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个性化教学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挑战,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推进个性化教学研究已成为教育的潮流。各高校都在尝试进行个性化教学,形成了以学生成长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综合能力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一、引言

个性化教学,即以学生成长目标为导向,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及发展目标进行个性化培养,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如何适应新经济对人才的个性化需求,成为人才培养的重点。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责无旁贷,以个性化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能力,多维度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个人能力特色,促进学生全方位、个性化成长。

二、个性化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个性化教学观念缺失

在推进个性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转变。首先,传统的教育背景使得目前多数教师没有全面体验个性化教学的经验,缺乏对个性化培养模式的认知和理解。多数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经验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入手,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平衡学生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他们对于课程的设计、课堂互动等环节仍是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单向讲授的教学模式。教师仍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行为也没有展现自身的个性化特色。其次,各高校整体的教学监督体系、评价体系,没有融入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评价因子,无法督促和激励教师切实开展个性化教学改革。在组织惯性作用下,传统教育模式仍然根深蒂固,个性化教学的理念有待普及和深入。

(二)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难突破

各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务系统一向以求稳为导向,以确保整个教学秩序。这一导向使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封闭的特点,对工作流程的改变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和“纠错”能力。而高校要做到个性化教学和培养,首先就要在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从社会需求调研,到学生兴趣的引导,最后到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需要从头到尾地开展一系列改革和调整。这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塑再造,工作量巨大,牵涉学校全局。这与教学管理和教务系统产生了较大冲突,个性化教学的改革往往难以突破这一“免疫系统”,导致改革难以全面推进和取得实效。

(三)个性化教学体验不佳,成果不明显

个性化教学既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展现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个性化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这种影响会在学生身上永久地留下痕迹。不同的教学风格,培养的学生也会具有不同的特点,没有生命的教育是乏味的,因此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自身的个性展现,同样是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光芒的映射。目前,教师自身能力固化,新知识和技能提升较为缓慢,教学条件和手段的信息化水平有限,教学环境难以改善和提升,这些都导致个性化教学的体验效果不佳,成效不明显。

三、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纵观国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历程,虽然各国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同,但是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FH模式是“3+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前三年主要实施理论课教育,最后一年则是以实践课教学为主。课程体系设计则分为三种课程,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和专长课,循序渐进地教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视的是实践教学,特点就是以企业为主导,而理论课的教学也多是企业的案例,实践课内容围绕地方需求设计。师资力量以“双师型”教师为主,另有部分理论研究型教师和高级工程师,以确保FH模式的实施和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加拿大的CBE模式。这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实际胜任岗位应用能力为教学模式的出发点。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系结构,而后根据具体的岗位需求来制定专业培养的方案和课程体系结构,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最终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核测试。该模式在美国特别流行,其社区学院迅速发展壮大,主要在于其是根据地方需求和当地的社区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导向,使得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为社区服务。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当地工商业的实际情况,在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的基础上来设计专业课程和招生计划。此模式的实施是先实践,后学习,再实践,即学生先在企业实践,然后回学校进行理论学习,最后再重返企业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践学习,使得学生在就业实践的同时可以具备较扎实的实践技能,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通过对以上典型国家和高校的经验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个性化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基于教学模式的互通性,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借鉴国外的教学模式,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实现学分互认,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和流程

首先,对外开放办学,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各区域逐步打造区域化特色经济,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高校应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合理规划专业设置;深入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合理规划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与行业协会、企业等建立多维度的协同育人机制和体系,科学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应用型培养要有的放矢,应用技能培养要紧盯产业链高价值环节,确保学生高价值赋能,适应产业升级新需求。其次,对内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从综合人文素养培养,到学生第二课堂管理,再到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如采用“导师工作室”等产学研结合的新方式,全面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充分引导学生发挥个人专长,培养个人兴趣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教师要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和技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新的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日益增多,广大学生也逐步适应和掌握了新的技术手段,并能基于移动端、云平台等条件开展学习。时代的变革要求高校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要能熟练运用互联网平台的新技术开展教学,积极采用如“翻转课堂”等新的技术手段和模式,学会录制教学视频,通过网络互动答疑等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其次,提升教师专业实操技能,增加其专业工作经验。高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从考核、奖励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措施,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入手,让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实践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三)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个性化教学要以培养和引导学生兴趣和能力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体验感为中心,对原有的教学要素进行全面的审视和调整。如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对相关硬件进行升级,建设一批“智慧课室”“云课室”,加强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建设;对软件方面,特殊专业要考虑增购行业实操软件系统,提高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全面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同时,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协同培养机制,让学生在校内有学习实践的基地,在校外有实践基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之路。

(四)开展国际合作

具备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当积极与国际接轨,在学科建设、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积极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提供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学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端国际化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19-20.

[2]王艳玲,熊梅.个性化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1):56-60.

作者:何柯桦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