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可恢复弹性社区硬软系统集成初探

多维可恢复弹性社区硬软系统集成初探

摘要:本文基于新型城市化视角,依据中欧实践的国际比较与实证,研究弹性社区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探讨弹性社区硬和软系统集成要素的研究、基于“五大资本”模型的弹性社区及新型城镇化案例研究,探讨弹性社区研究的诸多维度。

关键词:多维可恢复弹性社区;硬和软系统集成;研究逻辑思路

0引言

弹性社区(ResilientCommunity),又称“有恢复力的社区”、“抗逆社区”、“有复原力的社区”,是近年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国外致力于研究的一种基于多维环境要素可恢复的优化防灾社区模式,也是新型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重要导向。近年哥本哈根成为国际公认的第一个气候弹性社区典范。

1弹性社区硬和软系统集成要素的研究

基于可持续性系统方法所产生的“五大资本”模型,特别是“循环经济”和“自然步骤”框架(Robertetal.2002),其中这“五大资本”确定了五个相应强调的“硬”(物理和生态资本)和“软”(人力,社会和经济资本)的资本(如图1)。一是“硬”系统(Petersetal.2007);二是“软”系统,商业模式(EllenMacArthur基金会,2013;Banaite和Tamo觢iuniene,2016;Urbinati等2017)和更多的社会资本考虑(Kirchherr,2017)的形式不断增加。应该包含经济资本、经济、社会和人力资本与物质和生态资本并列的循环经济新概念。本研究导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应用,更广泛的构建环境可能涉及的从要素、规范、设计和采购/承包到设计解构(Brown,2016)等的每个阶段,改变我们当前的工作流程,这需要不断增加循环中的商业模式(Cheshire,2016;Osterwalder,2010)、协作和伙伴关系。

2基于“五大资本”模型的弹性社区及新型城镇化案例研究

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城市规划决策需要在项目、组织和网络之间的界面上产生真实、实用或有影响力的知识创新(Grabher,2004)。由于组织学习和知识转移存在困难,通常只有通过将学习机制和过程作为项目过程或计划的明确要素来实现(Swanetal,2010)。基于跨学科的案例研究工作,理想的状态是应该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层面系统的共同的理论基础上开展(Davies等,2018)。本研究安排相互交叉关联的专家团队结构,并且在组织和项目管理过程中明确使用民族志观察法。主要知识的产生,首先需要依赖项目产生的基于本地化网络的启发式知识(Martin和Moodysson,2011)。此外,组织学习仍然可以将重要的空间要素(Vallance,2007)与项目/组织生态学联系起来,发挥组织和空间联系和网络发展的潜力。本文的研究是以5个案例为蓝本的国际社区比较研究。中国案例选择在中国珠海的三个地区,分别代表着不同城镇化程度的核心城区(横琴)、城乡过渡区(会同)与农村区域(斗门),欧洲的两个社区(英国SaffronLaneNeighbourhood、荷兰CollectiefdeKleineAarde),分别代表经济和能源的社区发展特征,中欧三国的六个案例的典型代表都得到了当地社区主管方及社区成员的大力支持与合作。包括核心研究内容框架、“社会资本”工作流程、“经济资本”工作流程、“物质资本”工作分项随数据结构模型发展等。从以上五个社区案例项目的研究协作中,中欧团队在务实的基础上,联合探索建立并获取新型城镇化智慧技术背景下,中国弹性社区建立的基本理论和规律,相信会有富有启发的创新性成果。

3弹性社区跨学科合作研究及其多维性研究

协作组织网络中,有多个学科交叉的合作伙伴参与每个案例研究。空间(又名空间网络)和学习(Rutten,2012)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但仍主要基于人、组织和项目。与物质资本和生态资本有关的实质性数据是社区弹性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大数据时代城镇化的典型特征。我们考虑创建一系列空间层(CrillyandMannis,2000),即由人力、社会和经济资本相互作用产生的程序结构和规则。网络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可称为数字民族志。在程序上和组织上,对城市数据的考虑始于将共享标准的作用置于中央,特别是风险管理,以及不同领域应用之间的长期整合,以澄清和传达项目管理中适用的流程,智慧城市汇集了社区接口和信息技术。如果有可能将这些复杂的关系描述和整合到“软”系统的合适路线图中,在细节和语言的语义使用以及相关的意义方面,则必须有清晰度和精确度。基于特定的背景,案例研究将详细研究由社会学习引起的社会资本的相互联系和发展,以及社会交往中产生的额外人力资本(Carr,2018)。多维可恢复弹性社区硬软系统集成研究,为新兴城市化和社区管理者进行全局性决策提供思路探索支持。

作者:吴楠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