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提升范例6篇

领导力提升

领导力提升范文1

关键词:领导力,组织,提升领导力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global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than in the past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organizations need more with global vision and strategic thinking and act quickly leader, development and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ke people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al life. At the same tim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make the organization must be more quickly, respond more efficientl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all of the leadership. Here, the author will focus on leadership issues to study.

Key words: leadership,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领导力的概念探讨 对于领导力的界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库泽斯、巴里波斯纳指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领导力,就是领导才能。最新的观点是指获得追随者的能力。”,“领导力的实质就是影响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能成功地影响他人的行为,就可被视为实施了领导力。”概念不一而足,但笔者认为,领导力本身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作用的过程,即实现组织愿景的过程,在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构建过程,领导者在提升组织效能以及帮助组织适应环境、发展创新的过程。理想的能够适应当前社会挑战的领导力,必须具备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具有战略远见。没有远见的领导力,在本质上讲不是领导力,战略远见是领导力与生具有的本质特征。在强调执行力的同时,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为服从更加长远的战略,必须对今天所从事的各种业务进行整合,有些目前看起来非常有价值的、现金流很好的业务可能得放弃,而要进行更加符合长远利益、股东利益的产业选型。一个没有创新意识无法有效进行战略思考的组织领袖,必然会使组织陷入无战略危机。二是具有敏锐的直觉判断力。直觉是一种洞察力,它是领导力的杰出表现。其实直觉本身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直觉还不能有理有据地进行解释或者判断。许多看起来是瞬间的决定,背后却是千锤百炼的积淀。三是重视他人需求。现今整个社会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更加强调个性,希望获得重视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强烈。如果一个组织领导不能很好地针对这种现实,有效地体现出对他人的重视,那么领导力就一定是有缺陷的,会产生离心力。保持对环境、对他人需要的敏感性,对环境及资源做出准确的评估,能对他人的能力有深刻了解,并及时对他人的需要与情感做出回应,这是一种以非常低调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非常高级的领导力。四是具备国际视野。加入WTO后,对领导力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就是要具备在全球范围内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在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过程中,作为一个有领导力的组织领导,必须具备国际沟通能力、国际礼仪,特别是国际竞争的动力源泉以及运作能力,突破成长局限,拓展发展空间。

二、领导力的重要作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领导者如何正确地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制定最优的发展战略和持续进行最优决策,通过吸引和影响组织成员和利益相关者以便有效和高效地实现既定目标和战略,通过价值观引导、规范制度、人员任用、冲突防范、信息反馈等手段控制战略目标实现过程,将决定一个组织的命运和发展前景,将决定一个组织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构建组织发展的愿景。组织的发展方向、定位是领导者最先要思考的问题。组织的发展愿景是一个组织主要的精神旨归,一旦被人们接纳并付诸行动,就会产生巨大动力,能够激发人们通过创造性的方式改善现状。以价值观为核心、现实可行、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表达清楚明确、能提供一种新秩序使组织与众不同,这样的发展愿景是组织领导者带领组织主动、有效适应大环境的第一步,对于领导者领导力的发挥具有指向性的作用。

2、营造适应性强的组织环境。变化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是环境的主要特征,当今的组织必须敏锐地适应这种环境。领导的作为在变革的环境中举足轻重。领导不得不几乎是连续地改变组织,否则就无法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一致。组织应付外部变化的一些方法是转变成自主工作团队或者进行结构创新,领导者需要不断地改变组织结构和文化,还需要处理技术方面的革新。在进行具体的变革之前,营造一个利于变革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构建合作共享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体系,是组织成员共有的哲学观、价值观、信仰、期望及在此影响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组织文化是由领导者设定的,是领导者的基本假设在组织中的反映。领导者通过团队建设培养合作意识,以文化的语言和方式传播文化,把随意的零散的行动转化为自觉的、长期的、主动的、发挥作用的体制和机制,使抽象的文化在组织中落地生根,使员工接纳并共同努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使自己成为文化领导的践行者。

三、领导力的有效提升领导力是组织能否获得持久成功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有力的领导”往往被看作组织成长、变革和再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遗憾的是,领导力注定是短缺资源。正因为这种短缺,使许多组织难以适应当今全球竞争加剧的时代。因此,有效提升领导者的领导力,就成为各类组织的最迫切和最重要的战略选择。

1、以增进协作能力促进领导力的提升。能否建立成功的合作关系是领导者卓越与否的关键。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通过消除内部斗争和狭隘主义,营造出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实现内部的通力合作,形成外部的竞争优势。一个卓越的领导者要充当好“连接者”角色,把组织内外的人和观点连接起来,不断地同员工、客户以及其他行业的同僚保持联系,并且在组织内部分享智慧。同时要抓好人才的识别利用。大量的研究不断表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比来自同样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更有智慧。要融合形成一个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年龄阶段的团队,需要领导者必须掌握跨文化管理的技巧。

领导力提升范文2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是当今一个热门话题,影响一个人领导力提升的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因素是领导者本人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客观因素则是组织所能提供给个人的经历,比如组织环境、工作内容、上级领导的指导,等等。人力资源部门在选拔领导者时应着重关注本人所具有的特质,但因为这些特质相对稳定较难改变,所以人力资源部门更关注什么样的经历能够加速领导力提升。

什么样的经历能够加速领导力提升呢?北京智鼎管理咨询公司对50余名成功的领导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后,发现这些人的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性。笔者将这些人相似的经历总结归纳为三大类型:挑战性经历、多样化经历、“学徒”经历。

挑战性经历

挑战性经历是相对于管理者自身的经验或能力而言有难度的经历。一项工作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挑战性的,只有当这项工作与某个管理者的经验或能力相比有难度时,它才具有挑战性意义。

当一个管理者从事一项新业务或更高职位时,他往往在经历着挑战性的经历,如担任正职以后,首先,你要对这个部门负责任;其次,你要对相关的一些领导和所有和你的部门有关的事件负责。比如,有很多东西你在做副主任的时候都做过了,但是在面对主任这个位置的时候,就面临着更多挑战、角色,你要去承担责任。

此外,当一项工作有难度或有风险时也是一种挑战性的经历。正是这种挑战性经历才会激发人的潜力,才会让人有所收获。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这是一个崭新的舞台,不仅新而且高。对自己来讲是充满挑战的。所以他能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激情。”

多样化经历

多样化经历不一定有难度,但它是管理经验积累的必经之路。这个经验不一定是好的还是坏的,但却是需要时间去积累的。多样化经历越丰富的管理者越有可能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此外,一些突发事件或特别事件,也会促进管理经验的积累和领导力的提升,如一位受访者说:“这种案例是很极端的,在处理的过程中肯定会学到一些技巧,这些技巧在书本中学不到,需要在实践中去历练。这种事情可能你在实践中碰不到,如果碰到了就是对你的锻炼”。

挑战性经历和多样化经历都是就经历的性质而言,在访谈中没有受访者提及自己从事管理的时间或数量。Rebecca(1997)的研究发现能够使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管理经验有以下特点:在特殊情景中而非特殊任务;多种类型的经历;新鲜的情景而非重复性的情景。Davies & Easterby-Smith(1984)的研究也发现经验是管理者成长的关键,但具有某些特点的经验尤为重要:如全新的挑战性工作,在危机或不确定下作决策,需要新方法新策略时等。随着工作经验整合理论(Tesluk &Jacobs, 1998)的发展,衡量工作经验不仅有传统的定量成份,还加入了定性成份即包括工作复杂性、挑战性和多样性。本研究的发现正符合工作经验整合理论的定性成份框架。因此,类似于富有挑战性和多样化特点的经历将给管理者提供一种特殊的情景,在此之中他们会有特别的经历,促使他们进行思考,进而获得与以往不同的经验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领导力水平。

“学徒”经历

“学徒”经历在本研究中更确切地说应是:与高层成功人士共事,得到管理经验传承的经历。在与高层成功人士共事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或知识。“我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高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处理事情、判断事情,包括实施的经过和应急事件的处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可能不同程度地会被卷进去,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经历了这些,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间接的经验。” (一位受访者的原话)。

以上是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从高管身上学到很多经验,在高管有意识的经验传承中则能学到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你和一个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工作,他可能会给你一个有效的传承。可能他开会中讲的某一句话,或者对某一问题的判断方法对你都会有影响。Davies & Easterby-Smith(1984)的研究也发现在管理者成长过程中另一关键是,有重要他人在其成长中起到助益作用。Bandura(1977)在其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中就认为“人们能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的其他人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而学会新行为”。在此之中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载体,而在“学徒”经历中身边的高层成功人士即为榜样,管理者正是通过对高管行为的观察学习而不必通过尝试错误的行为习得了重要的管理经验和知识。Sternberg(2000)在其隐性知识理论中也认为,管理技能获得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徒关系模式”。一般认为专家在其领域中拥有更多的专长或经验,“学徒关系模式”即鼓励个体主动与经验丰富的专家沟通和互动,从而获取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学徒”经历是管理者通过间接经历获得经验提升,是提升领导力的最佳捷径。

当今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不能再单纯依靠培训来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都在探索更为有效的培养方式。而笔者的研究发现将会给领导力培养方式打开新的思路。

为了使管理者在挑战性经历中提升领导力,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不断评估高潜质人员目前的能力和工作的匹配程度,当发现一项工作对一个管理者不再具有难度时,就需要为他创造更有难度的工作机会,让他去从事一项从未经历过的工作任务。这不仅能激发他更高的斗志,更重要的是在挑战性任务面前迫使他不断思考与学习,当他战胜了这个挑战,他的领导能力就又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

为了使管理者在多样性经历中提升领导力,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为每一个高潜质人员设计岗位轮换的路线。一个管理者经历的岗位越多他的积累就越多,进而他的领导力提升得就越快。

领导力提升范文3

摘 要:中国哲学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哲学是其间优异的组成部分,老子哲学思想就蕴含了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以“道”解说世界万物的演化,着重人与自然和谐、尊敬客观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彼此控制、彼此平衡。老子哲学中领导思想的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无为”,它的思想在这些基础上论述“道”的内涵,并构建了以“道”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关键词:老子;无为;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089-02

老子哲W最为突出的就是“无为而治”即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治即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使“无为而治”系统化而成为理论的是《老子》一书。他认为统治者的一切作为都会破坏自然法则,扰乱天下,祸害百姓。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效法自然,让百姓自由发展。“无为而治”的理论根据是“道”,现实依据是变“乱”为“治”;“无为而治”的主要内容是“为无为”和“无为而无不为”,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预”和“民众无知无欲”。

当然,“无为而治”的“无为”,绝不是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无为而治”的“无为”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相反,对于那些符合道的事情,则必须有为为之,但所为之为,都应该是出自事物之自然,无为之为发自自然,顺乎自然;是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所以这种不仅不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而且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一、老子哲学“道”在领导力中的运用

“道”取自老子的《道德经》,意指一种客观规则,一种人类无法抵抗的自然力量。领导力中的“道”,从领导者的身份来说,这个“道”是领导力的精髓。《道德经》五千言,通篇讲“道”。领导力者在运用老子哲学上,只有理解了老子“道”的意义和基本思想,才能把老子哲学合理运用在领导力中。老子领导思想之“道”是领导力中必定要遵从的一种规则,是领导力中开展的、客观存在的无形力量。领导力中的“道”是多种多样的,职工是“道”,办公设备也是“道”,企业外部内部环境也是“道”,言而言之,但凡能影响领导力的都能够被称之为“道”。

现时中国建立的企业十分多,可以说各式各样的企业都有,所以企业的兴与衰、发展速度、是否赢利等不尽相同。即便相同的企业,为何有的企业开展顺利、赢利可观,而有的企业却问题一大堆乃至难于保持运营。没有把老子哲学“道”的意蕴运用到领导力之中去。或许在领导力上仅仅遵从了少数人的意志。然而,意志的力是无法与“道”的力相抗衡的,所以才会呈现企业运营不善的状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这些用在领导力中阐明企业发展,符合规则发展是最主要的工作,企业的任何运营决策,都要适应其客观规则,按规则去进行运营领导,循着规则自然发展,违反企业发展规则,就会让企业堕入危机,停滞不前乃至消亡。这就要求企业的领导和决策者对企业要审时度势,把握着当前发展的大方向,做准确的事,要尊“道”而行,不要背道而驰。

二、老子哲学“无为”在领导力中的运用

老子哲学思想中“无为”是“道”思想的应用,契合“道”特性的使用法即是“无为”。如同船和水的关系,“道”是水,那么“无为”即是船,这种领导力理论,是要契合现代领导力规则的。在现代领导力中,契合企业“道”规则的领导方法即是“无为”领导之法,20世纪70年代西方领导学提出过“不存在最佳的领导理论,全部领导必须以时间、目标为前提”的领导理论。这种思想恰恰与老子“无为”的理论相符。

“无为”是“防止反天然的举动”凡是不强行为之,必然失利的工作不勉强去做,应含蓄的引导或因势而成之。由于领导力中“道”是多样性,故“无为”领导之法也要顺有利地势,应有利地势,通人和,把大势。无论对外部的环境,还是内部的人、事、物都要在尊敬客观规则的基础上展开领导活动。“无为”领导并不是什么也不做,实施坐享其成的领导;恰恰相反,“道”是运动的“无为”领导也是运用的。“无为”领导用耳濡目染的方法完结,领导者要自动知道并根究事物发展变化及领导活动的内在规则。“无为”领导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契合规则的领导方法。“无为”领导在领导力中有一个误区,“无为”领导并不是不领导,扔掉一切的领导准则和领导方法,反而“无为”领导更需求准则作为支持,只不过把准则看作路标,而非围墙。领导者对部属是“辅导”而非“指挥”。

三、老子哲学在领导力中的完美应用――塞氏公司案例分析

巴西的塞氏公司是一家制造上千种产品,包括空调机制冷器、搅拌器、洗碟机等,平均年增长27.5%的跨国企业。和IBM、通用、福特、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大公司相比,塞氏显然是默默无闻的。但默默无闻不代表碌碌无为,相反,塞氏公司恰恰是这些大公司竞相学习的榜样。学习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民主共治的领导方式。当然,这还不是全部,塞氏公司最令人称奇的是它那近乎“乌托邦”式的企业构建。

在塞氏公司,没有前台,高层经理自己接待客人,自己复印东西,自己发传真。员工很随意,有的穿着短裤上班,把脚放在桌子上,有的员工没完没了地看报纸,从来不装出忙碌的样子,老板不待在公司,很长时间都没往公司打电话。

在赛氏公司,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图。实行的是灵活的工作时间,每个员工负责设定并遵循自己的时间表。每个员工不同的工作进度和表现取决于每天的时间安排。员工可以自由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并使自己感觉舒服。粉刷墙壁或机器,在你身边增添植物或装饰物,都可由员工决定。着装和外表都不重要,每个人知道自己喜欢穿什么,需要穿什么,并决定穿什么。工资可以由员工说了算,公司账簿可以自由查阅,可以利用公司的资助自立门户……

塞氏公司可以说是把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无为”合理得以利用,是在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和一种合适的企业文化的条件下得以生效的,而且塞氏的成功一部分原因还得益于巴西特殊的经济环境和时期。但是,这并不是否定它的“无为而治”带来的作用,而是要我们要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利用“无为而治”制定相应的政策。所以,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出发,企业要像塞氏领导者所拥有的领导力那样“无为而治”那样让员工自由决定工资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不太实际,但是我国的领导者还是可以应用这个思想,打造出具有本身特色的领导力制度的。

1.工资透明化,保证员工的知情权

我们大多数的企业的工资信息是封闭的,员工入职时通常要签署一份工资保密的协议,这可能是出于保持企业竞争力和维护内部和平的考虑,但是工资透明化本身也并不会破坏这些。工资透明化可以提高员工和企业的匹配度,从而降低离职率;而公司若在领导上不具备竞争力,必然会督促其在其他的配套措施上加以改进,以吸引到所需要的人才。工资透明化可以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努力提高生产力,从而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

2.领导力与哲学思想的相辅相成

对于一名领导干部来说,可以说是一个组织中的头脑和领路人,要能够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能够集中集体的智慧以便做出科学的决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备全局性的战略眼光,并且要有把过去和当下的情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要求了领导干部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具备观念形成的概括力和提升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都与哲学思维息息相关。

领导力应该在哲学思想的基础下制定,进取型的哲学思想采取进取型的领导,保守型的哲学思想搭配保守型的领导。哲学思想是在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是组织员工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与哲学思想相符的领导力更容易被组织成员认可和接受,也更能l挥其应有作用,达成其领导目标。

3.在领导力上尝试给予员工一定的自

领导者要舍得下放权力,给予员工一定的自,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可以集思广益找到更好的方案。这个自包括让员工自己决定或选择领导的形式,让员工参与领导的设计等。自的赋予可以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和向心力,从而使员工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4.加强哲学的应用训练

任何一种知识体系要想转化为一种能力都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所以哲学思维也不会例外,只是可能训练的方式稍有不同。那么对于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来说,哲学思维的训练其实更为看重的是自觉性,而不是其他的。

在进行加强训练的过程中要将哲学思想进行转化,在进行转化的过程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虽然我们已经对哲学进行了多次研究,也能够做到理解和消化,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有本本主义和拿来主义的情况出现,所以反复熟悉就成了将哲学思维转化为领导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融会贯通将哲学思维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运用自如。我们可以通过“向后看”和“向前看”两种方式来加强训练和转换。所谓的“向后看”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在进行领导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且试图运用哲学思维的方法对以往的工作进行回顾,看看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哪些地方做得还不错,也就是自己的回顾和审视自己的工作过程,找到不足、发现优势;所谓的“向前看”就是在工作中遇到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时,尝试着用哲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现实社会中的矛盾。

四、结语

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进步,企业自身的状况,决定了领导力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领导力制度。塞氏公司的领导力无疑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形式,虽然,考虑到适用性和实用性,我们没办法照搬照抄,但是贯彻其中的老子哲学思想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的。老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领导者需要能对自身规律进行把握,对自我与自然社会对立性的不断破除否定,逐渐消除主客观而远对立使得进而将自身规律推演至宇宙万物之中。通过人性中人人皆有的无限智慧自然显现,真正合理地形成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相对于绝对的完美统一的高效领导力。在执行领导力时,要更多考虑怎样才能激发员工的自觉性,达成组织目标,实现双赢,真正做到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无为而无不为”。

参考文献:

[1]陈仁川,刘慧.老子哲学对现代领导力和领导者的启示[J].中国商贸,2015(23):252-253.

[2]管国兴.老子道论对现代领导力的启示[J].学海,2015(3):55-58.

[3]姚荻琳.《道德经》与领导力哲学[J].人力资源领导,2014(12):41-43.

[4]崔志林.浅谈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领导力建设――以管理哲学为视角[J].湘潮,2014(11):24.

[5]吴炳新.哲学是提升现代领导力的科学观[J].管理观察,2015(5):40-44.

[6]芮益芳.“我们”背后的领导力哲学[J].商学院,2015(12):78.

领导力提升范文4

关键词:齐鲁文化;领导者;文化领导力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指的是领导者在文化层面的影响力,是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对领导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制约和示范作用。①文化是民族之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变革与发展,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提升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也应注意汲取齐鲁文化中的精髓,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全面推进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弘扬齐鲁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升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

国家能否治理好,其根本在于是否顺应民心。齐鲁文化是围绕着“人”这个核心展开的,始终把人作为治国的根本。如,孟子看到了民众的重要作用,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 首先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非命、节葬、贵义、兴利,“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更是对人本主义的最高概括。他们都是从“人”出发,强调为人谋利益,为劳动人民谋利益。

齐鲁文化中的“民贵君轻”思想认为君主的权力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稳固。曾比喻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结果。”④作为领导者,应汲取“民贵君轻”思想,以人为本,重视民心民意,做到顺应民心,尊重民权。一是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将管理方式由“管制人”转变为“服务人”,健全各项服务制度,履行服务职责,通过规定服务任务、量化服务指标、优化服务考核、科学评价服务政绩等制度建设,督促领导者履行服务职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快捷、优质、满意的公共服务。二是树立共同治理的理念。整合各种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引导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三是树立协商协调的理念。领导者应从重行政命令管理转变为重服务型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多地学会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民主的方式、服务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对话、沟通、协商、协调等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

二、弘扬齐鲁文化中的创新思想,提升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

创新精神是社会改革、科学进步的动力,也是文化长盛不衰的内在驱动力。齐鲁古代文化之所以兴旺发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中蕴含着勤谨睿智的改革创新精神。齐鲁文化的思想家们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大胆标新立异,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管仲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改革,就具有这种改革创新精神。他在执政齐国过程中对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创新,他所实行的改革,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他主张“定四民之居,使各安其业,制国鄙之制,参其国而伍其鄙;军政合一,寄军令于内政;尽地力、官山海、正盐策;尊王室、亲邻国、攘夷狄”。管仲的创新思想造就了齐国的一代霸业。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完全是他的创造,一直流传至今。孙子的《孙子兵法》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影响的兵典。此外,在科学技术方面,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不仅是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发明家,被尊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由此可见,改革创新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特质。

齐鲁文化中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造就了齐鲁大地人才济济、圣贤辈出,优越于其他地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期,改革创新成为重要的决定因素。只有在传统文化中找寻改革创新的历史传统,并将其植根于人的意识深处,才能使改革创新成为人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当前,进一步推进经济文化建设,迫切需要领导者汲取勤谨睿智的创造思想,改革创新,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一是增强创新意识。领导者应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质疑,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二是加强实践锻炼。这是培养领导者改革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现代领导者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深入实际,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应大力倡导敢为人先的文化,完善创新制度、机制,为领导者改革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弘扬齐鲁文化中的诚实守信思想,提升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

从本质来讲,西方的领导力是一种崇尚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种注重自我价值和追求法治的“智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一种崇尚人文精神、伦理道德和中庸和谐的“价值理性”文化,是一种强调集体主义、“克己复礼’的“德性”文化。⑤诚实守信思想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特征。管仲将诚信看做是天下平定、商贾振兴的关键,认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孔子则将诚信上升到礼的高度,提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任,那么国家的秩序不可能稳定。因此,领导者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够凝聚民心、团结一致。

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诚信在流失。从“地沟油”、“毒奶粉”,到“瘦肉精”、“染色馒头”,这些事件昭示了诚信的缺失。领导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在工作上被更多人所关注。因此,领导者作为党的各项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应汲取诚实守信思想,说实话、做实事,自己做到诚信,也监督他人做到诚信,从根本上形成讲诚信、讲文明、讲良心的社会氛围。一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领导者应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带头讲诚信,做诚信的模范。二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领导者只有代表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负责,正确地行使权力,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大多数人的幸福。三是站在对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敢于负责任,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执政为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用诚信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弘扬齐鲁文化中的宜疏不宜堵思想,提升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

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荀子,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又吸收了道、法等学说的长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荀子》三十二篇的内容来看,《荀子》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个总结,而且是整个先秦思想的总结,既批判了各家学派的观点,也吸收了各家学派的观点。在《荀子·解蔽》中提出:“宣则成,隐则败”的治国名言。⑥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了一个问题和矛盾的多发时期,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各级领导者在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导舆论,保障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实现信息的公开透明,已成为考验领导者执政能力的重大现实课题。领导者应汲取宜疏不宜堵的思想,采取疏导为主的方式,引导舆情。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在信息的和引导舆论上,要注意多疏少堵。中国早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的古训。因此,领导者一方面应注意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占领信息的主渠道,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确保准、快、好的引导舆论。另一方面,领导者还应积极协调处理好与各种媒体之间的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不回避、敷衍面临的任何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将各种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

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充满着文化的神韵,在文化积淀的前提下,对领导的实践过程予以指导,是一股无形的文化推动力。因此,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应汲取齐鲁文化中的精华,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提升领导者的文化领导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有机互动。

参考文献:

1.贺善侃.文化领导力:领导力的核心和灵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7.第4 期.31-36.

2. 《孟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9.1

3. 《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62页.

领导力提升范文5

【关键词】理性思维;民主决策;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5-0045-1.5

一、行政领导的内涵

就行政领导的概念,许多著名的行政学家和管理学家给出过论断和观点。英国行政学家林达尔·厄威克认为,领导角色通常有四种职能。首先,领导代表着他服务的组织;其次,领导应制定组织战略并付诸行动;再次,领导也管理日常工作;最后,领导还要给下属解释所要进行的工作的目的和意义。也有不少学者从领导的特质方面来解释领导的内涵。美国人沃伦·本尼斯将领导者描述为具有善于革新、追求发展、目标远大、放眼未来等特点的人。

在实际的行政管理活动中,领导者是组织目标和组织方向的制定者,目光不在当下,而在于谋求发展,谋划未来。简单地说,领导就是确定目标和方向,并带领组织成员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二、行政领导角色的演进

行政领导的角色在不同的公共行政时期显现出不同的角色价值,行政领导的能力要求也随着公共行政的发展历史不断变化。

(一)传统公共行政时期的领导角色。传统公共时期的行政工作只注重官僚体制的建设和过分推崇效率是这一时期的鲜明主题,而行政领导是官僚制和效率至上价值的推崇者。无疑,效率是衡量公共部门及人员工作情况的标准之一,但是过分推崇效率,显然不符合公共部门的内涵和特征。

(二)新公共行政时期的领导角色。新公共行政时期人们开始关注组织中人的行为,关注人性,并关注公共组织的根本目标,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一时期公共组织将着眼点放在其根本目的上,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行政领导不再是效率至上,而是将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定位于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时期的变革主要集中在政策和制度结构,变革过去不利于实现公共组织根本目的的制度结构,以更加适应组织目标要求。因此,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也倡导行政领导应尝试变革,通过变革旧的政策和制度结构的手段、方法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三)新公共管理时期的领导角色。新公共管理时期的领导角色价值更趋向于战略目标和多元化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征也给行政领导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求行政领导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要求其具有形成战略和实施战略的能力以及适应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力。

三、现代行政领导的能力要求和领导力提升

现代行政领导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行政领导自身高尚的人格价值、强大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民主决策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方面的提升既是现代行政领导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行政领导角色适应新型公共服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人格价值。行政领导个人品格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领导活动的方向和公共组织的凝聚力。行政领导人品败坏直接导致组织内部歪风邪气的滋长,影响组织健康发展。而行政领导道德无缺,一身正气才能凝聚组织内部人员士气,共同为组织目标努力。从个人品德的角度来说,行政领导首先应具备公民道德,也就是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公民的道德标准。首先,诚信做事,宽厚待人等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构成领导者优秀品格的基础,也是建立领导者良好形象的重要因素。其次,领导者对传统美德和公民道德的遵守能够对下属和组织成员率先垂范,此时领导者就具有了参照性权利。领导者的品德高尚会对下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整个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领导职务的角度来说,领导者首先要具备领导职务的职业道德,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相应领导岗位的职业原则和规范;其次,领导者要具有职务赋予的使命感,敢于承担领导岗位的责任和历史任务,实现自身的领导价值。

(二)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它们又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互相联系并且互相渗透的。正因如此,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也是不可割裂的。在实践活动中,要将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有人认为行政领导的地位和职务决定了其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行政领导在进行各种领导活动时,感性思维方式也不可或缺。理性的思维方式能够保证领导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过于追求理性则容易延误时机,尤其是在转型时期,这时的社会运行模式和人们的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理性思维方式的指导下,适当运用感性思维才能抓住机遇,乘势发展。还原到行政领导的个人素质上来说,就是在理性指导下要有一定的领导魄力。所谓魄力,是指处置事情的胆识和果断的作风。领导魄力则是领导在处理和对待问题的时候,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忽略细枝末节而做出正确的抉择,把握时机,使领导活动取得成功。

(三)民主决策。决策是整个领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往往也是一名好的决策者。而一名好的决策者绝不是独裁者,而应充分尊重决策的民主性。民主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同时也是行政领导集思广益的有效方法。

行政领导应当充分认识民主决策的功能和意义。首先,民主决策有利于决策领导者了解社情民意,集思广益,真实掌握决策源头;其次,充分重视民主决策能够防止决策层的“三拍”现象,是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第三,民主决策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全面深入理解,使决策得到顺利执行,提高执行效率;第四,民主决策有助于政府和市民社会的互动,提高公民参与热情和信心,增强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行政领导应当成为民主决策的大力倡导者和推广员,既要从自身认识的角度重视民主决策,又要付诸于行动。

(四)创新发展。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而行政领导则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从创新的内因来说,行政领导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想以提升领导素质;就外因而言,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行政领导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新的工作理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因此,行政领导的创新思想和创新力是提升行政领导全面能力的重要部分。

行政领导的创新力是行政领导人员在领导活动中,根据公共组织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提出新思想,制定新的战略战术,研究出新方法以获得新成果,从而提高公共组织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最终更好地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组织的目标和愿景的一种特殊能力。不同于其他领导能力,创新力要求领导者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果断的判断能力等全面的能力体系。

行政领导的目标和方向制定的首要特征决定了其创新对象集中在发展战略和制度体制上。在发展战略的创新上,行政领导者要对公共事业新的变化发展以及新的特点和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发展计划,形成系统的,长远的、全面的整体性发展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使公共组织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领导力提升范文6

关键词:学习 领导干部 学习力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34-03

终身学习是21世纪最重要的生存概念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一大支柱。学习力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习力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项前沿的管理理论,受到许多企业管理者和教育人士的重视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机关等口号的提出和实践的开展,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力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得越来越多的热门话题。虽然目前把学习力应用于党政机关的范例很少,但笔者认为在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当中引入学习力的理念,用学习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是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什么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力

要提升学习力,塑造学习型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学习、学习力、领导干部学习力。什么是学习?《现代汉语词典》对“学习”条目的解释是“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这种界定将学习理解为个人获得文化知识和技能过程的观念。这是狭义的学习。而广义的学习是指既包括个体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才干的提高,也包括所有创造、传播知识的活动(新知识的生产以及对已有知识的重新组合)。{1}

什么是学习力?一般认为,学习力是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总和。学习的动力,源自学习者的人生目标和一定的使命感、责任感;学习的毅力,源自学习者的意志;学习的能力,则来源于学习者掌握知识、自我培训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综合国内外学者的释义,笔者认为,学习力就是指人们吸收知识和运用知识并改变现状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以及学习的速度和扩充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正确的观念和方法的能力。{2}

领导干部的学习力是指领导干部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手段获取知识、转化和释放知识的能力。{3}判断领导干部学习力的高低,主要看其学习的动力是否强劲,学习的基础是否厚实,对学习的运用是否自如。它不仅表现在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上,更重要地体现在通过学习来提高能力的强弱上;不仅表现在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能力的强弱上,还体现在从实践中学习知识能力的强弱上;不仅表现在对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上。{4}具体来讲,领导干部的学习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的动力和毅力,即学习的自觉意识及其持续学习的坚韧性,这是由其对自身的使命、价值观和目标定位以及对于自身状况的认识与评价所决定的。二是掌握新知识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当今世界是知识老化和更新快速交替的时代,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具备较高的知识整合、信息管理和应用能力。三是对客观环境的判断力和对上级战略意图的理解力。前者重在对于客观事物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后者,即政策解读以及结合实际的贯彻能力,这是履职所必须具备的特殊学习能力。四是反思总结和创新的能力。领导干部的学习力,本质上是一种前瞻性的批判反思能力。领导干部应具备适时的符合时展要求更新观念的能力、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是一个人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长本领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传承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途径。应该说,提升学习力,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生存发展力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提升学习力是顺应时展大势的客观需要。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总量翻番速度不断加快。有关资料显示,人类知识总量,19世纪时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30年增加一倍,20世纪80年代以来,3到5年就增加一倍。因此,每个人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力,才能在当今社会获得成功。当前各级领导干部同样也面临不进则退的生存危机。随着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被打破和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的全面推行,特别是面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要求,提升学习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

其次,提升学习力是做好领导工作的现实需要。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十七大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同志把我们所处的领导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曾精辟地概括为“三个世所罕见”,即“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任务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这就意味着,领导干部的领导观念、领导能力和领导方式面临着“世所罕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课题。{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党之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关键在于提升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力。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推动学习型政党的创建。但同时必须看到,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在学习型政党创建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尤其是其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据人民论坛杂志社不久前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2.7%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抽不出时间读书,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3小时。{6}实际上,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也确实存在着种种的“本领恐慌”和“领导力危机”。这些都迫切需要通过学习,创新观念,提升能力,转变领导方式,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顺利地完成领导使命。

第三,提升学习力是领导干部素质的核心和关键。领导干部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学习力、决策力、创新力等基本要素,而学习力则是其中最根本的要素,其学习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和影响着领导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学习力对领导干部诸项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学习力决定政治力。政治力是领导干部讲政治最根本的要求,是领导者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的根本体现。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讲政治,要有讲政治的原则性和坚定性,要有对错综复杂局势的深刻洞察力,经得起各种政治风浪的考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领导者面临的新问题越来越多,如不加强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水平,就很难在当前日益复杂的局面下开展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7}

2.学习力决定决策力。决策力是领导干部能力的集中表现,是领导水平的主要标志。决策力的高低,取决于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方法越科学,就越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科学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能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制定的决策就越准确。因此,领导干部只有抓紧学习,抓好学习,只有持久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提升判断力,提高决策水平。

3.学习力决定道德力。“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高尚的道德情操绝不会自发地产生和保持,需要不断地灌输和学习。领导者“讲学习”,是加强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尤其在今天思维多元的形势下,领导者更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做思想道德的楷模。{8}

4.学习力决定创新力。学习是一个能动地获取,运用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是创新的过程,创新与学习是一个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整体。创新的源泉在于学习,学习的成效体现于创新。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样,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干部也是难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有所作为的。{9}

三、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的途径

学习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惟一持久的竞争力。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政党建立的前提和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人人向学”,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积极进取、积极发展的领导干部队伍。提升领导干部的学习力,笔者认为要从领导干部个人和各级组织两方面着手。

1.加强自我修炼,提升个人学习力。个人是团体和组织的基本单位。彼得·圣吉认为:“组织学习只有通过个人学习来实现。个人学习虽然不能保证组织的学习,但如果没有个人的学习,组织学习就无从谈起。”在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问题上,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提出了克服组织智障的五种修炼方法,即力争自我超越,改变心智模式,加强团队学习,建立共同愿景,学会系统思考。结合我国领导干部现状和社会条件,笔者认为提高领导干部个人学习力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

(1)重塑学习主体,更新学习理念。传统学习主体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个体在学习中存在缺失,如对学习的理解具有片面性,认为学习的过程具有一次性,学习的行为缺乏主动性,学习的目的性不强,经常是为了应付上级组织的要求而学习,等等。其次是在社会组织中团队学习主体缺失,如把学习当成是个人行为,没有组织学习、团队学习的意识,重团队现有能力的发挥、使用,轻团队学习潜力的挖掘、培养,等等。所以,提升学习力的首要切入点,就是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重塑学习主体,大胆摒弃和破除那些陈旧和不符合时展的学习观念,大张旗鼓地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我们至少要在以下方面努力:要从一次性学习、阶段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使学习成为常态;从个体的学习向团队的组织的学习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书本的学习向解决问题和经验的学习转变;从孤立的、从学习到学习向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转变;从单向的灌输式学习向多向的反思式、互动式、共享式学习转变;从封闭式、僵化式学习向开放式的学习转变;从被动应付学向主动自主学习转变;从“学海无涯苦作舟”向快乐学习转变等。{10}

(2)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力提升的前提,首先是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习是自我批评的学习,信息反馈的学习、交流共享的学习。”自我批评的前提是正确地了解自我。领导干部为了比别人更会学习,从而拥有个人的持久竞争优势,首先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个性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次,要建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念,不断超越自我。具有自我超越的领导干部,能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的不足,力图突破成长的极限,不断地发展自身,也就有了个人追求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3)改善心智模式,培养开放的学习心态。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领导干部心中,并影响领导干部如何了解这个世界的许多假设、成见、思维方式,甚至是图像或印象。它决定了领导干部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因此,学习如何将领导干部的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识,也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行动能力和行动效果。一是树立一种开放合作的积极心态。社会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新的思想、观念、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用开放的态度广泛地学习,以此带动整个单位、组织逐渐向开放的学习型组织转变。开放是学习的前提基础,用开放的态度广泛地学习,向新情况新问题学习,向新环境学习,向他人学习,需要领导干部具有公开、坦诚的勇气,不断挑战自己的个性及所处环境,善于接受框架之外的信息、知识、资源和变化,并乐于尝试新思想和新经历。二是善于在行动中反思,尤其反思隐藏在行动背后的心智模式。这里要强调的是,领导者的学习,不仅是学习新知识,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重要的是不应忽视向失败和错误学习。

(4)理清个人愿景,挖掘学习的动力。愿景是发自内心、渴望实现的未来的景象。当愿景与现状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会产生一种“差距”,这种差距往往会产生一种将现状拉向目标的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这就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因此,理清个人愿景,建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对学习的驱动和效果是十分重要的。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这是提升学习力的直接动机,也是学习的方向。领导干部是社会权力的行使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肩负着社会管理的重任。他们独特的社会角色与精英地位决定其学习目标不同于一般社会成员的目标,在设定个体学习目标时,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政府工作的需要,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5)拓宽学习途径,掌握学习方法。知识是一种有组织的经验、价值观、相关信息及洞察力的组合,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知识存在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因而学习的途径也应当是多元化。领导干部要提高个体的学习力,就必须勇于创新,不断拓宽学习途径。要善于向书本学习,要善于向实践学习,要善于向他人学习。领导干部要掌握读书的艺术,学会如何运用工具书,如何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如何进行有效记忆,如何围绕工作进行资料积累,等等。但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领导干部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信息,而是应当学会如何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学习资源,比如“电子学习”、“虚拟学习”等等,进行自主学习。

(6)学会系统思考,深化学习成果。“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领导干部应努力在系统思考中深入学习。系统思考,就是对事物、对象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进行研究和思考的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我们再把“世界拆成片片段段来理解”,就会“全然失掉对‘整体’的连属感,也不了解自身行动所将带来的一连串后果”。所以,作为领导干部,要努力掌握系统思考的方法,提高系统思考的能力,由片面思维向整合思维、发散思维、系统思维转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在系统思考中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要学到真知、掌握技能,更要学会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并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在不断思考和总结中深化学习成果,提高能力和水平,创造性地推动新的工作实践。

2.营造学习环境,建立和完善使学习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持续创新的组织,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使学习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支持鼓励组织成员的学习和创新,促进新的学习观念的养成的根本保证。当前领导干部的学习已经不是其个人的学习,而是在一定的条件、环境、氛围、活动和现实的体制机制中进行的学习。

(1)建立和完善组织学习形式和载体。当前领导干部的学习形式很多、载体也不少,有自学、中心组学习、各种报告会、论坛、集中轮训、组织调训、各类进修、专题研讨,还有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等等;但目前领导干部的这些学习存在着散、乱、不规范现象,没有形成巨大的合力,人们往往是应付式参加学习活动,流于形式。这与学习、工作相分离,学习缺乏目的和方向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因此,首先要对领导干部现有的学习形式和内容进行研究,一方面要调整和取消一些效果差的学习活动,达到“减负”;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完善和增加学习的载体和形式,引导领导干部的学习。改变学习活动自上而下统一布置的形式,让参与学习者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活动更加柔性化,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其次,积极开展领导干部电子化学习。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方便、快捷、低成本的学习工具,它能高效地实现组织学习,能迅速扩散知识和信息,为组织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料,是信息时代造就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员工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因此,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组织学习系统中的应用。最后,要积极落实强化领导干部学习工作的经费,提供必要的学习设施和学习平台,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干部学习阵地、文化设施等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条件。

(2)建立学习效果的考评机制和奖励制度。建设学习型组织,说到底就是要创新现有的管理模式,把对学习的管理充实到管理体系中去,更加强调体制、机制对学习的激励约束作用,增加学习考核管理体系中的权重。要把学习情况作为使用和提拔干部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等等,做到学习、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同时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

(3)塑造有利于学习的组织文化。当组织中成员都具有一定的个人学习力,组织也建立起了相应的组织学习平台和机制,但有时组织学习依然无法真正产生。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缺乏推动组织学习的文化,就是组织学习所依赖的整个组织的价值观、学习信仰、愿景、学习氛围等。一是要树立共同愿景,为组织学习提供焦点与能量。二是培育组织内的信任感和提倡团队精神。要提升组织学习力,关键一点在于培育一种“互信、合作、开放、民主”等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价值观,积极开展深度交谈与信息交流,营造有利于学习的互动环境。

(4)完善和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参与干部培训是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领导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培训学习制度。一是在培训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按需培训。遵循领导干部的成长规律,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结合党和政府的需要、岗位职责的要求和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开展教育培训。二是在培训重点上,应把能力培养贯穿于领导干部培训的整个过程,把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与增强责任感、事业心和忧患意识结合起来,同提拔使用和考核结合起来。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密切跟踪时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针对领导干部感到的“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的薄弱方面进行课程设置。四是在培训方式上,加强互动性学习。要改变那种教条式、填鸭式的单一学习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现场观摩、拓展体验、网上培训、自主选学等现代培训教育方式,增强互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5)注重领导角色的转变。某种意义上,没有学习型的领导,就不可能建设学习型组织。早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圣吉就对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的新角色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在学习型组织中,新的领导者所专注的是更奥妙和更为重要的工作,他们是组织的设计师、愿景的仆人和组织成员的“教师”。因此,按照圣吉的观点,笔者认为在促进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型领导干部的角色必须转变,应该成为设计师、教练、仆人。作为组织的设计师,领导干部不仅是传统体制下所谓的“舵手”或“船长”,而是这艘船的设计者。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整合,包括整合组织内成员的愿景、价值观,设计组织的结构、政策、策略,设计组织业务发展的规划、目标和措施,设计学习过程,使组织中所有人都能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作为组织的教练,就是要引导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帮助组织成员看清楚现状,找到焦点,合理调配组织中的全部资源,洞悉每一位成员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设计具有成长性的职业生涯,激励成员完成组织的各项工作目标。作为组织的仆人,就是要忠于组织的愿景,愿意为愿景献身并能为愿景不断完善自我,要创造一种使组织成员能尽职尽责工作的环境,为成员创造更深入学习的机会,鼓励并帮助成员不断学习。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心组织者、积极促进者、自觉实践者,要树立优良的学风,做勤奋学习的表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有效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应对各种严峻挑战,才能提高长期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成武,张传等著.国家公务员学习能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9~30

{2}{5}{6}奚洁人.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学习意识[N].文汇报,2009.7.7

{3}{4}刘春晓.学习力——领导干部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J].领导科学,2004(4)

{7}{8}{9}陈建越.论学习力与学习型领导干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5)105

{10}张欣平.积极提升领导干部学习力[N].镇江日报,2007.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