐此不疲,因为这些游戏经历在扩充着幼儿世界的“发展体验”。这种发展体验引导着他们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探寻和追求。绘本故事中的风儿正是这样,她的头脑里不断地涌出好多的主意,而奶奶恰到好处的引导也帮助了风儿不断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讨论:奶奶爱风儿吗?你们从哪里看出奶奶很爱风儿的?

教师小结:奶奶很爱风儿,她一直鼓励、包容风儿,支持她将小脑袋里的主意表现出来,帮助她用心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我们的奶奶也一样很爱我们,奶奶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亲情和爱,我们同样也要关心我们的奶奶,让她们也感受到我们对她们的浓浓的爱。

三、完整欣赏绘本故事,感受故事里的温情,知道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1.配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师幼讨论。

师:你们像风儿一样遇到过困难的事情吗?当遇到困难或是做事情没有信心时,可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风儿遇到困难时没有放弃,在奶奶的帮助下,她积极地去面对,终于成功实现了“画风”的梦想。

四、游戏活动“许愿瓶”。

师:小朋友们的心里有什么样的梦想?你们想怎么做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小朋友对着电脑上的“许愿瓶”大声地喊出自己的梦想,然后再将“许愿瓶”放入“大海”。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相信通过小朋友们的不懈努力,无论时间长短,你们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游戏活动“许愿瓶”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进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升华阅读后的情感体验。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的梦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梦想。

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4

彼得是一个淘气的12岁小男孩,他是孤儿院院长眼中的头痛人物,因为经常有叛逆的行为。一个不寻常的夜里,彼得从孤儿院被带走,来到了一个名叫梦幻岛地方。在梦幻岛上,他经历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冒险和生死一线的对决,但这一切似乎与当年将他留在孤儿院的生母有关,在重重的谜团下,他与女战士虎莲公主以及新朋友詹姆斯・虎克结成盟友,一起面对一项古老的预言。

不再只是睡前故事

小飞侠彼得・潘自1911年被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巴里创造以来,一直是全世界大人小孩心目中的童年英雄,他教授小孩飞翔,带领他们飞往梦幻岛,带着他们在岛上玩乐探险,同时还率领孩子打败了海盗船长胡克。故事的最后,孩子们离开了梦幻岛,回到父母身边,长大成人,而只有彼得・潘不愿意长大,永远地留在了梦幻岛。不肯长大的“彼得・潘”,实际上象征着永恒的童年与永无止境的探险精神,也代表着一个成人怀念美好童年的神话。

2015年,新锐导演乔・怀特将彼得・潘搬上大银幕。2003年,彼得・潘的故事也曾被改编成电影,其人物与内容忠于原著,再现了原著中“梦幻童年”的基调。而不同于2003年版本,此次的新版电影不再完全忠于原著,而是讲述一个“冒险与成长”的故事。在新版中,彼得・潘是一名孤儿,他被抓到了梦幻岛,学会了飞翔,并亲手启动古老预言,与胡克船长成为了盟友,联手对抗黑胡子海盗船长――这也是电影新增角色。

可以看出,在人物设定上,彼得・潘不再是一个不愿长大的孩子,他是一个孤儿,身上有古老的预言魔力。在预告中,被抓到梦幻岛的彼得・潘面对邪恶的黑胡子船长时,神情坚毅说道:“我不相信任何睡前故事。”可以看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与责任。而在剧情主题上,电影《小飞侠:幻梦启航》看起来是原著故事的前传,即讲述彼得・潘是如何成为小飞侠的。但实际上,与原著故事的精神内核相异,电影的基调暗黑诡谲,身处困境的小飞侠则充满无畏的勇气,他不再是长不大的孩子,而是带领着岛民反抗残酷统治的勇士。正如影片预告所说:即使在梦幻岛,也没有人能一直做一个孩子。如果说原版的小飞侠是一个展现梦幻世界的睡前故事,那么新版小飞侠则是一个关于勇气与使命的冒险故事,因为这一次,彼得・潘真正成长了起来。

塑造全新银幕组合

向来以“硬汉”形象示人的男星休・杰克曼此次在影片中饰演大反派黑胡子船长。此前,他最为人所知的角色当数拥有魁梧身材与一把锋利钢爪的超级英雄“金刚狼”了,而在《小飞侠:幻梦启航》中,他变身为海盗头目,身着路易十四式黑衣装,留着浓密的黑胡子,并光头示人,眼神可怖阴森,形象夸张诡异。实际上,黑胡子船长一角在戏中有着反转魅力,不仅有点神经质,而且笑点满满。当初导演为了黑胡子一角而找到休・杰克曼时,他正是听了导演对“黑胡子”造型的描述后,立即答应参演的,他表示“非常喜欢这一次的海盗造型”。黑胡子一角让人联想起“加勒比海盗”系列中,由强尼德普饰演的杰克船长―同样奇特光怪的造型,同样神经古怪的性格。这样一个角色对于休・杰克曼而言,不仅仅是造型的尝试,更是银幕形象的突破。

而澳大利亚的新人小演员莱维・米勒在经历多场海选和试镜后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影片的主人公彼得・潘。莱维・米勒此前并没有正式的电影代表作,这次的《小飞侠》是他的首部专业电影作品。莱维・米勒饰演的彼得・潘英腔浓重,笑容纯真,而面对强大的海盗船长时,神色无畏,展露了自然的演技。

片中,黑胡子船长与彼得・潘之间有着复杂神秘的关系,影片剧情也在他们两个的关系变化中逐步推进。除了休・杰克曼与莱维・米勒这一对银幕新组合外,新版《彼得・潘》中增加了虎莲公主的角色,由曾经出演过《龙纹身的女孩》的演员鲁妮・玛拉来演绎。这一位印第安公主以五彩的印第安头饰与暗褐色格子布裙示人。而彼得・潘身边的好朋友胡克船长一角由出演过《乡谣情缘》的男星加内特・赫德兰扮演,这一角色将与虎莲公主组成欢喜冤家,上演一段惊险又有趣的爱情戏码。

强大幕后打造视觉盛宴

此前,观看过影片的媒体评论称:“电影处处都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再加上出色的特效,整个就是一枚色彩绚丽的视觉炸弹!”“不仅是梦幻岛、飞船,连极特别的矿物、星空、当地民族的服装,每一处细节都通过精美的画面细致而又真实地展示了出来。”

除了精致的画面外,影片中还充满了大量颇具挑战性的特技场景。例如,各式星球体从眼前飘浮而过,外形怪异的鱼群在天空中游来游去,巨大凶猛的鳄鱼腾空跃起,色彩斑斓的丛林则出没着土著勇士……这个奇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导演与幕后团队细细雕琢而成的。

在创作之初,导演乔・怀特曾表示要“为观众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为此,制片方组建了一支堪称“奥斯卡班底”的幕后制作团队,包括曾拍摄过《安娜・卡列尼娜》的摄影总监希姆斯・迈克加维,曾担任《天使爱美丽》艺术设计指导的艾琳・博纳,以及曾为《驯龙高手》配乐的约翰・鲍威尔。可以说,这一团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影片的美感与梦幻气质。

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5

关键词:《枕中记》;《黄粱梦》;人生态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184-03

芥川龙创作《黄粱梦》时,正值青年时期,那时候他对人生充满了愁苦,所以他的人生态度是消极厌世的。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积极地思索人生的价值。究竟该如何度过短暂的一生呢?在《黄粱梦》中,作者给出了答案。在小说中,也能看出作者内心挣扎和矛盾的过程,但最终,他对人生还是抱着积极的态度。岂是“黄粱一梦,此生确曾活过!”和《枕中记》主题相比,两者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我们不能判断哪个人生观更好、更正确,但我们却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态度。

一、芥川龙创作背景和作品介绍

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杰出的小说家,芥川龙被日本文学界称为鬼才。他于1892年在东京出生,长大后就读于东京大学,后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小说《鼻子》,受夏目漱石的推崇和赏识,成为日本文坛上冉冉升起的新秀。1927年,芥川龙刚刚35岁,但常常会产生模糊不安的症状,最后终因身体状况而自杀,结束了短短的一生。而在他有生之年里,创作的短篇小说多达148篇,芥川当之无愧地成为短篇小说巨匠,并因此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熠熠发光的文坛巨星。

从小受家庭的熏陶,芥川对中国古典文学书籍非常热衷。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为他的小说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汉学基础,培养了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的情愫,并极大地影响了他早、中期作品的创作。中国五代文史作品是芥川多篇作品的取材,虽然和原著相比这些作品的基本情节是类似的,但却不是简单的演绎和译介原作。芥川对中国的典籍和历史故事进行巧妙的借用,并将其赋予现代人的思想,对过去和现代人思想及认识态度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尽管是取材于旧材料,类似于翻译原有的故事,但他却不是出于好奇来复述古事。他创作的依据是,从古人的生活当中,寻找贴近自己心情的事物,所以经他改编的那些古代故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现代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芥川自己所总结的那样,之所以在作品中描写了太多的古昔之事,譬如说,将某一个主题捕捉到之后,会将其形诸于小说,为了能对主题进行艺术性的和最有力的表现,需要一个离奇的事件进行辅助;而离奇之事,却不能记叙日本当生的事情。抑或勉强为之,也会让读者产生不信任之感。所以借助于异国或者是古昔发生的事情,可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正是在此需求下,才从古昔中采集题材写成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活在古昔的舞台上。鉴于此,芥川经过精心构思,借助于历史的典故和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反应的确是现代的主题,包含了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理性思考。

芥川龙非常擅长创作那些具有完美的故事情节、精悍而短小的小说,《黄粱梦》就是这类作品的上乘之作。1917年10月,作者创作了《黄粱梦》,它取材于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是由唐代沈既济创作的。尽管这两部作品有着相似的情节,但却表达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主题。芥川的《黄粱梦》和原作相比,更加短小,《黄粱梦》原文960余字,而《枕中记》1550余字。芥川在《黄粱梦》中将原故事的开头略去,简略叙述了卢生梦境及卢生与吕翁的问答,同时改动了结尾处。通过改动结构、取舍原文,表现了作者当时对人生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和《枕中记》完全不同的主题。

二、沈既济《枕中记》的故事梗概及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沈既济的《枕中记》属于唐传奇小说,在中国有着广泛的流传,有许多的成语包括“一枕黄粱”、“邯郸一梦”和“黄粱一梦”等,都是源于此典故,用以比喻富贵荣华虚幻而短促,犹如一场春秋大梦。《枕中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卢生――一位种田的读书人进京赶考,渴望集富贵荣华于一身,途径邯郸在旅店住宿,遇到道士吕翁,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吕翁苦苦劝导一番后,却不见任何成效,于是赠予枕头使卢生入梦。在梦中卢生历经了大起大落,终得荣华富贵,并在荣华富贵中度过余生。一梦醒来,卢生发现店主人做的黄梁饭还没有蒸熟,卢生经此一梦,真正地如梦方醒,大彻大悟,对荣华富贵再也不感兴趣了。

《枕中记》是唐代传奇小说中的佼佼之作,有着简洁的叙事和严谨的结构,它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整个结构的。旅舍内卢生和吕翁相遇,诉说烦闷,悄然如梦,梦醒后大彻大悟。以“方蒸黍”始,以“蒸黍未熟”终,用黄粱穿针引线,前后照应,同时吕翁点拨卢生、贯穿首尾,这样整篇文章一气呵成。小说对卢生的梦境进行了重点的描写,在梦中,卢生娶妻、科场得意、高官厚禄,而后被贬遭嫉,又开始建功立业,被陷害锒铛入狱。后又蒙冤昭雪,官复原位,晚年耄耋高寿,子孙绕膝,极尽显达。即使是在梦中,卢生也是大起大落,仕途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样对《枕中记》的主题起到了进一步的衬托,告诫人们人生如梦,需过隐居的生活,将功名利禄舍去。这一人生态度,是故事的主人公卢生的人生理想,也是道家消极避世的思想的体现。在唐朝,非常流行科举考试,读书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走入仕途。而几乎生活在唐代的多数读书人,都是这样的人生理想。正是借助于这个梦境,作者对这种社会心理进行了讽刺,告诫人们不要对功名过于热衷,人生不过是一场大梦。尽管是在梦中,作者却将追忆不露痕迹地、巧妙地插入其中,遥相呼应着《枕中记》的首尾,所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相互交换故事的虚幻和真实,使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加凸显。卢生在梦中已经思索了对荣华富贵的态度,所以在梦醒之后,他的人生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而这些对功名富贵的改变,也是水到渠成的。小说的结尾处,点名了主旨,告诫人们,富贵功名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如梦,根本不值得去追求那些转瞬即逝的荣华富贵。

三、芥川的《黄粱梦》的故事梗概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黄粱梦》一文,有着巧妙的布局和惊奇的构思,并没有像原典那样,对故事的开展是依据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它统统地省去了原文的细节,包括卢生遇到吕翁后所倾吐的一肚子苦水和所发的一串牢骚,然后是吕翁规劝的话语,还有受枕入梦的情节等等。对于梦中的内容,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简略的讲述。而非像《枕中记》那样,细致入微地叙述了卢生在梦中大起大落和荣华富贵的生活。因为芥川创作这篇小说的宗旨,并非是着意地刻画那种生活。两部作品最大的区别是,《黄粱梦》劝诫人们让功名利禄舍弃,过一种平凡的生活。《枕中记》的主旨是通过吕翁告诫卢生放弃追求利禄功名,过一种真正隐居的生活。但在《枕中记》中,芥川笔锋一转,几乎是和原典的主旨背道而驰。卢生听了吕翁的劝诫,感到颇不耐烦。他扬起年轻而俊朗的面孔,铿锵有力地回答吕翁,正因为自己做的是梦,而梦终究会醒来,所以才要真实地生活,才能无愧于心。吕翁听后,虽然很无奈,但也找不到辩驳的理由。

黄粱一梦醒来之后,反而激起了卢生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无比热爱。尽管浮生如梦,我们仍然需要持一种乐观的态度,重视生的过程,不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认真生活。从文学的层面进行分析,《黄粱梦》和《枕中记》都堪称优秀的作品,对于各自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其主旨和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而生活在当下的时代,我们重新审视作品所蕴含的价值,也许,芥川所改编的小说对现代人的生活理念上,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芥川曾经对自己的作品如此评价:“我从古老的故事中取材,深刻地诠释我的思想,在我的作品中,我的主旨正是我自身一种关于人生的真正的体验,同时也是我的一种告白。”换句话讲,芥川整个创作思想和是通过他的作品去体现和诠释的,二者浑然天成。他借古喻今,巧妙地借用了历史上的故事题材,并做出现代的诠释,将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真实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去。

卢生在《黄粱梦》中,所表现的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也是作者本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芥川自己的影子可从卢生的身上找到,卢生铿锵有力的回答,也正是卢生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所思索问题的回答。在经历过种种人生的磨难之后,芥川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他对生活充满信心而不是满怀失望。

四、《枕中记》与《黄粱梦》在创作上的异同

尽管《黄粱梦》是从中国的《枕中记》所取材,但二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

1.从小说的构成上分析,有着不同的叙述顺序。《枕中记》是采用文言文形式,其故事情节的展开,是依据时间顺序,并按照时间、地点和人物的顺序进行介绍。先是故事的主人公卢生出场,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向吕翁倾诉衷肠,后赠枕入梦,展开人生浮沉,最终梦醒,发出慨叹“啊,原来是一场梦啊!”

《黄粱梦》是采用现代日语的书写方式,和《枕中记》有着完全相反的故事情节,其描写并非是按照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进行的。在《枕中记》中,有卢生将自己的苦难经历向吕翁倾诉的情节。但在《黄粱梦》中,芥川却省略了这一部分的描写。小说的开端是卢生从梦中醒来,通过和吕翁的对话,才知道刚刚自己是做了一场梦,分析芥川创作思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文章的构成是服务于文章的内容的。两部作品的主题之所以不一样,正是因为作者所侧重描写的地方不同的原因。

2.两部作品的侧重点不同。《枕中记》中对梦境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尤其是对卢生在梦中锦衣玉食的生活进行了着重描写。例如,描写了做官时卢生的建功立业,以及他的五个儿子都官运亨通。卢生在临死前给皇帝写信,并受到皇帝的重视等等,而在文末,作者笔锋一转,指出这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梦而已。通过对梦中卢生仕途通达的描写,作者旨在将作品的主题突出,对现实中理想的破灭进行衬托。作为唐朝传奇小说中的叙梦小说,《枕中记》的构思表现了人生匆匆易逝的短暂,表达了梦如人生、人生如梦的思想,旨在告诫人们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而在《黄粱梦》中,作者只是简单地阐述了卢生的经历和奇遇,对吕翁和卢生两人的对话做了重点的突出,其形式是吕翁提问,卢生回答。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3.相似的内容和完全不同的主题。在《枕中记》中,卢生一觉醒来,方知自己不过是做了一场春秋大梦,一场关于富贵荣华的虚幻的梦。最终他陷入了深深的感慨和思索,人生应荣辱不惊,不能患得患失,贫穷也好,富贵也罢,转头不过是过眼烟云,不可有太多的欲望。他终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于是开始谨遵其教诲。在这部作品中,宗教色彩非常浓郁,作者对荣华富贵、名利和权势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对道教的禁欲主义大力宣扬和提倡。主张人应该过隐居的生活,将世俗抛弃,不要总希望能出人头地,因为荣华富贵只不过是大梦一场。

在《黄粱梦》中,吕翁劝诫卢生,人活着不过是一场梦。若明白了得失和生死的道理,则一切都会毫无意义。吕翁的一番教诲,并没有让卢生谦卑地表示感谢,他目光灼灼地反问吕翁:“正因为是梦,才能想好好地活下去,人生的梦终有一天会醒,在醒来之际,我们必须找到自己活着的价值。”从这里我们能够看出,《黄粱梦》和《枕中记》所表达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人从生到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人生苦短,正因为人人都要死,才更要好好地活下去。在这里,小说的主人公所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尽管《黄粱梦》和出典《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表达了作者不同的人生态度。在《黄粱梦》中,芥川借卢生之口,表达了对生活的执著追求和无限热爱,他一改《枕中记》的消极避世思想,认为人生岂是黄粱一梦,此生确曾活过!活着就要无愧此生。而芥川通过苦苦探寻所找到的人生真谛,也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

参考文献:

〔1〕章颜.芥川龙之介的未竟之路――芥川龙之介未作长篇小说创作的原因初探[J].作家,2008(20).

〔2〕林韶南.苦难的生活,孤独的灵魂――浅析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创作思想[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4).

〔3〕王静.没有爱的艺术,是人心的地狱――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主题探讨[J].邯郸学院学报,2010(1).

〔4〕郭艳萍.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J].日本研究,2007(4).

〔7〕范文瑚.在“死”与“非人”之间的抉择――谈芥川龙之介的《罗门生》[J].日本研究,1986(2).

〔5〕李秀卿,坤.论芥川龙之介中国题材作品群的产生[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6〕王红梅.跨越时空的艺术碰撞――《枕中记》《南柯太守传》与《九云梦》创作之比较[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7〕宋煜.梦里展开的故事和人生的痛苦――析《枕中记》[J].各界文论,2007(6).

〔8〕周美琼.进取与突围――论《枕中记》与《樱桃青衣》的“梦中人生”和“人生如梦”[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小公主梦想故事范文6

关键词:《红楼梦》 主题 政治小说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首,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反复阅读和研究,以至于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由此可见它在人们心中和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人们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至今仍存很多疑问,研究者们尚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更别说一般的红楼读者了。所以,这一疑团至今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过在笔者看来,《红楼梦》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政治小说,而不是什么真正的爱情小说。无独有偶,持此观点的就有蔡元培等国学大师。《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男女爱情悲剧寄托他的政治斗争和政治理想,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下面试分析一二。

一般而言,在古代,爱情小说是没有多大分量的,一般作家也很少写这样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之前有《金瓶梅》,可细读起来并非如此,里面的女人是没有地位的,这部小说倒不如说是在作贱女人。《聊斋志异》倒好,不但歌颂了美好的爱情故事,还描写了很多鬼狐神怪故事,情节离奇引人入胜。即便如此,笔者坚持认为,蒲松龄更多的是借写鬼狐故事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统治者对士人才子的摧残。那一个个地狱里的冤魂,正是被迫害的才子们的生动写照。此外,《聊斋志异》是散乱的故事集,就如同冯梦龙的《三言二拍》一样,和《红楼梦》的主题一贯、体例庞大比起来,相去甚远。

曹雪芹出生于没落的显贵名门,他对于自身所处的“康乾盛世”有着深刻的危机意识,家道的衰落,儿子的夭折,对他的打击很大。有人认为,曹雪芹借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败表达了自己对家族衰落的悲哀和愤怒,这也是有道理的。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的文学家非常在意家国理念,对于个人仕途、家族兴衰、乃至治国平天下都非常看重,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常把这几种因素糅合在一起,从而寓意深远,构成古典文学作品特有的深度。

在封建专制时代,民主和言论自由是不可能的,“大言不道”将带来严重后果,尤其是有清一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大兴文字狱,动不动就会被杀头甚至诛灭九族。这让一般士人望而生畏,即便心生怨愤,也不能直接抒发,于是只能靠如《红楼梦》这样隐喻很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抒发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理想。所以也就有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样的血泪控诉。

以爱情故事寄托君臣际遇,抒发个人理想的作品在古代俯拾即是,不独《红楼梦》一家。在这方面,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首开先河,三国曹植随其波助其澜,“南国有佳人,荣华若桃李;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址;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便是其典型的作品。陈思王曹植受哥哥魏文帝曹丕排斥,不得重用,一生郁郁寡欢,怀才不遇却忠心耿耿,他只好把自己比作那美丽凄婉的南国佳人,希望被哥哥文帝宠信重用。他进而把自己比喻成忠贞的潇湘二妃,褒扬哥哥为英明的千古舜帝,可是由于文帝争权夺利和世俗的人们不能慧眼识珠,曹植只能在岁月蹉跎中带着满腔幽怨老去。俯理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不也正是《红楼梦》里黛玉葬花的基调么?林黛玉的潇湘馆和曹植的作品不无关系,也和古代湘夫人美妙动人的传说分不开。“潇湘”二字已经成了“忠贞”的代名词,在古代文学家眼里,这是毫无疑义的。在大观园里面,黛玉的潇湘馆,暗喻潇湘妃子对宝玉的一往情深,何等的执着,何等的感人!

在古人的观点里,君主和臣下是夫妻关系,百官之首的宰相就是君主的贤内助;君主就好比太阳,而臣下只是众多星辰。君主是阳刚的,为主为尊,臣下是阴柔的,为次为卑。这就不难理解,那《红楼梦》里的主人公怡红公子为何身边有那么多的翠绿红颜了;也就不难理解,怡红公子为何那么惜香怜玉、那么多情缠绵、尊重女性了(虽然只深爱她的黛玉),而这正是君主惜才爱才的体现。在笔者看来,贾宝玉也许是清代某位有远大理想惜才爱才的太子,只是,封建落后势力太强大,最终未能成功,导致他的贤内助黛玉身亡,自己出家,让人黯然泪下……其实,《红楼梦》开篇已经写得分明,贾宝玉不过是当年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虽然立志于补天,可是终究是一块顽石,壮志难酬,一块“假宝玉”罢了。“康乾盛世”只是假象,危机四伏才是真的。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必须革除弊政才能天下太平,才能看到希望,可是封建落后势力太过强大,宝玉和黛玉,还有那金陵十二钗最后都败亡了,四大家族也随之烟消云散……

曹雪芹所在的乾隆年代,大贪官和绅当权,朝政日益腐败。《红楼梦》里面有一个有趣的人物——王熙凤,八面玲珑,干尽了坏事,直接导致了家族的覆灭,她是不是和绅在小说中的影子和代言人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作者将自身的爱情故事融入了其中。但是,如果仅仅这样,《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将大大褪色。因为,在此之前的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爱情作品比比皆是:孟姜女哭长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梁山伯与祝英台悲情化蝶等等,其故事的感人度都在《红楼梦》之上。何况,爱情与金钱地位往往成反比,一个十五六岁的纨绔子弟,身处女儿国,其感人的爱情故事本来就大打折扣了。难怪很多读了《红楼梦》的女孩子都对怡红公子大为不满,由此可见一斑。

现在看来,《红楼梦》的魅力就在于读者既可以把它当成爱情小说,也可以把它当成政治小说。向来中国的文学作品,都不像西方文学那么直接明了,它们在表达上都很含蓄,《红楼梦》自不例外。所以今天读《红楼梦》,必须转变思维,用中国固有的文化观念来解读,此外别无他途。

参考文献:

[1]高淮生.王国维《红楼梦》研究的评价与反思述论[J].红楼梦学刊,2005,(6).

[2]韩洪举.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方法论问题[J].红楼梦学刊,2007,(6).

[3]李庆本.《红楼梦评论》的现代学术范式——纪念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一百周年[J].中国文化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