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的资料范例6篇

关于战争的资料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1

组织开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是党中央直接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2008年以来,我县曾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课题调研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最近,中央要求进一步抓紧做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的调研工作,省委、市委已召开会议作了专门部署。为此,县委决定对我县下一阶段的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工作进行安排。下面,我着重讲三个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抗战课题调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抗日战争,是100多年来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抗战时期,曾有不少学者搜集并记录日本的侵略罪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又有一大批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著书立说,揭露日本的侵华罪行。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抗战时期我国军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详实数据,这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对于用历史更好地教育人民,特别是用历史事实揭露和打击当前包括日本右翼势力在内的国际法西斯势力,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因此,开展这方面的调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开展这项调研工作,是我们党对历史负责、对死难的烈士与同胞负责的充分体现。二战胜利后,前苏联、波兰等国家,很快着手就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对本国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了全面调查和统计,公布了确凿、详实的数据,对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纳粹德国战犯、揭露法西斯主义暴行及教育本国乃至世界人民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我们的工作就显得落后了。在大陆主政期间,虽然就抗战期间我国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做过一些调查,但由于其当时主要精力用于打内战,且没有考虑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因此统计很不完整。我们党的抗日根据地在抗战过程中,也做过一些统计,但那只是局部的统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虽然有过一些调查研究,但始终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符合法律规范和要求、能在法律上无可辩驳、从而得到世界广泛承认的调查取证工作。应该说,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是抗战历史研究的基础资料,但我们几十年来却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系统、彻底地进行这项工作。因此,无论是记录抗战这段历史,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中,在涉及抗战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时,大都采取“据不完全统计”这样的说法。抗战8年,平遥境内发生了不少惨案,成千上万的同胞惨遭杀害,还有不少抗日战士长眠于平遥,同时日本侵略者还从平遥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但我们却很难拿出具有权威性的数字,更说不清战争期间伤亡人员的姓名。抗战胜利都60多年了,如果我们现在还搞不清楚这些基本史实和数据,那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就对不起死难的同胞、牺牲的先烈,也对不起后人。

其次,开展这项调研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维护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最不人道的一页。但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不顾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亚洲人民的反对,否认侵略、美化战争的论调和行为愈演愈烈。从修改历史教课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到否定东京审判、参拜靖国神社等等,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公然歪曲历史,欺骗世界人民,妄图复活军国主义。而多年来,我们对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定性多、定量少,宏观讲的多,微观讲的少,满足于大其概,“举列说明”,而不注重用具体数字来说话。因此,在对日交涉及辨论中说服力、感染力不强,有时陷于被动,甚至因为一些数字和史实的经常变动,引起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质疑。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掘出更加全面丰富的史学,拿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准确数字,进一步揭露历史真相,能够有力地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彻底戳穿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诺言,从而澄清模糊认识,形成国际共识,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声讨和谴责日本右翼分子为日本侵略史翻案的卑鄙行径,维护国际正义,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再次,开展这项调研工作,有利于推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国革命史、党史和军史的研究,为资政育人、特别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新的素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是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人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调研本身就是对加深中国抗日战争史特别是山西抗战史、晋中抗战史的研究。在调研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和发现历史事件和人物,能够为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人民史的研究充实更多的史料和史实,深化对我们党不断成熟、人民军队不断壮大、人民群众不断觉醒的历史规律的认识,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研究与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和人民史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调研我们可以获取、发现大量日本侵华的新证据和新史料,作为新时期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教材、新例证,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认清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

二、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党中央交付的这项重要政治任务

我们知道,现在学术界有不同层次的调研课题,但是,却很少有党中央直接批准的课题。开展对抗战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这一课题的调研,就是由中央有关部门论证、经中央领导同意、直接交办的。因此,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就其地位来说,可以称之为政治任务;就其作用来说,是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政治大局,包括内政外交,其意义与作用非同寻常。否则,我们的良心就不安,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一)总体目标。经过广泛、全面、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包括查阅档案、收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等,获得更多的证据,更加全面、准确、深刻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以及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伤害。

(二)主任任务。通过开展课题调研,主要掌握以下情况:

1、每个乡镇(社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2、县城在抗战中被毁坏和损失的情况;

3、重大战役中中国军队的伤亡情况;

4、日本从平遥掠走的各种资源的情况;

5、日本从平遥掠走和破坏文物情况;

6、日军在平遥制造的一系列重大惨案;

7、平遥劳工的损失情况;

8、平遥妇女遭受日军略的情况,包括慰安妇的情况;

9、日军在平遥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的情况;

10、日军在其他方面给平遥造成的破坏情况。

各乡镇(社区)在对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深入调研的同时,还可以根据本辖当时的历史情况进行若干专题调研,如重大惨案、细菌战、化学战、慰安妇、劳工、工商业、金融、能源、交通、文物、教育、卫生、重大事件、重要战役战斗等。

(三)方法步骤。

1、查阅当地有关档案、文献和资料。主要查阅1937年-1945年国民政府和日伪档案及有关抗战时期我县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的专门卷宗等。同时,还要查阅反映我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其他历史资料,包括当时的有关图书、报纸、刊物和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有关文史资料、地方志、图书、著作、文章等。所有收集到的资料都必须注明出处。

2、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调查。本次调查范围为全县设村民委员会的所有村庄。对未发生惨案的村庄也要出具具有法律作用的证明。对日军侵华战争中的重点残害区域和村庄,要进村入户调研。对当事人、知情者要进行采访,做好记录并填报统一印制的调查登记表,做好证词、文字、照片和音像资料的采集、整理工作。

3、汇总资料,填写统计表。原始档案的数据比较真实,可直接填入统计表;文献资料提供的数据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档案资料,要在认真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填写,避免重复。所有资料一律注明出处。

4、按照要求撰写、提交和出版抗战课题调研成果。各乡镇(社区)要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综合调研报告、专题调研报告和大事记,并连同统计表和相关资料一并于10月5日前上报县史志院。10月15日前,县史志院要向市委史志院提交县调研成果。调研成果经有关部门、专家审查后,分别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史志院统一编纂出版。

三、坚定信心,协调配合,切实把抗战课题工作组织好、开展好

一要坚定做好调研工作的信心。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查阅大量的历史档案,搜集大量的资料,涉及工业、农业、金融、文化等诸多社会领域。在全国开展这项工作有难度,而在山西难度就更大。因为日军溃逃之前,销毁或转移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有关日军侵略山西的档案所剩无几。抗战胜利后,阎锡山虽然对其控制的县市做了一部分调查工作,但大部分档案资料被其逃跑时带走或遗失。现在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已经70多年了,离抗战胜利也63年了,很多战争的亲历者、事件的受害人都已不在人世,取得人证已相当困难。另外,抗日战争时期的行政区划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这也会增加工作的难度。面对这些困难,我们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参加调研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攻克难关的心理准备,以百折不找的精神,尽自己最大努力,坚决完成中央交办的这项政治任务。

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抗战调查工作是一项要求很高,科学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大家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现存的有关档案都要查阅、查实、查全;对现存的有关书籍、资料、人证、物证都要收集、整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每一个数字和史实搞准、搞实,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推算、测算和估计,更不能编造数据。这一点,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时刻保持清醒。

三要加强协调配合。抗战调查工作是一件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的情况又各有不同。为避免重复调查、重复统计、工作交叉、口径不一以及其他各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时间浪费,需要党史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通过会议答疑解惑,及时沟通情况、通报信息和深入各地进行面对面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日本侵略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所以调研工作也会涉及各个部门和单位,没有相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这项工作是完不成、完不好的。党史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和配合。其他部门和单位如档案、公安、民政、政协文史委等,都要尽最大努力,协助党史部门做好这项工作。

四要加强对调研工作的领导。这次会议之后,大家要尽快将这次调研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向当地党委汇报,争取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各乡镇(社区)必须成立抗战损失调研领导组,由乡镇党委(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和落实这项工作。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项工作涉及国际关系和国际斗争,涉及到国家利益,非常敏感,各级党委、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严守工作纪律,坚持只做不说,严禁在媒体上披露和宣传。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2

毫不反省过去,到处炫昔日辉煌

中日甲午战争是成功实现近代化的日本发动的第一次对外侵略战争。此后日本又陆续投身于日俄战争、吞并朝鲜、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可以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在佐世保打响的。

旅游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指着地图说:“在山上可以将自卫队和美军军港尽收眼底。”登上高364米的弓张岳展望台向下望去,可以看到港口被小山包围。战舰可以通过狭窄的海峡出去,但外面的船要想进入这里并非易事。

日本在甲午战争爆发5年前将海军司令部设在这个天赐的好地方,在这里筹划战争。

免费开放的市内“海上自卫队史料馆”的展品都是对过去荣耀的回忆。看不到日本对侵略战争的任何反省之意。资料中写着“1882年根据军舰整顿计划案制定了8年内投入2400万日元建造32艘军舰的计划”、“1889年颁布宪法时准备对清朝发动战争”、“清朝北洋舰队实力不够,战争以发展为近代国家海军的日本海军完胜告终”。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数据中记录的不是“进军”,而是“扩张”。

广岛大本营曾是“战争首都”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可谓是举全国之力。战争爆发后,日本在广岛设立了战争指挥总部“大本营”。1894年9月15日至战争结束的翌年4月27日,日本明治天皇一直在广岛大本营指挥战争。日本还在这里召开了帝国议会。纵观日本近现代史,只有这段时期在东京以外的地方召开帝国议会。因此,可以说在甲午战争期间广岛曾是临时战争首都。

大本营位于广岛城天守阁前。大本营建筑物在美军1945年8月发动原子弹袭击时被炸毁。现在只剩下地基和楼梯等遗迹。来这里野游的女初中生们惊讶地说:“这里是大本营?不知道。”

为了方便打仗,日本还将铁路铺到广岛南部宇品港,他们从这里输送兵力和战争物资。这里现在改建成公园。日本还在广岛东部乘火车需要40分钟的吴港设立了海军镇守府,设立时间和佐世保一样是1889年。吴港车站前的大和博物馆的资料中写道:“佐世保是进军大陆的前方基地,而位于内海的吴港镇守府则是建造舰艇和制造大炮、地雷的兵工厂。”资料还介绍称,甲午战争时期在这里维修舰艇。日本引以为傲的巨型战舰“大和战舰”就是在这里建造的,吴港的城市标语也是“大和号的故乡”。

佐世保南侧港口城市长崎地区也建造了战舰。三菱造船厂史料馆中展出了这里建造的战舰照片、当时的军舰发动机等。并且日本正在推进于2015年以“明治日本的工业革命遗产”之名为这些战争设施申遗。

设在下关的伊藤博文铜像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下关条约》后,甲午战争宣告结束,这是一场日本单方面获胜的战争。台湾沦为日本的第一个殖民地,清朝支付了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款,金额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家预算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8倍。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中国成为全球列强的半殖民地。

清朝北洋舰队的总指挥李鸿章为了签署条约亲自来到下关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相对而坐,对话地点是河豚料理店“春帆楼”,这个名字是伊藤博文取的,意为“在春季的大海上扬帆起航”。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3

【关键词】资源整合;竞合战略;模式;战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1-0065-03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NJ0515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赵志运,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管理系讲师,东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与

ERP应用。(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

一、企业竟合战略构建思路

“竞合”观念认为,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仅凭一个企业的力量(企业内部资源)是无法建立竞争优势的,也无法应对市场竞争,企业只有跳出组织内部,在更大范围内组合资源,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综合优势,进而在竞争中取胜。因此,竞合战略的构建过程,其实就是围绕提高综合竞争优势这个目标,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优化组合过程。因此,如何确定资源组合范围及资源组合方式以建立综合竞争优势,就成为企业构建竞合战略的核心和精髓。

竞争观念的转变,导致企业的资源构成发生改变。传统的资源划分方法认为,企业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资源,通常分为三类:主要资源,也就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性资源,即企业主要资源生产过程中的支持物和使用物,包括原料、设备、资金、技术等;无形资源,主要是战略计划和管理控制。而在竞合观念下,市场(顾客)等企业外部资源成为企业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竞争的重点。而且资源的提供者也由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转化,即企业资源的可能来源是企业的关联集团(企业的所有相关成员,包括企业内部组织构成,诸如企业股东、管理人员、员工、股票持有人等和企业外部相关成员,诸如政府、合作者、竞争者、以及社会等等)。

企业的资源构成决定了竞合战略的构建方式,企业的资源提供者决定了竞合战略的结盟对象。企业竞合战略的构建思路是选择合适的资源提供者在稀缺资源方面的合作。

由于企业竞合战略的构建,主要考虑企业外部相关成员,因此,合作者、竞争者等成为主要的分析因素。

二、企业与合作者的竞合

企业与合作者的竞合主要是企业与产品生产的产业链上的相关成员,包括企业的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的合作。这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的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的思想就已经有所体现。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加速,与合作者的竞合从内容到实现手段等方面都被注入新的内涵。

早期的供应链管理思想认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其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供应链管理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对供应链所有节点企业的活动进行紧密的协作控制,形成了一个动态联盟,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通过紧密的功能协调追求多个企业的全局性能优化,客观上也就实现了组织内有更大的效率或价值增值,进而实现联盟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

在新的经济格局和竞争环境下,供应链这一核心问题得到了强化和提升。一方面,同一个供应链联盟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战略、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强调要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每一个企业都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的、长期控制的、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业务;另一方面,整个供应链联盟围绕联盟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客观分析市场及顾客的个性需求,通过联盟内技术程序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快速重组,优化产品结构,相关企业互相合作,进而提高供求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以及市场供求的调控能力,从而理性、超前、积极、主动地调整行业供应链的组合,及时、快速、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维系顾客关系、减小市场风险,建立供应链综合竞争力,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围绕竞合战略这一主旨,企业可以与产业链的所有成员进行合作,作为制造企业,既可以与供应商、经销商结盟,也可以与物流配送商结盟;不仅可以运用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以运用在市场营销方面,或者是广告宣传、娱乐传媒上;从目的上看,可以是为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弥补缺陷,分担风险,或者是为了联手角逐市场等等。

1.企业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企业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这是企业新业务开发和推广的关键环节。与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包括技术培训、在设备开发方面的交流以及争取设备供应商的买方信贷等等。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包括技术联盟、研发联盟和资本合作。有关这方面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瑞典利乐公司与伊利、光明、三元、蒙牛、娃哈哈、汇源等国内几业及果汁饮料行业巨头的合作。

利乐公司认为他们在中国市场制胜的“法宝”就是在中国市场采用先进的“关键客户管理系统”营销模式:以客户管理为中心,利乐公司的技术设备专家、包装设计人员、市场服务人员甚至财务经理都会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共同深入生产和市场一线。在设备引进、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营销体系构建、新品上市的全过程中积极投入,帮助本地客户发展壮大。正是这种理念,使利乐公司较快融入了国内本土企业中,与他们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2.企业与销售商的合作。有人说,得渠道者得天下,在市场成为企业主要资源的今天,与经销商的合作几乎可以看作是企业成败与否的关键,企业只有与各种类型的分销渠道合作,才能进入市场,占领市场。而且,通过与销售商的合作,不但可以稳固市场份额,培育顾客忠诚度,而且可以获得第一手的市场需求信息,为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捕获灵感。

从我国几个大型乳品企业――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光明乳业的营销模式看,销售渠道的建立及维护,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生活消费品,这些乳品企业正是因为紧紧把握住了销售环节的管理,才创造了各自的辉煌,在这方面,蒙牛乳业堪称典范,企业在1999年初创之时,没有生产工厂,没有产品,先做营销、品牌,创造了当年销售额7000万元的奇迹。

3.企业与原料提供者的合作。与原料提供者的合作可以使企业实现低成本、及时、快速、有针对性地为顾客提供个性

化的产品和服务,进而理性、超前、积极、主动地调整行业供应链的组合,因此与原料提供者的合作同样至关重要。

对于国内大部分加工企业,由于加工企业与原料提供者基本上是一种通过合同建立起来的买卖关系,由于合同各方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其合作关系常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能充分发挥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加工企业必须建立起加工企业与原料提供商之间战略联盟前提下的合理的价格体系。通过这一价格体系,在市场交换中实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的利润分配与风险承担,建立起利益共同体。

三、企业与同行竞争者的竞合

与同行竞争者之间的竞合,这似乎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但实际上这是竞合战略的精髓,是近年来对竞合模式的一种新突破,与以前的互补性联盟不同,未来会有更多与竞争对手的联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企业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按照竞争模式的演变,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也就是行业内整合的过程,最终结果是越来越多的弱势企业被抛入破产的行列。因此,通过与同行竞争者之间的合作竞争可以达到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概括而言,与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合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创造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迅速获得新技术;进入战略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降低风险;打破贸易壁垒,进入国外市场;获得低成本生产能力,或能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达到降低综合成本目的;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因此,与同行业竞争者之间的竞合是企业竞合战略的主流。

该种模式下,行业内的竞争者(企业)针对某种稀缺资源,通过并购、重组、联合、战略联盟、协议合作等方式,建立行业内的竞争者之间的合作。

1.研究开发环节的合作。这是国外企业快速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采用得比较多的形式,例如,美国的18家电脑厂商及半导体制造商共同实施一项称之为MCC的计划,它们联合起来研究包括新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第五代电脑,而研究成果将由各主办单位专利使用3年等。这些联盟有利于集结各种资源和各方优势,节省研究成本,缩短研究周期。

对于我国的企业,大多存在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产品的附加值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等问题,对于该方面的合作似乎更为紧迫,从国内的市场竞争现状来看,今后的竞争对手将主要以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为主。因此,区内企业,尤其是大型龙头企业应摒弃前嫌,以战略的眼光思考问题,在研究开发环节强强联合,依据各自的技术优势,走合作创新的路子,不断推出高品质的新产品,大幅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而增加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生产制造环节的合作。生产制造环节的合作对于合作双方在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有着各自的技术优势的企业合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国内企业,如果能够把不同企业的优势技术合理组合,则产品的竞争力必将得到大幅提高。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生产的A300和A310宽体客机,由德国负责生产机身,英国负责生产机翼,西班牙负责生产尾翼,而在法国总装。这种把欧洲各国飞机制造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的联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销售环节的合作。对于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历来是企业竞争的焦点,尤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市场和客户成为企业的主要资源,因此企业的大量资金都投入到市场开发环节中,而且对于竞争越激烈的对手,这种耗费就越巨大。可以设想,如果同行业的激烈竞争的双方能够在该环节结盟合作,把用于内战的投入合理配置,转向新市场的开发,则新开发的市场要比以前大得多。这一点可以参照国际市场的一些模式,比如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和日本的NEC合作生产半导体,销往欧洲市场,其目的应该是利用双方的品牌优势扩展市场份额。

销售战略联盟在商业领域的另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特许经营。特许者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产品、专利和经营技术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可以利用特许者的品牌优势扩大产品销量,而特许者有利于企业销售网点快速低成本增长,这是当前国际流行的一种商业理念,也是合作竞争中的强弱合作的模式。对于国内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在走自我发展道路的同时,应以战略眼光看待知识资源,借助知名企业的品牌优势发展壮大自己,以达到快速扩大企业的规模及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4.合资企业战略联盟。这种形式多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之间。发达国家的投资者的目的大多是为了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多是为了利用发达国家企业的技术、资金、品牌和管理等资源优势,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这方面的合作,在我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2003年蒙牛乳业与外资系(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分拆出来的鼎晖投资和英国联邦投资与商联保险合资的英联投资)的合作、上海光明乳业与亚洲达能的合作,另外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与国外企业的合作等都属于该方面的合作。

与竞争对手的合作,除了企业增强竞合观念是关键外,政府也应该适时制定指导性原则和方法,并建立行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

四、结论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4

新增的帮派基地

在江湖,各个派系基地的纷争是对一个帮派影响力最好的验证,所以帮派基地的争夺在《武林外传》的世界里显得尤其激烈,而为数不多的帮派基地实在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本次资料片开放了十八里铺、南疆、鸣沙荒漠三块区域的帮派领土争夺战,对于那些还没有占领到领土的帮派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另外已经拥有领土的帮派则会在此次版本更新后开启独有的帮派基地,而且帮派基地的相关后续功能将会陆续在今后的更新中逐步开放。

“胜者为王”里,帮派功能选项里添加了召唤龙王功能,但是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可以使用该功能,在每天的18:00到24:00期间,每天可以由帮派帮主进行一次召唤龙王的操作,这增加敌对者对拥有领土的帮派基地争夺的困难性,而通过帮派功能召唤出来的龙王被杀死后,将不会损失任何经验。另外在“帮派挑战”任务的难度上也有所调整,所有帮派等级在5级以上,个人帮派贡献度大于30000,且上交十颗精炼石的人可以在七侠镇帮派任务使者处领取“帮派挑战”任务,完成任务将会获得3颗完美精炼石。

强化领土战

全新开放的资料片“胜者为王”里,将会进一步强化帮派领土战相关功能。采集帮派领土战战场内矿产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资源,当这些资源数值累积到一定程度后,玩家便可以在督尉处申请什长、物资局从事、御马监、百夫长、千总、资源处从事、统领、镇国校尉等援军。通过消耗一定数量的物资后,可以在对应NPC处召唤出相对应的猛将来保护大本营,也可以召唤步兵、骑兵乃至大将军进攻敌人,还可以在镇国校尉处领取大量经验,以及对敌人的总攻命令,可以看出此次更新后,帮派领土战将会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一本万利的采集系统

所有已经加入帮派的玩家可以在七侠镇汤伯虎处开启采集系统,从种植、养殖、采矿和渔业等四大采集系统中选择一项,然后玩家便可以进行技能对应的采集工作,并且可以将采集获得的最终产品兑换成可供使用的原材料。

玩家开启了第一步采集过程后,会得到最初级的种植、养殖、采矿或渔业的所需物品,找到对应的区域进行第一步采集工作。第一步采集工作完成后不久,会发现被培养的资源也变成了更高级的形态。再进行第二步采集工作,将高级资源变成终极资源,整个采集过程就基本完成了。然后就可以开始准备收获我们第一次采集的最终产品了!当包裹里有了最终产品以后,就可以拿着最终产品去相应NPC处兑换原料了。在完成了足够多次数的原料兑换后,会发现NPC处出现了新的选项――这说明我们在相关的采集上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可以获得采集等级的提升――而更高等级的采集能力将使你在与NPC兑换原料时具有更高的效率。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5

在为多家大中型饲料企业咨询服务中,成功地运用深度营销思想引领企业进行营销战略调整和策略创新。本文通过展现其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体会,帮助大家理解深度营销的核心思想和原则,以便在各自实践中结合自身企业的具体情况,能创造性地运用和实施。 一、饲料营销中的现实困境

饲料工业是联系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中间产业,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受到粮食价格和养殖产品价格的双重制约。一方面上游的粮食价格上涨,导致饲料原料成本不断加大,而另一方面,其下游养殖业因结构调整对饲料需求减缓,这样饲料价格不能与成本同幅提高,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减少。再加上饲料行业地域性强,进入壁垒低和集中度低等特性,使大多数业内企业形势十分严峻:销售不畅,生产能力过剩;规模优势无法发挥,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产品同质化严重;乱放添加剂,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企业恶性竞争,如雷同模仿、大客户争夺战、价格战、促销战和赊欠严重等。

饲料企业陷入现实困境的原因是深层次的,是由养殖业的产业演进决定的。饲料行业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产业链极长,即饲料原料、饲料生产、良种繁育、动物养殖、屠宰加工、内外销售、技术服务。中国的养殖业80 % 以上还处在散养状态,品种结构单一、规模小、传统饲喂(饲料+余粮)、管理技术低、养殖周期长。在养殖产品需求以量为特征的高速增长时,饲料对缩短养殖出栏时间起决定作用,是养殖户的核心生产要素,饲料企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地位,日子自然好过。但随着养殖产品市场需求趋缓,且为以品种和质量为主要特征,养殖业开始结构调整,养殖户必须改良品种,适度规模,才能提高养殖综合效益。这时合适的良种 、饲喂防疫技术、收购信息等成为养殖关键要素,传统饲料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存在价值是很小的,处于次要地位,不可能拥有战略主动,其经营中的困境是必然的。显然,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中一般意义上的若干P型的策略组合无法帮助企业从根本上摆脱困境的。 二、基于深度营销思想重新确立竞争战略

深度营销的思想告诉我们:现代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参与的产业价值链之间竞争,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来源于产业链的系统协同效率。饲料企业必须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上发育核心能力,结构化提升企业职能和价值,通过深化与上、下各环节的关系,以确立在产业链中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然后不断优化、整合和管理产业链,加强各环节成员协同,以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这样才能彻底摆脱困境。

具体到饲料营销中,我们看到中国养殖产业链的关键也是薄弱的环节——处于散养状态的养殖环节,只有在相关的养殖要素:优良品种 、饲喂管理、防疫技术,收购服务、资金和高品质饲料等能动态匹配时,其养殖效益最高。而散养状态下,这些要素是离散和独立提供的,一般养殖户由于文化素质、管理水平、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无法经济有效地整合和获得,这为饲料企业提供了战略性的行业机会:顺应养殖业演进,积极组织和整合相关资源,发育基于散养特点、分工协同、适度规模的养殖联合体,提高养殖产业效率,由原来简单的饲料生产和分销,转变为供应养殖综合服务,重新获得产业链主导地位,建立未来的竞争优势。

成为中国养殖养业综合服务供应商,首先必须建立符合养殖业散养特点、贴近广大养殖户的营销网络和服务平台;然后整合或嫁接产业内相关的资源主体,如良种场、兽医防疫机构、收购流通企业等,将营销、服务的各项资源配置在围绕提高养殖户养殖效率的方向上,增强经销商的维护管理和用户的增值服务,构建深度营销价值链;最后不断发经销商的物流、融资、技术、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和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联合体模式,优化养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这是基于深度营销思想的中国饲料企业的市场竞争战略,现实中较为成功的“公司+农户”模式和服务营销模式也部分反映了这一战略思想。“公司+农户”模式通过回收养殖产品,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信息,将散养的农户联系起来,取得了一定的协同效率和规模优势,提高了养殖效益。服务营销模式则改变以往饲料销售中简单的实物促销形式,通过实实在在为养殖户提供服务,提高其养殖效益,形成互利的良性循环。这两种模式的成功之处都是提高了养殖链效率,实现了产品的有效差异而获得竞争优势的,是饲料企业深度营销战略合理性的有力佐证。 三、深度营销模式的具体实施

确立深度营销战略后,在具体市场实施中却遇到了许多实际困难。首先,散养特性下的养殖户分布离散,普遍规模小;其次,由于各地养殖水平发展不平衡,而且养殖特点、习惯和偏好不同;第三,农村市场流通发育程度不同,差异性较大,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交通、通讯、金融等)、人文和政策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造成服务需求差异大,管理难度大和实施费用大,企业直接进行综合服务,资源投入大、效果差、效率低。在具体实施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农村市场导入深度营销的经验,由于篇幅所限,就部分经验与大家沟通和分享。

a)分销渠道的改造及创新

针对较大的市场差异,基于现实的资源状况,我们通过开发、优化和创新等方法,因势利导地改造原有分销网络,使之具备养殖综合服务和高效分销的综合功能。

A、服务功能性渠道的开发

在新开发的市场和部分原有市场中,有意识地扶持当地有影响力的兽医经销或合作经销饲料,利用其行医防疫的服务力和影响力,占领区域市场现有养殖户群,企业向其提供其他的养殖配套服务支持,引导发展以该“兽医经销商”为中心的养殖联合体。 此外,还可以发展具有良种、回收、配送、融资等服务功能的经销商,如当地的畜产品流通商、原料经销商等。积极开发服务功能性渠道。

B、分销兼容性渠道的嫁接

由于饲料市场终端普遍赊销,对渠道资金量要求较大。在渠道改造和开发时,可以积极嫁接其他农资产品的分销渠道,如经销农药、化肥、种子等的经销商和农村供销社网络,利用原来经销商的客情关系,向养殖户提供融资服务,我方配套养殖技术和信息服务,共同发展养殖户。这样经销商在原来业务中增加了饲料销售,提高整个经营效益,而养殖户也获得了购买的便利和更多的服务支持。

C、区域养殖价值链的协同

通过嫁接当地的屠宰加工和内外销售等企业,与经销商组织的养殖户签订定点收购的长期合同,经销商赊销饲料,回购畜产品,饲料企业组织良种供应和兽医服务,构建区域性养殖产业链,展开各环节协同,实现一条龙的运作,提高了养殖效率。在这种区域性的产业合作中,各相关主体均获得了利益,尤其是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明显提高,风险得到有效分担。饲料企业则建立了稳定的渠道、忠诚的客户和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区域市场竞争的绝对优势。

在具体的市场实践中可以根据区域特点,灵活运用。可以嫁接中小城市的屠宰加工企业,在城市周遍的农村建立区域性的产业链。在县、乡镇级市场则利用当地的屠宰加工个体直接与养殖户联系,销售饲料和回收产品,即增加盈利又保证货源,养殖户也有了收购保障,专心养殖。也可以发展当地的屠宰加工个体与饲料经销商的合作,由经销商组织养殖户,定期稳定收购,回笼货款,实现分工协同,适度规模运作等等。

b)服务体系的有效建立

为广大养殖户提供综合服务是饲料企业渠道改造的关键,必须将在散养状态下养殖户的有效组织起来,才可能克服离散性,经济地提供有效服务。我们在实践中根据各地养殖发展水平和特点,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养殖户组织方式。在养殖发展一般的地区,建立以“本地业务代表+终端经销商+养殖示范户+散户”的用户组织体系(如图示),以及普惠性质的兽医服务体系,即企业与终端经销商共同聘请当地优秀兽医,提供免费防疫和养殖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积极嫁接和整合当地信用社、屠宰加工企业或个体、良种场和原料经销商,结合当地养殖的具体要求,系统地为养殖户提供综合服务,饲料企业则在宣传组织、技术培训、药品物资、市场信息和人员管理等方面支持。

另外在养殖较为密集和发达地区,逐步发展养殖联合体模式。饲料企业的核心市场都是养殖的发达地区,养殖密集、规模大,养殖品种和技术相对较好,最有可能先行实现养殖产业化。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养殖联合体模式(散养条件下,劳动密集型养殖产业化的实现形式之一)具体是:由企业或较大的经销商进行组织,发展以核心养殖户为主,建立以养殖大户带小户的组织形式,实现内部分工(一般核心户饲养良种,负责繁殖育种,大户负责畜苗培育和育肥,散户负责育肥出栏),按经济交易下紧密合作的形式实现协同,形成区域养殖合作社。

同时,一方面由饲料企业与大型屠宰加工和流通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实现订单制的定点收购,在肉类市场营造安全食品的品牌,协助肉制成品的销售;另一方面由饲料企业整合良种和兽医等资源积极引导养殖联合体品种改良,提供养殖和防疫技术服务,加强日常饲喂的管理和维护,保证畜产品的安全性、高品质和低成本。这样形成了一条高效协同的养殖产业价值链,饲料企业成为连接和管理产业链的主导者,重新获得了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 四、总结与启示

基于产业链系统效率思想的深度营销,是企业对未来竞争完成系统思考后的营销战略性转变,而不仅仅是市场策略的重新组合,企业必须按照战略调整的要求重新整合资源和构造新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企业思考:

1、深度营销模式的导入是企业战略性转变,必须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战略性资源的投入,不能简单的以短期财务指标去衡量,企业要正确认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协调关系。

2、营销模式的转变是企业整体战略性变革,而不仅仅是营销领域的变革,各部门各环节要系统协同,所以企业高层必须理念认同、思想统一,采用自上而下的变革方式,保证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

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结合现实市场的特点,发育适合企业的具体实现形式,并基于企业资源状况,因势利导,分步骤地阶段性实施,渐进发展成目标模式。

4、企业必然面临大量的市场维护管理和用户服务工作,仅仅依靠内部资源不现实,也不经济,要学会积极嫁接和管理外部资源,尤其在饲料企业在构建产业链时要以专业化为核心规则,多以嫁接和联盟方式,作到符合经济规模性、灵活适度性、风险分散性和各环节效益性。

关于战争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 资源约束 环境约束 企业竞争力 战略

一、引言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受资源环境约束最为明显的重工业之一。资源环境约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使企业不得不出于应对约束的考虑而调整管理模式和发展战略。因此,可以认为,资源环境约束通过影响企业行为而影响企业竞争力。

钢铁企业既是资源能源消耗型企业,又是污染型企业,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对于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更为明显。首先,从资源约束角度看,资源约束使钢铁企业必须通过控制上游矿业、并购整合、组建联盟等方式,提高自身控制资源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实施诸如此类的策略是可行且必要的,但是对于中小型钢铁企业而言,由于资本和实力限制,不论是并购、联盟还是控制上游矿业,都显得难以进行,资源约束将极大削弱中小型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其次,从环境约束的角度看,政府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要从企业的策略入手,如果钢铁企业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加强管理,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这样既可以得到政府的绿色补贴和技术改造补贴,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还能够通过减少环境污染,获得社会效益。如果钢铁企业采取躲避、逆反的态度,在环境规制日益加强的趋势下,只能使企业成为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对象,不仅使企业竞争力受损,更有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甚至破产。

因此,资源环境约束对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不仅仅取决于这种约束本身,还取决于钢铁企业的应对行为和策略。钢铁企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积极调整企业行为和发展战略,优化经营管理,提高资源控制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二、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1、资源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基础

资源环境约束下钢铁企业竞争力高度依赖资源控制能力,谁能以最低的价格获得尽可能多的稳定资源,谁就能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从历史经验看,钢铁企业的空间布局在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因为资源控制能力是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钢铁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着三种布局因素:一种是资源依托型,即靠近资源产地的布局;一种是市场邻近型,即靠近消费市场的布局;一种是临海港口型,即临近运输港口特别是大型海港的布局。在早期,钢铁工业一般是在靠近铁矿石和煤炭产地的区域布局,以节约运输成本。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家的钢铁工业开始向大型海港附近布局,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钢铁生产需要的水源,还可以通过海运获取煤炭、铁矿资源以及进行产品的出口,适应了当时钢铁工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不论是哪一种布局方式,都显示出资源控制能力对于钢铁企业的重要意义。

2、环境保护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保障

环境保护能力决定了钢铁企业能否在政府环境规制的加强下存续,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钢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是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污染大户。以中国为例,钢铁企业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大约占中国全国工业粉尘总排放量的13%。中国有74家重点钢铁企业,其中34家设在百万人口的大城市,18家设在省会城市,钢铁企业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大量税收和就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压力,包括节能减排,减少工业“三废”等等。当前,政府对钢铁企业的环保问题日益关注,而社会也同样开始关注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钢铁企业应对政府环保规制的压力越来越大,肩负环保社会责任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钢铁企业没有能够认真履行环保义务,没有按照政府的环境要求组织生产,就面临着重整、甚至破产的威胁。

3、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不论是资源控制能力还是环境保护能力都离不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决定了技术创新能力是钢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通过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改善生产手段,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生产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增强盈利能力,并最终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力。并且,如果没有创新能力,企业的资源控制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一方面,创新能力可以发掘新的替代资源,减轻对现有稀缺资源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资源供给,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此外,技术创新可减轻污染排放,降低环境使用成本。一是技术创新能改善生产工艺,减少排放。二是技术创新能够变废为宝,将原本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经过处理后返回使用或者用来生产其他副产品。一方面节省了环境污染成本,赢得社会的赞赏,另一方面发展了副产品,增加了利润来源。同时技术创新能力还可以促使企业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流程。

三、资源环境约束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

1、资源控制力提升战略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钢铁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和稳定发展,必须向上游延伸,与上游企业合作,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更大程度地取得上游行业的原材料等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做到“长期、稳定、优质、及时”,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成本。世界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能够保持粗钢产量世界第一的策略之一就是采取积极的原材料控制战略,一方面,通过在非洲、加拿大等地区对铁矿石企业直接参股等形式获得生产所需的铁矿石供应;另一方面,又在印度、南美等地收购煤矿,保证煤炭等燃料供应,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铁矿石自给率,降低生产成本。

提升资源控制能力的关键是围绕“做精做强,成本领先”的经营目标,按照“两条腿走路”的资源战略,构建钢铁原料保障体系。要进一步优化原料采购渠道,建立及强化与原料供应商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高原料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增强原料供应的稳定性。中国钢铁行业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来自于国外,近年来,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中国钢铁企业,一方面需要提高国内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提高铁矿石开采的质量;另一方面,需要与国外铁矿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协议,避免由于价格波动等带来的成本上升,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到海外铁矿石开采企业的兼并重组中,达到直接控制铁矿石的目标。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通过多种形式向纵向一体化拓展,实现原料供应渠道多元化,化解原料涨价的压力。同时,在参与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谈判等国际化经营的实务中,应总结经验教训,与各方买家有效沟通,寻找利益共同点,提高集体议价力量。

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第一,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力求在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实行资源进口与产品出口一体化、国外与国内贸易一体化的全球化经营管理战略。积极探索多种贸易方式带动国内钢铁茶农的出口,努力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优化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结构。第二,培养国际化人才。不断完善企业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企业高素质人才比例,为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服务。第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对国外市场进行充分考察,根据比较原理,结合企业自身竞争优势,选择重点投资区域。通过对该地区加大投资力度,提高钢铁产品市场份额,以此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环境保护力提升战略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方针,将能源综合利用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充分回收利用企业的二次能源及余压、余热资源,优化能源结构,搞好高炉和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在进行能源介质平衡的基础上,搞好各种能源介质的综合利用。

通过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推广先进环保技术,实行绿色制造,推行清洁生产,发展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统筹安排实现水的循环,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固体废弃物循环,通过清洁生产实现铁元素资源循环,认真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为重点,建设工业生态循环系统,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率,通过自主集成开发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实现钢铁的绿色制造。关键是要把握好“三个控制”:源头控制,贯彻精料方针,在原燃料采购、生产工艺确定时,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原料燃料及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把好原料投放和设计准入关口;过程控制,用规范的工艺操作制度指导日常工作,尽可能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终端控制,采用高于国家及省、市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防治技术,对生产过程中遗留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循环利用。

3、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战略

以“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污染排放”为目标,按照“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术方针,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积极研发及引进新技术,使企业的节能和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一,充分利用钢铁工业的支撑技术基础平台。相关支撑技术的有效实施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金钥匙。钢铁企业应顺应世界钢铁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通过钢铁工业良好的支撑技术基础平台,加强与先进企业的技术合作开发;积极开发国家支持与扶持的技改、研发等项目,争取国家给予的减税、专项资金奖励等优惠政策。第二,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升级的投入。加大对资源节约与降低能源消耗的工艺改造,通过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使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明显改善,主要工序能耗明显下降,资源和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为技术改造升级提供资金。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在改造工程的关键部位,采用当代先进技术装备,引进、移植、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保证技术上的高起点。但单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是不够的,必须立足自主创新,加速自有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通过加强原始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实现“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的重大转变。

【参考文献】

[1] 罗菲:基于交易成本的我国钢铁产业链分析[J].科技和产业,2009(7).

[2] 张立红:钢铁企业竞争力与并购研究[D].复旦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