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感的日志范例6篇

关于情感的日志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1

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古老是因为国内外很多有识之士在很多年以前就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新颖是因为这个话题一直经久不衰,目前有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仍在不断实践和探索。苏霍姆林斯基尝试过自我教育并取得了巨大成效,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强,富有创造性。国内优秀班主任魏书生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班级自我管理理论。陶行知认为,自主管理能使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有利于良好集体的建设。在班务日志的历史演变中,尤其是课堂纪律问题,始终占据着主流位置。虽然形式变换了不少,但一脉相承的演变历程恰恰构成了一部无声的纪律史,并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鉴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希望探索出一套更加人文化、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新路子,既能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同时,提高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自我教育是一个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也是现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变被动教育模式为主动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正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热情追求。“班务日志”简单地讲,就是学生班级学习生活的信息库。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班务日志”有利于学生自主教育能力的培养,正确使用“班务日志”对班级全程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的目的就是旨在通过“班务日志”的建设以及维护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来探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提炼出具有理论支撑的科学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班级管理的实践模式。

为了让研究具有方向性,我们把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准备阶段,我们查阅相关文献,获取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资料,学习相关理论书籍,接着实践探索,设计“班务日志”并制定记载方法,通过个案访谈,了解差异,从而完善“班务日志”;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最后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进行总结。通过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明确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迫切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性,我们生存在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的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创新,人才能进步,社会才会发展。但如今的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宝贝,所有的大人都以小孩为中心,对小孩是有求必应。长期下来,小孩缺乏是非观念,没有感恩之心,没有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能力。有的家长过早地对孩子灌输社会不良风气的思想,小孩对环境缺乏信任感,对自己缺乏要求,依赖性过强。这样下去,他们是不会符合新世纪的人才要求的。

二期课改的深入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理念。新基础教育强调尊重学生、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尊重学生的生命发展的质量。在制定班规及其他的班级管理措施时,我都信奉“自己的规矩自己定”的原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班级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制定班规。这样的“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措施,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的感觉,同时也无形中让他们明白:自己定的规矩就要去遵守,自己不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良好班风的形成就水到渠成。

二、构建了班务日志的框架内容

基于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为目标,经过学生的自主讨论,我们的班务日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班级日志:结合班级的值日班长轮流制,按照学号的顺序,每天一名学生记录班级一天的发展动态,内容包括出勤、课堂纪律、课间纪律、班级或学生的趣事和糗事、今日值日班长感言。

文明礼仪日志:由班级的卫生委员负责,记录学生的领巾、校服、两操、就餐、卫生打扫。

作业情况日志:由学习委员负责记载,把每天的作业要求全面记录好,每天学生的作业完成与上交情况都记录好。

三、挖掘了班务日志遵循的原则

卢梭说过:“不要对你的学生进行任何种类的口头教训,应该使他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班务日志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公平性原则

班级经过民主商量后,达成一致,决定采用值日班长轮岗制,按照学号顺序,每位学生负责好一天的班级管理,及时记录班级的各项情况,对于不正常的情况,协同班干部一起自主商量处理,并把处理过程和结果向班主任汇报。对于严重的问题,及时上报给班主任处理。这个原则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了他们主人翁意识。班级的一切日常事务及突发情况能得到及时处理,而且充分营造了自我教育的气氛,让每个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

2.指导性原则

在班级中推行班务日志,并不完全等于班主任就可以不去管班级的事情。每天都运用早读、午自习、放学前把班务日志仔细看一遍,了解班级发展动态,注重一些细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班主任发现有的学生会包庇自己的好朋友,有的学生不能及时做好记录,这就要求班主任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提醒与指导,让他们及时反思。班主任不定期的指导无形中给了学生压力,关注与指导让班务日志进展得更真实更有序,也让班主任更好地掌握班级学生动态。班级和班务日志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日日清原则

每天放学前,班级都会有十五分钟的反思课,当天的值日班长对当天的情况进行反馈和点评,对好的现象进行表扬,对不好的表现进行提醒与建议。班主任发现,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让他们更乐于接受。根据班务日志所反映的突发事件及不良情况及时有针对地进行处理,绝不把今天的事情拖到第二天,这样的日日清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体会到了自己的付出是得到了教师的肯定的,是有价值的。于是,他们更加仔细地发掘班级中的亮点,也更用心地观察班级中的不良现象。日日清原则的贯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不断自律自省,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凸显了班务日志的作用

1“.班务日志”是班级管理教育工作的氧化剂

“班务日志”反映了班级学生日常主要的活动以及活动中的生动场面。当然,“班务日志”所包含的内容很广,它可以是集体活动的反映,也可以是对班级中发生的某人某事,学生对它的评论和感受及解决所发生问题的经过或建议。“班务日志”还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出班级集体在一天中的总情况,一般以记集体为主,记个体为辅。全面翔实地记载了一天发生的情况:出席情况、教学及活动情况、同学思想动态及纪律情况、对班级及教学意见、处理意见等,这就为班主任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改掉学生自由散漫的作风,为规范学生行为提供了依据。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言行表现。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日志中所提供的大量素材和真实数据来作工作计划和总结,对班级工作进行讲评,对学生进行操行鉴定。由于言之有据,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班级工作也得到健康的发展。

2“.班务日志”是调动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催化剂

学校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才能起作用。在班级教育工作中,只有当班主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时,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班务日志”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催化剂。“班务日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求每一位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其表现形式:由值日班长和值周班长各执一本独立填写。由班干部先行记录的方式其好处是:班主任由于工作关系,情况了解较多、掌握问题比较全面。因此,记录“班务日志”就有可能详尽和充实,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个人记录是在班主任和班干部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个人记录,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逐步树立班级主人翁的意识,极大地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

轮流值日、值周的学生在这一天中,要负责班级的学习、卫生、纪律和活动,还要处理好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对班里出现的不良现象、偶发事件要及时制止,妥善加以解决,严重的要及时报告班主任。与此同时在“班务日志”上如实地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精心写好总结,然后通报———或表扬、或批评、或希望。这些活动每位学生都参与———班里逐渐形成了一种民主协商、互相尊重的风气,产生了热爱班级,为班级做贡献的意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班集体也真正成为学生们共有的乐园。

3“.班务日志”是协调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班务日志”不同于个人日记,它包含着来自全班学生的各种信息,其内容具有公开性。班主任可以查阅,任课教师也可以翻看,学生干部可以阅读,其他同学也可以浏览。班务日记作为班级活动的记录,它不是代表某个人的看法,而主要以事实为依据,反映全班同学对班级工作和活动和评价与期望。

所以,不管是个人轮流记录还是班干部记录,都应该以班级代表人的身份出现。因此,也就要求每一位记录人以班集体主人翁的态度认真进行记录。

由于“班务日志”的这个特点,班主任就可以通过“班务日志”听到班级同学的呼声,摸到班级跳动的脉搏。如果说班主任通过查阅“班务日志”接受班级的信息是单向沟通,那么,班主任通过定期地对“班务日志”的讲评,则是师生间的双向沟通,从而加深师生间的理解,密切师生感情。有的科任教师由于不是班主任,一般不易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许多时候听不到学生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建议。由于有了“班务日志”,科任教师就可以通过“班务日志”倾听学生的呼声,从而改进工作,或由得到学生的赞扬而获得鼓励,还可以透过字里行间看到学生们一颗颗真诚的心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请看下面的一则“班务日志”(片断):

辰在英语课上偷偷玩溜溜球,被陈老师发现后,陈老师要求他交出溜溜球,结果他死攥着球硬是不交。陈老师气得脸煞白。我们感到很对不起陈老师。辰,你也太无礼了!然而更令人羞愧的是,当时竟没有一个同学站出来制止辰的无礼行为。为此事,班长召开了班委会。班干部们一致认为,要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并讨论确定了处理方法。

当课任教师看到这则日记会怎么想呢?她一定会为学生诚挚的心感动。我们再来看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尽管生活在同学之间,但许多场合他们是以管理者、领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同学面前的,因而无形中,就有可能和同学产生一些心理隔阂。

利用“班务日志”,就可以消除这种隔阂。因为“班务日志”可以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加管理班级事务的积极性,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班干部与同学们就可以形成平等的同学关系。由于“班务日志”的沟通作用,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的关系将会越来越密切。这也是“班务日志”的魅力所在。

4“.班务日记”是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的强化剂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播下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班务日志”里收获累累硕果。可以说,“班务日志”反映着全班同学辛勤耕耘的心血。正是由于“班务日志”是集体的产物,它可以产生一种较强的凝聚力。它要求每一位同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这里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要求每一位同学为它锦上添花。因此,每一位班级成员就必须把自己融化在集体之中。班务日记的这种凝聚功能来自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它使每一位学生体会到为集体争光的自豪感和光荣感。

“班务日志”还是一个班级的成长史。翻开一本本的日志,可以看到一张张充满朝气的面庞;也可以看到一颗颗真挚的心,还可以看到一个个跨步前进的身影。

自2010年9月至今,我们边学习边实践,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认识。通过研究,首先转变了教师的一个观念: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管理好自己,同时参与班级管理的。但是注重能力是需要班主任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培养。班主任可以通过创建班集体这一形式,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训练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参与班级管理,控制和协调好个人、小组与班集体,与周围环境等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了新的认识,而教师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研究,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职责,人人都能参与班级管理,这种“班务日志”的形式简单易懂,非常适用于中高年级孩子的操作。推行之初便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学生的就餐纪律明显好转;教室的卫生状况有了极大的改观;课前准备有条不紊;路队秩序井然有序……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2

“2001年,萨马兰奇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布‘the city of Beijing’的时刻,我知道奥运属于我,属于我们每一个人了,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这是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敏静同学的一段日记,当记者联系采访她的时候,这个小姑娘正在图书馆查阅关于奥运会的资料,为自己成为一名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做准备。

做志愿者让我成熟了很多

朱敏静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她生性活泼,是学校各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采访的当天下午还要准备元旦的舞会排练,她说自己以前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这种性格得益于志愿者的经历。

小朱做志愿者的经历是在2007年乌鲁木齐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当时香港贸易发展局来新疆参会。因为当时缺少英语翻译,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新疆大学,学校的老师找到小朱。“听说要做乌洽会的志愿者,我当时就答应了。”但是后来的志愿者工作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事情远比我想的复杂得多,那个时候一站就是一天,要不停地向周围咨询的人解释说明,而且还要向有合作意向的人索要名片。一天下来,全身都疼得像散架了一样,而且嗓子都哑了。”朱敏静回忆道。

可能就是这样的一次不寻常的经历,让她自己感觉到了做志愿者是一件不寻常和不容易的事情。“原来以为志愿者就是做好事,简单的事情,但是自己经历了才知道真的不容易。”朱敏静对这次志愿者的经历做了这样的总结。

奥运其实离我并不远

“北京从地理位置上说是离我们很远,但是每天的各种新闻报道和身边发生的关于奥运会的事情,让我感觉到了奥运就在我身边,奥运离我不远。”朱敏静说。

新疆大学在校园内的黑板上专门制作了关于奥运会的专题海报。记录着奥运的进程和关于奥运的知识,“学校定期更新内容,好多人都驻足观看,奥运在校园内的热度已经形成。”朱敏静对学校的做法感到很高兴。

边城乌鲁木齐和其他城市一样,奥运的氛围昭示着这里的人都在为北京2008年做着准备。“现在走在公交车上,都能看到关于奥运会的宣传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市民了解了奥运,也让我感觉奥运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广告宣传片已走进边城每个人的心中。

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的招募更是让人感受到了奥运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让奥运在成长中留个记忆

“今天,打开E-mail的时候,惊奇地发现奥运会倒计时的时间又少了天,顿时感觉到奥运离我越来越近,我仿佛听到了奥运会的脚步声……

网上报名参加奥运会志愿者已经整整100天了,曾经无数次梦想自己成为一名奥运会的赛会志愿者,那该是多么幸福多么骄傲的一件事情!有一种力量在督促着我,时刻提醒我为奥运会准备着……”

自从申奥成功后,朱敏静就养成了写奥运会日记的习惯,并且将这种习惯坚持了下来。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3

近年来,在由男女感情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案件中,当事人借见最后一面行凶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据新华网江苏频道报道,徐州市泉山区女医生张学燕,在男友安某提出分手后,要求见最后一面,了断感情恩怨。2006年3月30日下午,她约安某到自己的出租屋,借机用将安某麻醉后,又用静脉注射的手段将800毫升白酒注入安某的体内,致其酒精中毒死亡。

据扬子晚报报道,张家港市某公司24岁的青年员工周海忠,因不满女友程某提出分手,坚持要见最后一面。2007年10月5日晚,两人如约在城外的一处庙宇附近见面。周海忠提出发生最后一次性关系,程某不忍心拒绝。事后,程某仍然坚持要分手。周海忠绝望之下,杀死了程某。

据光明日报报道,徐州未婚男子王辉,在女友李某提出分手后,很不甘心,要求见李某最后一面。2008年10月25日上午,李某如约来到王辉的住处。由于她坚决不同意和好,怒火中烧的王辉用双手活活掐死了她。

……

异性间由情感纠纷引发的悲剧,有许多都发生在见“最后一面”时!2009年1月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一起故意杀人案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一个年轻打工妹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两人同居一年后,被双方的家人发现。女孩在父母的劝说下,作出了分手决定。对方见挽救无望,便以“好说好散”为由,约女孩出来见最后一面。女孩不忍拒绝他“最后的要求”,不顾家人强烈阻止坚持赴约。岂料见面之后,她同样没能逃脱“最后一面”的血腥“魔咒”……

求职路上,打工妹情迷已婚男人

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的刘烨是一个漂亮女孩。2006年7月,18岁的她从家乡一所职业中专的宾馆酒店服务专业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便把自己的简历和照片发到了几家求职网站上。9月中旬的一天,她接到了一个自称吴志强的人打来的电话,他说自己是江苏省江阴市长泾镇一家三星级宾馆――丽华宾馆的行政主管,因为刘烨所学专业对口,欢迎她前去工作。

刘烨高兴极了,立刻把找到工作的好消息告诉了父母和在合肥上大学的姐姐刘靓,一家人都为她高兴。9月23日,刘烨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江阴市长泾镇。吴志强热情接待了她,并安排她做大堂迎宾小姐的工作。天资聪颖的刘烨一上岗就表现得很出色,很快在宾馆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刘烨明显感觉到了吴志强对自己的特别关照,心里充满了感激。

其实,吴志强一开始就迷上了青春貌美的刘烨,对她的特别关照也是有目的的。一天晚上,他把刘烨叫到自己的房间谈心,聊到快12点时,刘烨准备离开,吴志强却说:“别走了,今晚就住我这里,我很喜欢你。”说着,他不顾刘烨的反抗,强行与她发生了关系……

事后,吴志强不停地向她承诺:“我会对你负责的,等我办完离婚手续就娶你!”刘烨这才渐渐平静下来。

时年31岁的吴志强是南昌市人,2003年从南昌的一家国有企业下岗后,独自来到江阴市打工。他的妻子和女儿仍留在南昌,这使他感到分外寂寞。2006年9月,他从网上看到刘烨的照片,不禁对漂亮的刘烨“一见钟情”,便邀请她到江阴来工作。当两人发生关系后,吴志强对刘烨愈加关照,常常给她买时装、首饰,听说刘烨的母亲生病了,他还主动以她的名义寄钱。这些都让涉世不深的刘烨十分感动。2006年12月底,吴志强在镇上租了一套单元房,和刘烨同居了。在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中,两人越爱越深,吴志强屡屡对天发誓,一定会离婚娶刘烨。

分手太难, 怎奈旧情人纠缠不休

为了尽快离婚,吴志强下狠心冷落妻子,既不回家,也不给家里打电话、汇钱。妻子韦琴渐渐察觉到了丈夫的变化,2008年1月初,她悄悄来到长泾镇,经过明察暗访,她终于知道丈夫变心了。愤怒之下,她辗转联系上刘烨的父亲刘大海,让他管教好女儿。

得知女儿竟爱上一个已婚男人,刘大海夫妇气坏了。1月15日,他们带着正在放寒假的大女儿刘靓赶到了江阴长泾镇。刘大海老泪纵横地对刘烨说:“吴志强有妻有女,你跟着他,能有未来吗?”刘靓也对妹妹分析道:“就算他离婚娶你,可他连结发妻子和亲生女儿都可以不要,你怎么知道他将来不会抛弃你?”一家人苦苦劝说,母亲更是不惜以死相逼,刘烨最后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和吴志强断绝关系。

18日上午,刘烨向吴志强提出分手,并搬离了他们同居的出租屋。吴志强痛苦之余,不停地给刘烨打电话、发短信,希望能挽回这段感情。刘大海见他对刘烨纠缠不休,担心再生变故,便决定把刘烨带回家。

19日下午2点,刘家4人正在汽车站候车时,吴志强发疯似的追了过来。当着众多乘客的面,他跪在刘大海夫妇面前,请求他们让刘烨留下。刘大海斩钉截铁地说:“你不要再缠着刘烨了,你们不合适!”吴志强听了,便转而哀求刘烨说:“你别走,没有你我就活不下去了!”此时的刘烨经过父母的劝说,已经决定摆脱这段感情,她坚决地对吴志强说:“我已经跟你说清楚了,你还是回去吧!”当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吴志强的情绪也越来越失控,他痛哭流涕地拉着刘烨的衣袖,死也不放她走。无奈,刘大海只好打电话报警。警察赶到后,总算把吴志强弄走了。但是,刘大海仍有些忐忑不安。他想,吴志强当众表现如此失态,说明他是一个固执、偏激、容易冲动的人;女儿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真是太危险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刘靓,刘靓也深有同感。父女俩达成一致,一定要让刘烨与吴志强彻底分开!

刘烨离开后,吴志强仍不死心,每天都给她打电话、发短信。刘大海只要在家,电话铃一响,他就抢着去接。如果是吴志强打来的,他就严厉地警告说:“不许再纠缠我的女儿!”每次出门前,他都要叮嘱放假在家的大女儿刘靓,让她看好刘烨。刘烨忍不住埋怨父亲小题大做,并认为这样对待吴志强过于残忍,毕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自己的爱。刘大海语重心长地对女儿说:“爸爸活了几十年,社会经验比你丰富。这种事情必须早日了断,否则就可能拖出麻烦来!”刘靓也劝妹妹说:“吴志强为人偏执,你若不狠下心与他绝交,只怕后患无穷啊!”在父亲与姐姐的轮番游说下,刘烨无奈地表态,一定不再与吴志强联系。

2008年农历大年初一,刘烨收到了一封特快专递。刘靓一看信封上盖着江阴的邮戳,立即警惕地将信抢过去,当着全家人的面拆开。令所有人震惊的是,信封里竟装着一封“血书”!殷红的字体叙述着吴志强对刘烨“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刘烨看了,脸色大变。刘大海见状,急得一把抢过信,三下两下撕得粉碎。刘靓也连声说:“这个人真是疯了!太可怕了!刘烨,你可千万别理他!”

刘烨点了点头,可她又想起了吴志强以前对自己的好,又很不忍心。她的心理变化,父亲和姐姐都看在眼里。他们担心、着急,却又无计可施……

心太软, 单纯女孩命丧“最后一面”

春节过后,刘靓回合肥上学去了。临行前,她再三叮嘱妹妹说:“吴志强这样疯狂的男人,我们惹不起!你千万别心软,别回头,一失足成千古恨啊!”然而,她刚离开家,丽华宾馆人事部的负责人就打来电话,通知刘烨赶紧回去上班。刘大海夫妻怕她和吴志强旧情复燃,都坚决不让她再去江阴。而此时刘烨心里既舍不得放弃这份工作,又想去当面劝劝吴志强,让他看开一点。面对家人的强烈反对,她心里矛盾极了。

4月6日晚,刘大海夫妇外出,刘烨一个人待在家里。这时,吴志强又发来许多条短信,诉说他的痛苦和相思之情。刘烨看了,心里很是内疚。于是,她趁着父母不在家,第一次主动给吴志强打了一个电话,想安慰他一番。谁知,一听刘烨的声音,吴志强当场就哭了,一个劲地求她回到自己身边。刘烨劝他说:“我们是不会有结果的,还是好说好散,大家都留下一点美好的回忆吧!”见刘烨不回头,吴志强又哀求说:“那我们再见最后一面吧!这次见面以后,我保证不再纠缠你了。”刘烨听了这话,再也不忍心拒绝。

当天晚上,父母回家后,刘烨便借口结算工资,提出最后一次去江阴。刘大海当即反对道:“不行!你这一去,吴志强肯定会缠着你不放的!”刘烨再三保证,不与吴志强接触,但刘大海还是表示那些钱宁可不要,也不去冒这个险!刘烨见无法说服父亲,只好作罢。

吴志强见刘烨迟迟不来江阴,便不停地发短信催促她:“你不能言而无信!”“你太狠心了!连我的最后一个要求也不肯答应!”刘烨心乱如麻,终于决定找机会偷偷去江阴赴约。

4月15日中午,刘烨趁父母外出办事时,偷偷离开了家。一个多小时后,刘大海从外面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立刻拨打刘烨的手机,得知她在去江阴的途中。他心急如焚地命令女儿赶快下车,刘烨却有些不耐烦地说:“我又不是小孩子,我知道分寸!”说完,她干脆关了手机。刘大海急得直冒汗,只好给大女儿刘靓打电话求助。刘靓着急地说:“绝对不能让她一个人去江阴!吴志强现在就像疯了一样,这太危险了!”父女俩一商量,当即决定从不同的地点向江阴追去。

因为合肥距离江阴较近,刘靓比妹妹先到达长泾镇。16日上午,她在车站抢先拦下了刘烨。在刘靓的安排下,姐妹俩在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刘靓心想,不管怎样,自己一定要把妹妹盯牢,直到她回家为止。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在此之前,吴志强已和刘烨约定,16日下午3点在镇上的月亮湾客栈311房见面。

很快,刘大海也赶到了长泾镇。见父亲也来监督自己,刘烨更是不开心。在旅馆里,父亲和姐姐几乎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她说要去宾馆结算工资,姐姐立刻表示要陪她一起去。见无法单独行动,刘烨只好告诉父亲和姐姐,自己打算去月亮湾客栈见吴志强最后一面。刘大海气极了,对女儿吼道:“你怎么这么蠢!见了最后一面,还会有下一个最后一面,那你就永远摆脱不了他了!”刘靓也反对道:“你此时去见他太危险了!”刘烨坚持道:“我认识他那么久了,见一面有什么危险?难道他会杀了我?”刘靓说:“吴志强现在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你去见他,他肯定会受到刺激,到时候他会做出什么事来,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啊!”可是刘烨根本听不进去――她觉得父亲和姐姐太不近人情了。她用沉默表示反抗,刘大海却以为她被说服了,便叮嘱刘靓看好妹妹,自己则出去买次日返家的车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2点30分,距离吴志强和刘烨约好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了。刘烨急于脱身,借口下楼打开水,溜了出去。见妹妹迟迟不回房间,刘靓忙到大厅一问,方知刘烨已经出门。她赶紧追了出去,可由于人生地不熟,她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月亮湾客栈。

而另一方面,吴志强早早地到了约定好的311房等待刘烨。2点55分,刘烨急匆匆地赶到。她一进房间,吴志强就随手反锁了门,然后伸手去抱她。刘烨推开了他,心头百感交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她对吴志强已经没有爱的冲动了;可是,她又满心内疚,希望通过这最后的约会,给吴志强一个交代,使他不那么痛苦。她想了想,说:“我们当初的相爱原本就是个错误,伤害了你的妻子,也伤害了我的家人。我们还是分手吧!”

听刘烨这么说,吴志强的脸色变得很难看,他咬着牙,说:“你难道不是迫于家庭压力才和我分手的吗?”刘烨说:“不,是我自己想通了。”吴志强绝望了,看着美丽依旧的昔日恋人,他觉得心里有一团火在烧。突然,他紧紧地抱住刘烨,说:“既然你已经铁了心要分手,就最后陪我睡一次吧!”说着,他就把刘烨往床上按。刘烨大惊失色,她一边奋力挣扎,一边大喊“救命”。吴志强见她拼命反抗,立刻失去了理智,猛然伸出双手死死掐住了她的脖子……

就在这时,刘靓终于找到了月亮湾客栈,在总台查到吴志强的房间号后,她快速冲上了3楼。可是,无论她如何用力敲311房间的门,里面都没有任何反应。就在这时,她听到下面有人大喊:“不好了!有人跳楼了!”刘靓的脑子里轰地一响,赶紧往外跑,在客栈后面,她看见了倒在血泊中的吴志强。

刘靓又折回楼上,在服务员的帮助下,打开311房间的门,只见刘烨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已经停止了呼吸!刘靓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仅仅几分钟的疏忽,就导致妹妹惨死,她眼前一黑,瘫倒在地上……

原来,吴志强掐死刘烨后,心里既绝望又害怕。就在这时,他听见有人敲门,极度恐慌之下,他从3楼跳了下去。很快,他被赶到的110民警送往医院抢救,侥幸活了下来。吴志强住院5个多月后,身体逐渐恢复。他如实交代了杀害刘烨的动机及具体犯罪事实。2008年9月28日,他被执行逮捕并收监。

2008年12月28日,江阴隶属的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吴志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09年1月9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核准了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志强作出的判决。

小编多话:

这场不应该发生的婚外恋,原本可以因为女方的及时回头而“紧急刹车”。可是,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时,事态却急转直下,最后竟以血腥收场。究其原因,正如吴志强在最后陈述时所说:“当初如果我不是一意孤行、非要见刘烨最后一面,也不至于落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假如刘烨不答应见最后一面,悲剧也不会发生。”

针对此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胡晓东点评说:“综观近3年来,在江苏省13家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故意杀人案件中,半数以上由男女感情纠纷引发,而当事人借见最后一面行凶的占有相当的比例。男女之间一旦产生重大感情纠纷,一方往往对主张分手的另一方产生怨恨,而他们提出的见最后一面,弄不好就是预先设计的陷阱。因此,另一方绝不可轻易单独赴约!”胡晓东法官还分析了“最后一面”可能存在的陷阱:最常见的是不愿分手的一方提出和好请求,如果对方不答应,冲动杀人就可能发生;除此之外,不愿分手的一方还可能提出“最后一次”性要求,甚至趁机偷拍,以威胁对方继续保持关系,或用于敲诈金钱。无论如何,见最后一面不可能达到了断纠葛的目的。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4

有两句话我们不应忽视,其对于我们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指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1931年3月19日徐志摩在致陆小曼的信中说:“前三年……我决意去外国时是我最难受的表示。”

一是1928年9月徐志摩致恩厚之夫妇的信中说:“我这次故地重游,是带着再寻旧欢的痴想的。”

“去外国”是指1928年6月-11月徐志摩与王文伯经日本前往美欧的那次旅行。“故地重游”是指1928年秋天徐志摩曾专门回到康桥。是什么原因使诗人难受到要去外国才能解脱?解脱为何非要到故地――康桥“再寻旧欢”?

志摩的婚恋生活

徐志摩自己说过:“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我是一个信仰感情的人,也许我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感情性的人”。因此,了解徐志摩的婚恋生活,对理解《再别康桥》的感情指向至关重要。

在徐志摩短暂的34个春秋中,共有过两次婚姻:1915年10月与张幼仪的婚姻(1922年3月离婚)和后来与陆小曼的再婚。但是,令他一生苦苦思恋和追求的却不是以上两位女性,而是被称为“一代才女”、“美艳如花”的林徽因。

与陆小曼的婚姻生活。徐志摩置社会舆论和传统道德于不顾,以极大的气魄和勇气与陆小曼于1926年10月结婚,但不久就陷入了苦恼。因陆小曼仍积习难改,又与翁瑞午关系暧昧,而且染上了吸鸦片的嗜好,阴阳颠倒,百事不理。

1927年8月27日,徐志摩致陆小曼的信中说:“受朋友怜惜与照顾也得有个限度,否则便有界限不分明的危险……”这里暗指陆小曼与翁瑞午的交往,此时社会上已经对陆、翁的关系风言风语。

1928年春节前后,徐志摩在日记中写道:“受的出发点不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厌恶的出发点,也不定是身体,但厌恶到了身体也就厌恶到了顶点。最容易化最难化的是一样东西――女人的心。”1929年3月5日徐志摩致恩厚之的信中说:“上海生活味同嚼蜡,有时更是可恨可厌,但要拂袖他往,却是难于登天。”其中已流露出对陆小曼的厌烦,对爱情的失望、无奈。

1931年3月19日徐志摩致陆小曼的信中说:“前三年,你初沾上习的时候,我心里不知有几百个早晚,像有蟹在横爬,不提多么难受。”……

从以上徐志摩的话中可以看出,1928年出国之前,徐志摩的情绪坏到了极点,婚姻已出现了严重危机。朋友们都劝他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以摆脱恶劣的心境。“这次出国并无必要,可说纯粹是为了躲避家庭的烦恼。”胡适曾在《追悼志摩》里说:“志摩最近几年的生活,他承认失败,他有一首《生活》的诗,诗的情调,暗惨得可怕。”

康桥之恋。1920年秋,为追求罗素足迹的徐志摩从美国来到伦敦,来到康桥。这期间他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林长民曾为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也是位十足的书生逸士,曾写出了“万种风情无地着”的名句。林徽因自幼耳濡目染,并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韵致,又有西方女性的热情奔放。她的绝艳美貌和高雅气质令徐志摩一见倾心,林徽因对徐志摩也非常“喜欢和敬佩”。两人经常同游康河,欣赏两岸的美景,同听康桥的晚钟。“我到了那三环洞的桥上再停步/听你在这儿抱着我半暖的身体/悲声的叫我,亲我,摇我,咂我……”林徽因也在《无题》中隐约透露了当年他们的交往情景:“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徐志摩越陷越深,日夜思念林徽因。他在给林徽因的情书中写道:“我爱你。自从我第一次到你家,你那样优雅、大方、亲切地接待我时,我的命运之神就在我耳畔大声叫着:就是她,你那另半个灵魂。”

但是,林长民并不愿意徐志摩成为自己的女婿,他更欣赏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林徽因也因“少年时代的家庭阴影梦魇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她深知母亲被冷淡的痛苦和‘家庭战争’的可怕。她知道如果自己接受徐志摩的爱情,离婚会让张幼仪陷入痛苦的深渊”。为了避开徐志摩,林长民于1921年10月突然携林徽因由英赴法,并旋即回国。这时的徐志摩已向张幼仪提出了离婚要求,并刚刚把她送往德国,尽管遭到了父亲徐申如的坚决反对,也遭到了恩师梁启超的训斥,但他毫不退缩,据理力争:“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当他满怀欢喜之情来找林徽因时,她却突然离去,使徐志摩万分失望和痛苦,他也很快回国。

在康桥与林徽因从相识到相恋的日子,成为诗人一生最幸福最留恋的时光,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一直伴随着他,终生难忘。徐志摩一方面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一方面又说:“我友!知否你妙目――漆黑的/圆睛――放射的神辉,照彻了/我灵府的奥隐,忧如昏夜/行旅,骤得了明灯,刹那间/周遭转换,涌现了无量数理想的楼台……”(林徽因“眼睛乌黑明亮,顾盼生辉”)由此可见,徐志摩的眼与其说是康桥教睁开的,不如说与林徽因的康桥初恋使他开始了人生的觉醒,产生了追求和理想。从此,康桥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抒发对那段恋情的留恋和伤感成为他诗文的一个重要内容。

他先后写了许多诗文,表达对林徽因的爱:1924年4月,发表《鬼话》,向世人公开表露他对林徽因的呼唤;1926年5月,发表著名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到你的波心”;1931年他又为林徽因写了《你去》,“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就是诗人的去世,也与林徽因有关(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徐志摩乘“济南号”飞往北平,10时10分,飞机到徐州机场卸装邮件时,他忽然感到头痛得要命,不想去北平,但一想到晚上要参加林徽因的一个演讲会,便忍痛继续飞行,下午2时左右,飞机在济南附近上空失事,诗人意外身亡)。

由此可见,康桥恋情在徐志摩心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徐志摩康桥诗文对比。在诗人短暂的34岁生命中,先后三次到过康桥:1920年9月―1922年9月,第一次来到康桥,归国后写下了《康桥再会吧》、《康桥西野暮景》、《康河晚照即景》;1925年3月―7月,第二次来到康桥,归国后写了著名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6月―11月,第三次来到康桥,归国途中写下了《再别康桥》。

徐志摩的康桥诗文,大多描绘了康桥美丽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对比这些诗文,就会发现它们的明显差异。诗人第一次到康桥,是怀着找寻改造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而来,充满自信,积极主动,因此诗歌主要赞美了康桥的自然风光和对自己的启迪之惠,充满感激与留恋之情,基调是深情的;第二次到康桥,是为了躲避与陆小曼恋爱而引起的风言风语和尴尬,因为“是临时逼出来的”,因此文章多是对康桥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笔调是亲切的、轻快的;《再别康桥》是在诗人感情出现严重的危机,怀着寻找旧欢痴想的背景下第三次来到康桥而写的,此时此刻,物是人非:自己身心疲惫,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已于1928年3月结婚,诗人昔日心中的女神如今已成为别人的新娘,徐志摩的心境可想而知。《再别康桥》与其他康桥诗文比较,更委婉缠绵,在深情的赞美中,流露出浓郁的哀伤和落寞。如果没有诗人婚姻的危机和康桥之恋的痛苦,仅仅与康桥“再别”,是不会如此哀伤的。

《再别康桥》的情感指向

1928年秋,惆怅的徐志摩只身来到康桥,故地重游,往日的欢乐又浮现在眼前,对那段美好的时光,既无限思恋,又无限伤感和无奈。《再别康桥》终于在康河梦一般的氛围中诞生。

《再别康桥》,层次分明地勾画了妩媚动人的康河:夕阳照耀下艳丽的河畔垂柳、绿油油的多情的水草、清澈幽美的拜伦潭和星光斑斓的康河夜景。但是,诗人“并不是单纯地歌咏康桥妩媚的自然风光”(徐荣街语),而是通过对康桥的赞美和依恋,充分表达了他对林徽因那段恋情的深深怀念和珍惜,这在诗中已充分反映出来。如“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从字面上看,“垂柳”很难与“新娘”联系到一起,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会明白:它只是一个表意之象,诗人看到河畔那霞彩纷披的垂柳,轻轻拂动着柔软的枝条,是那样的柔美多情,它多么像当年康河边上的林徽因――自己心中的新娘。因此,艳丽的金柳,就是林徽因的象征。只有这样理解,才能把握“波光里的艳影”,为什么不只在康河碧波中荡漾,还“在我的心头荡漾”。也正因为“柔波”里有“艳影”,诗人才愿做康河水草。再如“那榆荫下的一潭……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不仅描述了拜伦潭潭水的五彩斑斓和如梦般的幽美,而且还暗示了诗人当年曾在潭边凝思,充满对未来、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里沉淀着天上的彩虹,也沉淀过他对爱情美丽多情的梦。因此,诗人要泛舟康河“寻梦”――寻找他往日的欢乐。康河妩媚依旧的景物触及了诗人的伤感情绪:惆怅、无奈、怀旧的种种感觉洋溢在他的心头。带着排解痛苦、寻找旧欢的痴想“轻轻地来”,得到的是更强烈的痛,诗人只好“悄悄地”离去。

我们在把握《再别康桥》的情感指向时,除了联系诗人的婚恋生活外,还要考虑诗歌创作的具体背景,即当时徐志摩、林徽因都已分别结婚,都是有一定身份和影响的人物,徐志摩即使要“寻找旧欢”,也不便直接表白;即使他自己无所谓,也不忍心伤害林徽因。他只能借景抒情――借眼前之景,抒心中恋情。

因此,《再别康桥》是诗人与自己隐秘的感情世界的惜别,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寻梦时的落寞和惆怅,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和苦闷。(本文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为:07CSHJ04)

参考文献:

1.濮思明:《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安徽教育》,1997(7)。

2.汤登仲:《〈再别康桥〉备课三题》,《中国语言教学》,2003(8)。

3.吴福辉:《徐志摩自传》,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4.韩石山:《徐志摩传》,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5.乐齐:《徐志摩经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版。

6.田时雨:《一个真实的林徽因》,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5

黄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

黄华同志是我十分敬重的老前辈,在他担任外交部长时,由于工作关系,我曾给他当过一段时间的英文翻译,其实,他本人中英文造诣都很深。在和黄华同志相处的日子里,我有幸得到很多言传身教,受益匪浅。在黄华同志百年诞辰、《黄华画传》付梓出版之际,看到这一幅幅珍贵照片,有感于他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和对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贡献,我确实有很多话要说,以表达对黄华同志的缅怀和崇敬。

在风云激荡的革命战争年代,黄华同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参与组织指挥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从此踏上革命征程。我曾多次听他谈起那些难忘的经历。外交战线上许多他当年的老战友,也充满深情地向我讲述过他们的战斗岁月。这些既增加了我对黄华同志的了解,也让我深受教育。1936年,黄华同志陪同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赴陕北苏区采访,从此与党的外事工作结缘,随后广泛参与了党的对外交往各项工作,先后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共事,在国、共、美军事调处执行部任职,在极端复杂的条件下正确执行党的外事工作方针政策,深得中央领导同志信任,为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黄华同志奉调出任天津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后又调任南京军管会外事处处长,参与接管政府外交部,负责处理有关对外事务。新中国刚刚成立,他即担任上海市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在复杂敏感的背景下妥善处理了大量涉外事务。当地的老同志向我谈起当年的情况时,都说黄华同志外事工作经验丰富,处理问题非常周到,“我们都听他的”。直到今天,这几个城市外事战线的同志们,都对黄华同志担任过“他们的处长”感到非常自豪。

在百业待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拥有丰富外事经验的黄华同志承担了许多重要的和开创性的工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全面参与朝鲜停战谈判、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和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等重大外交活动。他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是首任驻加纳大使、驻加拿大大使和常驻联合国代表,也是“”期间唯一未被调回国内的驻外大使。1981年黄华同志重返加纳访问时,他在车上给我讲起他任驻加纳大使时一次不多见的经历:1964年加纳国内发生谋刺恩克鲁玛总统未遂事件,当时总理和副总理兼外长即将访问加纳,面对严峻形势,黄华经过深入研究分析,建议访问如期进行,和陈副总理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毅然决定如期访问,访问收到了极其成功的效果,极大促进了中加友谊和中非友好。这次黄华同志重访受到加方高度重视,我记得加方为他举办了盛大欢迎宴会,他同加纳老朋友再次见面交谈甚欢,充分体现了他对非洲人民的深厚感情。1971年,黄华同志作为中央三人小组成员参加接待秘密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为打开中美建交大门作出了贡献。他与基辛格也自此保持了30多年的交往与友谊。一次他在钓鱼台会见基辛格时,我陪同参加了那次活动,我至今还珍藏着那次活动的合影照片。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85岁的基辛格还来京看望了95岁的黄华。基辛格称赞黄华是中国杰出的外交官,不但很坚定、很有才华,而且很有人情味。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也是黄华的老朋友,我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期间,老布什经常向我问起黄华的近况,要求代为致意。 时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处长的黄华 递交国书后,黄华与加纳总统克瓦米·恩克鲁玛互相祝酒 1991年1月23日访问美国期间,黄华应布什总统邀请到白宫

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外交工作担负着改善战略安全环境,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在邓小平同志的直接领导下,黄华同志作为外交战线的重要领导人,坚决贯彻中央对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带领外交战线的同志迅速打开局面,为我国国内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期间,他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主持了与美国的建交谈判工作。1979年,黄华同志陪同邓小平同志访美,我亲眼目睹他在狭窄的专机上不断地找人谈话、研究工作,为小平同志访美取得圆满成功做了大量工作。1982年,我亲身经历了黄华同志在墨西哥坎昆、后又赴华盛顿与美方商讨解决美售台武器等问题的过程,他坚定地捍卫国家、安全和尊严,使“八一七”公报最终得以发表。我回想他当时与美方艰苦谈判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1982年,黄华同志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赴莫斯科出席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葬礼,并同苏联外长会谈,这是中苏关系恶化二十多年后两国外长首次政治性会谈,使中苏关系进入努力探索正常化道路的时期。在对日关系方面,1978年他同日本外相园田直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推动中日睦邻友好进入新阶段。他先后五次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陪同我国领导人或率团出访亚、非、拉、欧、美等五十多个国家,增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黄华同志善于广交深交朋友,积极推动对外民间友好交往和议会外交。他与斯诺、史沫特莱等国际友人保持着非常好的关系,并发起成立了中国“三S”研究会,后来改组扩大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他多次在国内外主持研究会的有关会议,我参加过其中的一些会议,深深感觉到他对老朋友的真诚和情谊。离开外交一线岗位后,黄华同志依然放不下他热爱的外交外事工作,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常委等重要职务期间,多次应邀出席国际行动理事会年会,还出任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基金会等重要民间团体的领导职务,为推动对外友好交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黄华同志病重期间,我去医院看望他,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大事,最关心的还是外交外事工作。在他的身上,处处都能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外交家的优秀品质。他坚定贯彻党的对外方针政策,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问题,原则坚定,策略灵活。回忆我随黄华同志出访的往事,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他工作作风严谨,工作起来十分忘我,对同志们要求严格,同时也很关心。他学识渊博,仍非常注重学习。我记得1980年随他访问巴基斯坦时,他看到一本巴方的画册,就认真地看了起来,非常投入。他特别注重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风俗,对人很尊重,即使分别多年的朋友,他依然能清楚记得对方的情况,再见面时都有感情交流,一切都那么自然。 1985年6月1日,黄华率全国人大代表团访问委内瑞拉,6月7日在加拉加斯拜会总统海梅·卢辛奇 2002年11月,黄华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关于情感的日志范文6

论文摘要:情志相胜法是自《黄帝内经》面世以来所倡导的独特心理疗法,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从分析传统养生学中的情志相胜法和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把前者运用到叶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中,为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断的方法,做到古为今用,以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更好地成长成才.

1情志相胜法的概述在哪

    人的心理活动,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中医运用五行学说,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大体系,根据喜怒优思悲恐惊的不同特点,而将其具体归纳为某一脏的生理功能,即五脏生五志,其中喜为心之志,怒为肝之志,思为脾之志,悲(优)为肺之志,恐惊为肾之志;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引起情志的变化,当发生突发、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失调情况时,便也首先损伤有关的脏腑,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紊乱而发生病变.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反之调理情志也能达到调理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情志调节不仅可用于治疗情志疾病,对于其他脏腑疾病也能起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作用.

    情志相胜疗法,创自于《黄帝内经》,是中医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有系统的理论依据和临床积累.情志相胜法的治疗原理,就是巧妙地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用一种情志去纠正所克的情志,达到调节由这种不良情志所引起的疾病的方法.形成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亦称为以情胜情疗法、五志相胜、情志移遣疗法等.金元时期的(丹溪心法要诀》中则进一步发展了此法:“悲可以治怒,以侧枪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欢乐戏谑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祸起仓卒之言怖之.思可以治恐,以虑此忘彼之言夺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斯周之言触之.”

    历史上七情互治的案例颇多.如《后汉书·方术传)记载,华佗曾写信怒骂一位因思虑过度而患病的郡守,使其大怒呕出“恶血”而愈,据《冷庐医话》所载,清代名医徐徊溪曾以死讯恐诈状元:江南一考生因得中状元过喜而狂,徐假告以逾十天将亡,书生因受恐吓而病愈,通晓医学的书法家傅青主,曾教一位妻子优郁烦闷而病倒的青年,用文火加水垠软石头做药引,青年烧火几天几晚而无倦意,妻子见状深受感动,最后化恨为爱而疾愈。

2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亦称精神健康,是指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在工作生活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价值。

    当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与家庭对大学生们寄予的希望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不仅要能面对现实,自知自制,适应环境,情绪稳定,而且要求他们乐于学习,善于交往,有较高的耐挫力和较强的竞争合作意识.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急需疏导和调节.冈

2.1自卑、抑郁在哪

    有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就在于此,由于自卑而导致自轻、自贱、自我封闭.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经济生活和人际交往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不与同学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使整个人生带有浓重悲观消极的色彩.

2. 2忧郁、沮丧

    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多来自于贫困家庭.他们的个性特点是内向、敏感.平时情绪抑郁消沉,神情恍惚,多愁善感,失眠厌食,精神不振,学习动力不足.他们要靠家长或自己借债来支付高额的学习费用,而这些将来要靠他们自己来偿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心中常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极多的优虑,害怕毕业后还不起债、生活不幸福、事业不顺利,对未来没有信心.这些同学言谈举止时而冷漠时而激动.冷漠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参加社交活动,没有集体荣誉感,甚至对于同学的关心帮助也无动于衷;个别贫困生甚至认为社会对自己太不公平,活着太累、负担太重、人生没有意义而产生退学、轻生等念头和行为.这在大学校园屡见不鲜.

2. 3嫉妒、愤世

    他们总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比别人好,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这种矛盾致使他们的情感、认知心理出现障碍.有些学生看不得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强于自己,某些相貌平平的女生嫉妒身边貌美的女同学;一些同学嫉妒周围表现出色的学生,而自己却不努力学习改进;贫困生对自己窘迫的经济状况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一些有优越经济条件的同学产生了极强的嫉妒心理.这些表现都是对他人嫉妒,他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埋怨,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甚至敌视和仇视他人和社会.

2. 4虚伪、虚荣

    这类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好强、爱面子、图虚荣、好攀比、追求享乐与高消费,待人不真诚、虚伪、虚荣.往往有些同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认为自己很成熟,说话、办事一副老练的样子,为人处事不能以诚相待,欺诈同学、伪装自己等等;另外有些贫困生,由于图虚荣、爱面子,往往打肿脸充胖子挤人阔人之列,让大家刮目相看.如个别大学生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可以慷慨拿出一个月生活费的大半宴请同学、朋友,然后再避开同学的面长时间啃干馒头;这些虚伪的思想危害的是这些同学内心的净土。

3如何运用情志相胜法进行疏导

    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优郁、沮丧、妒忌、嫉妒、愤世、虚伪、狡诈、品行不端……这其中的大部分都与人的情志相关.情志相胜法作为传统养神法中的一种独特疗法,对情志方面产生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3.1对自卑、忧郁、沮丧、抑郁的疏导在哪

    传统养生学认为,优为肺之志,优,即优愁,也就是颓丧懊恼,沉闷不乐的表现.人当优愁不解引起情志郁闷,精神不振,必然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病变一般来说,优作为一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正常应答反应,不会对身体构成危害.相反,暂时而轻度的优伤,有助于对所遭挫折的重新认识,有助于人们在思想上获得正确的认识,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但是,当一个人的优愁悲伤太过,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的限度和承受的负荷,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优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严重者可因忧虑过度而丧命.善优多愁还可以伤脾,脾志伤则烦闷,四肢无力,不思饮食,或二便不畅等.由于优则气郁,故以喜治优.

    以喜胜优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如果学生一直是郁郁寡欢、悲悲切切,可以多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如果学生表现为不善交际,与老师和同学关系相处不好,孤僻、退缩和与社会隔离,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关系指导,帮助其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 如果学生因为感情矛盾、家庭破裂等出现的抑郁、悲观和绝望,可以考虑采取感情指导、家庭关系咨询协调以及心理治疗,从而缓解抑郁症状.当他们感到优郁,沮丧时,不妨去想一点令自己快乐幸福的事情.如回想一下和同学或好友一起共度的美好时光,或者做一些愉快的活动,如唱歌跳舞、看电影戏剧,和自己喜欢的同学一起去逛街、旅游等,以达排忧消愁的目的。

3. 2对思虑的疏导

    思为脾之志,思是精神高度集中地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思作为人体的一种情志活动,是正常的而且也是必需的.但是,当人们面对某一问题思虑过度,或者思虑时间过长,百思不解仍思不休止,超过了人体自身所能调节承受的限度,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机体构成危害,从而造成各种疾病.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故过思最易伤脾,而致脾的升降功能失常,脾气郁结,运化失健,发生胃院痞闷,饮食不香,消化不良,腹胀便塘等不适,所谓“思伤脾”;“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就是此意.思则气结,故以怒胜思.

    以怒胜思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思”引起的疾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优思之情感得到缓解.《古今医案》记载一病案:一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经商多年未归,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饮食,困卧不动,如痴如呆,服药无效.朱丹溪诊后告诉其父,此为久思气结,单纯药物难以治愈,需情志疗法.嘱其父打了该女几个耳光,并大声责骂,该女被打后十分生气,嚎哭叫嚷,朱丹溪又给了她一些药物调理,即能进食,又嘱其父说丈夫来信,不久可归,未再复发.

在大学生活中,我们亦可借鉴此事,在优思难解、不能自拔,如失恋、单相思等时,不妨想点对方引你愤怒的行为和事情,说不定有助早日摆脱痛苦,闲暇时可以欣赏音乐,调音乐可以疏通肝气,肝气疏达,则脾复健运,可解除脾郁思积.角音为春之声,像春天新生的植物一样破土而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角调音乐对思虑不解,优郁抑郁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头痛、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康复作用.如《甜蜜蜜》《快乐老家》等.

3. 3对愤世、嫉妒的疏导

    怒为肝之志.凡遇事愤愈,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倘因事非或某些病理性易怒过盛,则可引起怒发冲冠,慎目毗裂,在这种盛怒而又持续的情况下,则可导致肝气上逆、横逆等病变.如“怒伤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则气上”(《素问·举痛论》),都是这个意思.另外,忿怒之情郁积日久,不能发泄,更易导致肝的更多病变.怒则气逆,故以悲胜怒.

    (儒门事亲》中载:张子和治一妇人病,问病人曰:“心欲常痛哭为快否?” 妇曰:“欲如此,余亦不知所谓.张又曰:少阳相火,凌灼肺金,金受屈制,无所投告.肺主悲,但欲痛哭而为诀也.”于是,张子和鼓励病人尽量痛哭,其病得以康复.此病例为木火伤肺金,肝肺气郁,故以哭出为快.使其痛哭以宣泄之,使其调达而收效.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我们许多人又常常会为这些事情同别人大动肝火,这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调节我们的情绪,可以听一些节律低沉,凄切悲凉之曲,如蔡文姬的汉未古曲《小胡茄》、贺禄汀的《天涯歌女》、《四季歌》、黎锦光的(葬花》等,使我们在悲哀的乐曲声中消除怒气,调节情绪.

3. 4对自负心理的疏导在哪

    喜为心之志.喜悦本来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对人有益但暴喜,即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过分的大喜,也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也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乃至精神失常.《儒林外史》中之范进,因过喜而精神失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分激动,不但要防“气死人”,还要防’‘乐死人”. 《素问·举痛论》也说:“喜则气缓”.伤心、气缓,都是说明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的表现;甚至还可能出现哭笑无常,或精神失常,发狂妄语等. 喜则气缓,故以恐胜喜

    在日常生活中当大喜临门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要过分激动,不要放声大笑,还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想想,“可能搞错了吧”、“没有什么了不起”,以此来缓冲自己因惊喜而产生的急剧的情绪变喜为心之志.

3. 5对惊恐情绪的疏导

    恐为肾之志,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就是指的这个肾主藏精,为生气之源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出现二便失禁,精遗骨痰,肢冷等症;故《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恐俱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疾.恐则气下,故以思胜恐,以思胜恐,主要是通过“思则气结”,以收敛涣散的神气,使病人主动地排解不良情绪,以达到康复之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到惊恐不安时不妨多想一些其他的事情以分散自已的注意力,达到消除惊恐情绪的效果.

3.6运用情志相胜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情志之病,当以人事制之,对同一病症要分析其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情志影响,才能达到治愈目的.在使用情志相胜法时,一定要注意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并掌握施行情志治疗的时间,要在病人有所预感时,再进行正式的情志治疗,不要采取在病人毫无思想准备之时,突然地进行.而且还要掌握病人对情志刺激的敏感程度,以便选择适当方法,避免太过或不及。

    第二,在运用“情志相胜”疗法治疗情志因素所导致的病变时,要注意刺激的强度,即治疗用的情志刺激,要超过、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或是采用突然的强大刺激,或是采用持续不断强化刺激.总之,后者要超过前者,否则就达不到以情胜情的治疗目的.

4结语

上一篇爱的谎言

下一篇幸福的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