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音像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摘要:目前,广西音像档案管理工作在广西历史音像档案的抢救整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音像资料收集方式过于单一、音像资料开发利用广度深度不够、音像资料数字化备份有待加强等问题。未来,广西音像档案管理工作应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完善:一是拓展音像资料收集新渠道,组织开展口述历史采访活动;二是开拓音像资料利用新思路,深度融合开发音像档案;三是探索音像资料抢救新机制,加大数字化备份工作力度。

关键词:音像档案;广西音像资料馆;媒体资产管理;口述历史采访;数字化备份

音像资料以真实、生动、形象的记录,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发展轨迹。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音像资料已经成为一种无形文化资产。音像资料具有较高的档案价值和社会价值,以及历史再现的特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 10 月 27 日定为“世界音像遗产日”,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音像档案的保护工作,提高公众为后人保存重要音像遗产的意识。在积极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努力发展智慧广电网络的背景下,如何采取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媒体融合的方式,对历史音像资料进行抢救整理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为新时期广西文化产业建设及社会各界服务,已成为音像档案管理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音像档案管理的特点

音像资料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或文献,以照片、底片、影片、唱片、录音带、光盘等不同磁性材料或感光材料为存储载体,以声音和录像为主要反映方式,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①。音像资料行业是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行业。与记录文字图片的纸质档案相比,音像资料须记录于磁带、光盘、硬盘等存储介质中。这类介质材料易氧化,易霉变,易受磁场和光照影响,因此,音像档案对保存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苛刻,其占地面积和成本投入也较大。纸质档案在适合的环境中可以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音像磁带的理论寿命只有 20 年,光盘的寿命只有 70 年。因此,为有效管理和维护各类音像档案,必须为其制定相应的复制周期,尤其是对录像磁带而言,应及时地进行资料备份或数字化转换,否则其信号质量会随着磁粉的脱落、磁带寿命的到期而下降,面临自主消磁直至损毁的风险。

二、广西音像档案管理发展成效

广西本地的音像资料主要集中在广西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中,在一些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也有部分留存。整体上看,各播出机构在对本部门历史音像资料进行整理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多年来,广西广播电视各系统在广西历史音像档案的抢救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针对当时各地电视台由于电视节目磁带的损毁而造成音像资料不断流失的严重情况,2002 年 4 月 25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印发《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在全区系统内实行音像资料统一备份管理制度的通知》(桂广发字〔2002〕73 号),授权广西音像资料馆对广西广播电影电视系统的音像资料实施统一备份管理,要求广西音像资料馆做好抢救老旧磁带以及音像资料的数字化备份工作,并对所保存的音像资料进行科学管理,保证音像档案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尽可能避免珍贵影像资料的流失。广西音像资料馆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家对省级广电系统内音像资料开展数字化抢救性备份工作的音像资料馆。20 年来,广西音像资料馆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抢救整理历史音像资料的工作机制,收集了大量反映广西各行业发展历史以及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珍贵资料,共抢救备份各类因保存条件和载体寿命等原因而濒临损毁的历史音像资料 10000 多小时。目前,广西音像资料馆保存有类型齐全、格式多样的新旧录像机,包括早期的 1/2 英寸 VHS 格式录像机、Betamax 格式录像机、3/4 英寸U-matic 格式模拟信号录像机,以及数字标清 DVCPRO格式录像机、数字高清 HDCAM 格式录像机等,并建立了相应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可见,广西音像资料馆已成为当前广西抢救整理历史音像档案的重要专业机构。在音像档案开发利用方面,广西音像资料馆积极利用馆藏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比如,为制作大型系列专题片《解放广西》提供有关李宗仁、白崇禧的珍贵影视资料;与广西民族博物馆合作,积极参加“广西民族志影展”并提供首映纪录片等。广西音像资料馆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好广西声音发挥了良好的宣传推动作用。除广西音像资料馆外,一些条件较好的播出机构如广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南宁广播电视台等对音像资料的抢救备份工作也较为重视。南宁广播电视台对全台的模拟节目录像带,广西广播电视台对其各时期的新闻节目资料都做了较为完善的数字化备份保存。

三、广西音像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音像资料收集方式过于单一

广西对本地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大都局限于对原有历史音像档案的备份开发,渠道较为狭窄,收集资料的方式过于单一,特别是忽视了通过录音录像等手段采访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的回忆口述这一重要的资料收集方式。国内目前已开展的口述历史采访工作有中央电视台策划播出的电视节目 《电影传奇》《我的长征》,上海音像资料馆启动的“老广播人口述历史项目”,湖南电视台开展的“湖南籍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记录”等。但在广西,口述历史采访活动的开展仍是空白。广西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是极为丰富的,早期有百色起义、湘江战役、广西抗日、广西剿匪等,后期有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如今,广西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些见证者已经逝去,而在世的许多人也已步入高龄,不少人身体状况不佳,他们每个人的离去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广西本地历史记忆的流失。针对这些历史见证者的“口述历史”开展访谈工作,也是抢救历史音像档案的工作,同样有着非常紧迫和特殊的意义。

(二)音像资料开发利用广度深度不够

抢救和存储音像资料的最终目的是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开发利用历史资料才是音像资料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与日益增长的存储总量相比,目前广西对历史音像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没有达到相对应的水平。从广度上看,广西音像档案资料仅在小范围内供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参阅,或为一些党政宣传纪录片的制作提供素材,无法以接地气的方式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也难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音像资料记录着人民的生活,凝聚着群众的智慧,理应回归到广大人民群众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发挥出这些音像资料的利用价值,激发其活跃的生命力。从深度上看,若想进行音像资料的深度开发,则需对历史留存的音像资料进行系统的文艺理论研究,以总结广西音像节目创作的历史经验,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成果,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可以借鉴的依据。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广西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开展得不多,很多具有研究价值以及富有广西民族特色的音像资料仍被束之高阁。

(三)音像资料数字化备份有待加强

音像资料数字化,即把音像资料载体中的信息转录出来,存储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文件。广西广电系统因其行业特性,对音像资料的收集备份较为重视,并设立了广西音像资料馆这一专业机构对系统内的各类音像档案进行系统性的数字化备份。但对于广西其他行业系统,特别是各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中留存的音像档案,则重视程度不足。这些单位的音像档案虽然不多,但各有特色,同样记录了广西历史文化及改革发展的变迁,极具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抢救备份意识薄弱、软硬件设施建设落后及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这些单位所保存的音像档案资料损毁流失较为严重,数字化备份工作亟待加强。

四、广西音像档案管理工作完善策略

(一 )拓展音像资料收集新渠道 ,组织开展口述历史采访活动

口述历史采访活动是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采用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这些当事人的口述既是对历史的一种生动具体的反映,也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和参考。广西有关系统应突破传统,转变思维,多角度拓展资料收集渠道,尽快组织开展广西重要历史事件见证人口述历史系列采访活动。采访对象可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重要历史过程的亲历者,从他们的口述中记录广西本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边防建设等方面具体、生动、真实的历史资料,以挖掘保存即将逝去的历史细节,补充完善文献资料的不足。例如,采访离退休或转业的部队官兵,从他们亲口讲述中记录他们所经历的解放广西、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史事件的真实细节,通过这种方式抢救整理有关广西地方边防和军队建设的音像资料,弘扬铭记历史、崇尚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采访拍摄广西各行业的老干部、老前辈,回溯和记录当年的创业历程,建立起一份全面、真实、生动的有关广西地方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历史档案。在采访活动中,应注意同时收集相关历史照片、手稿、信函、文件等珍贵史料,以确保历史记录的丰富和完整。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和各种口述历史资料的积累,在条件合适时,也可以考虑建立广西本地口述历史博物馆,为时代、为后人留下广西好故事、广西好声音。

(二 )开拓音像资料利用新思路 ,深度融合开发音像档案

一是融入“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积极参与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工程内容建设。“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是 2019 年 4 月 3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积极贯彻落实推进全国“智慧广电”建设现场会精神,加强资源整合和品牌打造工作的一项大型工程。广电系统是音像档案管理的主力军,为此,相关单位应加强合作,抓住当前“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的建设契机,进一步开拓综合利用音像档案新思路。应依托数字广西“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平台,发挥自身音像资源的优势,积极参与到广西数字网络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工程的内容建设中,将内容直接推送到全区所有城市和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双向用户家中,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内容供给,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广播电视智能化和综合化运用。二是与县级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以多媒体形式综合利用音像档案资料。县级融媒体是在国家体制和统一改革格局下建立的县级新型传媒单位,是一个整合了县级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资源,开展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媒体平台②。广西各音像档案管理单位可加强与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合作,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观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短节目等方式创新性开发利用音像资料,充分发挥各类历史音像资料的价值,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丰富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的节目内容,使音像资料的开发利用真正深入到县乡文化建设中,发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三 )探索音像资料抢救新机制 ,加大数字化备份工作力度

当前,广西各行业系统中仍有大量珍贵的音像资料没有得到及时抢救。受资金不足和人才匮乏的影响,音像资料数字化备份工作未能在全广西音像档案管理系统中大规模开展。广西各音像档案管理单位应组织人员积极研究探索抢救备份历史音像资料的方式方法,并充分借鉴广西音像资料馆多年来在音像资料数字化备份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加快运用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建设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和音像资料数字采集系统,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音像资料数字化备份机制,提高音像资料的管理效率,自上而下地建立规范性的音像资料数字化管理体系。同时,为更好地收集整理广西各大专院校及企事业单位的珍贵音像档案,广西相关音像管理单位应与其进行积极沟通,调查摸清他们各自历史音像资料的保存数量、损坏程度、保存环境等情况,争取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模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料备份和归档整理,扩大资料备份工作的范围,多渠道丰富广西音像档案资料。

五、结语

近年来,广西音像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抢救的各类历史音像资料已经展现了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抢救备份音像档案、开发利用音像档案将是音像档案管理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广西音像资料管理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注释:

①倪彬.广东广电声像档案公益服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②何胤强.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背景下四川省县级广电媒体的转型策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作者:储广宇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