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教育管理论文

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教育管理论文

一、“三新一网”: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冲击

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学界争鸣不断。结合学界关于新科技革命的两种定义,周洪宇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实质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与运用,它的主要标志为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再生性能源技术的交互融合,简称为“三新一网”。“三新一网”的开发和应用使社会生产方式、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贾根良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于当代社会之新冲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国际分工中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传统优势将遭到大幅削弱;二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于能否占领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制高点;三是分散式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将取代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传统生产方式;四是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格局和发展中大国的产业布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如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不被甩出,答案就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关于如何改革,众多专家和学者以科学发展的眼光提出“教育改革先行”,汤敏曾在多次演讲中疾呼:“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要从教育开始。因为第三次业革命,它需要的人才、技能跟过去的工业革命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它需要一大批创新型人才,需要一大批非常能够追踪尖端科学和最新发展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太适应这样的情况。我们急需能够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式教育。”

二、拥抱第三次工业革命:学校教育管理的应对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勃兴既引发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地球问题,例如全球变暖、森林的消亡、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费等。因此,在新世纪,学人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洪流中开拓一条绿色通道,教育领域内亦然。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也应该坚持“生态管理”“可持续管理”。“生态管理”即采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管理方式建立适合地球生态圈的学校组织,“可持续管理”即建立一种有活力的、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学校内部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精髓相契合,目标在于培养能独立思考、能沟通合作的新型创造型人才。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教学管理模式兼具灵活性和实用性,引进科学教育课程,建立多层次教学活动组织管理体系

作为教育管理的微观层面,学校管理关注的是学校的运行和治理情况,其核心是教育教学管理,而其他管理都是为这一核心服务的。因此在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之下,学校管理者要尤其关注学校教学管理。在教学内容管理方面,教学内容将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过时的科学技术知识,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新兴科学,通过学习科学教育课程、参加讲座来与世界接轨。除了教学内容的变革外,教学活动组织管理同样需要趋向多元化,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革命使教学组织方式更具时代性、更人性化,云教育、大数据、反转式课堂、游戏化教学等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汲取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兼具趣味性。美国可汗学院的兴起就是基于互联网覆盖面的广阔性和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便利性和趣味性获得世界中小学生的青睐。基于培养实践型劳动者的需要,教学将不仅仅只在教室中进行,学校管理者需要建立“学校—社会—网络平台”三者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教学活动组织管理体系,将学校教育触角延伸到社区、家庭中,社会实践、实习、社区服务、校企合作办学等都能够提高学校办学的活力和创造性,同时优秀的网络学习平台也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使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共同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共同探讨世界问题。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域的未来劳动者很有必要。

(二)完善教师聘用制和研修管理制度,开拓教师全球化视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受教质量的高低。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学校管理者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诉求迫在眉睫。如何优化教师队伍,一是需要完善教师聘用制,转变教师选聘观念,真正选聘一批具有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的新型教师,这批教师不仅具有跨学科的广博的知识背景,同时也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能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二是注重教师职后培训,改革研修管理制度,将教师职后培训落到实处,利用函授培训、校本培训、联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给教师“充电”。三是开拓教师全球化视野,应用全球先进教学设备和设施创造科技性学习氛围,频繁校际和国际教师交流,与国际和世界接轨,更新教师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四是改进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以“育分数”作为教师评价唯一标准,而以“育人”作为终极评价指标,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排名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的肯定。另外学校管理者也应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和自由,将教师也纳入学校日常管理者之中,接受教师们的良好管理建议和意见,形成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

(三)建立全方位学生考察体系,营造科技创新和协同合作的校园氛围

工业革命的洪流促使发展中国家采用“工业社会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所培养的人才单一片面,宛如工厂成产出的标准产品。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冲击着现有的教育模式,呼吁以“未来社会教育模式”来培养个性独立、具有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这种教育模式更关注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并将其能力统一于未来社会生态圈内。在这种教育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管理者对于学生的评价考核应该更加的全面和科学,凭分数“一刀切”的做法将不再是主流,新科技革命的勃兴促使学校管理者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建立学生评价体系时也应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指向社会和实践的考核内容作为学生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此外良好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合作的校园氛围也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中小学中,开展科技创新比赛、科技普及讲座、科技教育课程,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置科技创新实验室、试验点、科技馆等,利用校报、宣传栏、班会等手段宣传科技创新,这种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创新争先的良好校园风气。在新形势下,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尤为重要,罗马俱乐部前主席奥尔利欧•佩奇曾说:“在学习过程中,手工劳动和集体活动是必要的。其目的不仅在于自我扫盲或自我教育,而且要做到了解和容忍他人;重新重视与大自然和超绝物的联系;不要因重视当前问题而忽视未来问题……”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也极力倡导采用分散式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学习变为延伸至全球的横向体验,此外他提倡的扁平式学习的本质也是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交往,使个人经验和想法集结为共同体,创造出更为闪耀的思想观念,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也能有所增强。

三、“三轮驱动”:学校教育管理的新走向

周洪宇在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时提到“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终身化”,后来被媒体概括为“三轮驱动”,以三个轮子来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借用“三轮驱动”的概念,学校教育管理的新走向也应是三个方面:学校教育管理人本化、学校教育管理开放化、学校教育管理民主化。

(一)人本化:学校教育管理的内在需求

教育管理的对象是人,只有将人的本质利益和发展作为立足点,才能真正在“人”的带动下促进整个学校的发展。“以人为本”,以人才带动整个社会将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教育的内在需求。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该把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制定学校教育管理章程时,学校管理者应以一颗“爱生护生”之心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了孩子的长远发展,做叶志平式的好领导。学校教育管理的人本化既需要惠及学生,同时也要兼顾教职员工。要尊重教职员工的合理利益和需求,通过多种手段激发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国际化:学校教育管理时代要求

这里所说的开放化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学校的社会化,打开校门,依据社会需求来培养对应人才,如陶行知在上世纪所提出的“学校即社会”,打破学校的牢笼,让学校中的鸟儿们被放飞。学校教育管理同样需要社会化,尤其是在受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冲击的严峻形势下,学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学校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象牙塔”,未来的劳动者应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受到社会实践教育,建立与社会接轨的课程体系和社会实践将显得尤为重要。另一层含义则是学校管理的国际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交融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达到全球共享,学校管理者应该用战略性发展的眼光促使学校与国际接轨,无论在教学管理方面,还是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管理、教育资源设施等方面注入国际化理念,用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来管理学校。

(三)民主化:学校教育管理科学诉求

学校教育管理者是决策者,并不是独裁者,但现实却不容乐观。就学校管理而言,以控制、规训、命令为特征的工具式管理成为了现代学校管理的主要表征。我们需要重温现代性思维的内涵,反思并重构现代学校管理的方式,促进现代学校管理走向民主、平等和对话。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影响下,学校领导者更需要注重学校教育管理之民主化,这不仅是人本化之体现,同时也是科学管理之吁求。在管理体制上,要充分保障教职员工的民主参与权力,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使教职工参与到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通过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达到有效的激励目的。具体做法一是要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校务公开制度,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二是建立建立完善、科学、透明、公开的监督保障机构,设立各种教职工评议会和监督机构,使教职工有参政议政之平台,要切记勿使教职工评议会和监督机构流于形式,教职工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一定要认真对待和解决,即使无法解决也要给予积极回应。三是使民主化扩展到更广的领域,邀请学生家长和学生也参与到学校教育管理中,通过“校长信箱”、班主任工作会议、家长座谈会、家访、每周例会等形式促进管理民主化。只有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才能集思广益,了解群众呼声;制定科学管理制度,才能提高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才能更有活力。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竟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事实证明,教育站在综合国力的制高点上,只有切实办好教育才能为国家富强输入源源不断之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联网为标志的“三新一网”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第三次工业革命,不仅引发全球经济与社会的重大变革,如促进全球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转变,而且将引领全球教育进入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教育必须积极迎接这场势不可挡、扑面而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内容,变革培养方式,改革教学方法,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基础教育应如何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除了在宏观方面通过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微观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外,我们认为,还应当加大管理改革力度。尤其是学校教育管理改革,主要应从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三个维度来进行改革。就教学管理与教师管理而言,力求做到教学管理模式兼具灵活性和实用性,引进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多层次教学活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教师聘用和退出机制,改革教师培训与研修管理制度,加大教师对外交流力度,开拓教师全球化视野;建立全方位学生考察体系,营造科技创新和协同合作的校园氛围。就学生管理而言,应认识到学校管理人本化、国际化、民主化是未来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趋势。人本化,是学校管理的内在需求,真正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促进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国际化,是学校管理的时代要求,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区域内学校管理资源共享、省际学校管理信息互通、全球学校管理经验交流等目的;民主化,是学校管理的科学诉求,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管理民主、校务公开、平等对话,真正实现学校管理的民主与平等。总之,学校是教育的场所,担负起全国教育之重担;学校管理者是教育大船的分舵手,只有掌好舵,只有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才能真正实现提出的“中国梦”,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史降云 王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