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培训总结范例

领导培训总结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项目式培训;课程建设;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经验;启示

一、“项目式培训”概念界定

“项目式培训”(project-basedtraining)也称作项目式教学法,其思想根基源自18—19世纪,卢梭、裴斯泰洛奇和福禄贝尔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家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忽视学生自我发展、脱离生活实际等的问题,并强调教学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参与、自我决策,发挥自身积极主动性,这些思想可以被看作是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1]。“项目式校长培训”是在培训者的指导下,以参训学员为中心,参与一系列完整的实践项目而进行的专业培训活动。在培训中,校长在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和体验,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项目式培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师是组织者、监督者和学习协助者。在项目式培训中,学员积极主动性提高,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2]。

二、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创立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领域却出现了课程、师资、学生学习质量日益低下的问题,在发动学校和社会支持改革时,美国政府意识到校长在解决基础教育质量危机中的重要作用[3]。为发挥校长在职位上的引导作用,教育委员会必须为他们提供提高业务水平的机会。NCLB(《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继续为改善学校状况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学校发展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教学以及领导能力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在这样的背景下,1981年,哈佛教育研究生院(HGSE)的校长中心(TPC,ThePrincipals'Center)成立,创造一个全国性的校长培训中心网络[4],主要为全球学校领导者提供专业支持和发展,加强校长们之间的彼此交流和合作,培养影响学校发展的专业人士。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校长中心经历了孕育产生期、预备筹划期、实施合法期、制度完善期的几个阶段,如今校长中心的课程体系日益完善、师资力量逐步完善、培训项目呈现多样化趋势,出现了以校长领导力为重点的个性化培训,为美国教育领导力的培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5]。

三、哈佛大学校长中心“项目式培训”项目的开发

美国司法、立法、行政三权分立,各州政府及地方教育当局拥有教育实权,联邦政府通过教育援助立法等间接的方式对各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发挥指导作用。各州根据需要自己设计校长培训内容,同一个州的不同学区、学校之间,培训的内容、方式、评价也略有差别[6]。ISSLC校长领导者标准贯穿一个核心教育理念———“促进所有学生成功”和一个校长理想角色“促进所有学生成功的教育领导者”,在此标准上建立起来的校长研修理念便是“把校长培养成为具备战略规划、教学领导、组织运营、伦理道德、资源开发利用、社会沟通等素质与能力的教育领导者”[7]。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基于校长领导者标准还设置了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培训项目,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和要求种族平等,以及呼吁社会正义的世界性示威游行背景下,TPC和专业教育致力于为教育领导者提供专业的发展培训,开发了一些新的在线教育课程资源来满足学校领导者的当前发展需求[8]。校长中心的项目式培训计划有领导力培训课程、证书课程、在线课程和针对新上任校长的培训课程等,重点培训校长在学校实际工作中的领导能力,校长培训过程中注重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注重校长在学校中打造一个良好的组织氛围,塑造校园文化,以教职工和学生的基本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校长的卓越领导力、发展学校的愿景、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四、哈佛大学校长中心项目式培训课程建设的基本经验

校长中心采取的项目式培训立足于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和发展校长领导力为导向,为来自不同地方的校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其中CSML证书项目融合教育和商业领域体现课程体系的共生性特点,培训价值取向立足于“社会和学习者需要”,培训目标和内容呈现出协调一致性的特点。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的项目式培训主要有以下基本经验。

(一)培训价值取向立足:“社会、学习者需要”的课程观

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课程观主张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课程价值的基本取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观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主张课程应该建立在校长选择的基础上,即学习者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12]。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的“Race,Equity,andLeadershipinSchools”和“NationalInstituteforUrbanSchoolLeaders”培训项目,则是针对美国社会的种族历史遗留问题,将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聚集在一起,探讨种族主义造成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原因,研究个人和团体问责制在解决不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了解学校中不平等现象长期存在的原因,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遇,增加社区参与和促进公开对话。“校长网络”计划通过校园课程,在线课程和经验交流课程,为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数千名学校领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交流方式包括面对面交流和在线互动,增强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多种培训项目都立足于社会现实和校长领导力发展的需求,着重培训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培训课程目标确立:校长专业发展取向

课程培训目标是培训的分解和具体化,是课程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由于校长培训内容本身的多样性,使得校长培训的课程目标也是多种多样的。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的中小学校长培训主要是提高校长综合素质和能力,以特色各异的项目式培训为基础,“NewandAspiringSchoolLeaders”项目是针对参加人员刚工作两年的新校长和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校长以及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者(例如教师负责人、系主任、助理校长、课程协调员),学习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校园文化,以及作为一名有效学校领导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Na-tionalInstituteforUrbanSchoolLeaders”项目探讨城市学校的成功做法,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教育外部环境中实施教学,通过家庭成员和社区成员合作,对社区的需要和利益做出反应,调动社区资源促进学生成功,为学校在学生和社区中赢得了好的名誉。各项目标以校长领导力为着力点,使得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依。

(三)培训课程内容选择:契合学校实践情境

哈佛大学校长中心项目式培训的课程内容中有领导力的培养、关于公平、社会情感学习、家庭和社区参与、学校文化塑造和策略、职业能力发展课程,还有哈佛教育研究生院(HGSE)和哈佛商学院(HBS)之间的创新合作,融合了商业和教育领域的CSML证书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打造等的课程。其中,CSML课程培养领导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面向希望增强其教育领导力和丰富学校管理知识的K-12以前学校领导者的多课程证书计划[13]。这项计划促使校长进行角色调整和自我能力的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内容主要包括变革型领导应该具备的素质,如营造良好的校风、制定学校发展的长远目标、夯实良好的学校发展组织基础,加强学校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并且为全国各地不同的学校和企业的领导者提供适切性的学校发展方案,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突出实践取向和问题取向,促进校长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培训课程内容实施:“做中学、悟中学”模式探索

在目前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哈佛大学校长中心课程实施采取的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教授带头,学员通过参与式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交流,通过在线研讨会分享彼此的经验。“校长领导力计划”中还有通过社区实践的方式来讨论如何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NavigatingComplexity:ALeadershipProgramforPrincipals”项目通过视频和阅读、个人反思、小组研讨会的互助协作方式进行学习。“ThePrincipals'Network”是一个汇集优秀教育领导者的在线学习社区。CSML课程采取高度互动的案例教学模式。总体而言,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的项目式培训周期短,大多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小组研讨、社区参与、总结反思等多种方式,聚焦于特定的问题进行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激发校长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强调校长们在做中学习、悟中学习,通过交流协作的方式学习成功的经验。

(五)培训课程评价:“绩效导向”下的多维度持续性的

行政领导评价标准根据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四阶段评估模型”,培训评估应分为四个层面,即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14]。基于四级评价模型,校长培训结束走向工作岗位后对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和评价很重要,即注重“行为层面”的评估。针对管理人员的高效教学、行政实践标准和指标在全州范围内树立了良好的模范典型,发挥了示范作用,校长评价内容包括评价项目和评价维度两方面的内容,学校委员会对校长进行评估,评估者对被评者传达明确的期望,但是不限于学生的学习成果,相关数据的收集将作为教育者绩效的证据。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对于校长的评价也是基于项目式培训的目标导向,讲究培训目标和评价维度的一致性,各种项目式的培训都指向领导力的培养,在评价项目中,教学领导标准也是基于校长在学校内外部环境中的影响力。例如,对新校长的培训目标中有要取得社区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国家城市学校领导者研究所”项目强调促进学生取得高成就。“学校领导组织发展协作计划”以在校生的利益为基准,为学校的员工提供专业成长的机会。评价体系以发展性为基本原则,坚持纲领性和时代性相统一的原则,绩效导向性的评价等级制度,强化校长的绩效责任,激励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评价体系多元化,有利于校长更好地自我认识,提高其评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15]。评估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目标设定和计划制订、计划实施、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价。通过自我指导的分析和反思,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持续的职业发展机会,形成从头到尾的循环性评价[16]。依靠包括学生学业成就和课堂学科评估、实践观察评估、学生以及员工的实用性反馈信息来形成对教育者绩效的整体评估,形成有价值的客观判断[17]。评价结果分为优秀、熟练、需要改进或不满意四个等级,并且基于不同的考评结果为被评者制订自我成长的专业发展计划。评价呈现动态性和持续性,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特点,实现评价的循环往复。

五、对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建设的启示

目前,我国也有针对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一些项目,但是存在一些如忽视校长职业的社会性和个性,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培训,培训目标单一,忽视个体差异,忽视实际的需求,培训方式缺乏互动性,学员的主体性缺失严重,培训内容缺乏整体性的课程框架,培训内容较为单薄,评价方法单一,过于形式化等问题[18]。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的一系列培训项目为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优秀的后备力量,借鉴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的项目式培训经验,并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完善中小学校长培训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深掘“项目式培训”的价值系统:从知识本位向能

力本位转型校长的能力最终要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着一定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培训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呈现出一定的“知识本位”倾向,导致校长培训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的力度不强,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可以借鉴美国的培训价值定位,立足于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工作需要,加强学校领导者工作中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注重校长专业领导能力的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让培训的效果落在实处。

(二)检视“项目式培训”目标的达成度:从“完成”走向“达成”

我国中小学校长的培训目标单一化,忽视校长发展的个体差异,较少关注实际的需求,甚至很难解决校长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中心在各个项目式培训中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也有针对不同人员的培训目标。我国在确定校长培训目标的时候,宜注重目标的切实可行性,明晰培训目标达成的方法。

(三)重塑“项目式培训”内容的整合度:从“拼接”走向衔接”

目前,我国在国家层面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或教育干部培训)主要是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牵头,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有序开展。例如,国培项目、远程计划项目等培训系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来看,培训内容还是或多或少地呈现出缺乏整体、连贯性的问题。各类承担培训的机构,以能够请到的专家擅长交流与分享的专题为支撑,构成培训项目内容;“拼接”的内容本身难以形成体系,对于学员来说,也就更难以内化和吸收。借鉴哈佛大学校长中心经营培训项目构建培训课程内容的经验,在设置校长培训课程内容时,应当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丰富培训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做到培训内容以校长专业领导力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育管理问题为核心,探索管理方法及策略,以学校管理中的实践问题为突破口,形成以理论知识、实践指导、经验分享层层递进的培训内容体系,同时还要基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去重塑校长培训内容,满足校长专业发展的需求。

(四)探索“项目式培训”方式的灵活度:从“单向传递”走向“多边互动”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中心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问题探究和案例教学等多样方式调动参训者的积极性,校长可以与来自全球的教育领导者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可以保持不间断的联系。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顶层设计要吸收培训方式“多边、互动、共建、共享”的理念,创造条件、机会、氛围让培训学员参与到项目的策划、运行、改进中来。此外,在参训形式上,可逐步改变传统的以培训者知识传授为主的单一学习方式,可以采用讨论法、研究法和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练习等丰富校长的学习方式,增强校长们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五)注重“项目式培训”评价的有效性:从“教程取向”走向“学程取向”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2

一、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新时代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基本要求是:用依法行政的理念统领林场各项管理工作,提高林场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查找不足,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当前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遵守法律,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自律意识,健全监督机制,防止滥用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和有关机关的监督,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依法行政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调整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成员,建立健全领导协调机制。二是编制《黎山林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15-2020年)》和普法规划,全面规划部署今后五年的依法行政工作,明确“十三五”期间依法行政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增强依法行政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全面提升林场管理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制定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抓好年度依法行政重点工作。四是建立健全法制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机制,推进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在领导班子中配备一名具有法制工作经验的成员。

(二)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制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二是完善合法性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森林法》新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经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法制工作机构合法性审查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提交负责人签发,规范性文件不得。三是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有效期自规范性文件施行之日起一般不超过五年,有效期届满后规范性文件自行失效。

(三)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协助执行等工作。一是积极参与,依法、公正、及时解决行政争议。各有关股室、分场积极参加行政复议应诉,妥善解决行政纠纷,处理好行政相对人的合法诉求。二是建立纠错机制,查找不足,改进工作。要建立健全纠错机制,及时总结行政复议和应诉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工作,防范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再次发生。三是规范协助执行,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依法协助执行法律文书,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二是继续搞好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在日常宣传的基础上,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大法制宣传教育节日,有组织地开展大规模的、形式多样的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教育覆盖范围。三是积极推进林场法制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依法行政培训考核。强化内部教育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普法业务骨干、普法联络员的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三、工作步骤

(一)组织启动阶段(2020年1月—4月底)

1、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承担此次活动的日常工作。

2、召开全场“法治建设”工作会议,为顺利开展“法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5月—11月底)

1、各股室、分场要按照总场实施意见和本《实施方案》部署的开展“法治建设”活动的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2、各股室在工作中要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与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沟通汇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适时总结推广这些经验做法,创新思路,完善内容。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份)

1、各股室要结合本单位“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形成总结报告,于2018年11月20日前上报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场“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制定考核验收方案,对各有关股室、分场的“法治建设”进行检查验收,对在活动中取得突出实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股室、分场要充分认识“法治建设”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法治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靠上、其他领导配合”共同责任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二)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各有关股室、分场要认真按照按照本《实施方案》部署的开展“法治建设”工作的任务,结合实际,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出,集中精力抓落实,确保工作取得实效。要切实解决好依法行政工作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技推广服务,切实提高我县油茶产业科技含量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二、目标任务

完善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人员帮扶机制;组建县、乡二级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技术队伍;全县举办油茶技术培训班二期,培训人员100人次,发送《漫话油茶种植管理》200本,开展送油茶科技下乡活动24次;培育建设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2个、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5个;积累和优化油茶低改技术,为全县推进油茶低产林三年改造做好技术准备。

三、活动内容

(一)组建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技术队伍

完善“县级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指导员”+“乡级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挂点员”+“当地油茶乡土专家”体系制度,在全县组建一支20人以上的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技术队伍。

1.邀请省、市级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专家、特派员到我县进行油茶科技推广。

2.县级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指导员:从局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员中送派“县级科技推广指导员,由县营林股、产业扶贫办、林权管理服务中心、种苗各林场管理股、各乡镇林业工作站落实一名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油茶技术人员,分别挂点指导当地的油茶技术服务工作。

3.推行当地油茶“乡土专家”:各乡镇从油茶种植户中推荐出油茶种植管理行家能手4名。

(二)开展油茶科技指导培训

围绕提高全县广大林农油茶经营管理水平,营造发展油茶产业的浓厚氛围,增强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为全县推进低产油茶林三年改造计划提供技术保障,在全县开展多形式的科技培训。

1.发放油茶技术服务相关资料。发送《漫话油茶种植管理》200本,《油茶修剪技术攻略》100本。

2.分层次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举办二期油茶培训。一是县级举办2期油茶丰产栽培和改造技术培训班,每期50人。时间定在5月中旬与8月中旬各一次。

3.开展现场技术服务指导。全年开展送油茶“良种良法”科技下乡活动24次,每乡至少开展1次。发放油茶“良种良法”技术资料。县级指导员和当地油茶乡土专家每年开展油茶技术指导服务不少于2次,要对每个关键技术环节(如:选地、整地、施基肥、起苗、调苗、栽植、抚育、施肥、抗旱、防冻、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技术指导。

(三)培育建设高效油茶示范基地

通过县、乡两级林业科技人才力量和推广运用的林业科技成果,培育扶植一批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高效油茶示范基地。高产示范基地选择2009年后的新造油茶林,低改示范基地选择天然老油茶林中进行,每个基地面积不少于50亩。油茶高产示范选择“省普生绿色生态有限公司”在于2009年所造的350亩基地,油茶低改示范基地选择在镇甲山场80亩天然老油茶林为全县辐射基地。各基层林业站营林技术员对接本乡镇油茶技术挂点,进行技术跟踪服务。

(四)强化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

通过服务队伍技术推广作用,提高广大油茶造林户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要善于总结,善于引导,广泛宣传推广高效油茶典型,讲好“油茶故事”,增强林农、果农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

1.对“2020年油茶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典型经验,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网络等新闻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广。

2.各乡要在县级林业网或微信公众号上宣传油茶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成果,上报不少于1篇以上科技推广服务图文信息。

四、进度要求

围绕“2020年油茶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的工作目标,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工作部署。3月下旬,完成县级指导员和乡土专家的组建。2020年4月上旬,制定《2020年度油茶科技推广服务年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20年4月中、下旬,开展油茶科技需求调研活动,准确掌握企业、林农技术需求,全面了解各示范区油茶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编写科技服务方案;编印科技培训及送科技下乡活动需要资料。5-12月按照目标任务和活动内容,全面开展油茶科技推广服务活动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年1月底前“油茶科技服务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形成典型经验,举行经验总结交流会议,通报表彰在本次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保障措施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4

年我支部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发扬党内民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支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廉政建设。

一、抓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1、抓好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坚持党支部集中学习制度,重点加强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学习、调研,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支部成员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12次,每年完成1—2篇有较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和调查报告。

2、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党员干部年学习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学习内容,采取班子成员带头学、党员干部互动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学习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

3、抓好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重点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宣传我区经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七一”前后拟在机关党委统一指导下,开展唱红歌、主题征文与演讲等纪念建党92周年活动。

二、强组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支部书记、组织纪检委员、学习宣传委员各司其职,推进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2、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党组织考核评价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发扬党员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3、规范基层党员发展工作。召开支部会议,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完善转正手续。

三、重创建,促进转变工作作风

1、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工委的统一部署,通过“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形式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我支部结合本单位工作性质和特点,按时上报相关材料,广泛开展评比活动,力争获得更多荣誉。

2、认真开展党务公开活动。按照党务公开要求和目录,进一步完善党务公开制度,落实党务公开要求,更新党务公开内容,促进党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3、大力开展“互联共建”活动。要按照党工委的要求,以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为重点,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切实推进政策宣传、经济发展、实事办理、矛盾化解和作风建设工作。

四、树形象,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1、加强教育,营造廉政思想氛围。要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教育使党员干部增强责任、大局、廉洁意识。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工作,营造浓厚廉政文化氛围。加强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效防止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2、落实责任,严格“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责任机制,认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诫勉谈话等工作。

3、全面推进,建设腐败防控体系。按照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的腐败风险防控模式,建立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支部成员协同推进、共同参与的格局。

五、求突破,创新、落实党建工作

1、注重组织领导,完善党建工作规范。支部委员注重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规范,做到年初有党建工作计划、年中有半年工作总结、年末有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与学习培训有记录,让支部党建工作随时经得起检查,使支部党建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借鉴其他支部先进经验,促进本支部党建工作。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5

一、不断强化政治理论武装,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1、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形势和政策学习教育,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学习同做好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把中央、省委、市委的部署转化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措施办法。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采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新高潮。

3、开展党员和党务干部主题培训。落实《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树立全员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国资委系统党员和党务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年内举办一期新任党务干部培训班;选派部分企业党委书记和党群部长参加国务院国资委或省国资委举办的党务工作培训班或组织部分企业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干部到国内知名中央、省属企业考察学习党务工作经验。适时组织部分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干部赴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激发党员干部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的热情和信心。

4、健全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建设。党委中心组在明确学习主要内容和具体实施方法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学习计划制度、集中研讨制度、学习考勤记录制度、学习汇报制度等制度的落实,提高学习效果,提升理论水平。

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1、营造创先争优活动氛围。坚持“三个注重”、做到“三个确保”,即注重抓结合,确保活动始终与中心任务和经常性工作紧密结合;注重抓节奏,确保活动有序持续推进;注重抓节点,形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年初认真组织年度公开承诺工作;全国“两会”前后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增强广大党员服务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和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各单位要结合总结创先争优活动,在“七一”期间开展表彰先进、典型宣传、党性教育活动纪念建党91周年活动,为党的十八大献礼。

2、突出创先争优效果。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通过开展“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主题实践活动,增加创先争优活动的广泛性。结合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开展机关为企业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突出抓好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窗口单位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变化。紧盯“十二五”期间监管企业和驻永中央、省属企业的发展目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完成发展任务、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和谐企业。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指导基层党支部总结提炼创先争优活动中有效做法,推动基层党支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认真总结企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普遍推行的行之有效、务实管用、得到基层认可的做法和经验,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联系服务群众、公开承诺、“一会四评”、开放互动的共建共创等方面的长效机制。

4、认真做好总结表彰。在各单位开展总结表彰的基础上,市国资委党委拟于“七一”前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对各单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抓创先争优活动成绩显著的先进企业党委(党组织)进行总结表彰。

5、加强党员管理基础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培养与党性教育,继续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和党费收缴工作,确保党的组织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关心困难党员、老党员的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倾听他们对党的工作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

三、积极发扬党内民主,提高领导班子政治核心作用

1、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以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带动学习型企业建设,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水平;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作风建设,坚持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把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与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结合起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公开监督制度,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行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2、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核心作用;完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引导监管企业领导人员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人员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感,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坚强领导集体。

3、抓好企业领导班子考核、考察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认真做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考察工作。对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改制重组、班子缺额等企业领导班子及时考察,做好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补充工作,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贯彻落实市委关于人才引进的有关政策规定,把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结合起来,依法落实董事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人用人权,积极探索组织推荐、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多种方式选拔任用办法。

4、督促完成基层组织换届有关工作。健全企业党组织换届选举制度,把党委换届工作与企业改革重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督促因改革重组等原因延期换届的企业及时完成换届选举,督促企业对超过任期的二级企业和基层支部按时完成换届选举。#p#分页标题#e#

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体系建设

1、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积极开展以学习贯彻《若干规定》为主要内容的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活动,营造廉洁从业氛围;紧紧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配套制度,做好廉洁从业规定与企业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的衔接;把廉洁从业作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奖惩的重要指标,纳入年度民主评议和考核。

2、扎实开展效能监察。开展投资项目效能监察,防范投资风险;开展企业财务、采购、招标管理效能监察,防范管理风险;开展成本管理效能监察,降低管理风险;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长效监督机制。年内适时开展一次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学习交流活动。

3、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企业权力运行;规范国有产权交易,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健康运行发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纠正违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通过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

4、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关于党的基层组织实行党务公开的意见》,督促指导各单位细化党务公开实施办法,加强督导检查,统筹协调推进;按照党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做好党务公开与厂务公开的衔接、协调,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企业管理民主的引领作用。

5、抓好“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督查检查,推动“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际成效。

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树立国有企业良好形象

1、认真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国资监管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新成就;大力宣传基层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共产党员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示国有企业的新形象。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宣传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宣传阵地建设。

2、积极推动以党建带群团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群团组织参谋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激活青年才华,建设和谐企业。关心离退休老同志政治和生活,创造条件丰富离退休职工文化生活。

六、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国资委系统党建工作水平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6

1、建设单位领导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是做好档案管理重要前提某空管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之时,负责建设的领导就意识到档案管理重要性,从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入手,选好配齐档案管理人员,制订具体制度。一是在指挥下成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指挥部领导分管,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负责领导工程档案质量审核、竣工验收工作。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部门确定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参建单位必须明确一名领导分管档案工作,确定一名专(兼)职档案员,建立集中统一的工程档案管理网络。二是制订具体措施。根据空管工程进度表,制订出的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计划,规定了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工作程序,在措施当中,规定出档案管理的基本思想,人员构成,各阶段的档案收集标准,有收集档案的表单,以及监督责任。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2、下发分局基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做到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有章可循根据单位工程建设任务重,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及时下发(分局基建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共五章四十四条,系统规范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改建、扩建和维修等方面档案管理工作,明确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档案管理的职责和操作规则,为新机场空管工工程项目建设档案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也成为档案管理人员学习基本材料。

3、及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应急培训在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指挥部对专兼人同进行摸底,发现很多兼职人员档案理论基础薄弱,经验不够。马上组织力量进行专题培训。请档案专职人员讲课,请上级和地方工程管理档案专家讲解,对专兼职人员外派培训,组织档案人员到工程档案管理先进单位交流学习,通过系统培训,指挥部专业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明显增强,在后来工作中,对出现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对工程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引入PDCA管理循环空管安全工作有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中,一线人员普遍熟悉PDCA管理循环原理和作用。加上档案管理人员都来自一线,指挥部领导把现代PDCA管理循环引入到档案管理中。一是做好档案管理计划。明确此次空管工程建设项目多,大小系统多,涉及面广东,规定档案收集范围,收集时间,及达到的质量标准。在实施阶段,根据各个项目的阶段性计划,分步骤量化指标。在检查阶段,对计划完成情况及时检查。在指挥部档案管理小组自查基础上,再请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统一检查。在针检查出来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对阶段性档案管理完成好的项目组,进行经验总结,好的做法,在指挥部内进行推广。对没有达到阶段目标的项目组,下发通报,并下达整改通知,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自动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引入PDCA循环后,档案管理呈现出目标清晰、操作规范、标准提高等良好局面

5、全过程监督管理是做好空管建设档案管理重要经验以某新机场建设为例,空管工程建设项目,从2005年预可研开始,到2012年建设投入运行,历时七年,在这漫长过程中,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全过程参与。一是预可研、规划、设计阶段,档案管理提前介入,体现一个“早”。在空管工程建设指挥成立前,当时档案管理部门就提出具体意见,明确规定分两步走,有关涉及空管建设前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临时抽调人员负责,指挥部成立后,由指挥部成立相应小组负责,过程的衔接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单位档案人员对前期的档案管理采取个别辅导,过程跟踪,及时收集整理整理,成熟一批,整理一批。二是有了专门档案管理小组。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专职人员介入时,体现一个“实”。档案管理人员和指挥部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及时的指导,加强与各项目组档案兼职人员沟通交流,及时提醒他们注意工程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对已竣工的档案资料,完成一项,复查一项。三是对存在问题的整改体现一个“严”字,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坚持原则,严格要求,提出具体整改通知,规定完成整改的时间及质量要求。四是在项目档案基本完成后,及时组织全面审核检查,体现一个“全”字。在空管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后,单位档案人员和指挥档案小组人员,组成联合检查,主要为局方组织竣工检查打基础。这次检查,涉及项目多,检查内容多,时间跨度大的特点。新机场空管工程建设档案共有:综合类:25卷,招投标类129卷,基础类17卷,设计类46卷,施工类194卷,监理类,20卷,校飞试运行2卷,共计:433卷。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新机场空管建设工程档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受到单位的表扬。

6、做好工程档案管理经验总结,供后面建设参考新机场空管工程建设完成后,档案管理部门对此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一是要求各专职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写出档案管理工作报告,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系统总结建设过程中档案管好工作的基本经验,对存在问题认真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对后续空管建设的档案管理提出具体要求。

二、小结

1.建设单位领导重视是做好空管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前提。

2.有明确法规规范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依据。

3.有一支专业档案管理队伍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

4.科学管理制度(PDCA管理循环)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手段。

5.管理人员全程参与是是做好空管工程档案管理的基本做法。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培训;测评;培评一体化;电网企业

一、培评一体化在企业人才管理中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基本走势,对人才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反复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强调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拓宽人才评价渠道。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需要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除了对人进行培养以外,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广大人才通过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脱颖而出,关系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因此,人才培养和评价一直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两项工作。人才培养和评价无论是从技术思路还是实施落地,这两者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从技术角度出发,两者都需要经过标准构建-情景模拟-对话技术这样的三大步骤,具体如图1所示:图1人才培养和评价三大步骤(1)标准构建标准构建主要是指基于目标群体建立对应岗位的胜任能力模型。能力素质模型是能区分绩效优秀者和与绩效一般者的核心素质、能力的集合,重点为“冰山模型”水面以下的鉴别性因素部分。“能力素质”最早源于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麦克利兰为美国政府甄选外交官项目的研究,他发现决定外交官是否高绩效并非是人们所熟知的学历、背景等因素,而是更深层的个人因素,从那以后“能力素质”逐步在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并卓有成效。(2)情境模拟情景模拟主要指基于目标群体担任的职务和日常工作情境,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和工作情境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测试者安排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培训的情境模拟主要是通过一些课程活动,例如行动学习等,使学员进行真实的管理情境模拟,导师在此过程中给予一些指导。(3)对话技术对话技术是一种与培训高度匹配且相互呼应的测评形式,主要指通过与目标群体在测评或培训中的沟通和交流的形式判断目标群体能力和潜能的一种技术。这种课堂组织的形式,使测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可以降低参测者的防御心理,在相对无意之中暴露自己各个方面的特点;也可以将参测者置身于多种情境下,便于更全面地观测参测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沟通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

二、某电网公司在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中的现状

某电网公司为响应国家人才强企战略的落地实施,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在深入探索塑造员工能力的有效机制与系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人才评价与人才管理方面的改革措施,完成了评价中心规划和发展性测评技术研究。从评价中心规划和发展性测评研究,到测评基础建设,建立了具有电网特色的评价体系和培训体系。在能力素质模型构建、测评标准制定、干部竞聘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与经验,使企业培训和评价工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培评一体化的干部人才发展实践落地奠定了基础。在公司运行、维护、改进相关的管理体系过程中,人力开发与管理工作基本建立了健全的测评标准、模型和测评技术,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流程的规范性。公司的基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优化,在员工培训的财力投入上也是伴随公司的成长在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在培训方面,公司对于培训内容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注重培训时间或次数而对培训内容的质量不够重视,培训项目的确定过程中缺乏对培训需求的定位分析。公司在规划培训项目时,培训主管部门只是根据公司高层领导的指示,或每年从各部门收集上来的调查表进行培训项目汇总,忽视了员工个人培训需求。目前公司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并没有运用各种分析工具来对所收集的培训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与定位,用以决策培训项目或培训项目所针对的对象。在测评上,测评数据结果往往只用于一次性的评估需求,缺乏整合和系统分析;测评报告多聚焦于个体水平上的某次评估的结果呈现,缺乏连贯性。这说明,无论是对企业的精益化管理、安全生产还是人才发展和人才评价的优化整合,建设培评一体化体系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培训和评价在技术上具有整合的可行性,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可完全割裂。加强测评与培训体系的整合,对测评的应用优化,培训的效果转化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企业精益化管理在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的运用中的重要意义。但从此企业的培评体系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培评一体化体系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结合先进的科学理论共同建立,并且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三、某电网企业在培评一体化方面的实践探索

为进一步强化国有体制改革,达到企业精益化战略目标,以实现公司干部管理的“培训-评价一体化”暨精益化、科学化为目标指引,该电网公司基于评价中心建设和发展性测评研究提供的蓝图规划,探索开发“测评—培训”一体的培训课程以及对应的言行观察测评工具。形成完整的测评工具包,以指导未来的干部培养和测评工作落地实践,促进人才发展和人才评价的优化整合,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真正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基于以上公司人才评价现状的梳理与定位,人力资源部以科级及科级后备干部为例,进行了培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索,要点如下:

(1)开发领导力素质模型,建立模型优化更新

通过对公司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等资料的演绎分析,选取科级及科级后备干部开展问卷调研,通过多次研讨,全面梳理出了该群体最重要的能力。从模型到具体的某个层级的干部测评,进一步对测评指标进行优化,包括2个方面:其一,明确测评的关键点;其二,细化评价等级的要求,通过等级标度(卓越、胜任、合格、不合格)区分评价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科级及科级后备干部胜任能力模型分为管人、管事两个大维度,各维度具有相应的指标及行为等级,每一行为等级符合相应的典型行为。如表1所示:考虑到企业战略调整和组织调整的要求,模型的结构和内容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企业可利用补充调研、概念重组和素质行为项撰写的方式适时对模型进行动态的优化和更新,提高模型的可持续性和生命力。

(2)基于能力素质要求,开发“测评-培训”一体的培训课程

基于领导力素质模型,设计岗位发展地图和学习地图,并综合分析组织需求及各层级干部共性、差异性特征等,明确不同职位层级、不同业务范围干部群体的培养目标,从而确立培训课程目标。在培训上,采取活动式培训、行动学习的方法,将测评技术与培训活动相结合,如表2所示。两门课程分别为《综合管理能力提升》与《创新思维和问题分析与解决》。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目的是提升自我管理、团队管理、客户管理的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分析与解决的培训目的,是提升学员的系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3)基于课程目标,以言行观察技术为主的测评方式

为了全面考察学员目前的各项能力指标,基于课程包中设计的活动还匹配了测评工具,这其中主要运用了言行观察的测评技术,表3为培训课程中各项活动的言行记录观察表单。通过学员在情境模拟活动中的表现,推测其在日常工作以及未来目标岗位中是怎样的处事风格,更真实的了解到学员的能力。若想有一个高质量的培训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根据员工的测评结果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人员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依据,对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是进行培训的基础,了解了员工应该培训的方向在哪方面进行培训,是实现高质量培训和提高培训效率的重要前提。在培评一体化思路下的培训课程中,首先通过领导力测评了解培训对象整体和个体优势和短板,作为培训方案设计的依据,提升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接着在引入自我认知课程、活动式评估等评价-培训结合的新方式,促进学员自我认知,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和学习意愿提升;在培训结束后,利用测评工具对培训人员进行再一次的素质测评,通过前后差异可以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评估培训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变化,从而强化培训活动的总结和优化。也就是说,这既能够达成培训提升学员能力的目的,也能够达到测评学员目前能力的目标。因此,不管是从培训需求分析到培训活动优化、还是到培训效果评估,测评可以充分运用到人才培训工作的全部过程。将人才发展和人才评价过程进行优化整合,节省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升人力资本价值,真正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

四、总结

在以领导力素质模型为基础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活动设计及实施中,围绕电网企业发展战略对相关岗位的核心要求,培训目标更加明确,培训内容更加聚焦,培训重点更加突出。培训运作中,除了关注具体的业务知识、专业技能外,更加强调综合素质的提升,行为模式的塑造,从而变培训为发展,将测评与培训进行充分的融合,在促进个人能力提升的同时,打造基于战略发展需求的关键组织能力。综上所述,培评一体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具有可行性的,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增加竞争力并且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在未来的实施落地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科学总结。

参考文献

[1]黄敏,穆桂斌.党政领导干部人才测评的回顾、思考与展望[J].领导科学,2014,(6z):39-41.

领导培训总结范文8

1.普及程度低。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普及率仅为16.3%,远低于外国62.7%的水平。导致普及程度低的原因与中小企业的效益存在直接关系;同时,电算化系统软件开发单位也因资金问题未进行系统升级,导致系统功能不全。

2.系统软件功能范围少,应用效果一般。

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研发企业所采用的电子品牌较集中,且功能研发模板单一。从系统功能方面看,会计电算化系统功能主要集中于报表系统、账务处理系统、资金流动系统,而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工资结算系统、市场变动分析系统却没有得到应用。同时,部分应用该系统的中小企业也未得到应用的效果。导致这一方面的原因为:(1)中小企业未设置专门的系统管理人员,导致部分系统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发现与解决;(2)中小企业在应用系统的过程中仍受到传统会计统计方法的影响,系统的功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

二、影响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几点因素

1.财务软件因素。

一方面,部分中小企业领导者会在心理认知上将财务软件定位于高端技术,认为实施该系统需要极高的维护、运营、管理成本,而且员工在使用该系统之前需要进行系统培训,该系统的经济性能远低于传统手工会计方法,因而企业领导在产品定位上排斥财务软件。另一方面,当前会计电算化系统市场上完全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系统很少,部分软件公司也认为中小企业财务软件利润低而放弃相关方面的开发,市场存在的、符合中小企业会计运算的软件由于开发企业实力较弱、名声较小,导致很多中小企业以安全隐患为由放弃购买和使用,上述两方面因素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软件极度匮乏,不利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大规模推广与应用。

2.企业领导不重视,投入资金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与大型公司管理制度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反映在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上就是“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直接影响企业运转,领导对系统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否得到顺利实施。同时,部分企业领导受制于传统管理思想与自身认知能力的影响,而对电算化系统产生偏见,对会计工作也缺乏足够认识,认为会计只是单方面的进行财务总结、工资计算、资金管理等工作,忽视了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动性特点,也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层次上认识会计电算化,忽视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的影响。另外,中小企业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影响,难以集结足够的资金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建设。部分企业只重视资金的短期回报,忽视了系统对企业发展的长远影响。

3.财政部门管理职能发挥不好。

我国财政部虽然早已颁布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但各省的实际推广情况却差强人意。以湖北省为例,从湖北省现阶段所开展的电算化培训来看,该培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培训内容单一,与系统操作相关的内容仅仅包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建立公司账目、制定总账、制作报表的两个子系统;(2)考核内容简单,湖北省会计电算化考试内容比较简单,通过率非常高,同时考试舞弊现象十分严重,缺少有效的监督与管理;(3)培训时间较短,学员所接受的理论知识难以形成体系。湖北省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多为“突击训练”,对于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人员而言,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完整地会计电算化软件运转知识。

三、加快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几点建议

1.研发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财务软件。

针对现阶段软件公司普遍只注重大型企业财务软件开发而忽略中小企业这一情况,本文建议应该由政府牵头,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相互协商;必要时可给予物质支持,鼓励软件开发商研发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财务软件。同时,政府可对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条例进行统一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针对中小企业实际生产需求进行统计,为开发商研制中小企业财务软件提供真实数据,保证财务软件的潜在市场。在功能应用设置上,要集中体现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与个性要求,以科学、适用为原则,降低系统操作难度,进一步提升中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程序,确保软件系统的实用性。这对于软件开发商降低开发成本、降低软件销售价格、加快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2.灵活运用的电算化推广模式。

针对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要求,可以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推广模式。针对部分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等问题,可以现阶段十分普遍的软件租用模式,即中小企业不必承担整个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成本,也不需要指派固定人员进行系统的日常管理与升级,通过租用厂商提供的资金总结、财务分析、制作报表、财务管理等多项功能。针对资金相对充裕、规模相对较大并且具备电子软件专业人员的企业,可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模式来实施会计电算化。不仅可扩大会计电算化系统覆盖范围,也能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而活跃市场经济,促进市场发展。

3.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指导自身电算化系统发展、管理的指导方针。针对中小企业实际管理问题而言,方针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对本企业系统计算机机型、语言形式、财务数据结构、相关人员培训标准做出统一安排;(2)深化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在本企业系统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激励本企业员工努力工作,及早完成系统实施;(3)完善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市场与社会环境,并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尽快实施电子数据处理系统;(4)建立与企业相应的奖惩机制。

4.加大宣传力度,加深领导对电算化系统的认识。

企业领导从思想上接受会计电算化是顺利推广会计电算化的核心。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向中小企业领导介绍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与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并使其能了解会计电算化的运作流程及运作要求要求,以便进一步推广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企业必须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并聘请专业教师讲解会计电算化实施的重点。在软件品牌宣传中要选择实用性强、品牌信誉高、售后服务好的软件;在培训内容上要扩大培训范围,除了基本的账务培训之外,也要进行报表操作培训、采购销售信息培训、工资结算统计等内容;在检验培训效果检验过程中,要从学员具体情况入手,通过结合本企业所面临的实际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考察,使学员能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