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加工范例6篇

原料加工范文1

关键词 木材加工原料;合理利用;技术管理;产品经济核算

中图分类号 TS68;S7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203-01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产业,我国木材工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近几年来,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能够尽快融入到国际大市场中,我国将逐渐降低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也将消除,以采取一致性的标准,加强经济技术间的合作,这也为亚太地区的木材工业产品提前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条件。亚太区提前贸易自由化的木材工业产品主要是指森林及林产品,环境认证、原料、木材半成品和成品等逐渐被发达国家所认同,木材生产已经成为林业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都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全新的形势,同样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家正在加快建设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从战略方面需要对林业建设进行全面的划分,对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和技术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加快木材经济的迅速发展[1]。

1 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

1.1 森林资源的利用

目前,人们对木材的加工离不开森林,森林已经成为木材加工原料的唯一来源。从森林的整体角度来看,木材加工原料主要从杨树、桦树、杉树、松树、桉树等为主体的次生林带产出;从森林树木年龄的角度来说,这些木材加工原料都属于60年以下中小径的林木。依据我国林业局规划的长远指标及短期性计划,并结合我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每年都需要对森林实施间伐利用、扶育以及改造[2]。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一些经济价值比较低的林木进行深加工和细加工,以从中找出可以投入到市场中的具备经济价值型的木材,以缓解林区的木材原料产出压力,为林区找出一条排忧解难的出路。在对森林资源不断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节约森林资源和利用开发资源相结合,避免出现只利用、不节约的行为,要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森林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

1.2 木材加工原料的合理利用

木材加工是人们利用木材的一个步骤,而对木材原料进行利用必须要遵循合理的原则,遵循综合经营原则、量材取料原则、量木进锯原则、量质利用原则是木材原料合理加工利用的四大原则。近几年,对森林的利用比较彻底,会经常出现木材加工原料来源出现危机的情况,也会出现木材加工资金紧张或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木材的综合利用就大大发挥了解决危机的作用,木材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目前林区振兴林业、治理危机的重要手段。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对木材加工、木材综合利用产业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大力发展木材的综合利用产业,并深化及保持此项产业的兴盛。从宏观角度上来说,要把木材加工、木材综合利用的框架摆稳;从微观角度上来说,根据木材资源的具体情况加工出精、尖、高的小型木制产品。转变林区木制产品原料旧的加工市场模式,让市场活跃起来,并将木材加工、木材综合利用产业作为摆脱粗放型木材加工的方式方法。从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前景出发,必须把木材加工当作是原料的重要基础,不断发展极具林区特色的木材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产业,并将对新型木材进行综合利用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为了拓宽林区的经济来源,要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将木材原料有规范、有计划地一边进行纸浆、胶合板、纸板及林产工业等传统加工,另一边有措施、有目的地生产农业、工业、文化、民用等设施,从而大力促进林区的发展,以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3]。

根据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木材加工行业的节能环保意识应该大大加强,积极开发节能环保型木材加工设备的任务十分繁重,需要从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和技术、自主创新设计着手,设计开发出节能环保型木材加工设备,以提高木材加工的精确度,减少木材的损失量,最终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因此,对木材原料进行合理的加工利用,充分利用节能环保型木材加工设备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技术管理

2.1 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

所谓的技术是指从木材原料加工和木材综合利用这一个范围来讲,木材加工原料技术即将所学的木材专业基础、科学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并与实践相结合;所谓的管理就是在每一项木材生产工艺中,依据先前制定的目标,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将行政和木材加工原料技术结合成为生产技术的组织。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要求人们在技术管理整体概念的指导下,凭借科学组织达到木材加工生产技术多年的工艺目标,强化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最终完成木材加工的经济技术指标。

2.2 技术管理在木材加工中的作用

在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和技术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木

材原料加工生产作业领域中的核心指标就是原料的出材率,这个核心指标代表着木材原料自身的经济效益,出材率的高低等同于自身经济效益的好坏。从核心指标这个角度来讲,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在原料木材加工中所具备的灵魂作用,表明了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已经成为木材加工综合利用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使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发挥在木材综合利用中的灵魂作用,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木材原料加工中机锯的相关设施进行分类和完善,争取确定每个截锯环节的设施,如截锯设施、中小型电锯设施、带锯、旋切机等设施,形成一系列完整的配套设施;二是建立木材市场信息体系、木材加工技术咨询体系两大体系,将其完善并充分利用,进而对木材技工进锯的对象进行严格筛选及确定,以防木材加工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滞销的现象;三是提高木材加工工人的专业素养,强化其队伍建设,对从事劳力、技工、修理工等工作人员实施专业课程的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4],以更好地服务于木材加工行业;四是实行较为专业性的木材加工责任管理制度,此制度以木材加工技术人员作为核心,针对选材、量尺、锯工等工种实施技术跟踪方式,实时掌握木材加工的进度,避免一些工作疏漏造成的经济损失。

3 木材加工原料的产品经济核算

木材加工原料的产品经济核算必须和木材加工产品同时进行管理,并做到两者相互依托,不对任何一方偏重。根据木材加工的程度和规模,在经济上实施核算的基本范围包括木材原料采购、木材原料运输、木材原料加工、木制产品销售4个主要阶段。从木材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来看,如果要求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必须在木材生产以及木材加工原料综合利用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木材原料的采购方面,严格把好质量关,避免质量低劣的原料进入生产区;二是在木材原料的运输方面,对运输距离严格把关,并把握好运输时间,保证原料正常进入加工区域,以免耽误加工进度;三是在木材加工方面,对木材原料进行合理的综合利用,将原料的价值最大化;四是在木制产品的销售方面,严格把好价格关,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在木材加工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不断向集资制及股份制经营这一方向发展,活络木材加工产业的机制体系,以进一步稳定木制产品的价格并长久保持产品价格,最终达到木材扩大再生产的目的。建立信息网络对扩大木材价格产品销量也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吸引大批量具有林区特色的木制产品进入市场之中[3]。

4 结语

我国木材工业生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并形成了一个设备制造与产、学、研相结合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根据目前社会大众对木材利用的要求,木材产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森林资源当前的形势,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对木材原料进行优化配置,实现木材原料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木材工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化发展阶段,相关工作人员仍需继续努力研究如何提高木材综合利用效率,如何对木材加工原料进行合理利用,并对木材加工原料的技术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为节能环保型木材的加工不断努力,以期实现木材加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参考文献

[1] 丁文.掌握合理造材原则提高腐朽原条造材技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63-64.

[2] 宋华锋.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3(8):93.

[3] 韩学富,姜淑琴.浅谈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龙江社会科学,1995(S1):93-95.

[4] 赵冰清.浅谈木材加工原料的利用与技术管理[J].企业研究,2013(8):35.

原料加工范文2

[关键词] 风干肠 腌制 烘烤 烟熏

一、肉制品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肉制品的发展从原料到市场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肉制品加工业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2005年肉制品产量已达到400万吨左右,占肉类总产量的3.88%,中、西式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有了较大发展。西式肉制品仅火腿肠的年产量就为80万吨,占全国肉制品产量的三分之一,现有火腿肠生产线700余条。以各种肉禽为原料及无淀粉,保健、营养型火腿达70多品种,禽类肉制品不仅产量上升,花样品种也发生了变化,禽类肉制品和新产品齐头并进的局面。现在不仅在大中城市能见到品种繁多,价廉物美的中、西式肉制品,而且在偏僻的地方也能看到常温保藏火腿肠。

辅料上由使用传统的调味料、填充料和天然香辛料,进而发展使用了各种品质改良剂,如乳化剂、保水剂、增稠剂、成色剂、抗氧化剂及按产品名称配制的专用辅料,适应了肉制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西式肉制品加工技术的引进,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肉类加工技术,如乳化技术、腌制技术、保水技术、高温灭菌技术、HACCP技术、真空技术、包装技术等已被我国的肉类企业和科技工作者所掌握,生产出了大批的西式肉制品。

二、对生产原料的选择要求

用于加工蒸煮香肠的瘦肉必须保证可制作出具有良好结合性、保水性的肉馅,热加工时不出现分离现象,产品柔嫩、、味美。为此对瘦肉的首选指标是保水性。保水性是肉最为重要的加工特性之一,这一特性取决于肉畜屠宰年龄、性别、品种、饲料管理及饲料条件、屠宰方法、分割肉部位和分割加工时间等。对于蒸煮香肠,具有最佳加工特性的肉是:热鲜肉,较高PH值,非老龄肉,肉质细嫩,屠宰时放血充分。当然冷却肉和解冻肉也可使用。此外因饲养管理条件而影响的肉色和肉味以及肉部位也是选择指标,例如不同部位的肉,其PH值也有差异。

蒸煮香肠加工中应用的主要腌制剂、腌制助剂、辅助斩拌剂、香辛料、调味料及其他添加料。其中复合磷酸盐常用三聚磷酸盐、焦磷酸盐和六偏磷酸盐按需要以不同比例组合。香辛料中丁香、砂仁等的用量极低,因为丁香可影响肉的发色,砂仁可使产品带清凉味。添加外源蛋白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肉蛋白与脂肪和水的结合,提高肉馅保水性,改善产品感官质量。

水是蒸煮香肠加工中必不可少的添加成分,水的添加比例和水质对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水的添加量首先取决于原料中的瘦肉所占比例。蒸煮香肠配方中瘦肉量可因不同产品类型及原料肉结合水的能力而异,但至少要30%,最高50%。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通过产品蛋白质总量来计算水的添加量,添加标准是蛋白质水=14,蛋白质含量越高,添加的水越多。

三、风干肠的加工研究

1.工艺流程。选肉修整绞制腌制真空搅拌斩拌真空灌制烘烤、烟熏、蒸煮、冷却真空包装

2.选肉。应选择来自非疫区并经兽医卫生检验合格的鲜肉或冻肉。如牛体后部位肉。

原料体标准:挥发性盐基氮≤15mg/100g菌落总数≤50000个/g。

3.绞制。绞制肉馅在温度为15℃以下的绞制间内进行。检查喷板和刀刃是否吻合。绞制前认真检查绞肉机是否有杂物,并用42℃的清水将绞肉机清洗干净。将三孔眼喷板、双面绞刀、12mm喷板及双面绞刀、8mm喷板、固定钢圈依次安装并固定好。用提升机提起肉块料车,在绞制时分数次将肉块倒入绞肉机的料斗内,再将料车落回地面。绞制合格的肉馅标准:肉馅粒度一致、状态均匀、无血水渗出,肉馅温度≤8℃。

4.腌制。(1)腌制的目的。腌制是肉制品生产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可以增强肉制品的保存期,提高防腐性,还可以改善和提高肉制品的风味,稳定肉色,提高保水性,总之可以提高肉制品的质量和成品率,增加经济效益。(2)腌制料。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腌制品包括食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糖类、发色助剂、酶类、增味剂等。腌制中产生的主要变化有:由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的柔软化,生成肽、氨基酸等风味成分;由脂类分解生成脂肪酸、醛等风味成分;由糖类分解生成有机酸、乙醇等。通过腌制,组织风味等特征都由生肉转向了加工品,这其中的变化之一包括肉的发色。

肉的红色是肌肉中所含肌红蛋白的颜色,肌红蛋白如果和氧发生反应,就会变成鲜红色的氧合肌红蛋白,若再继续放置,肌红蛋白中的铁离子就会被氧化成三价,变成红褐色的高铁肌红蛋白。肉一经加热,就变成褐色,这是由于高铁肌红蛋白的生成引起的。以发色为目的,使用亚硝酸和硝酸盐类,颜色就变成明快的红色,并且可将此红色保持一段时间。这种情况通常称做颜色的固定,这时的颜色称为加热腌制肉色。

腌制合格的肉馅标准:肉馅组织呈均匀的玫瑰红色,肉馅的温度小于等于4℃,肉馅组织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弹性。

5.真空搅拌。搅拌肉馅在15℃以下的低温搅拌间内进行,搅拌前认真检查搅拌机内是否有杂物,并用42℃的清水将搅拌机冲洗干净。按下搅拌机的搅拌按钮,在不断搅拌肉馅的同时,均匀加入准确称量的应添加的辅料。搅拌合格的肉馅标准:加入的辅料均匀混合到肉馅中,肉馅组织状态呈均匀的粘稠状,肉馅的温度小于等于10℃。

6.斩拌。在蒸煮香肠、预煮香肠、中式灌肠等乳化肠类加工中,斩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斩拌机的斩拌,使原料肉馅产生黏着性。斩拌的同时,加入各种辅料进行混合,目的是为了使肉馅均匀混合或提高肉的黏着性。斩拌的好坏,直接决定制品的质量。因此,斩拌是灌肠品中不能忽视的,而许多生产者又不十分重视的问题。产品外表带有一层油脂,或者虽然都采用精瘦肉,而互相结合却不好的灌制品,其根源就是斩拌不佳所至。如果注意斩拌质量,不仅会使产品外表和肉质明显变化,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肥肉,降低成本。原料肉经过斩拌,结构改变使成品鲜嫩细腻,减少表面油脂,提高成品率。

7.烘烤、烟熏、蒸煮、冷却。(1)烘烤的作用。是使肉馅的水分再蒸发掉一部分,保证最佳成品的一定含水量,使肠衣干燥、缩水、紧贴肉馅,并和肉馅黏和在一起,增加牢度,防止或减少蒸煮时肠衣的破裂。另外烘干的肠衣容易着色,且色调均匀。烘烤成熟的标志:肠衣表面干燥、光滑,变为粉红色,手摸无黏湿感觉;肠衣呈半透明状,且紧紧包裹肉馅,肉馅的红润色泽显露出来;肠衣表面特别是靠火焰近的一端不出现走油现象,若有油流出,表明火力过旺时间过长或烘烤过度。最佳烘烤温度为65℃~70℃。烘烤时尽量要加一部分熏烟,因为烟中的有机酸可使肉蛋白质以及肠衣表面凝固,起到干燥、柔韧作用,增加肠衣的坚固性。一般可采用锯末生烟。产品推进烘烤间20分钟后,应将烤架调换位置,使其烘烤均匀,一般烘烤40分钟即可。经过烘烤后的灌制品成品,表面光亮,色泽好,提高了其产品价值,也使产品风味浓度提高。(2)烟熏。烟熏的目的是使制品改善产品感官质量和可贮性,也即是产生能引起食欲的烟熏气味,酿成制品的独特风味,使外观产生特有的烟熏颜色,使肉组织的腌制颜色更加诱人,同时抑制不利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产品货架寿命。传统烟熏产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食品的保存性。但是现在烟熏的目的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具有保存性能的冷藏设施进入一般家庭,人们无须再过多考虑贮藏问题,更多的是注意选择色、香、味俱全的优质产品。烟熏的目的也逐渐从贮藏转变到增加制品风味和美观上来。为了达到烟熏的目的,在工艺上所考虑的重点有3个方面:即制品适度干燥,使制品内部产生某种化学变化和使烟中有效成分着于制品上。(3)蒸煮。肉制品的蒸煮加热目的在于使肉黏着、凝固,产生与生肉不同的硬度、齿感、弹力等物理性变化,固定制品形态,使制品可以切成片状;使制品产生特有的香味、风味;稳定肉色;消灭细菌,杀死微生物和寄生虫,同时提高制品保存性。

8.真空包装。为了使制品和肠衣紧贴在一起,在密封室内使其完全排除空气,但当其恢复到正常大气条件下时,制品的容积就收缩,使包装物的真空度变得比密封室内的真空度还低。

包装合格肠体标准:净含量范围准确,肠体在袋内摆放规则、紧凑、包装的真空度好,无漏气情况。

参考文献:

[1]金辅建译:肉制品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20~23

[2]陈燕:食品工艺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02~105

原料加工范文3

关键词:水果罐头食品 原料检验 加工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TS2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14-02

随着传统消费方式的转变以及消费群体机构的改变,导致了水果罐头市场也发生了改变。比如说某些品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深受欢迎,市场前景广阔。所以,水果罐头行业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层出不穷,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因此原料检验以及加工过程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1 水果罐头食品的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水果罐头食品的原料检验以及加工过程控制有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果原材料是制作水果罐头的基本原料,占据了水果罐头成分的绝大部分,它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水果罐头的质量的好坏,而水果罐头的原料检验能够防止一些劣质原材料进入罐头制作当中,保证水果罐头的质量。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就无法保证水果罐头的质量。水果罐头的制作是比较谨慎的,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应该是特定的,所以要加强对加工过程的控制。

1.2 促进企业信誉的提高

企业要想在社会立足,就必须要讲诚信,符合国家规范以及行业规则来进行水果罐头的生产,从而增加社会上对本企业的信任感,让企业的品牌做大做强,促进企业的发展。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的控制,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有一个比较详细清楚的了解,从而让消费者对企业罐头食品有一个很好的监督,让消费者在选择罐头产品时,更倾向于本企业的产品。

1.3 保证社会效益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对于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果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如果不采取强制手段,不法分子将变本加厉得从中获取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让社会上的人失去相互信任感,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阻碍。而罐头食品原料的检验以及加工过程的控制能够防止企业从中掺假,使用一些不符合食品安全的材料,减少加工步骤,保证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2 水果罐头食品的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2.1 员工在工作当中不负责任,马虎了事

有一些员工在工作当中极其不负责任,对待工作马虎了事,根本没有顾虑到消费者和厂家的利益,不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和要求做事,仅仅只是将其当成一种形式,从不落实。导致在水果罐头的生产中,有一些已经损坏的原料掺入其中或者是在加工过程中缺少一些重要的步骤,使整个罐头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2.2 制度的不完善

水果罐头生产商生产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需要改进。比如说缺乏对原材料采购检验及加工过程的监督,导致有一些个人,缺乏职业道德,给企业带来损失。生产商缺少一定的企业规章制度,没有指定原材料及加工标准,让员工工作时比较迷茫,不知如何是好。

2.3 存在偷工减料现象

企业如果不加强对原料的检验,就会使有一些人将一些达不到水果罐头制作标准的原材料以及低价买进,谎报上级原材料价格,使得企业无法了解到实情,直到发生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时才能够意识到,但是到那时候企业就已经付出了代价。

2.4 对食品安全意识不够

水果罐头首先讲究的便是其是否对人体有影响。然而,在罐头的加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人们放松了对食品生产的要求,在工作中出现一系列生产问题。比如说,不当的保存、误加入一些材料、为使得食品保质期变长而添加一些对人们身体有害的化学物质等,这样对水果罐头食用者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3 保证水果罐头食品检验及加工过程不出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增加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

水果罐头厂商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对员工的要求,积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对表现好的员工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评选一定的榜样,让其他员工向其学习。企业内部要有一定的文化氛围,来促进企业员工的道德素养建设。对于职业道德出现问题的员工要及时批判,严重者予以辞退;并进行一定的短期培训,从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让员工具备基本的工作常识,防止因为不了解情况和相关知识而导致一些错误的出现。

3.2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有组织、有次序地完成工作。所以要建立一套适合现代罐头厂生产经营的制度,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更改措施方案。企业制度要求高效、科学、合理,要防止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影响罐头厂工作的正常运行。要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来分配任务,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要使得每个人都有动力去工作,各司其职。每个工作员工都有明确的责任与任务,防止一些人工作任务太重,或者一些人每天闲聊无事,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人及时处理,而不是各自推脱。

3.3 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

在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中,罐头厂应该要将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不能够因为个别的经济利益而损害了社会利益,让社会上的人受到生命健康的威胁。在水果罐头原材料的采集过程以及加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严格按照规定来生产制作,不能为节约成本而换劣质的材料来代替。

4 结语

水果罐头食品的原料检验及加工过程控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不出现安全问题,从而加强消费者对水果罐头的信任,进一步建立企业的信誉,提高社会效益。然而在水果罐头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不够、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制作水果罐头时存在着偷工减料的现象、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不够。要针对这些问题和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影响厂商的长期发展。由于本人的学识有限,如果本文存在着任何的缺点和不足,请大家谅解。

参考文献

[1]陈亚妃.水果罐头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研究.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年第8期.

原料加工范文4

关键词:烹饪教学 加工技术 改进提升 体会

一、从宏观上明确该课在整个烹饪中的地位和特点

此课是烹饪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术课,它主要通过对各种烹饪原料的不同加工,使学生了解、掌握其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使学过的原料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并为学习《烹调技术》奠定基础。因此,从教学环节上来看,它是继《烹饪原料知识》之后、《烹调技术》之前的一门专业课;从烹饪的整个过程来看,它是烹饪三步曲——选料、加工、烹调的重要环节,起着将选料与烹调有机结合起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我在第一节课时就向学生讲清了这一点,以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其学习本课的积极性。然而要想教好、讲活该课,不仅要精通本课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许多相关学科的知识。为此我同时备好了《烹饪原料知识》、《烹调技术》、《营养卫生》等课程的主要内容,从而使我在教学中能旁征博引、得心应手。

二、从微观上熟练掌握各种加工技术

本课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技术性很强,教师能否熟练掌握各种原料加工技术,是讲授该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利用各种机会到校实验室、酒店反复操练了剔鸡、剔鱼、宰杀鳝鱼、宰杀甲鱼、整鱼出骨、整鸡出骨、花色拼盘等加工技术,并经常留心和学习其它行业的先进技术和技巧。如肉食店专门出售剔骨肉的师傅,其剔肉速度之快、质量之好,犹如庖丁解牛。为了提高雕刻水平,使雕刻成品栩栩如生、生动活泼,我除了向别人虚心求教外,还根据各种花卉的开放季节,到公园或画展上去观察各种花卉含苞待放、怒放到凋谢的不同形态,边观察,边写生或雕刻,在此过程中加以艺术提炼,去粗取精。我还到各地动物园观察各种鸟兽的运动形态、变化规律、颜色的搭配。

三、根据烹饪教学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烹饪原料加工技术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故加强实践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实践教学。例如讲解猪肉剔骨及分档取料时,讲完理论后,马上带学生到实验室或餐厅演示上述内容,边示范,边讲解,讲清楚骨与骨、骨与肉之间的连接方式,特别是对较难出肉的部位进行重点讲解和反复演示,如前后蹄膀与棒子骨之间、前棒子骨与扇面股之间、尾巴骨与髋骨之间的连接等,然后将已取出的骨骼放回原处,让学生观察骨骼的形状及其连接方式,以加深印象,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亲自操作。

回到课堂后,再加以归纳总结。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利用课件、挂图、画图示意的方法。如在讲解牛羊、鸡鸭鹅的出肉和分档取料时,我采用了挂图教学。挂图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主要骨骼结构图,第二种为主要肌肉、脂肪结构图,第三种为主要部位图,对照挂图逐一讲解。再如讲解原料经刀工处理后的各种形状、花刀及整鱼上的花刀时,我是在黑板上直接画出图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要求学生也要画图学习和记忆,学生普遍反映此法简单直观、易懂好记。

四、加强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该课内容丰富,但讲授课时有限,若不加强系统性教学,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解猪牛羊、鸡鸭鹅的出肉和分档取料时,并非逐个详讲,而是重点讲清猪和鸡的相关内容,对其部位、性质、用途详讲,联系原料知识和烹调技术的有关内容,指出有些部位为何肉质较差而有些则较好、有些部位为何适合炸溜爆炒而有些则适合烧焖炖煨,进而将部位、性质、用途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部位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而对牛羊和鹅鸭的相关内容则略讲,因其结构类似,使学生既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又能学有重点、傍及其他。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科学性教学,若就事论事讲解,如在讲到干货原料的各种涨发方法时,先重点讲清各种涨发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过程,然后将各种漲发方法根据性质加以归类,提出为何有些干料适合于水发而有些则适合于油发、碱发。这就要从各种干料的营养成分及性质和涨发方法的基本原理相结合来综合分析,使学生弄懂原理、掌握规律。

原料加工范文5

关键词:水产品;季节性供应;保鲜期;库存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e paper, combined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aquatic products processing industry, an inventory control problem of perishable raw material with seasonal supply and freshness date was researched. In the case of shortage allowed and considered the impact of price and preservation period, this paper established a corresponding model and use integer programming to solve it. A long-term planning for the raw material inventory can be made by this method. In addition, it also can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e cost and maximize benefits.

Key words: aquatic products; seasonal supply; preservation period; inventory control

0 引 言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产生产与进出口国,并维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在水产行业中,虾产品作为世界六大水产贸易品种之一,是国际市场上价值最大且交易最为活跃的水产品,也是我国水产品出口最大宗的产品之一[1]。本文以虾产品为水产行业的代表进行论述。

针对虾产品加工业而言,原料虾是企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影响生产的制约因素。原料虾的产量不仅受到虾自身生长周期的内在因素影响,而且受到外在如温度、光照、水质、饲料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原料虾的供应具有季节性。例如,在广东地区,每年的8、9、10月是收购原料虾的旺季,这时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而从12月到来年的3月是淡季,原料虾的供应量很小,需求相对稳定。原料虾的价格受季节供需量的变化经常发生波动。

此外,水产品具有鲜活供应为主、不耐长途运输、易损耗的特征。新鲜原料虾的存货时间直接影响到虾的保鲜度和质量,也决定了虾产品的品质与价格。因此,在供应具有季节性且有保鲜期约束的情况下,研究如何确定合理的库存策略以平衡价格波动下的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存货时长与损失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得备货生产总成本最小的问题,对于水产加工行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从目前的文献可知,对季节性的库存控制方法主要集中于季节性需求变化下的库存控制。而针对季节性供应且资源受到限制下的库存控制方法研究较少。如李季芳[2]研究核心企业水产品供应链上的库存。K.SAWAKI[3]探讨了连续时间内在供应受限的情况下对于易逝品的最优库存控制策略,运用semi-Markov决策过程进行分析并求最优解。张锦特[4]考虑季节性需求下受资源限制且能够缺货的存货模型。该模型允许企业存在缺货的情况,并运用整数规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柯蓉[5]研究了确定型季节模型多阶段库存控制策略,其根据季节性指数进行密度估计,然后根据多阶段库存系统策略公式得出季节性库存策略方法。陈[6]建立了季节性需求、变化生产率的最优生产存储库存策略。Tal Avinadav[7],励凌峰[8],罗兵[9]等研究了具有一定分布条件及不同约束的易变质物品的库存问题。以上文献均着重考虑需求的变化,而对供应则少有论述,且并未同时考虑价格与原料保鲜期等问题。

因此,本文在供应具有季节性且有保鲜期约束的情况下,研究水产加工企业的原料库存控制问题。

1 问题描述

水产加工企业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往往每个月都会组织原料虾的采购。但由于原料虾的季节性供应特点,以致某些月份市场的可供应量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当月的生产需要,并且原料虾价格随季节波动也影响了企业的采购决策。为了保证生产的平稳性及减少损失,企业一般都进行备货库存。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会考虑在价格相对较低时进行单次备货,但这样可能会因为原料库存的时间长且易发生变质等因素使得成本居高不下。为了减少这些损失,考虑价格变动和保鲜期约束的多周期分批备货库存形式则具有重要价值。如图1表示企业为满足原料供应淡季的需求,在供应旺季时分批进行库存备货。

为了建立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本出一些基本的假设。

基本假设:(1)季节性原料供应量已知,需求稳定;(2)单一采购,只对原料进行库存控制;(3)固定订货周期,每月月初订货;(4)不设置采购提前期,提前时间为零;(5)单次采购一次到达,不考虑分批到达;(6)允许缺货,缺货需后补。

2 季节供应库存控制模型

本节主要针对原料的季节性供应特点,探讨允许缺货情况下的库存控制模型。

2.1 符号定义。P■:表示第i个月的原料单价;Y■:表示第i个月的原料可供应量;C:表示总成本;C■■:表示第i个月的采购成本;C■■:表示第i个月的库存持有成本;C■■:表示第i个月的缺货成本;g■:表示第i个月的固定采购成本;I■:表示第i个月库存初始量,或者可以表述为第i-1个月的期末库存剩余量,设初始库存量I■为0;m:表示单位时间单位库存成本;n:表示单位时间单位缺货损失成本;D■:表示每个月的原料需求量;X■:表示第i个月的采购量;T:规划周期(将规划周期一年划分为12个月,每个月为30天)。

2.2 基于季节供应的优化模型。本文在研究季节性供应下的库存控制时,以每个月的采购量X■作为决策变量,以库存的总成本最优作为目标。在允许缺货及考虑原料价格的情况下,总成本可表述为:

C=全年采购成本+全年库存持有成本+全年缺货成本

每期库存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分别为不缺货、部分缺货和完全缺货,如图2所示。

在T■周期,当期初库存量I■加上本周期的采购量X■大于本月的需求量D■时,会产生库存持有成本。此时,C■■

=■mT,且有:C■■=0。其中i=1,2,3,…,12。

在T■周期,可知tj,ts区间有库存,而ts,tj+1区间发生缺货。由三角形相似定理可得:

■=■ (a)

t■,t■=T-t■,t■ (b)

由(a)、(b)式可知t■,t■=■T。

该期的库存及缺货成本为:C■■+C■■=■t■,t■m+■t■,t■n。

经整理可得:C■■+C■■=■I■+X■■m+I■+X■-D■■n。

而在T■周期,处于完全缺货状态。则:C■■=I■+X■-■nT,且C■■=0,其中K=1,2,3,…,12。

基于上述描述与分析,季节供应的水产原料库存控制模型如下:

MinC=Min■C■■+C■■+C■■ (1)

S.T.

C■■=g■+X■P■ (2)

P■=α×■Y■Y■+β (3)

g■=■ (4)

C■■+C■■=■ (5)

I■=I■+■X■-i-1D■ (6)

0≤X■≤Y■ (7)

i=1,2,…,12 (8)

其中,式(1)为目标函数,表示全年的存货总成本最小,包括采购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和缺货损失成本;式(2)表示采购成本,由固定订货成本和采购批量组成;式(3)表示采购价格与季节性供应的线性关系,α、β为关系系数;式(4)表示固定订货费用的来源,当发生订货则费用为G,否则为0;式(5)为每期库存持有成本与缺货成本的表达式;式(6)表示每期的期初库存为前几期的采购量与消耗量的差值;式(7)表示每期的采购量应该不大于该期的可获取量;式(8)表示变量的取值范围。

2.3 问题的求解与探讨。上述模型为一个分段线性规划求极小值问题,也可以作为整数规划问题。目前比较成功且流行的针对该类问题的解法为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也可以通过现代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群算法)等求解。

本文采用分支定界法,先确定目标函数的可行域,将可行域分割成一些小的集合,形成分支定界树;然后通过目标函数最优性进行剪枝;最终将结果集合在一起形成原问题的最优解。针对以上提出来的模型,按以下步骤进行求解:(1)由实际问题假设知X■的可行域S∈?W0,Y■?V,存在最优值的下界和上界0,∞,将可行域分割成N个子问题。(2)对子问题取一组可行解X■,求解的值作为该子域的最优值C■。然后取该可行解的松弛形式RP■,设松弛增量的值为θ。若存在最优解,记其最优解为X■■,对应的最优值为C■■。(3)比较C■、C■■与最优解的上下界,进行剪枝操作,确定新的子集可行域。循环进行松弛操作,从而得到该子问题的最优解。(4)对各个子问题结果集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形成原问题的最优解X■。

为求解该模型,本文利用数学规划软件LINGO[10],方便求得模型的最优解。

3 考虑保鲜期的库存模型

对于季节性原材料来说,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原料的保鲜期。通常在保鲜期内,原料不发生价值损失;当超过原料保鲜期时,则由于质量衰变引起价值损失,且超期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周期性价值损失对于冷冻的水产原料库存具有实际的意义。假设原料的价值随时间变化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即当原料超出保鲜期T的时间,原料的价值为前一周期的ε0

其中ε为损失系数,P'为原料的初始价值,t为超过周期T的个数,t=1,2,3…。从另一个角度可得价值损失的函数为Vlt=P'1-ε■,如图3所示。

3.1 考虑保鲜期的改进模型。对于保鲜期约束的库存控制,除了考虑前述模型的三项成本之外,还需要考虑因质变带来价值损失。假定库存存取的方式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原料的存储时间不能超过保质期LT。如表1为某库存实例,当保鲜期K=3,D■=3时,在T■周期对于X■有6个单位的原料超过保鲜期一个周期T;在T■周期有3个X■超期2T,2个X■超期T,依此类推。

针对该类库存模型,由于每个月的采购量以及超过保鲜期的周期t都是离散的,在计算全年的价值损失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其拆分为单个周期(每月)的价值损失之和。现考察单周期T■内的价值损失C■■:

至第T■期,超出保鲜期t个周期的数量为:

Q■=minX■,X■+I■-k+t-1D■ (9)

其中Q■≥0,在第T■期超期t的价值损失为该超期数量与超期剩余价格之积,如式(10)所示。

C■■=Q■P'1-ε■-1-ε■ (10)

针对一个周期T■内的总价值损失为所有超期价值损失之和。而且由于每期购买的原料价格不同,价格P'可以取采购的平均价格。由此可得第i周期价值损失成本为:

C■■=■Q■P'1-ε■-1-ε■ (11)

其中l=1,2,…,LT-K,均价格为P'=■。

在此条件下,该库存模型的优化目标可以表示为:

C=全年采购成本+全年库存持有成本+全年缺货成本+全年的价值损失成本。

MinC=Min■C■■+C■■+C■■+C■■ (12)

由(2)~(8)及(11)、(12)构成的模型是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对保鲜期及价值损失加以拓展,同样可以使用数学规划软件LINGO求解。

3.2 实例分析。假设某水产公司原料的市场可获取量如表2所示,其他参数如表3所示。

因设定初始库存I■为0,为保证第一个月能够满足企业生产,可以将优化周期设定为从当年6月到下一年的5月。如下将所求得的最优库存方案汇总于表4,得出一年中区域最优X■■,订购11次,其目标值为¥13 898.02;作为比较的订购策略X■,其目标值为¥14 016.92。

在上述库存策略中,并未将原料的保鲜期与保质期约束加以考虑。现假设原料的保鲜为K=3个月,且不能超过LT=8个月的保质期约束。调整后的模型重新求得区域最优解,如表5所示。在此约束条件下,全年的最优的订购次数为11次,最小库存成本为¥14 120.60,其中在第9、10周期分别有25吨超期一个月的原料库存。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从季节性原料供应入手,针对资源受限情况下的企业库存问题进行了探讨。企业的生产不仅与需求紧密相关,同时生产资源的可获取性及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为达到最佳的效益,在供应量与价格随季节性波动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制定库存控制策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价格变动的存货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展,将资源的保鲜期因素加以考虑。针对该整数规划模型,运用数学软件LINGO进行求解,大大加快了解题的速度。

鉴于本文探讨的是有限规划周期,供应量随季节变动且已知,需求为常量的库存问题。而在很多情况下,需求可能是变动的,后续研究可以朝着变动需求等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湘生. 中国虾类出口产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北京水产,2008(3):10-11.

[2] 李季芳. 基于核心企业的水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 K.SAWAKI. Optimal policies in continuous time inventory control models with limited supply[J]. Computers & Mathematics with Applications, 2003(46):1139-1145.

[4] 张锦特,赖玟玲. 季节性需求下受资源限制及缺货之存货模型[J]. 管理科学学报,2005,8(3):72-79.

[5] 柯蓉. 季节性需求多阶段库存控制策略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4):17-20.

[6] 陈. 季节性需求下的最优库存控制策略的研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25(5):689-695.

[7] Tal Avinadav, Avi Herbon. Optimal inventory policy for a perishable item with demand function sensitive to price and time[J].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3,144:497-506.

[8] 励凌峰,黄培清,骆建文. 易腐物品的库存控制管理研究[J]. 系统工程,2004,22(3):25-30.

原料加工范文6

关键词:陶瓷;原料;标准化

1 前 言

我国是陶瓷制品生产大国,但长期以来大多数陶瓷原料供应商和陶瓷生产企业对原料的标准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因为陶瓷原料的矿物组成、粒度组成、化学组成及其他理化性能的波动,导致陶瓷生产厂家要根据原料的变动来调整坯料和釉料配方, 生产较为被动,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陶瓷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目前,在一些陶瓷强国如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过采用预均化技术、电脑监控技术、电脑自动配料系统等新技术工艺,同时加强品质管理,可长期供应品质稳定的陶瓷原料,实现了陶瓷原料的标准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高档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陶瓷企业对陶瓷原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生产中迫切需要性能稳定的原料,也就是要求原料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粒度组成等能在不影响使用的范围内波动,使生产处于一种稳定状态,因此,陶瓷原料标准化及标准化生产工艺已经成为陶瓷原料供应商和陶瓷生产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依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想做好原料的检验标准化与使用检准化,首先要协助上游供应商做好原料标准化,要从原料生产工艺标准化、原料质量控制标准化入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 原料加工方式的变迁及不同加工方式对原料品质的影响

陶瓷原料大部分以天然矿物原料为主,同一种矿物原料往往因其矿源不同、使用的生产工艺不同,使原料的质量差异较大,可以说生产工艺决定了原料的品级。国内对矿物原料生产工艺标准的调整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国内陶瓷行业正在起步且快速发展的时期,矿物原料的生产工艺主要以雷蒙机加工为主,这个阶段的机械设备装配及加工水平都较低,以这种工艺设备加工出来的原料杂质较多。该时期,只要能将矿石从矿山运下来,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破碎加工成细粉料,即可供给陶瓷企业使用。这一时期陶瓷企业对原料的质量要求较低,而且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标准要求也较低,因此原料的质量水平基本由供方市场来决定。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和消费者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陶瓷行业质量标准水平的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矿物原料的生产工艺标准化进入了第二阶段,即以干法球磨机加工逐渐取代了雷蒙机直接加工,原料中的杂质控制得到很大的改善,产品的批量相对扩大,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自由竞争更加剧烈,不仅是质量的竞争,还有成本的竞争,这时各企业大大提高了对原料质量的要求,促使了专业原料生产企业逐渐发展用湿法球磨、除铁及用大规格沉淀池的均质方式来生产重要的矿物原料;由于要烘干,原料成本相对提高了,但其附加值也较高,加上矿物原料均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原料生产工艺标准化的以上三个阶段的演变,主要是因为雷蒙机加工的矿物原料中机械杂质多,批次间的质量稳定性差,使很多陶瓷企业的产品经常出现不可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釉面针孔、黑点、绿点等。但由于当时的原料加工标准的限制,陶瓷企业和原料供应商主要通过以下两条对策来提升质量:一方面,陶瓷企业要求原料供应商改善生产工艺,提高原料品质;另一方面,供应商指导客户作末端使用前的除铁,为此也催生了原料粉料、浆料除铁设备的专业生产企业。

针对陶瓷行业的特点与要求,电磁和永磁除铁器在原料投入使用的前端和后端进行除铁处理,但对干式粉料的除铁,其除铁效果非常有限,仍无法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实践证明,单一的原料中磁性物高于0.02%时,会对产品产生不良影响。如对生料釉而言,如上线前釉浆除铁不彻底,很容易出现釉面黑点或针孔,对素色釉面的影响尤其明显;对熔块而言,很容易导致外观差异或釉面偏黄。所以,目前在各陶瓷企业中随处可见除铁器或除铁槽这种常规设备。当大量使用湿磨水洗原料时,这种除铁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要去除加工过程中与研磨设备磨擦产生的磁性物或是高岭土中的磁性物;工作负荷小、效果好。

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发现,只要釉浆中的磁性物大于0.3ppm(特殊功能釉除外),瓷砖釉面很容易出现针孔与凹坑。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环境保护要求,几乎所有的陶瓷企业均通过提快窑炉转速、缩短烧成周期来降低单位能耗和成本。要想在快速烧成的条件下确保瓷砖釉面针孔、平整度满足质量要求,首要任务就要控制好釉用原料及水质中的磁性物,否则,釉面质量水平就难以提高。因为在快烧条件下,釉层中如有因磁性物氧化分解产生的气泡在进入烧成带时刚冒到釉面层,或冲出釉面破裂时釉面还没有被拉平,就会在瓷砖表面留下凸点、针孔或凹坑等缺陷,成为瓷砖釉面的致命缺陷。湿法球磨生产不仅可以解决原料磁性物的问题,还可以使原料在巨大的沉淀池中以及后续的烘干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均质,大大提高了批内与批次间的稳定性,为产品质量的稳定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因素,生产高品质釉料原料的企业,在选用矿物原料时,一般优先选择湿法球磨加工,其次才为干法球磨。当不得已需用雷蒙机加工原料时,亦要求原料生产企业将磁性物控制在0.02%以下。而一些自产自用的企业凭借大量的除铁器的投入使用,严控釉浆上线前对铁磁性物的去除,而优先选择雷蒙机加工或干法球磨加工的原料,目的是减少原料的采购成本。湿法生产的原料除了损耗较大以外,还需投入烘干成本,因而成本高,但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各原料厂商可依自身的产品定位,根据客户要求,在原料标准化过程中,确立各自生产工艺的标准化。

3 原料标准化质量控制

在衡量原料质量的优劣前,首先要依客户的要求来确定原料的质量特性与控制标准,通过对原料质量特性的测试、检查,形成量化指标与控制标准,比对后判定原料的质量是否能满足客户要求。原料控制标准的内容应至少包含化学成分、粒度、含水率、磁性物的控制。如原料能始终如一地做好这几项控制,最终产品质量的变异是非常小的,即使有轻微差异也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进行调整。

3.1化学成分控制

化学成分控制主要用仪器分析、滴定分析、重量分析对原料成分进行识别与测定,依客户要求,通过对原矿的搭配、均质及加工工艺参数的调整,确定双方可接受的合理的成分管制标准,来实施对原料化学成分的控制,而以上所提及的分析方法和标准,目前在国内均有相应成熟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在陶瓷业界较普及的多元素快速分析仪,可以满足Si、Al、Ca、Mg、K、Na、Fe、Ti等常规元素的快速测定。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应用普及率较低,对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的元素分析,用多元素快速分析仪即可满足测试要求,当然还有更快速且为非破坏性的仪器分析,即X荧光波长射线分析,一般在专业的检测机构及大型企业使用。不管用何种仪器来做原料成分分析,均为相对分析,但可以通过与标准物质对比,达到双方一致认可的结果,可以为控制原料成分的波动提供相对合理的数据资料,为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提供坚实保证。

3.2粒度控制

对原料的粒度控制,主要通过用标准筛来做筛余量测试,对相对精细的粒度管制还可以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来测试。在釉料生产企业中,针对不同原料粒度的控制是以100目、200目、325目和400目四种常用规格筛网管制为主。如选定了200目的规格,在使用时粒度过粗或过细均不利质量稳定,因过细不仅会增加原料加工成本,不利提升加工产能和节省能耗,也不利釉料产品配料时的流动性,影响均质。而过粗易导致配料偏析或于影响研磨时间和细度,进而影响浆料性能,不利于稳定生产。

3.3磁性物的控制

磁性物是指分布于原料中或于加工过程中引入的机械铁屑、硫铁矿或菱铁矿等有磁性的物质。本文中讲的磁性物主要以机械铁为主,除了原料本身,生产原料的设备也可能引入磁性物。铁在陶瓷原料中又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其中最严重的是金属铁(加工过程中带入的铁屑),它不仅会影响陶瓷制品表面着色,而且会出现明显的黑点或针孔,因此需依客户的实际要求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实践发现,在一般原料中的磁性物,其含量要小于0.02%才容易结合后续工艺除铁来控制产品质量的稳定,大部分矿物原料就是为达到这一要求而不断调整生产工艺控制标准,如雷蒙机加工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就用干法球磨机加工,干法球磨不能满足就用湿法球磨加工。据笔者了解,釉用原料中磁性物的测定与控制是在2000年后才开始在一些大型原料加工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目前仍有很多小型原料加工企业,仍然认为只要原料中总Fe2O3含量合格就是好的原料,比如钠长石中的Fe2O3≤0.15%为合格。在微观层面可以这么认为,但在宏观层面,只要磁性物含量大于0.02%就不算高品质的钠长石了,所以针对原料中磁性物的控制及测定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宣导、推广与应用,来提高原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4含水率控制

对原料含水率的管制目的是防止储存结块,利于入料混合均匀与大量使用时的管道输送。一般均要求含水率小于1%,粘土原料可依工艺要求作适当的放宽,关键在于稳定。

3.5其他

很多企业除了对原料实施以上最基本的管制外,还对原料的外观和压饼煅烧白度实施管制,该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原料外观和煅烧后的呈色与白度。外观比对是把原料样品烘干后与标准样品在自然光下目视比较;而压饼白度比对,一般用高温电炉煅烧到1300℃并恒温1~2h,冷却后取出目视或利用仪器来对比白度或色差。

4 结 语

原料质量是设计与生产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验证方法,关键还是要原料的生产过程管理标准化,可通过采用先进生产设备、工艺,并对生产流程进行人、机、料、法、环、测的5M1E有效分析及管控,做到原料生产工艺标准化、原料控制标准化,来确保终端产品质量。可以说企业产品品质提升的进程就是原料不断标准化的过程,故原料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 杨萍,常钧.关于陶瓷原料的标准化[J].陶瓷,2001(6):10-11.

[2] 高力明.陶瓷原料标准化和坯釉料商品化及其在我国的进展[J].

陶瓷学报,2006,27(3):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