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市场研究范例6篇

电源市场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1

关键词:电量市场化 可再生能源 现状 影响 措施

中图分类号:TM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290-02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现状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形式以电力为主,近年来增长迅速,但由于传统电力结构倚重火电,可再生能源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比重仍显单薄。截至201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11.1%,除去核电部分,可再生能源占比9.6%;从电力结构来看,可再生能源仅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8.9%,火电比重仍为67.4%。人们广泛了解的可再生能源形式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水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为成熟和广泛的应用形式,我国水电装机容量领先全球,总装机约300GW,年发电量约1万亿千瓦时,对我国华东、华中地区的工农业及民生电力需求贡献突出,三峡、砻滩、葛洲坝、三门峡等水利枢纽工程更是广为人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近年获得集中发展,主要以风光资源丰富地区(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等西部省份)的集中式地面电站为主要模式,2014年风电装机90GW,年发电量1500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装机30GW,年发电量250亿千瓦时。而近期,风电太阳能电站开发向中东部推进的趋势,以及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获得广泛关注,是由我国中东部地区突出的电力需求和较为稀缺的土地资源决定的,也是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例如,风力发电就是我国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需求刚性增长的重要战略布局。风能是一种不产生任何污染物排放、可再生的、清洁的自然能源,风力发电具有建造发电场的费用低廉,不需火力发电所需的煤、油等燃料或核电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没有煤电、油电与核电所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优越性。这几年,我国也大力推动风电等新能源行业,风力发电领域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6.4亿千瓦,其中并网风电1.6亿千瓦,占比为9.9%;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9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36.2%。

二、电力市场化对风力发电的影响

1.电力市场化对风电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影响。十三五”能源规划对风力发电做了重点提及,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达到2亿千瓦以上。国家能源局表示,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到2020年将不再提供风力发电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走向市场化运行。

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风能是能源的组成部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有关能源“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风力发电的内容,在“十三五”能源规划中花了不少笔墨。

据“十三五”能源规划研究,通过构建西部、东部两个同步电网,到2020年,新能源跨区输送规模将可超过1.5亿千瓦,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水火互济、风光互补、大规模输送和优化配置,弃风、弃光可以控制在5%的合理范围内,将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难题,保障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可再生能源非常重要的时期,可在再生能源发电也将走向市场化运行。

现在国家能源局已经提出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风力发电实现平价上网,不再给予补贴。一旦可再生能源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就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它的发展就会有更大的规模和更大的速度。

2.电力市场化对风电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的影响

在电力改革的大背景下,除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光伏、风电)以外,所有的电源项目都要参与竞价上网,即低电价的电量才能获得上网权,否则机组只能闲置。

3月1日,在北京电交中心完成了“银东直流跨区电力用户直接交易”的试点交易,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一些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企业参与了竞价上网,售电给山东。风电、太阳能项目由于出力间歇性原因,单凭“常规电力属性”与火电竞争,显然不具竞争力,因此只能靠低电价进行竞争,很多企业报了“0电价”,虽说会有国家补贴,但项目收益会大幅下降。

3.电力市场化对风电并网和消纳的影响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运行消纳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风资源集中、规模大,远离负荷中心,难以就地消纳。新能源集中的“三北”地区电源结构单一,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低。加之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电力增速减慢,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消纳矛盾更加突出。新增的用电市场却无法支撑各类电源的快速增长,导致新能源和火电、核电利用小时数均出现下降。

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特别是“三北”地区,占比达到70%;全国抽水蓄能、燃气等灵活调节电源比重仅为6%,“三北”地区不足4%。电源结构不合理,导致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国家早前颁布“十二五”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专项规划,但“十二五”电网规划至今没有出台,新能源基地送出通道得不到落实。电网项目核准滞后于新能源项目,新能源富集地区不同程度都存在跨省跨区通道能力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刚性约束。

据了解,与国外相比,我国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市场化机制已经严重滞后,仅局部地区开展了风火发电权交易、辅助服务交易等试点。由于缺乏常规电源提供辅助服务补偿机制,火电企业普遍没有为新能源调峰的积极性。

三、可再生能源在电量市场化下的应对措施

1.“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是近年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可再生能源也是商品,因此由市场机制来引导其发展是必然趋势。可再生能源发将被纳入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依照规划继续享受保障性收购。陆上风电是最接近自主市场竞争力的可再生能源。分析表明,延续当前风电政策,会面临保障性收购与市场机制的冲突、强制标杆电价与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冲突、不断扩大的补贴需求与可再生能源基金规模有限之间的现实矛盾,最终导致风电并网和利用效率低下难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如此,清洁、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目标很可能会落空。

根本的解决之道是市场化。让风电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交易与用户达成长短期供电协议,调度机构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本着优先保障原则安排风电并网发电;变强制电价为基于市场交易电量的度电补贴,引入动态调整机制,根据风电的经济改善水平逐步降低、直至完全取消补贴。

2.建立以配额机制的绿色证书,鼓励碳减排交易和节能量交易

根据全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5%的要求,2020年,除专门的非化石能源生产企业外,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各发电企业可以通过证书交易完成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的要求。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持有人按照相关规定参与碳减排交易和节能量交易。配额制度本身无法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绿色价值部分,绿色证书为绿色价值部分的实现提供了市场化A解决方案和手段。

通过允许配额义务承担者之间交易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义务,绿色证书可以像商品一样在绿色证书市场上进行买卖和交易。

绿色证书就是将基于配额形成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证券化,并借此构建基于市场的可再生能源电能供求机制和市场交易体系。绿色证书作为可交易的有价证券,其价格由可再生能源电价高于常规电价的“价差”决定,并随着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波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销售绿色证书获取价外收益,实现可再生能源电能的绿色价值,并使得可再生能源配额借由绿色证书实现可交易,巧妙地解决了配额制度的市场化问题。

对于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来说,实施配额制并允许绿色证书交易时清洁能源发电企业利润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是通过电力上网价格出售可再生能源电力以获得销售利润,另一个则是通过在证书市场上出售绿色证书来获利。而建立可再生能源认证系统,证书的可交易性打破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交易的地域限制,使得绿色可以销售到任何有需求的地域。

3.电网加快电网建设,保证新能源并网和输送

2015年,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开展风电清洁供暖工作”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清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2

电信市场细分策略研究 

电信业合作竞争研究 

西安电信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基于期权博弈的四川省3G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中移动存续企业改革模式探索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电信企业竞争力分析——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个案分析 

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 

论中国电信服务业规制改革 

天津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战略及集团客户定制化服务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山东省通信公司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数据仓库的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河北省电信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研究 

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竞争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电信企业员工e-Learning培训模式研究 

安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比较 

我国电信业的政府规制改革研究 

辽宁通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中国网通大庆分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融资模式的战略选择 

基于流程再造的某电信公司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中国电信企业大客户关系管理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维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电信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电信业的启示 

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GPRS业务推广方案探讨 

吉林市电信公司宽带业务市场拓展分析 

小灵通长春地区销售渠道研究 

郴州移动通信公司企业文化创建研究 

青海省数据通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论西安大唐电信公司ERP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的支持作用 

中国移动品牌管理研究与探讨 

西安吉尔通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研究 

经营分析系统理论探讨及其在移动通信公司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电信运营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中国网通南方公司在新时期的竞争战略研究 

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理论探讨 

移动通信业营销渠道整合与优化探析 

 

 

江苏电信对分公司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 

广东中小短信服务供应商产品发展战略 

中国第三代移动牌照的发放 

电信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电信产业组织研究 

试建固定电话成本测算模型 

江苏联通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河南通信网运管理战略思考 

论中国电信产业有效竞争 

河南网通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问题研究 

我国电信行业客户流失管理的建模、分析及应用研究 

阳光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系统研究 

电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中国移动网上教育系统建设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湖南移动公司短消息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C电信公司CRM研究 

Geert Hofstede理论框架下电信行业企业文化测度的实证研究 

四川移动组织再造研究 

B公司运营商渠道变革研究 

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重庆移动公司应用客户关系管理(CRM)实例研究 

TCL移动通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研究 

中国电信业管制制度的选择 

彩信业务发展模式研究 

重庆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 

玉门油田酒泉基地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论中国电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政府改革对政府管制网络型公共事业的影响——论电信竞争 

平衡记分卡在海南移动的应用实施 

电信建设项目投资评价分析研究 

吉林省通信公司大客户满意度分析 

吉林省通信公司公众电话市场细分研究 

吉林省电信传输局激励机制的设计与实施 

中国电信产业SCP分析及中国联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3G”市场研究 

客户关系驱动因素研究及实证分析——以电信行业为例 

吉林移动通信公司3G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吉林省电信公司传输网络发展研究 

基于神经网络的客户离网预警管理研究 

项目管理在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研究 

基于创新客户服务理念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ORACLE ERP实施方法论及其在通讯企业的应用 

四川省无线市话营销调研 

四川移动通信公司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 

国际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电信改革 

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电信服务业的政府规制研究

铁通长沙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顾客价值管理理论在黑龙江移动呼叫中心的应用研究 

长沙电信产品经理负责制实施研究 

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湖南电信公司组织变革与员工心态特征研究 

计费方式和绑定周期在电信运营商的运用 

中国联通发展战略浅析 

湖北电信发展战略研究 

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研究 

四川省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以小灵通案例研究中国制度企业家行为模式 

成本控制和信用控制在AK通信公司中项目上的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渠道体系分析与对策研究 

 

吉林省通信公司运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方案

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在电信企业中的应用 

吉林省网通声讯业务市场拓展策略研究 

长春市通信分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通信企业营收稽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平衡计分卡在长春市电信分公司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吉林网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实施与策略 

影响移动通信消费者转换服务商意愿的因素及转换附加行为研究 

 

武钢通信公司职工持股研究 

移动通信行业技术进步战略研究——中国联通CDMA业务实证分析

江苏电信宽带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深圳电信大客户营销战略研究 

中国网通湖北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SC移动公司营销渠道再建设研究 

呼叫中心客户满意度的研究 

十堰电信员工离职倾向实证研究 

四川移动公司信息化战略研究 

公司资源和首动优势:基于中国电信设备行业FDI的实证分析 

广东电信3G发展战略研究 

新兴电信运营商渠道建设与管理研究 

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 

我国电信行业竞争环境的研究 

全面预算管理在XX电信企业的应用研究 

完善曲江县电信分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电信企业员工职业承诺状况实证研究 

广东省电信实业集团公司员工离职问题的研究 

电信研究院知识管理研究 

培训需求分析四角度模型在广州移动的应用、反思与改进 

 

 

韩国网络电话进入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 

广东电信3G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政府管制对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影响研究 

解析山东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及现实意义 

电信企业提高网络运行效率研究 

关于激励性股票期权制度的探讨 

大连通信公司小灵通顾客价值研究 

虚拟通信网络运营的若干问题研究 

从品牌和服务角度分析中国联通的竞争力 

虚拟长话运营业务的设计与推广 

德州移动客户服务满意度研究

广东有线视讯宽带网市场发展战略研究 

神州电信移动视频电话业务商业模式设计及策略分析 

北京移动3G业务营销策略研究—如何应用市场细分方法制定有效营销策略 

移动通信行业分析报告 

战略成本观念在电信企业的应用

中国移动的营销渠道策略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企业竞争策略和政府管制的研究

中国联通投资价值评估 

广东电信实业集团通信营销服务网络的战略研究 

 

 

电信经营分析与平衡计分卡应用 

W移动通信公司客户离网研究 

宽带视讯业务发展趋势分析 

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某移动通信公司营销渠道研究 

肇庆电信增值业务发展研究 

多媒体彩信增值业务的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放松管制对我国电信市场影响的研究 

中国电信XX市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规划研究 

四川移动基础信息数据库项目的实施及其应用 

锻造凉山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凉山移动竞争战略研究 

中国电信PHS发展研究 

电信网间结算价格的成本评估分析 

中国联通公司导入CRM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本地电信的管制与竞争 

天津联通移动通信发展战略研究与实施 

大连移动通信公司客户价值的财务分析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选择 

S电信公司业务退出战略研究 

电信CRM中的数据挖掘 

省域通信网可靠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在电信领域经营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陕西移动通信公司客户价值评价及提升方法研究 

中国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创新研究 

电信运营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移动通信行业顾客满意度评价及应用研究 

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分析 

市场主导战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商务智能在电信企业的应用研究 

电信基础设施的退废评测与投资 

移动通信投资收益的实证分析 

四川农村移动通信市场投资问题研究 

电信业客户忠诚度及其对策研究 

电信市场客户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电信业务支撑系统软件开发的需求管理 

广西电信发展战略与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南宁市宽带市场的营销战略初探 

项目管理在通信网络工程中的应用 

广西电信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移动通信网络中基于动态位置区的移动性管理策略研究 

中国铁通成都分公司渠道体系分析及建设 

电信运营企业的增值服务营销模式探讨 

 

 

广西电信运营组织问题研究 

电信接入网建设项目时间管理研究 

联通公司客户维系研究 

关于构建学习型电信企业问题的探讨 

广西电信市场细分标准的探讨及对营销的启示

GXL电信公司营销战略分析 

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探析 

关于柳州电信实施营销再造的研究 

电信企业执行力问题研究 

二十一世纪中国电信运营商竞争战略研究 

基于主渠道的河池电信市场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广西电信3G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吉林网通小灵通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关系营销理论在吉林联通CDMA业务中的应用研究

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网上营业厅实施探讨

项目管理在电信计费帐务系统项目中的应用 

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研究 

项目管理在《桂林市2002-2003年黄页电话号簿》出版中的应用 

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分析与对策研究

 

 

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广西电信整体薪酬制度发展研究 

中国铁通成都分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 

3G技术环境下我国电信运营商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产业链角色定位问题研究

中国电信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电信成本管理研究

电信专业学位论文题目(二)

 

新、马电信业的开放及其借鉴 

竞争态势下厦门电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研究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垄断与竞争的制度成因 

某省农村电话成本测算与分析研究 

某国信通信有限公司新时期的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研究 

世纪交替:某电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 

《案例》:我国电信服务市场政府管制策略 

《案例》:某市电信局组织变革探讨——基于竞争优势的组织变革 

《案例》:迈向网络化社会、创造企业新优势——某电信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移动通信某市公司——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某电信——长话业务竞争策略 

《案例》:电信发展战略——电信开放与加入WTO的战略研究 

《案例》:高负债率——某市通信公司的问题及治理 

《案例》:调动企业资源,创造服务优势——某市电信大客户服务分析 

《案例》:××电信特种业务分局—“二次创业”的战略重组与战略实施 

《案例》:IP电话——投资机会与策略 

《案例》:163电子邮局点燃人才危机的导火线——探讨某市电信的人才激励策略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政策研究 

某市电信局奖酬机制研究 

管制或竞争——中国电信产业管制问题的政策分析 

联通寻呼黑某分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的研究 

BPR在联通某分公司市话项目的运用 

信息时代移动通信企业的发展和应采取的对策 

网站企业化经营模式研究 

《案例》:某通信公司——因应形势变化的战略思考 

《案例》:某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实现中国的移动通信梦 

《案例》:某电信培训中心——制定市场化战略,迎接市场挑战 

中国电信互联网增值业务公司化运作策略研究 

中国联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网络经济下湖南电信企业经营策略研究 

传统电信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创新方案及案例分析 

某省电信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加入WTO对电信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互联网门户网站未来经营战略 

IP电话业务发展前景及电信因应对策分析 

中国电信某市分公司竟争战略的研究 

从发事达公司的经历探讨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 

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组合预测方法及应用 

某省电信传统固定电话长途业务研究 

中国电信程控新业务促销策略研究 

中国移动公司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策略 

某市电信宽带网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市场对外开放与发展研究 

ISP市场竞争与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 

《案例》:讯华公司——困境中的战略思考 

《案例》:中国电信某公司——市场与投资分析 

《案例》:三星传呼——衰退期的战略思考 

《案例》:新意网集团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某市电信网管维护中心——重构电信网络运行的管理体制 

《案例》:某省电信公司——加强战略成本管理、迎接市场挑战 

《案例》:某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宽带增值业务的发展 

《案例》:某电信公司——电信服务满意度分析与对策 

《案例》:某电信公司——发展无线市话业务,拓展移动通信市场 

《案例》:佛某移动通信公司——居安思危发展战略思考 

《案例》:某电信局——宽带业务拓展策略 

《案例》:某电信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把握机会,合作致胜——日本多科莫公司成功推广无线上网业务的研究 

《案例》:S移动通信公司及其网络部——从官商向优质服务提供转变 

《案例》:BS电信有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研究 

zb电信宽带城域网方案设计与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某移动通信公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研究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营销策略研究 

入世与中国电信服务业发展策略研究 

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和网络股定价分析 

竟争、管制——中国电信业市场研究 

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CRM在S市移动运营公司大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电信产业国际化发展研究——兼论中国电信产业国际化战略 

SX移动通信公司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研究 

论国内门户网站的发展战略 

中国通信制造业的风险分析 

中国电信的大客户关系管理 

电信服务的技术经济分析 

新时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结构调整 

CM公司网络营销策略分析及调整方案 

加入WTO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移动市场竞争与技术服务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 

.电信发展战略研究—某电信发展与职工教育问题探索 

电信公司竞争战略与营销策略研究 

关于某移动通信公司创建移动服务营销的系统研究 

某省长途电信线路局薪酬制度的分析和改革设想 

某电信CS战略研究 

《案例》:招商船务公司与G通信发展公司——重塑企业文化问题的探讨 

《案例》: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SZ分公司——成长与发展中的竟合 

《案例》: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案例》:某市银线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 

《案例》:某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案例》:某电信公司 ——在市场开放过程中的客户保持策略 

《案例》:某电信公司 ——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 

《案例》:某省电信公司——建立科学的业务成本核算体系 

《案例》:某电信公司——完善培训体系,适应企业战略重点的调整 

《案例》:电信某公司——公话业务营销策略 

《案例》:博大互联网公司——战略方向的选择 

《案例》:某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基于提升服务质量的营销渠道战略 

《案例》:T电信公司——业务流程重组 

《案例》:W局通信导航维护处——业务流程重组 

《案例》:SIM移动电话公司——市场营销管理问题探讨 

《案例》:M电信局——小灵通无线市话业务营销策略 

《案例》:GTE制造公司——变革中的市场营销 

竞争性 电信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 

《案例》:A通信(中国)有限公司的战略改造——面对市场变化的企业战略改造 

本地电信业务计费账务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 

竞争性电信市场的营销战略研究 

CRM管理及其在电信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某市电信客户关系管理问题研究 

中国电信改革的机理分析 

电信服务业及中国国际竞争策略分析 

中国铁路通信产业实证研究 

区域数据通信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现代电信企业的战略管理 

CC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H省电信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 

德州联通CDMA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电信改革与重庆电信公司发展战略 

电信普遍服务问题之研究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电信企业宽带应用服务运营模式研究 

甘肃电信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甘肃省C网三期扩容项目分析 

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移动通信企业为例 

关于西藏自治区电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 

广东电信公司控制会计系统分析及应用 

湖南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探讨 

某省电信公司市场营销战略研究 

某移动通信公司经营战略研究 

入世后某省移动通信公司的发展对策研究 

某省移动通信公司移动电话运营市场竞争分析 

从规制与竞争理论看中国电信业的改革 

我国电信价格管制问题研究 

河南电信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中国电信运营商经营策略探讨 

某市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 

中国移动电话市场发展对策研究 

某市电信局计费帐务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我国电信运营业市场结构及产业政策研究 

从搜狐网站的成长看中国门户网站的发展战略 

 

关于西藏自治区电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思考 

CC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期权方案设计 

四川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模式研究 

 

联通竞争组织管理的研究 

某省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研究 

某市电信探讨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信业的客户关系管理 

某省数据通信业务营销策略初探 

电信市场的政府管制模式与实践研究 

某电信公司数据专业人员管理现状及对策 

某省联通CDMA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与研究 

某电信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及战略研究 

移动通信企业经营分析系统的构建与管理研究 

关于电信基础设施有效利用的若干研究 

某市本地电话网络改造建议 

某省联通CDMA网络竞争策略分析 

湖南省电信公司数据通信的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移动通信公司服务营销的渠道模式研究 

沪州电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竞争背景下湖南电信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在电信行业的应用研究 

兰州电信无线市话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某国有电信运营企业资本预算管理研究 

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试论中国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数据挖掘在通信行业CRM中的应用研究 

四川电信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模式研究 

四川省电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四川移动公司移动数据市场的营销策略 

四川移动以价值为核心的投资管理研究 

苏州联通CSM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 

苏州联通顾客满意度测量工具编制研究 

太月通信商的发展战略 

通信产品营销战略的研究 

通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研究 

网络产业的规制改革与竞争——以中国电信业为例 

西安电信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心理契约与人力资源管理:网通案例分析 

移动通信企业构建服务营销战略体系研究 

移动通讯市场分析及江苏移动通讯公司战略选择 

岳阳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指挥通信系统智能支撑平台设计与应用 

中国电信企业经营者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中国电信业的有效竞争研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战略分析与选择 

中国联通CDMA营销战略研究 

中国联通合肥分公司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管理与创新 

中国联通四川分公司数据通信主干网的规划与建设 

中国通信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分析 

中国移动X公司大客户服务质量研究 

重庆网通信息港市场竞争策略 

淄博市通信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淄博通信分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研究 

淄博通信公司激励机制的研究 

电信业的竞争和中国电信业对外投资 

成都电信公司成本管理效率分析及改进研究 

成都市电信分公司业务发展的分析和研究 

电信产业的价格管制研究及其实证性应用 

电信市场细分策略研究 

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及应用——中国电信产业竞争力分析 

电信业重组后运营商的营销战略研究 

论中国电信市场的无效竞争 

四川电信业务创新战略研究 

四川省移动通信公司的市场竞争战略探讨 

四川移动通信公司客户维系策略研究 

通信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通信价值链的调整——通信增值业务运营商的生存与发展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中小型宽带网运营商发展战略研究 

江苏电信宽带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四川省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电信公司组织变革与员工心态特征研究 

长沙电信产品经理负责制实施研究 

铁通长沙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设计 

国际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电信改革 

电信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电信服务业的政府规制研究 

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 

顾客价值管理理论在黑龙江移动呼叫中心的应用研究 

四川移动通信公司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 

四川省无线市话营销调研 

ORACLE ERP实施方法论及其在通讯企业的应用 

基于创新客户服务理念的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计费方式和绑定周期在电信运营商的运用 

项目管理在新兴电信运营商的应用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进步的中国电信企业创新 

中国电信产业SCP分析及中国联通发展对策研究 

电信建设项目投资评价分析研究 

客户关系驱动因素研究及实证分析——以电信行业为例 

论中国电信行业企业文化建设 

黑龙江移动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联通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研究 

虚拟电信运营模式的研究 

连云港电信公司的服务营销策略研究 

电信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湖南移动公司短消息市场分析和前景预测 

中国移动网上教育系统建设及其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中国联通竞争战略研究 

试建固定电话成本测算模型 

论中国电信产业有效竞争 

我国电信行业客户流失管理的建模、分析及应用研究 

河南网通宽带业务市场营销策略问题研究 

电信增值业务的商业模式研究 

中国电信产业组织研究 

河南通信网运管理战略思考 

中国第三代移动牌照的发放 

移动通信业营销渠道整合与优化探析 

广东中小短信服务供应商产品发展战略 

江苏电信对分公司绩效管理的优化研究 

中国网通南方公司在新时期的竞争战略研究 

对我国电信业改革的理论探讨 

大唐电信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中国移动品牌管理研究与探讨 

陕西省电信公司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GZ电信公司信息化现状及建设研究 

吉林网通公司竞争力的价值链评析及战略选择 

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研发系统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研究 

论西安大唐电信公司ERP项目对企业战略规划的支持作用 

西安吉尔通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研究 

经营分析系统理论探讨及其在移动通信公司的应用研究 

我国移动通信企业客户维系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株洲无线市话“小灵通”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电信企业大客户关系管理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融资模式的战略选择 

中国网通大庆分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电信企业大客户关系管理方法研究 

辽宁通信公司竞争战略研究 

辽宁移动IP电话市场预测分析 

松下通信公司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我国电信业的政府规制改革研究 

安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比较 

基于流程再造的某电信公司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电信企业员工e-Learning培训模式研究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战略分析与选择 

基于数据仓库的电信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顾客满意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 

客户关系管理在电信行业的应用研究 

电信改革与重庆电信公司发展战略 

重庆网通信息港市场竞争策略 

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 

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研究 

通信网间互联互通问题研究 

中国移动X公司大客户服务质量研究 

甘肃电信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电信普遍服务问题之研究 

西安电信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兰州电信无线市话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通信行业上市公司并购分析 

竞争背景下湖南电信营销渠道的建设与管理 

湖南电信“小灵通”市场营销探讨 

岳阳移动通信公司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电信企业宽带应用服务运营模式研究 

长沙电信公司无线市话业务拓展及策略研究 

湖南省电信公司数据通信的发展战略研究 

湖南移动通信公司服务营销的渠道模式研究 

 

H省电信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3

引言 太阳能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世界各国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用和商业化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从世界范围看,从2002~2009年,全球光伏电源累计安装容量从2175•5兆瓦增长到22928•9兆瓦,增长幅度达9•5倍之多。根据欧洲JRC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其重要作用,达到10%以上;205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全球总能耗的20%,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1]。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约等于1000年的能源消费量;全国总面积2/3地区年日照时间都超过2000小时[2]。 目前太阳能主要用来发电和发热。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3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总量超过1•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使用量的60%[3],与此相比,我国光伏产业与国际光伏发展仍有较大的距离,世界光伏产业每年以31%的速度发展,而我国的光伏产业每年增长率仅为15%[2]。我国具有发展太阳能的天然基础,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已经成为解决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学者张治民认为制约我国太阳能资源发展的重要问题就是技术层面上的落后[4],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运用基本扩散模型对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扩散趋势进行预测,试图模拟出我国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曲线,以期对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利用提出政策依据。 1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模型构建 1•1扩散模型 在已有的关于新能源技术扩散研究中,扩散模型运用较多。Collantes(2006)[5]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燃料电池车的市场增长问题,Masini、Frankl(2002)[6]、Isoard,Soria(2001)[7]、Ibenholt(2002)[8]运用学习曲线对太阳能、风能扩散进行评价,Neij(1997)[9]、Lund(2002)[10]运用经验曲线对新能源技术运用前景及需求,Lund(2005)[11]、Purohit,Kandpal(2005)[12]、UshaRao、Kishore(2009)[13]运用Bass模型对新能源市场扩散问题、印度风能问题进行研究,Peter,Ra-maseshan,Nayar•(2002)[14]运用Rogers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太阳能光伏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这些文献研究为本文模型选择提供了基础。按照创新扩散过程的影响因素,可以将上述模型分为3类,内部影响模型,如Logistic模型,考虑系统内部因素主要是过去使用者对扩散的影响;外部影响模型,将技术扩散完全归于系统的外部因素;混合影响模型,如Bass模型,综合考虑了内外部因素对扩散的影响。混合模型中涉及的未知参数较多,对于数据充足性要求较高。外部影响模型将潜在的采用者市场氛围已采纳创新者和未采纳创新者两大类。内部影响模型假定创新扩散完全是由潜在市场内部的信息传播推动,其描述的创新扩散过程与传染病的传播过程相似,也被称为标准传染模型。本文研究认为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过程符合传染病扩散过程:即初始阶段技术进入市场,由于潜在采用者的不确定性及技术本身的风险,扩散速度缓慢;加速阶段,随着用户增多,市场传播速度加快,普及量开始迅速增加;饱和阶段,当超过最大加速度点之后,技术市场扩散速度开始减慢,最终达到市场饱和,即最大开发量,这一过程通过下文图1能够清楚的看出。Fisher和Pry(1970)、Henry(1972)和Blaekmna(1974)等人通过比较研究各种技术创新扩散过程,认为内部扩散模型(Logistic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因此本文研究采用Logistic模型对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趋势进行预测。假设在某一时点t太阳能的市场最大开发能力Nt,时间t点上太阳能光伏的市场普及量或者已有的市场潜能为nt,若太阳能光伏技术采用比率为β,则在无限小的时间间隔dt中,市场采用数量可以表示为如下:令f(t)=ntNt,表示时间t上太阳能光伏的市场开发率,即某一时点上,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普及量nt在最大经济可开发量Nt中所占得比例。公式(1)可以变形如下:在Logistic模型中,市场开发率f(t)可以作为衡量技术扩散程度主要因素,然而现实中,技术扩散速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缓慢减弱趋势,对此,我们将公式(6)做如下变形:分析公式(7)易知随着时间的无限增长,公式逐渐减小并逐步趋向于0,这一变化趋势与模型假设以及现实都是相符合的,另外,Mansfield认为技术扩散比率与已经采纳新技术市场份额有关[5],由此可知,Logistic模型能够比较合理的解释太阳能光伏技术的扩散趋势。本文模型中自变量只有时间一个量,对于逻辑模型中只有一个自变量的情况,预测结果倾向于定性结果。因此本文的结果更多的定性反映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扩散的整体趋势。 1•2模型参数估计 模型中β表示扩散速度,定义为太阳能技术扩散的市场渗透比率,是扩散研究中的关键参数。从公式(4)中可以看出,市场渗透比率在长期过程随着新技术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在逐步下降,β决定了扩散曲线的斜率和坡度。对于扩散速率β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研究颇多。Mansifield认为技术扩散比率与技术的投资额度和收益率以及已经采纳新技术市场份额有关[6],R•Kemp(1997)认为影响可再生能源扩散过程的主要因素为采用者特征,社会经济环境特征、技术本身及技术使用者特征,Jacobson,Johnson则通过技术系统视角认为社会受众知识基础,政治环境制度以及技术原动力三方能够影响可再生能源扩散速度[15]。Reddy和Painuly则通过采访利益相关者,得出政府介入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贡献能够加快可再生能源扩散速度[16]。Peter通过研究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研究发现,财政收入,政府导向积极性,投资成本,技术可靠性,信息传播程度以及环保意识能够影响新能源技术扩散速度[17]。所有这些因素对于估计β的值都有影响作用,但是在新能源研究中,这方面的数据相对较少。在Logistic模型中,数据充足时,参数估计方法通常有普通最小二乘法(Bass,1969)、极大似然估计法(sehmittlein,1982)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Srinirasna,1986)。而在缺乏有效数据的情况下,参数可以通过管理判断或者历史上类似创新的扩散情况来获得,用历史数据估计模型中的参数值作为一种数据确实情况下的估值方法被众多学者论证过[13],Collantes根据市场竞争者的历史数据估计出了燃料电池车的市场扩散速率,并证明了历史数据估值的有效性[5]。我国学者李继峰,张阿玲在对我国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测研究中,参数β值的确定也采用了专家意见及经验数据[1]。国外学者在研究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方面数据较为全面,根据文献研究,德国,芬兰,以及世界范围下的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市场开发率要达到50%,分别需要21、23、44年的时间,其扩散速度也有较大差别。我们取3种情况下的平均值作为假设条件下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系数,其中扩散比率Ttop,β取自表1,将这两个参数值代入公式Ttop=α/β得α的值。参数值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p#分页标题#e# 2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市场扩散预测及分析 本文选取1996年为基期,对应t=1,根据上文所得α=7•626,β=0•229,将其代入公式(2),整理得出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扩散曲线如公式(8)又f(t)=ntNt,nt值取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容量,通过计算得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大经济可开发量Nt。在模型中nt指产品销量数值,但由于发电量与使用量基本相等,因此本文中nt的取值选取太阳能光伏发电安装容量数据,符合模型要求。本文研究数据取自《BP能源统计年鉴2010》。 2•1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经济可开发量估计 通过模型估算,得出我国1996~2009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经济可开发量Nt,如图2所显示,1996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经济可开发量为1625•64兆瓦,2000年增加到12344•17兆瓦,实际开发量增加到19兆瓦,2008年,太阳能光伏技术发电最大经济可开发量达25379•13兆瓦,实际安装容量则增加到145兆瓦,而2009年太阳能光伏技术发电最大经济可开发量达25379兆瓦,实际安装容量迅速增加到305兆瓦,但利用率也仅为1•2%。图3显示了我国1996~2009年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发电安装容量逐年上升,自2005年开始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从整体发展来看,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普及量都呈上升趋势。太阳能光伏发电最大经济可开发量在增长过程中存在短期起伏,但总体趋势缓慢上升,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率较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空间巨大。 2•2太阳能光伏技术扩散发展预测 根据模型,对我国2010~2030年间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扩散情况做出预测,得出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扩散曲线如图4。假设影响因素不变,以目前扩散速率,在202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开发率则能达到12%以上,而到203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市场开发率则将达到59•06%。将2010~2030年间的扩散趋势分解为两步,分别为2010~2020年,2021~2030年。可以看出2010~202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扩散较之2021~2020年更为快速。从2010~2020年,国家对于新能源的一系列政策及财政支持逐步发挥作用,大力促进了太阳能光伏的发展,扩散曲线较为倾斜,可见扩散趋势较为显著;从2020~2030年扩散势头开始呈现直线上升趋势,扩散的步调也开始趋于平缓,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趋于逐步成熟阶段。根据国家“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2005~2010年),到202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累计安装容量将达到28550兆瓦,光伏发电需求将增长到1•21%。中国电力科学院的研究表明,在考虑到开发煤电、水电和核电的情况下,2010年和2020年电力供需的缺口仍然分别为6•4%和10•7%[3],这个缺口正是需要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补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解决我国“电荒”及高耗能问题的重要能源。 3结论及展望 每年中国陆地接收的太阳辐射总量相当于24000亿吨标准煤,约等于1000年的能源消费量[2],本文通过对我国2010~2030年之间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市场开发率进行预测,得出在202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开发率将达到12%。203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开发率将达到59•06%,假设我国太阳能资源仅50%用来发电,则到2020年时,每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量即相当于144亿吨煤,到2030年这一资源优势将更加明显。我国在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上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目标,政府出台了大量的的支持及鼓励政策,并实施大范围有力的补贴资助。就太阳能项目工程而言,“太阳能屋顶计划”已经在全国部分城市开展,有效地推动太阳能资源利用。新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也提出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这些都将加速太阳能光伏发展,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4

关键词:移动充电;设备;桂林市;景区;应用

一、移动充电设备的兴起与课题研究的意义

1.移动设备的兴起。移动充电设备,简单地说就是移动电源。在生活中说到移动电源,就会想到拿在手中便携式的充电电源,但课题中是针对旅游景区,是可使更多人使用的移动充电电源,因此针对课题而研发的充电电源称之为“移动充电设备”。据记录数据反映,我国1998年以来,电子行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到2004年后更是一个超快发展的高峰时期,随着各类电子产品核心技术的突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预测,再加上中国这个庞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电子产品在此时期的迅猛发展趋势如百年不遇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伴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电子产品慢慢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必备用品,如手机、数码相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几乎人人都有一两件。随着国际油价日益攀升,我国也在重视电能的储藏与转化技术,特别是轻巧、便携的个人移动电源的兴起,为当今电子产品的续航能力提供了一个保障,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通过课题研究,地域锁定在桂林市,因为学生在该城市就读,桂林市作为一个旅游大都市,也能够反映本课题的一些研究数据和项目训练意义。伴着课题的展开,从大的方面讲,能使学生尽早参与社会,了解社会中创业项目的实际运行效果,在实际研究与探索中总结创业项目不同时期应该具备的条件和因素,让学生在校园时“赚取”社会知识,积累实际的工作经验,明白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真正价值;从小的方面讲,可以让学生在团队中磨合,并挖掘各自的才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把它延续到今后的实际工作当中。

二、移动电源在桂林市旅游景区的市场分析

1.市场需求。提到电子产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手机,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高端手机基本上是一体化设计,手机的发展趋势正逐步走向“一体机”的模式,无法直接更换电池。如IPHONE5、LG NEXUS4手机都是目前国际顶级手机,其原因是为了减小自身体积,提高设计美感,但是这些手机也随着其硬件的变化而使得续航能力不强。另一个常见的电子产品是许多家庭都有的数码相机,它能带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这些电子产品或多或少都会有电池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我们知道,上个世纪末,我国机场、火车候车室等公共场所出现了各种充电设施,这不仅方便了大家,也真正体现了人性化设计。那么,以桂林市旅游景区为例,通过一张张调研数据表格不难发现,这些设施确实很受欢迎。目前,在国外以美国、日本、以色列、法国、英国等国家为主,充电设备发展状况分两种:一种是商店、超市、写字楼以及其它公共场所都设置了固定的充电基站,使用起来较为方便;另一种就是便携式充电设备,还是按客户个人使用情况进行的设计,大多在新能源、新技术上采用太阳能自发采集能源供电,也有少部分产品使用普通蓄电式充电设备。但总体来说,因市场与国内不同,对市场的需求和服务,以及供给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走访结果。课题组的户外移动充电设备问卷得到了几乎所有游客的认可。在实际应用当中,因为成本制约了电子产品的续航问题,而此项目就是针对户外景区活动电子产品续航能力不强研制的充电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如今推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即4G网络,对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子产品又是一个新的考验,景区移动电源就是为了解决这一地域问题而衍生出来的产品,因此课题研究的户外移动充电设备在桂林市旅游景区的服务一定是可行的。

三、移动电源充电设备在桂林旅游景区应用的实际效果

1.技术带动服务质量。“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已经家喻户晓,游客每年逐步增长。针对景区的游客,课题研究的项目市场潜力很大。有需求必有市场,有技术就能支撑服务质量,大多数客户并不知道有相关的产品,市场需要宣传和引导消费,一旦市场被启动,成长速度会很快,立即会进入高速成长期。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大都市,一定会被景区这项利民服务吸引,服务质量也必然会上升一个台阶。

2.提高景区在各地游客心目中的形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迅猛,但大多数家庭选择的还是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根据这些游客的消费心理,如果做好自身服务,考虑到旅游产品细心周到的人性化管理和设施,对于旅游服务业的提高乃至城市形象工程都会有直接的影响。

总之,户外移动充电设备看似是一个较小的服务项目,但在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中,一个旅游产品就会聚集很多闪光点,最终形成自己的品牌。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进步,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与休闲娱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因此,本课题研究人性化的、便捷的户外移动充电设备一定会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志武.新型多功能移动电源[J].移动电源与车辆,2002,(02).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5

关键词 “电改” 燃煤发电企业 经营策略

一、当前所面临的形势

2015年,国家经济走势相对稳定,能源革命的大局使得电力市场形势稳中趋缓,电量增长持续低速运行。但电力体制改革对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然产生重大影响,对市场营销模式也提出巨大挑战。同时,国家对安全环保的新要求使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来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电量分配由计划调控向市场竞争转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量的市场化体系将逐步形成,当前煤价走低,发电边际贡献大,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乏力,电量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方向发生明显变化,现有市场营销模式需要进行创新。

二是电力市场要素变革使低成本内涵式发展成为必然。电量、电价的市场化改革,使低成本优势成为提高相对竞争力的重要基础,燃煤发电企业需要充分挖潜,科学筹划进行电量结构优化,切实提高参数、低能耗机组电量比例,并通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最大程度控制成本。

三是安全、环保、高效成为电量兑现的重要基础。有效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实现超净排放标准,是燃煤发电企业今后进入电力市场竞争的前提,同时也对节能减排技改工程质量和后期运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燃煤发电企业的应对措施

充分认清当前形势,燃煤发电企业务必要转变观念,抢抓市场,努力在管控模式上实现三个转变,在工作重心上盯紧三个市场,在思想认识上树立三种意识,全面迎接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新任务。

(一)在管控模式上要实现三个转变

(1)企业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加大企业电源结构调整,加快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市场的开发力度,提高企业新能源占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供热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快研究“热源、热网、用户”三级市场需求,加大各级政府沟通力度,研究筹建供热公司,置换热网,集中供汽、供热水市场的开拓等事宜,逐步转变成为以电为主、以热为辅,热电联产经营管控模式。

(2)企业经营管理思路的转变。3月15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如此高规格的改革文件显示出国家推动新一轮电改的决心。作为被改革者和参与者,我们要充分认清电力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树立由计划管理向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经营管理理念,更加重视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效环保排放的竞争要素的管理,更加重视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精益化管控,更加重视竞争策略研究、成本风险控制以及高可靠性的安全稳定生产,逐步实现向全面市场化管控经营思路的转变,以顺应电力体制改革趋势。

(3)企业经营管控方法的转变。全面依法治企,既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必要保障。燃煤发电企业要参照国家提出的新要求、新办法,全面完善企业“三大标准”体系,加强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经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也要充分尊重各项规章制度,发挥表率作用,带头遵章守纪,不打“球”,不搞“兄弟连”,按制度办事,减少“酌情处理”,切实发挥规章制度的刚性制约作用。

(二)在工作重心上要盯紧三个市场

(1)盯紧电量市场。要将市场电量竞争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千方百计做好政府基数电量争取工作,充分利用电力计划编制规则,用好、用足企业优势题材,确保基数电量达到区域“三同”水平。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优质大用户直供电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争取在市场化初期占有一切可合作的优质用户资源。要超前研究电力市场化改革下的区域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超前储备一批电量市场营销人才。

(2)盯紧供热市场。要将供热管理等同于电量管理。加大供热经营管理,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理顺管理职能;要全面分析研判区域供热供需形势,加强与各级政府、规划部门、潜在热用户的沟通协调,建立热用户长久合作关系,全力抢占热力资源;要研究利用价格杠杆鼓励非居民用户增加用热量;要加快研究推进网源一体化经营模式,争夺供热价、供热费的话语权;要全面提高供热经营精益化、供热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

(3)盯紧煤炭市场。要将煤价有效下降作为企业经营目标任务完成的核心支撑,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协调主力煤矿,力争煤价下调。在“长协煤”与“市场煤”价格倒挂的情况下,要认真分析研究挂钩考核办法,进行合理测算,酌情减少发运量。要全力拓展低质低价煤进煤渠道,增加采购、掺烧量;要利用煤价低位时机,积极培育优质市场煤战略合作伙伴。

(三)在思想认识上要树立三种意识

(1)树立竞争意识。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营形势,能否进一步抢占新能源和供热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燃煤发电企业要主动出击、超前布局,只要有综合效益,凡是力所能及争取到的用电客户,凡是合理供热半径内的热用户,都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要全面增强竞争意识,认真研究区域电量及供热形势,制定规划,主动出击,积极抢占电量和热力市场。

(2)树立成本意识。经济新常态下,既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开源”力度,也要强基础,提素质,加大“节流”力度。要大力实施低成本竞争战略,树立全过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以综合计划管理为手段,努力将企业的一切活动全部纳入成本管控范畴,逐步建立低成本竞争优势。要千方百计“控煤量、降煤价、提煤质”,降低燃料成本。要充分利用三级预算管控体系以及日经济、日成本核算体系,加强各项管理费用、材料费用、大修技改、职工薪酬及基建项目成本控制,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合管控的成本考核机制,全力降低企业成本。

(3)树立执行意识。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能否在未来电力和热力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不仅要认清形势,统一认识,更要以强有力的执行贯彻落实企业各项决策部署。燃煤发电企业的各级负责人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关于电力改革、电热政策的最新办法和规定,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谋划应对策略。要做好执行的表率,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思路有效执行,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执行不走调、不走样。

三、结论

电源市场研究范文6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内蒙

1.引言

当前,我国能源开发利用面临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矛盾;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矛盾。分布式发电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灵活等特点[1-3],促进分布式发电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是有效化解以上两个方面矛盾的重要途径。当前,积极发展分布式发电,促进我国能源供应方式的调整和转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较之发达国家,我国分布式发电发展相对滞后[4]。我国尚未能提出接网费、电网备用费以及电价附加征收的实施细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分布式发电的大规模发展建设。基于上述考虑,本文研究并提出内蒙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旨在辅助分布式能源大规模并网,从而有效和合理的促进分布式能源的发规模发展。研究总体思路如下:首先,对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要素进行分析。其次,研究分布式能源交易的价格机制,重点研究分布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发电电价附加征收机制以及并网收费机制。最后,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2.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要素分析

针对分布式能源交易,需要分析交易主体、交易品种以及交易方式。

(1)交易主体

1)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电力公司)是市场购电主体,也是分布式能源交易的运营机构和电力系统运行机构,在市场中的主要职责为:以内蒙古电网安全稳定为前提,公平、无歧视开放电网,为市场成员提供输配电服务,执行政府审批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组织购销区内交易主体的电力电量,满足区内用电需要;组织网内电能参加网外电能交易,开拓网外市场;经营管理所属调峰、调频电厂,负责管理代管电厂。

2)内蒙古电力交易中心

电力交易中心的主要参与制订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和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运营规则,负责组织建设分布式能源交易技术支持系统;依据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运营规则建立市场主体准入机制、组织电力多边交易市场运营、披露电力交易信息、出具电力交易结算凭据、实施市场干预;建立分布式能源交易统计制度并定期向电力监管机构报告;定期向市场主体电力市场供需形势、市场结构情况等市场信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3)竞争发电企业(机组)

竞争发电企业(机组)是市场售电主体,增发电能消纳多边交易市场第一阶段暂定为分布式能源发电企业(机组)。

4)直接购电大用户

经核准的直接购电大用户是市场购电主体,一般是较高电压等级、较大用电量的大工业电力用户;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电负荷相对稳定、单位产值能耗低、污染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力核算、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2)交易品种

1)电力服务

分布式发电是指为满足终端用户特殊需求,接在用户侧附近的小型发电系统。是充分开发,因地制宜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方式。分布式发电通过燃料燃烧驱动原动机发电或通过生物化学反应获得电能。前者有燃气轮机、内燃机、风力发电,后者包括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发电,生物质发电等。

2)供冷、供热服务

分布式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采用的燃气轮机和内燃机发电技术、余热回收技术以及制冷技术多为成熟技术,以小规模(几kW至数MW)分散布置的方式建在用户附近,配置灵活,便于按冷、热、电负荷的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不仅满足了区域内用户的用能需求,还节省了大量的城市供热管网建设和运行的费用,有助于电网和燃气供应的削峰填谷,减少碳化物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能源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储能服务

分布式储能是指将分布式发电过程中多余的电能以机械能、化学能、重力势能等形式储存起来,当用户侧需要的时候再将储存的能量释放。分布式储能系统一般有三种方式实现用户的用电可靠:

①在用电低谷期将多余电能储存,用电高峰期时释放,实现“消峰填谷”,保证电网电能动态稳定;

②在电网发生故障或遭受自然灾害时辅助供电或者传输电能;

③保证用户在强制停电或者供电中断的情况下用电需求。

(3)交易方式

从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特点考虑,结合内蒙的实际情况,分布式能源交易采取集中提供的方式,即统一调配的方式。随着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规则、法律环境等因素进一步健全,可采取集中提供和市场化并存的模式。对现阶段的内蒙古电力市场来说,分布式能源基础服务应由负责市场调度运行的机构,也就是内蒙古电力公司集中提供。也就是说,在分布式能源交易市场起步阶段,各种市场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宜采用统一调配型交易方式;在电力市场初、中期阶段,在处于电力库的交易模式下,宜采用统一投标型交易方式;在电力市场中、高级阶段,则可采用双边合同或者几种模式混合的提供方式。

3.分布式能源投资模式的价格机制

(1)分布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

当前,分布式风电技术基本成熟,已经开始规模化发展,目前其成本基本不超过煤电的两倍,如果加上外部效益,其成本基本和煤电相当。其上网电价机制如下:根据标准成本法,依据风能资源情况,以采用固定价格政策为主,其他(如招标价格)为辅的方式,并配合强制上网政策,保障投资商的合理收益,规范市场,从而实现风电快速发展。也可以考虑电力产品的外部价值,参考内蒙古地区煤电的成本和价格,制定有差别的风电电价,以体现当地发电电量的经济价值和风电经济特性的地区差异。

(2)分布式发电用户售电电价机制

本部分将建立内蒙古地区分布式发电用户售电电价机制,一方面,针对接入电网并免除备用费缴纳责任的自发自用类分布式发电,建立大电网对其用户紧急供电电价机制,以反映电网备用成本;另一方面,制定内蒙古地区分布式发电向用户直接售电电价机制,以反映各类用户之间的交叉补贴责任,并与现行销售电价机制相衔接。

1)大电网紧急供电电价机制

内蒙古地区分布式发电主要为自发自用类,为避免电网企业对自发自用式分布式发电企业重复收费(多收)或者漏收,建议对于分布式发电企业内部的供电部分收取备用容量费,这部分不再收取基本电费;向电网企业的购电部分,按照大工业用电的标准收取基本电费,这部分不再收取备用容量费。分布式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没有协商约定备用容量的时候,建议以分布式发电厂的装机容量作为备用容量费的计收标准。这部分的容量不再计收基本电费,在变压器的容量中予以扣除。

2)分布式发电直接售电电价机制

销售电价一般分为:工业用户电价、商业用户电价和居民用户电价三类,同一大类中通过不同电压等级和用电负荷特性体现供电成本差异。内蒙古地区分布式发电的主要用户为工业用户,因此,应对其采取两部制销售电价,它包括基本电价和电度电价两部分。基本电价是以用户变压器容量或最大需用量作为依据计算的电价,电度电价是以用户消耗电度数作为依据计算的电价。基本电价按最大需量计费的用户应和电网企业签订合同,按合同确定值计收基本电费。

(3)分布式发电电价附加征收机制

我国销售电价附加主要包括5项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包括:1)农网还贷资金;2)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3)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电力);4)中央及地方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基金;5)可再生能源基金。附加费用大概占总电价的7.2%。根据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发电用户特点,需制定差异化的分布式发电销售电价征收标准。

内蒙古地区分布式发电多服务于工业用户,具有容量较大、分布较为集中、调峰性能好等特点,因此,销售电价附加征收标准可设置如下:5MW以下:征收1)-5)项附加费,费率按照标准的50%征收;5MW-30MW:征收1)-5)项附加费,费率按照标准的70%征收;30MW以上:征收1)-5)项附加费,费率按照标准的100%征收。

上网电价附加免收标准为“符合环保要求,不产生二次污染”,分布式风能与光伏可以不征收上网附加费。

(4)分布式发电并网收费机制

未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分布式发电相关技术、管理措施和政策的不断完善,内蒙古地区电力市场将处于良性竞争环境中,此时不需要电网公司和所有用户再为分布式发电支付相关成本,此时,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采用“混合型收费”方法,从而减小电网企业和用户的一部分压力。

当地区电力市场形成完全竞争性市场时,对所有的分布式发电可使用“深层次收费”方法,由分布式发电业主来承担接入电网的所有费用,包括与电网直接连接的线路,以及因接网而造成的电网设备改造费用,从而减少其他用户承担的相应成本,减少电网企业的压力。

4.结论

针对分布式能源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提出了分布式能源交易模式,并结合相关分布式能源发展政策和运营实际提出了可行的交易模式。此外,随着分布式能源市场的扩张以及并网规模的逐步增长,未来分布式能源交易能否为交易主体――电力企业,分布式能源发电企业以及用户带来可观的收益,还需对不同交易模式下的分布式能源投资经济效益做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梁有伟,胡志坚,陈允平.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电网技术,2003(12).

[2]钱科军,袁越.分布式发电技术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J].继电器,2007(13).

[3]李斌,刘天琪,李兴源.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J].电网技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