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心得体会范例

挂职心得体会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1

1.1知识传授与能力输出为导向脱节

传统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注重传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否为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术研究是否有作用等,对这些知识能形成什么样的能力,特别是否可形成工程实践能力,就不在重点考虑的范围内;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首要任务的高校,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类专业就是为了培养现场工程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为目标,这种以“知识输入导向为主,以能力输出导向为辅”的教学体系显然不适应该类专业学生的电子设计竞赛能力的形成。

1.2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脱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与几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坚守“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而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速度惊人,今天最先进的东西,明天也许就落后了,目前,机电产品也几乎没有纯硬件实现了,绝大多数是“软硬结合”的产品;而“软硬结合”正是电子设计竞赛必备的能力,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理论课程教学明显与科技发展严重脱节。

1.3实验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电子信息类等工科专业是以实际动力操作能力而见长的,实验实践教学中本来就应以验证性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以培养学生对整个工程过程的熟悉与掌握;而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为了验证原来的理论而设计实验的,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操作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大的思考,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很少,学生独立思考、单独完成的实践项目很少、时间短,在项目、时间上实验实践教学对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都严重不足。

1.4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脱节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显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仍然以课堂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以传授系统知识为主、输出能力培养为辅。

1.5教学效果评价和学生评价与能力培养脱节

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仅用学生考试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有实践能力不再考核之内;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仅看学生笔试考试分数、考研人数为标准,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四种能力无关,这一导向性错误导致:教师只要理论课程教得好,实践课程无所谓;学生只要学习好理论课程就可以了,不必为实践课程担忧。

2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经验与思考

2.1取得成绩的经验

(1)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引导与激励。学校出台支持学科竞赛方面的政策,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给予获奖学生计创新学分和丰厚的现金奖励、指导教师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给予计教学工作量还给予丰厚的现金奖励,参与的学生和教师在评优、评先中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到该竞赛中,为成绩取得奠定坚实的基础。

(2)配备先进的设备、丰富的硬件资源、开放的实践平台。学校建有300多平方米的实践基地,配备泰克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稳压源、万用表、防静电焊接台等相关先进的实验测试设备,建有电子元件库、电子设计训练方面的书籍库等,实行全天免费开放,随时可以进行电子设计及产品制作调试,使电子设计训练常态化。

(3)指导老师队伍稳定,推动信息与电子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定1名老师负责平时训练、比赛的组织工作,多名老师分方向常态化地进行指导。这些老师来自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等方向,他们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仪器仪表维修等专业的教学方案修订中,促进了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将指导电赛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教改、科研课题中,形成了一批电子设计竞赛方面的省校级教改项目,进行了研究,取得实效。

(4)以赛促练,丰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的专业氛围。通过举办每年一度的“电子设计作品展”,展现电子设计竞赛制作的获奖作品和经典作品,并编撰作品所用的知识点说明,现场实现了C语言编程、无线收发、点阵显示、识别等功能,扩大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效应,吸引广大青年学生的兴趣,吸纳大批学生加入科技社团,壮大电子设计队伍,培养学生专业热情,师生齐动手成为一种专业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文化。

2.2竞赛的不足与思考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电子设计竞赛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师指导工程实践能力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外活动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建设;指导教师分工与协作,竞赛队员学生如何实现强强联合、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接口与引用问题;成本与功能、设计制作与调试、性能稳定性;参赛队员持续培养和学科竞赛的可持续性;竞赛期间特殊元器件的远程采购。

3构筑能力输出型教学体系,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的定位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就是具有较强“四种能力”的本科生,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坚实的实践能力是“四种能力”的基础,教学体系唯有围绕该目标定位进行设计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该目标的应用型人才。我校电子信息类工科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CDIO”[4]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CDIO是英文单词“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将重要的专业课程安排综合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外,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设计出该课程的作品,如开出数字电子、模拟电子、单片机等课程设计,使学生多次经历“准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的综合训练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实践证明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构建,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的形成。

4培养训练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4.1派遣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弱决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强弱。通过选拔我校分批派出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煅炼,使青年教师在企业的项目研究、产品研发的工程实践中,真正体验“CDIO”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再构思”整个过程,使青年教师对客户需要、企业研发过程、企业项目管理等有深切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工程过程和实践能力提升。

4.2项目推进培养青年教师的电子设计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好成绩,自己首先要会做,并要会按时做,否则学生要在4天3夜中完成一个作品的所有工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竞赛前,组织参与指导的教师,也是3人一组,用周未2天时间,按照竞赛的规则与要求,真正亲自动手做电子设计竞赛的题目,学生只当后勤和观摩,也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分工负责和工程实践能力,促使教师对电子设计竞赛小系统的实操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4.3推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促进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为了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到电子设计竞赛活动中,学校发起组建了电子科技协会、机电创新协会,组织爱好者参与到机电产品设计知识的学习、研究中,学校派出精干的指导教师,专门指导协会开展工作。协会实行以“老带新”和项目管理制度,协会会员分级管理,推出级别标准与考评,一到三级和VIP级,新入会的会员为一级会员,由高一级会员培训相关基础知识,VIP级会员由指导教师培训,主要是进行各种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电子设计竞赛真题的设计与实现,深入学习机电系统的设计开发。

5结束语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2

设计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看似简单,工作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认真设计,仔细斟酌,查漏补缺。可以说是事无巨细,都要认真对待,才能保障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1专业顶岗实习准备工作流程

1.1确定专业顶岗实习所在学期

各专业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之前,必须进行各专业的市场调查。根据各行业、企业工作业务量、客源量、用工量的高峰期确定各专业顶岗实习所在学期。例如:旅游管理专业所属旅行社、景区通常是从五月份持续到十月份;酒店管理、餐饮服务管理专业通常是从十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三月份。

1.2协调课内教学任务与实践教学任务

专业顶岗实习在设计和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课内教学和教学时间和教学量,那么就要考虑小学期教学,通过小学期教学完成课内教学任务,有其它小学期完成专业顶岗实习教学。

1.3预算实践教学费用并申报

(1)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教学工作量的测算

根据学院在制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量的安排,专业顶岗实习班级每周的课时计16节。具体测算过程要分为市内实习、省内(不含本市)实习、外省实习不同类型进行权重。测算结果要确定带每一个实习的学生的课时量。

(2)专业顶岗实习带队教师费用测算

带队教师根据所带队专业和企业不同,进行路费、住宿费、生活补助、通话费用测算。

(3)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相关费用测算

专业顶岗实习学生所需费用根据各专业所在的实习单位不同进行测算。酒店、餐待业通常为包吃住及来回路费;旅游管理专业通常情况下学生要自行负责吃、住、行费用。测算健康证办理费用,争取由企业负责。实习结束后的优秀顶岗实习生的奖励费用进行测算,通常情况下是按5%的比例由企业和带队教师共同评价。

(4)其它费用测算

各专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测算企业单位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及综合技能的培训费用。在实习中期,各专业教研室教师及系工作人员到各实习单位进行工作调研及实习工作座谈,看望实习学生的费用进行测算。所有各项费用测算结束后,要立即申报资金预算。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不无道理的。

2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流程

2.1购买保险

专业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首当其冲最重要的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各项安全教育的前提下,必须购买意外伤害险或是大学生医疗保险。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更好的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2调查问卷

因各专业对接的行业、企业不尽相同,各行业、企业对实习的学生的要求不同,必须做细致的针对每个学生的调查问卷。例如:旅行社要求实习的学生必须具备导游员资格证,而导游员资格证的过级率全省只有30%,本专业学生过级率达到50%,但仍有50%的学生没有资格证,不能参加旅行社的实习。所以必须考虑各专业的相通行业和企业接受实习生,同进还要考虑学生的自我技能的发挥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2.3联系实习单位

根据学生的调查总卷的统计。可以得出,顶岗实习所需的企业、行业人数分布情况。如:省内人数、省外人数、旅游企业人数、酒店企业人数、餐饮企业人数等。根据需求的不同,开展专业顶岗实习单位的联系工作。

2.4签定实习协议

确定专业顶岗实习单位后,必须签署专业顶岗实习协议。这是保障学生实习期间责任、利益和义务的有效方式。协议内容对实习人数、实习时间、岗位、工作时间、加班处理方式、补助发放、安全问题等进行详细的制订。协议需要一式两份,由各单位的法人代表签字并盖章,同时加盖骑缝章。

2.5申报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程表的安排和顶岗实习单位的情况,制订各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方案。向系部、教学务处、实习就业处、校企合作处申报顶岗实习工作,得到学院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才会顺利进行。

2.6召开带队教师会议

每一个实习单位必须确定至少一名带队教师。带队教师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学生同吃同住、挂职锻炼的教师,以非长沙市实习单位为主;二是长沙市的实习单位,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和问题处理。对带队教师的职责进行讲解,并利用相关实习案例,学习带队实习期间突发事情的处理办法。

2.7召开学生实习单位分配会议

召开学生实习单位分配会议过程中,必须强调专业顶岗实习做为一门课程的重要性,是认识实习—专业实训—专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四个阶段中的必经阶段。学生选择实习单位时,必须树立单位不分好坏,岗位不分贵贱的理念,根据单位的要求和需求及个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2.8召开顶岗实习动员会议

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上,将会把以往实习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说明,并请往届优秀实习生就实习工作发表感想。请实习生代表发言,谈谈实习的设想和决心。请各级领导讲话,就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要求、意义、注意事项进行强调。系部就实习期间需撰写的相关实习资料进行说明。包括:《顶岗实习安全协议》《、顶岗实习承诺书》《、顶岗实习联系记录表》《、顶岗实习月记表》《顶岗实习报告格式要求《》顶岗实习鉴定表》。

2.9送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每一位带队教师负责将实习学生送往实习单位,办理各项实习手续,安顿学生住宿,对实习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沟通。

2.10顶岗实习工作中期检查

专业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各不同专业,实习的时间各不相同。每个实习点有实习中期的时候要进行实习工作检查。一是检查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二是和实习单位沟通,了解学生优缺点;三是系部检查带队教师指导学生实习的情况。

3专业顶岗实习结束工作流程

3.1各顶岗实习单位实习工作总结会

召开各实习单位实习工作总结会,实习单位负责人把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改进今后的学习、工作方式。

3.2接顶岗实习学生返校

各带队教师协助实习学生,订车票或包车,衔接好班主任、学校宿舍管理人员,使学生返校就能迅速融入学校学习环境。

3.3收集专业顶岗实习资料以实习地点为单位,由带队教师收集专业顶岗实习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签署意见,对学生实期间的实结和感想进行分析,撰写带队实习心得体会。所有实习资料交系实习就业老师处存档。

3.4召开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座谈会

召开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座谈会,让学生对校方、实习单位方以及自己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做好会议记录。为今后的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吸取更多宝贵的经验。

3.5召开专业顶岗实结暨表彰大会

召开专业顶岗实结暨表彰大会,对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优秀顶岗实习生与同学们共享实习心得体会,让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拓展深入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3.6编制专业顶岗实习资料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结束后,要把所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汇编成册,存入系部档案。

二、专业顶岗实习工作需注意的问题

1实习单位的确定

1.1专业对口单位优先

实习单位是否与自己专业对口,实习的岗位是否对自己的专业学习有帮助,这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如果学生被分配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并且是对口的岗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相对较高,实习期的心理状态也较稳定,实习后的个人收获也较多;反之,学生被安排到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单位,比如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被分配到餐饮企业,这样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就较低,实习期的心理状态也比较波动,容易因为小事闹情绪,导致迟到、旷工的行为,增加实习管理的难度。因此,在确立实习单位的时候,应优先联系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

1.2实力与信誉俱佳

目前服务业人员流动率较高,餐饮、酒店、旅行社尤为严重,人员流动率高一方面反映目前服务行业的就业状况不佳,就业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表明此类行业人才缺口比较大,服务类企业普遍有“难招人”的问题存在。服务行业发展迅速,但各类企业参差不齐存在各种问题,比如,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不佳,学生在企业学不到东西,只是被单纯的用作“廉价劳动力”,曾经有旅行社叫实习生到高速公路上拦车拉客,招揽业务,这样的做法不但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实习,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还有的企业在招来实习生后,并未给实习生安排系统的培训,就让学生匆匆上岗直接面对公司业务。由于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没有接受企业系统的培训,工作较难上手,容易产生挫折心理,进一步产生消极怠工心理,直接导致实习失败(中途放弃)。在确定实习单位时,有针对性的寻找管理水平高,行业信誉度高的企业作为实习单位是很有意义的。

1.3结合学生需求

现在的“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开放,对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后的职业生涯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在安排实习单位的时候,注意结合学生不同的需求,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实习兴趣,提高实习管理效率的作用。针对一些家境较为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实习待遇相对较好的单位给对方选择;针对有想法提高自己的某方面能力的学生,比如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想增强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或者只是想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可以分别安排到一些能满足学生需求的岗位,比如西餐厅、康体娱乐部、景点讲解等。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从工作中吸取经验,能保持吃苦耐劳的心态完成实习。

2协议的签署注意事项

2.1安全条款的完善

在签署实习协议时,要高度关注安全问题,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问题直接影响实习工作的顺利与否,甚至决定了实习工作的未来走向。除了要求实习单位在工作时间之内,对实习生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保障。还必须特别强调:实习期间,学生因工负伤,实习单位要参照《工伤保险条例》和湖南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的相关工伤待遇的规定给予负伤学生享受相应待遇。这样做避免实习企业以“非正式工”为由,对因工负伤的学生进行差别对待,把责任推卸给学校。

2.2权利与义务的体现

(1)实习企业要负责对乙方实习生进行岗位培训,使其在此期间掌握应有的专业技能,以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和提高乙方实习学生的技术和专业素质。

(2)实习企业要负责管理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明确注明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否包含用餐时间)、加班是以发放加班费还要补休方式体现、每月休息时长等。

(3)企业要负责提供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补贴。有关实习期间的待遇问题学生往往较为敏感,大多数企业都不会按照正式员工的待遇发放给实习生,一般只会按照实习生的待遇(较正式员工低)发放,因此,事前与实习企业,与学生的沟通就极为重要,一方面要让企业做好管理,避免让正式员工的一些消极言论影响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提前告知学生实习待遇的分配情况,有的学生在攀比心理下产生波动的时候及时解释安抚。

3.带队老师对学生的管理

3.1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一项关于当代大学生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其个人家庭环境与成长经历有关。在单位实习期间,表现为不适应实习单位,不服从岗位安排,消极怠工,迟到、早退,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定等。这些心理问题往往由于学生消极掩饰或者可以回避,而比较难以被带队老师察觉,所以要跟实习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其最新的心理动态,防患于未然,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3

 

在教育行政部门干预以及市场的调节下,法学教育结构进行了调整。政法大学和重点大学法学院法学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研究型、复合型的法律人才”。在这个整合过程中,一般学校的法律院系的培养目标被调整为“应用型法律人才”。[1]   就全国的法学教育来讲,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有层次,这是整个法学教育的需求,也是法律服务市场的需要。一般院校法学专业的考核评价机制应该符合这个宗旨,即培养比较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并能够运用法学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来分析解决法律问题,可以在社会各个部门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法学专业实践课的考核体系也应进行改革,本文将分析当前法学专业实践课的现状并设计一套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成绩考评的评价体系。   一、目前法学专业实践课的情况梳理   法学教学既要重视课堂上的理论讲授,也要对实践教学足够重视。国内法学院的法学专业实践课主要分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教学环节,它包括课堂讨论、口试、专题辩论、模拟审判、观摩庭审、法律义务咨询、案例分析报告、专业论文撰写、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方式,对于不同的实践方式,考核应当有所区别。   1.课内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应加强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对课内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内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讨论和模拟法庭等形式来实现。讨论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法律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特别是对疑难案例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课形式活泼、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充分。课堂讨论早在1904年进入德国大学,而哈佛大学首先将课堂讨论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课堂讨论教学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中,为了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认真组织,提前找到一个好的话题,设计讨论程序,提炼核心问题,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对法学教育管理者来讲,课堂讨论课如何进行考核是其所关心的问题。   模拟法庭教学是模拟法院审判的方式,将学生安排成不同的角色参与活动,将课堂上已经学习过的法律知识、基本程序运用于模拟法庭教学,在整个模拟审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运用已掌握的实体法、程序法知识,还要运用法律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模拟法庭,学生可以掌握他们没有掌握的知识,促使他们课下继续钻研、探索。此外,模拟法庭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指导教师和学生必须认真准备才能达到训练实际能力的目的。   2.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1)诊所式法律教育。诊所法律教育是指法学院的学生在有律师执业资格教师的指导下,处理真实的案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来到法律诊所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诊断”当事人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通过实际案例的操作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心并使其了解律师的社会角色。   (2)毕业实习。学生到公检法机关及律师事务所进行传统的法学专业的实习活动。由于近几年法学院的扩招,法学专业学生较多,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对学生毕业实习不进行统一组织安排,使其流于形式,学生多是找熟人盖个章而已。   二、目前法学教学实践环节考评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考核大多流于形式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普遍认为:“法学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以及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   因此,在考核学生成绩时,实践能力的考核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学生的成绩评估体系中,“实践教学”的测试项目,一般约占10%,所占分数过少,没有体现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由于学生的表现评定标准模糊,教师通常凭主观印象给学生评分,常常不能客观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真实水平。更有甚者,大部分课程都没有实践教学的考核环节。学生普遍反映在法律实践教学中考核的形式过于单一,很难发挥法学实践教学的实际作用。   2.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面过于狭窄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老师们通常的做法是在课堂上或实践过程中,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没有具体的考试范围,在拿一个案例让同学们讨论时,没有评分范围和标准,仅仅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打出考核分数,这种做法即片面又主观性较强。其实法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存在于课堂讨论、口试、专题辩论、模拟审判、观摩庭审、法律义务咨询、案例分析报告、专业论文撰写、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中,考核的出发点及侧重点均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应当事先进行全面的安排,设置不同的考核项目,分别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   3.实践能力的考核时间安排不够科学   通常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像理论课一样,在教学结束时进行,没有体现过程的动态管理理念。因此,这些考核要分散到平时的课内或课外进行,不要集中在期末一次性进行,时间安排上要讲究科学性及合理性。   4.诊所式实践课的工作量计算不合理   诊所式教学的工作量受大多数实践教学教师的关注。如果教学工作量计算不合理,将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影响诊所教育的持久性。每间诊所通常有两个或更多的教师,诊所课程一般为3学分至4学分。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如何计算诊所教师的工作量,是教学管理者应当考虑的问题。教师不仅在诊所讲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还要培训学生对整个案件的把握,处理应急事务,还要考虑社会效应。教师要运用法律及社会知识,教授学生从起草和修改法律文件,案件证据收集整理,准备开庭材料,撰写起诉书、词、辩护词等,教师都必须给予学生“一对一”、“手把手”的办案指导,并跟踪指导案件办理的全过程。教学工作量仅按3学分至4学分来计算,显然是太少了,不足以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p#分页标题#e#   三、改革法学实践课的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是由法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的。实践教学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考核的多样性,仅阅读书面材料,以确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不公平的,书面材料对于许多学生来讲不是件难事。因此,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该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核。   1.改革传统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机制   由于持续扩招,法学毕业生越来越多,在形势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上,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成为用人单位选择的重点。没有受过实践法律训练的学生,缺少法律的逻辑思维,在求职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激烈的就业市场,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注重学生法律职业道德的养成   我们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法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法律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有其特殊性,例如律师在选择解决方案时必然会面对伤害或不利于一方而有利于另一方的情况,律师可以为他明知有罪的人辩护,法官不得对当事人抱有同情心,法官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暴行不得疾恶如仇,而应当保持中立,等等。法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职业道德教育,它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职业素质、树立法律职业者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将法律职业的最高理想传播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   法学教育对法律人法律信仰的培植就是对法律人法治人格的塑造,应是法学教育的终极性或综合性目标。然而在我国由于深受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法学教育被视为是实现某种社会目的的工具,因而强调培养学生为这种目的服务的专业素养。在阶级斗争主导的时代,培养掌握刀把子人才;在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流的时代,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才;在法律职业化的时代,人们将目光转向法律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和价值需要被无情地抹杀。因而法律信仰这一关乎法律人人格塑造的根本,成为法学教育的空白”[3]。这种教育体制导致的现状是许多优秀法学本科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法律知识,但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合法权益,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   4.学生参与法学实践课的评价   法学实践性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实践性课程必须结合学生的个体实际进行评价。在很多情况下,学生会比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因此,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效果评价的主体,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应建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考核机制。例如可在毕业实习考核中增加一项现场考核,对于法律咨询等活动可采用口试与书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4]   四、完善法学实践教学环节评价的具体措施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开放性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全面客观地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1.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法律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学科,法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法律应用人才的教育,应该有一定数量“双师型”人才,即一批理论基础好、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走进教室,他是一名教师,去了社会,他可以成为一名律师或法官,可以直接处理法律实务。一般高校的法律专业教师重理论研究,其本身法律运用能力不足,要创造条件让老师从事实践活动,比如去当地的法院或检察院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以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   2.考试方式多样化   可以采用口试,其程序可以参照论文答辩的方式进行,让考生抽取题目,学生当场回答评委提问,最后评委根据考生的综合表现给出成绩。口试能比较准确地考核学生掌握法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并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其敏捷。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模拟法庭的考核方式。模拟审判采取模拟开庭、制作法律文书与提交个人心得体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查,其中模拟开庭占50分,制作法律文书占30分,个人心得体会占10分,小组内评分占10分,四项相加之和即为总评成绩。   3.提高法律诊所教师的待遇   我们认为,计算每一个法律诊所教师的工作量应当独立,这样做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此外,由于法律诊所课程讲授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手把手”地指导学生,这种师徒式的教授方式,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此,从长远来看,适当增加教师在诊所实践教学的工作量,这样有利于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应打破现有的评价机制,建立独立的针对诊所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并设立专职和专业的诊所教师,除了诊所课程之外,无需承担其他的课程和科研任务。在课酬之外,通过补贴费、加班费等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之外的工作进行肯定,这样无疑会提高诊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之能够把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诊所教育中去。[5]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   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考核。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现实问题,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课程的设置、大纲等问题。对学生的考核,要实行量化指标考核。1)要求学生四年大学期间至少参与办理一个民事案件或刑事案件,使学生对案件的事实认定、证据分析、法律适用和诉讼程序有一定的把握。2)要确保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学生年终实习和毕业实习累加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做出安排。3)要改变现有的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以学生法律思维、法律实际操作能力、合理交流能力等为内容,要从多角度多层次设计“多点式”考核评价制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上,形成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指标。#p#分页标题#e#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4

一、学习制度

1、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乡党委中心组学习为每月一次,乡党政班子成员均应参加。党委学习中心组设组长、副组长和学习秘书。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党委副书记担任,负责审定学习计划、学习安排和学习研讨的专题,并主持中心组学习和研讨。

2、干部学习例会制度。机关干部职工每周集中学习(班子成员照常参加)两次,时间安排在周一、周三晚上,学习内容根据上级部署和本单位实际情况而定。学习方式以党委班子成员、所站负责人轮流辅导为主,必要时邀请上级领导、党校老师、有关专家授课。学习由专人负责登记,实行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无故缺席一次的予以口头警告,缺席二次予以通报批评,缺席三次按旷工一天论处。缺席或请假的应及时补课。每个干部职工要结合各阶段的学习内容,记好笔记,写好个人心得体会。乡党委将全体人员学习情况进行建档立卡,以便相互交流,并与年终考评挂钩。

二、干部值班制度

1、实行24小时值班责任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全部到岗到位,未经请假,擅自离岗的,视为旷工。因特殊情况无法到岗的应请同级别人员替班,须经值班领导签注意见,乡党委主要领导审批后,方能生效。

2、值班期间,值班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遇到重要问题或突发性事件应及时果断妥善处理,并将有关情况向带班领导汇报,若因推诿、拖延酿成后果的,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值班期间,值班人员应按正常上班到党政办签到,否则按缺岗论处。

4、各村要制定村干部轮流值班坐班表,并将值班坐班人员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值班期间,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值班村干部值班期间不得离开本村辖区。

5、周末、节假日值班,值班领导、值班人员值守期间与工作日同等对待,严格遵守工作日期间的各项纪律规定,若发现违反值班要求和纪律的,将视情节对值班领导、值班人员进行问责。

三、乡村干部请销假制度

1、乡副科级领导干部请假3天(含)以内的,由乡党委主要领导审批;请假3天以上的,经乡党委主要领导签注意见后,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并由干部监督科备案。正职领导请销假按县委、县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2、一般干部请假5天(含)以内,由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签注意见后(党政办和财务人员还须经乡长同意),报乡党委主要领导审批;超过5天的,经乡党委主要领导签注意见后,由县委组织部党群科办理审批手续,请假相关材料需复印一份交到乡党政办存档。

3、请假获准并做好工作交接后才能离岗。确有特殊情况需要续假的,报乡党委主要领导同意后,按干部请假审批权限,及时补办续假手续。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书面请假手续的,应当口头先向乡党委主要领导报告并同意后,按干部请假审批权限补办书面请假手续。请假期满一日内,当面或以电话形式向党政办和审批机关备案单位销假。

4、干部私假一年内原则上不得超过8天,如有超过按《公务员局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假及事假期间待遇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闽人发〔2009〕284号)、《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严格干部请(休)假有关规定的通知》(樟委办〔2017〕98号)执行。

5、村支部书记、挂职第一书记、村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村务工作者外出时必须书面请假,在防汛、抗灾、应急等重要特殊期间内,原则上不得请假。村支部书记、挂职第一书记、村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村务工作者请假三天内(含三天)须向包村领导请假,填写请假条(该请假条由村自行存档);三天以上的,村主任、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向乡长请假,并向乡党委书记报告,村支部书记、挂职第一书记、村务工作者须向乡党委书记请假,在相关领导同意后,须将请假条存放到乡党政办,由党政办值班人员存档,并将相关请假情况向乡党委组织委员报备。

6、村其他干部外出的必须向村书记或村主任请假,填写请假条(该请假条由村自行存档),并向包村领导报告。

7、发现不请假外出的或不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的,按擅离职守、脱岗论处。对因未请假外出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干部管理权限,从严、从重处理。

四、接待管理制度

上级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因公来乡,一般在机关食堂用餐。需要用餐应事先征得书记或乡长同意后实行派餐单制度,由党政办统一安排,严格按标准接待。凡未事先经乡主要领导同意的,其接待费一律不予报销。

五、干部在岗考勤制度

干部职工上下班一律实行签到和机关干部下乡出差实行事前登记制度。乡党政办在一楼大厅设立指纹签到机并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午签到、下午签退,上午签到时间超过上班时间15分钟视为迟到,超过半个小时的视为旷工;下午签退时间提前下班时间15分钟视为早退,提前半个小时的视为旷工。下村需办理离岗手续,经包村或分管领导书面或口头同意方可离开,如未办理相关手续,需在一周内补齐,否则按旷工处理。干部出差和有事情需请假的人员,应办理书面出差、请假手续,出差、请假需经分管或包村领导批准,再由主要领导审批,并将出差、请假审批单交到党政办存档。未办理书面请假手续者,按旷工统计。乡机关采取不定时查岗;查班时遇下列情况均按脱岗处理:⑴非公事到机关以外的单位串门;⑵躲在宿舍里;⑶本人虽说明下村或到某部门办公事,但经查与事实不符的。干部脱岗予以通报批评,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组织人事部门存档,作为年终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干部实绩考核制度

乡机关干部要切实按照年初乡党委、政府制定的目标责任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乡党委、政府年终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包村工作队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直接与年终绩效挂钩。各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底应向乡主要领导专题汇报本月工作开展情况,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一召开例会,由包村领导汇报一周工作,并做到季度一小结,半年一总结。

七、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乡党委、政府设立党务、政务公布栏,每季度定期把群众关心的问题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党务公开内容:党组织决议、决定及执行情况;党的思想建设情况;党的组织管理情况;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选任和管理情况;联系和服务党员、群众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其他应当公开的事项。政务公开的内容:重大事务和财务;机关内部事务;农民负担情况;扶贫资金、救灾救济款物、优待扶恤金发放及征兵工作情况;招标、投标及企业承包、建设;宅基地审批;群众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各个“窗口”要对直接涉及群众办事的有关规定予以公开明示。如办事依据、标准、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上墙向群众公布。对在服务过程中遇到手续不全,不符合规定的事项,不能当场对人说“不行”、“不能办”,应该向服务对象说明怎样办,怎么办。

八、效能追究制度

一年内,对于乡机关干部职工擅离职守、脱岗、旷工的(累计迟到3次,中间无故离岗2次,按旷工1天论处),发现一次的,由乡纪委对乡、村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并作出检讨,属乡班子成员的,由乡党委书记进行批评;发现两次的,进行全乡通报批评;发现三次的,从严从重处理。

在防汛、抗灾、应急等重要特殊期间,擅离职守、脱岗的,一律从严、从重追究责任。

九、财务管理制度

1、乡财实行“零户统管”制度。各项支出应当月内办理好报销手续,每一张单据应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字,并注明用途,经财务会计和分管领导审核,由乡长统一审批后,方可报销。

2、干部、职工因公出差相关费用严格按照县财政局规定的标准报销。

3、干部、职工下村差旅费补助参照(盖委〔2019〕26号)《关于印发《下村差旅费补助标准》的通知》

4、每月月末,各个账户会计应在每月10号前编制好上月的财务报表,并呈送一份给乡党委书记、乡长。

十、会议管理制度

1、乡、村干部参加乡组织的会议,应提前5分钟到会,重要会议要提前10分钟到会。

2、会议期间,手机必须保持静音或振动状态,会场内不得随意走动、接打电话。

3、会议不得无故缺席,不得迟到、早退。无法参加会议的,必须事先向会议组织者或主持人请假。无故缺席会议,或迟到、早退的,按脱岗或旷工处理。

4、一年内,对村干部无故不参加会议,发现一次的,由乡纪委对乡、村干部进行提醒谈话;发现两次的,扣发村干部绩效工资;发现三次及以上的,从严、从重处理。

十一、其他有关制度

1、党政联席例会制度

原则上每周一晚召开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如会议改期由党政办另行通知)。与会人员如需要提请会议研究的事项,应事先提交党政办汇总安排。其他会议由党政办通知,与会同志应准时出席并做好笔记。

2、安全保卫、用电管理、环境卫生制度

全体干部都要自觉做好乡内部安全保卫和防范工作,严禁在宿舍内使用存在消防安全火灾隐患的一切电器,离开宿舍应随手切断电源。要自觉维护机关内部环境卫生,各自负责好办公区域内环境卫生,必要时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卫生大扫除,对无故不参加卫生大扫除的,给予通报批评。

3、财产管理制度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5

一、实践教学的不足

(一)实践教学内容滞后

由于煤矿企业的部分资料是保密的,收集原始地质资料比较困难。原本人手一题进行的设计,只能改为几人一组共同完成;也有简化设计的难度,随意更改地质资料,使得学生设计资料与现场实际出入较大,学生很难从设计中学到解决实际问题真本领。在现场实习时,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下采煤、掘进规程,下几次井就草草了事,而没有使学生真正了解现场问题怎么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场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得实践与课本理论的严重脱节,达不到培养目标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煤矿企业的需求。

(二)经费不足和实验室、基地建设不完善

目前,矿业院校采矿专业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给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生学费。经费有限,再加上外在消费高,使得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学生在煤矿企业的实习时间偏短、内容少、实习过程简单,实习效果不佳。采矿专业的实验仪器和模型数量有限,加上一些仪器设备长期被科研任务占用,采矿专业学生的专业实验得不到很好地保证。专业实验师资队伍缺乏,实验开出率较低,常规实验项目多,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少。另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也不完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扩招导致教师不足,许多院校普遍采取减少实习教师,保证正常教学,并且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缺乏矿山现场工作经历和挂职锻炼环节,实践能力不强,在入职的前几年普遍不能很好地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学生实习成绩评定过于简化,带队老师只是简单看一下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随意给出实习成绩,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或实习考核过于宽松,部分学生在实践中不能认真对待,自觉性不强,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实践教学的优化

(一)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适应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需求,应改变以往的实践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匹配。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例如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煤矿企业背景,提出相应的生产、运输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剖析,分组讨论。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度,在不同的学期安排相应的实习,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培养和锻炼。

(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方式

改变以往实习方式,采用教师带队负责制,把学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每组由一名教师带队实习。在实习之前明确实习任务、目的、考核方式、实习报告编写等。在实习过程中聘请矿里相关人员进行临时性实践教学指导,并邀请矿里资深工程师举办矿山地质、采矿方法、运输提升等专题讲座。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习企业生产情况、实习心得体会等内容的实习报告,从而提高了实习质量。

(三)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

实践教学是采矿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学校需要在实习环节上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专款专用。实习基地建设需要矿方和学校的努力合作,高校提供技术对现场进行指导,矿方提供实习平台,确实把实习基地建设落实到位。例如我校与淮南矿业集团共建实验室,为采矿专业学生开展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

(四)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实践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我校实行了青年教师到煤矿企业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锻炼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现场实际情况,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实践做好铺垫。

三、结束语

当前煤碳经济形势下,只有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加大实践经费的投入,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更符合当前煤炭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孙建 赵光明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二)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包括:《采煤概论》、《矿山地质》、《矿山测量》、《采矿CAD绘图》、《井巷工程》、《采矿学》、《煤矿开采设计》和《矿井通风与安全》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以学生的采矿工程空间三维立体概念为基础,即便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二维图形作为教学依据,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要形成三维的空间立体概念,在教学的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二维图形却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麻烦,上课教师在使用二维平面图形讲授立体矿井的设计与施工时,较为吃力,而相关的三维图形教学素材却少之又少。

二、三维图形库构建模式

1、知识储备模式研究

三维图形库的建立是相对较长的过程,涉及教师知识的完善,学生的筛选,学生知识的培养,相关软件的学习等诸多环节。通常情况下的本科教学是从大二下学期开始接触专业课,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专业培养,例如学生在学习基础课时不知道所学为何用,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当明白所学为何用时却为时以晚,所以进行教学培养思维模式的转变尤为重要。

(1)介入学习、素描锻炼

首先,在专业教师“介入”大一学生的学习,开展“专业概论”相关课程,着重讲述课程的相关性,专业课的分类、用途和所需课程储备,以让学生明白学为何用为最终目的,从而建立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其次,引入“素描”锻炼,首先对巷道实体模型进行素描,再对开拓系统、通风系统和运输系统进行素描,以了解巷道的布局和空间结构为培养重点,以此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使学生学习不再枯燥,进一步建立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2)分组对抗、激励式竞争

开学初选拔优秀学生,着重培养学生AutoCAD绘图能力与三维建模能力,优先培养优秀学生,优秀学生起带动作用,扩大影响面,鼓励其他学生,形成研究团队,以分组“对抗”的模式形成激励竞争体制,经过大一与大二的实践锻炼,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而且能够为以后的三维图形库构建储备优秀人才,在该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引进新人,形成良好的后续人才的锻炼与储备,形成固定的模式与良好的学习氛围。

2、三维图形库构建模式研究

(1)课程设计阶段

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阶段有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阶段,根据设计工作量的不同形成分组,为学生划分具体设计任务,例如:井底车场设计、巷道断面设计、采区下部车场设计、采区中部车场设计、采区上部车场设计、通风系统三维建模设计和运输系统三维建模设计等,结合具体任务形成三维图形库。

(2)毕业设计阶段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本科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主要任务是完成矿井的初步设计,包括设计说明书、配套图纸等内容,《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采区平面图》、《采区剖面图》与《工作面布置图》,共5张二维平面设计图纸,图形结构形式单一,二维图形能够充分表现出巷道的长度与断面尺寸,而在刻画巷道间的系统关系时,只能通过标注在巷道上的标高来完成,缺乏直观性(董长吉)。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及在教学与课程设计中形成的一系列成果,已经初步三维图形库,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图形库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更为系统的三维图形,便于在设计中指导学生,更便于学生进行设计,毕业设计与三维图形绘制同步完成,毕业设计完成后,能够形成完整的更为系统的三维图形库。

三、结论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问题;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特殊性,重专业轻思想

高职院校主要强调技能培训,主抓技术专业,主要的工作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证明,从而方便学生就业。但在此过程中,忽略了党建工作,对相关党建工作缺乏制度上保障,使得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具备专业知识和政治追求。加上学生自身思想认识不足,对党课的投入缺乏一定专业性,不能做到思想理论引领实际操作。

(二)学年时间限制,政务党务制度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一般为三年学制,但党员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进行培养,而当下面临的问题则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合格党员。而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面临党员分布不均的问题。以上问题的根本在于,党员的发展考察周期与学年制度之间的矛盾,使得院校党员主要分布在大三年级。学时的局限性使得相关院校的党建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纰漏,缺乏工作的力度和制度保障。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因其校情特殊性,更易忽略相关工作,使得整体工作机制与发展脱节。

(三)入党前后的教育管理

党员的思想教育是发展党员的重要部分,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政治立场坚定,思想态度端正的保证。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要接受党的思想教育,不能只做到形式上入党,要做到思想上入党。

(四)发展对象门槛低,部分入党动机欠妥

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和学力起点不同,生源中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失利选择高职,所以造成学生知识储备水平低于一般大学生,而且良莠不齐。进校以后,对于党员发展工作没有严格的要求,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门槛较低,导致容易吸纳条件并未成熟的党员,对之后的考察以及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吸纳的过程中,由于考察机制的漏洞,有些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入党动机不明确,有些发展对象存在势利的潜在风险。而且普遍存在党的理论知识学习欠缺,没有把握住党的重要思想。同时也没有重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未将其列入组织工作中。

(五)考察力度不够,缺乏入党后的再教育

一般来说,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需要两年时间考察才能转为预备党员,由于学校的学年的限制,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显得有些匆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考察力度不够,考察的机制不完整,监察力度也不够。特别是在入党之后的考察,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分布零散。没有起到一年考察期的考察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在前两年主要是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积极入党的学生在党课还加强了其思想教育工作。但这也使得许多院校仅注重党前教育,而忽视党后教育。当身份发生变化之后,党的思想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不仅加深度党的认知,还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六)支部建设定位不清,未体现“堡垒”作用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主要由辅导员,系党总支,党委组织部,学生党支部等构成队伍,但党支部书记工作繁忙,大部分属于挂职,对支部建设没有全身心投入,使得党支部建设定位不高,仅限于日常党员管理等工作,由于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党员,从而降低了党支部的凝聚力,令内部无法团结。各项任务不能展开。并且从兼任支部书记本身来说,可能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工作作风很难做到学生支部的领头人。以上情况使得学生党支部发展仅拘泥于形式,缺乏先进性认识和对学生党员的引领指导,未能发挥出党支部这一组织的战斗堡垒效果。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相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

学生党建工作机制,指的就是校党组织确认有效运用,并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工作,从落实学生党建工作的政策制度,进而培养相关优秀人才的机制。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等应用人才的过程中,也应该紧抓思想建设。办符合社会主义道路的高职院校,就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并且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想教育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党建的工作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上到学校党建工作领导,下至基层支部党员,都要在制度下去执行任务与命令。制度建设是学生党建的重要保证,党建工作的主动性需得到体现,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以上级带动下级,下级监督与实行上级。形成紧密联系的关系同时改善制度的实用性,使得党组织不再是空壳组织,而是在实实在在的做事情。以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推动学校的发展。

(二)针对各阶段制定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思想建设意义重大,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与重点。思想教育本身是高校的重点教育部分,加强思想建设更是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宁曾主张:职业技术学校是培训手艺匠,既要令学生完全精通本行,又要使他们有广泛知识,应该成为共产主义者。而为满足以上目标,我们应当按以下方法展开思想建设工作:(1)加强前期理论学习,以思想武装每位党员,提升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从大一做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全与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理论修养,通过党课等形式为入党积极分子传授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思想,加大思想教育的投入,请著名专家讲授进行讲解等,并令入党积极分子做好思想汇报的准备,方便对其思想状况进行了解。总之,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培养期间是最好的思想的养成时间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的关键时期。(2)加强前期理论教育,提升思想觉悟,做好思想“武装”。预备期是成为正式党员的重要过度期,在这一阶段里,虽然仅有一年的考察时间,但是,更需要关注预备党员在身份上转变的各方面表现。判断其是否达到转为正式党员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引领思想教育的主动性,调动预备党员自觉性。开展不定期的思想交流会,结合这一阶段最新的党的动态,使预备党员思想上紧跟党的脚步。(3)更深入的开展正式党员思想工作,使正式党员成为思想的引领者和模范带头者。高职院校的正式党员基本已近毕业,这部分党员容易被组织忽视。由于缺乏管理与束缚,加之自我约束力不够,滋生出一些不良的影响。对于正式党员的管理,党建工作更多要给予他们一定身份意思。培养选取优秀的党员吸纳入党建系统,既可以使其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中坚力量,又可以带动自身的主动性。也可以邀请优秀的正式党员给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预备党员分享心得,将优秀元素代代相承。

(三)加强党支部建设,务必使每位党员都参与到支部建设中去

基层党支部作为党的最基本组织,要保证每位党员都要归于组织中,并参与组织生活。由于高职教育三年制特殊性,管理上确实存在不少漏洞,但支部建设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制定符合支部情况的制度。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1)保证党支部组织生活落实到个人,对于顶岗实习的党员,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保障党员对党组织生活的参与。(2)严格的考察制度,让每位党员时刻警醒党员身份。加大考核力度,实行党员寝室连带制度,不仅考察党员本人的日常生活,也要把身边的人列入考核参考。可以采取考核分制度,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以及正式党员在一个阶段内规定合格分数,通过学习、日常行为等进行加减分。对优秀的进行适当的奖励,不合格的进行适当的惩罚。考核制度的建立旨在督促党员时刻要保持自身优越性,是建立创新型、模范型党支部的方法。(3)加强党员思想汇报与心得体会。时刻把握党员的思想动态是发展党员的重要步骤,不仅可以反应党员的生活状态,而且提升党员自身政治素养。每季度每位党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汇报最近一段时间的思想变化。每月规定一个主题,让党员自己收集材料,关注并汇报心得。并且没有明显的局限,可以借助网络,对于不在学校的同学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思想状况。

三、小结

党建和学生工作者应当对当下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认真分析,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符合客观情况的发展培养道路。高职院校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不仅具有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也应当具有符合当下形式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黄云峰.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7

关键词:企业导师;课程改革;案例教学;角色扮演

一、引言

自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这个概念以来,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渐显现。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老师主要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存在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等问题,因此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刘振天,2017)。由于企业是走在时代的前沿,对市场需求更敏感,更新发展的速度飞快,会导致企校对接方面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课程体系改革更为迫切。而企业导师进课堂这种模式则可以把在企业中最棘手的问题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日后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外,也能着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企业导师的优点也很明晰,熟悉企业的用人需求,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课堂中,企业导师能够将需要牢牢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要点传授给学生,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跨上更进一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同学的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等特点(范丹,2013)。正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这样的特点,就要求教室在授课过程应该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双方的提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而企业导师进课堂这种方式就是让企业优秀的管理者师走进学校中来,能够与学校当中的理论形成互补效应,取企业实践之所长,补理论应用之所短,能够推动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相互驱动发展。

二、企业导师进课堂的优势

以往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改革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教学方法改革,如让老师到企业参与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培养“双师型”老师(贾文胜,梁宁森,2015)。开展企校合作,让学生进入到企业中实习,但是很多企业仅仅安排实习生从事低层次的杂活,难以接触到真正有用的核心工作要求。本文从另一个全新的角度——将企业导师引进课堂,来探讨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导师进课堂,也称为社会实践教学法。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需要组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师层面的培养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让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走出去”,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实体中挂职培养实践能力,积累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经验后再回来;另一种是将企业中较为优秀的管理者“请进来”,让他们来担任学生的实践教师,讲授学生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加贴合他们的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主动地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不仅优秀的企业家可以深入课堂为同学授课,同时也能够让同学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企业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而且也为学生的就业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三、企业导师进课堂的实践模式

在这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企业专家与校内老师需充分交流,各取所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双方优势互补,及时调整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与企业需求和实践相结合,确保能够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对于企业型导师在高校授课内容应扬长避短,建立以实践活动为主导的课程体系,在此主要介绍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关于案例的基本概述和存在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案例、诊断问题、做出决策,并通过互相探讨最终得出解决方案。企业导师的优势则是能够将企业最真实、最深刻的案例带到课堂上,打破了案例仅仅来自于书本的局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案例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管理难题,提高独立解决企业内部实际问题的能力(谢康等,2014)。企业导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活动时,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个人学习阶段。导师将企业案例展示给大家,并对其中有问题的地方进行解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身处地的考虑案例中所出现管理难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小组讨论阶段。导师通过案例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的打开,通过小组的讨论,成员们各抒己见,然后进行收集和整理,最终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个人决策能力和团队沟通技巧。(3)全班交流阶段。各组同学分别将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由导师和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并解答。在此阶段,各组会产生较大分歧,要求大家共同的讨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4)总结归纳。企业导师和教师在归纳总结时,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应总结各小组在解答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而导师应当就同学们整个过程的表现是否切合企业实际,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能否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进行分析并给予评价。通过这种模式,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可以最大的限度的贴近企业的真实情景,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对案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详尽分析并解决。这样一方面强化了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实践能力(赖菲,2017)。这样当学生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来解决此问题,对以后的实际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模拟特定的场景,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差异,分别饰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扮演过程的体验和交流来掌握此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田昕加,2014)。企业导师的优势就在于了解企业岗位对人才的真正要求,对于情境创设的逼真度和角色所需技能的真实性。而且这种角色扮演法具有仿真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自我认知。对于企业导师实施的角色扮演法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步骤:(1)准备阶段。此阶段,企业导师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集资料,设计安排工作角色和工作场景。二是决定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分别需要演什么角色,指导学生熟悉该角色的概况使其明晰任务。三是根据情景布置场地和撰写模拟计划书。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领会任务,明确各个角色人物之间的关系。(2)实施阶段。首先企业导师要求同学们尽可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明确工作的严谨性。随后,导师还要观察同学们模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确保整个活动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并要求同学们做好记录,对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记录。(3)总结阶段。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来,首先是对角色扮演者进行评价,包括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的认识,觉得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弥补。然后观察者的评价,包括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扮演者的行为表现进行点评,进行总结,说明自己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等等。最后是由企业导师进行点评,对整个流程进行评价打分,导师的总结评价侧重于同学在角色扮演中的情况以及活动总体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要把模拟工作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阐述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强化学生整体活动体验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技巧。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而在本文中所提出的“企业导师进课堂”的教育模式可以将高校教育和企业工作紧紧地连为一体。通过企业导师将企业最真实的案例和工作情境引入到高校课堂中去,不仅仅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就可以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弥补自身理论和技能的不足之处,而且可以让企业导师通过高校的视角去解决企业方面的问题,这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方法(杨成明,2018)。“企业导师进课堂”的这种实训模式进一步加深了校企合作,使得高校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时对接会更加顺畅,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储备提供了平台。这种模式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意义。另外,这种企业导师进课堂的方式未来可以拓展到其他方面,比如“高校教师走出去”,让高校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一两年,掌握了实践应用技术之后,再回到课堂上教学,这样传授的知识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基于此,本文认为,企业导师进课堂的方式不仅能提高高校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也能够更好地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学生,同时也为未来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模式。

参考文献:

[1]范丹.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3

[2]刘振天.高校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切忌重“课”轻“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7

[3]贾文胜,梁宁森.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5

[4]谢康,谢玉华,朱迎.基于MBA教学对象实证研究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人力资源教学模块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4

[5]赖菲.案例教学法在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2017

挂职心得体会范文8

关键词:技能大赛;教学改革;教学资源

0引言

职业教育方针一直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赛项设置应紧跟市场需求。企业的参与对于开展技能大赛来说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大赛选拔出来的人才方能紧扣社会人才需求,实现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良性平衡。通过对技能大赛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其在职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技能大赛引领,促进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培养和选拔人才,平衡好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将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挂钩,创新职业教育结构,实行多主体办学、多方式培养,促进职业教育良性高效发展,努力提升职业教育效果。围绕职业能力的评价来确定技能大赛的竞赛内容,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来策划竞赛项目,竞赛设定的工作任务即为典型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突破传统的单一学科局限,实现了跨学科综合设计制作项目,如《中式面点》、《西式面点》项目均涉及到食品原材料、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加工工艺与设备、食品饮食文化等相关内容。这要求建立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时坚持“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挣脱学科教育的桎梏。同时为了更好的满足行业岗位读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应将各学科知识融合及交叉起来,设计多门课程交叉内容。传统教学内容中那些过时的、难以被理解的推理知识应剔除,加入一些当前社会需求的新技术、新内容和新技能,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具体要求是坚持实用标准,企业岗位需要什么就讲什么,需要多少就讲多少,让市场决定教学内容。在技能大赛引领下确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本位是岗位职业能力,该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了课程设置内容及要求与职业技能竞赛内容。不仅如此,它融合了培养过程和工作过程,融合了企业岗位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该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备较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还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及市场需求。要想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充分调动其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加入大赛内容,充分利用好大赛平台,学校努力为企业培养更好的优秀人才,同时企业为学校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实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互惠互利,两者共同发展和进步。通过技能大赛将项目式驱动教学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将知识与技能整合,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并通过知名企业的参与,紧跟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符合市场实际需求、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确定考核形式,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2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革

技能大赛的考核方式是按工作任务中的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指定评分细则,并按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参赛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这引领了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形成了“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一体”的共识。这无疑说明当前老师的教学方式已经过时,我们的老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以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老师负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投入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进而提升其各项行为能力。此外,该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教师根据大赛目标和要求,通过大赛分析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课程中融合企业认证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视野。以实际案例作为被剖析的对象,在教师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技能竞赛的成果体现了职业院校较高教学水平。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发挥实际作用,推进教学改革,是我们进行竞赛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节:竞赛心得整理、竞赛规范整理、理论知识整理、竞赛成果整理、微课视频录制,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整理,我们将竞赛学生和教师的技能有效地转换到实训教学过程中,将竞赛的训练内容和心得体会融合到学案和课题项目的设计中,将部分学生受训成果转化为大众化的教学资源,惠及所有职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真正体现了教育公平。任务书和学案的设计与技能竞赛接轨,以竞赛的要求加以整理,形成最后教学所用的资源库。由参与技能竞赛的学生配合老师完成资源的整合,整合规范竞赛的设计、要求、理念等,由于是在学生的参与下整合的内容,所以更容易理解。技能大赛尽管侧重于训练学生的技能,但并未忽视理论的学习。转换过程中,以课件、文档或微课形式完成理论的学习,学生自主结合学案学习技能及相关知识,所以说转换过程的转变主要集中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应用翻转课堂的理念,通过拍摄微课视频、创建慕课平台的方法,供学生学习。通过开放实训场地和训练空间,使得想要动手实践和更深入了解的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使用大赛实训装置进行实践,从而深化所学知识。大赛技能训练的指导老师和技能竞赛的学生也可给予相应疑难解答。对于操作中的重点难点,利用微课来解决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也可以在慕课平台上实现共享,这样在突破难点、疑点的同时,也更加完善了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可以把技能竞赛的成果编辑成短片,通过各种媒体播放,丰富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教学过程、教学成果以及教学设备等应以技能竞赛的要求开展,展示并分级评价教学中所用相关课件、图文及成果等。学生在操作时,一定要按照竞赛的要求,提前做好准备、理清思路、安全规范操作并做到有始有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聘请参加过竞赛的学生现场指导,学生对学生实践起来会更容易理解。教师在对项目成果的评价上,要重点考察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操作技能上,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化和迁移。相比传统的教学资源,由技能竞赛转化而来的教学资源更具实用性和创新性,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由技能竞赛转化而来的教学资源更贴近企业的管理模式,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传统的教学资源内容单一,一般情况由单门课程组成,而由技能竞赛转化成的教学资源,内容丰富,更加实用,把多门学科综合在一起,更加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技能竞赛一般都有企业参与,所以反映了当下企业对新技能的要求,将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了人才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4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技能大赛而言策划竞赛至关重要,要求能够满足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它不仅考查课程标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即所谓的显性知识与技能,也考查诸多隐性知识和能力,比如环保意识、成本意识、分工与协作、工作过程、交通与沟通、计划与决策、安全意识等。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正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两者在培养目标这方面不谋而合。通过技能大赛依托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整合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职业需求,形成职业行动领域,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探讨、归纳和选择,依据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递进的原则,把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设置课程时充分考虑岗位能力相关知识与技能,在教学内容中纳入行业、职业和企业要素,创建与行业、企业合作构架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引用实际工程案例,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真实设备环境和虚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所教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竞赛中包含职业技能所需知识点,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如此一来,学生可在技能训练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技能大赛通常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要组队参赛,学生不仅要自己能够很好的完成竞赛项目,而且也要有能力与团队其他队员一块合作完成相应的竞赛项目。现代社会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团队作战。同时,融入企业文化和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职业岗位所需素质和能力,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优秀人才。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即为竞赛过程的策划方向,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不仅要依据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项工作,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组织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临场发挥得更好,并能够解决突发事件。由于竞技环境的特殊性,学生在技能大赛中需要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从发现到解决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都是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一种锻炼。

5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