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燕子范例6篇

流浪的燕子范文1

草根歌手的追梦之旅

孙钦予1975年出生于宜宾市翠屏区北城街道一个贫寒家庭,上面有三个哥哥,父亲患病长年卧床。他从小喜欢唱歌,经常用童稚的歌声抚慰亲人的痛苦。

1992年,孙钦予高中毕业后,考上了泸州医学院,成为学校的“台柱子”,经常抱着吉他,登台一展歌喉。1997年,孙钦予从医学院毕业后,父亲因胃癌晚期撒手人寰。孝顺的他放弃了当医生的机会,回到宜宾老家陪伴老母亲。

不久,在母亲的频频催促下,孙钦予硬着头皮考了驾照,应聘到宜宾公交公司当了司机。上班后不久,他就认识了一个名叫童彩萍的美丽女孩。年仅21岁的童彩萍有着一头柔顺的长发和明亮的大眼睛,在宜宾职业培训学院读大三,父母都是中学教师。

两人相恋后,每次约会时,孙钦予都带她来到垂柳依依的小河边,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会,将任贤齐、蔡国庆、崔健等歌星的歌一首一首唱给童彩萍听……

孙钦予沉浸在甜蜜的恋情之中,没想到童彩萍的父母坚决反对两人交往,理由是他家一贫如洗。童彩萍难以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左右为难。

1998年春,孙钦予豪气万丈地拿出一对玉镯,分别戴在童彩萍和自己的手腕上,抹着眼泪说:“我要辞职当歌手,暂时离开你。美玉代表纯洁,希望我永远记住我,好好读大学,以后好好工作。等我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就回来迎娶你,我们要举办一个中西合璧的婚礼,让你做世界上最美丽的新娘。”童彩萍感动地哭成泪人儿。

孙钦予与童彩萍吻别后,背起行囊,踏上了异常艰辛的追梦之旅。他首先来到了广州,在酒吧、歌舞厅和夜总会等场所唱歌或串演一些节目,以磨炼自己的唱功,积累演出经验。由于收入微薄,他渴了就喝自来水,饿了买两块烧饼将就一顿。有时因交不出房租,他只能在火车站的大厅里睡上一晚,以几张旧报纸作为被褥。此后几个月,孙钦予去了深圳、东莞、珠海等地闯荡,境遇同样不容乐观,因为像他这样追梦的草根歌手如过江之鲫。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钦予从来自湖北武汉的流浪歌手陈星身上找到了灵感,他开始模仿陈星的风格,创作了《流浪歌》和《伤心泪》等歌曲,终于成为酒吧、歌舞厅和夜总会的驻唱歌手,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初步的成功,让他的脑子里满是“一举成名”、“一炮走红”等概念。为了能成为流行乐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他到处联系唱片公司,却屡遭碰壁。原来,这些唱片公司都不愿冒险推出他这个仿唱陈星的新人。他愤愤不平地对那些势利的唱片公司老板说:“等我出名后,你来求我,我也懒得理你!”

1998年12月初,孙龙帝回宜宾老家看望已经毕业,正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专职策划的童彩萍。这次见面,两人激情相拥,久久不愿分开……应童彩萍的强烈要求,孙钦予决定就在四川省内唱歌,不用再流浪,每周还能与恋人见上一次面,两全其美。

1999年春的一天晚上,孙钦予在自贡市“缘缘”卡拉OK厅里唱歌。当他唱完陈星的《思乡酒》和《避风港》后,一个打扮得雍容华贵的中年女子不仅给他献上鲜花,还把他拉到一旁,笑着说:“小伙子,你的嗓音很独特,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全面包装你,捧红你。”说完,她递给他一张名片,还笑着调侃道:“如果你要是出名了,可要好好地报答我呀。”

孙钦予接过名片一看,上面赫然印着“成都市凯美乐制衣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燕兰”的字样。面对这个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孙钦予非常惊喜。

看着眼前的这个“伯乐”,孙钦予连连点头表示答应:“朱总,谢谢您!我如果成功了,肯定不会忘记您的知遇之恩!”朱燕兰朝他竖起了大拇指。次日,朱燕兰返回成都,临走前让孙钦予等她的消息。

孙钦予喜出望外地打电话给童彩萍报喜,童彩萍问明情况后,提醒他:“现在骗子多得很,她资助你图的是什么?”孙钦予胸有成竹地笑着说:“我已通过成都的朋友打听过了,朱燕兰原是小学音乐教师,20年前辞职经商,现在是有着上千万家产的制衣公司大老板,她一个快60岁的女人,慧眼相中我,无非是怜才、惜才罢了,能图我啥?再说,我以后成名了,她在我身上的投资会很快赚回来的。”童彩萍这才放下心来。

不久,朱燕兰给孙钦予打来电话,邀请他去成都发展,孙钦予满怀希望地去了,住在朱燕兰在郊区文安镇为他租的民房里,安心创作。朱燕兰鼓励他,说只要他写出动人的作品,她马上投资为他出唱片。

为了不让恋人产生误会,孙钦予打电话告诉童彩萍,说自己要闭关写歌,至少要半年时间。至于地址,他则没有透露。

“潜规则”步步紧逼无奈当

令孙钦予感动不已的是,朱燕兰每周都要开车前来看望他,给他带来饮料、食品。每次见面,她都以自己闯荡商海的经历开导他:“小孙,若要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我很看好你的前程!”

经过半个月呕心沥血的创作,孙钦予终于写出了第一首歌《浪迹天涯》:“春去冬来一年又一年/流浪的人儿到处转/四季孤独走茫茫/我与好运似无缘/忍痛流泪别爹娘/为追梦想去远方……”

朱燕兰听了孙钦予的试唱后,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说这首歌勾起了她对往事的记忆。在朱燕兰的赞许下,孙钦予一鼓作气写出了《打工在他乡》、《离家在外好凄凉》、《流浪道上遇见你》、《被遗弃的小姑娘》等20余首歌。虽然曲调凄苦悲凉得令人心酸,但朱燕兰却认为有真情实感。

一晃到了1999年10月,孙钦予基本完成了歌曲创作,下一步就是出专辑了。朱燕兰带着他来到成都市区,将一串钥匙交给他,说:“我有一套精装修的空房子,你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我来联系唱片公司。”

此后一个多月,朱燕兰差不多每天都要带着孙钦予参加各种应酬,还经常在朋友们面前夸耀孙钦予:“泥土掩盖不住黄金,钦予就是未来的歌星。”朱燕兰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孙钦予有些飘飘然,享受到了当红歌星的待遇。

2001年7月,在朱燕兰的鼎力资助下,孙钦予的原创歌曲专辑《浪迹天涯》准备就绪,与唱片公司也谈好了合同,只要她赞助100万,专辑马上可以出炉。谈完合同的晚上,朱燕兰带他去成都香格里拉大酒店开了个房间,直接挑明了话题:“钦予,你打算怎么报答我呀?”孙钦予说:“朱总,您比我的亲妈还要亲,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大恩大德的。等我成功了,赚到钱了,我分给您一半吧……”

朱燕兰打断他的话:“钱对我来说,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世上的帅哥有无数,可是我却偏偏喜欢你这个家伙。”他惊叫道:“朱总,原来你看上的不是我的歌,而是我这个人啊。”她点了点头,两眼紧盯着他。

孙钦予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好,留也不好。朱燕兰开导他:“钦予,你真单纯,我是真心喜欢你。但现在这年头,太单纯了也不好……”孙钦予低头不语。朱燕兰要他陪自己两年,她会马上打出那100万……

这分明是包养啊,可是舍不得孩子套住狼!面对这一巨大的诱惑,孙钦予动摇了……

事后,孙钦予在日记中写道:“那一刻,朱燕兰的眼神直勾勾地看着我,让我的心里直发毛。感到迷茫和恐惧。可是,如果我逃离的话,机遇之门随之就会关上,我只能挺身而出……”

孙钦予还在日记中再三向童彩萍表示歉意:“彩萍,请原谅我,我需要锦衣玉食,需要别墅名车,需要挥金如土……我像一只坏掉瓤子的西瓜,表皮看起来尚新鲜。里面却烂掉了。我只能隐藏这个秘密,今后好好补偿你……”

几天后,孙钦予搬进朱燕兰独居的别墅。为了不让他与外界联系,她“没收”了他的手机,家里的电话上了锁,只能打进,不能打出。她还安排保姆和保镖监督孙钦予的一举一动,不让他私自外出,从早到晚只能待在家里弹吉他、唱歌。

刚开始,孙钦予为了取悦朱燕兰,使出浑身解数,让她心理和生理上都非常满意。她表示不会食言,一定要助他圆音乐梦。沉浸在温柔富贵乡里,孙钦予却难以做到乐不思蜀。他在日记中写道:“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我只得将对童彩萍的感情埋藏在心底。朱燕兰同我之间只不过一场游戏,借梯子上墙是无奈的选择……我一定会回到童彩萍的身边,让漂泊的心儿有一个温暖如春的家。”

2002年8月初,朱燕兰无意中发现了孙钦予日记上所记载的隐情,当即对他频频施压:“钦予,我在你身上花这么大的代价,你却背着我吃里爬外!难道你要我将你扫地出门吗?”他只得苦苦哀求,朱燕兰这才消了怨气。

此后,孙钦予在朱燕兰面前扮演起“”的角色,感觉是人生中莫大的耻辱,可他只能忍受。他在日记中写道:“这样的苦日子哪天才是尽头?音乐是我的第二生命,我只能做出这样的牺牲了,愿苍天怜悯我!”

苦熬到2003年9月初,朱燕兰拿出百万元资金,由成都响沙唱片有限公司出版了孙钦予的原创CD歌碟《浪迹天涯》,内有《浪迹天涯》、《痴情不变》和《当我受伤时》等10首歌曲。拿到CD样碟,已经整整陪了朱燕兰2年的孙钦予如逢特赦般离开了成都,踏上了回宜宾老家的客车。一路上,他哼着自己专门给初恋女友童彩萍创作的歌《痴情不变》:“念你、想你、等待着你/夜夜不停地期待着你……”

真爱何处寻觅

回到家里,孙钦予马不停蹄地去找童彩萍。哪知她见到他没有半点惊喜,还一把将那只定情玉镯扔给他,还告诉他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半年前我就结婚了,他在银行工作,我们生活得很幸福……”孙钦予愤怒地问她:“你为什么不等我?我们有约定啊。”童彩萍没好气地说:“你自己做的丑事自己心里不清楚吗?怎能怪到我的头上呢?”说完,她转身就走。原来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童彩萍早知道他卖身求荣的事了。孙钦予抱着头痛苦地蹲在了地上。

回到家,孙钦予的三个哥哥和嫂子们就闯了进来,朴实的他们对弟弟恨铁不成钢:“你放着好好的医生和公交司机不当,偏要到外面去鬼混,做出没有骨气的事情,还惹出一些丑闻,真丢脸……”孙钦予低下头,无言以对。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宜宾,逃避似的选择了去广州发展,梦想着歌碟《浪迹天涯》能火起来。

2003年10月初,孙钦予在广州市区租了间简陋的地下室住下来后,打电话给成都响沙唱片有限公司负责人,得知CD歌碟《浪迹天涯》的销量一般。“天呀,我为什么歌不红,人也不红呢?”孙钦予急切地问。唱片公司负责人告诉他:“你唱的歌太悲苦了,现在的听众喜欢听轻松嘻哈的歌曲……”孙钦予一口咬定自己原创的歌词及曲调都没有问题:“我要做长线歌手,不想做烟花,你等着瞧吧。”

随后,孙钦予一边在酒吧、歌舞厅和夜总会等场所献唱,一边创作充满阳光味道的新歌,还直接去唱片公司推销自己的第二张专辑《浪漫的绝唱》,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跑了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十几家唱片公司,都遭到了拒绝。好不容易有个男老总对我有好感,可他却是个同性恋。”

2007年春节后,孙钦予在广州跑场时认识了一个名叫何丽娜的女歌手。她年仅25岁,不仅容貌清秀可人,而且是富家千金,坐骑是一辆价值上百万元的红色奔驰,身后的追求者排成了一个长队。

不久,孙钦予突然接到何丽娜的电话,说要请他喝咖啡。两人在咖啡馆里坐定后,她开口说:“钦予,我非常非常喜欢你,想帮助你在北京发展……”他的嘴张成了“O”字形,不相信自己会这么幸运。而接下来,何丽娜的做法更让他震惊。她当着他的面,电话联系上了北京新大地唱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称自己将投资200万元为男友录制、拍摄并出版一套原创MTV白金珍藏版。对方让她先打20万元定金过去,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当即就到附近邮局汇出了这笔巨款。

面对这个神奇的女子,孙钦予才真正觉得自己的传奇人生开始了,他认定何丽娜才是能真正带给他幸福和真爱的女人。可是,在一次激情欢愉过后,何丽娜说:“我想和你有一个孩子,然后我带着这个孩子移民英国。我实在不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了。”

自此,孙钦予才恍然明白何丽娜的本意。他在日记中写道:“何丽娜和我在一起只不过是想要一个孩子,我不想成为她的生育机器,可是,没有她,我的歌星梦怎么办?看来,只能是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下去了。”

2007年6月的一天上午,孙钦予在宾馆里一觉醒来,发觉何丽娜已经不在了,她的留言条显示,半个月前她已经怀孕了,一个小时前,她已提着行李登上了去英国的飞机……孙钦予连忙打电话给北京新大地唱片公司,得知何丽娜已通过北京的朋友将20万元定金要回去了。她真的把他当成了“播种机”。留给他的,除了痛苦的回忆,什么都没有……

很快到了2008年春节,孙钦予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流浪歌手。因为母亲生病,他回到了宜宾老家。他愧疚地从银行卡里取出仅有的1万元积蓄,交到大哥手里作为母亲的医疗费。

母亲在病床上拉着孙钦予的手说:“儿啊,趁我现在还能看得见,你就近找一个好姑娘……”“妈,您放心吧,我会尽快。”孙钦予当着三个哥哥的面,流下了泪水。

一周后,孙钦予打电话给《宜宾广播电视报》“红豆有约”栏目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情感故事,将自己这几年所遭遇的“潜规则”和盘托出。最后,他对记者说:“在这个圈子里,除了骗局、谎言,就是哭声和泪水……我很想回到从前,找一个普通女孩,好好谈一次恋爱。”

几天后,该报整版推出了孙钦予的情感故事《一个本土歌手遭遇“潜规则”》。可没想到的是,在宜宾这个小地方,这则报道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他的亲戚、朋友和同学都开始戴着有色眼镜看他……

2008年6月,孙钦予来到重庆,在唱歌维持生计的同时,申请开通了个人原创歌曲主页和空间,并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播客里挂上自己的歌碟,希望通过网络来寻一条成功之路。可是,他的主页和空间的访问者寥寥无几。

流浪的燕子范文2

高太尉为了引梁山好汉下山,让人悬挂狂妄横幅设擂台,浪子燕青领命下山探虚实,李逵偷偷跟着下山,不想就邂逅了他短暂一生中唯一的爱情。姑娘是九天飞龙庞万春的妹子,叫庞秋妹,女扮男装跟着哥哥来打擂,四人同住白云客栈。第一次见面,铁牛就露出温柔的傻相。当时,铁牛还不知道秋妹是女儿身,但莫名的喜欢已经偷偷滋长在心间。

第二天打擂,庞秋妹第一个冲上擂台,被任原揭穿身份打下擂台,铁牛一把扶住,又是嘿嘿一笑:原来你是个妹子。庞万春第二个打擂,被任原用暗器所伤,燕青拔刀相助,把任原一顿捶打。擂打赢了,多嘴的铁牛又自报家门,惹下祸端,官兵围追,四人奋力打斗才得以逃脱。四人三匹马,铁牛一把拽上秋妹,和自己共骑一马。

庞万春兄妹助力于南方的方腊,要下江南,燕青和铁牛是梁山大将,要上梁山,四人在岔路口分手,铁牛恋恋不舍,问燕青:就这么走了?转身又对秋妹说:以后见了黑哥可别装不认识。然后又把自己的马也送给了庞秋妹并目送离开。这一段,真道尽了男儿真情。

《水浒传》讲的是兄弟情谊,里面的爱情少之又少,林冲和娘子,王英和扈三娘,浪子燕青和李师师,但他们的爱情都流于俗套,无非是才子佳人或英雄爱美人,但黑旋风铁牛的爱情与他们不同。秋妹走后,因为没有马,他只好步行,为燕青牵马,他边走边叹气:唉,我眼笨。怎么就没看出她是个妹子呀!这份懊恼把一个粗笨男人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走了好久,他又说出一句语义双关的话来:我这心里像猫抓一样。他说的猫抓是指秋妹走了,心里难受,在燕青听来,是指他私自下山怕宋江怪罪。

梁山被招安,方腊自立为帝,高太尉又出计让宋江剿灭方腊,“以贼杀贼”。大战乌龙岭,铁牛最后一次和庞秋妹见面,却是各为其主,刀光剑影。铁牛几次三番拉秋妹逃走,秋妹死也不肯,最后和哥哥相继死在梁山好汉的刀下。在《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一直是最不把砍头当回事的人,动不动黑头一伸,要和大家伙告别,在秋妹和梁山兄弟的拼杀中,李逵却一反常态软下来,向兄弟们讨饶,大喊:别杀她!

流浪的燕子范文3

王顺友:20年深山独行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马班邮路都是高山和峡谷,王顺友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察尔瓦雪山时,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冷得要命;走到山下海拔1000多米的雅砻江河谷时,气温40多度,又热得要命。一路上,他饿了就啃几口糌粑面,渴了只能喝几口山泉水或吃几口冰块,大多数时候只能在山岩底下、草地上、大树底下搭个简易的帐篷入睡。

在常人眼里,一个常年独行在崇山峻岭间的人,他的性格应该非常内向、沉默寡言,可王顺友不但不木讷寡言,而且阳光般灿烂开朗,藏区的人远远地听到山歌,就知道“流动邮局”来了。“走在邮路上,常常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为了给自己壮胆打气,为了不让自己的脑子僵化,我在邮路上自编了很多山歌,自娱自乐,唱着唱着,心里就开朗了,脚下就有劲了。”20多年来,王顺友就是靠着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度过了无数个荒凉的日子。

除了苦累和寂寞,邮路上还常常遇到危险。1995年冬天,王顺友送邮件到倮波乡,走到九十九道拐时,突然,“呼”的一声,一只山鸡飞出来,把走在前面的骡子吓得乱跳。王顺友赶忙跑上去,想拉住缰绳,受惊的骡子抬起后蹄,蹬在王顺友的肚子上,痛得他当时就倒在地上,头上的汗大颗大颗地往下流。但为了及时把邮件送到,王顺友走一下,歇一下,硬是强忍着疼痛把邮件送完。9天以后,他回到木里县城到医院一检查,肠子竟然被踢破了……

2005年1月,在过雅砻江的时候,王顺友刚要踏上吊桥,一根钢绳突然断了,整座吊桥翻了个180度,眼看着前面马帮的几匹马和一个落水的赶马人瞬间就被冲得无影无踪,他被吓出一身冷汗。

面对一次次的凶险,王顺友也想过辞职不干了,可冷静下来一想,他要是退下来,可怎么向邮路上的乡亲们交待?“那些山里的乡亲们,如果有一个月见不到我,他们就会觉得党和政府不管他们了。在他们眼里,我不仅是乡邮员,更是党和政府的代表。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于是,王顺友又接着干了起来!

工作这些年来,最让王顺友难受的还是对不起家人。2004年6月,妻子生病了,孤零零地躺在家里的床上熬着。幸好,那天王顺友轮休回家。看见睡在床上的妻子脸色苍白,赶紧问她怎么啦,妻子啥话都说不出来,眼泪不停地往下流,只是紧紧地拉着王顺友的手,不愿放开。第二天一早,王顺友跑到邮局里借了1000元钱,把她送进了医院。结婚20多年来,这是王顺友第一次照顾她。而王顺友的儿子在县里的学校读书,他很久才能去看儿子一次。每次父子俩呆在一起的时间,也就那么一顿饭的工夫。

20年,王顺友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20年,他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20年,王顺友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创下了世界邮政史上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

李春燕:变卖家当为乡民治病

2000年,在贵州省从江县雍里乡大塘村里开卫生室前,春燕计划得挺好的,大塘村有2500多名村民,只要每个人看病的时候付几块钱,卫生室也能支撑下去。可当公公卖掉家中的两头牛筹得2000多元本钱,为春燕开了一个小卫生室后,她才发现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村民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很多人家根本买不起油盐,哪有钱治病?

岗边寨一个叫山山的11岁少年突发胃肠炎,父母贷款6700元,送他到县里住院,仅仅十多天就花得一干二净,再没钱动手术了。抱着“图便宜”的想法,他们找到了李春燕。李春燕她每天往返大塘寨和岗边寨间至少两趟,一个月后孩子的病情才慢慢地稳定下来。可接下来,孩子的父母却请来一个巫医,采用巫术,用一根烧红的针连刺了孩子腹腔八针!

李春燕得到消息后,背起装药的背篓就往孩子家跑,当她跌跌撞撞地爬上吊脚楼,推开破旧的柴门时孩子一声声“春燕嫂子,快来救我!”的嚎啕让春燕顿时泪如雨下!春燕紧紧地抱着腹腔已经感染化脓的孩子喃喃道:“山山,春燕嫂子一定会把你治好的。”春燕将山山带到自己家里调养了一个多月,终于使孩子痊愈。见孩子家里困难,医药费春燕分文没要。

很快,春燕能起死回生的声名开始在村里村外传扬开来,李春燕每天背着一个装满药的小竹篮,爬山越岭,穿梭于苗家山寨之间,成了一只给乡亲们带来吉祥安康的幸福燕。可是乡亲们太穷,来看病的大多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或是用一只鸡、几个鸡蛋抵作药费。每年,李春燕要在村里接生十几个孩子,可接生费最多的时候只有八元八角钱,最少的时候守候一个通宵只有一角钱!几千元的投入就这样在几年间转化为了一本本的赊账本。

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卫生室的正常运转,小两口开始收购废旧物品。丈夫每天早上空着肚子走村串巷,李春燕就在家里一边坐诊,一边收破烂,还抽时间开荒种地。为了还药店的钱,她变卖了家里一切能卖的东西,包括丈夫买给她的结婚戒指和耳环。

生命的意义在隐秘的收费单和先进的手术台上曾经被轻视和失落,却在遥远的苗乡被一位平凡的女子找回。李春燕,是一位真正的天使!

魏青刚:为陌生人出生入死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旋风带来的海潮。突然,滔天巨浪把一位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是一排巨浪又将他们打散。

筋疲力尽的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面对10米多高的海浪,魏青刚对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用具,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有成功,头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凶暴的海浪将他托起又狠狠地摔下,一次又一次,他随时有被海浪甩在石墙上摔死的危险,可是魏青刚没有放弃,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救完人后,魏青刚只是给当地派出所留下了“我是河南打工的,名叫魏青刚”这么一句话,就走了。多亏住在事发地点附近的一户居民在家中用微型摄像机拍下了魏青刚3次下海救人的全过程,这盘录像带在当地电视台多次播放,大家一遍遍地对照电视画面,终于在麒麟山庄最后一排房子里找到了满身白灰的魏青刚。这个朴实的青年,终于从录像画面上走进了公众视线。

被救女子的家人专程赶到魏青刚打工的工地,向他道谢,非要给他500元钱,但被他谢绝了:“我救人不是为了钱,我就是再穷也不能收这个钱。”这个实在的打工仔干活从不吝惜力气。平时遇见有人乞讨,他总会掏出十元二十元的,工友都骂他,可他就是不改。在公交车上,他喜欢给别人让座,有时候还非要逼着工友也让座,弄得工友脸色难看。

这次救人后,面对记者的采访,魏青刚说得最多的就是:“没什么可说的,只是一件小事。”

流浪的燕子范文4

鼓浪屿1949年以前建成的外国领事馆、华侨、官僚、私家庄园等建筑共有60万平方米,约1200幢,由于长期处于非正常使用状态,很多老建筑年久失修,几成危房,如果只考虑使用功能,这些有过辉煌历史的老建筑,几乎成了负资产。

鼓浪屿是全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方,其人口结构的各项指标都远远超出了老年型社会,是个超老年型的小岛。站在鼓浪屿岛的最高点口光岩上往下看,很多老房子都有风雨飘摇的残破之相,为这个著名的小岛平添了几分衰败之气。穿梭在岛上的小巷之中,看着那些荒草丛生,或是堆放着各种杂物的老房子、老院子,会让人感慨光阴的力量。这里,在它的鼎盛时期,曾是中国顶级的豪宅区。

人口减法

在一群晒太阳的老人中,75岁的傅先生说自己是里面的年轻人。他们中最大的90多岁了。在雨后的夕阳里,他们彼此用当地话拉着家常。“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傅先生感慨地说,他的5个子女都在厦门市区或是外地,留在岛上的,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其他老人也大多如此。对于岛上的原住民来说,这里,是一片夕阳红。

“晚上7点以后,走在鼓浪屿的小巷里会有点害怕。太安静了,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现年57岁的董先生是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在他的记忆里,他小时候,(五六十年代)小小的鼓浪屿岛容纳了3-5万人。但如今,这里的常住人口不到16000人。10年之间,鼓浪屿的人口以不可控制的速度在逐年减少:从前的6所小学,如今只剩下一所;原本有三家医院,如今只有一个卫生所原先的四个居委会如今合并成了两个――老人们淡然看着岛上的一切变化。“老的老了,死的死了,年轻人都去市区了。”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记得,当年他为厦门市政府所作的整体规划里,曾提出鼓浪屿要做减法。“那时候鼓浪屿岛上的单位特别多,工厂、学校,各种行政单位,五脏俱全。当时鼓浪屿的人口是两三万人吧,我们的规划是想减到一万到一万五。现在已经达到目标了,但现在有更多的人在不断地往外搬。”

时隔几年回头看,赵燕菁认为当年的这个“疏解岛内人口与工业”的方针虽然符合当时的发展需要,但却过于粗糙,有失片面。“我现在认为,我们做完了人口减法以后,破坏了岛内的平衡。”

搬离鼓浪屿岛的,先是岛上的返城知青,然后是房改后房子分在厦门的一拨“公家人”;拆迁工厂时随之走了一大批人;此后,鼓浪屿的政府撤销,变成了一个管委会,人大、政协这一整套班子全没了,又走了一帮人。原住民的不断向外搬迁,又造成一系列随之而来的结果:学校生源不足,医院的萎缩,艺术学校搬走,整个公共服务的水平急遽下降。担任厦门市规划局局长之后,赵燕菁一直在呼吁不能再对鼓浪屿的人口做减法了。“随着我们不断地做减法,把各种单位和设施都搬出来,这种趋势到了一个点会不可逆转地发生恶化,因为这把它原来整个一个社区的生态破坏掉了。”

事态已经开始朝着他们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而去:几年问,不断有年轻人向厦门市区搬迁,鼓浪屿人口减少,已形成了・种加速度停不下来了。

鼓浪屿应该留下什么人?

对于鼓浪屿的年轻一代来说,没有了工厂和就业岗位,学校、医院、娱乐设施都越来越少的鼓浪屿,与他们渐行渐远,而厦门市区,却和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近。2006年,厦门市政府要为市民建廉租房,当地一份报纸提供的一份数据是:鼓浪屿岛上竟然有700户居民提出了申请。

实际上,厦门政府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鼓浪屿的努力――从2000年至今,政府在鼓浪屿直接投入的资金累计超过了8亿元。如果觉得这个数字空泛,工作人员会详细告诉你这些钱都用在了哪里:比如,7个亿用于搬迁原有的3个工厂,4000万用于环岛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3000万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改造等。

政府所作的上述努力结果却并不如意:新修的滨海路和公共绿地,并没有吸引来高端的观光客,也没有留住高素质的本地人。与此同时,在政府像补贴贫困山区一般下大力气补贴鼓浪屿的同时,民间盛传的说法却是:政府不愿解决原有居民的生活问题,只想把鼓浪屿作为旅游发展的摇钱树。种种误会和隔阂背后,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被人注意到的是,厦门市规划局和管委会有关人员描述鼓浪屿的发展时,总是把吸引“高端”游客,留住“高素质”本地人挂在嘴边。“高端”和“高素质”是他们想打造的鼓浪屿环境与居民面貌的关键词。“鼓浪屿不是只能。一日游’的观光景点,历史毗予它无数丰富的细节和文化内涵,使它如同一件精致的古董,欣赏它,需要一定的品味、足够的耐心和充裕的时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曾向厦门市规划局提交过一份关于鼓浪屿的规划研究和策划书,其中明确提出:“尽量弱化鼓浪屿与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弱化鼓浪屿与观光游的联系,要重新思考鼓浪屿的定位。”这份规划给出的鼓浪屿的定位是:基于鼓浪屿岛的地理和历史特色,以及岛上福州大学美术学院的作用,将其定位为服务于全国的高档住区和特色度假社区、历史街区与艺术之岛。

“鼓浪屿是天生的贵族”。这份规划书如是给鼓浪屿定性:“在今后的建设和项目安排中全面瞄准国际上最顶级的别墅区和度假区,使每个中国人都认为在鼓浪屿拥有住宅,能够定期在鼓浪屿度假才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这才是鼓浪屿价值的真正回归。”

事与愿违。种种迹象表明:鼓浪屿已经从人们记忆里的上流社会(汇聚了全国最多名人、最多有钱人、最具艺术气质的小岛)演变成了社会经济问题复杂、老龄化严重的“贫民区”。10年间,随着鼓浪屿岛上人口的剧减,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原住民中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收入群体逐渐搬离了鼓浪屿,而将老房子留给了低收入人群和流动人口。“这种变化让人担忧。”厦门市规划局的一位工怍人员称。“如今的鼓浪屿岛上,低保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7.7%,远远高于厦门市平均水平的3.1%。

住一块镌划着林巧稚语录的百碑前,几个游客大声地把林巧稚的名字念成了“林巧雅”。林巧椎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之前的违章建筑已经拆掉,几户出租户也搬走了,正要装修恢复原貌;林语堂的新娘房还在,只是里面的人,已经是苦干个租住户,晾晒的衣服迎风招展,曾经作为花园的院子里污水横流。曾经,迎接游客的,是拥有100多个音乐世家的音乐之岛上的钢琴声;今天,上岛后的游客要遭遇的,却是托客的导游和商贩。

住鼓浪屿岛上的1万多人口中,有4000左右是外地人,其中以安徽和四川人为主。精明的安徽人把持着岛上的商业,从导游、照相,

到海鲜、干果、茶叶店,都是他们的天下。四川人则从事着搬运、建筑等体力工作。而本地人,则有自己的一套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这里的人很爱面子,宁可去做收入不多但正规的工作,也不会去做导游.做生意、收破烂。”一个鼓浪屿居民如是评价。

“它的本质在不断地衰败”

郑小瑛十年前在鼓浪屿创办了厦门爱乐乐团,这个乐团如今已是厦门的一张名片。郑小瑛设想鼓浪屿最好的发展前景,却无关音乐,而是营造成一个“爱之岛”,实施“爱”的一条龙服务。作为音乐家的她,认为在这里搞音乐根本不行。交通不方便,观众太少;诗人舒婷抱怨如今住住鼓浪屿岛上生活很不方便,“现在两服都没法冼啊,整个岛上没人洗西服,你想,总共才洗三四件两服,谁会去开洗衣店?”家里的玻璃坏了,只需要简单地镶一下,但老两口却要搬到厦门去,一路打到轮渡,“哎呀,真是不方便。”

“鼓浪屿的本质,是一个社区,但现在它的本质在不断地衰败。”赵燕菁认为鼓浪屿的问题不是政府不作为,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所致。比如大量老房子的产权极其复杂,产权不明晰,很多房子不再是私人财产,没有任何保护维修,所有人都住恶性地使用。几百年都保护得好好的深宅大院,在三五十年里就衰败破落了。

在赵燕菁看来,厦门市政府每年在鼓浪屿上有上千万上亿的投资,这个岛可以说是厦门享受政府投资最多的地方。“路更好了,绿化更多了,路灯啊、水啊各个方面都比以前好了,它为什么衰落?凶为它每一个细胞都住衰落,血管好有什么用?骨头好何什么用?每一个细胞都在烂掉。所以现住鼓浪屿的问题不是政府不花钱,而是在这种产权制度下面,它必然朝着这个路径发展。”

政府花了钱,外迁工厂、疏散人口、增加绿化。但一些业内人士却认为:长此以往,鼓浪屿有可能渐渐沦为普通的,只适下“一日游”的风景区,和张家界、九察沟等纯以自然生态景观取胜的风景名胜区划上等号。“长期以来,都很少有人认识到鼓浪屿作为风景区的特殊性。它的魅力和特色不在于何多美的山水景色,而在于它百年来的历史积淀和特有的人文资源。”厦门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对此表示担忧。

几十年来的演变发展,鼓浪屿早已从人们记忆里的上流社会变成了平民的天堂,它的平易近民如何能在一夕之间改变?改变之后又有多少人可以享受到这个艺术之岛?作为城市规划专家,赵燕菁给鼓浪屿所把的脉是悲观的。“鼓浪屿的整个衰落是不可逆的一个过程。当你看一个微观细胞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我们的城市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从鼓浪屿这个小岛上,能够折射出我们整个国家城市发展的集体问题。鼓浪屿的困境和北京老城区,和其他的历史名城一样,都在不可逆转地衰退,就是因为产权界定和政府公共收费的途径。”

一些城市专家将鼓浪屿定义为“典型的衰败型历史街区”,几十年累积起来的问题,根本不可能通过几个大工程来彻底改变面貌。赵燕菁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名城所所开出的药方是:一、通过宣传型拍卖,逐步提升公众对鼓浪屿历史建筑的价值认识。保证新业,2006年4月,一对新人,音乐家小瑛认为鼓浪屿最好的出路,营造成一个“爱之岛”,实施““爱”的一条龙服务。主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维修。二、逐步买现以房地产税或物业管理收费为主要财税来源。鼓浪屿今后如果要作为高档别墅区和度假区,就要建立相应的地产税和物业税制度,而不是单纯由政府输血。

流浪的燕子范文5

初见陈燕是在她位于北京天通苑的公司里,如果不是提前了解她的故事很难相信她是一位盲人。她熟悉房间的每个角落,关窗户开空调、为导盲犬珍妮倒水喝、拿出手机通过语音和网友交流、接调琴的工作并将工作安排到具体人,一切的一切均与健全人无异。

在与记者聊天前,她正忙着帮一位盲人朋友和她的导盲犬“维权”。那位盲人朋友带着她的导盲犬到天通苑坐地铁,管理人员不让她们进去,恰巧被路过的志愿者拍了照片发了微博。陈燕转发了这条微博,希望通过网友的力量帮到她们。“很多人不了解,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它不是普通的宠物,它不会咬人,它是在工作,为什么导盲犬出行处处受阻呢?”陈燕轻轻地摇了摇头。

钢琴调音师

陈燕在3个月大时被确诊得了先天性白内障,即使做了手术视力也达不到0.1,也就是说视力表上最大的字母她都看不见。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话,谁家生了看不见的孩子,就是上辈子缺了德。父母们开始商量着怎么办,最终他们选择了放弃陈燕。幸运的是姥姥来看她,得知陈燕父母的决定后坚决反对。最终,陈燕就这样来到了姥姥家生活。

姥姥虽然很疼陈燕,但因为陈燕看不见无法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细心的姥姥为她抱来一只小黄猫,这是她童年惟一的玩伴,也正是因为她喜欢猫,姥姥给她起的小名叫“”。在姥姥“不放弃”的坚持下,陈燕的童年在快乐中度过。

到了适学的年龄,陈燕被姥姥送到了北京盲人学校。在这里,她遇到了同是盲人后来成为她丈夫的郭长利。说起陈燕的爱情,可以称得上患难与共、水到渠成。“我们小时候就相遇了,我们是盲校的同学。但那时,我们都很小什么也不懂。后来,我们一起考上了大学。虽然他学习按摩,我因为身体条件不好学了钢琴调音,但他是学校的宣传部长,我是组织部长,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慢慢也就有了好感。”2014年,这对从小就相遇的夫妻将迎来他们婚姻的第20个年头。

“假如生活可以回到19年前,你还会选他做你的丈夫吗?”记者问。“一定不会,因为两个盲人在一起生活太难了,你无法想象我们克服了多少困难。”陈燕认真地说,随即她又表示,这么难都过来了,现在能做的就是更好地珍惜彼此。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盲人的生活会有更多的坎坷。陈燕从学校毕业后,空有一技之长却无用武之地。虽然学校和残联都做了很多努力,但还是没有人请盲人给自己家的钢琴调音。“法律没有规定调音必须由盲人来做呀,钢琴是非常金贵的物件,大家都不放心交给一个盲人摆弄。”陈燕向《环球慈善》的记者解释当时的情况。迫于无奈,不顾身体不好陈燕还是学习了按摩。

在跟老师学习按摩的过程中,她的老师给她讲了当初盲人按摩也是不被接受的,后来他们都不放弃,最终获得了尊重和接受。一席话点醒了陈燕,这不和姥姥常说的坚持不放弃就会有好的结果是一个道理吗!于是,陈燕决定重操旧业坚持干回老本行钢琴调音师。

一个人更容易被人记住的往往不是姓名而是特征。如果一个健全人调音质量不高,人家会认为他不负责任,下次找个可靠的人就是了。如果盲人调不好,人家会认为盲人能力差,以后再也不会找盲人了。因此,每次调音陈燕都格外尽心尽力。

在陈燕的坚持下,找陈燕调琴的人越来越多了。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2010年的一次车祸却让陈燕在轮椅上度过了一年时光。

导盲犬珍妮

陈燕的听力特别好,她能准确判断过往的汽车、自行车,但是对电动自行车却无能为力。“这种车速度快且声音小,在我没办法作出判断的情况下,我被一辆电动自行车撞倒了。”陈燕向《环球慈善》的记者描述那次车祸的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似乎被电动自行车撞一下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对于体弱多病的陈燕来说却是一场可怕的灾难。由于陈燕是盲人,所以没办法看到撞她的人长什么样子,对方撞人后跑掉了,一大笔手术费只能由陈燕自己负担。

那段时间,陈燕的心情特别不好。一个盲人再坐轮椅,基本上也就废了。加上从医生那里获知经过治疗后就算能站起来,这个病也可能还会复发。为此,陈燕曾一度失去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在接受治疗的间隙,陈燕坐在轮椅上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去北海公园喂流浪猫。“去的次数多了,那些猫只要听到轮椅声就跑过来,它们知道有吃的了。”陈燕笑着说,“它们让我知道,我是被需要的,还有它们在等我去喂,我不能放弃自己。”和小时候一样,在陈燕最困难的时候猫给了她活下去的勇气。如今,在陈燕的家里有几个柜子专门存放各种各样的神态迥异的猫藏品。

最让陈燕惊喜的是,歌手羽泉组合亲自来到病床前看她。他们在病房为陈燕一首接一首地唱歌,并许诺如果她能重新站起来就欢迎她来参加他们的演唱会。这给了陈燕很大的动力,就算是再辛苦她都坚持锻炼。在她出院的第二天,她和丈夫一起去听羽泉的演唱会。在演唱会上,陈燕被邀请上台并与海泉一起弹奏《叶子》,羽凡更是将歌词里的叶子现场改成了燕子。

“这么多年,我遇到了很多爱心人士。虽然从小我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但我的人生是被爱包裹着的。”对于别人给过的帮助和鼓励,陈燕这样总结道。当然,最直接的鼓励还是来自身边人,“你还想要什么啊?你想想告诉我。”丈夫郭长利问陈燕。“我要导盲犬你有吗?”当时,陈燕就想假如有一只导盲犬肯定就不会被车撞到了。

提这个要求的时候陈燕没有抱任何希望,“毕竟中国有那么多盲人,能拥有导盲犬的是极小的一部分,幸运怎么会那么容易落到自己头上呢?”陈燕心里想。

出乎陈燕意料的是,丈夫用了3天时间找到了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培训导盲犬的机构——大连导盲犬基地的创办人王敬宇先生的电话。

这个好消息让陈燕看到了希望,她能够正常行走后马上和丈夫坐飞机去了大连,去挑选她人生中第一只导盲犬。

前3条狗都特别乖是大金毛,让坐着就坐着,让站着就站着。第4条就是后来被选中的珍妮,它从笼子里放出来直接向陈燕扑来,吓得她直接就跑开了。陈燕对于导盲犬的印象来自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那是一只黄色可爱的导盲犬。“我当时不想选它,因为它是一条黑色的导盲犬,我想选一只像小Q那样的导盲犬。”最终陈燕还是改变了主意,她获知原来珍妮竟然是一只明星导盲犬。

珍妮曾在亚残运会开幕式上,引导中国著名盲人田径运动员吴春苗出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中国目前仅有60多只导盲犬,无疑珍妮是最见过世面的那只。这不仅仅是珍妮见过大场面,而且它还是去过最多地方的导盲犬。

我是你的眼

珍妮是它的寄养家庭给它起的名字。一只导盲犬一生将会经历三位主人:寄养家庭、训犬教练、服役对象。导盲犬生下来会先被送到寄养家庭生活一年,熟悉家庭生活将来更好地为盲人服务。从寄养家庭回来后需要接受为期一年以上的训练,等各项考核合格后就会等着迎接它生命中的第三位主人。它们的服役期一半是7至10年,服役期满后将重新回到最早的寄养家庭养老。

陈燕是北京市东城区盲人协会的主席,协会有3400多位盲人,陈燕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出游。“健全人无法体会我们盲人想出去的那份渴望,你们靠眼睛看这个世界,而我们则靠触摸,但盲人都害怕出去给别人增添麻烦。”陈燕说。

有一次,陈燕组织大家去郊区摘杏,一个60多岁的盲人老奶奶激动地说:“我这辈子还没摸过杏呢,原来它是这样长的呀。”

珍妮的到来,给陈燕的出行无疑带来了便利和安全保障。让陈燕没想到的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很多场所都不让珍妮进入,因为它是一只狗。这也是困扰申领了导盲犬的盲人们共同的烦恼。

申领了导盲犬后,盲人的活动范围反而受到了很多限制,因为进入商店、公交车时,会遇到一些人的阻拦,担心狗会伤人。谈及这点陈燕很无奈,经过良好训练的导盲犬绝对不会伤人,它们都拥有最纯正优良的血统,每只导盲犬上查八代血统无咬人记录才有可能入选导盲犬,只是因为有些人对导盲犬的认识不足才形成了一些误解。

最早陈燕带着珍妮出行的想法很简单,“它离开自己的亲人,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盲人,我想带它四处走走。”如今,珍妮已经去过、云南、海南三亚等很多地方。

带珍妮出游的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陈燕带珍妮跟一群志愿者去云南,到了目的地后入住的酒店不让珍妮进去,陈燕只好和珍妮一起在车里等志愿者去交涉。好在最终酒店还是让这只工作中的导盲犬入住了,并发了通知以后所有的如家快捷酒店都允许导盲犬入住。

这是珍妮为所有导盲犬争取来的权利,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从最早单纯地出去转转,到现在争取盲人携带导盲犬出行的权利和宣传导盲犬的作用,让陈燕如今的出行多了几分责任。“我现在更加停不下来了,我不是为珍妮争取出行权利,是为所有的导盲犬。培养一只导盲犬太难了,它们不是一般的宠物,它们是我们盲人的眼睛。”提到这些陈燕无法抑制自己的激动情绪。

在采访过程中,陈燕一直关注着那条导盲犬被拒绝乘坐地铁的微博转载率和网友的评价。陈燕在腾讯和新浪上用“导盲犬珍妮”这个名字开通了微博,并经常以珍妮的口吻发一些微博信息,这为珍妮赢得了14万粉丝。“这一会儿已经转载了6000多条了,珍妮有很多的粉丝。”陈燕得意地说。

正如陈燕在她的新书《妈妈,我是你的眼》里以珍妮的口吻写到的:妈妈,我不向往门里的风景,不怕自己站在外面等你,我只怕你一个人进去后的无助和孤寂,我只想陪你一起,我是你的眼。

有个性的人

陈燕不仅是优秀的钢琴调音师,她还会很多技能,比如:画画、独轮车、跆拳道、潜水等等。她不仅开设钢琴调律公司,她还和朋友一起开设幼儿园。

陈燕带珍妮去幼儿园,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对,担心自己的孩子被狗咬到。为了珍妮,陈燕决定退出。“我到处奔走为导盲犬争取进入的权利,我自己开办的幼儿园,却不让珍妮进去这简直太讽刺了。”

那是陈燕全部的家当,陈燕告诉她的合伙人:“如果幼儿园将来赚钱了,你把我投入的本钱还给我,如果赔了我就当从来没有拥有过这些钱。”后来,有些孩子的家长在网上看到陈燕和导盲犬珍妮的故事,开始慢慢接受了这只可爱的拉布拉多犬。珍妮可以带着妈妈陈燕去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了,没成想每次珍妮都能成功抢镜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陈燕会亲自跑到日本挑选好的钢琴回来,别人来陈燕这买琴,她有一条雷打不动的规定,顾客需要带弹琴的人一起来。“琴像工具,顺手不顺手区别很大。我需要了解弹琴人的性格、手掌大小和手掌的力度。”陈燕解释,如果弹琴的孩子性格外向会向孩子家长推荐一款声音洪亮的钢琴。如果孩子是内向性格,给他推荐一个声音特大的琴,孩子会感到烦躁。

如果顾客带着孩子来买钢琴,让陈燕给摸摸孩子的手是否适合弹钢琴,陈燕会毫不留情地直接把人轰出去,“显然他们还没准备好,等回去想清楚了再来,孩子没有不适合的,关键是如何诱导他对弹琴感兴趣。”

采访过程中,有位烟台的顾客慕名前来买琴。因为孩子在外地,陈燕根据孩子父亲对孩子的描述,为顾客推荐了几款琴。当顾客看中了其中一款琴准备购买时,陈燕却不干了,“我过一段会去烟台,到时候顺便让我见见孩子,如果适合这款琴你再把钱汇到我的账户,我发货给你。没见到孩子,我不放心。”由于陈燕的执着,最终顾客答应了这个要求。

流浪的燕子范文6

宅女与流浪汉

“我喜欢旅行,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会拿着相机满世界跑;但是我也可以很安静,安静地待在家里看书,和猫咪在一起。”

江一燕并不是一个作品高产的演员,也不是满眼新闻的制造者,陈道明曾经形容她是那种“平凡得在人群中认不出来”的女孩,而事实上在作品上映、宣传之外的其他时间,她总会在观众的视野中销声匿迹。她把生活与工作划清界限,她说:“除了角色之外,只想做自己。哪怕是路上的普通人,也不要打扰和关注我的私人生活。”这话听起来有些自我,但能找到两者平衡的人又何尝不是幸福的?

出生在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绍兴,与蒙蒙细雨、积满青苔的石板路相伴都让江一燕多了几分天然的灵性和与世无争。难怪郭晓冬会说,她是那种“纯粹的江南女子”。在北京生活的小江,虽然普通话越来越京味了,个性有时候也风风火火,但她依旧最喜欢北京下雨时;不喜欢快节奏,所以家住郊区,家门口永远鲜花盛开,家里有两个小猫和满屋子的绍兴女儿红。“回到南方有人以为我是北方人,在北方我却永远那么江南。”小江用她的招牌式幽默做了最精辟的总结。

“如果没有走上演艺之路,我想自己会是写故事的人和旅行家”,果然如她在博客里自诩的“宅女和流浪汉”:看看书、写写东西,照顾门前的花草和她的宠物,一天的时光就在惬意中度过;睡到自然醒来的第一件事竟是穿着睡衣给家里的猫咪拍写真,哪管窗外的雪尚未融化,像对待小孩子一样疼爱着小动物。总之生活任由她想象,从来不会禁锢在某处。

小江笑称自己是一个周游世界的流浪汉,虽然因为做什么事都动作特别慢,被妈妈起了个小名叫“爬爬”,但骨子里也有种蜗牛的精神。“我的行动都是慢慢悠悠,走得比谁都慢,但怡然自得,不错过每一点细微的风景和每一次瞬间的感动;虽然我走得慢,但我相信当到达终点的时候我的内心是丰富又强大的。”她自有一套悦己之道。

因为工作的关系,小江利用一切的可能完成“流浪汉”的梦想,穿越非洲草原,漂流在威尼斯,行走在意大利、留恋于布拉格……她其实在上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摄影了,现在摄影对她而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随手记录的画面是风光,也是故事”。

悲观主义中的乐观者

“认真地生活,认真地工作,认真玩对我来说就是完成艺术追求的方式。”

江一燕始终没办法改变自己“慢乐”的性格,却可以找到“快乐是酒,慢乐是茶”的境界,也许这就是她称自己为“悲观主义中的乐观者”的原因吧。

她曾经因《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让所有人都把她当成“周蒙”,也曾因这部戏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她曾发行属于自己的音乐专辑《星光电影院》并包办了之中所有歌词的创作;《南京!南京!》里的小江和《剑雨》中的田青彤让大家见识到她的柔弱外表下的超强演技;她会将大把的时间用在爱心义卖、关心动物的各种慈善活动中,体悟施与受的快乐;但她也曾经因为自己的选择错过电影《孔雀》和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的参演机会。在小江看来,学会放弃才会更美好,“当我们开始为生活而疲于奔命,生活就已经远离我们而去,我不在意慢的失去速度,而害怕在飞行中迷失自我”,所以她从不放弃自己的生活,而是把工作的乐趣融进生活。

当我让她用三个词来描绘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时,她在“青春、稳重、成熟”前面加上了“每个时期都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爱”的注脚。生活工作在当下,可以看出小江在努力改变自己性格中偏激的东西,而向更积极、更阳光的方向去接受和学习,聪明的理想主义者是在适当的时候现实。

“快乐是快意的,稍纵即逝;而慢乐是享受的过程,尽情而持久,能够冷静的领略生命的从容,亦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么洒脱。”采访中,江一燕一直说自己要做一个用作品说话的演员,在角色里会对自己狠一点。工作只是为了让她找到自己,而生活中的体验才能丰富她的内心,然后变得强大。

小江护肤独门秘笈

南方女孩江一燕好像是被公认的皮肤好、身材好,采访时刻我们绝不能放过对她保养秘诀的探寻。除去与生俱来的江南气息,她可是个地地道道的“水美人”,不仅狂爱吃水果,而且水壶不离手。其实这些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小江可是个“实践派”,她为自己买了很多漂亮的小水壶,“这样看到它们就会有想喝水的冲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