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作文范例6篇

叙事作文

叙事作文范文1

诗歌鉴赏题,已成为近几年来各地市考试的必考题,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类题型。在诗歌鉴赏里边,叙事诗的鉴赏一直以来都深受命题者的青睐。叙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写人叙事来抒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简单。叙事诗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叙事诗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初期的叙事诗就是中国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到了唐代,元稹和白居易等文人也开始大量创作叙事诗,但他们所写的与古代的民间叙事诗不同,属于文人叙事诗。我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长歌行》《长恨歌》《琵琶行》等。中国民间叙事诗的产生、流传和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内容分,有创世叙事诗、英雄叙事诗和婚姻爱情叙事诗三类。

具体来说,考题中经常考到的诗歌知识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解诗意。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内容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二是品味语言。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三是分析技巧。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赏析重点诗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四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作揭示出的社会现实意义。五是结合诗人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体味诗作中的意蕴。

解题金钥匙

在具体解答诗歌题过程中,同学们应仔细分析领会试题的要求,理解试题考查的侧重点,把握试题解答的切入点。如从关键词语、诗句及诗人、作品的背景入手,仔细品读,辨明题旨,审慎作答。

1.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题型。同学们首先要读懂原诗,抓住诗中所描写事物的意象,整体上准确把握其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来归纳概括,就不会有所遗漏,答题时切忌语言啰唆。2.诗句品析的题型。同学们要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重点词语、重点诗句在诗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然后给出简洁的答案。3.运用修辞手法等的题型。同学们要从修辞运用、写作手法等方面,准确运用相关答题术语,用简练的语言组织答案。4.情感把握的题型。同学们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结合诗人所处的人生阶段、时代特征、文艺思潮等因素,准确把握诗歌的意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5.拓展延伸的题型。同学们一定要结合叙事诗歌的内容,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

此外,同学们在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

是要根据题意数问号,弄清考题中有几个问题,从

而确定答题的层次,最忌讳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

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在答题时,同学们尽量用凝练的词语先总说,后具体阐释,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如阅读叙事诗《木兰诗》后回答以下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反映了什么

内容?

3.怎样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

4.“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表现了木兰行军途中的一种什么心理?

5.请用简练明确的语言概括木兰这一人物

形象。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解析:以上题目分别从内容概括、人物刻画、主题把握、手法运用等方面出题进行考查。其中第1、2题是对整首诗歌内容、个别诗句内容的考查;第3题是对本诗主旨的把握考查;第4、5题是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考查;第6题是对诗歌表现手法作用的考查。在做第1、2题时,同学们要读懂原诗,整体感知本首叙事诗所描写的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对于个别诗句所表现的内容,同学们要结合全诗以及本诗句作答。第3题的解答要结合诗歌中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的行为特点,从深层次考虑作答。对于第4、5题的考查,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以及有关诗句所表现的内容来概括。第6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结合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诗歌内容作答即可。

模拟训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新安吏

[唐]杜 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1.本首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结合诗中文意思考,如果将“肥男有母送”改为“肥男父母送”好吗?为什么?

3.“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和《石壕吏》中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三节,完成文后各题。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选自南朝徐陵《玉台新咏》)

1.诗中写了男女主人公怎样的结局?

2.本诗表现了男女主人有怎样的性格共性?

3.从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这一角度看,故事带有神话色彩,它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孤儿行

孤儿生,孤子遇生,命独当苦。父母在时,乘坚车,驾驷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贾。南到九江,东到齐与鲁。腊月来归,不敢自言苦。头多虮虱,面目多尘。大兄言办饭,大嫂言视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儿泪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来归;手为错,足下无菲。怆怆履雪,中多蒺藜。拔断蒺藜肠肉中,怆欲悲。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下从地下黄泉。春气动,草萌芽。三月蚕桑,六月收瓜。将是瓜车,来到还家。瓜车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愿还我蒂,兄与嫂严,独且急归。当兴校计。”乱曰:里中一何

!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选自《乐府·相和歌辞》)

1.诗人从孤儿的  和  角度着手,一点一滴地对其进行描述,将孤儿的悲惨描绘得

淋漓尽致,无形中已经包含了诗人浓厚的同情和悲愤之情。

叙事作文范文2

匆匆用过早饭,大家开始忙碌。大人们带上锄头和水桶,赶着黄牛耕地去了。我们几个孩子带着竹编的蝈蝈笼子,飞快地来到小溪边捉蟋蟀。

游戏开始了。大家分头寻找蟋蟀。在灌木丛后,我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小洞,那是蟋蟀的住宅。不一会儿,两只蟋蟀从洞了跳了出来。我们静静地躲在灌木丛后面,观察它们的动静。“嘘,大家安静,准备开捉!”表哥对我们说。大家一下子鸦雀无声,蓄势待发。姐姐一拉草,这是示意我们开始的暗号。说时迟,那时快,大家猛地一扑,盖住了两只蟋蟀,我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可是,那两个“调皮鬼”趁我们不注意,从我们的手指缝里爬出,迅速跳走了。我转过身来,忽然发现两只蟋蟀不见了,大事不妙!我大叫:“蟋蟀跑了!大家快追啊!”可蟋蟀早已跑得无影无踪。大家的努力白费了。我们沮丧的坐在搭石上,闷闷不乐地反省着自己。过了许久,一个同伴跳起来喊:“大家不要灰心,我们再捉一次!”我们一个个又兴奋起来。

游戏继续进行着,大家都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做好充分的准备。片刻,我们又找到了四只在一起玩耍的蟋蟀。大家各瞄准一只,各自准备着。我暗暗下了决心:我一定能捉到一只,绝不让他跑了!表哥随手摘了株蒲公英,轻轻一吹,洁白的小伞腾空而起。还是那样迅速,还是那样安静。不过只安静了片刻,继而又是一片欢乐的笑声。大家都成功了!我们把手中活蹦乱跳的蟋蟀放进蝈蝈笼子里,又拔了些杂草放进去,好让他们玩耍和觅食。我们看着自己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路边那金黄的波浪,被调皮的晚霞染红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黄牛发出的“哞哞”声,心情是那样舒畅。一切都十分和谐。大家玩累了,大人们也收工了,哼着歌儿往回咋走。天空中的缕缕炊烟,是一阵急促的晚餐铃。早已饿坏的人们,不禁加快了脚步。夜幕降临,我们伴着蟋蟀演奏的催眠曲,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叙事作文范文3

世界各地的植树节时间不同,我国的植树节时间是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当天,很多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植树经历写成作文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一东风徐来,小河解冻、万物复苏、草莓发芽,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在一个风和日丽,阳关灿烂的午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路边植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树不同。”看着路边一排排的参天大树,我不由感慨万分:是的,若干年后,我们今天栽的小树,不也和这些树木一样直插云霄吗?想到自己和同学们将要亲手缔造神奇,不由得心花怒放,心潮澎湃。

焦急地走了一段路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这是一条新做的大道,非常宽广,路上车来车往,络绎不绝,唯一不足的是路的两边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我们在老师的安排下,迫不及待地在路边挖起了树洞。一锹,两锹,原本以为挖树洞是一件佷简单的事情,没想到却是那样的艰难:泥土非常坚硬,里面还有一些石头、砖块,挖起来非常吃力,好不容易挖起来满满的一锹泥,却在端的途中,由于力气太小,七歪八歪,最后竟洒落了一半的泥土。我下决心,不气馁,再来。不一会便累的我满头大汗,浑身像着了火一样,直往外冒热气,我偷偷瞟了一眼旁边的同学,他们也和我一样,头上直冒热气。我索性脱掉外边的棉衣,轻装上阵,这一次感觉轻松多了,一锹泥也变得没有之前那么重了,我信心大增,干劲也足了起来,终于,一个标准的树洞在我的努力下,挖出来了!同学们也学我的样子,他们脱掉棉衣,努力着,完成了他们第一洞的任务。接着,我们又向第二个树洞的目标进发。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尽管我们的手上都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一个叫苦的,没有一个喊累的,最后所有的树洞都挖好了。接下来便是栽树苗了,俩人一组,一人扶树苗,一人培土。很快,一棵棵树苗笔直地站起来了。最后,我们打来水,浇在树根上,一棵棵小树苗贪婪地吮吸着,发出了“滋滋”的响声。

望着亲手栽下的一排排小树苗,我们心中思绪万千:我们栽下的一片片绿色,不仅绿化了祖国,美化了环境,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心中栽下了希望,栽下了梦想。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二三月份,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小鸟开始唱歌了,而今天,我们遇上了植树节,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去植树,我们的心情是兴奋又激动。

一路上,我看着窗外的风景,路旁的常青树脱去了旧衣裳,换上了崭新的绿装,看起来精神多了,远处有好多小鸟在飞来飞去,仿佛散发着对春天的喜悦呢!

很快,我们就到了植树的地点。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下了车,我们的眼前是一片空泥地。此时,老师把我们分为三人一组,接下来,我们就要去领树苗啦!我们每组都需要种两颗树,我们组的小明去拿了两把小铲子,我们的分工就是两人挖坑,一人扶树苗。

说干就干,我跟小明开始挖起坑来,话说这挖坑也不容易,才挖好一个坑,我们就开始流汗了,这个时候老师看到了,说:“哎呀,你们这坑挖得太深啦,都能把小树埋住了。”原来如此,我们接着把坑填了一半,这个深度就差不多了,小锋把树苗小心翼翼的放到坑的中间,我与小明就开始埋土了。

不一会儿,坑埋好了,接下来还浇水呢!我和小锋拿着小水桶,很快就把水抬过来了,随着水的浇下,我感觉小树苗一下子就有了生机。好了,还有一颗树苗,我们又做了同样的工作,不过这次我们熟练多了,很快,第二颗树苗也好了,其他组有些还在忙活呢!

最后大家都把树苗种好了,刚才一片黄色的土地,有了小树苗的点点绿色,一下子就变美了很多。把一切都弄好以后,我们就启程回家了,我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它们已经是“翩翩小树”啦!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三伴着春风,迎着朝阳,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来到了那风景秀丽的曲江公园来植树。

春天的曲江公园,风景如画,一片片新绿的树林,一簇簇鲜艳的花朵,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别有一番风趣,引来老年人的游玩,晨练,更为公园增添活力。这时一位植物指导员走来,笑眯眯地对我说:“我们马上去植树。”听到这些大家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在植树指导员的带领下,我们绕过了小溪,走过了小桥,来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农田里,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流而过,可真是植树的好地方呀!

指导员门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圈,那就是我们植树的范围。地方选好了,可以挖坑了。说起挖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嚷着要挖坑,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争论后,大家一致同意由大力神吴浩来挖,只见他拿过一把大铲子,重重向地上一个猛插,再用脚一蹬,狠很一刨,一些土被刨了出来。大家高兴极了,就这样他一连挖了两三下。突然吴浩的脸色一沉,脸都涨红了,手颤动了几下,怎么挖夜也挖不起来。暴性子徐浩文推开吴浩,一把拿过铲子,猛虎下山的硬砸向了那个洞,只听咚得一声,冒出了火花。只听见咚得一声,冒出了火花。只见徐浩文的手都发麻了,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唉又失败了,智多星居伟眼睛一闪,用小铲子把上面的一层土挖下去,原来有一块大红砖正深深地埋在土中,居伟用铲子把旁边的土挖松了许多,大力神用手摇了两下,再一拔,顽固的砖头终于拔了出来,大家高兴的手舞足蹈,我们松了一口气。

挖土可是用力气,但放树苗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活,沈保民便跑向坑去,用手把树种了下来并且扶正,居伟又后退了几步说:“再向右一点,停下停下再向左一点。”一旁的吴浩说:“树歪一点没有关系。”居伟解释道;“根不正,苗也会歪的。”经过几翻调整树扶正了。

种树虽然不是容易之事,但培土也不是好干的,吴浩刚要将大泥块放进,就被细心的屠悦拦住了,只见她用手将泥块放在手里揉一揉,捏一捏,将那泥快揉成了细土,埋了进去,当埋到一半时便用大泥块埋了起来,又在堆了一个碗形。

比起培土来浇水再容易不过了,性急的我赶紧用桶打了一桶水,就要浇。又被屠悦拦住了,只见她用手捧起水洒了上去,水都被树吸收了。树种完了,看着那挺拔的树苗心中不禁欢喜起来。

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只见那排排挺立着的树苗为那光秃秃的农田添上新绿,也许再过几年那里会是一片绿树成阴的树林,我们种的那棵树也将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那也会是老年人快乐的乐园!我们的忙碌也是值的。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四在年复一年的植树活动中,也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年年植树,成活率有多少?听说一个地区几年前曾搞一次万人植树活动,但几个月过后,成活的只有数棵,结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树,后期放弃,后期的管理工作没有到位,结果等同没有植树,汗水付诸东流。

最早感受到“植树节”的现时意义是在初中时代,每年春季,学校都要组织去黄河边的邙山植树,由于是春意昂然,万物复苏的季节,同学们群情激昂,兴奋不已,如春天飞回大自然的侯鸟,享受一片绿色的春意,也做一次心灵的飞翔,与绿色的土地亲密接触,还可以一览祖国的美好名胜,放飞心情,愉悦自我,陶冶情操,绿化了山区,在茫茫的黄山坡留下自己亲自种植的小树,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种子,伴随着青春释放绿色的生机,为大地增光添色,亭亭玉立在风霜雪雨中,在岁月延绵中诠释生命的意义,“植树节”孕育了无限绿色生命的活力。

在以后的植树活动中,工作的忙碌淡化了植树节的意义,或把分配到的树苗雇人栽培,或按照任务数量上交一定的银子,或按照单位的职能分配到户,总之,植树的机会越来越少,也由于植树活动的坚持开展,可能适用于植树的区域在逐渐减少。每当在植树节看到电视上播放植树的镜头,心里就怀念植树的情景,如同少了一次为大自然播洒希望的时机。今年的植树节,终于身临其境,把“植树节”的意义再次付诸于现实,在巩义石殿村的贫困山区种下了一棵松树,在原始生态浓厚的远山,植树活动的开展更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层层依山而上的梯田中,人们也开始了致富的构思,栽下薄皮的新疆核桃,或栽下长势旺盛的梧桐,或栽下四季常青的松柏,或栽下能药用的木材(槲树),“植树节”也成了农民奔向小康的起点,在充满希望的春天,种下致富的希冀,收获一树灿烂的秋天。

在年复一年的植树活动中,也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年年植树,成活率有多少?听说一个地区几年前曾搞一次万人植树活动,但几个月过后,成活的只有数棵,结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树,后期放弃,后期的管理工作没有到位,结果等同没有植树,汗水付诸东流。因此,在植树节到来之际,奉劝“植树节”的活动能够管理坚持到最后,或许植树节才真正实现了它的意义,也才使大地生机勃勃,绿意昂然,让延续的树的生命叙说植树的艰辛和人类热爱大自然的豪迈情怀。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五树木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很坚强,只要人类种下它,它就顽强地生存下来,从不索取,却回报给人类无尽的好处。甚至有些树种只要自己的种子落入泥土,就会发芽生根,茁壮地成长起来。

夏天茂密的森林是天然空调,走在林里,夏日的燥热一扫而光,清凉的空气是多么惬意。

树木多的地方就是天然氧气,人生活在这里就会远离疾病。树木还可以储存水,防止水土流失。树木多的地方就有水,有水,生命就可以存活。好多树木站在一起就可以阻挡暴风的袭击,还可以吸收噪音。树木还可以制造出生命需要的氧气,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毒气——二氧化碳。树木还可以用来造家具,造纸等等。树木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就算是死掉了也会经过几个世纪后变成石油和煤,继续奉献它的一切。所以树木是多么令人尊敬的植物啊。

可是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不停地砍伐树木。马路边那么粗的树给砍掉了,它有近百年了吧,默默地为人类付出了很多,却要被砍掉!

默默地看着躺在路边的树,它已经被切割的不像样子了,我不知道,它是否在哭泣,它是否感到委屈,是否感到不解。空气的污染,川流不息的车的噪音和尾气,它都默默地尽自己的努力工作着,报答人类把它种下的恩情。从没想过人类把它放到这个不适合它的地方,就再也没管过它,它经历过飓风,暴雨和干旱的摧残,可是它顽强地一天天长的这么粗粗,只因为不美观,就被砍伐了。

人类的随意砍伐树木,造成了多少水土流失,多少村庄的灭亡,让多少鸟类和小动物失去自己的家,而流离失所,从而濒临灭绝。植物,动物,鸟类和我们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家,它们也有权利生存。人类呀,不要随意砍伐了,破坏了大自然的规律,我们人类也必将会灭亡。

今天是植树节,让我们扛着铁锹,抱着树苗,去植树吧!种下希望,种下未来。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五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村东头绿油油的苗口旁边,聚集着黑压压的一群人,他们正在参加村民大会,讨论绿化种树工作。结果决定每三条大衡的村民组成一个小组,开展竞赛活动。

我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我觉得这次比赛很有意义,怎能不参加呢?第二天,天刚亮,我兴致勃勃地来到郁郁葱葱的苗面上,只见这里热闹非常,人们说笑的声音汇成了一首从来没听过的美妙乐曲。我急忙拿起工具,小心其其地挖着树苗,不知不觉过了一个多小时。

“咦”,我小组的人呢?不是昨晚约定天亮拔树苗去种树的吗?这时,第四小组的小强哥哥扮了个鬼脸,冲着我大声喊:“你是孤军作战呀,还用赛?趁早认输了吧!”眼看别组的人扛着小树苗去种了,我真是又气又恨,使劲扯了一棵树苗,丢到一旁,拔腿便跑。“不行!”我们昨天说好的“要为绿化出力”的情景历厉在目。于是,我又一连拔了几棵小树苗。

我扛着小树苗急冲冲地来到大街上,“你早哇,小雪枝,”忽然传来一串银铃般的声音。我循声望去,我的邻居阿玉大姐姐,还有大明哥哥、陈二伯、招叔叔……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我面前掠过。啊,是他们,我惊喜万分。

他们在朝阳沐浴下,晶莹透亮的汗珠从额头上顺着脸颊滴下来,谁也无暇擦一擦。在他们身后和旁边的街道两旁堆着小树苗,紫荆树一排排地像列队的忠实士兵,迎风招展;再往远一点的街心公园望去,扇形的,椭回形的,五角星形的花坛栽上了花草树木。一片青绿,把大街点缀得多么美丽。

“愣若干什么?”不知什么时候,阿玉姐姐他们走到我面前,搬起我的树苗就走,我恍然大悟,大步赶上去,加入了这植树绿化的行列。我情不自禁地说:“这场竞赛,我们准会点”。

2021植树节优美叙事作文六今天是什么节日?对啦,是植树节啊!

一大早,我和老师同学们按照约定,兴高采烈地来到移动大厦门口集合,然后我们又一起乘班车来到书法广场。

“快来领树苗啊!”工作人员喊道。大家都按照顺序领树苗,我虽然力气小,但是也尽力一棵一棵地搬了起来。领完树苗,我们又去领取水桶和铲子,迫不及待地开始种树了。

我先把树苗放进提前挖好的土坑里,让妈妈握住树苗不要倾斜,然后我再用铁锹铲土,把树苗埋起来。嘿咻嘿咻,终于埋好了,啊,可真累啊,但是我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可是我第一次栽树哦。

“别忘了浇水啊!”妈妈看我高兴的样子,大声提醒我。对呀,新栽的小树还需要喝水呢,否则它会口渴的。于是我提着水桶来到河边,装了半桶水(一满桶太重了,我搬不动),艰难地提到小树旁,往树根部一倒,土堆里不断的冒出气泡,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就像小树在喝水呢!

我和妈妈齐心协力,一共栽了两棵树,看着眼前挺立的小树,我不由得感到无比自豪。妈妈拿出手机让我和小树一起合影留念,还说:“你和小树以后就是好朋友了,以后经常来看望它哦!”

叙事作文范文4

咦,真下雪了!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在地上打滚儿,有的翻跟头,有的......高兴得不得了。“行了行了,别闹了。”小立说“快点儿堆雪人吧!”小伙伴听了,赶快从家里拿出铁铲、铁桶,堆起雪人来。小华先用簸箕堆了一个大大的雪球,当做雪人身子。小红又从家里拿出竹竿雪球里,当做雪人的手。于是,雪人的身子就做好了。小华用簸箕又堆了一个小雪球。小军赶快又往上铲了点儿雪,“脑袋大就聪明嘛。”他笑着说。头、身子堆好了,可是就差眼睛、鼻子、帽子。对了,铁桶不就可以当帽子吗?小成赶快把铁桶往雪人脑袋上一扣,这是雪人帽子。小红又从家里拿出两块煤球和一根胡萝卜,往雪人脸上一按,又在雪人鼻下用手指画一条弯线,哈!一个雪人堆好了。小伙伴们又高兴得笑起来。“雪人,谁都不许动!”小立说,“除了太阳公公请它上天外,谁要是动一下,谁就是......”“小狗!”小成扯着嗓子喊。“好啊好啊!”他们的笑声飘得很远,很远......

点评:

1.故事情节设计合理,内容完整,思路清晰,小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清晰地叙述了堆雪人的过程。

叙事作文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叙事能力 作文教学 基本功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写作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记叙文作为初中作文部分的基础,在语文作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叙事能力也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职责,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使学生们对写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要让学生多练笔,多写作,力求对叙事内容的创新。

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叙事,最主要的就是必须把事情交代清楚,叙述完整,能够使读者在读完文章之后,能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就要求在写作中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进行充分的把握。记叙文无论是写人还是写事,都要做到以情动人。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切办法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们对生活的敏感性。对作文的写作灵感,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生活真实的反应,如果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就会发现每个学生对生活都有深刻的认识,其见解也颇为独特,但是在文章的写作中,却往往表现的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给学生们布置的写作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适合学生情感的表达,学生在对其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内心的情感就会被压抑,无法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难以写作真实感人且具有个性的文章。因此,为了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将内心的情感充分表达,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能够细致的去观察生活,达到对生活始终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在对作文题目的拟定方面,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内心世界来出题,使学生对文章的写作有足够的兴趣,从而将内心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使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其次,应该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对作文写作的信心。初中生所处在的年龄段,都存在很强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成功教育。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作文中所存在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使学生们能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从而对写作文产生自信心理,尤其是对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树立自信心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充分利用差生学生当中存在的失意和郁闷的心理,以此来作为差生作文的题目中心,这样既能够使差生的自卑心理得到释放,还能够提高差生的作文叙事能力。

二、加强学生们的阅读训练,多练笔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均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二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凉席,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作文的叙事能力,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课外读物中所含有的丰富内容,可以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对文学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摘抄,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对作文的叙事写作也就不会显得词穷了。一位语文教师曾说过,“作文写作首先要关注现实生活,观察周围人的生存状况、发展情况、道德状况。同时要能够在读本中选择短小新鲜的文章进行阅读,尤其是涉及到文化方面的,对话题作文会有所帮助。因为课本、读本中的一些文章可以对话题作文有所借鉴。”因此,在加强学生们阅读训练的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养成勤练笔的习惯,还可以为学生们布置多个作文题目,学生们也可以自拟题目进行写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们所写的文章进行一一的指导和评价,使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能够逐渐提升。

三、充分激发学生们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意识

一层不变的写作模式对培养初中生作文叙事能力方面并不会起到明显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们在作文写作中的创新意识。初中生对于周围所存在的新鲜事物,其思维往往都是出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教师一定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种情绪,激励思维,用自己的思想去点燃学生内心所存在的创新意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是最基本的两项培养内容。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来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做出多种答案,或者是从同一来源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时候应该注意,要注重学生的集体讨论,这样能够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初中学生的作文叙事能力对提升初中生作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与“学”本身的特点,结合学生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法,并且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对培养措施进行改变,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叙事能力。

参考文献:

[1]庞荣飞.聚智探秘,破解作文教学难题[J].广西教育,2010(08).

[2]晓苏.作文叙事的视角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30).

[3]北京张老师.完整・顺序・意义――叙事作文的基本技法[J].小雪花,2005(02).

叙事作文范文6

我们这里不能首先考虑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宗教权力、教育权力等权力,这并不是说它们对文学毫无影响,事实上,文学权力本身就可能是上述种种权力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某种投影,或者就是上述权力在表征领域的策略延伸乃至突围表演,而且,作为一种话语权力,文学权力与上述权力唇齿相依,不可相互取代;但至少就其现实性而言,上述诸权力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文学权力在社会世界中的地位和性质。它们可以让文学穿上五花八门的服装,但却不能调整文学在话语场上音量的大小。这是因为,上述诸权力对文学权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渗透或规定上,它至多只是强化了文学权力在一定历史语境中固有的强度和水平。那么,谁是文学权力的合法审判者呢?

从权力总是基于资本的占有这一社会学常识出发,我们认为,文学权力决定于文学文本作为符号资本在整个社会世界中——特别是表征领域里所占的比重。换句话说,政治权力等诸权力总是寻找最能彰显自己利益的话语形式来为自己服务,因此,要探讨文学权力,在围绕着文学自身的逻辑展开过程中,我们还必须要结合人类历史上传播媒介手段的演变,结合其他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叙事话语形式如口传话语、报纸话语以及影视话语等等的兴衰来加以考察。这就是说,文学曾经由于它在表征领域的特殊地位,由于其文化资本的稀缺性,由于这些方面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权力得以实现的条件,因此,文学在相当长的历史语境中——从口传时代到大众媒介时代被建构成一种文学权力;但是,当其他的叙事话语形式(如现代传媒)基于另一种符号资源,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权力得以实现的功能时,文学权力必然要呈现出全面萎缩的征兆。

但如何对此进行论证呢?我们可以假定一定的文学观念是一定历史语境中文学权力的集中显现,因为文学在社会世界中所具有的符号资本的意义,必然会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而不断投射到文学观念特别是文学的合法定义上。当然,我们这里所讨论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权力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意味着文学观念是权力意志的裸的表达,而只是强调一种内在的意义结构的同源性[1](P14)。文学观念固然无疑是交织着政治、经济、宗教等权力的某种程度的映射图像,但另一方面,从符号权力的逻辑看,主要是从文学家对于社会所持的基本态度、倾向和立场——比如是认同现实,还是拒斥社会,或者是对主流话语保持距离来看,又可以理解为某种形式的权力意志的曲折表达。与此同时,由于文学权力总是伴随着其他形式的话语系统的兴衰、伴随着传播媒介的变迁而发生历史性演变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媒介技术的进步来理解文学权力的失落。

因此,我们的基本观点是,由于作为文学载体的口头语言和文字、书籍在人类文明史上绝大多数时段里,曾经在传播学意义上起过支配性的作用,文学由此得以垄断表征领域,成为最重要的叙事手段。此一阶段是文学权力得到最大限度确认的时候。文学家与统治者具有一种同谋关系:一方面,统治者迫使文学成为自己的符号工具,迫使文学负载着与她的自由本性相对立、相异在的使命;另一方面,得到体制认同的文学家们跻身于社会上层,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符号权力(注: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叙事形式。比如哲学的叙事,宗教的叙事,道德信条的叙事等等,但在表达与知、意并列的情的叙事上,在追求与真、善并列的美的叙事上,文学的叙事仍不可替代。)。与此同时,他们自觉地将主流文学的叙事,表现为肯定现实的倾向。

但是,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升级所造成的技术可能性,出现了报纸,此后,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广播、电影、电视等新的媒介也逐渐登上历史舞台,并迅速取得话语场的领导地位。伴随着可能的文学受众的注意力逐渐迁移到上述大众媒介那里,文学逐渐由稀有其匹变成稀松平常,文学权力逐渐由举足轻重变成无足轻重。这样,文学的生存空间受到空前的蚕食和挤压,并被迫走向边缘。文学为了强化自己的独特性,调整了自己的叙事策略。就其仍然追求稀缺性并在后来得到体制认可的所谓纯文学而言,它使自己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对大众而言,都变成了不可读的、不可解的甚至不再美的艺术。反映在文学观念里,就出现了追求艺术自主性,反对屈从于社会的、道德的或宗教的等所有其它功利价值的种种主义和思潮,文学的写作变成了为小圈子而创作的精英写作。与此同时,文学把传统的文学写作贬之为载道文学,把谋求读者大众认可的文学写作斥之为商业文学或通俗文学,通过对文学场所强加的这种区隔,把它们合法地排斥在文学的神圣殿堂之外;另一方面,文学家与统治者,在某种程度上,至少在形式上,也变成了对立关系。这样,从权力的观点看,文学尽管仍然拥有某种程度的符号权力,但作为社会主流话语的他者,作为一种反话语,在现代社会已经变成了屠龙之技,基本上失去实际效用。作为虽生犹死的活文物,文学尽管仍然以诸如文学教育、诺贝尔文学奖等种种形式被现存体制所继续认可,但这只不过是其文化惯性力量的滞后效应,最终改变不了其气数已尽的历史宿命。

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文字发明之前即口传时代的情况。在早期社会,文学权力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话语实践,而且是一种被合法承认的现实权力。在传播学上,一般把人类通过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传播的这一最原始的阶段称之为第一次媒介形态大变化时期,因而口头语言成为人类传递知识、经验和信仰的主要方式。正是通过口头语言,原始社会的现实才能被构建、维持和变换。但是,正如菲德勒所指出的那样,口口相传在穿越时空时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当故事从一个族群传递到另一个族群或是代代相传时,他们势必丢失了许多他们原有的意思和来龙去脉,最终变得不可理解或成了隐喻。”(注:《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第51页。当然,原始叙事的传播过程也即是演义过程,许多原本不存在的意义被发明或增生出来,这导致了像《荷马史诗》这样的文化奇观,这一方面也不容忽视。)这样,为了挽救集体记忆,许多叙事采取了诗的形式。闻一多先生说:“说话时期当早于创造文字若干万年,既能说话,必会唱歌。话既成为整个意志的代表,人们必须记它或诵它,这就是诗,并且为了便于记忆,故诗必有韵,但与后世用韵带有音乐性者不同。同时必须有整齐句法,还要有连环句法,……又须有系属之特点,即在文章中分别子目而加详释,也是为了便于记忆。再又有排比句法,不但字句整齐,连句的结构也是一致,作用都是一样。”[2](P10-11)早期社会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存在方式是与文学,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与诗密不可分的(注:维柯写道:“各原始民族用英雄诗律来说话,这也是自然本性的必然结果。这里我们也应赞赏天意安排,在共同的书写文字还未发明以前,就安排好各族人民用诗律来说话,使他们的记忆借音步和节奏的帮助能较容易地把他们的家族和城市的历史保存下来。”《新科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32页。)。文学变成了包括宇宙论、世界观、伦理信条、实用知识、神话传说、英雄传奇、抒情纪事甚至政府文告在内的元叙事。我们可以从中国最早的一些文献中,例如《尚书》、诸子,对诗的韵律或叙事技巧一定程度的依赖中,可以推想上古文化泛文学化的一种惯性力量。实际上,在上古诗歌、音乐、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程式化技法,即是明证。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是具有普遍性的,“在各种艺术的原始混沌状态中.功能迥异的不同成分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例如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礼仪活动中,舞蹈表示日常的动物图腾,歌唱是祖宗图腾的一种赞美形式。休息时,由神职人员担任的口头评论则复原了祖宗穿越临近部落领土的艰难而神圣的历程。由原始乐器所演奏的音乐、舞蹈、诗歌话语和散文话语就这样融亍一炉。”[3](P5)因此,在早期社会,口传诗人的这一角色决定了他们不仅仅是文学家,而且是,或者说,更重要的是传统智慧和部族历史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注:闻一多说:“古代的诗的功用,相当于后世的韵语歌诀,它是由一段生活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精粹语言,可称它为格言或谚语。为了便于记忆,才创造了上述句法,这就是诗的起源。那些格言的作者,就被人称作圣人。”《闻一多论古典文学》,第11页。),他们常常在一些诸如庆典、集会、祭神仪式等公共场合上吟唱和演奏,他们负责定义世间万物,诊断社会万象的各种症候,并且预言人类的未来,因此,理所当然,“诗人是公共舆论和公共判断的创造者。”(注:Bloomfield,M.w.& Dunn,C.W.,The Role of the Poet in Early Societies,Cambridge:

D.S.Brewer,1989,p.7.口传时代文学权力的惯性力量可以在《左传》中人物频频援引《诗经》以强化自己发言的合法性这一事实来得到说明。鲁文公在宗庙祭祀时,优先考虑自己的父亲僖公而非列祖列宗,被人引用《鲁颂》一段诗句而讥刺为逆祀,即是一个好例子。参见《左传·襄二十四年》,载《新刊四书五经·春秋三传》,上册,北京:中国书店,1994年版,第265页。)

并不是任何人都有足够的资格可以充当口传诗人。这至少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符号资本。首先,口传文学是转瞬即逝的,其发表的惟一途径就是当众吟诵表演。这除了需要精湛的表现技巧外,还需要良好的记忆力。由于盲人往往有着非凡的记忆力,因此,盲人每每成为一个族群或部落的主要叙事者。维柯说:“荷马自己曾称在贵人筵席上歌唱的诗人们为盲人,例如在阿尔岂努斯招待攸里赛斯的筵席上歌唱的以及在求婚者欢宴中歌唱的都是盲人。”[4](P440)中国古代负责掌管文化的乐师如师旷,以及后世凭自己的记忆谋生的口头文学家如说书人、瞽妓等,多为盲目者。其次,诗人还必须拥有一些专门的技艺,包括复杂的诗歌和音乐的韵律,部族的习俗和律法,并且熟谙神话和历史(注:布罗姆菲尔德和丢恩写道:一位口传诗人为自己的造诣感到自豪,因为他“借助于超越常人的旅行而获得了宇宙知识;他懂得与世界的统治者们联系在一起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以及,他在公开场合迎送的诗中颂扬了一些人的美名,并得到了他们的优厚酬报。”The Role of the Poet in Early Societies,p.96.)。早期社会的诗人被要求做一个文化上的通人。即以中国上古社会承担类似叙事任务的巫觋为例,他们必须:“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yīn@①jié@②之服,……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5](P559)他们实际上就是古代社会最早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分子。最后,口传文学尽管常常借助于程式化的表达,但却总是即兴创作的,这就要求诗人具有普通人所无法拥有的灵感。因而,口传诗人被认为拥有某种神奇的魔力,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并窥见上天的秘密。这种信念在柏拉图的诗人“迷狂说”里,有着非常清楚的表达。布罗姆菲尔德和丢恩指出:“诗人被特别的认为是智慧的发现者、保存者和传播者。这是因为,与普通的尘世中人不同,他们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感知天赋而掌握了智慧,这种感知天赋是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天赋而专门授予他们的。”[6](P111)

借助于上述符号资本,他们就可以控制甚至垄断话语场,因此,不难想像,口头文学家所享有的符号权力在初民社会是不可匹敌的,而他们所陈说的话语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不容置疑的永恒真理。本雅明写道:“很少有人意识到,听故事的人对于讲故事的人的那种不加判断,听什么信什么的关系,其决定因素在于他全神贯注于把所听来的东西记在心里。”[7](P304)当初民们把故事牢牢记住的时候,他们也就在无意识之中接受了包含在其中的智慧(注:本雅明谈到了这种实用智慧的具体情况:“实用关怀是天才的讲故事的人所特有的倾向……这有三种情况:第一,有用性可能寓于一种伦理观念;第二,可能寓于某种实用建议;第三,可能寓于一条谚语或警句。在每一种情况,讲故事的人都向读者提出了忠告。”见《本雅明文选》,第294页。)。智慧,就是口传文学的最基本的文学观念。那么,这些智慧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布罗姆菲尔德和丢恩在研究了18世纪之前还不被人知晓的古代欧洲诸民族的口传文学之后,得出结论,智慧,作为西方早期社会的口传文学的中心概念,其根本的意义在于强调一种秩序:“那么,古代的智慧概念就是早期人文科学的自然宗教。无论其形式是多么离奇,那些神话和故事总是预设了秩序和合理性的观念。”[6](P108)这种秩序的合法性来源于何处呢?先让我们看看,古代口传文学在内容上的一般特征。在中国,远古时代的口传文学基本上已经失传了,像后世记载在文献中的女娲抟土造人、精卫填海或者夸父追日这样少数孑遗者只是鲁殿灵光,至于巫觋的作品虽然在《诗经》中“颂”的部分还保存有一鳞半爪,但绝大部分无疑已散佚不存了。但我们不妨说,窥一斑或可知全豹。这些叙事都是处理一个神的世界。放眼世界古代诸主要民族的口传文学,特别是史诗,例如荷马史诗、黎俱吠陀或《旧约·希伯莱诗篇》,这一特点,即叙述神的故事与展现神的观念,更为突出。所以,我们不妨推论,口传诗人所宣示的智慧,原本是借助于神的权威,向初民社会强加以信念秩序的一种符号策略。我们不可忽视这些智慧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意义,以及在整合社会时的功能意义,但在本文中,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诗人在传播智慧时的特权身份:因为诗人秉有神奇的天赋和魔力,他们就可以以巫觋、先知或预言者的身份成为一个部族的精神领袖,成为神的代言人,成为天(神)和人之间的中介。借助于他们所传布的智慧,他们不仅仅在社会世界里灌输了一个社会所必需的种种经验和忠告,而且还控制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并以此建构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突现自己符号利润的精神秩序。

韦伯在《经济与社会》中,指出了合法统治的三种纯粹的类型。即卡里斯玛性质的统治,传统性质的统治和合理性质的统治。我们认为,这三种统治类型恰好和前文字时代、文字印刷时代以及大众媒介时代的文学权力的性质相互对应。所谓卡里斯玛(charisma)型的统治,即是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8](P241)的一种统治。由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前文字印刷时代诗人的符号权力实际上就是神的代言人的权力,因而从性质上来说,文学权力可以说是一种卡里斯玛权力。在前文字社会阶段,口传诗人利用神赋的超人能力与统治者结成了一种现实上的同谋关系:一方面,统治者需要诗人为他们的权力、地位和历史提供合法化辩护。这在残存在文献中的诗篇中可以得到证明,“保存在书写中的最早的诗是为庇护人(保护神)、国王、首领和宗教领袖所创作的诗,创作要投合他们的口味,并以传统的方式来锤炼。”[6](P17)中国《诗经》中的“颂”的部分也是很明显的例证。另一方面,诗人也需要与统治者分享权力,并得到实际上的好处。正像一位西方研究者所指出的,“这两者具有一种互换或互惠的关系:诗人向庇护人献上赞美诗,另一方面,庇护人也回敬以赏赐品给诗人。”[6](p76)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在一位口传诗人的诗句中表现得非常露骨:“君无臣兮,无言可听;臣无君兮,无诗堪吟。”[6](P86)在有些情况下,比如在中国口传诗人由巫觋充当的情形下,他们两者是合二而一的。张光直先生说:“从商人占卜的频繁和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在商人的观念中是有先知的;他们知道生人计划中要作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生人对神鬼的这种智慧是力求获得的。进一步的自然推论是掌握有这种智慧的人便有真正的权力。因此在商代巫政是密切结合的。”[9](P279)换言之,对于智慧——即祖先经验、宇宙知识和语言能力,甚至通神术等等的总和的拥有,乃是统治者使自己的政治权威获得合法认同的关键条件之一。

最后,还有必要强调我们开始所指出的事实,即与后代文学家所拥有的文学权力有异,口传诗人(当然包括巫觋)所拥有的卡理斯玛文学权力并不仅仅是符号意义上的,不仅仅只是话语实践的一种能力,而且还具有操作意义上的实践性。这是因为,如前所述,初民们相信:“我们语言的天赋是个神奇的天赋,由于它能导致或引起某种行为奇迹的发生,我们便假定,要是我们知道适当的词语,我们便能产生或影响几乎任何事情。”[6](P14)因此,当口传诗人在特定的公共场合例如祭神歌舞或宫廷饮宴时进行诅咒或歌颂某人某事时,人们普遍相信,语言的魔力会施加到其指涉的对象上去,最终迫使其发生蜕变。在《早期社会中诗人的角色》一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证。作为口传诗人言说中心的智慧,并不是如同后代人所理解的某种沉思默想,其意义出场实际上总伴随着明显的干预性,“智慧必定不会被隐藏在某个角落,它是说服人、争取人的。智慧必须激发人们行动,并进入到生活的闹市街角中去。”[6](P24)口传诗人的话语实践不需要任何策略中介,就可以直接实现自身的权力意志。

【参考文献】

[1] 吕西安·戈尔德曼.论小说的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 邓临川.闻一多论古典文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4.

[3] 马克·昂热诺.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4] 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 国语·楚语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6] BLOOMFIELD,MW.The Role of the Poet in Eearly Societies.

Cambridge:D.S.Brewer,1989.

[7] 本雅明.本雅明文选,陈永国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林荣远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9]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1999.

字库未存字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