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

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研究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内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了培养工科研究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工科研究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搭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平台,引导研究生参与企业实践,探索研究生能力培养新模式,构建研究生多元化评价体系,开展了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索,为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多元化评价

一、引言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家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类实践型人才。强调“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目前工科研究生的培养,已经由高层次学术人才向高层次专门人才转变,研究生的就业去向越来越多偏向于企业而非事业单位,但存在融入迟缓、成长较慢的问题,这也直接影响了研究生就业状况[1]。而社会实践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与能力[2]。针对目前高校内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3],研究生缺乏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现状[4],为了培养工科研究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工科研究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亟须开展提高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索,为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新探索

(一)搭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平台。通过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以培养应用型研究生为核心、以促使研究生教育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标的研究生培养新平台[5]。江西理工大学(原江西冶金学院)早在1958年建校时,就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了校实习工厂,下设机械加工、铸造、锻压、炼钢等教学实习车间。经过60多年来的不断的改进、扩建与发展,成为现在的工程实训中心。除了最基本的金工实习教学,还满足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与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教育,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的拓展型能力平台。此外,学校还有各种国家平台及其他重大平台,包括与江西铜业、中国瑞林、江钨集团共建的国家铜冶炼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动力电池与新能源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钨与稀土工程研究中心等一系列新兴产业创新平台、协同创新中心及各种中试基地。这些都是研究生培养的社会实践平台,也是让研究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校办资源,让研究生多多参与企业研发任务,是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开端。

(二)引导研究生参与企业实践。跟企业需要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研究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让研究生关注现实、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2018年,江西理工大学与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将逐步形成博士、硕士、本科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产学研体系。重点瞄准铜产业重大关键共性问题,以项目、技术、服务为纽带,积极联合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前沿技术研究,共同争取国家、部委及省市重大的科研项目及科技专项,服务鹰潭市铜产业的发展。学校以此为契机,引导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与铜加工企业的科技研发工作,通过企业实践,有助于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服务社会,在培养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适应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在引导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导师起到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我校材料冶金化学学部的电工钢课题组导师带领学生深入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生产一线,进入新钢集团、中冶南方(新余)冷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工艺及生产装备调研,熟悉企业环境、进行数据采集、现场取样、完成跟踪实验,增加研究生与生产实践密切接触的机会,不仅让学生充分认识了课题研究背景,熟悉了生产工艺流程,也潜移默化增强了研究生就业能力。

(三)探索研究生能力培养新模式。将企业实践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环节,并设置相应的学分,规定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限,建立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获得相应学分的培养制度、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度以及企业额外奖励制度。我校为了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江西铜业、江钨集团、晨光稀土、浙江海亮等企业联合培养定向就业学生。定向就业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分配的任务,参与企业策划活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等,在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从而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构建研究生多元化评价体系。通过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将企业对研究生实践效果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让研究生培养更接地气,毕业后更好地服务社会。作为高校教师目前面临着破“四唯”的人才评价改革,看重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度,要求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把论文写在车间里,写在设备上,写在产品中。那么对于研究生评价体系,尤其涉及研究生各类奖学金评定,也不能仅仅把发表学术论文档次高低作为衡量研究生水平的唯一标准。对于从事基础研究,应该鼓励理论突破,不仅考察科研的生产率,更要考察科研的创新力、影响力、引领力、贡献力。对于应用研究,也要考察科研成果的转化、产业贡献情况,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效果。构建既科学又辩证的多元评价体系同时,也需要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评优评先制度。

三、结语

针对目前高校内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了培养工科研究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工科研究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搭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平台,引导研究生参与企业实践,探索研究生能力培养新模式,构建研究生多元化评价体系,开展了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索,为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曹艳燕 秦镜 赵海斌 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材料冶金化学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