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困境探讨

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困境探讨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投笔从戎走进军营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调动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来提升国防实力、加强军队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返回校园后,在重新适应校园生活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退伍复学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该文调查了辽宁科技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的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情况,根据其面临的困境提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退伍复学大学生走出困境,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保障对策

1前言

当前,“中国梦”“强军梦”已经成为我国大学生根植内心的信仰[1]。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去创建[2]。大连民族大学长期重视武装征兵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军旅氛围。在多渠道宣传下,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应征入伍,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3]。然而,部分大学生退伍复学后在学业上遇到困难,难以适应从军营到校园的环境变化。加之年龄相对较大,与新同学沟通存在困难,导致部分退伍学生复学后无法融入校园生活。如何采用合理的教育保障措施让退伍复学大学生走出困境,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4]。

2退伍复学大学生现状调查

2.1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退伍复学大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从部队严格的军旅生活节奏中转变过来,回到校园后感到学习吃力。由于需要重修的课程较多,再加上两年的知识断层和年龄的增加,退伍复学大学生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出现自闭现象。部分退伍大学生对部队感情深厚,短期内难以将精力投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曾是部队中的精英,退伍后却在学业上居于人后,出现了极大的心理落差,更加深了对学习的排斥和抵触情绪。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

2.2退伍复学大学生适应环境的现状。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后会被编入新的班级,在年龄上与新班级的同学有一定差距,可能出现一些难以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语言沟通方面与新同学有代沟;在生活习惯上互相不适应,很难融入新的寝室团体;退伍复学大学生受军队影响较大,更重视集体荣誉感,与部分普通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有所差异。有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满足了入党需要的所有条件,但由于自己是插班生,和新集体、新同学的感情较淡,在民主推荐环节缺少优势,导致入党困难。有的退伍复学大学生还出现了心理问题。在部队中,部队首长认为他们是大学生,文化素质高,眼界开阔;返校后,在班级同学和老师眼里,他们文武双全,阅历丰富,能力全面。这让退伍复学大学生背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辜负了大家的期待。因此,退伍复学大学生重新适应高校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

2.3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就业现状的调查显示,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就业上并没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公务员考试中,用人单位不承认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基层工作经历。有的退伍复学大学生本来在部队中有相应的岗位,但退伍就业属于二次就业,地方上可能没有与其对应的工作岗位。此外,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退伍复学大学生因为服役而出现知识储备断档,即使找到了工作,也很难适应岗位要求。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就业之后,依然习惯等待命令,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变通精神。他们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可一旦工作出现变化,就会手足无措,应变能力较弱。

3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困境

3.1学分制度过于严格。对于高校来说,虽然每年都有大学生参军和退伍,但占高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不高,分到各个专业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校不可能为退伍复学大学生制定专门的学分政策,大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必须按照正常要求修完学分。不少退伍复学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适当降低学分考核标准,或者将自己两年的服役经历折算成一定学分。但当前大多数学校都坚持既有的管理制度,不会因为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身份而降低对他们的考核标准。这导致很多学生因担心自己未来的学业而放弃应征入伍,流失了大量有入伍意愿的优质兵源。

3.2缺乏心理疏导。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两年时间内,他们从大学进入部队,再从部队回到大学,教育环境、文化背景、学习氛围、所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极大变化,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5]。学生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交际环境,基本上都是以同班级、同寝室的同学为主。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后,以插班的形式进入新的班集体,难以迅速被新同学接纳,很容易与新同学产生心理隔阂。而且,在大连民族大学这样的多民族校园环境里,各民族学生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客观上增加了退伍复学大学生顺利融入新集体的难度。

3.3缺少就业指导。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调研显示,退伍复学大学生在就业方面表现不一。一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认为应从事与自己特长或专业相关的工作,没有考虑自己的服役经历;另一部分退伍复学大学生既想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又想兼顾自己的退伍军人优势,在就业方向上难以抉择。因此,要为退伍复学大学生设计与之相应的就业指导计划,尤其是提供就业心理指导,使退伍复学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应对工作中的困境。

4退伍复学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保障对策

4.1学习政策方面。学校应推出多种保障退伍复学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政策,如设立专门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奖学金,或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开展专项评比,提高其在学业方面的自信心。学校应在学分上适当降低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要求,如降低对其军事理论课、体育公共课等科目的成绩要求。还可以重新设置退伍复学大学生课程体系,在保留专业核心课程的同时,适当减免与本专业联系较少的课程,减轻其学习压力。在必修课之外,学校还应为退伍复学大学生提供多种选修课,让退伍复学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这样他们学习起来相对轻松,获取学分也相对容易。在学分政策无法轻易变更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开展小班授课,委派班级任课老师或学习委员对退伍复学大学生进行学业辅导,确保退伍复学大学生能在一定时间内将成绩提升至同届学生的平均水平,以免其因学业困扰而产生心理压力。针对部分对原专业缺乏学习兴趣、确实难以完成学业的退伍复学大学生,学校应尊重他们的意愿,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转专业。

4.2就业规划方面。为了更好地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应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如将退伍复学大学生在部队获得的荣誉作为其在校入党时的加分项目,扩大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党员比例,增加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学校应鼓励退伍复学大学生积极加入学生会、社团等组织,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帮助退伍复学大学生制订专门的就业发展规划,根据退伍复学大学生所学专业为其规划一个合理的职业走向,优先解决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明确了职业生涯走向后,退伍复学大学生就不会再感到迷茫,而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

5结论

退伍复学大学生管理一直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退伍复学大学生性格复杂,问题繁多,过度管理很容易适得其反。本文主要针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进行分析,指出退伍复学大学生返校后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退伍复学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提供方向,让学生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在大连民族大学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学校,更应积极组织民族团结特色活动,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丰富退伍复学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各民族学生的互相了解,营造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

作者:王铭 徐绍 文池成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