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例6篇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1

关键词:英语;德育渗透;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49

一、利用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 英语语言自身承载着德育的功能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就蕴含着德育功能。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融合了各种文化,这其中有许多和我国文化相契合的地方,亦有许多和我国文化相冲突的地方。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间接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两种文化和道德的冲突。人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地解决道德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涉及西方语言文化时,必须要分辨是非、把握方向,把英语语言本身蕴含的德育功能运用好,发挥出它的最大功效。

2. 英语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素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英语教师的教学离不开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媒介物,教材内容是经过筛选的学习资料,总体来说都是积极向上的。以新标准教材(必修一)为例,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包括努力学习、热爱祖国、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科学精神、探索精神、热爱传统文化、保护动物、创新精神、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帮助他人以及与人为善等。综观我国现行的英语教材,德育素材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每个章节中,这些德育素材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可能。

3. 保障学校德育的顺利实施,完成英语教学的德育目标

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课程标准把德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德育符合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哲学理论、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论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而有效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完成了英语课堂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实现了德育目标,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机结合。

4. 丰富英语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方面强调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和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英语教师只注重教材中的知识点,而缺少对于德育素材的捕捉,导致英语课堂只是知识传授,而缺少人文性。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能够使课堂充满人文性,如富有哲理的英文小故事、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令人敬佩的名人事迹都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英语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应用

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英语教师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 善于识别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英语教材的内容大多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它承载文化、传递思想。其中,有大量的德育内容,涉及思想、政治、法纪、道德以及心理等各方面,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珍爱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行为礼仪教育、团结友爱教育、诚实守信教育以及科学探索精神教育等。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英语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承载着英语国家的文化,英语教师要分辨是非、把握方向,避免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

3. 在英语教学中主动使用德育素材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主动使用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在思想上肯定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教师有效地运用英语教材中德育素材的重要一步。

4. 积极拓展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对于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英语教师在运用时要积极拓展,以期达到最佳的德育效果。积极拓展英语教材中德育素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德育素材内容的拓展。第二是德育素材应用方法的拓展。教师要寻找适合的途径来运用德育素材。具体应用方式主要包括:(1)正面讲解。教师可以直接就某一素材进行讲解,但是要注意语言的使用方法,要避免生硬地运用语言,应该以情动人,强化语言的感染力、鼓舞力和巧妙性。教师语言要蕴含高超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认同和接纳。(2)及时强化教材中的名言、警句、谚语等。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一些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谚语等,教师要及时强化,加深学生印象,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有时往往恰当的一句话就会让学生产生心灵的震撼甚至终生受用。(3)组织学生英语演讲。让学生就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内容进行英语演讲,发表看法,英语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正确引导。(4)情景感受。就教材中涉及的某一德育素材来编排有关的英语话剧,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德育,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5)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实践,让课本中的生活、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地再现。

三、英语教师有效地运用教材进行德育

教师自身、教材编写组、学校等有关部门都必须做出相应的努力,以期英语教师能更加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进行道德渗透。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对策:

1. 英语教师要提高德育意识,树立以德育为首的教育观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

作为人文性非常强的英语学科,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德育责任,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德育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只有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德育观,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渗透德育,完成德育目标,有效地运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2. 英语教师自身要加强德育知识、德育理论的学习丰富的德育知识和完整的德育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识别、使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法纪、德育的知识以及道德哲学和德育理论、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修养。教师应具备的德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本体性知识”,即德育概念、德育内容、德育过程、德育原则、德育规律等相关的知识。二是“工具性知识”,即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模式等相关知识。如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和榜样示范法等;德育途径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德育模式包括认识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和集体教育模式等。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合理地运用德育方法和手段。本体性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任务。德育知识的积淀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先进的德育观念,完善的德育理论也是形成德育能力的基础。德育知识、德育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运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B透。

3. 英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改善教学方法,捕捉教育时机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寓德育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既要遵循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又符合英语教学规律。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这些德育素材和所要讲授的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需要、细微的情感变化,捕捉恰当的教育时机,并考虑所处的情境,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傅维利.真实的道德冲突与学生的道德成长[J].教育研究,2005(3).

[2]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王慧明.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0(9).

[4] 檀传宝.德育是每位教师的“必修专业”[N].中国教育报,2007.

[5] 戚万学,唐汉卫.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2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44-02

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而实施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涵特征

德育渗透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一种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水平。德育渗透的实质就是寓德于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同步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借助于各种教学载体和教学平台,形成一定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实现德育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渐进性、持久性、隐蔽性、主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要寓教于无形的德育渗透中,从而实现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和所蕴含的思想充分联系和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文化的熏陶,通过语文教材、创设教学情景、语文综合训练、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 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当前有些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常常出现注重知识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德育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逐步顺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3. 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需求。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其自制力又较差,对于一些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想道德的影响,常常会走向人生歧途。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典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德育渗透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1. 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者,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语文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感染力。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教育,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折服学生,使学生愿意模仿教师的行为,听从教师的教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行。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熏陶。

2.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阵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是语文教师开展寓德于教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华,包含着优秀的思想道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素材。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就是接受德育的过程,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对社会生活中的假丑恶进行大力批判,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语文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从而不断增强语文的德育功能。

3. 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德育渗透。创设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空洞的说教式德育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无法实现以情动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真实的、切身的感受,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渗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等诸多优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渗透,实现陶冶中小学生情操的重要目的,使德育渗透产生最佳效果。

4. 语文综合训练中实施德育渗透。语文综合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语文综合训练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使学生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通过整体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深藏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阅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仔细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作者和作品人物思想情感的熏陶。此外,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写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身边一些事情中往往蕴藏着深刻的社会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作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通过写作发现生活中一些事情的本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实施德育渗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演讲比赛、评析会、作文比赛等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实现能力培养和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寓德于语文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同时,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充满正能量,要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

总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在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综合训练和课外活动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的德育渗透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10-01.

[2]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3]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6.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3

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教材是实施课程教育的必备载体和工具,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情感道德教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教材内容所涉及到的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礼仪及风土人情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美、关爱)、社会文化(问候、告别、庆贺、就餐、看病)等等语言功能项目,在知识传输过程中重视情感态度的培养及道德教育。教材为这些目标的实施都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素材。参见表1:《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1-5》

2.在教学活动中,巧妙而有效地渗透,进行德育教育。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其实,教材文章的选取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道德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在备教材时,就应该不只是停留在语言知识的表面,而应该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巧妙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德育渗透。总之,只要认真思考和钻研教材,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挖掘出更好的德育教育主题。

当讲到Films and TV Programs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READING收集张艺谋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收集李安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收集STEVEN SPIELBERG所拍的重要电影,同时列出卖座率高及获奖影片;结合中国电影华表奖和好莱坞奖,列出三人得奖情况,进而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理解文化差异,同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岂不是很好的德育教育吗?

当讲到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可以让学生调查周围同学的饮食结构,同时反思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尤其是以“洋快餐”PK“民族小吃”为主题进行一次英语辩论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了解了我们本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热爱民族文化的品德教育。

在教学Body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时,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利用POWERPOINT课件、图片及视频,首先给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习得的“身势语”,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关于不同文化中“身势语”的情况。其听力部分介绍到美国家庭做客的礼仪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部分具体体现。

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必修外研版 高中英语必修5 MODULE 5

教学对象:高二(19)班、(20)班

教学目标:语言知识目标:词汇;复习状语从句;话题:体操王子、拳王阿里、球王贝利、马拉松比赛。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中根据文字表面意思对其深层含义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运用本模块的词汇和短语完成写作任务,并能口头介绍体育名人。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思路:本模块的中心话题是: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 关于体育、体育明星、体育精神,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非常好的素材。但是英语课作为语言知识为第一掌握要素;语言技能为第一训练要素,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能以渗透式进行,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情感真切,并且围绕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学步骤及教学设计思路:如表2

教学实践证明,将品德教育融入于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素质的提高,都有相当的作用,同时也净化了学生们的心灵。

通过这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英语知识,同时通过听说技能的培养――体育话题的演讲比赛,也让学生在课前的导学案的准备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精神的重要及我们祖国的伟大。

3.从学科的角度,德育教育应关注之处。首先,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外语专业素质是英语学科德育教育的关键。教师备课时要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其次,要注意课内外的互补和延伸,比如可以开展和学科内容相关的讲座、比赛、课外活动等,来增加德育教育的效果和效应。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功能;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重视的是有高素质,高道德修养的人才,而不是空有文凭实则道德素质低下的人。这就说明,道德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培养道德素质要从小学生抓起,只有在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打好基础,才能为接下来的道德教育奠定基石。这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文教学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名言和先进的人物事例,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吃透语文教材中思想教育部分,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榜样事例。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听故事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点,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成为一位被世人敬佩的人。教师同时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让学生看到小学语文教材潜在的、德育的内涵,并且教师要把这些内涵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小学生刚入学时,教师就应该用孔融让梨、雷锋无私奉献等故事来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知道凡是以人为善,谦虚进步。当然,教师在挖掘德育内容时还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不能单纯地讲解,呆板的引入,而是要以新颖的方式,幽默的语言来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其真正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理解和接受教师的德育活动,并主动配合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小学生理解教材的能力比较低,只对教材中丰富的图片和故事情节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讲解课文上的内容,让学生不只对图片或者故事情节感兴趣,也对教师讲的内容感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的表达出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小学生,让小学生为了提升自身的素质而努力。

2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一般是在课堂上,学生只是从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有限的知识,这种单调的教学环境无疑会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逐渐降低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那么就更不会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了。所以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环境的利用,课堂和室外相结合,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营造浓厚的德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主要的渠道,课外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主要渠道的作用,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设立情景短剧,也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在设立情景短剧时教师应该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作为参演人员,令两部分作为辩论的主体。可以以“帮助他人”为主题在课堂上就表演的这一主题进行辩论:如何帮助他人?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帮?怎么区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到在他人陷入困难时首先判定这种困难是“正义”的困难还是“邪恶”的困难,其次在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应该帮助。同时为了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教师也可以在室内张贴有关德育的名人名言和英雄人物的画像,用榜样的事例教育小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语文的教学要求定期开展德育专题系列讲座活动,让班主任定期的召开班会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可以组织植树种草和看望老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道德观念,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增加爱心,体会道德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3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

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所以在进行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德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充分联系社会实际,加强德育渗透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能力和写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只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采取“填鸭式”教育,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只是以自己的成绩作为衡量自己素质的标杆,无法真正认识自我价值,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习成绩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动力,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如果给学生灌输的是以成绩为主的思想那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造成性格的失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之后再学会学习。联系社会实际教师要做到挖掘时政热点以及发生在学生周边的故事,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在学校门口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乞讨的人,其中有真有假,有虚有实,有一些人思想品质低劣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于是采取乞讨的手段,欺骗大家获得人们的同情心。教师可以以这件事情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采取正面的教育方式,用教材上的先进人物的事例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事例的分析,教师要告诫学生千万不要有不劳而获的心理,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同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总之,德育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着重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德育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颜永平.从点滴做起——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3,(18):12-13.

[2]陈启珍.在小学语文拓展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尝试[J].新课程学习,2014,(9):23-24.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育 关联 切入点 正确原则

现在英语教学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轻思想品德的教育,往往把眼光盯在成绩上。殊不知,英语教学与德育关系极为密切。当然,在英语课堂上体现德育,绝不是简简单单板着面孔说教,而要讲究方式方法。德育的渗透不是用一些套话或是单纯的灌输就能够进行的,我们应将隐藏在课文里面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针对不同的教材选择恰当的方法。通过备课将德育融于语言教学这一常规活动中,在实施时应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向预定的目标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目的。学科渗透应注意的问题很多,总之必须保持本学科的完整性、独立性。

一、要理清英语与德育之间的关联

英语教学大纲这样写道:“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兴趣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我国和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历史、地理、科技、政治、文化礼仪和习俗风貌。要学习包括表达思维活动(同意、帮助、邀请)、情感态度(喜欢、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态度(抱歉、宽恕、感谢、赞成、关心)、社会文化(介绍、问候、告别、就餐、看病、庆贺)等三十多个语言功能项目,内容十分丰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极强的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及真实性,为课堂的德育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只要我们在使用该教材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过程中花点心思,就能较好地将德育融于常规的教学中,使之成为极好的德育素材,达到有效的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要找准英语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一是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学会自尊、自信、欣赏与理解。学生正处在道德的模仿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声问候、一个抚摸、一句赞赏都将在孩子的心灵中撒下道德的种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长的架子,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热爱、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是通过英语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大讲空洞的道理或说教。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就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巧妙地渗透爱国情结。

三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任何不切学生实际的想法只能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外活动,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四是通过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教师可采用各种比赛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如: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同桌比赛等,学生对此积极性很高,而且乐此不疲。但现代家庭中独身子女多,大多数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通过各种比赛活动,可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三、要把握英语德育工作的正确原则

一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应努力做到:按照初中生的特点,深入浅出地正确讲解知识;充分发挥教材的内在思想教育因素,结合知识讲授,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是紧密性原则。教师依据教材在施教过程中,找准教材中知识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至关重要。既要能够传授英语知识,完成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培养,又要适时渗透德育内容。

三是实效性原则。在渗透过程中,发掘的信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乐于接受,进而转化为他们的信念。

四是适时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机会及时渗入德育因素,自然地促进学生感情的升华和自我认识的完善;巧妙地启发、理解教材内容实质,从而领悟其中深邃的思想内涵。

四、要把握英语德育教育正确的工作方法

一是榜样带动法。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自身的形象和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先为范,后为师。通过教师高尚的人格、无私奉献的精神、扎实的基本功、严谨的态度、真挚的爱甚至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仪容仪表等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人格魅力,以自身的高尚道德树立榜样,带动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是提炼萃取法。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英语作为一种世界上流行最广的语言,它同样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英语学科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很多。具体教学时,时时处处都有德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课前认真备课,通过深钻教材,将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提炼萃取出来,并以此为切入点,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实施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这使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关于道德的作文素材范文6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品德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良好的理解能力是培养高尚品德的基础,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而且也可以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品德,因此应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将分析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寻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阶段 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其中教师是专门负责教育小学生们的人员,教师们不仅教会小学生们知识,培养小学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品德,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们也应该渗透德育,在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注意结合小学生们的理解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德育的渗透。

1.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小学阶段的德育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品德和素养,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们既应该重视传授课业知识,还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们的高尚品德,培养小学生们的品德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来培养,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就属于培养学生品德的直接方式,除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之外,小学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可以让小学生们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教师通过学生的写作内容可以判断学生们的品德培养和性格塑造的具体情况,有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品德的发展情况,进而选择德育的方式和主要内容;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小学生们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小学生辨别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能力,让小学生们认识到不能够做有违公共道德的事情,不能够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再次,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在提高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我国下一代的整体道德素养,当这些小学生长大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可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德育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1在写作素材积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

小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于语文课本和课外读物,小学生在积累语文课本中的素材与积累课外读物的素材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渗透德育。目前立意新颖的小学生作文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在考试中此类的作文也比较容易得高分,因此很多小学生更喜欢在语文教材之外寻找能够帮助写作的素材,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必须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人故事和事迹,小学生非常崇拜英雄,喜欢学习英雄的行为和品质,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选择具有榜样作用的名人事迹,保证能够对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注意到语文教材中有用的素材,并在指导小学生学习课本中的素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除此之外,小学语文作文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们认真观察生活,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作为写作时可以用到的素材,并定期对学生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如有些小学生会看到生活中有些子女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不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致使很多老人无家可归,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们这是错误的行为,让学生们意识到尊敬父母孝顺父母是正确的做法,是一种美德,小学生们就会不自觉地去做能够体现美德的事情,让学生们逐渐培养起高尚的品德,这种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能够帮助小学生们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在小学生积累素材过程中渗透德育可以从课本素材的积累,课外素材的积累和生活素材的积累等方面入手。

2.2在传授学生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向小学生传授写作技巧时,也可以渗透德育。在教导小学生写作时,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们作文中所体现的思想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不能够赞扬违背社会道德的人物和思想,这是作文中比较基本的技巧和要求,通过向学生们传授这样的写作要求和技巧,小学生们就可以领会到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为人们所认同和赞扬的,不能够做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教师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达到了渗透德育的目的。

2.3在布置写作题目时渗透德育

在给小学生们布置写作人物时,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挑选具有警示作用或者教育意义的题目,如让小学生们写出对某件事物的看法,或者是让小学生谈谈某件事给自己的启示,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小学生们去思考社会中的一些事,锻炼小学生们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而且小学语文作文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小学生的思想动态。

2.4在批改作文时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对小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过程既是了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也是了解小学生思想动态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了解小学生思想动态和道德品质之后,小学语文作文教师应该写一些评语,如果小学生的作文写得好而且体现出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教师就应该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小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了错误的想法,或者是赞扬了没有道德的人,教师应该及时纠正这种错误,小学生非常重视语文作文教师查阅作文之后所给的评语,教师们应该重视起这个过程,在写评语的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结 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高尚的品德,而且能够影响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整体素质,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在具体操作中小学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在传授学生写作技巧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在布置写作题目时和批改作文时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肖平华.寓德于教,教书育人--论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A),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