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教育片范例6篇

爱情教育片

爱情教育片范文1

关键词:爱国主义影片 思想教育 藏族学生 辅导员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对藏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赋予学校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仅仅依靠学校的几本德育教材和书本上的说教远不能满足藏族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必须根据藏族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运用爱国主义影片进行分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通过观看形象生动、主题鲜明的电影,激发藏族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大力发展各地区经济,促进祖国的繁荣和昌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本文就如何运用爱国主义影片对藏族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问题,进行日常实践工作的有效性研究。

一、围绕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和时事,引导藏族学生通过影片来了解历史,关注时政动态,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

对民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首先学校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校领导直接关心支持,把“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活动作为一件实实在在的大事来抓。针对藏族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校思政部精心挑选有利于藏族学生健康成长的集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进行播放,无论是在思政课堂上,还是在日常辅导员的主题教育活动中,都有意识地融入了影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对观看影片的兴趣。

围绕事件,帮助藏族学生了解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激发藏族学生热爱祖国,以振兴民族复兴为己任,维护国家的爱国热情,辅导员在主题班会之前选择了《鸦片战争》、《林则徐》推荐给学生观看,学生们通过观看影片并上网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史实,明白了从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国际情况到鸦片的输入这两个情节的内容,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而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向外掠夺的必然结果,大量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落后就要挨打,不仅割地赔款,而且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导致了等历史遗留问题。藏族学生在主题班会上,通过交流发言,撰写影片观后感等活动,让辅导员了解了学生所持的思想态度,对于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结合时事热点问题,通过主题班会,辅导员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保证在重大事件面前,藏族学生能够与党和政府保持政治思想上的一致,实践证明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围绕年度重大时间点,引导藏族学生观看相关影片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升华并内化藏族学生的爱国情感

看电影所获得的只是感性认识,而观影后围绕影片内容开展各种相关活动,让电影教育在影片之外得到延伸,促使藏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由思想认识向实践活动的转化。以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为契机,组织藏族学生观看新近上映的影片《辛亥革命》,由于影片有成龙、李冰冰等明星主演,一开始就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虽然之前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已经通过上网搜集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并进行了交流,但那也仅仅局限在就事论事,还停留在概念阶段。通过观看影片,藏族学生们被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家义无反顾地挽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行为所打动,主动前往上海孙中山故居瞻仰伟人。 通过参观,藏族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到了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理性地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中国革命从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这种为了民族振兴,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精神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必须继承的优秀遗产。

学雷锋活动是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藏族学生对于此项活动并不陌生,但是很多时候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且对于雷锋精神的理解存在偏差。针对新时期学雷锋的特点,辅导员组织藏族学生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通过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做好事反被人诬陷的故事,藏族学生陷入了思考:新时期如何学雷锋?通过讨论,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好人好事还是要做,但是要保护好自己。在“随手公益,志愿随行”的号召下,藏族学生积极参加敬老院志愿者活动。藏民族本就是个尚老的民族,老年人在家中是最受尊敬和爱戴的长者。藏族学生利用自己的民族优势,把藏族歌舞带入敬老院,虽然和当地老年人之间语言不是很通畅,但热闹的气氛很快消除了尴尬的场面,一下子就拉近了藏族学生和老人们的距离,藏族学生试着用普通话和老人进行交流,老人们也对来自藏族地区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非常有耐心地询问藏族孩子在上海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参加活动的藏族学生后来反映:看到这些老人,我就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情不自禁地就帮老人揉肩捶背,打扫卫生。通过参加社区实践活动,藏族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内地普通民众的生活,语言交流加深了民族之间的情感,进一步内化了“我们是一家人”的理念。

三、结合藏族历史及文化,利用音乐元素,引导藏族学生观看带有藏民族色彩的影片,增进其对民族团结的认同。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而电影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人们可以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通过电影音乐这种完美立体的形式体现出来。许多电影作品中的音乐深深的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即使是电影的故事情节有些已被忘却,但电影音乐却依然回荡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使人终身难忘。 电影音乐作品通过它特有的音乐形象,声像同步以情感人的形式和寓教于乐的方法,使藏族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得到精神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藏族学生对带有藏族元素的影片倍感亲切、贴近,在认识、热爱的土地的基础上,加之影片中音乐的效果,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感。

电影《红河谷》是一部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史,表现了汉藏人民团结奋战,英勇顽强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精神。亲人与同胞的死去没有让主人公旦珍屈服,她微笑而平静地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情歌。辅导员在组织藏族学生观看这部电影时,学生每每看到这里都会异口同声地跟唱这首他们熟悉的歌谣。影片中女主人公那悠扬的歌声唤起了所有藏人的斗志,藏人们随即一起唱歌相合。歌声响遍了山野,使得英军一片恐慌。在藏人们的合唱声中乐队演奏着庄严的旋律加入了进来,乐队声与合唱声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幅壮烈的画卷,仿佛在向后人讲述着这段难忘的历史。这首音乐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藏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传承了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四、结合所学专业特点,引导藏族学生观看有关护理职业的影片,树立其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貌,激发自豪感。

对藏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选择欧美电影作为素材,固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但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即正确认识本国和本民族在世界中的地位。 让藏族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有助于藏族学生了解欧美国家的情况,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建立正确的民族观,使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获得正确发展。同时欧美电影对爱国主义的表达方式往往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它们表现了我们过去未加注意而现在又亟待表现的主题, 如公民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 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英雄人物身上的普通人性等。辅导员在选择欧美影片时,要注意选择那些经典作品,影片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与思想发展水平,且对藏族学生的正确思想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只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让学生观看欧美电影,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藏族学生天性散漫,不拘小节,平时在护理实训室练习操作时一贯不注重细节问题,对于指导老师一再强调的无菌操作观念未置可否,认为自己会操作就行。为了帮助藏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引导藏族实习生在医院里认真向带教老师学习、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辅导员安排学生观看了影片《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美国)。影片是根据英国护理先驱、妇女护士职业创始人和现代护理教育奠基人弗罗伦斯・南丁格尔的生平改编的一部传记影片,真实再现了南丁格尔从进入医护领域到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事迹。作为一名未来的白衣天使,藏族学生对于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模糊,在观看了影片之后,学生们深受感动,明白了护理人员的职责之所在,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总之,对藏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承担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有待于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只要我们形成共识,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努力调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运用、精心安排影片,因势利导,将爱国主义影片同藏族学生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爱情教育片范文2

(一)高职学生接受品德教育时的特殊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的数量迅速增长,同时由于高校扩招等政策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招收学生的录取分数线逐年偏低,直接导致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人文素养普遍较低,他们对理论性的德育内容兴趣不大,掌握理论的能力和水平也较低。

(二)高职德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德育在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高职德育工作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复杂的社会现实和高职德育针对性不强导致其教育效果弱化。2014年9月课题组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高职德育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8名德育课专职教师及900名学生(该院共10个教学系,分别在每个教学系一、二、三年级各抽取30名学生)。调查显示,65%的高职德育工作者认为当前“高职德育课的教学效果”“一般”,10%的人认为“很不好”;72%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可以不上”,14%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只是为了获取学分”,43%的学生认为德育课“对我没什么用”,66%的学生认为如果“改变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将会对他们“十分有用”。同时网络相关数据表明,除教育部要求必须开设的德育课程外,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或德育选修课,德育形式也比较单一且传统,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形式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必修课[4]。为了增强高职德育教学的吸引力,改变当前高职德育面临的尴尬处境,拓展新形势下高职德育的有效途径,在檀传宝教授“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思想的启发下,课题组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开设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德育选修课,将欣赏型德育的理念有效运用于高职德育教学,既使教育主导者(高职德育教师)轻松愉快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教育对象(高职学生)在“欣赏”中自由放松快乐地接纳德育所表达的价值内涵,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德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二、欣赏型德育模式在高职德育教学中的典型

运用———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选修课的开设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是一门德育公共选修课,它并没有统一的教材与严格的大纲,是高职德育教师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针对高职学生德育理论掌握能力、水平较低但感知能力较强等特点开设的课程。它通过选取一部分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比如《圆明园》《穿越亚马逊》《紧急救助》《Di-nosaur》《TheIncredibles》等,师生共同全片完整欣赏后进行分析、探讨并交流感受,在欣赏和分析影片的过程中通过声、光、影、色、形、品等各方面的感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向影片的主人公学习,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接纳影片传达的积极奋斗、团结友爱、乐观奉献、勇敢坚毅、机智创新等价值导向与内涵,让学生体会到影片传达的品格之美,从而引起并维持他们对道德和德育的主动欣赏,以逐步提升其道德境界和道德生活品质。

(一)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课程设计

1.课程基本情况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课程性质为公共选修课,教学对象为高职大专学生,对学生的专业和年级没有要求和限制,学分为2,总学时数为36(其中理论学时数18,实践学时数18)。该课程使用自编讲义,所用影片均从互联网下载。2.课程操作该课程分欣赏影片课和分析讨论影片课两种类型,学期中单周欣赏影片,双周分析讨论影片,因而在一个学期18周的教学中需选择9部影片进行赏析。欣赏影片之前教师用PPT给出观看该部影片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在每部影片欣赏完毕后,在下周分析讨论影片课前完成上周布置的作业或者学生可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自愿写一份影片观后感。3.课程考核该课程的考核形式为考查。该科目总分100分,由期末考试40分、到课20分、作业20分和课堂发言20分4部分相加得出。课程既关注学生平时的基本行为习惯,更关注学生观看影片后的所思所想所悟,以及他们道德境界的提升及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课程使用影片的选取原则及考虑因素

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使用的影片既包括国产影片,也包括国外影视公司摄制发行的影片。在影片内容方面,既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影片,也有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法制纪律、弘扬传统美德、发扬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影片。1.影片选取原则课程使用影片选取严格遵循科学性、导向性、教育性、情感性、适用性、践行性原则。具体来讲,影片的选取必须尊重科学,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同时还需要选取对高职学生有正确科学导向的积极奋进、健康向上、明显传播正能量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教育性,也需要选取能够引起高职学生强烈共鸣并易于被他们接受、符合青年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影片,更需要选取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下潜移默化接受道德教育的影片。这些影片都能带给学生感观、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形成刺激与影响,增强他们的道德荣誉感和道德判断力,引导他们在现实中做出道德选择,并将道德认知经过长期践行后内化为个人优良的道德品质。2.影片选取考虑因素首先要考虑影片的国别。影片选取以国产影片为主,国外影片为辅。一个学期所需9部影片中国产影片至少5部,国外影片最多不超过4部。该课程是以道德教育为目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国外影片选取过多而国产影片太少,容易使学生产生国产影片无优秀作品的错误认识,不利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其次要考虑影片的时长。选取影片时长应该在90分钟左右为宜。该课程每周连续上2个学时,标准时长为90分钟。如果选取影片时长过长,则无法在当堂课上欣赏完整部影片,直接影响下周分析讨论课的进行,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再次要考虑影片的内容。影片的内容是影片选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9部影片的选取要涉及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圆明园》,体现社会主义团结协作的影片《紧急救助》,理想信念影片《冲出亚马逊》,弘扬父母对子女大爱的影片《海洋天堂》和《樱桃》,坚定职业理想的影片《Herbie:FullyLoaded》(美国),弘扬忠诚、发扬创新精神的影片《HomeAlone3》,体现家庭夫妻亲子关系的影片《TheIncredibles》等。涉及的内容越广泛,学生受到的“美丽”“动听”的教育更全面,对学生的触动与教育也更全面。最后还要考虑影片的趣味性与观赏性。这一因素充分体现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特点,课程中欣赏的影片只有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兼具观赏性与导向性,才能使学生在自由快乐放松的情境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实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目的。

三、高职德育引入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的成效

中外优秀道德教育影片赏析德育选修课采用放松观看影片的方式,避免了传统德育对学生强制灌输的缺陷;同时由于采用集中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的方式,且这些影片都是经德育教师精心选取的,尽可能包括了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克服了学生自行观看影片的随意性,克服了对学生的放任,恰好达到了欣赏型德育模式走“中庸”路线的要求,实现了欣赏型德育模式在高职德育教学的完美运用。

(一)学生对课程的接纳度

从该课程学生的选课率、到课率和每学期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高职学生普遍欢迎观赏道德教育影片这种道德教育方式。该课程每学期开设2个班,每班限报150人,300个名额每学期选课时很快报满。授课过程中,在其他公共选修课到课率均在50%左右的情况下,该课平均到课率达到了90%以上,观赏影片时到课人数更是经常超出150人,从而得出部分并没有选修该课的同学也参与了观看影片。授课结束时的调查中,学生们对于该课程的满意率更是高达100%,并且都表达了愿意继续选修该课的意愿,虽然该课作为选修课只占2学分,只能选修一个学期,但学生的意愿从侧面反应了他们主观意愿上接受该课程道德教育的主动性。

(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对课程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在期末调查和访谈中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也极高。

“回顾带血的历史,是为了明日的辉煌。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是我们却可以创造未来。记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可以建造更加辉煌、更加令人瞩目、更加欣欣向荣的新中国。”一名同学在观看了《圆明园》之后说到。“老师通过放映优秀的国内外影片让我们系统地从观看影片中获得做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学会了如何与父母、与朋友、与老师相处,让我们学会了感恩、独立和坚强,这样的课程激情洋溢而魅力十足,又能起到震撼心灵的作用,我非常喜欢,希望学院能多开设这种类型和性质的课程,让学生们在快乐和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获得成长……”。

(三)课程的德育效果

爱情教育片范文3

[关键词] 《一曲难忘》;电影音乐;钢琴教育;审美价值;教育价值

  影视作为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具有易接受性、娱乐性、受众广泛的特点。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音乐已经成为电影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精美的电影配乐不但增强了电影的艺术审美价值,也起到了传播和普及音乐艺术、提高受众音乐欣赏水平的作用。电影作为一种音乐教育资源,也吸引了钢琴教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1945年上映的影片《一曲难忘》由查尔斯·维多执导,并获第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六项提名。影片是一部关于“钢琴诗人”肖邦生平的故事片,片中描写了19世纪20年代沙皇铁蹄践踏着肖邦的祖国波兰,肖邦流亡巴黎并取得事业成功,其后为援助在祖国浴血奋战的仁人志士他巡回演出筹资,直至劳累和病痛夺去他的生命。这部影片中的音乐、剧情与人物描写相结合,是钢琴艺术的极佳教育素材。影片配乐中大量引用肖邦的经典钢琴曲,使影片具有极高的音乐审美价值。并且,从学生审美与教育需求、增强学生对钢琴曲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等角度上看,该影片也同时具有很高的音乐教育价值。本文从这两方面来探讨影片在钢琴教育中的应用。

《一曲难忘》引用了肖邦多部经典钢琴曲,如《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E大调练习曲》《革命练习曲》等。片中情节与音乐的默契配合,使音乐在调动情感上的作用表现得更加突出,音乐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得到了很好的音乐审美体验。

影片从片头字幕出现,背景中《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奏起,这支乐曲是肖邦创作众多波罗乃兹舞曲中的一首,也是肖邦的代表作之一。该舞曲作为主题曲贯穿影片始终,在片中以各种形态多次出现,其磅礴的气势、铿锵的旋律契合了肖邦在片中爱国者、革命者的形象,歌颂了祖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片头音乐是《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在片中随情节发展得到了完整的演绎。肖邦流亡巴黎后,埃尔斯纳向出版商费耶尔极力推荐肖邦,可费耶尔却不感兴趣。这时悠扬的钢琴声从屋外传来,正是《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肖邦的音乐得到了当时已经成名的年轻钢琴家李斯特的赞叹。邂逅的二人因音乐而惺惺相惜,背对背坐在两架钢琴前的二人形成合奏,由肖邦一手弹主音部而李斯特一手弹辅音部,二人在合奏同时分别腾出一只手从背后互握,完成了两位音乐大师初次见面的历史性握手。而乐曲在二人配合下奔流而出,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热情,亦加深了主题曲在观众心中的印象。该曲在肖邦首次巴黎音乐会上公演,当天他却收到了战友为掩护自己出境而牺牲的噩耗。在弹奏《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时,肖邦仿佛看到了战友殷红的鲜血,悲愤的他难以继续演奏,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会场。音乐仿佛是为战友哀鸣,诉说着波兰人民在沙皇铁蹄蹂躏下的苦难。在肖邦与恋人乔治·桑隐居期间他对这支曲子不断修改,在与乔治·桑就革命问题争执时,这首乐曲被肖邦反复弹奏。在拒绝乔治·桑劝阻后,投身巡回演出的肖邦为祖国同胞的革命行动筹款,从罗马到柏林再到阿姆斯特丹……终于,在巴黎演出时,他最后一次弹奏《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体力衰弱之极的他倒下了。《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作为主题曲倾诉了肖邦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也成为观众久久难以忘怀的一曲。

除了《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影片中出现的《E大调抒情练习曲》也是广为人知的作品,在片中这段乐曲用来渲染肖邦和乔治·桑的浪漫的恋情。《E大调抒情练习曲》特别明显地表现出了浪漫派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追求鲜明的色彩和丰富的感情,同时展现了客居法国的肖邦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1]在乔治·桑初次帮助困顿的肖邦时,这首爱情主题曲就为他们二人奏起。在乔治·桑的家庭音乐会上,乔治·桑和李斯特欺骗了在场的听众,在所有的灯烛熄灭的情况下,以肖邦代替李斯特演奏,优美的琴声使众人陶醉。在乔治·桑用闪亮的烛光把演奏者肖邦照亮后,掌声雷动,人们欢迎着这个天才。《E大调抒情练习曲》明丽的旋律伴随着相恋的二人在鸟语花香的乡间住所诺昂,他们二人形影不离,爱情滋润下的乔治·桑完全无法忍受失去肖邦,她极力反对肖邦的巡回音乐会,这里《E大调抒情练习曲》作为爱情主题的音乐与爱国主题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交替响起,正如肖邦在国家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影片中另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是《革命练习曲》,是肖邦在去巴黎的途中得知华沙起义失败而作,就像一把利剑直指沙俄侵略者。《革命练习曲》第一次出现是在一位公爵的家庭音乐会上,肖邦看到沙皇派驻波兰的总督坐在宾客的上座,愤怒的他走到总督面前,义正词严地宣布:“我不在沙皇刽子手面前弹琴。”说完拂袖而去。《革命练习曲》恰在这时响起,乐曲如号角般的音响击打在侵略者的心头,接着滚滚如雷声般描绘了爱国之士风起云涌的斗争,继而是低沉的乐曲表现对革命形势的忧虑,但最后归于坚定的尾段表达了肖邦对革命终会成功的信念。这段乐曲在公爵的满座嘉宾惊愕无语的沉默气氛中喷薄而出,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冲击着观众的听觉,使肖邦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此外,《革命练习曲》在影片中多次伴随着肖邦的战友出现,也体现出《革命练习曲》是为革命斗士而作。肖邦在公爵家庭音乐会弃演之后,惹来了杀身之祸,一筹莫展之际,战友伸出援手,帮助他离开波兰逃往巴黎,这时《革命练习曲》由低回渐强,象征着肖邦命运的峰回路转,在他成功逃离时乐曲达到新的高度,预示肖邦将要开始崭新的旅程。当肖邦巴黎首演获知战友牺牲的噩耗时,《革命练习曲》在背景中亦变得低沉,而在肖邦为祖国募捐的音乐会上,《革命练习曲》则像战友一样陪伴他,为祖国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革命练习曲》奔腾的旋律诠释了肖邦的革命热忱和坚定信心。可见,影片中的钢琴曲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适宜作为钢琴教学资源。

视听语言相结合的电影作为钢琴教育素材,还有利于解决对独立音乐作品教育的抽象性,更利于学生的接受。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观看影视作品的占60%以上。作为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影视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工作便是寻找到合适的电影素材,从学生的接受角度、审美习惯出发,选择经典的影视剧为教学材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曲难忘》正是具有这样艺术教育价值的典型电影作品。

首先,这部电影从音乐到内容都十分契合钢琴学习者的审美要求与教育要求。该电影的主角便是世界著名的钢琴家,被艺术界称做“钢琴诗人”的肖邦。作为19世纪欧洲音乐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把一生都奉献给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并有大量优秀的钢琴曲留世,成为许多后来者学习、借鉴与欣赏的珍贵素材。影片《一曲难忘》向观众讲述的正是肖邦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呕心沥血的艺术生涯。这对于每一个钢琴艺术的学习者来说,是最为合适不过的音乐启蒙教育。肖邦从一个出生于贫苦家庭、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历尽艰难,几经波折,依靠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勤奋与坚持,最终成长为人人敬仰的世界级钢琴大师。这一音乐世界的领路人,对于那些充满了音乐理想并为之奋斗的年轻人来说,具有很强的激励、引导与教育作用。音乐中的人生,人生中的音乐两者互相映照,令人感慨难忘。

其次,电影音乐与故事情节、演员的精彩演绎融合得丝丝入扣。很多曲目对于学生来说都十分熟悉,它们与特定的环境融合在一起,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力与欣赏体验。如,肖邦在巴黎出版商费耶尔家里偶遇早已成名的李斯特。而此时,李斯特正弹奏着肖邦作曲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并询问该曲作者。两个人因音乐而获得心灵上的相通,合奏了这一曲目。琴声节奏明朗,轻快,充满了友好、和谐与欢乐的气氛。而同样是这首曲子,当它出现在后来的音乐会上时,其情感与风格却大相径庭。那是正值音乐会当天,肖邦得知朋友为了掩护自己逃脱被捕而牺牲了性命。他悲愤、痛苦地在音乐会上弹奏了这曲被誉为“波兰精神”的《降A大调波罗乃兹舞曲》,然而强烈的情绪淹没了肖邦的整个身心,使他一度不能自已而暂停演奏,曲风也从哀伤徒然变为激昂。最终,他留下未完成的钢琴曲,沉重离场。这些特定的场面,赋予了钢琴曲以不同的情感色彩,具有鲜明的人格特征,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体验,进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部获得奥斯卡多个奖项的影片,对于教学接受者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听享受。整部影片洋溢着时而舒缓悠扬、时而激情迸发、时而沉静压抑的钢琴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克服抽象音乐教学的枯燥与平淡。在电影衬托下,钢琴曲被赋予了鲜明的人格化特征,营造出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感性空间。

最后,这部电影对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也富有重要意义。教学钢琴、演奏钢琴,不仅是在进行一种高雅的纯粹艺术活动,而且也是在进行一种高尚的人格教育与塑造工作。[3]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强调专业教学与陶冶学生的高尚的艺术情操相结合,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事业的成功都具有关键性意义。在《一曲难忘》中,涉及此类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肖邦在成长过程中,始终将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怀有浓厚的爱国热情,他对敌人的恨与对知己、师长的爱都是如此强烈和真实。他面对“沙皇屠夫”无所畏惧,慨然拒绝为其演奏;为了支持同胞们的革命行动,他呕心沥血,为其募捐,直至生命终结。他用音乐作为自己的语言,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音乐事业和自己的国家、同胞。肖邦用自己的音乐实现了人生价值,也为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仰。影片所折射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精神力量,涤荡、冲击着学生心灵,使其感受到当音乐与高尚的品性结合在一起所生发出的无穷魅力。通过观赏该影片,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和爱国情感的教育,全面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素养。

影片《一曲难忘》不仅体现出丰富的音乐审美价值,更具有突出的音乐教育价值。观看《一曲难忘》使学生在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同时,产生对钢琴音乐的认同和激发学习钢琴的强烈兴趣。本文仅以影片《一曲难忘》探讨了电影在钢琴教育中的作用,以期对丰富钢琴教学手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大麟.影片《一曲难忘》中的肖邦和他的音乐[J].当代电影,1998(03).

[2] 李淑银.影视资源与大学生美术教育[J].电影文学,2010(17).

爱情教育片范文4

在运用百部优秀影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抓住三个环节,搞好四个结合,开展五个一活动,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首先,在观看电影之前,依据《电影系列化教材》向学生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内容梗概,提示应当怎样看,看什么,学习谁;观看中,要求学生仔细地看,安静地听,认真地想;观看后,组织评论,写出观后感,要求学生对影片中一个动人场面,一段感人故事或一个崇拜人物,进行评价,写出感想,然后,召开交流会或报告会,颂扬真善美的精神,树立英雄模范榜样,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扎扎实实抓住这三个环节进行恰当的教育,使学生每看一片,都能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激励,受到良好品质的熏陶,并得到高雅纯正的艺术享受。

其次,搞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各科教学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思想品德、地理、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中,与教材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二是与主题班队会结合,开展专题教育。如:我们在开展“学英雄,爱祖国,为他人”牭闹魈饨逃疃校瑺有计划分层次地组织低、中、高年级学生观看了《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和他的儿子》、《开国大典》、《秋收起义》、《重庆谈判》等影片。观看电影之后,我们又举行了主题队会,同学们运用演说、朗诵、歌唱、表演、舞蹈等多种形式,表达出自己学英雄、爱祖国”的情感与决心。三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我们要求学生每周六晚,节假日里收看优秀电视片,返校后,利用晨会时间,讲述英雄故事,汇报自己的感想。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对这一教育活动的密切配合。四是与树立自己身边的典型相结合。每个班级至少树立起本班的四名典型,即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典型;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典型;刻苦学习,全面发展的典型;诚实勇敢,天天向上的典型。这四位典型的事迹上报,名字上榜,人人知晓,运用榜样的优秀素养感召全体学生,引导学生明白,爱祖国要从身边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爱国主义教育不远不空,落到实处。

另外,开展了“五个一”的活动,即看一部优秀电影片,唱一首影片中的歌曲,学一位影片中的英雄,改一点自身的不足,做一件为他人或集体谋利益的好事。这“五个一”活动,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深受学生的喜爱。

爱情教育片范文5

4月24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知识产权官司。原告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即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下称CCTV-6),被告为中国教育电视台(下称CETV)。

《冲出亚马逊》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现代军事动作片,影片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两名中国特种兵在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猎人学校”,凭借超凡的意志和毅力,接受长达两个多月非人的军事训练,顺利毕业并获得“勇士勋章”,为国家、为军队争了光。电影播出后,先后获得过华表奖、金鸡奖、百花奖等多项奖项。

2004年,、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七部委,将《冲出亚马逊》列入向中小学生推荐的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次年9月10日教师节,CETV在其一套节目播出了该片。不料,却引发一场侵权诉讼。

原来,《冲出亚马逊》是CCTV-6和中国人民八一电影制片厂于2001年共同投资拍摄。在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CCTV-6独家享有影片的电视播映权及由此产生的发行收益权。CETV-1播放该片前,并未获得CCTV-6的授权。因此,CCTV-6将CETV告上法庭,请求法庭认定CETV侵权,并赔偿损失10万元。

该案开庭正好是“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为配合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海淀法院在位于大运村量子银座三层的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局巡回审理庭,公开开庭审理此案。

控辩交锋

庭审开始后,原告CCTV-6指控,被告在没有得到原告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其一套节目的周末影院栏目中播放该片。根据《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被告已经侵犯了CCTV-6独家拥有的《冲出亚马逊》电视播映权,以及由此产生的发行受益权。同时,被告还在片前以及播出过程中插播广告,属于商业行为。

被告CETV辩称,CETV-1是以“服务于学习型社会”为目的的公益性法人。在2005年教师节期间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冲出亚马逊》,是遵照中央文件精神和上级领导指示进行的。2004年10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向社会推出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电影《冲出亚马逊》即列在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目录第59部。

CETV称,播放该片,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公益宣传,也是一种在课堂以外的非正式教育的补充,播出行为是出于公益性宣传和教育的目的;属于合理使用,不构成著作权侵权。被告还认为,原告索赔数额没有事实依据。因此,请求法庭依法驳回原告的所有诉求。

原告反驳称,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个大众媒体的责任,履行爱国主义教育职责与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著作权不矛盾。“中央文件是对整个社会提出的一个导向型的要求,文件本身不是被告方侵权的理由。”

原告还解释说,他们索赔的数额是根据被告CETV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广告价目表,以及该片播映过程中间插播了四家公司的12个广告计算出来的。

在一个多小时的质证、举证中,原告出具了包括与八一厂签订的相关合同、CETV播放《冲出亚马逊》的录影带在内的12份证据;被告的两份证据则是、教育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相关部门推荐百部影片以及片目的“红头文件”。

在法庭辩论阶段,被告律师特别指出,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影片的电视播映权,是由CCTV-6独控的;而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目录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教育部等七部委下发的,央视又隶属于国家广电总局,这之中是否有什么关联?有没有垄断行为?

被告另一位人、CETV-1节目副总监承认,该片播出中有插播广告行为。但他解释说,这个时段原本是播放电视剧的,为了响应上级号召,拿掉了正常的节目而播出该片,所以,所谓片中插播的广告,原本是固定广告,与影片的播放没有关系。而且,由于播放爱国教育片,打乱了原电视剧的播出计划,CETV不仅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反而蒙受了损失。

原告律师则指出,CCTV-6播放的所有影片,也都是从电影制片厂购买的版权,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这位律师并表示,如果一个媒体把自己履行爱国主义责任与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著作权对立起来,这本身就说不通;法律不允许用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理由免除侵权责任。

庭审结束前,审判长提出,原告、被告双方作为部级电视台,又曾有过良好的合作历史,法庭希望双方能够和解――无论是双方私下和解还是在合议庭的主持下和解。但出乎意料的是,原告律师当庭表示拒绝和解。经审判长反复劝说后,律师才表示会向他的当事人CCTV-6转达法庭的意见。

当日上午11时11分,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庭审,审判长宣布休庭,择日公开宣布审理结果。

公益行为与知识产权保护

庭审后,原告一位律师告诉《财经》,2005年9月10日后,CCTV-6在9月19日就给CETV发了律师函,主张权利,希望能够通过协商解决上述纠纷。双方先后协商过三次,终因在基本事实的认定上分歧太大,最终未能达成谅解。

律师表示:“他们(被告)始终认为是在爱国主义的背景下播出的,坚持认为没有侵权,所以我们拒绝和解。双方都是部级大台,对基本常识应该是有认识的。”

原告律师还告诉《财经》,CCTV-6的电影播映权被侵犯情况比较严重。这次CETV,索赔金额并不大,主要目的还是引起相关单位和部门对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视。

CETV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则表示,在国外,有关国家对一些公益性产品的知识产权,采取收归国有的措施,由国家财政拨出专项资金购买,用于非盈利性的宣传播出,这一模式值得中国借鉴。而今,他们为贯彻落实中央上级部门的指示进行的公益性宣传活动,不能简单地被判定为侵权;应考虑并着眼于目前中国广电处于文化体制改革转轨阶段、公益性和市场机制关系没有完全理顺的现实。否则,将对中国的公益教育事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这位负责人特别指出,今年以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公共产品,采取了由国家购买版权的做法,让媒体去播放。而在2006年之前,国家一直是用文件的方式规定管理,这次诉讼恰恰发生在交汇点上。据该负责人介绍,自《冲出亚马逊》引发著作权纠纷后,教育台就再也没有播过爱国主义影片了。

爱情教育片范文6

[关键词] 教师 榜样反思 师爱

电影《皇家俱乐部》的推出。是献给观众尤其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又一部力作,它与以往的教育影片相比,无论在拍摄手法上还是内容展现上,都表现出导演的别出心裁与不同凡响,以倒叙的方式和现实的角度再现了一名退休教师的教育心路历程,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与思考。

影片主人公威廉・汉德尔是上世纪美国七十年代一所贵族学校的古典历史教师,他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且有一种坚定的教学信念。但自从富有有个性的山迪历克,贝尔来到他的班上后,却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汉德尔先生的一些教学理念和做法,在学校“尊尼・西泽”历史比赛的预选考试名次上,为了能转变贝尔这位聪明但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次上进的机会,将本来排名第四的他改为第三名,进入总决赛。但是贝尔在决赛中作弊,被汉德尔先生知晓,汉德尔先生当场没有直接揭露,而是通过一道书外题难倒他。二十五年后,贝尔继承了爸爸的遗产,成为梅津公司总裁,他在为母校捐建图书馆的协议中提出一个条件,让退休的汉德尔先生再次出席主持“尊尼・西泽”的历史比赛,想借此机会争回自己当年失败的面子,在比赛中,他故技重施,找人作弊,这次同样没有瞒过汉德尔先生的眼睛,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汉德尔同样给贝尔出了一道书外题。将他难倒。通过两件事情的对比,汉德尔先生思想受到巨大变动,认为他在贝尔身上的教育是失败的,于是他决定痛改前非,重掌教席,公正对待每个学生。

反观影片内容,它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留下了许多宝贵有价值的启示,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为研究者,提升教育专业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而且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格,成为引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光明使者、形象使者和爱心使者。

一盏灯,作为教师,要通过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与学生相比,教师是成年人,无论在知识上、经验上还是思想上都要丰富、成熟,教师的根本作用就在于将一定社会的要求转化、内化于学生个体,并使其具备社会提出的各种要求,而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朦胧不清的状态,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意识、独立精神在不断加强,成熟的要求和是非判断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易感情用事以及意志力不强等特点又成为他们成长的烦恼。因此,面对似懂非懂人生的青少年,教师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一份责任,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处处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就像点燃远方的一盏明灯,指引他们的人生之路。从这一点上看,影片主人公汉德尔先生优雅而又原则的教育行为和信念无疑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一批又一批学生走向成功。

上一篇作文素材大全

下一篇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