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会议范例6篇

高标准农田会议

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1

一、把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着力在破除影响发展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县从转变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入手,开办了以“贯彻国家农业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到‘两个聚集’”为主题的干部学习班,结合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我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发展’怎么做”这一主题,在全县干部群众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认真查找思想上存在的障碍,工作上存在的不足。通过这些措施,全县上下初步形成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良好氛围,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与坚持粮食产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着力在破除影响项目建设的难题上下功夫。

县属典型的丘陵山区,田块落差大,施工条件差,同一垅田块土层厚浅和肥瘠及耕作难易程度千差万别,涉及千家万户,目前农村因青壮年外出打工人员多而留村大部分为老弱病残幼和妇女。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了“规划设计难、土地平整难、耕地调整难和筹劳投工难”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该县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在规划设计上,注重实际,做到实用、科学、合理;二是在土地平整上,实行竞争立项,激发群众参与土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三是在耕地调整上,鼓励项目区土地流转的同时,开好村组干部会和群众代表大会,确保群众赞同率为90%以上;四是在筹工投劳上,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妇代会的作用,组织他们一起参与决策,一事一议,做到谁受益谁投劳,自己的事自己办。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着力抓好粮食加工企业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争取到国家立项扶持粮食加工龙头企业4家,共扶持财政无偿资金总额344.5万元,有效缓解了园区粮食加工企业建设资金的压力。

三、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着力在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和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坚持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领衔抓项目机制的同时,构建了县粮油产业办与项目区乡镇和涉农部门捆绑争资、统筹安排、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为平台,统筹相关支农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粮食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由原来的“伸开五指”转变为现在“握紧拳头”的攻势。此外,还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对已经落实和在建的高标准农田,在推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套人马”的基础上,实行效能督查和专项督查,明确建设工期,排出日程进度,并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在全县营造出“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和“抓项目、跑立项、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现状;问题;对策措施

1 前言

随着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等作用,同时也为农村提供了可靠的防洪保证和水资源保障。但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设施建设工程标准低、管理维护组织力度不足和工程水费收取困难等,并且作为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没有搞农田水利的紧迫意识,给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带来了诸多的难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体制,寻找有效的处理措施来促进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 科学分析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

农田水利设施大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存在工程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失修,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发生了变化,建设管理模式与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不配套,导致建设管理滑坡,投入下降,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不强。根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农民自筹受“一事一议”政策实施困难。现有农田水利建设组织群众投入需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村民每年每人筹资最高不超过15元(属国家和市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原则上不向村民筹资),筹劳每年每个劳动力最多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这个标准不仅包括投入水利项目的投劳筹资,也包括所有投入村内的公益设施建设,如交通、卫生、教育等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需要群众完成50%的工程量,“一事一议”的上限规定满足不了项目建设的需要。严格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来筹,投入不够,完不成项目建设任务。按任务建设需要来筹资筹劳,群众不愿意,政策不允许,组织难度大。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农民投入已超过了“一事一议”的上限规定。

(2)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农民建设小农水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业属弱势产业,农民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种植一亩稻田的纯收入不到500元,而农民在城里随便打一个月工,就把一年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3)建后管护组织难落实,运行困难。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小、散、多的特点,其建后管理难落实。集体管理,由于工程量多、分布面广很难管理到位;单户管理,由于项目和设施的受益大多为集体受益,单户也不原意管理;联户形式管理,如果政府不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由于管理机构和运行方式得不到落实,运作不规范,管理责任难全面落实。加上由于农业产出效益低、水价定位低,水费收缴困难,工程的运行维护经费很难保证,运行起来也很艰难。

(4)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农村水费改革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施种粮补贴并逐步扩大补助范围,并提高了标准。基层干部、群众在应不应该继续收缴水费上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正是由于没有认识到灌溉水费是农业生产成本这一性质,造成全市水利工程水费收取率相比税费改革前大幅度下滑。

(5)工程建后管理跟不上,人为破坏严重。首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人员缺乏,农田水利设施保护不善、破坏严重。如农民在渠道两边垦地种植蔬菜等,不仅破坏了渠道断面,影响边坡稳定,还造成渠道淤积、坍塌。全市各地的固定提灌设施被盗时有发生。

3 对策措施

水利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管理水平、服务抗灾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影响着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新形势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求实创新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现状,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管理政策问题。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愿组织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专业灌溉管理组织,属于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非营利的民间社团组织。用水户合作组织有管理和使用合作组织渠系范围内水利工程的权利,也有自主安排灌溉用水的调度权、工程维护与改造的决策权、工程规划的参与权、工程建设的实施权。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建设管理政策问题。一是解决建设任务需要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上限规定的矛盾问题。用水合作组织在筹集劳务时,其实施主体发生了变化,不再由村民委员会以行政程序进行组织,而是群众自发组织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已的生产生活条件,不受“一事一议”政策的上限规定。只要群众愿意,只要工程维护与改造需要,投工多少都行。二是解决建后管护组织落实难、运行难的问题。合作组织主席和执委由农民选举产生,是农民自已的组织,真正代表农民的利益和愿望,能真正让农民参与灌溉管理,自觉维护灌溉工程。由合作组织向会员收取水费,减少了中间环节和支出,减少了农民的水费支出,促进了工程的良性运行和管理。

(2)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首先,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要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稳定增长的资金投入机制。财政补助资金以“民办公助”的方式,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这些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增加专项资金的资金规模,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工程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按照中央补助50%,省级财政补助10%~15%的比例,对群众自发筹资筹劳开展的农田水利建设给予补助。其次,完善“一事一议”制度,组织群众筹资筹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为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强化农民议事功能,建立议事组织,坚持“协会组织、村民自愿、量力而行、共同受益、民主决策、程序规范、使用公开”的议事原则,通过协会和村组联合议事政策,履行民主程序,坚持议事公开,严格管理筹集的资金和劳务,提高“一事一议”的议事效率,通过“一事一议”,组织和引导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

(3)进一步整合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计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把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专项中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现阶段,每个县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部门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多为部门分割使用,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不理想。若以水利部门做规划、设计为依托,其他部门资金整合,农民自主建设,则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4)加大对小农水项目的宣传和监管,引起全社会重视。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络、宣传标语、广告牌、公示牌等媒介,对小农水项目的政策、建设内容、投入规模、效益目标、受益范围等进行宣传、公示,建立全社会重视水利、参与水利、监管水利的氛围。一是要加

大对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政策的宣传。计划经济建立起来的小农水项目建管模式,很难适应现行农村生产方式的需要。当前,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水利部门都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改革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的政策,这些政策一定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级政府、社会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宣传和贯彻,使农民知道政策、明白政策,按照政策来解决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民这个主体利用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作用。二是要加对大小农水项目的公示、监督力度。全社会监督农田水利建设。对新上马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要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国家补助范围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业主、规模、投入资金、发挥的效益、受益人口等内容要对社会公示,对群众“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及国农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要向受益区农民张榜公布,接受社会及群众的监督,并建立村民代表监管制度、党员代表监督制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监督制度、政府部门监督制度。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内容、效益、资金进行全方位监督。三是要加大对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和项目效益的宣传、推介力度。对小农水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一些先进人物、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要组织有关媒体、新闻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专题报道,表彰奖励、全面推广。对小农水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通过图片、文字、电视等多途径进行宣传报道,使全社会都知道小农水项目小、效益大、农民受益好,是一项惠及农民、惠及子孙、服务农业、服务农民的好事、实事。

4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当前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农业投资成本和缓解农村旱情方面发挥着大中型水利设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因此,国家应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步伐,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3

1963年至1966年,兵团粮食的单产分别为96公斤、113公斤、116公斤、138公斤,粮食总产也由4.5亿公斤上升到7.2亿公斤。由于粮食丰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由38万亩增加到64万亩,单产由25.4公斤提高到39公斤,总产由999.6万公斤增加到2494.48万公斤。甜菜、油料产量也大幅度上升,农场养畜业和加工副业都有相应的发展。

建立稳产高产田和样板农场,也是这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1964年1月底至2月初,兵团召开了农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农、林、牧、水、机等的综合会议,也是兵团很重要的一次会议。陈实、杨宗胜、陈德法、毛乃舜等分别就农田水利建设、加工副业生产、农牧结合、经营管理等问题作了专题发言,陶峙岳、张仲瀚作出重要讲话,各先进单位也介绍了经验。

会议的中心任务是总结1963年生产工作经验,安排1964年生产任务和制定兵团农业七年发展规划。着重讨论了以建立稳产高产田为目标,如何把农田基本建设、当年生产和经营管理结合起来,改变目前农业生产“三低一高”(单产低、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的局面。提出要切实搞好土壤改良,逐步地走向草田轮作、农牧集合、机农合一,把现有耕地种好,提高单产。同时,要改进经营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降低生产成本,扭转亏损,增加盈利。

会议制定的《兵团农业七年发展规划草案》指出:农业长期规划的核心是大力建设标准农场和标准农田,把稳产高产放在首位,一方面对现有条件较好的农场和牧场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补课”,提高单产;另一方面,根据发展规划把所有的农场都建成标准农场,全部耕地都改造成稳产高产田。

当年5月,农垦部下发了《关于建立样板农场的通知》,提出:为了更好地总结国营农场在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和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不断地改进国营农场和推动生产工作,各地都应当根据集中优势力量打歼灭战的精神,积极地培养一批先进农场,搞好样板,为开展“比学赶帮”运动及分期分批地完成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任务创造条件。兵团根据农垦部的指示,对样板农场的具体条件和标准农田的标准又做了补充规定,并决定将农四师十二团(现四师七十一团)等20个农场作为首批建设的样板农场。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样板农场的生产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农四师十二团被树立为全国的样板农场。1965年,该团粮食种植面积8.2万亩,平均亩产296公斤,总产2440万公斤,上缴粮食1850多万公斤,商品率76%。小麦每公斤成本由1961年的0.384元下降为0.256元,玉米每公斤成本由0.188元降低为0.15元,全场盈利198万元,其中农业盈利158万元。

农七师二十团(现七师一二三团)建成粮棉并重的样板农场,1965年全场播种面积13万亩,粮食作物面积5.16万亩,平均单产70公斤,总产149.5万公斤,都超过了历史最高纪录,综合利润185.8万元,其中农业盈利73万元。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是一个以粮、棉、糖料综合经营的样板农场,1965年粮食面积13.5万亩,单产179.5公斤,总产2423.3万公斤。棉花面积1.64万亩,平均单产67.5公斤,总产110.5万公斤,生产甜菜1.52亿公斤,综合利润130万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此外,兵团对林业果园建设也一向重视。从1955年开始,就把植树造林、培育果园列为建设正规化和现代化国营农场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水渠、道路、条田、居民点五位一体,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这一时期,兵团开荒面积迅速扩大,大部分农场仍坚持边开荒边建场,边植树边造林。兵团成立之初,张仲瀚写下了“杨柳三千何足奇,要留绿洲满边疆”的誓言。他曾一再提出“开荒到哪里,种树到哪里……要三年成林,四年成荫,达到农场园林化”。每年春季植树造林季节,各农场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植树造林活动,有的农场还提出“人植百棵树,队造十亩林”的要求。

为了保证幼树成活,很多团场成立了稳定的专业园林队、护林组,切实加强了林带、果园的管理培植。植树造林较早的农七师二十团和农八师二十三团(现八师一四三团)自1956年起林园建设就已引人注目,曾被誉为“花园农场”。

当时造林主要以防风护田为目的,沿条田四周营造防护林,主林带宽20米至22米,副林带宽14至16米,栽树10行以上,树种以杨、柳、榆为多,白蜡、槭树次之;灌木有沙枣、紫穗槐、荆棘等。这种宽林带大网络的防护林,是当时连片面积750亩左右的大条田的屏障,一直延续到1963年才改变。果园以苹果为主,其他因地种植,很多农场有大果园、连队有小果园,不仅有新疆本地的各种水果,还不断从内地引进了了许多新品种。据1963年统计,苹果品种有210种,梨90多种,桃87种,杏28种,还有核桃、枣、樱桃、无花果等,当年产各种水果1200吨。

1963年至1966年,兵团林果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并形成了新的布局。一是随着条田的改建,沿小条田新设农渠两侧补栽了两三行窄林带,使大网格变成小网格,提高了防风护田能力;二是在林带中开始增栽速成树种和桑、杏、核桃等经济树种,提高了林带收益;三是根据王震的指示,在农一师和农二师的部分农场建设桑园、桑林,积极筹备发展蚕桑事业;四是果园面积成倍增长;五是有些农场开始在场外营造固沙片林和防风林。

至1966年,全兵团有林木、果园、桑园面积64.9万亩,其中林地36.4万亩,果园10.6万亩,桑园17.9万亩。很多农场林带成网、道路成荫、果园飘香、风光迷人,参观者络绎不绝,过往行人有口皆碑。

农八师共青团农场(现八师一五团)还受到林业部和国务院的奖励。1963年,国家科委遵照全国人大《关于总结推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营造防护林经验的提案》,派出“防护林经验总结工作组”前来兵团,在农七师、农八师的车排子、下野地、乌拉乌苏、莫索湾等垦区进行考察,撰写了《关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场营造防护林的经验总结报告》,高度评价了兵团防护林建设的成就,引起了全国特别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有关部门的重视。

9月,自治区三干会议组织与会代表数百人,到农七师、农八师的一些农场参观,要求以兵团农场为样板,规划建设“五好”(好林带、好条田、好渠道、好道路、好居民点)新农村。

1965年9月,农垦部在兵团召开了农场防护林现场会议,东北地区和河北、甘肃等省农垦局局长、场长、专家、技术人员及兵团各师的代表参加,连续十多天先后参观了农七师、农八师20多个农场,对促进我国“三北”地区防护林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4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粮棉油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巩固高产创建成果,突出主要作物和优势产区,集约项目,集成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通过辐射带动,促进平衡增产,全面提升粮棉油综合生产能力。

在全省粮棉油优势产区,建设678个粮棉油高产创建示范片。其中粮食作物600个(小麦350,玉米250,水稻50),油料作物44个(油菜18,花生26),棉花34个。小麦万亩集中连片亩产600千克以上;玉米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千克以上;水稻万亩集中连片亩产700千克以上;大豆示范县亩产较上年增5%以上;马铃薯万亩集中连片亩产2000~3000千克;油菜、花生示范县亩产较上年增5%以上;棉花万亩集中连片亩产100~150千克。

二、实施内容

(一)科学确定高产创建示范区。各地要组织专家实地考察,了解示范区基本情况,按照农田水利基本条件好、交通便利、农民种田水平高等要求,科学选择示范区。示范区要规范管理,实行专人负责。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标准粮田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农田水电网配套实施,整合项目资金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切实加大示范区建设投入。要加强核心示范区建设,切实把核心示范区建设成为各级领导的指挥田、农技人员的试验田和农民科学种田的样板田。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提高大户规模生产水平。开展农户高产竞赛活动,调动农民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二)推广优良品种。根据粮食高产创建目标要求,结合各创建县(市)万亩示范片特点与优势,组织专家组论证确定高产创建主导品种,将高产创建活动与良种推广补贴、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相结合,确保优良品种在万亩示范点、高产创建县适宜种植区域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使万亩示范方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三)集成高产技术。根据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促进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小麦主推精播半精播、氮肥后移、节水栽培等技术;水稻积极推进“一密五推”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玉米重点推进“一密四改”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四)加强病虫害防控。及时监测示范片病虫害发生动态,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提前制定科学制定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有机结合,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全面禁止高毒农药生产使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目标的需肥规律,分别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示范区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示范区(县、市、区)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及早谋划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高产创建措施落实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运行机制,做到有组织、有方案、有措施、有督察、有奖惩,确保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到人、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资金和项目投入。各示范区整合良种补贴、科技人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优势农产品新品种推广、新型农民培训、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具补贴等项目,重点向粮棉油高产示范点倾斜。积极争取财政专项投入,重点支持开展良种示范、技术培训、协作攻关、现场观摩、测产验收、组织宣传等工作。积极争取设立高产创建奖励基金,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三)加强工作督导和宣传引导。各地要成立粮棉油高产创建专家小组和督导组,在省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统一安排下,切实加强高产创建工作的督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措施加以解决,保证高产创建顺利进行,确保高产创建目标任务的完成。适时组织开展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测产验收工作,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观摩交流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高产创建实施成效,形成行政领导、科技人员、企业齐抓共管、广泛参与的氛围。

(四)加强绩效考核。组织制定统一规范、操作性强的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考核指标体系,把高产创建作为评估各地粮食生产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重大粮食项目和全年粮食表彰的重要依据,加强动态检查考核,兑现表彰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各地开展高产创建的积极性。

链接

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召开 明确2010四项重点任务

12月29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种植业工作会议,总结种植业发展成就和经验,研充部署2010年种植业工作重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危朝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韩长赋强调,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是基础中的基础。各地各级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正确把握粮食生产形势,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加大力度,毫不松懈抓粮食,千方百计夺丰收,确保目标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工作不放松,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好形势,要进一步强化落实责任,始终把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为各级农业部门的首要任务,积极推动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主产区责任重大,非主产区也责无旁贷。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抓好政幕落实和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思路任务,将增产目标落实到主产区域,落实到主要作物,落实到具体措施。进一步务实发展基础,重点实施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力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总结完善近年粮食增产经验,探索行之有效工作机制,形成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强大合

力。

危朝安指出,2010年种植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十分繁重。要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两个千方百计”、“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因创建,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努力保持种植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会议明确了2010种植业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确保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单产恢复到200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总产力争有所增加。要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大技术、关键农时,突出抓好防灾减灾工作。二是合理引导结构调整,棉花面积恢复到8500万亩左右,油料2亿亩以上,糖料恢复到2850万亩,园艺作物保持面积稳定,重点抓好质量,提高效益。三是切实加强基础建设。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四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节水农业、推进科学施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走节肥、节药、节水、节种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出批示,要求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理重要批示要求,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坚决守住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努力建设绿色田园,确保粮食安全,造福子孙后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也作出批示。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分别讲话,对两项工作做出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新时期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基和命脉,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要以守住耕地红线和基本农田红线为目标,严格划定、特殊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的,特殊支持、严格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强化土地执法督察,敢于动真碰硬、重典问责,不折不扣落实好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

会议明确,这次两部联合部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的完善,要按照规模上从大城市到小城镇,空间上从城镇周边到广阔农村的步骤时序,将核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及时落地到户、上图入库,重点是尽快将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现有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优先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不得随意调整或占用。除法律规定的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开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都不得占用。城市建设要跳出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实现组团式、串联式发展,不得侵占基本农田建新区,也不能以各种园区、开发区名义非法圈地、占用基本农田。各地要进一步摸清底数、查清潜力、明确任务,依据调整完善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同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落地块、明责任、设标志、建表册、入图库”,同步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划得准、建得好、保得住。

高标准农田会议范文6

经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水利兴修和林业生产动员大会,目的就是认真总结去冬今春水利兴修和林业生产工作,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县今冬明春水利兴修工作。下面,根据研究的意见,我主要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水利兴修工作

(一)总结经验,正视差距,提高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自觉性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干群积极主动、扎实苦干、顽强拼搏,去年的水利兴修工作,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县日最高上工劳力达万人,投入各种机械台,共完成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万个,完成土方万方,分别占计划的和。开挖疏浚大中沟条,小沟条,完成高标准治理片万亩,新打机井眼,村塘改造面。在去年冬修工作中,范集镇、漆园镇实施线北段沿路两侧综合治理工程,两个乡镇克服了战线长、面积大、施工难度大等种种困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双涧镇和白杨林场对高标准治理片,坚持边治理、边配套,标准高、质量好;篱笆镇农田整治和洼地治理,规模大、面积大,综合效益明显;岳坊镇于沟清淤疏浚工程质量好、标准高,可以发展引水灌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很多乡镇都能按照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部分乡镇,对水利兴修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对于已定规划没有认真的组织实施,效果较差;也有个别乡镇,去年的冬修水利没有干,一味地强调客观原因。我们要正视去年水利兴修工作存在的问题,克服畏难情绪,树立信心,扎扎实实地抓好今年的水利兴修工作。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水利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当前,我县的水利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要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还必须坚持不懈地搞好今后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今年的农田水利工作,根据省、市会议精神,按照税费改革的规定,今年还有个“两工”可以利用,我们要抢抓政策机遇,干好今年规划的工程。今后农田水利怎么搞,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已经明确,要改变过去用行政手段让农民出工的做法,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利用“一事一议”政策和改革创新的精神继抓好兴修水利工作。乡镇重点工程可以采取乡镇人代会讨论通过、发问卷调查;村办工程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取消“两工”并不意味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后就不干了,而是要充分尊重民意,不要行政命令。关于对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要求,同志强调,要继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对水利兴修工作的投入,抓好月份的“全省水利突击月”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今冬明春水利兴修任务。

为了认真搞好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务局早在月份就开始调查研究,着手规划,在充分征求乡镇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今冬明春全县水利兴修总体规划,经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同意实施。

二、明确目标,主攻重点,扎扎实实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今年是我县实行税费改革的第三年,也是保留农民义务工和积累工的最后一年,农村每个劳动力还有个劳动积累工和个义务工,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抓住这个机遇,用足用好“两工”,切实抓好影响排涝和灌溉的骨干工程,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月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今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全省

今冬明春水利基本建设,还要立足于大干,要争取主动,在秋种基本结束以后,迅速掀起冬季农田水利工作的高潮。对有关政策问题,会议明确了今年仍有个“两工”可以使用。各地要抓住机遇,解决主要矛盾,重点解决跨乡镇、跨流域的大工程。明年“两工”将被取消,以后农田水利工作怎样开展,按照税费改革的规定,可以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政策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根据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今冬明春我县水利兴修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做到旱涝兼治,突出治旱。重点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地表水,抓好引、蓄、排、灌的配套工程;在地表水源严重匮乏的地区,要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坚持打井不放松。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即茨淮新河大坝开发、高速公路和线两侧综合治理,同时抓好村塘改造和洼地治理,努力增加灌溉水源,扩大综合治理效益。计划今冬明春水利兴修全县投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万个,完成土方万方,建设旱涝保收田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新增除涝面积万亩,改造中低产田万亩,新打机井眼,村塘改造面。围绕上述任务目标,重点实施三大重点工程和面上重点工程。

⒈三大重点工程

一是界阜蚌高速公路两侧综合治理工程。界首至蚌埠高速公路横穿我县小辛集、吕望、乐土、柳林、双涧、白杨等六个乡镇(场),总长公里。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

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县的交通环境,也给蒙城创造了一个对外展示的机会,而且可以拉动我县的经济发展。同时搞好高速公路两侧农田的综合治理,既是效益工程,又是形象工程。因此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治理高速公路两侧农田综合治理纳入全县水利冬修的四大重点之一。该工程战线长,涉及范围广,规划总面积达万多亩。为确保工程质量,县水务局已经拟定了《界阜蚌高速公路两侧农田综合治理规划意见》,要求做到统一规划,分段分乡镇施工。要求沿线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施工,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当务之急是要抓好面取土塘的整修,利用施工队的条件,派专人负责,高标准地整修好取土塘,以便开发利用。

二是抓好线北段两侧高标准农田治理。我县线北段跨漆园、范集两镇,全长公里。今年实施的重点是:按规划要求,高标准整修路肩和公路沟,同时抓好两侧农田整治。据水务局派员实测丈量,整修路肩、公路沟土方量为万方,其中漆园段万方,范集段万方。加上两侧农田治理、植树造林,任务艰巨。要求漆园、范集两乡镇要围绕线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做到早规划、早动员、早施工,争取主动。工程要高标准、严要求,要突出效益,做优质工程,发挥综合治理的整体效益。

三是茨淮新河大坝林业开发工程。我县茨淮新河大坝全长公里,坝顶、滩地加上坡地,可利用面积约万亩。今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利用冬修水利时机,动员沿茨三乡镇对大坝进行整体开发,全面规划,植树造林。这是展示蒙城形象的重点工程,县委、县政府要求堤坝、滩地必须按×米的规格统一标准全部植树。篱笆、常兴境内的堤坝、滩地树行内一律栽植花生,冬季种植耐荫的胡萝卜和越冬蔬菜,增加效益。堤坝、滩地植树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三超”,即东超怀远,南超凤台,西超利辛,要求林业局要提早做好规划。规划原则是:没有林木的空堤空坝空坡,一律栽植杨树;有果树的要规范;成片林木有缺棵断线的,缺一棵补一棵。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挖穴,统一树苗,统一标准,统一栽植,统一承包,统一检查验收“七个统一”,树穴必须做到公分见方,杨树苗必须在米以上,最终实现质量标准一流、生产管理一流、经济效益一流的目标。堤坝内现存的竹园、码头可以保留。关于造林资金问题按照“谁承包、谁拿钱、谁所有”的原则,自购树苗。待专项资金到位后,再实行以奖代补。沿茨群众不愿承包栽树的,堤坝、滩地要统一收回重新发包,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分流下岗职工承包大坝,绿化造林。关于堤坝防洪道路问题,茨淮新河堤防道路是重要的防汛通道,也是连接三个乡镇交通通道,在堤坝、滩地植树绿化的同时,要求三个乡镇要严格按照县河道管理部门的要求,全面高标准的对堤防道路进行整修,纳入三个乡镇冬修任务,参加全县的冬修评比。工程结束后,由县指挥部统一组织验收。

在抓好三大重点工程的同时,还要高标准地实施好两大项目工程。

一是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该项目工程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实施的一项德政工程,今年我县积极争取了眼饮用水机井的项目投资,工程实施后,不仅解决了项目区人民的饮用水问题,同时也扩大井灌面积亩。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发挥最大效益,我们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组织施工,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工程验收程序。目前已完成机井眼,力争月底全面完成,申请省、市验收。

二是许町、楚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该工程的具体实施由县黄办负责组织落实。

⒉面上重点工程

一是井灌工程。今年计划全县打机井眼。实践证明,井灌是解决我县农业抗旱灌溉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措施。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井灌工作,全面规划,分年度实施。要多种形式发展井灌,采取三井一齐上,长远规划打机井,着眼当前小口井,村前村后手压井。要多渠道筹集打井资金,以自筹为主,在乡镇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适当给予补贴。总之,要坚持常年打井的指导思想不动摇,通过“三井”齐上,“四小”并用,从根本上解决抗旱水源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是大、中、小沟疏浚工程。我县大、中、小沟经过多年治理,基本上解决了排涝问题,但由于堵坝多,加之多年淤积,一旦遇到短期内局部暴雨,仍有发生局部地区内涝的可能;但从灌溉引水方面讲,地表水源减少,要发挥原有的工程效益,疏浚大中沟引水灌溉,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大、中、小沟的疏浚治理,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突出解决引水和排涝的主要矛盾。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个工程重点,利用好今年的“两工”政策,综合治理,做到当年施工,当年见效。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地实施大中沟治理工程,既要执行政策,又要量力而行,关键要突出效益。:

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自我县实施“”工程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今年,除沿茨三个乡镇、沿高速公路两侧个乡镇、线北段个乡镇以外的个乡镇,要把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放在高标准农田治理片建设上,要求严格按照沟、渠、田、林、路、桥、涵、站、井、村十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原则,继续抓好高标准农田治理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工程,按照十位一体,综合治理的原则,今年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高标准治理片。要求每个乡镇每年治理面积不少于亩。对有水源保证的地方,重点是恢复、完善、配套;对于没有水源和水源得不到保证的地方,重点进行打井,发展井灌治理片。要突出实效,量力而行,做到建一片成一片,确保发挥效益一片。今年规划高标准治理片处,规划总面积万亩。

四是村塘改造和洼地治理工程。旧村塘改造和洼地治理不仅可以改善村容村貌,还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提高群众收入和增加集体积累。板桥北淝河洼地治理和去年篱笆镇的窑场洼地治理,都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今年要求每个乡镇要重点选择面村塘或处洼地进行高标准治理,实行综合开发,实现综合效益。今年乡镇上报洼地治理处,面积亩,其中板桥镇决定继续对北淝河洼地实施治理,可改造低洼地亩,增加水面亩,土方量万方。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坚决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硬仗

一要成立组织机构,加强对水利兴修工作的领导。为抓好今年的水利兴修工作,县委、县政府已成立高规格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机构,对三大重点工程,县里已研究成立三个工程指挥部,以加强对三大工程的领导和督查。要求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实行分工负责和目标管理,切实加强对兴修工作的领导。重点工程都要设立工程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要坐阵工地,现场指挥。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树立水患意识,认真践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冬修水利规划的每一项工程都要突出效益,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做无效工程和花架子工程。要深入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意见,尊重实际,科学规划。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做到量力而行,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抓好今年的冬修水利工作。真正把工程做成富民、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和“效益工程”,坚决做到无效益工程一个工不用,一锹土不动。

二要把握政策,落实任务。

今冬明春兴修水利,各乡镇要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住改革机遇,用足规定的义务工和积累工,克服畏难情绪和拖拉应付思想,做到乡乡有重点工程,村村有任务,人人有指标,做到小工程、大规模。要利用好“一事一议”政策来解决工程建设及配套投资问题,严格把握“两工”的减免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要提早准备,多渠道增加投入。目前,各乡镇的冬修计划已初步落实,要认真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认真抓好土地调整、作物茬口安排、兴修用工和经费、物资的落实等前期准备工作,使今年我县冬修水利工作做到有计划、按步骤地顺利开展。同时要多渠道增加对水利的投入。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农业丰收,落实结构调整的保证。在管好用好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同时,水利一定要有新发展。要多渠道增加对水利的投入,对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建设,我们要努力争取国家支持、财政补助,但农民是投资的主体,当前在规定必要的投劳外,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问题,积极鼓励民办水利,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要进行拍卖,实行卖旧建新。按照“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多渠道建立水利建设投资的新机制。

四要统筹兼顾,抓好四个结合。一是兴修水利要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围绕结构调整做规划,围绕高效经济作物、高产示范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做工程,二是兴修水利与绿化造林相结合,做到水利工程和林业挖穴整地同步进行。三是水利兴修要与文明村镇建设相结合,实施村塘改造和村庄环境整治,垫洼修路相结合。四是水利兴修和当前的农村税费改革相结合,努力做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合理利用“两工”珍惜民力、财力,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做无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