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三字经范例6篇

百家讲坛三字经范文1

2005年4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人物风云”,他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塑造出了刘邦、韩信、晁错、袁盎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掀起民间“汉风”热潮。《汉代风云人物》也由此成为《百家讲坛》中的一档超人气节目。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2月,易中天继续在百家讲坛开讲《品三国》,这次,观众对他的狂热追捧达到了与娱乐明星相比不落下风的地步。

“易中天是我们瞄准好了之后推出来的。”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说,“我们要推出有个性的主讲人,要给他一个受大众关注的选题。现在易中天讲得非常好,基本上不用怎么剪,他具有编剧的能力。他经常上电视,但只有在‘百家讲坛’最成功。”

百家讲坛开讲5年来一直在寻找这样的学者――表达能力强,有文史基础,适应电视媒体的要求,形象比较有魅力。易中天应运而生。后来万卫总结说易中天最大的特点就是上电视,他就是为电视生的。

易中天是职业化电视节目成功策划的产品,但这些观众都不可能知道。知识分子通过电视传播,改变了他的学者与学术身份,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传播者。进入大众传媒,易中天的身份也不再只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而讲坛所面对的大众,却又看重他的学术与他身上的教授背景。当这种认知不对称产生,学者的知名度被夸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媒体发达的年代,只要是有针对性的市场开发,专家:学者一样可以成为明星。从文化普及层面,前面有余秋雨、二月河式的普及,易中天的方式当然也无可厚非。

“总体来说是好事。百家讲坛的火爆不会影响学术自身的发展和纯洁。”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棣认为。近期回国的旅美学者李泽厚对百家讲坛的栏目持肯定态度,“我看过易中天的访谈,他表示欢迎批评和讨论,有硬伤就改,态度很好。学者受欢迎不是坏事,只要不是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

“百家讲坛”的知名度几乎与这些主讲人的知名度同时起来,随着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们开始进行节目品牌化跟踪研究,以达到更具针对性的目的。万卫表示要借势把百家讲坛打造成名牌栏目,“经营一个品牌光凭经验不行,要进行科学研究。央视咨询公司一直在进行研究和跟踪。每个主讲人的认可度,哪些观众喜欢,哪些不喜欢,全部都有数据和依据。我们不断把这些反馈回主讲人。然后我们要培训,别的主讲人也要跟着一起听,易中天的受众特点就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城市观众喜欢,农村观众很少,女性观众不多。”

毫无疑问,“百家讲坛”的成功会使处在幼稚期的中国电视节目渐渐职业化,随之也会有更多的易中天应运而生。在易中天前后,百家讲坛又推出了阎崇年、纪连海、刘心武、于丹等几个主讲明星。

阎崇年讲清十二帝,让中华书局复苏了;刘心武讲《红楼梦》,书卖得比他以前的任何一本书都畅销。出版社看准了“百家讲坛”是一个畅销书的活广告。当易中天讲“三国”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家出版社盯上了他。

百家讲坛三字经范文2

“纪晓岚长得英俊潇洒,诙谐幽默,有诸多的优点。”

“秦可卿这个事情呢,暴露了,是有人告密,那么这个告密者是谁呢?”

“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够叫做奸雄。”

这些话,不是电视连续剧里的台词,也不是评书里的段子,而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开播5年之久的《百家讲坛》里学者们说的话。这档时长43分钟的学术类节目在深夜播出,却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在央视十套综合排名仅次于《周末讲述》。同时,它涉及的许多话题也引起了外界极大的争议,“有失学术水准,不够专业,思想不够深刻”,这样的批评声音在叫好声中显得格外刺耳。面对质疑,制片人万卫对《新世纪》周刊说:“《百家讲坛》本来就不是一个‘学术论坛’。”

从杂家研讨到讲述历史

《百家讲坛》创办于2001年7月9日,和科教频道诞生在同一时刻。刚开始为了“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频道定位,初期的《百家讲坛》上至天文地理、人文科学,下至饮食起居、养生保健,无所不谈。那时的收视效果并不理想,收视率最低时几乎为零。加上又是深夜播放的栏目,关注者寥寥无几。

随后,节目进行了调整,开始了以“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为宗旨,以“一所汇集名家名师的开放大学”为定位,强调坚持学术品位。然而,学术品位与大众口味完全无法调和,节目组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得到观众认同。因此,那时的节目收视率总是徘徊在科教频道第20位左右,面临着和《读书时间》一样被“末位淘汰”的尴尬局面。

就在《百家讲坛》生存空间岌岌可危的时候,2004年5月份的《清十二帝疑案》专题让这档节目走出了困境,并一跃成为了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节目。“《清十二帝疑案》之所以成功,一是因为当时清官戏热播,老百姓更希望在看完电视剧后找到历史的依据,二是因为有悬疑,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百家讲坛》的第三任制片人万卫分析道。于是,在他上任之后,《百家讲坛》把定位转移到“历史”上。

必须吸引观众

“我们是一个大众化的专业频道,必须把‘大众’二字放在首位。”万卫在接受《新世纪》周刊的专访时一再强调,“我们的观众定位在15岁以上具有初中文化的人群,也就是做普通人都能接受的节目。”

《百家讲坛》并不刻意去追求“权威”、“学术”、“思想”,因为在栏目组看来,学术是少数人关注的话题,大众很难弄懂。“我们不对主讲人在学术上作太高的要求,只要他的演讲能够吸引住观众就行,只要自己的话可以自圆其说就行。”万卫找来的主讲人,虽然都是大师级的专家,可传授给大家的全是通俗易懂的知识。

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关于三国、汉代等严肃枯燥的历史知识在他在口中,成为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他讲曹操的一段话至今被《百家讲坛》的观众奉为经典“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深处乱世,老板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

《红楼梦》,一部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小说,在作家刘心武的解析下,变成了悬念丛生的新鲜故事,他从秦可卿的身世人手,认为秦可卿是解读红楼梦的关键。刘心武认为,尽管红楼梦中涉及到秦可卿的篇幅很短、着墨不多,但从贾宝玉游太虚幻镜、秦可卿闺房布置、太医的暗语、最后托梦给王熙风的话、秦可卿的葬礼等等细节处并结合当时时事背景、贾府文化等因素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秦可卿出身绝非低贱,乃是康熙时期废太子的女儿,秦可卿是作者的偶像、梦中情人。一时间,引起了红学界的极大争论,更掀起了新一轮的“红学热”。

虽然有人认为《百家讲坛》“为了追求收视率,无视学术规范”,但万卫却持不同看法:“我们应该尊重观众的选择,他们是有识别能力的。大家认可了,并由此对历史产生兴趣,这就是我们的成功。”

学者也可以成为明星

《百家讲坛》火热的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明星主讲人,他们本是不为大众所知的专家学者。

阎崇年先生在《清十二帝疑案》系列节目播出后,名声大噪。他在《百家讲坛》的讲稿也在2004年10月结集出版,书名为《正说清朝十二帝》,曾一度占据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的位置,至今仍在畅销,目前该书已经重印了17次,销售数达到了35万册。

百家讲坛三字经范文3

关键词 《百家讲坛》;电视讲座节目;学术明星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2001年7月诞生以来,《百家讲坛》曾一度收视率走低,可以说历经坎坷。在栏目生存的压力下,编导们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运作机制,涉及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变革,逐渐开辟了搭建学院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主流媒体三者桥梁的崭新局面。

随着《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心得》的开播,《百家讲坛》的社会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笔者试总结出该栏目的如下几个特点。

一、普及大众的栏目定位

在早期的定位里,《百家讲坛》走的是“文化品位,科学品质,教育品格”的路线,将观众群定位在受教育程度较高、欣赏品位不俗的知识阶层,主讲人选也瞄准了全国最好的学者、教授,选题更是专业性较强的学术命题。这样的栏目理念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学院教育(精英教育)的课堂外延伸,以高端学术讲座的姿态出现在媒介传播的信道上,渴望精英文化实现更加广泛的传播效能。而据央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初中文化水平的观众占收视观众群的第一位,对此,《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酝酿了栏目定位的调整和整体栏目理念的更新。

改版后的《百家讲坛》显然走了更加亲民的路线,对于主讲人的要求也是要让“15岁的中学生能听懂” (于丹在《百家讲坛――解读于丹》中谈到)。观众群的变更使大众文化普及覆盖了高端学术研讨,相应而生的就是主讲人的选择和讲授方式的变化。现在的《百家讲坛》寻找能够将文化命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读解给更广泛观众的主讲人,期待实现口语化传播经典文化的新传播方式。于丹和易中天就是其间的杰出代表,虽然对他们重读经典的方式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可以肯定的是《百家讲坛》及主讲人们在“文化走向大众”道路上无所畏惧地上下求索。

二、电视讲坛的多样化形式

相对传统的学院讲坛和电视讲座节目来说,《百家讲坛》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多样化形式在节目中的巧妙运用。在节目中,图片、字幕、影像资料的穿插使用使得讲述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电视作为一种媒介,有其自身独特的传播特性,在每一期节目中,《百家讲坛》往往适时地插入人物肖像、相关背景或是影视剧的片段并配以恰当的音乐甚至是专门制作的画风诙谐的卡通片,用以总结、概括或图示主讲人的观点。描绘主讲人讲述的生动故事,补充和故事主干密切相关的信息细节。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讲到古代的脱靴之礼时,在讲台上亲自示范;于丹在讲《论语》心得时涉及古人的“坐”,用两只手的动作比划进行了形象的解释,诸如此类都是《百家讲坛》在电视讲坛节目的发展上求新、求变的积极尝试,也体现了该栏目所选主讲人不拘一格、有别于传统课堂讲授的独特风格。

三、“学术明星”养成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很多人将《百家讲坛》推出的主讲人易中天、于丹的走红称为一种“现象”。所谓“易中天现象”、“于丹现象”也就是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一个“明星学者”,从一个普通的教授变成一个“超级教授”的过程。《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提出对主讲者遴选的三个标准:学术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尽管于丹教授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后不断谦逊地表示,她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是因为先贤的经典从内心唤醒了观众、读者,她所做的只是向大众传播了她理解的《论语》、《庄子》,用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种种郁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她纵观古今,信手拈来的潇洒自如和贯穿在讲述过程中的那一份气定神闲。

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成为新世纪学术走出大学围墙的新方式。孰深孰浅,众口难调也各有论断。易中天曾坦言“越是高级的东西越简单,越是真理越明了”,面对公众和舆论的种种声音,所幸这些被称为“学术超男”、“学术超女”的“明星教授”依然独善其身,宠辱不惊。

百家讲坛三字经范文4

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都会准时收看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是由一些大师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分析一些经典著作,告诉我们为人处理的道理。

我是在妈妈的强迫下看的,那时,我喜爱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正在热播中,我自然是一万个不情愿,可是,妈妈可不管这么多,直接调到了十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办法,我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呆呆地看这“百家讲坛”。但是,渐渐地,我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从王立群读《史记》,我知道了一个朝代兴衰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时代是一步步前进的。从易中天讲诸子百家争鸣,我知道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体的内容,虽然有些我还不太明白,但我一定会读读这些经典,吸取里面的精华。从鲍鹏山《新说水浒》,我明白了故事中各个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在以前,我还只是简单地认为《水浒传》只是一本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书,通过鲍鹏山老师对里面细节的讲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细嚼慢咽地,里面108条好汉,个个性格不一,来历不同,作者能处理得这么好,每一个英雄好汉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归宿安排得合情合理,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地咀嚼这部经典。从曾仕强教授讲胡雪岩的启示,胡雪岩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我明白了诚信是人的第二性命。从钱文忠老师解读《三字经》,我知道了四书五经的一些大致情况,以后,我也会慢慢地去读这些经典。

“百家讲坛”已经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一天如果没“吃”,我会觉得心里空空的。里面讲解的一些道理,必定会使我受益无穷。我会一直看下去的。

百家讲坛三字经范文5

4月28日14时,2014CACG动漫游戏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顺利召开。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扩大动漫游戏产业间的交流、分享品牌成功心得、探索行业发展方向、寻求各方合作机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宋建新副司长、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翁卫军部长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

记者获悉,本年度论坛将以“版权合作、共赢发展”为关键字,邀请了来自央视、阿里巴巴、百度、乐视网的多位高管,从传统电视媒体、网络互动娱乐平台、搜索引擎、移动内容平台、衍生品电商开发等多个角度阐述数字版权(IP)对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重要性,以及各媒体平台对版权产品的政策和态度。

本次高峰论坛作为中国国际动漫节(CICAF)的重要组成部分,邀请了国内动漫行业以及游戏行业内的多家知名企业高管,分享版权合作经验。在论坛会议上,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先生发表了《阿里巴巴携手塑造动漫版权》为主题的演讲;百度副总裁张东晨先生发表了《“IP为王”时代我们该如何共赢》为主题的演讲;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刚先生发表了《开启多元化跨界营销时代》为主题的演讲;杭州乐港科技有限公司CEO陈博先生发表以《老牌页游厂商的手游情怀》为主题的演讲;上海淘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汪海兵先生发表了《国民级动漫品牌赛尔号打造之路》为主题的演讲;杭州玄机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乐平先生发表了《秦时明月品牌授权全品类开放》为主题的演讲;深圳墨麟集团副总裁徐谦先生发表了《艺术与艺术的结合》为主题的演讲;湖北知音动漫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靖先生则带来了精彩视频供大家欣赏。

论坛最后阶段是主题圆桌会议,以“本土动漫力量大集结,中国ACG三界融合之路”为议题进行了讨论,由 5G手机游戏网CEO乔培合主持会议,盛大文学副总裁兼起点中文网总经理崔嵬,上海黑桃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进强,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铁雷,游侠汇创投助理合伙人徐锋,65网页游戏总经理崔鹏展开了激烈讨论。

百家讲坛三字经范文6

【关键词】图书策划 选题 论语 古典文化

于丹所著的《论语心得》是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由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于丹的演讲内容。《论语心得》也创下了销售的奇迹,到2008年,中国大陆已经销售460万册,《论语心得》成为中国大陆的又一本文化界的畅销书。那么,《论语心得》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

一、选题策划的特色

选题主要是依托市场导向及读者的需求,即图书市场的预测。《论语心得》依托于中央电视台十套的《百家讲坛》栏目,以《百家讲坛》为契机而“火”起来的易中天、于丹等人出的书自然有强大的市场推动力,可谓是应运而生。并且,《论语心得》畅销也与中华书局的出版有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书局为了普及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决心推出面向大众的出版书籍,《辞海》《正说清朝十二帝》及《论语心得》便是在中华书局的这一出版方针之下产生。而这也是此书的选题性质和特色。

从选题内容和特色上看,于丹的《论语心得》非常有优势。她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源头——孔子及其著作《论语》,由叙事性的讲解转为亲和力很强的情感感悟,而这些也让观众在收看《百家讲坛》节目的时候眼前一亮,可谓独具特色。于丹从当代信息化的社会中寻找语言,用现代人的智慧去解读古代人的思想。虽然于丹曾自谦地说:“以我的学养和阅历,真要作《论语》的讲解和辨析,万万不敢。”

二、作者于丹的可塑性

于丹本身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教授,在学校教授影视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电视理论思潮等课程,并参加过中国影视美学丛书的编著工作,在《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也有很多。此外,于丹还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学教育频道的总顾问,并成功策划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艺术人生》等节目,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功底和传媒优势,这些都为于丹登上《百家讲坛》的舞台并成功推出《论语心得》创造了良好的个人条件。

三、装帧设计形式的创新性

《论语心得》从视觉上让读者充分享受到美感,也促进了书籍的销售。首先,《论语心得》非常薄,只有160面,还有少量的插页,受自身演讲内容的限制,全书的文字只有10万字左右,但是正是中华书局把这本书定位为大众通俗读物,而只要具备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都可以阅读,因为受众面较广,读者的经济水平无法掌控,而《论语心得》作为普通书籍的形式则为普通读者的购买提供了可能。可以说,正是《论语心得》平装的朴实无华,再加上于丹亲切自然的演讲语言,才造就了这本书返璞归真的形象。其次,在书籍的开本构制方面,编辑选择了小16开的异形本,这种类型的书只比普通的32开大一点,拿在手里翻阅非常方便。同时,编辑在选择这本书的纸张时,还充分考虑了书籍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常常是册装,而《论语》自问世以来,经过卷轴装和线装之后成为历代士人必读的书籍,本身便有一种古老的质感。而编辑正是看中这种质感,利用类似宣纸的手抄纸印刷,与线装书颇为神似,让读者看上去便觉得有一股书卷气。

四、封面、插图制作的新颖性

从封面的角度来看,《论语心得》封面与中国的古典文化结合紧密,封面、书脊、封底等都以大面积的黄色为主,象征着古代的黄绫包卷,也体现出了自身内容经典的意味。并且,书籍的名称按照古人从右往左的书写习惯自上而下书写,本身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同时,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选择了中国国粹之一的水墨山水画,配上北斗七星图,象征着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历史悠久,而书籍的插图多采用画家陈传席的水墨写意画,是对正文经典的呼应。这样从视觉到形式、从外表到内容都体现出了书籍的内容和特色,将读者完全带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境地。《论语心得》在腰封宣传上也是独具特色。从整体设计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只有书籍封面的上方有“百家讲坛”的标志,但是这么一点很难让人联想到“百家讲坛”的盛况。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编辑在书籍外面加上了腰封,加强了宣传《百家讲坛》的力度,其腰封上除了书名、作者之外,还打出了一行商业广告——“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这就使读者在阅读书籍的时候联想到《百家讲坛》栏目,也为书的宣传拉来了一些潜在的读者。

正是种种因素结合到一起,造就了《论语心得》460万册销量的奇迹,以及其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等广销全球的奇迹。同时,我国自从上个世纪末加入WTO之后,在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事务中越来越处于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在世界地位的上升,一股“中国热”在世界各地兴起,而我国政府也适时地推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希望让孔子世界化,让世界都来了解中国儒家思想的精粹,《论语心得》恰逢这个时期推出,可谓是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聂震宁.我们的出版文化观[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2]珍妮特·麦克肯丝.编辑的伙伴[M].黄先蓉,译.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3]博玫.中国出版体制创新[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4]孙月沐.中国书业年度报告[R].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8.

[5]周百义.创新:出版社永恒的追求——长江文艺出版社内涵式发展道路回顾[J].编辑之友,2004(5)

上一篇赤壁赋译文

下一篇感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