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公路边坡地质信息管理

山区公路边坡地质信息管理

摘要

针对当前山区高速公路边坡排查工作中存在的组织紊乱、资料管理无序等问题,通过对贵阳市绕城高速公路沿线278段边坡的排查分析,研究了隐患排查工作流程,以规范管理程序,实现公路边坡安全管理从事后处理向超前预防的转变。通过“贵州省路基管理及公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对所排查的成果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沿线高边坡地质灾害信息的在线查询,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

山区公路;边坡排查;工作流程;信息管理;在线查询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投入运营使用,高速公路边坡工程地质问题也日益突出[1]。2015年1月,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遵赤高速二郎乡往仁怀市方向路段发生山体滑坡,事故造成3辆车被埋。可见边坡地质灾害对公路交通安全运营危害极大,制约了公路交通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调查,目前对于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的研究多是针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与防治措施设计,而对于边坡隐患排查的研究较少[2-3],未见对稳定性情况不明的既有边坡提出相应的排查工作流程。再者,目前对于高速公路边坡隐患排查主要是根据养护人员的上报信息进行判断或是灾后的评估,并未形成一套完整、可依靠的排查工作流程,以致管养单位与决策层的执行与管理工作缺乏充分的客观真实性。目前来看,边坡地质资料多由勘察、设计、监测等单位分别掌管,致使其处于分散、孤立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导致在后期管养工作中如发现隐情,也难以汇总各方资料综合分析、评价。其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4-5]。(1)日常养护工作中经常需要沿线边坡的基础信息及不同时段的边坡特征要素的报表和统计数据,而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系统,导致资料的收集效率低下,边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差。(2)由于管养单位没有统一的边坡信息管理库,加之大多资料为纸质文件,严重影响边坡资料的保管、查找与更新,最终导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低。(3)边坡的勘察、设计、施工及管养等由不同部门负责,由于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导致边坡在不同阶段的管理零乱、繁琐,出错率高。根据贵阳市绕城高速公路沿线278段边坡的排查经验,构建一套较为可靠的山区高速公路排查工作流程,利用“贵州省路基管理及公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对沿线边坡进行信息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边坡排查工作流程

本文根据贵阳市绕城高速公路沿线278段边坡的排查经验,在满足行业规范的前提下[6],以下述3个原则为基础,构建了山区高速公路既有边坡的排查工作流程。(1)总体把控,确保沿线边坡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2)针对不同类型的边坡,坚持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一次做好,避免重复工作的原则。首先为做到防患于未然、有的放矢,业主或建设主管部门应根据沿线边坡的特点(主要考虑边坡的易发性、危险性与易损性)对排查工作做整体的技术要求,再委托相关有资质的单位组织编写排查方案,如遇情况紧急时,可先临时聘请相关专家提出排查方案,待方案审核通过后,由排查单位组织相应人员进驻现场开展野外排查工作。对于沿线所排查的边坡,根据野外排查的成果可分为两类,即无危险边坡与存在潜在危险边坡;其中对于无危险边坡,现场排查时做简单的基本信息记录即可,而对于有危险的边坡应仔细观测边坡的变形迹象与详细记录现场排查的工作成果,汇总成边坡的基本信息、特征部位变形情况、整体稳定性评价及变形发展预测等资料。如遇险情时,应及时处治,保障公路的安全运营,待边坡整治过后,重新评估边坡的稳定性;而对于一般情况,应在野外排查工作结束后及时编写排查报告,对存在隐患的边坡给出相应的处治意见,待业主组织相关专家对排查报告审核后,确定需处治的隐患点及处治措施,再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处治方案的现场实施,最后再次由排查单位对该隐患点进行评价,确保隐患点得到有效治理。

2边坡地质信息管理平台

通过整理边坡的勘察、设计及施工等资料与边坡野外排查成果,生成边坡的基本信息,建立边坡数据档案库。它需包含新建边坡信息档案、边坡数据查询、边坡数据统计及信息维护4大功能模块;其中新建边坡信息档案模块需满足向系统新增排查的边坡地质信息;边坡数据查询模块需满足不同筛选条件下的边坡信息查询;边坡数据统计模块需提供边坡信息的表格统计或图形统计输出方式;信息维护模块需包括边坡信息的维护与更新。“贵州省路基管理及公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满足以上边坡数据档案库建立的功能模块需求的前提下,结合野外边坡排查工作的具体情况,开发了专业排查模块,它针对不同的边坡类型规定了基本的数据参数,并对不同的边坡支挡结构提出了野外排查时需调查的基础信息(以挡土墙为例,包含结构形式、长度、高度、墙顶宽度等),当边坡产生变形破坏时,需调查坡体的变形范围、支挡结构的破坏程度等,填写相应的野外记录表。边坡数据录入时以文字信息与现场图片结合的方式展现边坡现状,这在保障边坡基本信息完善的同时更便于业主或建设管理部门查询,做出相应的判断;再者,通过该数据的录入方式,对于存在隐患的边坡更利于不同排查时间的信息对比(如:比较第一次排查与第二次排查时同一变形处裂缝的长、宽、可见深度的发展情况),有助于更加科学、直观地判断边坡的变形发展趋势。“贵州省路基管理及公路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具有以上边坡地质信息管理的功能条件下,开发了系统软件配套的手机客服端,实现了边坡信息的实时上传、更新、查询等;通过该方式,有效解决了边坡日常管养工作中资料查询繁琐、效率低等问题,同时建立了集监测人员、排查人员、管养人员及普通群众等组成的边坡群测群防系统,充分发挥了系统的有效安全保障作用。

3工程实例

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作为贵阳市立体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通行作用与社会影响较大,全线由西南环线、南环线、东北环线3部分构成,全长共约121km,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100km/h。由于公路建成运营时间较长,受降雨、岩体风化剥蚀等影响,高速公路部分边坡出现溜塌、滑坍及小规模滑坡等现象,影响道路正常运营。为确保对贵阳绕城高速公路沿线高边坡进行有效的管理,开展了贵阳市环城高速公路沿线高边坡地质病害排查及预警工作。为保证排查工作优质高效完成,按照图1的总体工作思路,成立了排查工作管理机构。2015年5月10日至2016年8月6日,共计完成3次野外排查工作,期间,就存在潜在危险的边坡与业主进行了及时沟通,制定了初步的预警措施与防治方案,为保障沿线交通的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待每次野外排查工作结束后,将所排查的边坡工点信息录入系统,实现了沿线边坡信息的在线查询,极大地提高了业主的管养效率。

4结语

根据贵阳市绕城高速公路沿线278段边坡的排查分析,得出以下认识。(1)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边坡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与易损性出发,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排查要求,并按排查工作开展的先后时间顺序制定相应的排查流程,做到有针对性,条理性。(2)边坡地质信息建档应充分结合野外排查成果,做到图文并茂,简单明了地呈现边坡不同阶段的现场情况,也便于相关技术人员作出相应的稳定性状态评价。

作者:张耘 吴维义 单位:贵州交通技师学院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马惠民,吴红刚.山区高速公路高边坡病害防治实践[J].铁道工程学报,2011(7):34-41.

[2]刘兴远,卓勇刚,陈伟.人工边坡排危实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33(6):102-104.

[3]董家兴,徐光黎,李志鹏,等.卜寺沟水电站环境边坡危险源分类及危险度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5):760-767.

[4]熊金安.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3,24(1):80-83.

[5]吴为禄,李光伟,胡清波.既有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6,12(增刊):24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