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例6篇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文1

电视与阅读的三项PK

从动因上看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电视的引人之处。孩子看电视的部分原因是父母没时间陪伴,他只好用电视来解闷;还有部分原因是孩子喜欢来自电视的快速信息以及夸张的乐趣。与之相对的是,在大部分家庭里,孩子阅读的书不是自己挑选的,幼儿园或学校提供了基准读物,所有学生都从第一阶段开始,枯燥缓慢地一本一本读至后面第N阶段。孩子其中萌发的种种兴趣爱好都被置之不理,这样如何能使他对书本产生热爱?这和电视制造的精彩和乐趣是多么地不同啊!

从内容上看

电视节目变换快速,色彩缤纷,内容可以是轻松的、滑稽的、恐怖的、予人信息的却不会沉闷死板。但父母自认为适合孩子的书却看上去很糟糕:插图平庸,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沉闷,内容永远无法让孩子哭或笑,也不能把他们吓得倒吸冷气或觉得恶心,封面一点也不吸引人――这正与电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环境上看

我们可以在一个温暖而舒适的环境中看电视――坐在地板上,蜷缩在椅子上,或者懒洋洋地倚靠在长躺椅上,或站在火炉前。和家里人一起看同一个节目,享受着这种归属感和分享的快乐。但孩子在看书时,通常不得不端坐在书桌前进行。如果你是一位严厉的家长,也许还会监督孩子的阅读进度,一看到孩子翻书太快或太慢,甚至乱涂乱画时,就马上跳起来指正。这样一来,读书毫无分享的喜悦与乐趣,孩子带着畏惧、羞愧和厌倦的情绪接触书本,又谈何热爱呢?

从心态上看

没人命令孩子每晚一定要看多久电视,我们都知道看电视是为了带来快乐和放松。而事情到了阅读上就不一样了,阅读经常作为家庭作业――要读完指定的页数或时间,有时甚至得复述或背诵,孩子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阅读对于孩子来说一点也不轻松。

正确对待来自电视的诱惑

事实上,喜爱阅读的家庭并没有将电视视为洪水猛兽――他们仍看电视,但对电视持有不同的观点:爱书本的孩子能从电视那获益良多,电视向孩子展示了许多未知的世界,给予孩子无价的信息和观点,这些将有助于他们日后理解更高深的文学。

电视和书本有一共同之处,就是我们在乎孩子从中获得什么。阅读不是一味地好,看电视也并不一味地不好,重要的是其中的乐趣感受、轻松愉快、加深理解以及满足需求。当孩子疲惫或无聊的时候不妨看看电视,但假期里应该尽量少看电视多看书。假期里只看电视是无法满足信息需求的,电视与书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它们协调进行。

我们不能走向反面,愚蠢地抗拒电视,而忘记了电视作为一个出色的媒体,是可以将孩子转向书本的。当英国广播电视台播出连续剧《秘密花园》时,英国上下所有图书馆里的《秘密花园》原著被借阅一空。对于比较艰深的国外小说,先看电视再读原著比较好,电视里的人物能够帮孩子弄清楚复杂的人名,也拉近了孩子与书本之间的距离。

要让书本比电视更有吸引力,并不似按着电视遥控器那么容易。然而,如果我们能提供装满各种诱人读物的书架,扮演充满爱与关怀的父母――那么,即使电视机闪动的魅力在客厅的另一角落里发出召唤,也将无法动摇孩子对阅读的喜爱。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让孩子爱上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营造一个弥漫书香的家,提供一个铺满书本的环境。当我们造访那些书香之家时,首先应该留意到这样一个因素――他们家里有书。有些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的孩子,既不会阅读也不肯阅读。原因并不难找到:他们有电视、玩具、电脑游戏、自行车……但是他们没有书。这些孩子在学校常常有阅读困难,他们的父母也许会为孩子成绩不好而焦虑,但他们没有去反思:如果家中根本无书可翻,又如何让孩子热爱读书和学习呢?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文2

孩子是小婴儿的时候,需要全职母亲或者称职帮忙的保姆,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健康有趣的阅读品,应该是孩子另外一个知识保姆或者教育助理。

在我看来,教育的起点之一,应该是培养孩子对图书的亲近熟悉,对阅读的爱好和正确方式。教育孩子阶段,做父母应该寻求的最大帮助,是图书。

最聪明,最会偷懒的父母,是早早地给孩子播种阅读的爱好。找对了书,教育几乎有了一个应有尽有的世界。做父母的人有了最大的依靠:无论是居家还是旅行,是忙于工作,还是和朋友聚会,一个能够在书中自得其乐的孩子,能够赐给父母莫大的自由。尤其是,在你手忙脚乱的时候,递给孩子一些合适的读物,给他合适的光线,让他有舒适的椅子,让他有间断休息的方法,父母就可以从被孩子的纠缠中轻松解脱出来。有些幸运的父母,偶尔会因为孩子的过于沉迷书籍,或者认为世界上好书太少而忧虑,不过,这比一个无所事事的“多动症”孩子给你的忧虑毕竟小一些。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长大,会离开父母。父母曾经辅导他阅读的情景,最初为他大声朗读的时光,也会深深留在心底,成为一抹明亮的温暖。

对于孩子来说,他会越来越大,成为孤独的成年人,甚至有一天,父母撒手,把孩子留在更空旷的世界上体会生命的孤独。无论多么幸福或者幸运的生命,都必然遭遇的孤独时刻。作为父母,即使不在孩子身边,甚至和孩子不在同一个世界了,仍然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在孤独中获得应有的慰藉,而不必付出什么代价。作为孩子,父母这样的天堂,这种无条件的依靠,早已因为自己成年而羞于继续享受,或者因为不幸已经失去高龄的双亲了。这个时候,书,就是最贴心的挚友,近在手边的精神依赖。孩子,这个时候,应该无比感谢父母,留给他乐于阅读这样的无价之宝。我们可以借用文学家毛姆说的一段话,看看阅读之宝是多么的无价: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文3

1.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读书情趣

(1)设立图书区,幼儿喜爱的图书区应该是一个比较安静、有良好采光条件的、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区角。图书种类要齐全,如知识类、童话故事类、自然科学类、美工操作类等,让幼儿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益,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阅读需求。也可以让幼儿每人从家里带一本图书,大家交换阅读,让每本书轮流到每个孩子手中,要求幼儿爱护图书,不乱涂乱画,不损坏,不丢失。还可以充分利用饭后时间及活动间隙,组织孩子自由阅读,让幼儿会读书、乐读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2)依据图书的类型及读书形式的需要选材,在自由读书的区角活动中,应选择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在集体读书时,应提供给幼儿人手一册的同一内容的小图书。

2.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读书兴趣

(1)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幼儿喜欢书。教师要准备足量的优秀读书,经常跟幼儿在一起阅读,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图书里的语言,这样幼儿就会对读书产生感性认识,慢慢喜欢读书。

(2)让幼儿有机会讲述。一方面,要经常给幼儿讲书中的故事、童话和儿歌,这样既能正确示范阅读和概括讲述的方法,又能大大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对于幼儿喜欢的故事可反复讲述,有意识地让他们不断倾听和感受,认识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的画页构成的。另一方面,要给幼儿讲述的机会和时间,可以在集体中讲述,也可以在师生间讲述,或在同伴间互相讲述。这样既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图书的理解情况,及时指导,又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体验到书籍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3)经常与幼儿交谈。教师要经常与幼儿讨论图书中的故事情节和内容,交流各自的感受,促使幼儿对图书中的故事进行思考和提问。交谈时,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话,让他们坦率地提各种问题,给予解答、肯定和评价,增强其对阅读的自信心。

(4)让幼儿学会思考。应指导幼儿边看边想,启发他们合理想象,从画面上的人物姿势、动作去认识人物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从人或动物的神态、表情去了解其内心活动。如阅读《聪明的小鸭》时,教师问幼儿“小鸭真的会学狐狸叫吗?它这样做是为什么呢”?引导幼儿进行分析思考,说出小鸭是为了让村里的猎狗听到声音后来救它,从而点出图书的中心,使幼儿感到会看懂图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5)让幼儿自己找故事。教师在餐前讲故事时,应有意将故事讲到一半,让想知道故事结果的幼儿自己去阅读,从而激发幼儿看书的热情,也可以进行看谁找得多、看谁找得准的游戏。另外,还要给予幼儿多次欣赏图书或其他文学作品的时间,让他们在反复倾听中不断体验、品味作品中优美的词句,分辨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讨论,让他们大胆地、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对图书中各画面的理解,再次产生阅读的欲望和情感。

(6)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读书习惯。把读书放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背儿歌采用不同的跟背形式,如拍手跺脚异步跟背、学做动作同步跟背等。在游戏中阅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背会了儿歌。把学习目的潜藏在无意识当中,使孩子感到他们是在游戏,是在表演,就会兴趣浓厚,乐于参与。

3.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文4

家里有一本相簿,贴满了年代久远,但却保存得极好的照片。照片里的那个少女,标致美丽,漆黑发亮的头发,长可及肩;长长的丹凤眼,隐隐含笑。她穿着时髦的泳衣,倚在游泳池畔的栏杆上,星星点点的阳光在她脸上跳跃;她穿着紧身的格子长裤,骑着脚踏车在马路上奔驰,黑黑亮亮的头发在风里神气地飞扬;她穿着圆领细腰的大花裙,斜斜地坐在如茵的草地上,笑容比周围嫣红姹紫的花卉更为灿烂。

照片中的这位少女,如今已经65岁了,她是我的母亲。

结婚之前,没有任何人相信,母亲能够吃苦。外祖父是怡保数一数二的殷商,拥有一幢占地极广的双层大宅。虽是富商,然而,外祖父全无伧俗的铜臭味,相反的,音符和书香,满屋飘溢。

天生聪慧的母亲,在这种优渥的环境里,逐渐成长为一名极为出色的女性。她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入水能游,出水能弹(钢琴)。她不但通晓中英双语,而且能写出一手流畅的好文章。

1945年,被誉为“抗战英雄”的父亲,在拜会怡保侨领外祖父时,看到了坐在小厅里为外祖父处理文件的母亲。

惊艳。

从此,外祖父那座大宅便变成了一块强力磁石,每天晚上,风雨不改,父亲一定准时报到。终于,成功地俘虏了美人心。

婚后的生活,时而安定,时而坎坷。父亲曾与朋友在一个唤作“和丰”的地方开采锡矿。然而,由于所投资的那一大块土地锡米不多,因此,那几年的辛苦便白白付诸东流。

我出世时,父亲已是个小酒铺的店主了。小小的酒铺里,访客川流不息;然而,这些来访的人,谈酒不买酒,他们谈文化、政治、社会、理想。每每尽兴而归时,生性慷慨的父亲便把一瓶瓶的酒送人。这种“特殊”的经营方式使小酒铺的赤字愈来愈多,最后,闭门大吉!

这时,一向热衷于文化事业的父亲,高高兴兴地办起报纸来,这份报纸,取名《迅报》。

筹办《迅报》期间,家中的经济拮据不堪,我们住在一所无电无水供应的茅屋里,屋外乱草丛生、群蚊飞绕。一条邋里邋遢的河,日夜不停地在屋外呜咽抽泣。

有了3个稚龄孩子,母亲的家务永永远远也做不完。婚前那一双保养得极好的手,粗糙了,起泡了,生茧了。童年里最为清晰的一个印象是:穿得极为朴素的母亲,蹲在地上,用竹枝扎成的扫把,一下一下清扫地上的污水。

那一年农历新年,近在眉睫,可是,米缸却有断炊之虞。夜极深,爸爸还在外头奔波张罗。母亲煮了一锅稀稀的白粥,3个小孩儿狼吞虎咽。母亲坐在桌旁,双眉微蹙,不言不语。她面前的那碗白粥,没了烟气,冷冷的、白白的 、圆圆的一团,好似一张血色被抽离了的忧伤的脸。远处,隐隐地传来了爆竹的声响,稀稀落落的,好像是星星点点的喜气,可是,这喜气,却是摒绝在我家门外的。好不容易等到爸爸回家来了,两个人相对看时的表情是没有表情。

外祖父对于女儿困窘的情境并不是视而不见的,可是,母亲倔犟的傲骨却使她不肯接受任何来自娘家的接济。而情操极高的父亲,对于金钱的概念始终很淡薄。夫妻两人打定心意,齐心协力地咬紧牙根以渡过人生这一段萧瑟酷寒的黑暗期。

在贫穷的夹缝里为三餐营营碌碌的母亲,精神生活却是丰富多彩的。她为父亲的《迅报》写长篇连载小说,笔触细腻,情节曲折,据说拥有不少读者呢!

我依然清楚地记得母亲低着头在沾着油迹的木桌上写作时那美丽绝顶的神情。煤油灯里闪烁不定的火舌映照在褐色格子的稿纸上,好似无数小精灵在快乐地起舞,母亲嘴角含着温柔的笑意,整张脸的轮廓显得非常地柔和。在这个全神贯注地进行创作的时刻,她不是母亲,不是妻子,她是她自己,一个完完全全的自己。

除了创作,母亲也自行翻译外国的文稿。她对语文,有着强烈的兴趣,数十年来,不论处于顺境或是逆境,她都不曾放弃阅读。常常涉猎英文杂志报纸的结果,使她有了极强的英文基础,因此,从事翻译,得心应手。

文化事业,是恒远地寂寞的。父亲创办的《迅报》,在苦苦支撑了3年之后,因为曲高和寡而闭门大吉了。

这时,父亲决定离开怡保,南下新加坡另谋发展了。下这决定时,家中老幺刚出世不久,母亲在初生婴儿不断啼哭的烦乱里,在稚龄儿女不停吵闹的慌乱中,保持着高度的镇定,有条不紊地把行李一件一件地打点好。

1958年,我们一家子挥别了淳朴美丽的故乡怡保,来到了当时繁乱而不繁华的新加坡,在地点偏远的火城,租下了一个房间,一家六口挤在一起住。

初到异乡的父亲,在他哥哥的协助下,当起了建筑承包商,早出晚归,日夜拼搏。

母亲呢,足不出户地照顾4个小孩儿。外头的花花世界,她连看一眼的兴趣也没有。邻居的东家长、西家短,她充耳不闻。柴米油盐酱醋茶、尿布桌布窗帘布,是她生活的全部。写作与阅读,和她已成了毫不相干的两码事。

在那段年轻的日子里,我曾是母亲眼中的刺猬。有一回,闹了情绪,受了责骂,足足几天,不和母亲对话。晚上,她一边抹桌子,一边叹气,说:“我是你母亲呢,怎么说你几句就当我是仇人。”

我抬头看她,就在明亮的灯光下,我看到她头上闪出了几根刺目的白发,眉眼处也牵出了几道惹目的皱纹。

我很震惊。母亲居然有白头发、有小皱纹了呢!千句万句“对不起”,悄悄地在心底响了千遍万遍,可是,说不出口来。

上了大学,忙着适应新生活、忙着结交新朋友,就算是周末也好似蜻蜓点水似的,轻轻一转,又飞离家门,在外头辽阔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大快乐。

这时,父亲的事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生活过得很宽裕。孩子又一个个长大了,母亲有了可以随意外出看戏购物的时间、自由和经济能力,可是,她依然还是足不出户。她窝在家里,弹钢琴、读书报、看电视、听音乐。这些,原都是她生活里的最爱,可是,生命里有一段很长很长的时间为生活而挣扎,她默默地痛苦地把它们都放弃了。现在,有了重温旧梦的机会,她当然紧紧地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来充分享受了。

母亲偶尔外出,也是为了拾掇青春期间曾有的快乐:她去游泳。尽管“荒废”了那么多年,可是,她的泳术并不曾生疏。一跳进蔚蓝的池水里,她便化成了一条灵活的鱼,溜溜滑滑地由一头游到另一头去。整个游泳池的水,都感染了她的快乐而轻快地荡漾着。有时,亲戚从外地来访,大家一块儿到马林百列公园去野餐。这时,母亲便会租一辆自行车从草地中央的羊肠小道飞来驰去。

我大学毕业那一年,50余岁的母亲“自动请缨”地为我誊抄洋洋10多万字的毕业论文。伏在闪着亮泽的花梨木桌上,母亲心无旁骛地把秀丽如花的字一个一个嵌入纤细的格子里。

去年,当上了专科医生的弟弟把父母亲都接到英国去住了。母亲寄来了大沓的照片:在伦敦大桥下的、在蜡像馆与伊丽莎白女皇合摄的、在泰弗加广场让鸽子站在肩膀上拍摄的……全都显得神采飞扬。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文5

关键词:农村家庭;幼儿;早期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06-02

一、问题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1]。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对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幼儿以后的高级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途径。

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环境,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大大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我国对于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进行了不少研究,而对于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农村幼儿家庭的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本了一定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对农村地区42位幼儿教养者进行了访谈调查。42位教养者中以父母亲居多,也有个别爷爷奶奶参与调查。其中,教养者绝大多数为青年家长,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访谈话题围绕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然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概括和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农村家长对家庭早期阅读的认知。调查发现,农村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知都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知之甚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教育的重任在于老师而非家长。当被问及“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谁主要来负责”,90%以上的家长认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任务应该由幼儿园来完成。“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老师去教的,我们能给孩子教个啥?”一位家长如实说。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里,所谓早期阅读教育是从幼儿入学以后才开始的,而教育的成果是由老师的教学和孩子“聪明”与否决定的。很多家长忽略了幼儿3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几乎全部来自于家庭,在幼儿0~3岁期间,家长如果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将会更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幼儿园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责任,但家长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家庭环境更容易使幼儿受到熏陶,而农村家长迷信“老师教学、学校教学”的传统思想依然严重存在。(2)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开展的时间晚。“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给她买书她也看不懂,没必要浪费那个钱”,一个1岁5个月孩子的妈妈这样说道。同这位家长一样,认为孩子太小,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家长约占70%。研究表明,6个月大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表征的能力,出现了最初的记忆和再认,这就代表着幼儿已经具备了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认知条件。1岁半以后,幼儿已经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完整句子。而大部分家长都认为阅读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殊不知这样的观念是在耽误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另外一部分会在孩子2~3岁期间开展阅读教育的家长,也只是认为提早学习认字、识数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以后“跟得上、学习好”。(3)将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等同于识字。当问及家长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理解”时,80%以上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活动就是简单地教孩子识字,督促孩子学会老师教的知识,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较少一部分家长认为,除了需要学习幼儿园的教科书外,还需要给孩子买一些其他类型的书来阅读,但阅读的目的仍然集中在认字、识数方面。持有这类观点的家长,错误地理解了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把早期阅读教育认为是机械的识字活动。“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2]家长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认识面普遍狭隘。同时,家长基本没有意识到,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过早的去强迫孩子学习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字,并不利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厌恶阅读的心理,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2.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许多农村幼儿对家庭阅读活动都表现出不喜欢或者排斥。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选择自己阅读或者与同伴阅读,有哥哥姐姐的幼儿,偶尔会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进行阅读,但大部分幼儿的阅读习惯都很差,不懂得爱护自己的图书,在阅读过后也不会整理书籍。受家庭环境、家长观念以及家长指导方法的约束,幼儿的阅读量和阅读面都比较窄。据访谈统计,农村家庭幼儿的阅读时间每周超过2个小时的仅为11%。孩子在闲暇时间,大部分都用来看电视、玩游戏,大多幼儿没有或者很少有家庭阅读经历。有阅读经历的幼儿多数也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学习识字,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喜欢阅读,愿意主动阅读,有阅读兴趣的幼儿少之又少。

3.家庭早期阅读活动形式。家庭阅读教育活动的形式包括亲子阅读活动,邻里间交往性阅读活动,家庭外出的郊游、参观性阅读活动。农村家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形式单一,仅局限在亲子阅读活动和偶尔的邻里间交往性阅读活动中。农村家庭的外出郊游机会少,几乎不会特意带孩子去参观郊游,家长们认为参观、郊游既浪费时间又消耗金钱,没有能力负担这项支出。家庭外出机会最多的就是带孩子参加亲友的丧嫁、乔迁活动,而在此过程中,几乎所有父母都意识不到可以借此机会为孩子开展参观性阅读活动,父母们一致觉得带孩子去就是为了热闹,让他们玩玩即可。

4.家庭中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材料情况。(1)家庭早期阅读环境欠佳。家庭早期阅读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物理环境方面,几乎所有家庭都没有为幼儿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区,也没有适合幼儿专用的书架和书桌。幼儿的阅读材料都是被家长随处放起来的,幼儿取阅起来十分不便。阅读的区域多为吵闹的客厅,稍安静一些就是卧室,由于没有固定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区域,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注意力不能保持,阅读效率低下。同时,阅读过后,图书会被幼儿随便乱扔,书籍很容易遭到损坏。在人文环境方面,首先,家长自身重视阅读、有阅读习惯的不到2%,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良好示范作用。其次,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活动没有热情和耐心,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去。家长参与幼儿阅读最多的就是督促幼儿“完成作业”,除此之外,能够为幼儿讲故事、念儿歌、与幼儿共读的家长仅为4%。不论是阅读的硬件设施、家长的阅读习惯,还是家长与幼儿共度的时间、频率,都远远不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2)家庭早期阅读材料的数量少、种类单一。经过访谈统计,在0~3岁的幼儿家庭中,幼儿的阅读材料不超过2本,在3~4岁的幼儿家庭中为2.1本,4~5岁的幼儿家庭中为3.4本,5~6岁的幼儿家庭中也仅为4本,家长每年为孩子购书的支出不过百元。多数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在3岁以前不懂阅读,拿书只是为了玩,而且容易将书撕坏,因此没必要特意准备阅读材料。而进入幼儿园以后,家长认为孩子能够把园里发的书学会就已经很不错了。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时,多倾向于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类的故事书或看图识数、认字类的启蒙知识读物,这些书籍基本带有拼音标注。大多家长认为幼儿阅读就是为了以后“学习好”,所以应该读一些和学习有关的书,而其他类型的书都是和幼儿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的。

四、讨论

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家庭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42位教养者的学历大部分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由于教养者自身的文化程度低,难以正确认识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等同于识字、识物、认数,很难有意识的、正确的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技巧。父母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不够重视。80%以上的父母认为幼儿期的家庭阅读活动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且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权交付给幼儿园和老师,认为只要提供给孩子吃、穿、住、行就可以了。在早期阅读的时间安排上,父母往往也是让孩子自己什么时间想读就什么时间读,没有让孩子在阅读时间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选择读物时没有针对性,父母由于不会选择,导致选择的读物不是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就是太枯燥,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觉得阅读是件“无聊、痛苦”的事,对阅读产生抵触,不爱读书。

参考文献:

[1]幼教博览编辑部.让书香弥漫童年――关于家庭早期教育阅读[J].幼教博览,2006,(1).

[2]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走向[J].学前教育教研,2005,(1).

Research on Preschool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Status of Rural Families

WANG Jin

(Tibet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nyang,Shaanxi 712082,China)

父母儿子一家乱全文阅读范文6

【关键词】幼儿教育;环境;资源

一、创设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师如果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优美、具有教育性的环境便能更大程度的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因此,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区域,丰富幼儿的活动便十分必要。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在我国各地教育资源不均的状态下,我们很难有统一定论,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知,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首先,学校要保障可以提供大量的图书等资源,教育环境基础相对较好,那么接下来教师又该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

1.利用群体环境激发竞争意识。幼儿虽然接触社会不多,但其心理已经对竞争有了初步的认识,阅读对于成年人来说可以是一个人安静的进行的事件,但对于好动不安的孩子,阅读则显得过于“安静”,多动且注意力集中能力差的孩子难以长时间进行这一活动。此时教师利用幼儿园或学校这一个有一群孩子的环境,就可以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不仅能使其更专注阅读书籍,更能锻炼其“竞争能力”,引导其进行良性竞争。例如,将幼儿分小组进行阅读比赛,比比谁可以背出更多的诗词或者找出书中图片的更多不同之处,让幼儿将阅读带入一种竞争状态,而避开了阅读的乏味感。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一步教师选定三本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如《少儿百科》、《成语故事大全》、《十万个为什么》,并将孩子们分成三个人一组,再给每小组的学生都布置阅读这三本不同图书的任务,以此保证每一小组内的学生都读到不同的读物,但小组与小组之间读到的是这三本书;接下来给孩子充分的阅读时间,并提示他们老师会从中提问并简单的介绍问题;等学生读完老师要求的章节后,老师要求读《成语故事大全》的所有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并根据回答正确的数目给予积分,依此类推。这样,为幼儿指明阅读方向和方法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帮助其集中注意力。

2.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激发其兴趣:初看之下,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与阅读关系不大,但正如我们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利用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那么,就要求老师为孩子创设这种多维的立体的学习环境。譬如幼儿阅读童话的时候,会很好奇书中所运用的拟声词在真实社会中是怎样的,如《咕咚》这一小文章,整篇都围绕“咕咚”这一奇怪的声音给森林动物带来的慌乱,如果不让幼儿知道咕咚是怎样一种声音,那么,对于理解力尚浅显的他们,这篇妙趣横生的小文就不能带给他们什么阅读的享受,更何况,现代社会大多数孩子早已远离山林,更无法体会文中的情景,那么此时教师便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用水和皮球等物体模拟咕咚的声音,也可以利用其他乐器,对比“咕咚”声与其他声音的差别,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动物会如此慌乱。也可以给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再如幼儿阅读的童话故事有很强的画面感,虽然很多图书都有配图,但所表现出来的都离幼儿生活较远,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读书后凭想象力将故事画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身边,加深幼儿阅读印象和兴趣,也能对其智力进行开发。

开展各类活动:幼儿天性好动,呆板的教学往往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需要趣味性的活动来辅助平时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文体活动的结合,万不可只偏重幼儿阅读而忽视体育活动,一味的阅读也会让幼儿产生乏味感,切记文体结合。

二、积极与幼儿家长配合

我国当代幼儿现状是大多数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幼儿,但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又担任了最为重要的角色,读书是不仅是为了让幼儿读和明白读了什么,更是帮助其树立早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读童话是为了让他们相信爱和善良是永恒的美好,读诗文是为了让他们灵秀,读成语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如何处世、如何做人,而不论读什么,都要让孩子学会去爱。那么,在教师积极营造阅读环境和氛围的同时,一定要家长配合。

教师可以和家长提前沟通好,告诉家长今天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教师要求学生读了什么书,那么幼儿回家后家长可以适当的和孩子探讨书中的人物,故事以及解答孩子的疑问,让孩子和家长多一条沟通的渠道。再如,对于阅读稍有困难的孩子,老师很难顾及的情况下也需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中这种轻松自在并且亲切的环境下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四川省的一位老师说过:“孩子就如颗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而老师和父母应如和煦的阳光、甘甜的雨露去温暖、滋润每颗种子,这些种子就能发芽、生根、茁壮成长。”幼儿面临的学习问题,不能自己解决时,老师说创造的学习环境便显得更为重要,老师应学会整合身边资源和家长配合呵护好祖国的花朵。以上提到的方式仅仅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感悟,其实方法还有很多种,需要各位教师共同探讨,用心挖掘。

【参考文献】

[1]高亚琼,谈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革新,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