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歌声范例6篇

记忆中的歌声

记忆中的歌声范文1

关 键 词:记忆 歌唱 活动 方法

一、记忆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记忆在声乐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记忆是巩固声乐知识、声乐技能的唯一心理因素,没有记忆就不能进一步加强练习、掌握新的声乐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通过识忆和保持,歌者就能把在演唱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保留起来,再通过重现、回忆、再认,歌者就能把现时学习的经验运用到以后演唱活动中去,就能达到积累经验,储存知识的目的。通过记忆我们不仅可以把感知的声乐材料储存起来,同时可以借助文字把歌唱的思维、演唱的感受、学习研究的成果保持下来。我们既可以积累个人学习的直接经验,又可以学习古今中外前人的间接经验。有人曾经问歌王卡鲁索:“作为一位出色的歌唱者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他说:“宽阔的胸腔,大的嘴巴,九十分的记忆力,十分的才智,长期勤学苦练。”

二、歌唱记忆的特点

歌唱感觉是歌唱运动所特有的典型特征,是指歌唱肌体运动的内外感觉。歌唱是依靠这种感觉进行歌唱生理、心理运动机能调节的,更是人脑思维意识对肌体歌唱发声技能、技巧实施技术操作控制的重要工具,也可以说,歌唱的训练就是对正确的歌唱感觉进行反复识记的过程。如何正确识记歌唱感觉,是声乐学习中的关键所在。由于歌唱运动是一个全身的运动,无论是器官、韧带、关节、空间体积、形态结构、运动方向、运动体位、张力,还是各种肌体组织的相对运动的关系接触联系等,并非都能产生明确的感觉反映,都能形成清晰的感觉印象。原因之一是歌唱生理运动的不可视与不可触摸的特点,使得人们无法直接观察歌唱活动的内部运动方式、状态,为歌唱感知方面造成了许多麻烦。另外,人们对不同类型的肌肉运动感觉、知觉的敏感程度上有差别,所以歌唱生理运动激起歌唱感觉的体验往往既不很鲜明、真切、具体、清晰,也不很容易体味、控制、操纵、驾驭。由于以上这些因素往往造成认识、理解判断失误或错误的现象而引发形形色色的歌唱发声技术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抽象的歌唱感觉?我们往往借助于联想,把抽象的、不可视的、不明确的通过想象化为具体、有形的、鲜明的动作来记忆,使得记忆的内容明确、生动,这样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进度。

三、歌唱记忆的方法

在歌唱的记忆中,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分为许多种类。在其他学科中,记忆有许多方法可以遵循,声乐学习中同样也有一定的规律。1.理解记忆法:在理科学习中,不但要记住公式、定律、原理,而且还要懂得它是如何推算的,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声乐学习也一样。声乐训练中的每个动作都要知道为什这样做。 2.形象记忆法:这种记忆可以帮助记住事物的具体形象,在歌唱的训练中,由于对声音记忆的困难,我们就通过想象把声音化成一定的形状、位置、方向来记忆。可以把歌唱时流动的气吸,想象成有形状的气柱或气流,把声音想象成是浮在气柱上或气流上的浮动物,随着气流的流动被送入各个共鸣腔产生共振,发出美妙的歌声来。这样,把歌唱上一些抽象的概念,通过想象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来记,这样的记忆要比以往凭感觉唱,通过无数次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动作的要领的效率要高得多。3.情感记忆法:所谓情感记忆法就是以曾经体验过的某种情感为内容的记忆。歌唱是情感艺术,歌唱的二度创作都离不开情感体验与情感的表达,而情感的交流、表达又离不开日常生活的日积月累,因此,情感记忆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但并非每个人都体验经历过歌唱艺术中所涉及到的情感,所以,演唱者都存在着一个情感体验的借鉴问题。通过欣赏电影、戏曲、歌剧等相关艺术去感受、理解、揣摩各种情感,并储存起来,作为歌唱表演的情感积累,服务于歌唱艺术实践。4.联想记忆法:在声乐学习中,特别是在歌曲的演唱中,有很多记忆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联想记忆的,类似联想记忆是由一种相似而引起的对另一种对象的记忆。在歌唱训练中,教师要学生记住某种好的歌唱状态,但由于人体器官是长在身体内部的,此刻喉、咽等器官在歌唱运动中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其形状又是怎样的,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都并不十分清楚。要具体记住此刻各个部位的动作是困难的,我们就采用类似联想的手法,把含糊的人体部位,想象成类似的立体空间,再去体会每个空间在歌唱时的状态,气息在其中的流动以及随着不同的发声怎样做调整。通过联想把抽象的感觉变成具体空间、动作来记,就会容易识记。5.运动记忆法:歌唱生理运动是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肌体歌唱生理器官统一指挥、调度的结果。歌唱的运动是整体性的。对歌唱的每个技巧的训练,都要放在整体运动的背景之下来认忆,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外部直接观察来获得歌唱运动的记忆,我们还要凭借歌唱内感运动体验来记忆它们的运动状态。初学声乐者对歌唱发声技术的模仿常常是停留在对声音和音色上的模仿上,这样的模仿是错误的。我们的模仿应该注重在歌唱生理的运动上,是对某种正确歌唱运动状态的记忆。

在歌唱训练中,应更侧重识记。准确的识记和正确的反复练习是记忆的关键。学习中要更多地注意训练有意记忆,注意相关识记对象间的表面联系和内在的本质规律联系。对记忆表象一定要从感知出发,充分利用自身的感觉和知觉能力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记忆线索。侧重在整体知觉基础上建立综合表象。对于某些表象应通过大量的感觉、记忆使其变成一种固定的观念。充分利用歌唱记忆,可以全面提高歌唱学习效率,不断完善歌唱技艺水平,提高审美艺术实践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巍,夏美君.声乐艺术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

记忆中的歌声范文2

【关键词】模仿情绪识记文化素养

声乐训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问题很多,而且这些问题自身又有相互关联之处,它们往往产生综合的作用力, 对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因此, 声乐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 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方法加以克服。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对声乐有如下几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一、从模仿中学习掌握技巧

1、我们必须认识到:“模仿本身就是实践、再实践,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对发声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达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学习过程中,我们跟着老师的示范与磁带、光碟中的声音模仿唱,照着做。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应尽量“依样画葫芦”,就像初学写毛笔字的人“描红” 一样,标准是模仿得越像越好。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我们就会对歌唱的器官、气息、位置、共鸣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体会,从而较自如地配合,较灵活地运用;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理性的认识,多问几个为什么,通过思考和反复地练习,掌握好歌唱中控制运用各器官的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是第一步。

2、从模仿中找准自我后,根据自身的条件、基础、艺术水准找准模仿对象, 就可以去选择适合自己模仿的磁带、光碟。在模仿学习中,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的学习,通过演唱者与老师、与范本(磁带、光碟)的不断磨合、不断领悟与消化,通过循序渐进、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们的发声器官就能凭借听觉的音响信号作出快速的反应,从而由心理听觉来指挥生理的条件反射,下意识地调节好发声状态, 逐渐形成好的歌唱习惯,这是第二步。

3、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最终出路在创新。所以我们在声乐学习中要不断提高我们声乐技巧和艺术修养, 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创造精神去观察分析每个作品,用创造的思维去表现处理每个作品。模仿学习要注重“神似”,在神似的基础上,融入模仿者的个性、风格,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方法。这就是模仿学习的第三步, 也是最高境界———创新。

二、不断强化心理训练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客观条件,在训练和演唱中,扬长避短。我们应注意自己意志和性格的培养和锻炼,达到沉着而有自制力。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克服情绪的干扰的能力,并能够利用积极的情绪帮助自己演唱成功。

其次要端正演唱的态度,正确认识演唱的意义。歌曲是通过歌唱和音乐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健康优美的歌曲加上演员精湛的演艺技巧可以唤醒人们沉睡的思想意识,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

第三是平时要加强歌唱欲望的培养。歌唱者在歌唱前,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以及发声器官上做好准备。要自我激发歌唱欲望并对歌唱情绪进行调整。那些成功的表演者都是在反复不断的舞台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随着舞台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表演技巧与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表演者就会越来越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四要运用技巧调整情绪,避免紧张感。例如运用情感的转移的方法来调整情绪状态,使自己很快进入演唱的状态,并符合歌曲要求的意境情绪等。

第五是舞台经验对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舞台经验是通过平时的参与、观察、学习、总结和积累而取得的。所以,一个歌唱演员应该注重演唱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在演唱中和观众沟通的技巧和经验。

三、多种方法提高记忆力

1、理解记忆法:首先要清楚地了解歌词与曲式结构, 每一部分起什么作用,各部分之间怎样相互联系;然后要懂得歌词的内在含义, 分析歌词的意境,以及情感的产生与发展;最后能入境、入画、把“我”投入到歌中去,物我交融。

2、多通道记忆法:人记忆外部信息的通道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等, 这种多觉参加的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多通道记忆法可以动员多个身体部位协同合作,共同接受和处理外来信息。

3、情绪记忆法:在声乐学习中,情绪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 用宣泄或补偿的措施,把不良情绪排斥出去,同时采取相应的办法使自己的情绪变得愉快、兴奋起来。不仅在课堂上要这样,课后自己练声练唱都应如此。

4、听视记忆法:我们除了通过视唱对声音、旋律、歌词记忆以外,最好是多听歌唱家的录音以及现场观摩,还可以多看录像、电视、MTV 等,以此强化记忆。

5、读写记忆法:识记旋律、歌词、发声方法及发声要领等, 最好是边读、边写、边记忆,借以提高记忆效率。在抄写时要看、要读,抄歌的过程既通过视觉记忆,又利用了唇、齿、舌的运动记忆, 还运用手指触觉记忆。当嘴读旋律或歌词时,又增加了耳朵的听觉记忆。

6、朗诵表演记忆法:在我们背记歌词时,要一边朗诵一边表演。朗诵要通过眼看(视觉记忆)、嘴读(运动觉记忆)、耳听(听觉记忆)、手势动作(运动觉和方位觉记忆), 这样各种感觉一齐参入记忆,使记忆效果绝佳。

7、形象记忆法:为了加深记忆,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人物形象,也可化为物的想象,如小草 一片云 浪花等。对形象的记忆就是把歌曲中的形象化为活生生的你,歌曲就是你说的话,歌中的话就是你要表达的情感。

8、刺激记忆法:这种记忆方法是强化记忆,它包含着意志品质。如母音记不住,可以反反复复朗读,甚至可以进行自我惩罚。心理学家指出,自我惩罚是记忆和改正错误的强硬手段。

四、全面加强文化素养

1、存在问题。对于很多演唱者而言,演唱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不缺乏技巧, 但我们听起来总觉得差那么一点, 显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染力。这种现象的产生,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达不到所需要的深度。然而,当一进入作品分析,对于声乐作品中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或文学知识等, 我们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唱出感觉和味道,那只能是缘木求鱼。

2、产生的危害。音乐专业的学生文化知识普遍欠缺,这是我国多年实行应试教育的结果。这种功利化带来的最大负面效应就是,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失落。因为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不符合所谓效率的原则。没有基本的文化常识,是愚昧和低素质的表现。但是有专业知识与技能,却缺乏人文精神与文化修养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只以技术的眼光或者专业内的眼光评判事物,很容易走向另一种无知与偏执。

3、解决的办法。我们在重视技能的同时,应提高一些文化修养,目的不是使个人增加一些风雅和谈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民族的素质。面对现实, 要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除了对文化知识进行亡羊补牢, 加强读书学习外,关键是每一个学习声乐的人,都要树立一种意识──文化素养是富含营养的土壤,要想让自己的艺术生命之树茁壮成长, 这土壤就必须更肥沃更厚实;同时也要明白“功夫在诗外”的道理,必须开阔视野,兼收并蓄,才能使自己的艺术之树长青。

参考文献

[1]杨瑞庆《模仿是为了创新》(《湘江歌声》2003 年第2 期)

记忆中的歌声范文3

【关键词】歌唱 记忆 规律 训练

记忆是人脑的机能,在歌唱领域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歌唱者而言,能否抓住歌唱学习中的重点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则决定着歌者能否在以后的学习中不会偏离,并有所突破。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歌唱的记忆包涵的内容十分庞杂,具体涉及到的记忆信息材料也极为丰富,它们几乎可以包括所有与歌唱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歌唱理论、技能技巧、学习训练、操作技术方法、实际音响效果、表演和情感情绪表达以及演唱曲目的旋律、音调、节奏、歌词、情景、场景、情景气氛、角色个性、情感情绪等。所有一切与歌唱记忆内容相关联的记忆大部分都可以归入记忆表象的范畴,“所谓表象是指在人的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在脑海中的形象重现”。而音乐表象主要有两种:“听觉表象”和“视觉表象”,二者同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但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是时间性的而后者是空间性的,前者是音响因素而后者偏于形象因素。在经过思维加工后,两者都可根据需要表现为再现、综合、创造等几种形式。记忆的全过程是建立在大脑皮层暂时神经练习活动基础上的,其记忆活动都要经历一个从记忆到保持到再现、再认所组成的相关联的过程,在这其中都会有些与实际相偏离的情况。

首先,是识记的过程。

所谓识记,就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累积知识经验过程,就是建立暂时联系的过程。歌唱艺术活动中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它们大体可以包括语言信息、歌者的动作、表情、歌唱音响效果、感觉体验、情感情绪以及抽象概念这六点。由于歌唱识记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带来了歌唱记忆活动的困难,其中最明显的记忆困难来自于歌唱者的技能学习和实际的歌唱,因为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记忆与理论知识的记忆以及人物、事件的相关信息的记忆有许多区别,它们大多与人的内部生理运动感觉和内心心理情感情绪体验紧密相联。而感觉和情感体验之间的差异很大,更重要的是它很容易受歌唱者或欣赏者的主观意识和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导致在记忆事物特点方面的某些困难。譬如,对歌唱者和欣赏者而言,有关嗓音歌唱的听觉记忆表象的建立就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嗓音本质条件有很大差别,各人的音色也有诸多不同。而歌唱发声时,歌唱技术动作方法的任何部位差别都会引起嗓音的种种变化,于是乎由于听觉上出现的这些判断错误导致了记忆方面的相应失误,从而影响听觉表象的确立。

在唱法方面,不同唱法(美声、民族、通俗)技术下形成的嗓音的音色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但从发声生理角度而言各自之间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任何观念上的混淆都有可能会造成不应有的听觉识记错误,给歌唱记忆或歌唱训练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此外,“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在听觉识记过程中,由于声音转瞬即逝,歌唱者和欣赏者往往来不及在声音消逝前的短暂瞬间内就能很好的把握住嗓音音色的具体特征,故也会给听觉识记造成某些分辨困难,从而同样会影响嗓音听觉表象的建立。事实上,嗓音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也摸不着,对音色的调节只能靠自己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又是非常抽象的,只能用耳朵去辨析、用心去感觉,其形象特征也远不如具体物品那么生动、鲜明,并能够很容易的观察和感知,而这也是造成听觉表象识记困难的实际原因之一。

其次是记忆的保持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暂时神经联系的维持。记忆的保持与识记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保持与识记也一样存在某些困难,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则仍然源于歌唱识记阶段所设置的记忆障碍。因为,由于诸如肌体歌唱听觉、运动觉、平衡觉等知觉信息识记方面的困难,往往会造成形成于大脑皮层的相应暂时神经联系不能够以更清晰、准确的痕迹形成稳固的留存于大脑中,因此会导致痕迹难以长期的保存,从而为识记信息的提取和神经联系的再活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对记忆保持构成重大负面影响的因素是遗忘,凡不能再现以往的经验,就是表现出遗忘,对于曾经感知过、体验过或操作过的对象和现象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回忆时发生错误,这就是遗忘,但遗忘却是人的大脑的又一本能。尽管它是记忆的死敌,但它却是维护大脑健康的重要手段。遗忘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紧张、不安、躁动、哀伤、挫折、厌烦、沮丧、绝望等不良情绪对人的精神、心理、生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减轻大脑的工作负担,恢复大脑的疲劳,使大脑富于活力。从理论上讲,遗忘是由于其他信息对记忆形成的干扰,使我们对记忆内容的提取变得困难。另外,时间也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据此,我们不难发现某些歌唱记忆内容总是难以持久的又一重要原因,其实是记忆者(歌者)在进行歌唱时常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记忆信息的同时提取的任务,从而为记忆信息的实际处理造成一定的困难,以至于相关记忆之间相互干扰,最终将降低识记的质量,从而使记忆信息难以持久。例如,当我们在记忆美声的发声技巧方法时,还必须考虑到我们的面部表情是微笑的半打哈欠状的,同时还要注意到气息的连贯性、流动性。此外,还必须应付由此产生的嗓音歌唱音色特征的听觉识记,以及其他情感记忆、逻辑记忆等各种记忆信息的识记。毫无疑问,在歌唱过程中,要面对如此众多的识记内容,这对歌者的记忆的保持一定会有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初学者或经验不足的歌唱者来说,要想在不断重复的练习中毫无讹错的绝对重复相同的歌唱动作方法技巧,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对相对成熟的歌唱者而言也绝非简单的事。因此,由于技巧方法的偏差使得记忆所造成的混乱同样也会影响记忆保持的质量。

最后是再现和再认的阶段。

再现和再认是对储存在大脑中的记忆信息重新提取、恢复的过程,是暂时神经的重新活跃。再现又做“回忆”、“重现”主要表现为在原来的刺激物不出现的情况下,通过回忆的方式仍能够保持在大脑中的信息重新识别和认识的过程。再认是当经验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仍能够认识的过程。再认相对于再现较为简单,属于更低层次的重现。二者都存在一个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都取决于学习的熟练和牢固程度,取决于识记和保持的水平。

再现和再认对于歌唱审美创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歌曲的创作离不开再现和再认,歌唱表演也离不开再现和再认,而歌唱欣赏也离不开再现和再认,就歌唱本身而言,再现更重于再认。譬如,声乐的学习与训练就是歌唱者通过借助大量的反复的歌唱生理机能和技巧学习,从而逐步学习和掌握歌唱技术方法过程,因而当歌者正式踏上舞台面对观众时,就是要将他自己多年学习训练所掌握的歌唱技巧方法和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表演创造,以再现的方式展示给听众。事实上这里的再现并非只是歌者单一演唱技能的简单再现,还应包括演唱者将声乐作品的词、曲等一度创作的成果以歌唱的形式予以形象再现。除此之外,小道歌曲的唱词、旋律、音高、节奏、速度、力度、气息、发声状态、吐字咬字、以及各种发声技巧、形体动作、音色控制、情感情绪变化等,都需要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内,将平时所积累和总结的点滴经验以艺术表现的形式予以再现,从而完成声乐艺术作品的二度创作,而再认就是更多的运用于具体歌唱技能训练和歌唱欣赏审美创造。

从上述这些记忆的过程可以看出,记忆始终是制约人类歌唱艺术审美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周冠生.《艺术创造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94.

记忆中的歌声范文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41-01

本文就声乐演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谈谈本人的体会和看法。

一、强化记忆,增强演唱的自信心

歌唱记忆在声乐演唱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熟练技巧,形成正确歌唱的前提,是歌唱艺术实践的重要保证,也可以说学习声乐的整个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记忆的好坏与否,对演唱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通过记忆,才能将歌唱的方法和艺术进行有效的运用,自信心是对自己演唱成功的把握,是对自己演唱能力的表现,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因此自信也是来源于记忆,具有很高的记忆能力,是演唱熟练自如的重要方面。在记忆上具有三点:一是听觉表象记忆,就是及时捕捉演唱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是听觉感受器官所接受的音响信息转化成听觉表象在头脑中储存起来的一种特殊的记忆方式。如果记忆力差,这些东西稍纵即逝。因此,要求歌唱者在反复锤炼的过程中把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生动的听觉形象。在头脑中保存下来,一旦演唱,它就在大脑中迅速反映出来,有利于演唱效果的提高。二是视觉记忆,在歌唱中除了对歌词、旋律、曲谱的记忆外,还包括把某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歌唱行为视觉形象记在脑海中,以利于提高演唱者的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技巧。三是情感记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演唱激情,就必须对每首歌曲里表现的情绪、情景、情感加以记忆和了解。通过对情感的记忆,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还必须深入生活,亲自去体现和感受,形成情感的记忆过程。通过情感记忆,为歌唱的表现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这种体验越丰富,对歌曲的表现也就越生动越感人。四是运动记忆,也是动作形象的记忆,它是在熟练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出自自身的一种本能。通过歌唱把自己的某种感受通过动作传递给观众。在学习演唱技能的同时,将自己形成的习惯动作下意识的助推演唱效果,使歌唱取得更大效果。因此,强化记忆,使自己的演唱自信心更加增强,使自信心获得演唱的成功。

二、不断实践,克服演唱中的心理障碍

歌唱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紧张、胆怯现象,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缺少实际锻炼,有的是演唱基本功不够扎实,有的是对自己的艺术水准和歌唱技巧信心不足。

也的有为了表现自己而挑选了演唱难度较大的作品等等。克服临场胆怯的状态主要应该抓住这样几点:一是多唱、多练、多实践,歌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经常参加演出活动,能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还可减少因不同场地、不同情景下的感觉上的差异和不适应的因素。二是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歌唱表演,对自己的演唱水平有个客观的估计、对自己的演唱效果不作过高的要求,不存在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将歌唱时的心理压力减少到最低状态,使自己全力以赴投入歌唱。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最佳水平。三是对表演中出现的不足以及意想不到的失误应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公开演出,如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镇静如常。不要慌乱,要认真把后面的内容唱下去,努力把不好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别在有重大庆典活动,有重要领导人参加的演唱会上,更要有自信心和平常心态,不要紧张,惶恐、要习以为常,一如既往,才能唱出好的效果。

三、倾情专注,集中演唱中的注意力

注意力,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分神,不能想入非非,良好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的基础,集中注意力是声乐演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它要求歌唱者调动自己的全部精力,把平时所掌握的发音技巧,创作智慧,热情与才能,聚精会神地倾注到歌唱表演中去,从而完成对歌唱作品的二度创作,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如果歌唱者到登台时,还考虑唱得如何,发音怎样,音乐好坏,服装差异以及观众反映是否强烈,这样想入非非,漫无边际,可以肯定你演唱一定会散神“走神”,跳出了所应该表现的“情”与“景”,使歌声失去情感的真实性,变得苍白无味。毫无艺术价值。因此,要想自己的歌唱得好,唱出神韵来。一是精力集中、倾精专注的奉献你的演唱,不得有丝毫“分神儿”;二是要平时的艺术素养和技巧全部释放来演译这首歌曲,达到情感交融、情景交融,神情交融。三是力求完美地把在准备过程中表演设计充分表达出来,以一种新的即兴的状态表现,这种歌表演就会使人感到酣畅淋漓,表情逼真,听者就会被你声情并茂的表演所折服倾倒,随歌者忧而忧,随歌者乐而乐,收到歌者与听者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心灵沟通的艺术效果,才能证明你的演唱的成功。

四、把握技巧,提高演唱中的艺术水准

技巧是演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技巧只有在心理素质良好的状态下尽情发挥才能取得演唱的成功,只有真正掌握了好的技巧,才能更加稳定情绪,提高素质。演唱时做到心中有“底”充满信心,镇定自如。而要达到这一标准和要求,只有通过长期的努力,勤学苦练,严格要求才有可能掌握高超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同时在技巧的锤炼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科学的发音方式,灵活运用歌唱中的各个环节和技巧,不断探索高难度的唱法,使之运用自如,才能进一步克服心理障碍,彻底摆脱临场怯场现象。只有把握好演唱的技巧,使自己的演唱艺术得到巩固和提高,才能消除各种心理压力,挥洒自如,演唱得体,去追求一种艺术创造的氛围,树立平常的、正确的演唱心态。

记忆中的歌声范文5

关键词:歌唱心理 歌唱学习 感知度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高级神经系统控制下实现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能力,歌唱实践也不例外。我们的歌唱学习、表演及教学和诸多心理因素发生着联系,要提高歌唱水平和教学能力,除了掌握歌唱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懂得与歌唱活动相关的心理知识,掌握这些心理因素的一般规律,以使歌唱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与表演达到更好的效果。

歌唱活动中的意志是人活动导向和控制方面的心理品质,它包括意志的坚定性、果断性和自控性等方面。歌唱活动是歌唱者为了获得完美的歌声,塑造声音艺术形象的一种有目的的审美行为。歌唱学习者的活动效能首先取决于他的意志品质,在歌唱活动中,我们要首先注意意志力的培养:要确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其与歌唱相关的各项活动;要在歌唱实践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力,不怕吃苦,不怕困难,愈挫愈奋,不断前进;要在歌唱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歌唱的控制能力,使歌唱的各方面达到更好的协调;在临场的演出中,要学会自我控制,全身心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活动中去,以达到最好的艺术表演效果。

因此,在歌唱教学和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意志力的锻炼和培养。通过自觉的、有目的的意志来努力达到对自己的歌唱情绪和情感的有效调控。

歌唱活动中的兴趣是人的情感动力因素,它是人一切活动的动力基础。实践证明:当对学习歌唱有兴趣的时候,歌唱感觉会更加敏锐,想象力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更加活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就会达到最佳的境界。因此在歌唱学习中要注意对歌唱兴趣的培养,调动学习兴趣和唱歌的积极性,在精神兴奋和情感充沛的状态下学习歌唱。

歌唱活动中的感知觉是人对事物信息接受和整合的心理过程。歌唱活动中的内部感觉有:呼吸感觉、共鸣感觉、吐字咬字感觉、情绪感觉。外部感觉有:音高感、旋律感和节奏感。这些感觉可以说是一个人音乐审美感知的基础。对于歌唱者来说,其音乐感觉能力的不断提高,除了先天的素质之外,还有一个不断实践和体验的过程。

歌唱活动中的记忆是对歌唱活动有关的感知觉信息的输入、贮存和提取。音乐的歌唱记忆既包括一般记忆,如知觉的、认识的、情绪的和运动的各种经验,也包括音乐有的单音记忆、旋律记忆与和声记忆等。在我们的歌唱学习实践中,对歌唱技能技术的学都是通过感觉记忆的积累来完成的。

与歌唱活动关系较为密切的记忆表象主要有: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觉表象。在视觉表象的记忆中,除了对歌词和曲谱的记忆外,还包括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歌唱行为和教师示范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歌唱本身是表演艺术,它要求歌唱者通过视觉去接收和积累更多的他人表演时的歌唱状态和情感表现,作为自己歌唱学习的参照摹本。

概念记忆功能在歌唱学习和教学实践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歌唱活动除了和感觉方面的表象记忆相联系以外,它也同知觉方面的表象记忆相联系。歌唱学习者在学习中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积累相关的文化知识、追求审美的艺术境界等,这些几乎都和知觉的表象记忆有关。歌唱学习者通过理性的概念记忆不断地学习同歌唱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在歌唱活动中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艺术标准,使自己的歌唱实践变得更为自觉和有效。

歌唱活动中的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想象是创造性的”,它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这种禀赋和敏感通过常在注意的听觉和视觉,把现实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印入心灵里。”因此,音乐记忆是音乐想象的基础,丰富的音乐想象能力是音乐家的重要心理特征。

歌唱中的音乐想象可以分为音乐再造性想象和音乐创造性想象。音乐再造性想象是歌唱者在歌唱活动中依据歌曲作品在脑海中形成的相应的音乐形象的过程。一首歌曲的情感内涵越丰富,歌唱者对歌曲的感受和体验就越深刻,再造的歌曲艺术形象也就越生动。音乐再造性想象是歌唱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之一。

歌唱情感是歌唱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它是伴随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对于我们的歌唱艺术表演的创造活动具有非常强的功能作用。首先,情感是歌唱艺术的创造与表现的动力。其次,我们的歌唱艺术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歌唱艺术本身就是表情的艺术,它的艺术想象与艺术创造也是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要目的的。

总之,歌唱的过程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对于歌唱心理学的研究和运用,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只有了解了歌唱的心理状态,掌握歌唱的相关心理规律,采取适合自己歌唱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歌唱学习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主动地遵守它、顺应它,以避免弯路和倒退,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叶欣 防灾科技学院大学生艺术活动指导中心

易琳 华北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邹长海.歌唱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张凯.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记忆中的歌声范文6

【关键词】影视歌曲;声乐学习;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J64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43-01

影视歌曲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可以有效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升华作品内涵。大部分影视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主题鲜明、浅显易懂,可以有效激发听众的形象思维。声乐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要加强演唱技巧训练,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影视歌曲不仅具有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还有生动形象的音乐画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声乐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声乐演唱中,若要深入地体会作品情境,感受角色魅力,演唱者就必须发挥充分的想象,将声乐作品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内心感受,进而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影视歌曲不仅拥有动人的旋律,还具备丰富多彩的画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声乐课堂中播放影视歌曲,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回忆起相关的影视情节,并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这一方面可以增强声乐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演唱热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影视歌曲,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解读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感受作品的创作情感,进而把握影视歌曲的演唱技巧。例如,在学习影视作品《冰山上的来客》的主题曲《怀念战友》时,如果学生不了解这部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就会单纯地运用男高音技巧演唱,使歌曲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师应该安排学生先回忆或观看《冰山上的来客》,进而鼓励学生在演唱中运用想象力,在脑海中映现相关画面,以此增强歌曲演唱的情感表达。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歌唱记忆能力

歌唱记忆是声乐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声乐学生在学习和演唱中曾练习过的表演动作,表达过的歌曲情感,进行过的发声训练,都会在其大脑皮层产生痕迹。在之后的声乐演唱中,学生可以调动这些“痕迹”,加工成为自身经验,进而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演唱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学生的歌唱记忆。影视作品将音乐、表演、文学、绘画等元素融为一体,具备视觉和听觉双重属性,因而,可以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可以在声乐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熟悉的影视音乐,让学生在回忆影视作品情节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歌唱记忆力。例如在播放学生熟悉的《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时,学生就会回忆起电影中的经典情节:战士在战场上不眠不休地进行了几昼夜的战斗,他们口干舌燥,但却没有水源,担任医疗工作的年轻姑娘为了激发战士们的斗志,抚慰战士们的心灵,运用亲切朴实的曲调深情地唱起了这首《我的祖国》,优美动人的旋律仿若一股清泉流入战士心中,激起了他们无穷的斗志。将音乐与画面有机融合在一起,无疑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他们产生清晰的歌唱记忆。此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种体验:当听到某一首影视歌曲时脑海中不自觉地回忆起相关的影视画面,仿佛感觉时光倒流,产生强烈的演唱欲望。由此可见,影视歌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歌唱记忆能力。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歌曲分析能力

声乐演唱者在进行二度创作前,必须了解相关背景,并对歌曲进行系统分析。影视作品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声乐学习中了解歌曲内涵、情感基调、创作风格。影视作品的画面和情节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歌曲情感和意境,进而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例如影视剧《敌营十八年》的主题曲《曙光在前头》歌词为:“啊!战友你机智灵活深入敌后去战斗。啊!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这段歌词以极其简练的语言展现了《敌营十八年》蕴含的主要情感,鲜明的节奏显示了英雄的过人气魄。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了中共地下党员江波,长期潜伏于国民军队中,凭借坚定的信念为我军搜集传送情报的动人故事。《敌营十八年》的主题思想是歌颂我党地下工作者的牺牲精神。但由于该剧及其主题曲讲述的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学生很难领会歌曲主题,因此,声乐学生即使拥有高超的声乐演唱技巧,也很难打动听众。这就需要学生先了解影视剧的故事情节,进而分析歌曲所营造的氛围和意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歌曲领悟,增强演唱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樊凤龙.电影音乐中的声乐艺术[J].电影文学,2008(22).

[2]柳华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2002(11).

[3]柏正杰.浅谈影视音乐如何辅助大学音乐教学[J].电影文学,2008(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