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论文3篇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一、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新形势下我国很多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存在误区,没有认识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高校对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导致高校实验室在管理中存在很多漏洞,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低下,实验室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相对较低,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也相对困难。

(二)实验室资源利用程度低

高校实验室存在的目的,就是发挥实验室的资源的作用,为科研工作服务,为教学工作服务。然而现在我国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在很多时候成了摆设工程,虽然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但是因为制度不完善和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导致实验室资源利用程度低,没有将实验室资源的作用在一个较大的程度上发挥出来。

(三)实验室教学师资力量欠缺

良好的师资力量可以保证实验室的科研资源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去应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师资多数学历较低、年龄较大、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实验室实践教学需求。实验室师资力量的欠缺,是阻碍实验室资源发挥作用的一个较大的阻碍。

(四)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教学中,而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较少。再加上多数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没有进行规划,资金无法快速得到落实,也不积极寻求实验室资金来源,所以导致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严重的甚至造成实验室建设的停滞,影响了实验室在科研和教学中的作用发挥。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实验室管理者队伍的改革创新

实验室管理者人员队伍,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实验室管理者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敬业态度、应急能力,才能对实验室进行有效的管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实践和科研效果,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因此对实验室管理者队伍的改革创新,有其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是应当设置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者准入制度,这样可以筛选掉能力不足的管理者,让真正有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责任心的管理者进入实验室,承担管理责任,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服务。二是应当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并建立培训制度,把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写入日程,让培训成为提升既有的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室管理能力的基本手段,从而长期保持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效果。三是应当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态度等,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应当进行必要的培训,对严重不合格的人员应当从管理队伍中清除,保证管理队伍的综合管理能力,当然,对于先进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制定奖励措施,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鼓励其他管理者向优秀管理人员学习,形成榜样的力量。

(二)实验室设备仪器管理的改革创新

实验室设备仪器的技术含量和数量,是高校实验室科研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实验室设备仪器的科学管理,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涉及了相关仪器设备的购买计划、使用规定、定期维修、合理淘汰等。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改革创新,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果。一是应当对实验室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决策流程,完善决策制度,杜绝不合理决策、无效决策、决策效率低下等情况的发生,决策应当做到有利于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实验室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买工作要进行严格的管制,力求做到购买流程制度化、购买资金去向透明化、购买责任明确化,把购买工作行程体制,完善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购买管控。三是要提高实验室已有的仪器设备的资源利用效率,对实验室已有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保存要形成制度,保证实验室管理者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科学管理,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科研和教学中的充分利用,同时降低仪器设备的损坏率。

(三)实验室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实验室的教学工作,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功能之一,和高校实验室的科研功能同样重要。高校实验室教学管理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提升高校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能力,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合理利用高校实验室的设备和师资资源,提升高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一是高校实验室教学应当在实验室承载能力范围内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保证实验室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确保不因为实验室的教学内容超过实验室负荷而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二是应当根据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师资情况,大胆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寻求最高效的实验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发挥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的工具作用,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用更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内容,收获更多的动手能力。三是对实验室教学成果的考核要进行适当的创新,力求通过考核可以把实验室教学的效果充分考察到,不可单方面地考察实验室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理论成绩,也应当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这样的实验室考核工作才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如此才能够推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水平得以提升,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是展现高校科研实力的一扇重要窗口,也是提供学生实践操作锻炼的重要场所。因此,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和改革创新,对于高校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创新,应该充分考虑其中的人为因素、设备因素、资金因素等,通过正确的科学的手段进行。把实验室改革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引进人才、提升管理、创新模式,高校实验室的资源必然发挥出比现在更大的作用。

作者:白斌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第二篇

1高校实验室现存的若干问题

1.1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良好的实验室依赖于高效的管理,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运转和开放的重要保证。现今,许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观念相对比较陈旧,虽然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定了很多规则,然而,这些规则更多流于形式、照本宣科、模仿其它实验室的规则制定样式,不能切合实际指导实验室运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管理效果,反而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进和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对于大型仪器的购买以及重点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均有大幅度提高。然而对于实验室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却始终没有足够重视。目前,实验室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普遍学历较低,缺乏相对的专业知识,这将导致一些贵重仪器的使用率降低,而仪器应有的功能不能有效的开发利用。

1.3本科教学实验模式及教学实验仪器相对落后

新形势下高校现行的实验课模式,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即授课教师制定好实验内容,学生只需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具体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操作,最后验证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这种传统的实验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高校的实验室仪器的购买主要集中在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上,而对于本科教学实验仪器的投入比例相对较低,从而造成本科教学实验室仪器陈旧,远远跟不上技术的进步与理论的革新,从而导致培养的学生无法和现代科研及企事业单位的研发接轨。

1.4仪器重复购置,共享程度不高

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和科研不可缺少的硬件条件。目前高校在科研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配备了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价格昂贵的大型精密仪器,也包括一些简单的常用设备。然而,由于购买前没有对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和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评估论证,导致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有些仪器长期闲置不用。另外,对于购置回来的大型仪器,大多直接下放到学院或科室管理使用,因而没有能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共享,这也是造成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针对所存在问题的几点解决办法

2.1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切实可行的政策及管理方案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主要应涵盖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办法,其中应对大型精密仪器提出特殊的管理方案。另外对于学生申请使用实验室的流程以及开放实验室的一系列措施均应有明确的规定。

2.2引进实验室管理人才,提高实验室人员整体实力及业务水平

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对实验岗位人员的引进数量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现有实验室的发展需要。由于大量精密仪器的引进,一些高端仪器设备需要专人管理,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但要有足够的数量,更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设立更多的实验人员岗位,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才能吸引和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有经验的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另一方面要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现有实验室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些措施的落实,将有助于解决目前面临实验室管理人才短缺及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2.3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质量

本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必要课程。只有在这个基础环节上与现代科技相适应,才能锻炼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为培养优秀的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应调整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同时,及时更换老旧的实验设备,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

2.4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

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大型仪器网络共享平台,使学校现有大型仪器信息公开化,是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大型仪器的有效途径。以往很多大型仪器使用信息较为封闭,而网络共享平台的建立有效弥补这一缺陷,甚至可对校外用户开放,增加仪器利用率。

3结束语

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只有针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和高校整体协调发展。

作者:于航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三篇

1新建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现状

1.1“校-院(系)-室”三级管理模式

长期以来,新建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沿用老本科院校的“校-院(系)-室”三级管理模式,即实验室的设置是以课程为主体,实验室功能单一。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实验室依附于教研室而存在。管理上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壁垒森严。结果是实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设备利用率低。这种管理模式职责不明,视野狭窄,与学校其它职能部门难于协调,源头上存在多头管理,同时也提供了相互推诿扯皮的土壤与空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阻碍实验室功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2“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

为了打破各自为政、管理封闭的“校-院(系)-室”三级管理模式,各高校在原国家教委的推动下,逐步建立了“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也就是在院(系)层面上,将实验室从各教研室中收回,统一规划,重新配置,按照学科分类,合并为实验中心或综合实验室。“在行政体制上,与教研室平级,设有实验室主任或正、副主任;实验用房、仪器设备、实验人员等集中由学院(系)统一管理”。在二级管理模式下,教学资源得到较合理的配置,重复建设减少,室与室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资源可以共享,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实验教学可以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这种管理模式弊端在于不能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不能跨院(系)共享资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3一级管理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二级管理模式基础上,从学校层面出发,成立职能管理部门,学校实验室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即一级管理模式。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原来的院(系)界限,各院(系)实验室按功能分室,不仅节约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社会企事业、行业科研项目入驻。这既丰富了师生科研信息,搭建了新建地方高校科研成果与社会企事业、行业嫁接的桥梁,又有利于新建地方高校快速地提升社会声誉与美誉度。

2现行体制下实验室存在的弊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高等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更好的教育诉求,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新建地方高校亟待转型。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所存在的诸多矛盾,制约着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影响新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从而影响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削弱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挥,同时也阻碍了行业、产业科技的创新。

(1)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新形势下高校一般按照传统本科的办学模式办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研究轻实际应用”的现象,实践教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有的学校忙于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学校规模的扩大与大型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只有少部分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无法满足实验室正常运行的需求。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设备陈旧,实验教材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实验室的建设规模满足不了办学规模不断扩张的需要,制约了实验室功能的发挥。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由于现行管理模式,新建地方高校在选拔实验员上岗时也明显存在漏洞,专业实验技术人员明显不足。实验室工作人员由各院(系)自行挑选,且经常更换,有些实验员并非专业出身,而是一些职工家属和照顾对象,他们上岗起点低,无形中降低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从业门槛,对实验室日常工作力不从心且工作态度散漫,造成实验室日常运行缺乏稳定性,工作效率不高。“高校要建立实验师资队伍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引进高水平、高技术人才时必须重视专业背景”。许多教师兼职了实验员的工作,由于教学时间紧张,挤不出时间去实验室。此外,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工资、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待遇与专业理论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许多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也都纷纷转岗,严重影响了学校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开放运行机制落后

“实验室开放是各高校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来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模式。作为学科发展、交叉、融合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实验室开放已经成为改革实验教学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现行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落后,大部分还是封闭式管理,只能满足某一专业的实验教学需要,且只对本院(系)的人员开放,一般都是在上课时间开放。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没有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平台,不利于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室的封闭管理也影响了实验室的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简单落后,严重影响了学校实践性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质量。

(4)管理模式陈旧落伍

现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得院(系)之间各自为政,学科间缺乏互动与渗透,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也相互独立。院(系)之间缺乏沟通,造成了各实验室在建设和设备配置方面独立性强,较少考虑设备的利用率与共享性以及设备配置的实用性与前瞻性关系的合理协调问题。部分院(系)没有根据实际学科建设需要片面追求最新高档设备,且存在重复添置设备的现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经费,造成了高新设备使用率低,陈旧设备难以处理和消耗。影响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对各学科全面健康发展形成障碍,不利于新型现代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立足与发展。

3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措施

(1)转变管理理念

“实验很重要,实验室是个大问题”。实验室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管理模式显得尤其重要。首先要转变观念。“应将实验教学由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向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其次要优化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管理涉及的内容多也比较繁杂,它属于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结构的管理系统”。陈旧落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打破学科或专业界限,撤销分布在各院(系)学科相近、实验内容雷同的实验室,将全校实验室集中起来并置于统一的管理之下,按照“跨专业、跨学科、大中心、现代化”的新型管理理念,合理配置实验资源,创建规模更大、功能更强、服务更广的省级、校级实验(实训)中心,成立职能部门垂直管理。下设实验中心主任,院(系)不再管理实验室,所有人财物及实验教学都由职能部门管理,才有可能实现对全校实验室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节省经费以备重点投入;②有利于全校实验员统一选拔调配、工作量核算等;有利于提高实验技术人员上岗门槛及专业技术实验员培训培养计划实施;③有利于推进跨专业、跨学科等综合型、设计型、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建设,为建立完整实验教学体系创造基础条件。④有利于学校千元以上的实验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经费使用率。⑤有利于工作进一步规划,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为实验室优化升级奠定良好基础。⑥还有利于学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发展,提高科研水平与能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

(2)完善设备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繁杂,不仅涉及到对各种人员(包括实验老师、实验人员、学生)的管理,还涉及到对各种非人员(包括固定资产、实验耗材、实验文件、仪器设备等)管理”。因此,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实验室功能的发挥。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强有力保证。首先是完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提高实验设备运行造血功能。无论是个人或集体还是学校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应该缴纳使用实验设备费用,按项目经费总额10%上交,千元以上的实验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将这部分经费纳入学校实验室建设积累资金账户,统筹管理、统一使用。有偿使用制度是为了加强对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实现合理协调调动,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实验教材的重复购买;同时,也能为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筹措资金,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提升提供物质保障。其次是购买贵重仪器设备要实行项目论证和优化设计,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邀请专家组对贵重设备的购买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其性能、价格、品牌进行充分比较研究,最后再给出合理建议和正确选择。新建地方高校应该广开渠道,改变传统的政府单方投入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可争取申报中央、省或地方财政、省教育厅的各类项目,利用项目的设备购置经费用于实验室建设;可采取由市场融资的方式,通过承接一定的社会科研项目来直接融资。校方还应该鼓励实验(实训)中心与地方机构联合攻关项目,利用一切可以争取实验经费的渠道来融资,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柱,更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实验室管理模式革新的形势下,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工作职责明确,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技术团队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根本保障。新建地方高校应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增强技术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专职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引进高层次实验技术人才,丰富和壮大实验师资团队;严格把关实验员的上岗准入门槛,淘汰非正常渠道任职且工作能力差的实验员,精简实验人员;招聘业务能力强、学历水平高的实验员。出台激励措施,完善机制,从政治、业务和职称等方面给予他们发展空间,鼓励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业务水平。定期组织业务知识考核,实行绩效管理和考核制度,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

(4)实现资源共享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随科技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它关注的是为‘人类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行业高级专门人才,实验室又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不可替代的重要场所。实验室不开放或开放力度不够,直接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应该完善实验室开放机制,明确职责,实验室安全保障应该放在首位;其次应该制定激励机制,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相关倾斜,保障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经费,实验仪器、设备等各方面条件要满足开放运行要求。通过校内各实验平台间互相开放、对外有偿开放共享、设计开放创新实验项目等模式,按照大型仪器设备网上预约开放,语音、计算机等实验教学中心课余时间开放,学科科研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的方式实行全面开放,学生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自由进入实验室,进行自主开发和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室开放与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和课外导师制相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建地方高校实验室应该面向社会开放,不仅可以合理收费,增加实验室收益,提高设备使用率,还促进了实验室、实验师资队伍的发展和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丰富了实验项目及科研信息,同时增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

4结语

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实验室如何更好地孵化社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是值得新建地方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新形势下新建地方高校任重道远,要加大管理模式改革力度,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前提,争取把实验室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实验室各项资源的功能和效益,实现培养应用技术型及创新人才的最终目标。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实施“转型、提质、增值”发展战略,建设有特色品牌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本科大学。

作者:戴克林 龚兵丽 单位:三明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