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学分管理制度论文

本科院校学分管理制度论文

一、本科院校实行学分制管理的积极意义

1.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学分管理制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选课的同时也对老师也有挑选权,这从客观上要求和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及时把科学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这就必然促使教师不断更新已有的新知识,拓展学生更广、更宽的视野,使教师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扩展文化修养,扩大学术影响力,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有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增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

2.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学年制时期,大学的人、财、物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仅为少数专业的学生服务,某专业名师也局限于本专业的授课。学分管理制的实行将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师资、图书、实验设备等一切教育资源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利用。

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学分管理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选课制的实行,学生可以跨专业、跨系自主选修最喜爱的课程,学生还可以选择辅修第二专业,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选修一些课程,并可提前毕业,从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分管理制规定学分总分是学生各方面考核评奖的主要依据。学分管理制突破了以统一考试的成绩论学生优劣的单一评价模式,成为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种激励机制。实践证明,它能激励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发展价值,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特长的发展.

二、现阶段本科院校学分制中存在的若干弊端

学分管理制纵然有这么多的优点,但现阶段,学分制还有好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选修课的开设,新生把握不住方向,盲目选课,选课失衡,造成教学管理混乱

国家提倡教学要因材施教,而推行学分管理制也正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喜欢的科目就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而导致大多学生盲目选科,专业冷的更冷,专业热的更热,重量不重质,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通识课的开设,使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难以尽快适应,加之选课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科学指导,盲目选课,错选、漏选现象严重。选高水平教师的课程爆满,导致一部分学生选不到该教师的课,一部分新开课教师的课又没被选上,这样选课失衡。

2.选修课的开设,使教师的课堂管理陷入困境

选修课来至不同专业、不同院系,教师精力有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一方面学分制给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是否去上课的自由,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有的课程选课人数,导致任课教师考勤难以实现。

3.个别专业个别院系开设的选修课不多,学生自由选课的余地不大

规定学生毕业所修的最低学分太多,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可能提前毕业,使得弹性学制行同虚设,没有真正实现。课堂管理过严,学籍管理过细,课外活动管理过死,使学生不可能自由学习。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发挥。特别是创新实践学分的实行,只是顶几门课程,没有证书,缺乏重视力度。

4.后勤保障跟不上,各种配套制度不完善

有限的多媒体设备经常处于瘫痪状态,教师无法授课,学时无法完成。实验设备不足,图书资料有限,限制了部分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再如收费问题,目前地方高校同一个院系不同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收费标准不一样,国内高校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学分收费标准,学校大都各自为政。

三、本科院校现阶段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学分制管理的完善

1.试行学分制必须完善与规范教务管理

学分制的实行使教学管理的职责和范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跨系、跨专业的系内选修、通识课的选修与必修课程之间在时间安排上有可能冲突,这样课表安排、成绩考核及学籍管理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将会较原来成倍增加。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符合学分制特点的教务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条例化、规范化,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该制度要明确课程选修的原则,规定每学期的选课时间、选课门数、选课类别、选课程序等等。

2.开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是完善学分制的基础

开设一定数量的选修课,是学生选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拓展学生选课空间。离开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学分制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一点,已被国际惯例所证实。目前许多地方院校鼓励本科生去国学习交流学习,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一年的交换学习,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3.实行淘汰制是完善学分制的重要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分制为淘汰制提供客观依据,而体现“优胜劣汰”精神的淘汰制则赋予学分制以动力,两者相辅相成。有的高校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坚持实行淘汰制,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学生就进行淘汰,打破过去“大学好混”的铁饭碗,把学生直接推向竞争领域。当然,实行淘汰制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被淘汰者可以降级,但尽量不劝退。结合我国国情,在实行学分制的同时,采用淘汰制已势在必行。

4.推行教考分离制度

实行学分制后,由于每个教学班由不专业、不同院系的学生组成,学生的到课率将大幅下降。针对这一难题,许多高校实行教考分离制度。教考分离强化目标管理,抓紧考试环节,虽然学生逃课老师不容易发现,但是严格的考试迫使我们留在课堂上,少听一节课考试成绩就会受影响。”

四、总结

总之,地方高校要在实践中探索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和完善学分管理制,促进地方高校的不断发展。

作者:左颖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