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式4+2人才培养行政管理论文

弹性式4+2人才培养行政管理论文

1当前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1)专业课程设置庞杂和混乱。

由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前身是政治学,所以很多高校在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延续了政治学的传统,表现为课程设置上政治学类课程比重较大,政治学出身的教师人数较多,而经济类、统计量化分析类课程比例较低。而又由于行政管理还属于“管理”专业,具有一般管理学的属性,所以各高校在专业课设置中还开设了相当数量的管理类课程,如“管理学原理”、“中国管理思想史”等。这就造成了行政管理专业一方面被包裹上“行政学的酒瓶”,里面装的却是“政治学的酒”,另一方面,行政管理戴上了“行政的帽子”却不协调地配着“一般管理学的鞋子”。庞杂和混乱的专业课设置体系让行政管理专业处于一种左右摇摆的尴尬境遇,也让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

(2)专业实践性环节建设不足。

受传统“教-授”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式陈旧,大部分院校现行采用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模式。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纸质教材为工具、以强制灌输为手段、以试卷考试为结构”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该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造成该专业从教师到学生都是理论型的教者和学者,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几乎成了学富五车的知识盲,其所教和所学的理论也是为教而教、为学而学,在实践面前变得苍白无力和无所适从。

(3)课程缺乏特色,学生缺少核心竞争力。

由于学科定位缺乏准确性导致各高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学校一般“就地取材”、“因人设课”,有什么样的老师就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学生“什么都要学,什么都没学好”缺乏竞争力,这种“博而不专”的现状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造成冲击。另外,行政管理的对口出路是考公务员,而当前公务员“凡进必考”让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虽然毕业学生在一般就业市场上能“如同风油精,到处都能抹一抹”,学生可以把自己包装成与政治学、秘书学甚至社会学相类似的专业选手,但是他们却没有政治学学生那种博大精深,也没有秘书学那种机敏灵气,这种近乎不伦不类的境地让行政管理专业列入了学生的黑名单。就笔者自己所在的行政管理专业而言,每年第一志愿报考行政管理的学生只占2%,绝大部分是被迫接受调剂过来就读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教学大纲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前提与基础。现行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发展中的种种困境呼唤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弹性式“4+2”人才培养模式含义及意义

2.1弹性式“4+2”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弹性式“4+2”的人才培养模式意指以实践教育为基础,以研究教育和创业教育为发展方向,注重加强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全程导师制和特色俱乐部的支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未来择业、创业能力来克服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弹性”,是注重以学生中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未来择业、创业规划,自主选择各种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功能模块,有目的地拓宽自己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提自己能力的方式。“4+2”之“4”分别是实践教育模块、研究教模块、创业教育模块、人际交往模块。“2”是指是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体系中的两个支撑载体:全程导师制和特色俱乐部。全程导师制是指学生在大学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从入学到毕业离校,每学期均有指导教师为其提供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关心并指导其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色俱乐部是指学生以兴趣为依托自主创立的类似社团性质的各类组织。俱乐部均以自主研究、参与实践为特色,利用俱乐部来进行自主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

2.2弹性式“4+2”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专业的准确定位,给行政管理专业找到“婆家”。

将行政管理专业定位为实践性、应用性的科学能避开行政管理是姓“政治”还是姓“管理”的争论,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一条中间出路,避免了长期的出身之争导致的思想混乱和学科信心缺失。

(2)有利于明确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

在此模式下,行政管理专业应该扬弃传统的课程,各校应根据自身实际保留那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课程,而对那些钻进故纸堆的纯理论式教学应该加以改造或抛弃;同时,应该新增加相关课程来夯实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等。

(3)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基础教育学习,本科专业学生大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该模式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突出个人优势,同时在导师的全程指导下强化专业特色,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既保留了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性,更强化了该专业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使行政管理专业更接近于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社会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弹性式“4+2”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方法及长效保障机制

3.1弹性式“4+2”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方法

(1)模块的划分分别将现有课程(更需要创设新的课程)从功能结构上进行划分(可以结合学校的跨学科学习建设步伐来相应地选修其它学院其它专业的相关课程);

(2)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长和未来择业方向等要求有重点地选择相关的板块进行重点学习,如立志考研的学生可以重点选择研究教育模块的学习,立志毕业后自己创业的可以选择创业教育模块,而选择就业的学生可以注重实践教育和人际关系板块的学习;

(3)导师全程跟踪学生的选择动向进行及时指导。

(4)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学习模块在特色俱乐部中检验成效以发现学习中的不足,然后进一步返回学习中。

3.2实施弹性式“4+2”人才培养模式的长效保障机制

(1)观念保障。

“填鸭式”的教学是教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模式的理念其实是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客体。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师生双方都转变观念,教师要由知识的讲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创造思维的培育者转变,学生则由学习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从知识的记、背、考转变到知识的消化、吸收、反思和创新,这是一种角色和身份的转变,说到底是一种观念的转变。

(2)课程设置保障。

要结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课程选择,实现全校课程的有效整合和调整,同时需要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比例进行再划分,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使课程设置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符。在课程设置体现“宽基础、活模块”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课程设置的动态性,即要紧密跟踪社会需要,降低政治学类以及一般管理学等基础课程所占的比重,增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公共部门预算管理等技术性和统计学、社会调查、人际沟通类课程。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保障。

一要加强案例教学实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二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老师的与社会热点难点相结合的课题,以这种形式来强化实践教学,三是要筹建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建立挂职锻炼基地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实践提供平台,使其实践能力符合社会的需求。

(4)制度保障。

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经费、时间、环境、师资等要素出明确的规定,建立规范的制度。如给学生的创业教育、研究教育提供制度上的资金支持,还比如学院可以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派专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质量经常进行检查和评价,促进实践活动内容科学化和合理化。

(5)评价保障。

学校应对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方案、课程材料、教师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采取多元化的评价制度。运用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各模块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院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要细化、量化相关指标,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系数,科学、合理、有效评价弹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当然,如该模式会对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对资金的支持力度更大,还可能会与整个学校的教学改革进度存在一定冲突,因而在实践中执行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几个板块的设计也可能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因为也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发展。

作者:汪霞 单位: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