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例6篇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心理品质 技能训练 青少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学生自杀事件,2010年59起,2011年63起。自杀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往往是由于认知上出现偏差,也就是说不是某个事件引起的某种结果,是我们对这个事件的认知导致的某种结果,实际上是心理素质上出现的问题。另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我国有近90万人死于各类道路交通事故。尽管超速等现象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直接原因,但应激对抗能力不够,产生感知和思维障碍,动作遗漏或失误等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呢。某单位组织昼间飞行训练,一名飞行员在返场着陆过程中偏航,复飞后建立航线飞往三转弯。由于罗盘故障,偏航60度,飞机未飞临三转弯上空,此时高度紧张的飞行员,为尽快找到三转弯点,建立着陆航线,在寻找地标的过程中,注意力分配不当,忽视了飞行高度、速度、飞机状态,造成一等飞行事故。不管是驾驶飞行还是汽车,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很多事故往往都是非技术原因造成的,都与人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心理素质的加强与提高,心理技能的培养与养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长期的训练或有意思的培养。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技能训练,有利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心理活动水平,有利于解决心理问题,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那么在青少年中应该开展那些方面的心理技能训练呢?

一、注意技能训练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有选择的指向,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注意存在于各种心理活动中。注意技能训练意义在于保证各类信息接收清晰,思维或动作的精确、连贯、完整。注意常常伴随各类活动的全过程,从信息的感知、分析、判断、决策与动作反应等所有意思活动,无不需要注意的参与。注意的训练内容通常有注意广度训练,就是把一些相互关联的对象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对象去感知,增强知觉对象的整体性;注意稳定性训练,就是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注意分配训练,就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注意转移训练,就是把注意力由一个客体转移到另一个客体。

二、记忆技能训练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记忆是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过程,头脑中记忆的知识越多,越牢固,那么遇到问题时,就越容易解决。记忆的方法通常有积极暗示法、归纳记忆法、组块记忆法、协同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强刺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谣记忆法等。

三、判断技能训练

判断技能是指对获得的所有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行为方案的能力。判断技能的训练内容一般包括有用信息提取能力、矛盾信息分析能力、不确定信息处理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训练方法通常有思维的逻辑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训练、思维的敏捷性训练、思维的创造性训练。

四、心理放松技能训练

心理放松训练是通过主动放松来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减轻心理压力,引起心理松弛,使机体保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心理放松训练可以降低情绪紧张产生的能量消耗,减小心理压力,对应付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也可以帮助振奋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心理放松技能的训练方法有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放松法、想像放松法、音乐放松法等。

五、自我暗示训练

心理暗示是利用言语或非言语信息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进而控制其行为的过程。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活动水平,集中注意,保持努力,建立自信和意志,并转化为行动。自我暗示一定要积极、简洁、投入。自我暗示的方法有言语暗示和动作暗示。

六、表象技能训练

表象是指回忆或想像某心理活动过程中不同感觉器官产生的各种现象。对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叫记忆表象。大脑对客观事物形象的创造,叫想像表象。表象技能的基础训练主要有表象的多通道感官建立训练,表象来自体验,训练的目的是得到储存在记忆中的体验,产生需要控制和改造的表象;表象清晰性训练,练习表象的清晰性;表象的可控性训练,可随意放大或缩小、放慢或放快、打开或关闭表象中的有关内容。

七 、认知调节训练

认知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认知调节训练是通过改变看法,来纠正个体不良情绪或行为的一种训练方法。人的认知过程对行为具有决定作用,是解决心理问题的基础。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件产生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认知的主要特征有二分法思维、灾难化、情绪推理、贴标签、以偏概全、个性化等。

八、自信心训练

自信心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自信心能引导我们制定结合实际的目标,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比较准确的估计,能使人喜欢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能使人具有更高的抱负水平,能使人保持谦逊的品质。自信心的训练方法有目标设置练习,通过一个又一个目标的成功体验获得自信心;积极暗示练习,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增加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力量,要学会表扬自己;合理归因练习,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学会正确的总结。

九、沟通协作训练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旋律听写;心理过程;心理训练;音乐艺术;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12-03

旋律听写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将领会到的乐曲变成准确清晰的印象并将它们以乐谱的形式精确地记录下来的能力。旋律听写是一种全面的技能,目前,各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课中听写方面的训练主要包括单音、双音、和弦、和声、单声部及多声部旋律等几个方面,由于旋律听写的训练综合了音准、节奏、节拍、和声等各音乐要素,因此,培养学生快速而准确的旋律听写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音乐听写课作为视唱练耳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和帮助音乐各科学生专业学习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由于旋律听写的要求较高,它必须具备持久的注意力,具有一定的对音乐的理解力,一定的音乐记忆力以及音乐的想象和思维能力。这就关系到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心理学研究的就是人的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使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特点、本质、机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感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才能、性格等。这些心理现象几乎与视唱练耳技能训练的反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听辨、听觉分析、记忆、内心听觉、联想等。因此,对视唱练耳教学的深入研究,就必须建立在学习和通晓心理学的基础上。旋律听写正是要求学生通过听辨、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将感受到的旋律用记谱的形式固定下来,将听觉所接受到的音乐形象以书面、视觉的形式再现。下文将就旋律听写的心理过程进行论述,并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心理训练的方法,以期提高旋律听写的能力。

一、旋律听写的心理过程

视唱练耳旋律听写的过程,同时也是感知、记忆、思维等的心理活动过程,因为这一过程的心理实际上包括听写前和听写中的心理准备――注意,信息接收的基础――感知,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整合――思维,整个过程的核心关键――记忆以及听写的目的结果――表达。

(一)注意

心理学家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事物的集中和指向,指向是指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有选择的朝向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的事物。集中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的清晰和完善程度。任何音乐心理过程的开端,总表现为将注意指向当时音乐心理过程所反映的事物。在音乐心理活动开始之后。注意并不会消失,它会伴随着音乐心理活动的全过程,以保证音乐心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如果没有注意的参与,旋律听写这一音乐心理活动将无法进行。

从注意的生理机制来看,突发式注意和渐进式注意是经常交替并用的,突发式注意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瞬间被自己充分调动起来,渐进式注意是指主体的心理活动在进入学习过成后不断地受到心理干扰,一些无关心理活动不时插入,进而引起走神。正因如此,在进行旋律听写时,有的学生会出现没听清,开小差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尽快形成突发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

(二)感知

感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它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在旋律听写过程中,声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感觉即产生,感觉信息通过器官传到大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感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经验和思维定势。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方式存在的,在感知的过程中需要迅速捕捉和辨认。因此,在旋律听写训练中对调式的倾向、调性的辨认、节拍的强弱、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等的感知时,仅靠一些理性的阐述和一些感念去生搬硬套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投入较多的感性体验和感性积累。

(三)思维

如果说感知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属于感性认识,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反映,是一种理性认识。在旋律听写的过程中,思维就是对大脑所感知的旋律中各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探索音准、节奏、节拍等各要素的联系、特征及其规律,最终确定“这是什么”的过程。

在进行旋律听写训练时,还要尽量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因为局限于既有的信息或认识的现象,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习惯于从固定的角度来观察、思考事物,以固定的方式来接受事物。在音乐活动中,定势的影响是较大的,因为音乐是流动的,具有较大的惯性,当连续出现的某种节奏型、音型、句式突然发生变化时,往往容易出错。因此,在旋律听写中要想尽量减少思维定势的影响,必须提高对节奏、调式、和声等各种因素的区分度和感受性。

(四)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音乐记忆就是将听觉所获得的感知到的对音乐音响、音乐形象信息及其结构形式的完整映像和总体感觉长时间地保留、贮存在意识中,并将其反映与再现。良好的记忆能力对于练耳来说非常重要,培养良好的听辨能力,离不开记忆。依据保持时间的长短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旋律听写的记忆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是“组块”,对音乐记忆而言,初学者的“组块”可能是旋律乐汇,而在接受过长期训练之后的“组块”则可能是包容和声及配器在内的乐句。水平不同,短时记忆的能力也就不同;水平越高,短时记忆能力就越强。

(五)表达

旋律听写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表达,即要落实在书面上,通过写来反映所听辨的情况。表达错误将导致整个听写过程失败。因此不仅要听得准,还要写得对,同时要有快捷的书写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是大量地默写自己熟悉的曲调,并将这些曲调进行移调练习,长期这样练习,记谱能力便会逐步提高。另外,教师可采取设计编排常用节奏型编码等方法来确保听写任务的完成。

二、旋律听写应克服的不良心理

影响视唱练耳旋律听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心理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听写的效果。心理状态好,就能正常发挥,心理状态不好,则反之。下面将具体论述困扰旋律听写的几种不良心理。

(一)化解紧张的心理

一些学生在上视唱练耳课时存在紧张心理,当他们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慌张、忙乱、失调等紧张的心理反应。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的原因有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不相适应,教学评价不当等;主观方面则跟学生自身 的性格、音乐素质等因素有关。

(二)克服消极被动的心理

许多学生认为旋律听写是捉摸不定、看不见摸不着的,在产生这种想法的同时就产生了消极、被动的心理。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音乐并非是不可知的。若能消除被动心理,代之以积极主动的心理,通过系统的听写训练,集中注意力,是能够听好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觉水平,应该重视平时心理素质的训练。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平时的训练当作考试来对待,这样既可以避免松懈的情绪出现,又可以让学生在真正面对考试时情绪稳定。此外,学生也可以用自我暗示的方法来调节消极情绪。

(三)克服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19世纪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注意是唯一的窗户,只有经过这个窗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才能在心里引起感觉来。旋律听写的过程要求学生首先要产生听觉注意,排除无关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影响,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将整个身心都溶入到音乐中去。实验证明,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且保持长久,是完成旋律听写的条件和前提。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确这一点,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写训练中去。

(四)解决记忆抑制问题

在旋律听写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记住两头,忘记中间的现象。这是由于人的记忆会受到两种抑制的影响,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内容给后学习的内容带来干扰和抑制,倒摄抑制则反之。受这两种记忆抑制的影响,旋律听写的结果便很容易出现上述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首先告诉学生有关记忆抑制的心理学理论,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其次,教师要使学生适应记忆抑制的心理现象,在听记时先记首尾内容,再记中间内容,从而提高旋律听写的准确性。

三、心理训练――提高旋律听写能力的一条捷径

既然心理因素在旋律听写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就需要学生不仅要重视平时的技能训练,还要包括心理的训练。旋律听写的心理训练就是运用一些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其在练耳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高的心理能量储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

(一)归因训练

归因理论认为,如果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原因,如能力差、任务难等,将缺乏自信心,从而增加紧张、焦虑的情绪。若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缺少能力也同样会增加对行为结果的消极情绪。相反,将成功归于稳定因素(如能力),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则更能增加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因此,最好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可以控制的、不稳定的因素,如自己的努力程度、知识掌握不牢固等,这样就可以产生积极的情绪和学习行为。具体来说,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第一、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第二、要相信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造成的;第三、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并体验内心的喜悦感和成就感;第四、学会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归因训练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改善心理品质、消除不良的心理暗示。

(二)建立自我激励机制,成熟看待学习成果。

首先要及时总结,把自己的成果和不足都列出来,既要给自己肯定,也要让自己看到前进的紧迫需要。其次,要为自己建立内部评价指标,这种指标是相对客观、绝对的,不以别人的评价为转移,并尽力做到自己控制自己的学习。再次可以寻求同学的帮助,因为好的学习伙伴可以起到陪伴和鼓励的作用,并能更加正确和客观的对学习提出建议。

(三)强化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3

首先口语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思维)借助于词语并按一定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言语(有声语言)的过程。人们在运用口语交际方式来表达一个意思时,思维便集中到要表达的内容上;思维的内容靠流泻在嘴边的语句迅速表述出来,这时,嘴上说的是刚想过的,而心里想的则又是打算接着说的内容。就这样,边想边说,边说边想,不断把自己的意思完整地表述出来。例如“明天晚上”“马陵山”“夜景”这些词语,说的时候,需要立即选择一定的句式把这些主要词的意思串联起来:“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们就定在明天晚上去马陵山欣赏夜景吧。”在这个过程中,从内部言语到快速选词造句到口头表述即外部语言,几乎是闪电一样的快捷。如果中途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说话的效率。由此可知,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同智力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其次说到智力,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一般指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联想力和想象力等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听话,要想听出对方的主要意思,弦外之音(真实意图),就要有敏锐的思辩能力和觉察能力,语言稍纵即逝。许多话语有时候不是它们表面的意思,因此需要听者边听边记,并进行必要的联想或想象,进行缜密的归纳、分析、综合、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说话,是把自己思考的内容用最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编码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等。所以说加强对学生以听说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无疑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最为重要。

再次我们说口语交际训练正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因为语言和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是借助语言体现的。口语交际要求人们现想现说,而“想”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有条理地进行口语交际,还要求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恰当地进行口语表达,这就于无形中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逻辑性。胡适就是用他思维的特性耍一个诙谐,博读者一璨,关于做人要磊落光明,他有这样的一句名言:“狮子老虎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的,只有狐狸才会拉帮结派”。

平时,我们说话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要求思维具有广阔性和深刻性,思维开阔,并有一定深度,话语才有一定的容量和新意;言之有序,要求思维具有较好的逻辑性,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推理严密,话语才会说得准确、周密、有条理。例如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一次公共集会上他这样演说:“我们的国家要向前走,不能倒退。就像我们手中的录像机的遥控器,我们要摁前进的键,快进的键,而不是倒带的键。”如此质朴的语言其实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再者,说话是直接际,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与对方的反应随机应变,这无疑使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锻炼。从口语交际的心理过程来看,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为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而口语交际培养,又将大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说口语交际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需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在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方法很多,如看图说话、复述、讨论、抢答、演讲、辩论等都可以运用。在口语交际与思维的同步训练中,思维训练的重点应培养学生思维速度和思维广度,并使之同口语交际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口语交际中,由于语音信息总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听话人对瞬间强烈、集中感知性的语言记忆能力特别突出,无论何种形式的听话,都一定要能迅速而又无误地捕捉住说话人发出的每一个语音符号,并立即储存到大脑皮层记忆中,为下一步理解和品评话语服务。可见,口语交际训练又有利于促进记忆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口语表述训练中,应当有意识地加强短时记忆和瞬间记忆能力训练,例如,可以从“听记训练”(听后记录)和“听说训练”(听后复述)两个角度展开,顺延这两大角度,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这样的口语训练将对人的记忆能力产生明显的强化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复诵记方式,其中“熟读成诵”主要是增强记忆;而复述除了渗进记忆的成分外,更多的是理解和思维,是智力训练的高级阶段,达到了概括的、间接的理性认识阶段。其他智力因素,如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同样能获得发展与提高。总之,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有利于开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4

论文摘要: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包括:创造性的思维、良好的感觉和歌锐的观察能力、记忆力、应变能力和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训练。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现代足球对运动员智力的训练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球员智力已成为当今足球训练的首要任务。青少年是中国足球的未来,也是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希望,因此,本文提出了几种能力训练方法。首先笔者认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智力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2、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3、记忆力和应变能力;4、完成各种动作的速度。如何开展好上述几个方面的训练,是值得大家探讨的一个问题。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现将我的一些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球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行为受其思维方式的支配,在现代足球比赛中,那种墨守成规刻板教条的思维必然要束缚球员的手脚,现代足球运动员应灵活多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球王贝利所说:“作为球星,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有独特的创造性”。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对于青少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青少年运动员创造思维能力要尽创造一种与比赛接近的训练模式。在训练中不断向球员灌输用脑踢球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技战术行为,例如:在2对2,3对3,5对5的对抗练习中,教练员要充分给球员一个广阔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让球员充分表现和发挥想象(在墓本战术的墓础上),也可以随时停止对抗,指出球员在运用过程中的合理行为和非合理的行为,并且可以逐步启发他们的思维,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向球员传授足球知识,包括技战术、心理、生理、裁制规则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也能达到对青少年球员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的效果,从而使其更加灵活和敏捷。

    青少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思维敏捷与否的直接表现,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忽略培养青少年球员对技战术及完成动作进行语言表述的能力,它能清晰地反映出球员掌握技战术熟练的程度。

    二、良好的感觉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感觉和观察能力是培养运动员智力的重要因素。现代足球比赛中,球员的感觉和观察能力,是球员决定技战术的前提,世界优秀足球运动员在这方面都非常有特点。例如:世界著名球星马拉多纳,无论是带球突破、传球、射门,常常出其不意,出现在对手最危险的地方。作为一个出色的球员,必须具有非凡的感觉和观察能力,只有在迅速判断同伴和对手的意图之后,抓住战机才可能战胜对手。同时作为教练员要及时地培养青少年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训练或比赛前,可根据每个球员的技术和心理特点,要求他们学会观察对手的战术意图,做到知己知彼。

    三、记忆能力和应变能力

    无论学习基本技术还是掌握战术知识,都应当运用已学的知识主动领会和完成新的动作。为了培养少年运动员的记忆力,教练员应在训练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反复练习技术要领和原有的技战术知识,其作用非常明显。此外,通过各种变化和几人间传球练习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力,也是训练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十五岁左右是青少年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要充分利用这个年龄段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忆力训练。同时,理论课也是训练记忆较好的方法,使他们在训练一比赛一再练一再比赛中增强记忆力。

    世界足球运动的高速发展,也给我们球员提供了享受和观察高水平比赛的机会,优秀球员为什么能在高水平,强对抗和快速运动过程中完成复杂动作,其结果就在于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非常强。所谓应变能力就是对某个事物或物体不断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一种能力。例如:球场上复杂变化的环境中,带球、传球、射门等方面应变能力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使他们逐步达到和提高应变能力。方法有二:

    1、在一个直径为20-30米的园圈内进行,人数为5-6名,圈外四周各有1名队员进行传接球,队员在圈内自由带球,能过所有队员后,传四周的某一个队员,做一个碰墙式2过1传接球练习,之后再进入圈内反复练习。(如图)

2、在上图的墓础上,圈内增加3人,进行技术干扰,使练习难度增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到比赛中进行实践,这样就能在复杂的环境中去体验和完成各种动作,这样才能逐步加强和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四、完成各种动作速度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5

当学生掌握了汉语拼音,具备直呼音节的能力后,教师充分运用教材全文注音这一编排优势,促使学生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利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读准字音,具体做法是:

1.在预习时读准字音。预习字音的要求是:①对照田字格中的生字用方框把文中生字连音节框出,相同的生字只框一个。②目视双行把课文读几遍,要读准每一个字音。③把方框里的带音节的生字读三遍,边读边记字音。 ④试读田字格中的生字,看自己记准了多少,读不准的可再看文中的音节。由于预习的要求明确、具体,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运用汉语拼音这个工具去读准字音。

2.第一课时落实对生字读音的检查。第一课时,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再读课文。采用自读自听,互读互听,一人或几人读、大家听,以及“接龙读”,“分组赛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读准每一个字音;检查学生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容易读错的生字用卡片或小黑板出示,检查每一个学生掌握的情况。

3.词句训练时注意矫正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后,教师要凭借词句,训练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感情。由于多次读课文,生字复现率高,一旦发现有读得不准的字音,师生都及时进行矫正。

4.记忆字形,书写生字时巩固生字读音。教师要求学生分析记忆字形时先读出字音,再分析记忆。对照田字格的范字书写生字时,先小声读出生字的音,再书写,写完一个再小声读一遍,把识字和写字紧密结合起来。

二、训练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字义。

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容易被忽视。一年级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400多个生字,80%左右都是儿童日常生活词汇,具体形象。只要充分利用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和插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汉字本身的特点,学生就能理解。我们根据“大纲”要求字不离词的原则和识字要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原则,结合儿童身心特点,采用各种直观手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理解字义的方法,并在反复运用中形成初步能力。

1.结合词句理解字义。识字和学词是分不开的。因为有的生字本身就是一个单音节词,有的生字是构成词语的一个语素,有的双音节词两个语素都是生字,所以学生学习生字时,能联系语言环境,具体了解生字词所表达的意思才算真正掌握了字义。从“看图学词学句”开始,教师就告诉学生,结合上下文反复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是理解生字词的一种好方法。并在教学中不断强化这种训练。比如理解“广”字(第二册《祖国多么广大》)教师让学生读最后一句“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并且联系前三句的意思说出“广大”就是“很大很大”的意思,对“广”的字义也就理解了。然后启发学生读出自豪之情以加深对“广大”一词的理解。在一年级教材中,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的生字还很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类生字逐渐增多,因此从一年级起就要训练学生反复运用这种理解字义的方法以形成初步的能力。采用此种方法,一定要密切结合语言环境,给学生读书、思考、议论的时间,还要训练学生把理解到的意思完整、通顺地说出来,达到识字和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相结合的目的。

2.看图理解字义。一年级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幻灯、简笔画等直观手段训练学生理解字义的能力。又如“丛”(第二册《明明上学》)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株草和一丛草,让学生根据直观形象说出“草丛”的意思,落实了对“丛”字的理解,然后扩展到对“花丛”、“树丛”的理解,使学生通过识字提高了认识事物的能力。

3.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汉字是表义的文字,汉字中有80%左右是形声字,一年级教材中的形声字是比较典型的。比如“稼”、“爬”、“装”等,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的字对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逐渐地,学生便能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很多字义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体会,只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便能加深对这些字义的理解。

5.看实物理解字义。有的生字的意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需要借助实物来理解。教《蔬菜》这一课时,教师出示了一株还残留着几朵黄花的小白菜苗,帮助学生分清“根”、“茎”、“果实”各指植物的哪一部分,有了这样的铺垫,课文的难点很容易就突破了。用以上几种方法训练学生理解字义,必须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在学文中有机进行,而且要反复读,在读中理解,理解了再读。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使识字和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发展语言结合起来。

三、训练学生用各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在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过程中,虽然学生利用“无意注意”识记汉字的字形,但这种记忆是轮廓性的,很多笔画较复杂的字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准确记忆。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是分析记忆汉字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教材安排的顺序,训练学生牢固掌握。做到会读会写各种笔画和偏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根据汉字本身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教给了学生以下一些分析记忆字形的方法。

1.笔画分析法。独体字一般按笔顺规则说出笔画名称来记忆。

2.结构分析法。合体字一般采用分析偏旁和部件来记忆。有些合体字的部件学生不认识,比如“低”字的部件“氐”,这部分仍可用笔画分析法记忆。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某些笔画的细微变化以便把字形记得更准确。

3.增减或调换偏旁部件的方法。形近字多,同音字多是汉字的特点,也是识字教学的难点,教师教学生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以熟带新记字形。比如学了“青”字,用增加和调换偏旁的方法,学生可记装清”、“睛”、“请”等字的字形。采用此种方法分析记忆字形时,教师强调仔细观察,发现异同。学生通过眼看、脑想、口述,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发展了思维和连贯语言的能力。

4.运用造字规律分析记忆字形,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教师运用汉字指事、会意、象形等造字规律训练学生分析记忆字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记“杀字,学生说:“人”像伞的伞面,两点像降落伞的绳子,“十”像拴在降落伞上的人。在记字形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想象,兴趣盎然,学得主动积极,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场面。

记忆思维训练的方法范文6

运动技术的形成往往与心理活动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对心理训练方面的指导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这对于舞蹈教学质量而言是有效的保障。作为心理训练方法的组成部分之一,表象训练法的应用主要从心理教学与技术训练的角度来突出心理训练方法对于舞蹈教学的积极作用。所谓的“表象”主要是指对过去事物的形象感知过程,可从听表象、视表象及运动表象方面内容得到体现,其中运动表象主要是受训者在肢体运动过程中利用表象来对各种形象进行记忆和分析,并在特定时间内将各种动作形象融会贯通,反映出动作的力量性与空间性特征。可见,表象训练方法是对已经形成的表象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因此无论是运动感觉还是肌肉感觉都显得相对真实,通过对运动技能的把控来实现对情绪情感的有效控制。作为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训练模式,表象训练法的运用从心理层面实现了对外部表象和内部表象的有效结合,这一心理技能的训练过程对于高校舞蹈教学实施而言显然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外部表象训练方面,受训者如同在外部空间中看到自己的真实模样,而内部表象训练则是通过各种情景和动作技能的掌握来达到对运动技能的优化发展,这显然更加有利于舞蹈教学中动作和技能的掌握。从动作过程中通过对生理神经反应的唤醒来达到既定的训练目的是高校舞蹈教学应用表象训练法的根本目的,通过自我暗示来建立系统化的心理训练模式,这更加有利于舞蹈教学模拟训练方式的实施。随着舞蹈教学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从训练方法中寻找最为合适的舞蹈教学方式是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不仅需要从教学内容方面着手,更要从舞蹈教学训练方式方面获得教学灵感,切实提升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

2高校舞蹈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教学优势

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从舞蹈教学与心理思维拓展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想象与体验来促进舞蹈训练水平的提升。科学合理的舞蹈教学表象训练模式不仅是对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学生思维动作表象的形成也大有裨益。表象训练完成之后,学生可就舞蹈动作进行技术回忆与交流,就训练过程在脑海中进行重现,进而对自身的舞蹈学习起到积极的指向作用。技术动作训练是学生舞蹈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因此积极在舞蹈训练中应用表象训练法不仅是对学生动作模型的有效建立过程,同时对于技术动作的训练也产生了积极的巩固作用。在阶段性训练过程中,表象训练法的运用从动作的名称与动作顺序出发,切实体现出不同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与配合,这显然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还排除了外来因素的干扰,通过自我想象练习的过程来达到减少动作习得阻力的目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舞蹈动作的习得速度,同时在舞蹈学习习惯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3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校舞蹈教学凭借其高雅性与艺术性相互融合的特征而倍受青睐,然而随着舞蹈学习人数的不断增多,传统的舞蹈教学训练方法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现阶段的高校舞蹈教学需求,舞蹈训练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机械化模仿,这显然有悖于学生基本舞蹈技能的掌握。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过分突出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针对舞蹈技能和动作的掌握学生大多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得,长此以往显然阻碍了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的自主性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作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从训练方法设计和训练方法实施两个层面得以体现。

(1)高校舞蹈教学中表现训练方法设计由于舞蹈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动作的准确性、优美性和稳定性方面有着严格要求,需要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促进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表象训练法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从运动技能与心理指示方面共同实施,于成套的动作训练中体现对学生舞蹈技能与动作的指导,这显然更加有利于舞蹈教学目的的实现,具体的训练设计方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①动作初步掌握阶段在舞蹈动作的初步掌握阶段从知觉上来看是全新的舞蹈动作,然而具体的抑制过程却没有真正建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舞蹈录像的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训练动作,针对其中的技术动作要点进行讲解,并配合好双人的位置及训练方向,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迅速地理解舞蹈动作的技术要领,同时也能够在观察录像的过程中更好地形成思维认知,促进动作的配合训练实施,这就使得动作概念在学生思想意识中形成了相对的动态变化,更加有助于动作知觉的直观体验。②动作提高改进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分化性抑制已经逐渐形成,在内抑制分化和强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消退性抑制得到更新,进而形成一定的视觉表象。因此这一阶段学生的视觉表象已然占据了其思维意识的主置,在具体的教学方法选择方面应当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和理解,这对于学生表象情绪的配合极其重要。在闭目回忆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象与现实之间形成了相互对应的关系,而整体动作的理解也趋于深入。③动作协调完善阶段动作协调完善时期由于学生学习的自动化程度提高,因此针对各种动作技能的掌握也趋于完善,针对这一时期的表象训练法运用应当尽可能结合想象训练展开,在闭目想象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舞蹈情绪,配合以小幅度练习的展开来提升舞蹈动作训练的准确性,从动作本体感培养方面激发学生的舞蹈情绪。

(2)高校舞蹈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实施新授内容讲授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从录像中感受技术动作的要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应当注意观察教师对动作的示范,并认真聆听教师对动作要领的讲解。在对一系列舞蹈动作进行观察之后学生自我闭目想象,对舞蹈进行重复记忆,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再次聆听教师对舞蹈动作的分解讲述,闭目思索,想象在音乐伴奏下自我动作展示情况,并允许四肢有小幅度的伸展运动。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回忆舞蹈动作的要领,闭目想象,反复练习,并在教师的深度讲解下随着音乐自我练习,达到反复操练的目的。课后阶段的表象训练可进行1-2次,每次的时间保证在10分钟左右。完成成套舞蹈动作的学习之后,可通过双人配合及音乐伴奏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测评,保证测评过程的公平公正。对照综合测评结果不难分析,实施表象训练法教学的班级无论是舞蹈动作的质量还是双人配合和谐度都明显更为优异,这也使得舞蹈教学中的差异性特征更加显著。此外,在舞蹈动作的熟练性及准确程度掌握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效果。由此我们不难推断,表象训练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在大脑中反复记忆动作要领的方式来达到促进思考与分析的目的,这不仅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同时对于舞蹈教学而言也有着动作示范与强化讲解的作用,这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要领有着积极的影响。

4高校舞蹈教学中表现训练法的应用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