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和发展策略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和发展策略

摘要:该文首先对环境监测及其质量管理原则进行了简述,然后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明确其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阻碍等问题,最后从培养专业人才、确保资金投入、完善管理体系、丰富管理手段等角度入手,尝试提出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以期为相关单位及人员提供参考,推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响应我国的环保政策,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迫在眉睫。最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对于生态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环境监测的效果进行优化顺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进行优化的同时,也会改善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

1环境监测的概念和质量管理原则

环境监测是根据周围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把记录的信息量化成数据指标,进行搜集的一个过程,在监测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要使用完善的监测方法。通过长期对环境的监测和记录相关的数据指标,以这些真实的数据作为鉴定依据,对当前的环境质量的好坏和污染程度作出评价和鉴定。一般来说,环境质量的数据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两种,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除了这些量化的指标还要对当前的环境系统进行监测,其中使用到的技术种类繁多,比如生物、化学、物理、计算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原则分为以下3点,具体如下。

1.1实用性

环境监测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而不是单单监测生态环境。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都是在监测的过程中发现环境的问题并且加以处理,且监测过程需要稳定的、实用的、合理的监测方式。

1.2代表性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空间中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要确保真实和普遍意义,要保证信息的搜集是全天候的、无死角的,搜集到的信息符合当前空间内的各个时间段。

1.3经济性

在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的信息数据符合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给监测站节约资金。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现状

2.1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最近几年,在国际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越来越多元化,城乡一体化的程度也越来越深。但是在农村和城市相结合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当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当前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资源和经济利益选择性地忽视了对环境的管理,使经济和生态之间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很多废弃的污染物不分场合、时间以及地点地胡乱排放。加上环境污染防治的技术比较落后,最终导致环境污染的程度日益加深,特别是处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乡镇的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影响到人民的健康生活了。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工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的,截止到目前,经过了接近30年的发展,工作的模式上已经无限接近于程序化,虽然环境监测的技术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步,但是随着需要监测的领域不断扩大,就显得环境监测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比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理念不够先进,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时缺少相应的规章条例、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上岗考核不是很规范、专业的题库更新速度慢,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些都是造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跟不上经济发展脚步的原因。

2.2基层的监测能力比较差

以目前环境监测的情况来看,制约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层的监测能力比较差。比如:在该行业中极度缺乏高素质人才、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低下、监测的工作比较繁重就导致了监测站成了一个具备出数据功能的工具、监测站使用的设备比较落后导致发生故障的概率比较大等,而这些都是导致基层的环境监测能力比较差的原因。上级部门对于基层的环境监测方面投入的资金也严重不足,比如:人事经费、维修经费、科研经费、行政经费等,这都给基层的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力。从环境监测的技术方面来说,不论是从先进国家引进的监测技术还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监测技术,都缺乏相应的质量管理手段,在对有机物进行监测的过程中,更是缺乏一套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所以,在使用监测技术的时候往往都面临着很大的质控问题。与此同时,新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由于缺乏相应的使用设备,监测的管理系统没有办法发挥出应当发挥的技术能力,这就导致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管理效率不能得到提升,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让基层的基层监测能力越来越差。

2.3管理手段比较单一

当前的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内容特别单一,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认知和把握不够充足,这就直接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效率的提升。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比较弱,对于自身工作的职责理解得也不够全面。在进行监测采样的工作时,很多工作人员的都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记录和运输,甚至还有一小部分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监测知识,管理模式也较为老旧,若是继续使用老旧的工作模式,就会导致监测的结果不够准确[1]。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对策

3.1培养专业的环境监测人才

当前新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所以要想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首要的核心工作就是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到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所以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保障。当前的科技水平发展的速度极快,环境监测的手段也日新月异,这就对于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相关的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培养相关的人才投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势在必行的。然而,很多该领域的人才不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基层的工作繁多,生活环境比较差;二是薪资待遇差,不符合人才的心理预期。相关的部门可以从这两点入手,首先,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以薪资待遇吸引该行业领域当中的人才加入该行业当中;其次,给人才配备相应的宿舍,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目的。除了吸引人才加入当该行业当中还可以在单位中组织老员工带动新员工的工作,让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知识的传授,提升新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从而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单位的领导层应当对工作人员的培训重视起来,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先进的监测技术会议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员工的技术能力[2]。

3.2确保资金的投入增强基层的监测能力

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和政府对于环保问题十分重视,也改善了基层监测站的设备和其他工作条件,增加了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的相关设备、设备的校准费用、标准样品的购买费用、运行设备的运转费也逐渐变高昂贵起来。这就让基层的监测站的资金使用处于一种捉襟见肘的状态。基层的很多监测站为了减少资金的消耗甚至停止了质量管理工作,想尽办法延长设备的校准周期,从而减少监测站的校准费用。所以,要想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增强基层的监测能力首要的就是需要政府加大对于环境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之后资金充足才能保证基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3]。

3.3完善管理体系提高基层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管理制度要进行完善,只有具有完整的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基层的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迹可循、有制度可依,还能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水平。完善管理体系的重点就是制定健全的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找出之前老旧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管理的工作水平的目的[4]。而完善管理体系可以从5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科学地制定管理体系,保证管理体系符合当前基层的工作情况,对实际工作的监测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分。二是要严格地落实工作的程序、工作流程的规范,并且对于工作程序和工作规范制定相应的管理细节和处理方法。三是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设定质量检查环节和考核提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力度。让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四是对体系中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细化,转变老旧管理模式中不平衡的情况。并且在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使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五是建设完整的评价、考核、晋升的体系[5]。

3.4丰富管理手段

除了完善管理的体系之外,一改之前老旧的管理手段也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手段,并且制定科学的保障措施。领导层要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完善各个部门中的管理体系,丰富其中的管理手段,引进先进的设备。在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对环境中的污染源实现自动化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扩大质量监控管理的范围,优化工作人员工作的流程,从而促进对于数据分析和采样工作的开展。丰富管理手段可以从3个大方面入手:一是转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从而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质量管理中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工作。二是提高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能力,由于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面比较广泛,需要工作人员有极高的专业能力,所以要对质量管理人员平时的培训出勤情况进行关注,从而保证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能力[6]。三是在部门中可以建设专门的监督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监督机构,并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才,同时利用这些人才对实际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要明确当前的管理状况,然后使用相对应的发展对策比如完善管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丰富管理手段、加强基层监测能力等对策,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发展。

作者:吴彬 单位:泰州市泰兴生态环境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