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策略

新时代大学生人才素质培养策略

摘要:“人文素质”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培养过程当中最基础、最根本、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决定学生后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最为关键的因素所在。高校当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要求所在。在本文当中,针对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着力点、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为提升新时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垫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新时代;人文素质;实践经验;高素质人才

一、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时代进步重要要求

现如今,已经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社会发展当中,所依靠的是人才的竞争。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高级人才的一种预备队,被寄予了很大的厚望。在现当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当中,所要求的是大学生需要结合文化品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仅仅依靠科学文化知识已经很难在成为现当代竞争当中的佼佼者。由此,在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过程当中,不能够仅仅只是依靠职业教育进行培养,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一门专业化的知识或者掌握一项专业化的技术,而是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文化品格,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由此,在大学的教育过程当中,不仅需要注重专业化的教育,更需要注重人们的文化品格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是科学发展的重需要

在现当代的科学发展过程当中,首先是原有的学科分工表现越来越细致化,而且研究也逐渐走向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新兴的学科在这一发展阶段不断涌现;其次,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之间综合化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明显。而实际发展当中,学科后期的发展已经逐渐从低水平综合性的走向进行分析,现当代朝向高水平的综合发展形势已经逐渐成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这样一种学科交叉、纹理申通的这一发展趋势,针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并且成了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潮流。比利时根特大学在发展过程当中认为,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是“能够看到最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相互联系的人,而这样一种人应当是兼通人文科学内行。”英国剑桥大学所表现的大学专家说:“现当代世界理科以及文科的裂缝必须要用人文的科学来进行粘合。”

(三)人才培养与民族进步的需要

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人们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著名的学者钱学森曾经说过,创造性的思维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学科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相互交融之下进而演变的。例如:其自身是对科学技术进行研究的,但是却在哲学这些方面有一定的造诣,非常喜欢艺术方面的内容。爱因斯坦作为非常重要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小提琴者,其对古典音乐有着非常浓郁的兴趣以及很高的造诣。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在早期的时候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不管在哪一方面都将会是一事无成的”,在他看来,甚至认为艺术能够使其在物理研究和学习上获得更多的东西,从艺术当中所获得的想象力要比知识要重要的多,因而,吸取知识往往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了世界当中的所有内容,并且不断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中的着力点

(一)以“德”进行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最为基本的表现要求,是针对大学生进行为人之“道”,做人之“德”进行教育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在现实的发展过程当中,有许多大学生虽然对一些理论知识的谈论滔滔不绝,但是由于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修养不高,缺乏最为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因而会在后期做一些伤害同学、伤害亲人的事情。这就足够说明了,在少部分的大学生当中,做人的最为基本的准则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在《大学一解》这一著作当中,将人类的人格划分为“知、情、志”这三个不同的方面,但是在现如今,整个教育大多偏重于对“知识”的灌输,而没有重视对学生“德”的教育,进而导致了“习艺愈勤去修养愈远”这一状况。由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可以构建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并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进而获取其中的意义与价值,真正获得“德”的教育。

(二)“爱”的感染

“爱”是先贤们一直在进行倡导的最为高尚的情感以及人文情怀。在古代,儒家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道家对于人类生命的一种重视,都是人文精神所表现出来的重要内涵。人文主义精神当中,核心的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人文精神当中爱国主义思想大多能够迸发出极具震撼的力量,例如:屈原所表现的“虽久死其犹未悔”,陈子昂所表现出来的“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范仲淹所表现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能够进一步对大学生的性情进行陶冶,进而唤起民族自信心以及自豪感。

(三)“美”的陶冶

人类在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美的追求一直是源源不断的,思索美、追求美成了人们人文素质当中不可或少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在这过程当中,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当中,发现美、挖掘美、创造美,在生活当中营造出更美好的事物。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通过不断丰富大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大学生整体思想情操,促使大学生能够在学习和活动当中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和道德上的深化。通过丰富大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行为,促进其能够在艺术与人生当中进行融合发展,促使自身的人文精神得到飞跃。

三、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行提升的根本途径

(一)构建相对系统和完整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构建完善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结合学校教育当中的学分制,增强必修课当中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融合,进而不断增加跨学科、跨专业等人文公共课程选修课进行学习;其次,积极开设相应的人文第二课堂,组织并且能够聘请校外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有计划的、有步骤的为大学生开设相应的讲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品位;最后,发挥校园文化当中的环境作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陶冶。在学校的环境当中,可以有计划的去营造一定的校园人文景观,例如:标志性的建筑群体、榜样人物的塑造等等,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耳濡目染,接受环境的熏陶。

(二)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我国的课程教育当中,可以将以知识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逐渐演变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意识等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向学生传授生活当中和社会当中所必需的一些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时候,不断挖掘知识当中的文化教育价值,在教学上发挥教育教学者榜样以及影响作用,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获得一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形成科学的精神以及人文精神,养成科学的作风,学会自己进行思考和创造,形成良好的动机并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增强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把控的能力等。

(三)以教书育人推动人文组织教育的发展

教育教学者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引路人。由此,教育教学者在为人处世方面会无形当中影响自己的学生,以身作责成了现当代教育教学者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另外一种途径和方式,高校应当在此时引导教育教学者注重对自己进行提升,并且在教育教学当中融入人文教育,更独立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后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芸暄.“互联网+”背景下的雷锋精神对青年学生的道德教育[J].中国电子教育,2018(3):5-9.

[2]李新仓,陈建飞.雷锋精神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2):77-78.

[3]申永丰.找准全面深化改革与弘扬雷锋精神的合理契合点——《全面深化改革与弘扬雷锋精神》评介[J].中国出版,2015(23):66.

[4]陈义,陈国岱.对新时期大学生弘扬雷锋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53-57.

[5]刘晨晔.人文雷锋精神是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财富[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4):90-92.

[6]李晓燕.历史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27):194-195.

[7]王媛.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探讨[J].文教资料,2010(23):222-223.

[8]郭秀兰,舒畅.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文教资料,2010(31):206-207.

作者:武鹏程 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