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恋范例6篇

古城之恋范文1

亲爱的蒙牛:

随着我在北京的读书生活临近结束,总有人不厌其烦地追问我一个问题:毕业后真的打算去青城么?留在北京的机会,可不是人人都可以有,你真的做好舍弃繁华北京,去那个远离家乡也远离梦想的青城了么?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遇到你的时候,便已经有人意味深长地开始问我。他们的话里,带着对我们这段爱情能否成功走到一起的怀疑,也不免有人,怀有想要检阅我的爱情再一次失败的看客心理。更有人,直截了当地给我们下了结语:两地爱情,走到一起的希望基本渺茫,现在看着爱情如何绚丽多姿,用不了多久,在距离和时间的考验下,就会萎谢凋零,更不用说,还有北京这样繁华城市的诱惑。

是的,很多人对我们的担心,其实更多的,是对我能否经受住北京诱惑的质疑。尤其,是在身边许多的人,想要借助这样那样的跳板,进驻北京的时候。我身边的同学,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博士,但凡考入北京念书的,目的无一例外不是想要留在这个城市。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嫁给一个有北京户口的男人,或者娶一个北京当地的女人,再或,跟某个可以帮助他们留在北京的有钱人结婚。在北京,常常就有这样的婚姻组合,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无法共通,可是却因为可以将根自此在北京永久地扎下去,他们住进了同一所房子,并呼吸着这个光鲜城市的空气,拥挤在地铁汹涌的人流之中。

尽管我在每一个询问我未来去处的朋友面前,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我会离开生活了三年的北京,为了爱情飞往北方以北的青城。可是事实上,我同样是一个无法抵抗繁华首都诱惑的俗世女子。我常常就向你抱怨,青城的影院没有北京舒适豪华,青城的公交没有北京方便便宜,青城的衣服没有北京时尚光鲜,青城的马路也没有北京宽阔平整。

这样的抱怨,并不是我真的觉得青城这个省会城市,有多么地糟糕,只是因为,我对北京心存着依恋和不舍。我迷恋它博大的心胸,可以让每个心怀梦想的年轻人,都能在这个城市,寻到可以憩息的家园。我喜欢它对于不同艺术的包容和纳括,诗歌,话剧,音乐,电影,雕塑,京剧,民歌,几乎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在它的身上如藤蔓一样扎下根去,并向上攀爬,而从小城走来热爱艺术的我,游走在它们中间,犹如一个孩子,贪婪地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我痴迷它在物质上的丰沛和缤纷多彩,不论是衣服还是首饰,或者小吃以及娱乐,总能找到让你流连忘返的去处。所以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三年,即将离去的时候,无法不像许多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的那样,在它巨大的引力面前,心中有丢掉什么的疼痛和失落。

而我的母亲,则一次次在我的面前,絮叨哪个亲戚家的孩子,又去了北京,并在那里结婚生子,有了房子车子孩子,和父辈梦想中的荣耀生活,每次回家,都在小城出尽了风头。我明白母亲心中同样有一个关于北京的梦想,她希望我能够替她实现,并获得想要的荣光。她甚至几次要求我,最好还是能在北京找一个爱人,让自己的下一代,也可以一出生便得到优越的生活环境。所以我在将你隆重推给父母的时候,迫不得已,向他们撒了谎,说你是单位驻北京办事处的代表,常常在北京青城之间奔走,精确一点说,也算是半个北京人。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滑稽可笑,可是为了满足他们的一点虚荣,并让你获得他们的一点好感,我还是暂时违心地编造了你的身份。

我知道每次说起北京的好,你都会拿反例来反驳我,而且心内有微微的不悦和失落,似乎我终究还是会留在北京,与你两地分居,甚至,在你辞职却无法在北京寻找到工作时,会跟你分道扬镳。你说北京的出租车真贵,每次打车去见我,看到计价器上飞快奔走的数字,都会心惊肉跳,遇到无休止的堵车,更是心堵;哪像青城,起步价六块,一公里只有一块,即便是逛遍青城,也不过是二三十元。你说北京的天永远都没有青城的蓝,水也没有青城的绿,视野更不会有青城的开阔,夏天呢,比起青城的凉爽,那里几乎是巨大的蒸笼。你还说,据统计数据表明,幸福指数最高的,不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如青城一样的中等省会城市,因为这样的城市不会有太过激烈的竞争,以及沉重的买房还贷压力。你还说,你采访过的所有在北京漂着的蒙古族人,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不喜欢北京,而且到老也都将它当成无法安放心灵的异乡。

这让我想起我曾经在前男友面前,提及要留在北京的愿望,他为此几次三番地与我发生争吵,不明白北京这样一个城市,我在其上行走的时候,不可能不对它的美好,生出迷恋和痴爱。我也曾经惧怕,假若某一天,我真的突然想要留在北京,而你又执意不肯跟我一起走,我们的这份爱情,会不会再也找不到可以安放的城市?

还好,你从未在这个问题上,跟我发生过争吵,你只是将选择权交给了我,并在屡次有人担心地问你,会不会你的一片真心,最终只会换来一场空等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你不会强迫我,你始终相信爱情的力量,会大到将我吸引到青城,并陪你在这个与北京无法相比的素朴城市里,度过漫漫余生。

亲爱的蒙牛,其实我也一直在说服自己,并坚信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它落后还是繁华,不管它古旧还是现代,不管周围的人,怎样将它厌弃并怂恿着你一起离开,不管我们在其上,是寂寂无名还是飞黄腾达,我们的爱情,都不会因为它在外人眼中的地位,而发生多少的改变。

因为爱情,它不是生长在城市的水泥马路之上,而是深植在我们柔韧的心中。

等待毕业来临飞去青城与爱情相聚的宝贝

亲爱的宝贝:

我想世间有许多如北京一样光芒四射的城市,是我们一生都在梦想努力想要抵达的地方。可是也只有一个地方,不管它多么地贫穷,落后,可我们还是至死不渝地热爱着它。即便是死后,也要千里迢迢地奔它而去。这,就是我们深爱的故土。

尽管青城距离呼伦贝尔草原也有两天两夜的车程,可是相比于北京,它还是一个我最依恋的北疆的城市。我在这里生活了8年,又有一份喜欢的蒙古语期刊的工作,能够每天与蒙古族的朋友们相聚喝酒畅聊K歌,而且还能够用我始终不会丢弃的蒙古语写作,所以我不能不像眷恋家园一样地眷恋着它。你或许无法理解蒙古族男人对于故土的热爱与依恋,就像你常常问我,为什么蒙古族那么多诗人和歌手,永不疲倦地歌颂的一个主题,都是母亲与草原?又为什么与蒙古族朋友们唱歌,每次大家唱到《母亲》这首歌的时候,所有豪爽彪悍的男人,都会哗哗地流下眼泪?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蒙古族人对于草原与故土的眷恋,已经渗入到奔流不息的血液之中。

读书时每次离开草原,母亲都要在我的背包里,放一把湿润的泥土,或者草原上的一个石块。母亲说,想家的时候,嗅一嗅泥土的味道,或者握一握手中的石块,就会感觉到母亲的温度。草原在蒙古族人的心里,代表了宽广,博大,深沉,温柔,洁净,包容。如同我们的母亲。我采访过的一个蒙古族的编辑,他在深圳发展到如日中天的时候,却毅然辞去了总编的职位,举家搬迁到青城定居。他说:事业愈是成功,我的心也愈是孤独,愈加地眷恋故乡,这样的依恋,除了回归,无处可以安放。尽管蒙古族谚语里说,“男人的尸体可横陈在四方”,可是,这其中没有表达出的另一层意思则是,男人的心却一定要回归故乡。

在北京进修的那段时间,我也曾跟随着你,一起感受了首都的迷人风情。我承认在北京这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里,每一个为理想而来的人,不管他是摆摊的鞋匠,还是开宝马奔驰的老板,或者地铁里的流浪歌手,都能够找到他自己的位置。甚至是我这样短暂的居留者,也曾因为它众多的图书城而生出深深的迷恋。

可是,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青城的生活。每天早晨,我都能睡到自然醒,然后下楼去小区早点铺里慢悠悠地喝一杯牛奶,品一个酥香的牛肉饼,再骑车闲散地上班去。而我的一个北京的蒙古族朋友旺其格,可没有我这样散漫的生活。他告诉我说,每天晚上睡觉前,为担心迟到,他都要定好三个闹钟,这样轮番轰炸之下,方不至于六点以后才匆忙起床。起床后他要在十分钟内洗脸刷牙上厕所,并小跑着下楼去乘两站公交,而后换乘地铁。至于吃饭,只能在路上买了站在车里三下五除二地吃进肚里。在公交地铁里的两个小时,他也不会闲着,要么闭眼养精蓄锐,要么想马上需上交老总的设计方案。而等到5点下班时,他都要主动加上一个小时的班,而后再转乘地铁公交回到设在“睡城”的郊区的房子。这时疲惫了一天的他,看看时钟,已经八点,而下午饭却还没有解决。常常草草地吃上几口,再将没有做完的事情忙完,便累得头都抬不起来,歪到床上便睡了过去。

北京的另一位朋友哈斯高娃则说,每到周末,大批的外地人涌入北京旅游参观的时候,她和爱人感到最幸福的事,便是在家昏天黑地地睡上两天。她还告诉我说,大学时班里有7个同学都在北京,可是在北京4年了,大家竟然忙得一次都没有聚会过。而我们蒙古族曾经是多么好客又多么喜欢热闹交友唱歌喝酒的民族,到了竞争激烈的北京,竟是被急剧向前的人群席卷着,慢慢失去了联系。

亲爱的宝贝,我很理解在北京生活了三年的你,对于这个城市的不舍和眷恋。它的古老与现代的和谐共处,它如此多个性斐然的店铺,它在物质上的丰盛与充裕,不是青城所能比拟的。可是,我同样相信你会像喜欢北京一样,慢慢爱上北疆的这个城市,并在它烈烈的大风里,犹如北方高原上随处可见的向日葵一样,盛烈地绽放,并追逐着城市上空最明亮的阳光。

记得打电话告诉母亲我们相爱之后,她曾经带着一丝怀疑问我:北京那么好,又是首都,人家姑娘毕业之后愿意和你来青城生活吗?尽管你已经告诉我,愿意和我来到这座城市定居,但当时还是多少有些疑虑,并因为让你远离向往的首都,让你父母希望你留在北京的梦想破灭,而觉得难过。但我们毕竟不是为别人而活着,生活的幸福与否,跟一个城市高楼大厦的豪华,或者大型商场的多少,其实并不成正比。就像我的父母,尽管一生未曾走出过草原,甚至不会说一句汉语,可是他们在那个占地很多亩的视野开阔的庭院里,守着一群牛羊,却有比我们不差丝毫的幸福。

所以亲爱的宝贝,我时刻准备着去跟随你做远离故乡的北漂,就像草原上逐水草而居的我的祖先,我愿意做一匹逐爱而居的战马,载着你和我们的爱情,在所有你想去的城市里闯荡。但如果你选择了青城,我也会有信心,给你一份比任何一个城市,都要温暖盛烈的爱情。

因为,我的一颗来自草原的宽广的心,比任何一座城市,都更能够让安放其中的爱情,有居住在城堡中的稳妥与幸福。

古城之恋范文2

[关键词] 《青果巷》;城市建设;文物保护;婚恋价值观;人性光芒

近日,由知名导演徐耿执导,何政军、王力可主演的34集电视剧《青果巷》在央视八套黄金档首播。该剧以当代江南为背景,围绕城市建设热潮中如何保护传统文化的主题展开。海归画家王庚和延陵大学历史系高材生陈青果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出于对历史名巷青果巷的热爱,百折不挠地守护着传统文化,为保护青果巷历史文化遗存不遗余力。王庚的前妻文迪和地产大亨谢伯昭等人为了各自的私利,想方设法破坏阻挠。伴随着青果巷文化遗存的保护,一段段恩怨情仇在王庚和青果、王庚和文迪、庄少言和谢妙莹,以及老一辈乱针绣大师杨紫云和一生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唐思勉之间交替展开,在古老静谧的江南第一名巷中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人间悲喜剧。

一、现代城市建设与历史文物保护的碰撞

当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大潮席卷全国,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历史文物保护受到极大冲击。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谋求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科学协调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江苏省常州市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的改造与保护规划方案在2010年4月开始步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因为青果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江南第一巷”的美誉,“青果巷的历史渊源、人文内涵、古典建筑,不仅是常州惟一的,在江苏省内也是罕见的,其魅力已影响全国乃至世界。”[1]因此对它的改造引起了常州人的格外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电视剧《青果巷》正是从历史的责任感出发,聚焦这一热门话题,创造性地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矛盾探索出一条共赢之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凸显出这部电视剧不同凡响的时代价值。

电视剧《青果巷》用古称“延陵”替代常州,以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为蓝本。剧中青果巷是延陵的老街区之一,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巷古朴典雅。潺潺灵动的古运河,宁静幽谧的古巷,斑驳陆离的老墙,布满青苔的砖瓦,泛着青光的石板路,精美雕花的门窗,这一切代表着古巷的历史和辉煌。青果巷默默延续着延陵的文脉,是延陵的文化之根,延陵人与青果巷之间保持着一份特有的平静。然而,与小巷一河之隔的现代化楼盘“青果家园”的破土动工打破了青果巷的宁静。历史文化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庚认识到保护家乡历史文化遗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多次奔波于政府和商企,以唤醒人们对文化遗存的重视和保护。谢氏集团的董事长谢伯昭认为开发“青果家园”这样的地产项目,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加快城市改造步伐,改善人居条件,提升城市品位。两人各执一词,多次交锋,城市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矛盾也在逐步升级。王庚对“青果家园”项目的阻止并非针对谢伯昭,更不是要阻挠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他只是希望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改造不要以牺牲历史文化遗存为代价。王庚经过潜心研究,并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终于找到一条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相得益彰、协调共存的设计思路。他精心绘画出一幅未来的“青果家园”规划蓝图,作为庄少言设计事务所的开业礼物送给了他。庄少言根据王庚的设想,设计出新的“青果家园”方案,既救活了“青果家园”项目,又避免了青果巷的景观遭到破坏。

《青果巷》利用真实的史料和协调的图景传承了古老文化的精魂,延续了原汁原味的唯美江南的民俗风情,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和城市的变迁,抒写了主人公守护传统文化的赤诚情怀,它用充满温情的方式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二、追求真爱的现代婚恋价值观

爱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2],这是人们对纯真爱情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期望。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给传统的婚恋观带来了极大挑战。当前流行的“婚姻娱乐化”“新买办婚姻”等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婚恋观缺少坚守、责任、关爱、理解和包容,其价值取向为追求金钱至上,贪图荣华富贵,这些不正确的婚恋观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和文明的进程。

《青果巷》对婚姻和爱情的思考是敏锐和深刻的,它触及当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忘年恋”和“姐弟恋”。女主人公陈青果从烟雨的小巷走来,她是一位精致柔美、至纯至善的江南女子,她是青果巷诗意美的化身。她父母双亡,既要呵护智障的哥哥,又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还要照顾独居老人唐思勉。她与王庚意外邂逅,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在保护青果巷历史文化遗存方面志同道合。青果的善良、坚强、清纯吸引了王庚,王庚的才华、热诚、大度也让青果怦然心动。但情投意合的青果与王庚的恋爱之路充满艰难坎坷,他们“门不当户不对”,年龄又相差25岁,他们的“忘年恋”很快被人误解。青果被人诬陷为“小三”,因名声不好丢了博物馆的工作,情感的打击和生活的重压让青果几近崩溃。青果虽出身贫寒,家境困苦,但她内心始终保持着对美好纯真的爱情的渴盼。为此她默默承受,以坚毅的追求和从容的执著对抗冷酷的现实。王庚也为了真爱苦苦追寻,他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甘于奉献。他们大胆地冲破世俗的藩篱,用真诚化解了老一辈之间固存的矛盾,披着洁白婚纱的“灰姑娘”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红帆船。

剧中的另一对恋人谢妙莹和庄少言的爱情之路也一波三折。庄少言是“青果家园”的建筑设计师,“黄金剩女”谢妙莹是谢伯昭的妹妹,又是历史学博士。两人偶遇后,妙莹惊异于少言与自己死去男友的酷似,少言的老板暗示他追求妙莹可以少奋斗十年。他们的“姐弟恋”最初染上了功利的色彩,由此产生的隔阂也在悄然萌动。少言年轻气盛,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这一切让妙莹不愿亵渎圣洁的爱情,更不愿让婚姻变成交易。“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3],暂时分开的恋人被无尽的相思深深折磨着,痛定思痛,少言感觉到了妙莹的真诚与可贵,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真爱。少言的坦诚正义,执著勇敢,也深深打动了妙莹,紧封的心门缓缓开启,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青果巷》里展现的爱情世界,纯净透明得一尘不染。他们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将人类最纯洁神圣的爱情提升到更完美的层次。正如女作家王安忆所说:“女人虽然弱小,却很柔韧。最好还是男女携起手来,互相补充与配合。”[4]此剧传达出真诚、责任、理解、宽容等科学健康的婚恋价值观,让观众感受到美丽爱情故事的无穷魅力,使他们的心灵在日益浮躁、追名逐利的滚滚红尘中受到清纯的洗礼,给人们带来别样的反思和启迪。

三、温情小巷折射出的人性光芒

《青果巷》以浓郁的江南小巷为背景,勾勒出一个个真实、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映照出了伟大的人性光辉。王庚、青果、少言和妙莹这两对恋人在追求真爱的美好而艰难的历程中,彰显了他们宽厚纯真、执著自信、坚强自尊的美好人性和高贵气质。王庚救助被人撞倒的大宝,他的热心被人怀疑,他用坦荡正义找回了清白;为了筹集保护文物的资金,他一次次卖掉自己珍爱的画作;为了追回被文物贩子拉走的文物,他驱车追赶而身负重伤;为了挽救文迪的生命,他散尽家财帮她还债。青果照料孤寡老人唐思勉多次受辱,她依然默默地承受;杨紫云对她的冷漠排斥,使她饱尝委屈却无怨无悔。他们身上展示出生命至真至纯的美德,让小巷充满温情,赋予生活更多的阳光和温暖,让观众深切感悟到道德、人性和信仰的无穷力量,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和感动。

该剧更为可贵之处,在于用仁义、宽容、谦恭等浸润生命的美好品质感化了那些或身心受伤,或心理阴暗,或人性扭曲的人,让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受到洗涤,发散出人性的熠熠光芒。文迪精明而又强势,为了与王庚复婚可谓机关算尽,她诬陷青果,攻击王庚,利用谢伯昭和唐月乔,甚至欺骗敲诈,行贿受贿。最后文迪一败涂地,绝望至极,试图自杀了断一切。王庚和青果不计前嫌,倾其所有帮她渡过难关。文迪终于悟出了“小胜在智,大胜在德”的道理,决心回美国尽一个真正的母亲的责任,给儿子一个温暖的家。

谢伯昭是一个房地产商人,他意气风发而又野心勃勃,言谈举止中又显露出难以琢磨的冷酷。他对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让他一度迷失自我,甚至不择手段多次策划阴谋。他在与王庚的较量中,利用青果以双倍的价格购买王庚的画作,暗中录像取证,想以此控制王庚,后因青果良心上受到谴责而退还画款。他与文迪联手,在拍卖会上用高价买下偷梁换柱的赝品,险些让王庚倾家荡产。最后他被王庚、青果和杨紫云的真诚深深打动,归还王庚钱物,又额外捐赠巨资,以表达对王庚保护家乡历史文化遗存的敬意。

一代乱针绣大师杨紫云,因年轻时与青果的母亲杨雪君、唐思勉之间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纠葛,她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心怀仇恨和愤怒,对人近乎苛刻。她知道青果的身世后不愿接受青果,也不愿和唐思勉见面。她四十年来一直在痛苦煎熬中度过,终因悲愤过度而双目失明。青果替她完成了收山之作《祈祷》,并含泪跪地代母亲向杨紫云表达了忏悔和歉意,青果深情的一声“姨妈”融化了杨紫云冰封多年的心河。唐思勉一直都在为青果巷的保护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同时又将对杨紫云的责任感和赎罪感埋在心底深处。当他得知杨紫云双眼失明后,内心的愧疚不安折磨着他的灵魂,最后决定捐献出自己眼角膜让杨紫云重见光明。临终前他留下一句“过去的恨早已淡忘,唯有爱长留人间”,了却了多年的夙愿,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唐思勉的侄女唐月乔,为人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爱慕虚荣。在听说青果巷马上要拆迁的消息后,对唐家老宅觊觎已久的唐月乔百般讨好伯父,暗中又和文物贩子毕成狼败为奸,企图偷走伯父珍藏的宝贵文物。青果在唐思勉的帮助下到博物馆工作,勤奋好学的青果受到领导赏识,唐月乔妒火中烧变本加厉地造谣诬陷青果,甚至残忍地暴打大宝,善良的青果一次又一次原谅了唐月乔。多行不义必自毙,唐月乔与毕成的被丈夫发现,她被赶出家门,又遭情夫抛弃。伯父的宽容和疼爱,青果的善良和无私,终于使她良心发现,痛哭忏悔。

总之,电视剧《青果巷》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又艺术地以江南的诗意唯美和文化底蕴超越现实。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碰撞时产生的矛盾,又辉映着生活中人性美丑的对决与融合。《青果巷》用至善至美的人格魅力谱写了一首时代交响乐,给观众带来了诗意的审美体验和心灵的强烈震撼。

[参考文献]

[1] 陆志刚,包立本,主编.常州青果古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4.

[2] 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53.

[3] 李元洛,辑注.在天愿作比翼鸟――历代文人爱情诗词曲三百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303.

古城之恋范文3

来到平遥古城后,我们一家三口买了票,便兴致勃勃的来到古城门口,我发现地上有许多小坑,爸爸便给我和妈妈讲,以前车马经常经过古城门口,由于车马频繁,所以才形成了这么多的车轴印。

进入古城,我们便爬上了城楼。从上往下看,有一个四方城,叫“瓮城”。瓮城有两个作用。爸爸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叫“翁中捉鳖”:在战争时期,当敌人进入城门后,我方便将前后的城门一关,便向城下放箭或是投石头,将敌人消灭。还有一个意思:是为了不让雨水流出城外,故用来蓄水。

从城楼下来,我们便来到便来到平遥县衙——是古代县太爷办公的地方。进去后,爸爸便指着一个上面红,下面黑的东西说:“这简称板子,又叫水火棍”虽说水火无情,但打起来却很有情。比如,打你这个人认识你,和你关系好,他便用宽的地方打你,虽然声音大,但不痛;如果他不认识你,与你关系不好,便用细的地方打,虽然声音小,但很痛。听了爸爸的话,我受益匪浅。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古城当时最繁华的一条街——南大街,这里有工艺品、博物馆、服装店、小吃店……

我们来到“日昇昌”名称取自“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日昇昌”三字便成了“日日升日日”讨个好彩头。“日昇昌”是中国民族银行的开山鼻祖。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有阁楼的地方,以前的人,只要是女的,一生出来,就必须进阁楼,不能去大街上玩,直到出嫁,才能出阁楼。阁楼挺大,但只有两个人住:一个丫环,一个小姐。小姐整天在家里弹琴……

古城之恋范文4

    一、符号化的身体

    1980年代中期算得上是文化的现代主义时期———尽管时常有人称那时的现代主义只是“伪现代”———社会政治现实与现代性冲动之间的尖锐冲突被掩映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之下,并移形为各种现代性焦虑,而文化的现代性想象为焦虑的释放和现实矛盾的想象性解决提供了着陆点。再一次,女性的身体在图像实践中被策略性地调用,成为表征现实的符号;并且再一次,女性的身体被掏空自身,其作为符号化的身体就像一个空洞的能指,在繁复的语义滑动中不断地意义外溢。现代性的想象借符号化的身体得到整形,可女性作为整一的存在再一次被逐出自身,只有她的身体被碎散化为符号的碎片,在空中飘荡。张群、孟禄丁的《在新时代———亚当和夏娃的启示》(布上油画,1985年)是这个方向具有标志性的一个尝试。这是一件结构整饬但画意拖沓的作品,水平线上对置的两个裸体人像是亚当和夏娃,他们各自手拿一个苹果,分别站立在代表着现代与传统的水平基面上;纵深面上则以仿焦点透视的古典技法将一个衣着入时的女青年悬置在具有超现实意味的时空结构中,她手托苹果盘从纵深处走来,框定她的是一组镜面破碎的镜框式结构,而她的前面是两扇正在开启的古老城门的门框,以缩短透视的技法连接起来的镜框式结构与城门结构相呼应,两者摺叠在一起就像是时空隧道一般,形成了一个朝向未来的历史矢量;画面右下角是一位同样衣着入时的男青年,他和对面是画有长城与古代石窟的大地,两者在水平面上形成了一个朝向过去的时空结构。这一系列的二元结构无疑是1980年代中期现代性话语及其表征的基本语法,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在、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被置于二元对立的状态,居于其间的则是代表着现在或当下境遇的焦虑的主体,亦即“亚当和夏娃”所启示的“新时代”是一个在现实中无以安顿的时代。然而,这个看似含义明确的符号表述却因为亚当和夏娃的“过度展示”而变得语意拖沓。裸体夏娃以古典维纳斯的站姿朝向观众,她一手遮着私处,一手拿着苹果;夏娃的对面是一手拿着苹果的裸体亚当,他以混合了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和罗丹的思想者的造型背朝着观众。首先,亚当和夏娃手中的苹果就像伊甸园里的禁果,既代表着禁令或禁忌,也代表着诱惑,也许我们更应当说禁忌即是诱惑,就如同他们的裸体展示,那也是禁忌和诱惑的共时性运作。其次,亚当和夏娃是两位中国现代青年的形象,但又各取大卫和维纳斯的造型,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这一有失逻辑的符号学盗用和异质性并置就像是一个文化症状的无意识表露,不止是泄露了时代的现代性矛盾,也凸显了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冲动的杂糅特质,凸显了文化主体在现实中的挣扎与困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这件在当时引起轰动和争议的作品构成了1980年代中期现代性话语及其时代境遇的一个视觉化表述。最后是女性身体的调用。虽然夏娃的形象有着明显的性特征,但这只是一个符号化的身体,一个被现代性所阐释、所收编的空洞的身体,它是去欲望化的,是拒绝色欲式的观看的。它展示的不是诱惑,而是禁忌、禁锢和挣脱的可能。1985、1986美术新潮是现代主义的一次井喷,却也是女性身体的某种退隐,因为它的符号价值与肉身是剥离的,就像我们刚刚在夏娃的形象中看到的。即便如西南艺术群体的毛旭辉的“红色人体”,虽然有着对性部位的刻意强调,但那只是一个符号化的标记,一个断句式的标点。

    二、恋物化的身体

    1980年代末,由于本就充满裂隙的社会秩序在不成熟的市场化浪潮下的再度崩裂,由于杂语化的现代性想象引发和加剧的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冲突,由于社会对新生活方式的过度想象,也由于哲学和艺术中各种现代主义思潮的激荡,包括图像实践在内的当代文化实践开始受到欲望的动力学的驱使,女性及其身体再度为男性表达其碎片化的欲望提供了锚定之地。现在,欲望的逻辑成为文化的主导逻辑,由此在图像实践中引发了女性身体的欲望化与恋物化。欲望化的身体是一个被剥离了赘复的语义的性别化身体,是滋养欲望之眼的恋物对象。1988年中国美术馆的现代人体艺术大展上涌动的人潮就展示了这样一个恋物奇观,其中为数不多的几幅古典人体油画更是吸引了无数饥渴的目光。到1990年代,女性身体的恋物化表征已经成为图像实践的常态,娱乐杂志的封面女郎、街头广告招贴、电视模特大赛、人体摄影,等等,为恋物时代的欲望经济学铺就了一幅华丽而空洞的图景。所谓恋物,简单地说,就是匮乏的、有欠缺的主体借过度的欲望而将某个对象升华为崇高对象的心理过程。作为恋物对象的物,就其本身的物性存在而言也许只是个平常之物,但在恋物者那里,却由于欲望的过度而被赋予了某种独特、神奇甚至色欲化的特质。相对于恋物者,恋物对象是原初欲望的隐喻性替代,但它作为恋物对象常常是以其局部而不是整体来发挥这一功能,就是说,恋物对象与其所依附的物之间的关系是转喻性的。作为恋物对象的女性身体,在男性的恋物式凝视中,一方面,女性的身体作为男性欲望的锚定之地被过度和升华为神圣的身体,另一方面,男性欲望的又遵循色欲化的路线总是指向女性身体的局部,通常是以其部分特质来转喻性地代表整体,女性作为整全的存在被碎散化。女性作为主体,其自身的欲望被彻底抽空,被附着在男性的欲望之上,即女性不仅作为男性的欲望对象而处于被观看的位置,而且因为欲望只能成为男性的欲望对象而处于受动的状态。总之,在男权意识形态所主导的视觉化表征中,女性的身体作为恋物化的身体总是以男性的欲望对象的面貌出现,尤其在那些色欲化的呈现中,身体的性特征的展示与遮蔽,身体与空间和环境的关系,身体与画面中各种转喻或隐喻之物的关系配置,身体的图像化展示对观看者的位置及其观看方式的建构,等等,皆会受到性别权力或性政治的主导,有关于性别的意识形态惯例总是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铭写在性别身体的表征之上,并通过让它们潜伏在看似与性别表述无关的其他表述中而让性别身体的政治归于遗忘状态。大众传媒和传统艺术中女性身体的恋物化在上世纪末引起了女性艺术家的关注,她们在图像表征中开始以自身的存在经验对男性的恋物化凝视进行反扑,反恋物化的身体再现成为女性艺术家的利器。尤其在本世纪,由于符号学、结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等阅读和阐释技术的引入,给图像研究和身体表征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格局,女性主义、视觉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后殖民批评等都不约而同地将女性身体的图像表征作为讨论的焦点。与此同时,在图像表征实践中,不论是男性艺术家还是女性艺术家,也都参照新理论的框架重新检视传统的表征惯例,女性身体的图像呈现显出了许多新的气象,其中女性身体的恋物化、反恋物化、再度恋物化就像一个循环一般相互竞逐,它们作为不同的表征策略以各自的方式对女性身体进行拆解和重新拼装,以满足不同的欲望诉求。女性的身体再度成为图像实践场域的各方竞相争夺的对象,演绎了一出女性身体的新恋物志。

古城之恋范文5

柳絮,点抹了白妆,挽起晓风,恋醉,舍不得让其逸去。溪涧,一如既往流淌清澈,而雪,也姗来热闹,落在其上,驰去不归。

凛风掠过,偶然一片雪花落在手心,凝视着晶莹,却还遥望着远处的飘渺,停驻。记忆的弦窗不觉打开,萦绕而来的惆怅又复浮现:那处客栈,曾灯火重重,满座宾客,喧着,笑着,醉着,迷着,几不愿归返;那处垆边,曾酒香千里,沽酒之人,皆赞女之美似卓文君。坊前雪甚洁白,却不及女之皓腕凝霜。飘几絮雪花,沉醉,不已。

牵回记忆的弦线,踏迹郊外。郊外的雪孕育古风,点缀自然。无雪的庐州,不灵,不宁,不凝,不聆,怜怜几处,少些音韵。若添这些雪花,伴舞,吹笛,弹奏古琴,想必定会悠扬古镇,婉转这座庐州城。

雪,由六位魔法师心贴心地守护,而庐州的雪也只有在六位魔法师一同挥舞魔法棒时,才会还原最初的容颜。六位魔法师,六颗辰星,六片花瓣,六份不一样的祝福。

古城之恋范文6

爱情是那么神圣、艰难的事情,喜欢一个人已经不易,若那人同时喜欢自己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历史轮回,亘古不变的惟有忠贞不渝的爱情。所以,自古至今,定情信物一直是有情人的心上物。

古时定情物,那些美丽的传说

The Beautiful Legends of Tokens

人们总是希望爱情天长地久,所以定情物也总是选择玉器或金银器饰物。“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传扬千古的爱情誓言曾迷醉了多少情侣,而以手镯作为定情物,或许就是暗合了“执子之手”的誓言吧。以前总以为古代女子腕间的手镯是为了美丽,现在想来,那行如弱柳扶风的环佩叮当间未尝不饱含着女子的爱情喜悦。

除了手镯,那晃动的耳环、雍容的缠臂金、珍贵的玉佩等很多饰物都是男子送与女子定情物的绝好选择。古时女子嫁人后都会将头发盘起,梳成发髻,所以男子以簪钗等发饰作为定情物送给女子,便有了更深层的意义。那顺滑如缎带似的秀发从此只为一个人散开、盘起,收到簪钗这样的定情物,恐怕是云英未嫁的女子最大的幸福了。待到出嫁时,新嫁妇腰中都会束一条五彩罗缨,以示自己心有所属,这时,在这样的缡带上再坠上准夫婿送给自己的定情玉佩,红火热闹的成亲仪式上更添一分爱情的甜蜜。

之前一直以为戒指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在中国古代,指环也是重要的定情信物。《云溪友议》中记载一个少年书生韦皋与女子玉箫相恋,于是赠以玉指环定情,并发誓七年后来娶她,玉箫苦守七年,待得韦皋来寻,玉箫已绝食而亡,遍寻爱人不着的韦皋通过一个酷似玉箫女子的玉指环印,认定是玉箫托生,一个玉指环成全了一段旷世之恋。

莫言女子羞涩,遇到倾心相许的有缘人,定情物也是照送不误的。古代女子极重女红,纤细灵巧的双手翻飞之间,便做就了一件华美的工艺品。没有什么比亲手制作的定情物更能传达玲珑爱意的了,融入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的同心结,清香盈鼻的香囊,甚至绣工出色的锦帕,都是女子向心爱之人传情达意的“桥梁”。

张爱玲:一张照片,一颗欢喜的尘埃

A dust first sight love

历史长河流到近代,定情物已经不拘于那些固定的物品了,其实,即使是在古代,大千世界的定情物又何止我们了解到的这些呢。只是定情物是为定情,要两情久长方才显出它的意义来。

我常常觉得张爱玲是最懂得爱情的一个女人,彼时的她穿着一袭绣花旗袍,袅袅婷婷地走在上海的弄堂中,一个个或悲或喜的爱情故事就在她一甩一甩的手腕间流泻下来,轰动了上海,痴醉了全国。在《色・戒》里,她让王佳芝因为易先生送的定情钻戒就溃不成军,背叛了组织,殒落了性命,而张爱玲自己也在那场与胡兰成的苍茫爱情中萎谢了。张爱玲曾在与胡兰成初识时送给他一幅自己的照片,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不知这算不算张爱玲送给胡兰成的定情物,然而那样冷情骄傲的一个女子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幅照片比之定情物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只是,临花照镜时清醒,深处爱情中,她却成了世上最傻的傻瓜,甚至比不上《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了。当痴傻的张爱玲还在苦苦等待时,当年胡兰成珍重收下的那幅照片又被遗落在哪个角落了呢。

林徽因与徐志摩:情诗里的爱恋

Love in the Po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