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的文章范例6篇

关于人生的文章

关于人生的文章范文1

关键词:李鸿章;史料综述;研究趋势;发展动向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氏。他及第入仕道光,掌兵发迹咸丰,显赫衰落同光。一生见证并参与了大清帝国后期的主要政治活动。纵观李鸿章的一生,他既因领导推动了洋务运动,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而被时人称之为“中国近代化之父”;又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签订的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被后人冠以“卖国贼”的称谓。梁任公曾有云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①李鸿章一生的复杂起落,恰好折射出了晚清帝国在近代化历程中的艰难前行。史料是史学的基础,也是揭开客观历史的证据要素。因此,为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李鸿章,就不得不依靠与李鸿章有关的诸多史料进行研究。目前有关李鸿章的史料很多,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主要三类:官方档案类、文集传记类、外人记述类。

一、档案类史料

李鸿章一生的活动与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息息相关,所以查阅有关清政府的相关档案成为研究李鸿章生平的重要史料。位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第一历史档案馆是查阅李鸿章史料的首选之地。

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明清档案共一千多万件,分为74个全宗。②而清朝档案就有73个全宗,其中涉及到与李鸿章相关的重要档案史料汇编有:《清实录》、《东华录》《筹办夷务始末》等。

《清实录》是清代重要的编年体史料,共4433卷。因多涉及到朝廷机密和帝王隐私,编就后并不公开发表,而是常年高束宫阁,只有国史馆的大臣修史时方可查阅。《清实录》记载详述,规模浩大,虽不免有讴歌帝王统治之嫌,但由于内容详实,所以仍可以作信史用。涉及李鸿章仕途生涯的主要内容可以查阅《文宗显皇帝实录》、《穆宗毅皇帝实录》、《德宗景皇帝实录》。

《东华录》也是一种编年体史料长编,类似《清实录》的内容摘要或选本,内容较为详细,可信度较高。其中个别材料比《清实录》记述更为详细。与李鸿章有关的史料内容可查阅《十一朝东华续录》(王先谦著)、《光绪朝东华录》(朱寿朋著)。

三朝《筹办夷务始末》收集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到同治年间的清廷对外交涉的诸多史料,虽然并不完全,但由于史料价值高,且又是较早记录中外。所以仍可作为研究早期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史料。研究这一时期李鸿章的早期涉外活动,可以参看:宝]等编著的《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100卷。这本史料集中辑录总理衙门设立以来至同治末年的中外关系史料,几乎涵盖了李鸿章早年参与的诸多洋务事宜,研究价值大。

此外,李鸿章长年在直隶及其他主要省份担任督抚要职,因此,这些地方的档案馆的史料也可作为研究李鸿章为官施政措施的主要史料。其中主要有北京档案馆、上海档案馆、台湾档案馆等。

二、文集传记类

由于诸多的档案史料大多就事论事,且碎片化程度较高,事件关联不细致,难以从全局把握人物及事件的发展。因此,以时间为轴的传记体和以事件为中心的叙事体成为了解历史人物生平的又一重要史料。其中《清史稿》和《李鸿章全集》成为研究李鸿章生平的重要史料。

《清史稿》是民国时期由赵尔巽等人编修的一部反应清代历史的著述,共536卷。其中列传316卷,涵盖了清朝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封疆大臣。朱师辙曾对它的史料收集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它是:“《清史稿》为三百年来史料之大宗”。③由于参与编纂的大多数是清朝的遗臣,他们抱着“奴为主言”的宗旨,虽然编写于民国年间,但仍顽固的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讴歌先朝圣政,回避失误,甚至歪曲或曲笔回护相关史实。但由于其编写年代较早,且引用了当时诸多档案资料、史籍与私家著述以此来整理纪、志、表、传等相关体例。由此,《清史稿》对研究清代历史仍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清史稿・李鸿章传》以时间为导航,叙事为引线,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从这篇数千字的简短传记里,可以得知关于李鸿章的诸多事迹,也可以发现关于一些李鸿章的研究新亮点,如: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李鸿章对时局的论言可谓振聋发聩,其言到:“……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阳托和好,阴怀吞噬……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瞬息千里,军火机器,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而环顾当世,饷力人才,实未有逮,虽欲振奋而莫由……”④;对待学习西方事物的态度上,李鸿章是“闻欧美出一新器,必千方百计营购以备不虞”⑤;从这些方面,会让我们得出一个不一样的李鸿章。

《李鸿章全集》是研究李鸿章的权威史料。早先是由顾廷龙、叶亚廉根据李鸿章存稿原稿和抄件,参照《李文忠公全书》、《李文忠公遗集》、《李文忠公尺牍》编修出的,分四个部分,共计1000万字。近期出版的《李鸿章全集》经历了由顾廷龙、戴逸等20余位学者14年的精心编纂,共计2800万字,内容涵盖了国内外已见的相关资料,是目前规模最宏大内容最完备的李氏全集。

《李鸿章全集》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文学性,而在于它以李鸿章的生平大事为线索,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向我们反映了一个为即将倾覆的王朝不遗余力尽忠的李鸿章形象。并且通过李鸿章的诸多言论表述,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的了解晚清政治和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其中关于洋务救国的言论,可谓引人深思,其言到:“今日喜谈洋务,乃圣之时。人人怕谈厌谈,事至非张皇即鲁莽,鲜不误国……鄙人若亦不谈,天下赖何术以支持耶?”⑥由此可见,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中少有的开明者。再有一条是关于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给丁汝昌的电报,其中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怀,其电文道:“……诸将领等各有守台之责。若人逃台失,无论逃至何处,定即奏拿正法……汝等稍有天良,须争一口气,舍一条命,于死中求生,荣莫大焉。鸿。”⑦从中也可以推断出李鸿章是一位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大臣。因此,《李鸿章全集》从多个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在政局变化中动态的李鸿章史料,对我们全面的了解及研究李鸿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研究李鸿章的文集传记类著作重要的还有:梁启超的传记文学著作《李鸿章传》、李国杰的《合肥李氏三世遗集》、吴汝纶的《李文忠公全书》等。但大都因为参杂着过多主观情感因素以及记述不全等因素,所以史料价值相较前两部而言无疑逊色不少。还有一些与李鸿章有着密切关系的幕僚及宾朋,他们的文集和日记也可以作为补充和考证李鸿章的相关事迹。如:《薛福成日记》、《张荫桓日记》、《文廷式全集》等。

三、外人记述类

自1870年天津教案后,李鸿章以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物大臣的身份,多次主持对外交涉事物。相继与日本、英国、法国、葡萄牙等国缔结了一系列重大的对近代中国产生深刻影响的条约。它们宣告了古代中国“朝贡体系”的崩溃,使中国逐渐纳入近代化的国际社会,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因此,研究这些国家档案馆中关于李鸿章外交的史料,对了解李鸿章的对外态度及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帮助。重要的史料如下:

美国:由戴维斯主编的《美国外交公文:美国和中国,第一辑,1842―1860年》(威尔明顿学术资料出版公司,1973年出版)、《美国外交公文:美国和中国,第二辑,1861―1894年》(威尔明顿学术资料公司,1979年出版)和《美国外交公文:美国和中国,第三辑,1894―1905年》(威尔明顿学术资料公司,1981年出版),共53卷。其中涉及到了中日战争及1879年李鸿章访美等一些列重要事件,是考证李鸿章早期外交活动及甲午战争期间双方态势的重要史料。

俄罗斯:斯卡奇科夫、米亚斯尼科夫合编的《1689―1916年俄中关系官方文件集》(莫斯科东方文献出版社1958年出版)。其中涉及到了在三国干涉换辽后李鸿章出使俄国,与俄皇尼古拉二世的相关谈话内容,是研究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清廷内部“亲俄”崛起的重要史料。

日本:日本外务省编的《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1840―1945年》(东京原书房1955年出版,1978年重版)。其中涉及到自1872年《中日友好通商条约》―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前后,李鸿章与日本方面主要交涉的相关事宜,为研究李鸿章对日本认识的重要史料。

此外,有关李鸿章的其他史料还有: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李鸿章若干函电,法国巴黎图书馆藏中法关系的若干文献等。

四、研究展望

李鸿章的研究,可谓是史学界的常青树。每年关于李鸿章的论文不下数百篇,但大多观点一致,内容乏善可陈。除了将一些常用的史料反复咀嚼外,并没有太多的新意可言,甚至个别文章出现了相关史实错误,态度观点立论不清等问题。因此,深挖史料,细辩考究,立论创新,方才是研究李鸿章的正确之道。对此,笔者想针对史料领域,谈几点治史的方法:

首先,要以编年史料为切入点,宏观把握年代与历史人物的对应关系,具体应以《清史稿・李鸿章传》为导读,从大事记上把握人物及其对应的年代,形成整体思路模式。再以《李鸿章全集》为引线,立体扩大并研究相关人物及对应事件,从而保证再研究的深入与完善。

其次,要仔细考辩,深挖细究。桑兵曾说,“在没有经过认真清理的史料上构筑中国近代史的大厦,好比沙上筑楼,基础很难稳固。”⑧李鸿章的史料内容庞大,其中受人为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限制,史料很多方面未免有失公允。因此,应该对此加大研究力度,在严密的推理及细致的考证下,确保客观的史料为研究所用。

最后,立论创新,切莫人云亦云。要引用史料,不仅要引用研究李鸿章比较重要的正史和文集,还应该重视地方志和国外资料的引用和研究。尤其要注重引用方志考证在李鸿章入仕以前在安徽地方上的种种经历,以便全面加深对李鸿章的整体了解。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注解:

①梁启超.李鸿章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6.

②张革非,杨益茂,黄名长.中国近代史料学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21.

③朱师辙.清史述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④[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2017.

⑤[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2018.

⑥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关于人生的文章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G633.3

文本是由信息符号和语言符号构成的文字材料,人们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思考和想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主观性和差异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如何改革阅读教学方法,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效率的提升,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本大意

每篇文本材料都有一些关键词句,往往分布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等位置,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从整体把握文本大意。例如,在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中,课文标题就阐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而开展的;同时,文章的第一句话就阐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学生通过对于本文标题和关键句的解读,就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根本基调,为文本解读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文本解读的效率。

二、把握文章细节,体会文本情感

文本中有一些词语,能够精准而细腻的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通过对于这些细节词语的深入解读,有利于学生深刻领会文章内涵,体悟作者感情,使文本解读透过表象直达本质。例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缩”、“攀”、“倾”几个细小的动作,不仅传神而直观的表达了父亲行动不便、动作迟缓的状态,也含蓄的表达了父亲对于儿子的关心和爱护,并侧面表现了作者对于日渐年迈的父亲的怜惜和依恋之情。学生只有对于这些字眼进行认真的品味和反复的琢磨,才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内涵,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文本解读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连环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字、逐句、逐层的加深对于这些细节的理解,使学生最终透过文字表象发现潜在的内涵和情感。在《背影》一文中,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了“缩”、“攀”、“倾”几个动词来形容父亲的动作?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父亲怎样的情感和想法?作者看到这一幕的心情如何……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透彻领悟。

三、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本

每篇文本材料都是由字、词、句、章构成的一个整体,字里行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和组织结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从而更加清晰的掌握文章主旨、理清文章脉络、理解语言逻辑。例如,《济南的冬天》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学生通过对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能够更加清晰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手法,对于文本有更加深入而透彻的理解。针对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并进行小组讨论,按照文章的逻辑关系给文章分段和分层,并概括每段和每层的主要意思,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激发文本解读的兴趣,提高文本解读的效率。

四、联系生活背景,领会文本内涵

文本解读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之上的。文本解读如果脱离了生活践,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根本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结合,使之为文本解读服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情感。例如,《羚羊木雕》讲述的是两个女孩因为一只羚羊木雕而引发冲突,并最终和好的故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与初中生年龄相仿,所讲的故事也贴近初中生的实际生活。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个人演讲或情境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讲述或表演自己在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并抒发自己的感想,使抽象刻板的文本资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的在面对父母质疑时候的错愕、委屈的心理,在面对朋友时为难、羞愧的情感和重归于好之后仍然失落、愧疚、伤心的情绪,实现对文本全面、深入、透彻的解读。

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文本解读方法和理念的研究与实践,帮助学生提高文本解读的技巧和效率,使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景阳.有关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J].文教资料,2015.

关于人生的文章范文3

关键词: 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应考方法

纵观近三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选文材料大量涉及课外,由语段向整篇文章转变,阅读量有较大增加,上海、武汉等地尤为突出,给人启发,给人教益,让人深思的文本成为阅读新热点;考查内容体现人文关怀、教育导向。人文性和教育性已然成为中考议论文选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力设置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运用能力;考查方式由主客观题并存向纯主观题转变的趋势,加大了开放式试题的考查力度;试题形式多样,选择、填空、简答、阐释、概括、提炼观点、补写论据等形式都有,自由发挥类、知识迁移类题目大量涌现,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时代气息也越来越浓厚。材料大多关注成长品质和读书治学方法等,其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热爱读书、健康成长,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理解、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辨析不同类型的论据及其与论点的关系;概括论据和为文章补充恰当的论据;理解和分析文章使用的论证方法、论证过程;探究文章的内容及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意义;能从文章的观点中获取有益的启示,并进行切合实际的拓展。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取向,有利于考生与之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从而准确地检测考生议论文的阅读水平。

一、议论文文阅读考查的一般内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看出文章的论证方式,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论点,能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了解文章的论据,会分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

(4)了解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四种论证方法和反驳的方法。

(5)领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和词语的感彩。

(6)理解、探究议论文的中心和价值。

(7)能把文章的议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议论文中中获取观点材料,进行拓展延伸,以加深理解并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议论文阅读考查的命题特点

(1)议论文选文一般来自课外(09年课外选文占90%以上),具有教育性、文学性和时效性,选材侧重于道德、修养、文化、读书、创新等方面的论说性文章。

(2)题型上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出题角度多样。题量一般为4-5道小题。

(3)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

(4)议论文阅读的相关技法的考查仍占一定比例。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论证结构的清理划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都是必考内容。其中论证方法的考查不再停留在只知道文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还要进一步理解论证方法的作用。

(5)考查学生从阅读中获取观点材料并应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6)开放性探究式试题增多。引导学生关注道德修养、关注文化传承,关注读书治学,更加注重让学生领会作品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议论文阅读考查的走向预测

(1)选文可能全面选用课外文章。

(2)内容上侧重于道德、修养、文化、读书、创新等人文和文化色彩浓郁的文章。

(3)题型上客观题可能消失,主观题可能一统天下,开放性探究试题将进一步增加出镜率和分值。

(4)对文章解读能力的考查,仍将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主要内容。①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科学术语、科学概念,能对其含义做出正确解释;重要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能够具体解释;修饰限制性的词语,能对其作用阐释清楚。②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中心句,对其在段落或全文的地位、作用做出阐述。③正确把握文意,概括要点。能够把握文章的大意,从中提取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根据文意,给文章增加标题。

(5)理解并掌握议论文的技法,仍将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6)注重培养考生的人文素养,将是议论文考查的一个亮点。

(7)选文内容侧重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文章,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世。

(8)侧重考查学生对选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对文章主要内容、主要观点的理解。

(9)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开放性试题分值增加。

四、议论文阅读应考策略

(1)吃透课标和考纲,把握议论文基本考点和题型。

(2)理清议论文知识要点,学会知识迁移和拓展,做好知识储备。

(3)立足能力技法试题,做到稳拿基本分数。对于议论文基本解读能力和议论技法的考查,复习时要注意提炼技巧、总结规律,最好能形成一整套答题模式,增强理解分析能力,真正掌握议论文阅读的基本能力。

(4)关注人文素养试题,争取拿到发展分数。特别是对于材料分析题、阅读感悟题、论据补充题这些开放性试题,复习时一定要拓展思维空间,克服思维定势,注重思维创新,发表独到见解,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5)关注道德情操、思想修养、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兴趣心态、社会民生、文化读书类文章,关于读书治学的知识,关于道德修养的知识,关于处世交往的话题等类文章应多加训练。

关于人生的文章范文4

关键词:从业人员违章作业影响因素

我们知道事故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主要因素有人的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因素等几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这些因素当中由于现场环境可以有一定的预见性,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天气预报来预知天气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但是也有一些环境的因素我们暂时还无法控制和预知(比如地震和海啸),所以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环境因素很少成为主要原因,而物的(或设备)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进行整改和治理加以逐渐改进和完善,从而使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物的安全状态下得以保证。而在安全生产事故中由于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的难以预见性和多变性,从而使作业人员的行为管理更加难以控制和管理。因而对发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大影响。下面就从业人员“违章”作业的几个因素进行简单分析,希望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做好安全生产中事故的管理与控制和预防。

客观环境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作业现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时,比如井下过于潮湿、闷热或地表作业时天气过于炎热或冬季寒冷等自然环境下作业时都会对作业人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科学家做过测试,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 250c-280c之间,如果小于或者大于这个温度范围作业,就会使人员感觉不适,容易造成作业人员急于脱离作业现场心理,那么必然会导致作业人员想办法尽快作业完毕的急躁行为,加之天气过冷或过热会使人体的疲劳感增强,从而使人体的动作易产生变形,进而产生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而引发违章行为。所以我们在安排生产过程中要考虑自然的客观因素,做好防暑降温和御寒等工作。并在布置生产工作中尽量达到人性化的关怀,避免作业人员在高温、高湿或炎热、寒冷等地点长时间作业,要合理安排在高温、高湿或炎热、寒冷等地点的作业轮换休息时间,并给予相应的保健待遇,使作业人员感到一种公平感,也会大大减少因环境因素而造成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进而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2、社会环境对作业人员作业时行为的影响

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家庭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等,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当地历史文化背景等,当个体在群体中关系紧张时,易使个体产生孤独感和对群体的不满,易发生不按群体的要求去作业和发生违背群体作业的单独行为,进而产生一些违章作业的行为,。因此我们要以班组为单位做好作业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工作,搞好班组成员的团结工作,使作业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团结融洽,多创造班组成员之间沟通协调的机会,使班组作业群体和个体之间尽量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进而减少和预防作业人员因不满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引发的违章行为。

家庭关系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社会环境因素,因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构成,如果家庭矛盾处理不好,可能引发作业人员心里烦躁,精神注意力分散,无法专心致志的工作,进而产生无意识的违章行为发生。因此作为管理层要多了解关心从业人员的家庭状况,帮助职工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调解家庭矛盾,使职工感觉到社会的关怀和企业的照顾。只有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才能使职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并保持乐观的心情作业才会减少和预防违章的行为。

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作业人员对一些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的理解上产生误差,进而会发生从业人员不遵守规章制度和不安规程作业的违章行为。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要从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入手,提高职工的文化层次,多组织职工学习相关规章制度和岗位操作规程,并多向职工讲解和宣传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本企业规章制度等内容,以及作业过程应正规操作的行为。使作业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进而保证在作业过程中减少和预防违章行为的发生。

二,作业人员违章心理和预防措施

1、侥幸心理:

一些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没有受到伤害,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出事故,再就是工作中嫌麻烦、怕费劲、图方便,这都是侥幸心理在作怪,结果往往会付出血的代价。

因此要多向职工讲一些实际事故案例,向职工宣讲300:29:1的安全理论知识。使职工了解违章的次数越多,引发伤害的概率也会随之上升,教育和引导职工作业规程是从事故的经验教训中得来的,只有减少和停止违章作业行为,事故和伤害才会离你而去。

2、无意识心理:

一些作业人员长期在生产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不易察觉的,不容易改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无意识的违章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行为方式,或没有认识,或随心所欲,是一种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的违章行为。对此类违章行为,要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纠正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培养职工作业时自觉或强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已达到正规作业的要求。

3、盲从心理:

一些作业人员盲目服从错误的违章指挥或跟从其他人员一起违章作业,对领导的违章指挥没有制止而是盲目听从违章指挥引发的违章作业行为,或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就没有认真按规程作业,随从他人一起盲目违章作业。对于此类违章行为,一方面要提高管理层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还要提高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技术培训,以及时分辨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行为,对于违章指挥行为有权拒绝执行,对他人的违章行为有权及时制止。以减少和预防盲目服从和跟从等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

4、自信心理:

一些凭经验长期作业人员,因在岗位工作时间比较长,对岗位的作业环境和操作规程比较了解和熟悉,自信心较强,认为自己工作经验较多,不会出现事故,因此在作业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章行为。对此类违章行为要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强化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明确安全任务,组织相关学习和技能考试,并给予优秀人员一定奖励,增强作业人员责任意识和荣誉感,以预防和减少此类违章行为的发生。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和繁琐的工作,要想真正达到本质安全管理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此只是简单的分析和总结了部分违章行为的心理和一些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只有全员动员和重视才会实现真正的本质安全,才会使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的安全得以保证,才会使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方针得以贯彻和落实,才会使社会的稳定得以保障,才会使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于人生的文章范文5

中国课标将“写”的能力分为“识字与写字”和“写作”两项,前者规定应识3500汉字,速写正楷、临摹字帖;后者列出十项关于写作的具体能力。德国课标的写和作包含在“书写”一项里,关于写,更强调正确拼写以及保证正确书写的技巧;关于作文能力,德国课标将独立完成写作过程分为“计划和起草文章”“写文章”和“加工文章”三个部分,每部分有相应的能力细则。

与中国课标强调尽量用语言表述真情实感和词能达意不同,德国课标强调文章的逻辑性。另外,中国课标规定习作字数,德国课标没有。德国课标要求学生完成文章学习过程中掌握电子媒体的使用能力,从利用互联网查询、整合资料,到使用软件编辑文章,及后期查找错误。但中国课标里并没有提到。

德国课标的一个亮点在于,每项能力最后都有“学习方法”一项,指学生要掌握该能力应使用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如写作能力的学习方法中“制作和使用文件夹”一项,文件夹的内容是习作、批评意见表、草稿、自评表、观察记录、学习目标等,文件夹里的每种表格都有相应的制作规范,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阅读

中德课标首先都强调了阅读的流畅性和多样性。中国课标规定了阅读速度、背诵篇数及阅读量,德国课标无类似数据。中国课标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讲述能理解文章到何程度,如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德国课标更具体地描 述了阅读策略和媒介的使用,如拟小标题;比较和评论文章,使用创作方法剖析文章,转换视角――内心独白、用舞台剧方式表演、写平行文章、续写、改写。

德国课标关于阅读的学习方法讲到了摘抄、遴选内容、梳理脉络、查找相关工具书和平行文章、加旁注做彩色标记、将文章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用各种媒介展示文章等内容。

三、听说

中国课标中将“听说”称作“口语交际”,八句话描述了八项能力;德国课标将听说分为“对他人说”“在众人面前说”“与人交谈”“理解听到的内容”和“场景表演”五项,每项对应三至五条具体要求。其中“场景表演”比较有特点,是让学生将个人经历或读到的故事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展示出来,加强实景模拟,使学生意识到口语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细微差异。

德国课标关于听说的策略包括:实践各种说话形式、使用说话策略、写下关键词、跟写、独立整理笔记、使用录像反馈、使用文件夹。

四、综合能力

中国课标的综合能力指组织文学活动、开展专题讨论、掌握查找和整理资料的基本方法的能力。

德国课标的综合能力指对语言的运用和研究能力,在使用语言时,知道和考虑与语言交际基本要素相关的内容:成功的及不成功的交际、公开的以及私人的交际场景;在语言行为中使用有细微区别的词,包括日常用语和惯用语的使用;能区分各种言语的功能,如官方语言、日常用语、方言、口头和书面语;发展对语言的认知和语言比较能力;区分和注意说话方式;认识并能评价语言变迁现象;分析和思考文章的性质,了解词句功效、发音与拼写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中国人秉承“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观念,注重多读多练、厚积薄发。德国人更重视方法论、了解策略和技巧。我可适当借鉴德国语文教育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另外,德国课标中非常重视对母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研究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细则和训练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GSKD Kultusminister. Bildungsstandards im Fach Chemie für den mittleren Schulabschluss(Jahrgangsstufe 10)[M]. Berlin: Luchterhand, 2005.

关于人生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阅读指导;阅读现状;方法;兴趣;主动学习;情境

语文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然而阅读又是语文学习中十分重要的板块,搞好阅读教学工作,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还能升华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然而,当前初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的状况却是不乐观的。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行为的原始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老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自身的语言美。除了温和的语言,广泛使用的语言美的敬语,还要注重在教育学生时语言要有情感色彩和语气。另外,课外也应该注重和学生的语言交流,使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倍感兴趣。

2.语言教学要充满趣味感。自己的课堂要有活力,老师就要千方百计地把那些精深的、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和具体化,因为学生很容易被那些风趣十足的语言、形象具体的比喻以及精彩的描述所感染,使他们的身心在被感染中得到愉悦。

3.老师的教学用语要有很强的科学性。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老师的教学用语必须具备中肯、准确、合乎语法、规范等特点,所说的话绝对不能模棱两可、废话连篇、不着边际。老师的语言将对学生听课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为此,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老师在教学时语言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普通话要标准。普通话是国家规定的教学语言,初中语文老师必须要讲好普通话,除了语音必须清晰准确外,还要做到情真意切,抑扬顿挫,有节奏感,使得学生深刻体会语言美,吸引和调动学生注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2)将书面语言口语化。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把作品的思想用口语的形式向学生表达,经过这样处理,学生更容易把握和理解文章。(3)恰当使用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它包括手势、表情、眼神等。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可以恰当地利用体态语言来表达文章中的描述。

二、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的阅读方法

在社会生活中阅读是人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是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之一。阅读过程的实质就是认读、理解和吸收的过程。三个环节中,基础是认读,核心是理解,结果是吸收。张志公提出的观点是:首先粗读通篇,然后想一次,最后再细读一次。“粗读”就在于了解其大意,“想”就在于知道文章说了什么,“细读”就在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文章中的有益信息。先古圣人陶渊明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好读书,不求甚解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第一句也就说明了阅读文章时首先要快读,目的在于了解文章大概,后一句就说阅读文章要用心。

三、引导学生依据文体特点和文章特点阅读

善于把握文章中心,学会赏析文章中的经典语句和形象。现在文章可分三种文体,即记叙文,在阅读中要把握好文中的人称、要素、中心、顺序、详略等;说明文,在阅读时要把握好特征、对象、方法、顺序等;议论文,在阅读时要把握好论据、论点、论证等。把握好了文体,阅读就会容易许多。要抓住文章的中心,就要准确地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不外乎就是分析体会和语感,但抓关键词的方法在不同文体中也不完全相同,要靠各人去体会和积累。记叙、描述人和事物、风景是记叙文的基本内容,部分形容词和动词在很多时候十分重要。对于议论文而言,关键词句很多时候都是说是什么观点的句子和每个段落的中心句,而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基本上都是表述说明事物主要特点的词句。把握住了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就像是拥有了阅读的窍门,就会觉得阅读是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了。

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需要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如,在新课的导入中率先营造学生学习情境。另外,充分积极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在进行散文教学时,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享受愉悦中学习,能主动且愉悦地获得知识。还有注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师生之间进行和谐的情感交流。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心智和身心和谐地发展。

总之,关于阅读的方法不计其数,我们老师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并加以适合的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就一定会取得极大的提高,老师所组织的语文课堂也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