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例6篇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1

Abstract: In "Basic Quality Inspection" course teaching of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major, according to the job demands of quality inspector of electronic products, we insist on ideas of matching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with post structure, matching course content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matching teaching situation with working situation, and dividing teaching content into basic elements of competence and elements of applied competence; teaching uses task-driven method.

关键词: 质量检验基础;课程改革;设计理念;课程实施

Key words: Basic Quality Inspection; course reform; design idea; course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80-02

0引言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发展。《质量检验基础》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质量管理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围绕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开展课程改革建设,集理论学习、工厂见习、综合实训于一体,既重视理论教学,又强调对学生岗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可以零距离适应岗位。

1课程目标

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及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为: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有从事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素质。其中,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质量检验基础知识,重点掌握电子产品生产过程的各阶段检验方法与规范;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子产品检验工作技能,能够进行质量把关;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

2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理念为: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一致,项目任务设计与实际工作任务相一致,教学实施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相一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岗位能力构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教学,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上岗。

课程体系构建与岗位构成相对应,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对应,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相对应。本课程体系呈现由知识、标准到技能阶梯递进式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第一阶段为质量检验基础知识,即岗位基础;第二阶段为质量检验行业规范,即岗位标准;第三阶段为质量检验技能操作,即岗位技能(如图1所示)。

3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以对应岗位能力构成为依据,该课程体系分为两大模块:模块一是基本能力要素(12学时),即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员的岗位基础和岗位标准;模块二是能力应用要素(30学时),即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员的岗位技能。本课程共42学时,其中每周6节,共7周教学周。《质量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如图1所示。

模块一包括三个项目:项目一质量检验基础知识、项目二质量检验文件、项目三工厂见习。项目一分为四个具体学习任务,项目一是适应于各行业的通用的质量检验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采用讲授法,精讲知识点,结合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项目二分为两个学习任务:检验计划和质量检验规范。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电子行业的质量检验规范,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电子企业质量检验规范,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学习行业标准,掌握检验依据,为模块二的技能学习铺垫行业标准。项目三工厂见习,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厂见习活动。工厂见习过程由企业专家向学生进行实地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基础知识,将所学知识与工厂的实际生产相结合,并对岗位形成认知,初步了解岗位工作任务,为模块二能力应用要素的教学做好铺垫,增加感性认识。

模块二包括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是根据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来划分的,即电子产品生产前工序检验、过程检验和后工序检验三个阶段。模块二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学习任务,通过课程任务的完成,掌握知识与技能。“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任务评价”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四个主要环节。在每次课前事先告诉学生课程任务,各学习团队分工协作,做好方案准备,咨询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任务,包括理论知识的梳理、教师的示范操作,期间学生仔细观察,领会操作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操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操作,遇到问题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的技能不断螺旋上升。最后,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总结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取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

4教材

结合本课程标准编写新教材,教材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体现本课程设计理念,坚持理论知识够用即可的原则,将理论知识融入于教学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在岗位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内容应与时俱进,体现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对应岗位的发展和实际需要;教材中技能训练的设计的内容要具体,要有可操作性;体现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5课程评价模式

“只有当评价能够扩充学生的学习机会,而不是限制他们的学习机会时,评价才是有价值的”[1]。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是采取书面形式的纸笔测验形式,所评价的主要是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能如实的反映学生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的掌握情况。基于对评价结果的追求,学生往往关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忽略了对于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学习。教师也无法通过评价结果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技能本领。本课程评价模式为:平时表现占20%,课程任务考核占40%,课程考试占40%。平时表现的考核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纪律表现和课堂表现等情况进行考核,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课程任务的考核主要对学生根据完成各个课程教学任务的表现,根据学生技能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等做出评价;课程考试在课程教学结束后进行,主要考核学生对电子产品质量检验基础的理解及综合应用能力,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与反思的机会,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他们在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以及与他人合作、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及时掌握学习动态,从而不断完善教学。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周国烛,王文博,韩志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3]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01).

[4]李时雨,秦传江,姜秀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27).

[5]徐国庆.当前高职课程改革关键概念辨析[J].江苏高教,2009,(06).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2

笔者所在学校与上海轻工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监测总站”)合作建设了“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由学校建设在监测总站内部,学校提供场地,仪器设备和师资,监测总站提供部分设备、实验资质和技术人员。该实训中心不仅承担企业生产任务,也在运行初期用于对学生的生产型实训教学。经过初期的运行反馈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原有的课程体系无法适应生产型实训教学,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需要重新规划,使之符合校企合作的课程教学体系。二是学生教学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有距离,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体现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三是联合实训中心教学特点不明显,依托联合实训中心,改进教学过程使之与生产过程接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四是评价体系单一,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出生产型实训教学的效果,需改进评价体系使之能正确地评价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二、“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

为解决上述的教学困惑,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校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经过探索提出“定岗跟单”人才培养模式。“定岗”是指确定岗位能力,实现专业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跟单”是指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基本技能实训、识岗实习到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专业专项技能实训、专项实习到专业综合课程教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三轮学训,实现“岗位能力递进”。

三、“定岗跟单”专业实施方案

1.职业能力匹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

根据技术型人才的层次划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技能教育的专业设置是以岗位设专业,职业岗位定向,主要培养具有技术实践知识的技术工人。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与工程材料行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生产、检测和材料应用等第一线检测技术工作人员。随着这几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第三方检测类企业(华测,申美,天祥)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类企业一般接受客户委托检测建筑材料后,由业务部门评审能否执行,再安排建材检测采样部门执行采样和取样,采好的样品由样品管理部门下发给建材检测分析室,由分析室检测得到原始数据,汇总编制建材检测报告,最后三级审核出报告给客户。结合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办学历史、师资力量,行业优势等具体情况,确定专业培养的职业范围是材料检测企业采样员和分析员。确定专业面向的岗位后,学校邀请职教专家团队、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参与头脑风暴分析建筑与工程材料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理专业岗位群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知识与技能,分解岗位需要完成的职业活动,归纳采样员和分析员的五个工作领域,17个工作任务,40项目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操作技能规范,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1)分析工作内容,重视操作技能。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与职业标准密切相关的,职业标准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为依据。基于“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平台,分析采样员和分析员的岗位职业能力,归纳出材料试验与检测、成品质量检测与评价、文件资料管理、环境检测、客户服务五个典型工作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岗位职业能力转化为学习领域,打破原有专业实施方案中专业理论课程的学科体系,确定建筑与工程材料“定岗跟单”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如表1所示。和原有的专业实施方案相比,“定岗跟单”更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实践课程比例达到36%。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要求来源于企业,理实结合,系统培养。

(2)调整课程体系,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三年学制安排分别为:一年级学生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技能课程和识岗实习。识岗实习为了指引以后的学习方向,避免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前,对岗位职责、工作技能要求、岗位价值、地位和待遇认识知之甚少,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价值的认识;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专业专项技能和考证实训。专业教师挖掘联合实训中心的生产功能,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设计,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与企业差距大,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企业专项岗位认知更为全面。三年级顶岗实习。学生通过承接监测总站的检测项目,教学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专业技能的机会;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素质和喜好灵活机动对学生岗位进行合理调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适应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岗位实践,提高职业综合能力,避免以往顶岗实习岗位选择完全依赖于教师或家长的推荐,学生自己没有判断。

(3)引入标准规范,开发教学项目。将职业标准中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内容凝练成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在要求。借助“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教学项目来源于真实工作项目,专业教师将建筑材料检测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化学分析工)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教学项目设计。课程内容涉及企业服务流程的文件资料(岗位任务单,采样原始记录、样品流转单、分析检测原始记录和汇总表),这些岗位表格包含国际标准、岗位职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按照岗位任务单上的要求,步骤、实施方法和标准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规范,比如,环境检测教学项目中,学生掌握查询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涉及的国家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和GB/T18204.16-2000公共场所气压测定方法。在工作环境中正确判断室内通风情况和选择建筑装饰材料,按照企业所用的国家标准的要求绘画采样测点示意图,并养成及时填写实验设备仪器(空盒气压表、温湿度计、秒表、风向风速仪等)的型号、编号、类型的职业习惯。学生在处理和完成真实岗位任务单的过程中,掌握岗位所必要的实践操作技能、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出版类似配套项目化教材4本:《建筑工程材料》《材料化学分析》《混凝土生产与监控》《建筑材料性能检测》。

3.场所师资保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1)发挥不同场所作用,合理规划实践教学。“生产型”联合实训中心总面积约为800m。为了配合学生能够在和实际生产过程接近的条件下进行工作过程训练,联合实训中心按照明确的工作生产任务分为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实训室和教室八个不同场所。这八个不同场所在教学中也分别承担不同实践实习和技能培训的任务,识岗实习在企业和环境总站进行,技能和考证实训在实训室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在仪器分析室、气相色谱室、BOD分析室、节能环保室、采样仪器室、化学实验室展开。

(2)课程模块化,创设不同教学环境。教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和企业实际生产同步,监测总站的业务有周期性,一段时间业务特别繁忙,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和仪器设备资源,过一段时间又会比较空闲,因此设计教学项目需要充分考虑企业资源调配的复杂性。将教学项目按照老师讲解、操作演示、模仿、独立操作、简单操作、简单连续操作、复杂连续操作、熟练复杂操作进行划分,分解成课程模块,这些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生产进度任意组合和灵活调整,方便学生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反复实践活动,从而逐渐掌握生产或工作过程需要的技术或技能。此外,教学过程要与生产过程同步,教学过程又与企业的生产过程不冲突,联合实训中心的实训室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训室设在监测总站内,为进行具有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教学项目提供有利资源。实训室的教学可以结合监测总站的岗位任务、工作过程和企业资源(企业实地、工作人员、企业文件资料、企业仪器设备和企业制度文化)。教师可以方便地创设不同教学环境,将企业实地、现场生产演示、设备仪器、企业人员、企业标准,岗位工作单等转化成课程讲义、课程设备仪器、课程工具和耗材。以《材料化学分析》课程为例,根据企业测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的生产任务,将教学项目分为课程模块1:掌握GB18581-2001中的专业术语;模块二:内标物、固定剂溶液的配制;模块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参数调正;模块四: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测定,见表2。教师创造真实现场的学习环境,按产品采样到检验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并融入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开展教学,更好地满足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3)对接行业技术专家,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定岗跟单”教学和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和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让校内专业教师和监测总站的专业人员在教学和管理上实现对接,具体措施如下。①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双师型”专职指导教师团队。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专业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企业工作组织灵活,能承担整体化和综合性工作任务。②利用联合实训中心,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系统的实践培训,分批组织专业教师采取脱产、假期下企业和带学生实习等方式去监测总站挂职锻炼,同时要求和企业人员考一样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学校和企业共建联合教研室。通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改进课程项目设计,商讨授课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定期组织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培养教师胜任生产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比如:微课和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能力。

4.考核标准统一,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生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有机会和企业员工一样参加上海市劳动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化学分析工、废水分析工、能效检测工等。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主要有必要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中,一部分以工作过程表现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综合的过程式评价;另一部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教师、企业专家对学生课程考核结果进行严格的评价,效率考核、质量考核的工作成果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相统一。

四、小结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3

第一条为提高检察官队伍素质,促进检察事业发展,实现检察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检察官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实施。

第三条检察官培训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

第四条检察官培训与检察官任免、奖惩相结合。

第二章培训种类与方式

第五条检察官培训分为领导素能培训、任职资格培训、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第六条各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在任期内接受一次领导素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七条晋升高级检察官的,应在晋升前接受晋升资格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

第八条未达到检察官法规定学历条件的现任检察官,除另有规定的以外,应接受续职资格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

第九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应根据不同业务部门的特点,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开展专项业务培训。

第十条各级人民检察院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开展以计算机、公文写作、外语等通用性基础技能为重点的岗位技能培训。

第十一条检察官培训应注重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内容应按照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岗位职责、工作需要确定。同一种类的培训应在教材、课程设置、考试考核方面统一。

第十二条检察官培训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检察官出国培训、进修、攻读学位,邀请国外的专家、学者、检察官来华讲学。

第三章培训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检察官培训实行两级为主的管理体制。最高人民检察院统一领导全国检察官的培训工作,省级人民检察院领导本辖区检察官的培训工作。

第十四条最高人民检察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地市级人民检察院设立专门机构或确定专人负责检察官的教育培训工作。

第十五条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检察官培训工作的具体政策和规章;组织制定全国检察官培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管理全国检察机关培训工作;

(二)规划、管理和指导检察机关的培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组织编写和审定统一使用的检察官培训教材;

(三)指导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地方检察官学院和培训机构的工作,制定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的培训计划,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检查、监督;

(四)组织、指导和管理检察官境外培训工作。

第十六条省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负责:

(一)制定本辖区检察官培训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组织、管理本辖区检察官的培训工作;

(二)制定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并对其培训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

(三)具体管理本辖区检察官的境外培训工作。

第十七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分院;省级人民检察院设立省级检察官学院等培训机构(或检察官培训学院、进修学院);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设立培训机构。

下级培训机构在接受本院领导的同时,还应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

国家检察官学院指导分院的教学业务工作。

第十八条国家检察官学院承担:

(一)省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培训;

(二)晋升高级检察官资格培训;

(三)省级人民检察院正副检察长、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续职资格培训;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的岗位培训;

(五)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师资培训;

(六)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其他培训。

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规划,国家检察官学院分院可承担部分上述培训任务。

第十九条省级检察官学院和培训机构承担:

(一)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县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素能培训;

(二)本辖区检察官的续职资格培训;

(三)本院或本辖区检察官的专项业务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四)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的其他培训。

第二十条对检察官的各类培训,应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并将情况存入干部人事档案。对考试考核合格的,应颁发合格证书或结业证书。

第二十一条任职资格培训结果应作为检察官任命、晋升、续职的重要条件;领导素能、专项业务和岗位技能培训结果应作为检察官年度考核、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二条上级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同级培训机构和下级培训机构的办学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对培训机构奖惩和整顿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教师与教材

第二十三条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应按照工作需要配备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教师。

第二十四条专职教师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

(二)硕士以上学位;

(三)教育教学能力和经验。

第二十五条兼职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一般从检察机关或其他政法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聘请。

第二十六条检察机关教育培训机构实行专职教师与检察业务骨干岗位轮换制度,有计划地选送专职教师到人民检察院挂职,选拔符合专职教师条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检察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到培训机构任教。

第二十七条专、兼职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要定期接受考核、考评。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兼职教师,应调离教学岗位或者解聘;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应予以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专职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按规定享受教学岗位津贴和其他津贴。专兼职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授课、阅卷、监考等应当获取相应的报酬。

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检察教材编审委员会员,负责领导检察教材建设,统一规划并组织各类教材的编写、审定和修订工作。

经检察教材编审委员会批准,省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可编写培训辅助教材。

第五章基地与经费

第三十条国家检察官学院及其分院、省级检察官学院应当具备适应检察官培训工作需要、具有较完善培训设施和培训功能的固定场所。

第三十一条培训基地应具备能满足检察官培训工作需要的规模及教室、图书阅览室、计算机房、学员宿舍、食堂和其他附属设施。

第三十二条检察官培训经费属业务经费,应单独列支,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培训工作的需要逐年增加。检察官培训经费应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和浪费。

第六章附则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岗位需求 高职院校 分析化学 课程改革 创新

一、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化工、材料、轻工等企业迫切需要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职方向多为企业分析检测岗位。而企业分析检测岗位关系生产原料质量分析、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评价。因此,在岗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的好坏。高职人才培养也应立足这一点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优化。

为培养这样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以知识传递为本位的分析化学教学模式,将课程培养目标转移到满足岗位需求上面来。课程目标确定应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的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将岗位需求渗透到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依据职业能力需求和标准改革和开发课程体系。把培养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食品、药品及其它工业产品分析检测岗位应用型人才作为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

1.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以企业分析检验岗位为例,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侧重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化学分析能力;二是,基础仪器分析能力;三是,分析结果数据处理能力。基于岗位需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即划分为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

理论模块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三部分:第一,各类产品检验中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基;第二,运用化学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的基础知识;第三,运用仪器量分析法检验各类产品的基础知识。

实践模块教学侧重能力培养:第一,滴定分析操作技能;第二,重量分析操作技能;第三,基础仪器分析操作技能。每种技能分由基本操作、单元实验、样品检测项目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杂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提炼出十个典型的样品检测项目构成课程实训项目,保证所学即所用,满足分析检验岗位需求。

2.兼顾行业检测标准差异组织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为不同行业服务,而不同行业所针对的国家检测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S药品、食品和精细化学品这些相近行业来说,国家检测方法和评判标准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针对这种差异性,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行业的国家检测标准进行学习研究,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对于配位滴定法的实践操作,标定好EDTA标准溶液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葡萄糖酸钙的含量做出准确测定,而化工专业的学生则根据检查标准测出化工工业用水的硬度是多少。兼顾行业检验标准差异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便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所有的实践教学内容都来自于生产一线的检验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顺序上进行有序编排,使基本的实践操作更具整体性和系统性。这种灵活的结合,也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专业的职业能力。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和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综合能力的训练模块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和指挥者。教师引导学生读标准,最终完成项目任务。相反,在岗位能力训练模块中,师生角色进行了转变,学生成为了任务的主体。此时学生充当的角色是企业标准的检验员,他们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需自主设计整个项目。包括实验标准的查阅、分析方法的选定、实验的准备、分析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报告实验结果等。

在岗位能力训练模块中,教师只负责提供样品,全班同学进行分析和检测。当实验结束以后,将学生的数据和实验评分细则贴在白板上。每位学生按数据取舍原则评判数据的有效性,最后报出结果的准确度。学生之间再进行分数互评。这种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成为实验的组织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作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卓越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38-02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

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

四、建设内容

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

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

3.改革n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

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充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利用病理数码互动实验室开展形态学教学,改造《临床检验基础》、《输血检验技术》等6个“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能够满足卓越人才校内培养的需求,尤其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水平的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更是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2)校外实践基地,继续与合肥“艾迪康”紧密合作,并再争取与“泰斯特”、“达安”、“康立”和“金域”等进行进一步的合作,遴选一家进校园,共建实验室。稳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第105医院等省内实习医院25家及南京市第二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85医院、无锡第八人民医院等省外实习基地20家。

5.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共同修订实施《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结构省级示范性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许文荣,邵启祥,钱晖,等.医学检验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9,(3):1-2.

[2]袁学杰.高职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7):2607-2608.

[3]张立群,孙艳艳,朱晓玲.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2629.

O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Examin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YAN Jia-lai

(Depart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601,China)

检验师岗位工作计划范文6

二O一九年九月

职能: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全过程管理等。

主要职责:

1.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公司实际负责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及实施细则。

2.

负责编制公司年度投资项目计划及实施集团公司批准的年度投资项目计划。

3.

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议书、工可及专题文本编制,落实地方政府部门的前期报批工作,协助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的前期报批工作。

4.

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审查及专题报告审查工作。

5.

负责落实项目招投标工作,审查招标文件及技术规格书,与集团招标中心及地方招标平台协调招投标相关事宜。

6.

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由公司和代建单位采的设备选型、技术交流、技术规格书编制、招投标、设计审查、合同谈判、设备制作监造、安装调试及最终验收等工作。

7.

负责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

8.

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的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的目标管理、监督、协调工作。组织工程建设项目专项验收、交工、竣工验收。

9.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设置

近期岗位设置:

经理1人

水工土建工程师1人

设备安装工程师1人

远期岗位设置:

经理1人

水工土建工程师1人

设备安装工程师1人

电气仪表工程师1人

岗位名称:部门经理

直接上级:公司分管领导

主要岗位职责:

1.

协助公司分管领导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2.

全面负责部门内部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部门建设,统筹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对公司分配各项工作负主要责任。

3.

负责部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和党风廉洁建设工作。

4.

组织编制并完善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岗位职责等。

5.

组织制定部门年度、月度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6.

制定、实行及监管项目建设总体计划。

7.负责功能规划、项目前期报批工作,组织、召开各类审查会,协调、联络政府主管部门、集团公司与项目有关事宜。

8.负责落实项目招投标工作,审查招标文件及技术规格书,与集团招标中心及地方招标平台协调招投标相关事宜。

9.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由公司和代建单位采的设备选型、技术交流、技术规格书编制、招投标、设计审查、合同谈判、设备制作监造、安装调试及最终验收等工作。

10.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质量、进度、造价、安全计划。

11.审阅设计、施工及监理提交文件。

12.组织召开工程例会。

13.负责工程进度款及工程结算款的部门审核。

14.统筹工程来往文件档案的处理。

15.组织交工、竣工验收工作。

16.监督部门员工工作和责任、并作出考评。

17.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与生产之间的工作。

18.完成公司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名称:水工土建工程师

直接上级:部门经理

主要岗位职责:

1.协助部门经理执行其责任。

2.协助部门领导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报批工作。

3.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

4.落实水工土建现场管理及与生产部门协调工作。

5.联系设计院关于水工土建设计事宜并监督设计进度。

6.参与工程招投标工作,监督招标工作进度。

7.监管工程(水工土建部分)施工质量、进度、造价,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8.监管工程监理(水工土建部分)的工作。

9.参加工程例会。

10.审查工程(水工土建部分)进度款付款证书。

11.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水工土建部分),并报审价部门审定。

12.审查设计、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交文件(水工土建部分)。

13.做好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基础工作(水工土建部分)。

14.做好工程技术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水工土建部分)。

15.编制项目月度工程简报。

16.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岗位名称:设备安装工程师

直接上级:部门经理

主要岗位职责:

1.

协助部门经理执行其责任。

2.协助部门领导做好项目前期规划、报批工作。

3.参与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设计方案及施工图审查。

4.落实设备安装现场管理及与生产部门协调工作。

5.联系设计院关于设备设计事宜并监督设计进度。

6.参与工程招投标工作,监督招标工作进度。

7.

负责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和大型技术改造项目由公司和代建单位采的设备选型、技术交流、技术规格书编制、招投标、设计审查、合同谈判、设备制作监造、安装调试及最终验收等工作。

8.监管工程设备安装质量、进度、造价,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9.监管工程监理(设备安装)的工作。

10.参加工程例会。

11.审查工程设备安装进度款付款证书。

12.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设备安装部分),并报审价部门审定。

13.审查设计、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交文件(设备安装部分)。

14.做好工程交工、竣工验收基础工作(设备安装部分)。

15.做好工程技术档案整理、归档工作(设备安装部分)。

16.协助编制项目月度工程简报。

17.完成部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管理要素:严格落实“二个建设、四项控制、八项管理”

二建设:组织(机构)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四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成本控制;

八管理:现场管理、生产要素管理、技术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管理、风险管理、竣工验收和回访管理。

二、管理方法:“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工作方法。

组织架构图

部门经理

分管分管领导

设备安装

工程师

水工土建

工程师

项目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总流程

项目正式投产

招标确定设计

单位

竣工工质量评定

专项验收、竣工决算

通航安全评估

交工质量评定

质监备案

项目竣工验收

项目试生产

项目交工验收

海域论证

维稳评审

节能评审

职卫评审

水保评审

防洪评审

安全评审

环保评审

通航评审

项目建设

项目开工备案

施工、监理招标

施工图设计批复

初步设计批复

项目核准或备案

工可报告编制

集团批准立项

岸线批复

岸线评审

岸线申请

海域使用

规划选址

项目建议

发改部门申请

项目质量监督操作流程

第三方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交工质量评定

问题整改

检测报告备案

项目完工

并自评

监理监督管理

试验检测

项目施工

质监备案

确定第三方

检测单位

检测方案审查

检测单位备案

质监交底

开工申请备案

施工图交底

合同签定

项目质量控制流程

工程移交

资料归档

问题整改

组织初验

施工资料

检查

验收

检查隐蔽

工程

工程变更

控制

分析处理质量事故

原材料控制

事后控制

质量跟踪控制

事中控制

审查质量管理体系

审批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监理大纲及细则

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

事前控制

质量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流程

确定项目进度目标

编制项目总进度计划

编制年、月进度计划

监督进度计划执行

跟踪计划实施

定期对标检查

存在偏差

分析原因

监督、控制干扰因素

调整进度计划

编制年度进度报告

编制月度进度报告

项目成本控制流程

成本预控制(事先)

实现成本控制目标

概、预算审查

保修金处理

补偿与索赔

审查结算

结算控制(事后)

审查材料、设备选型及价格

审查工程变更

审查合同执行情况

动态控制(事中)

择优选择承建单位

优化设计、施工图审查

工程变更审批流程

设计或施工提出变更申请

审批同意后实施

办理工程联系单审批

向公司分管领导汇报

变更理由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