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模式下公共管理论文

论文写作模式下公共管理论文

一、问题对策模式

问题对策模式是公共管理类论文写作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其以公共管理领域内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该问题的实质、表现、前因后果等方面的分析,最终落脚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上。该模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问题—原因—对策”这样三段式的论文写作思路和结构,当然在具体运用中由于作者关注点、掌握资料以及表达习惯的差异,这种表现形式也有所变异。一是在结构上。并不完全是三段式的安排,有的论文采用“问题—对策”的二段式结构;有的作者在问题描述之前增加了关于研究对象或领域的价值分析,形成了四段式的论文结构;有的虽然是三段式的结构,却重点研究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一种“问题—影响—对策”的三段式;或是在问题分析前先介绍当前现状,是一种“现状—问题—对策”的三段式。但无论几段式的论文结构,其核心都是围绕着问题分析和解决来安排的。二是在表述上。很多论文用“困境“”障碍”等词来代替“问题”一词的表述,用“诱因”“影响因素”“引发机理”等词表达“原因”一词,而在“对策”一词上则常用“路径”“机制”“建议“”策略”等词来替换。无论在表述上用何种词语,并不影响问题内容的分析,主要反映了作者用词习惯或分析侧重点的差异。由于问题对策模式是比较常见的模式,在搜集检索到的论文中很多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模式,而且其结构和表达方式比较多样,这里不一一列举。该模式在具体应用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应加以注意。其一,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出发点,多从公共管理实践中去发现和提炼问题,避免对问题的主观臆造,这是分析该问题的前提和价值所在。其二,对问题分析要全面和具体,围绕问题要有充足的资料,保障问题分析全面、具体和深刻,这是在众多问题分析模式论文中凸显出来的关键所在。其三,对策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都要针对问题来提出解决对策,而且要注意对策的可行性和彼此的协调性,以保障问题分析的现实价值。其四,问题对策分析是一种基础模式,可以配合其他模式辅助研究。如在问题分析中可以借助具体案例,辅以下文要分析到的实证来研究。

二、理论描述模式

(一)文献综述模式。

文献综述模式是对公共管理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问题研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论文写作模式。如《国外公共服务渠道策略与进展研究综述》一文,就对国外在公共服务渠道方式、模式、渠道选择行为和渠道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启示。这种模式应用时要注意几点。一是搜集的相关资料要全面且有代表性。这需要搜集资料的耐心、方法和对相关问题充分认知,而且要能在众多文献中选定那些有代表性的文献,如重点搜集权威性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率较高的文献、该领域比较有权威的作者的观点等。二是文章综述在文献整合和描述中要有创新性和独特视角,能以一种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思路对文献进行梳理并高度概括,如以“多学科视角”“以问题争论视角”“以历史发展视角”等论述当前的文献观点。三是要做好文献的总结和评价。这是文献综述的目的,也最能体现作者的问题分析能力。

(二)理论解析模式。

理论解析模式实质是对公共管理领域的事物,特别是新事物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目的是对该事物的本质进行把握,推动理论界对该事物进一步形成共识,并开展后续相关研究的模式。因此,该模式主要表现为对公共管理领域内的新概念、新提法、新行为的内涵解读,主要表现为围绕该事物主要内涵和特点等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内涵、本质与功能》一文,针对当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已经普遍实施,但对该制度的绩效评价还缺少理解和重视的现状,作者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的基本内涵、本质与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这种理论解析模式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理论分析的对象应是值得分析的,这主要源于理解该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对该对象还缺少权威性的理论分析。二是该模式需要研究者具备较丰富的理论储备,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三是理论分析要有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对理论问题的分析要做到深刻、全面并易于理解,这样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才能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三)理论新构模式。

理论新构模式主要是作者提出一种新理论,并赋予其特定的称呼和内涵,在全文重点解释该理论,并努力使这种新理论被认可。如《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突破口》一文就符合这一特点,该文首先批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传统政策执行模式作为传统官僚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特征,指出其造成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困境,进而提出自己设计的“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模式,并解释其内涵、特质,论证了其如何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要,最后提出公共对话式政策执行建构策略。采用该模式时应注意几点。其一,理论新构重在“新”,即对当前的理论而言,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这种理论有新的称呼和内涵,不同于现有的任何一种理论观点。其二,新构建的理论在价值上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更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的需要,这是构建理论的现实需求和主要价值。其三,构建的新理论是一个理论体系,而非一个简单的观点或作者的标新立异之说,而是由紧密联系的诸多理论观点融合而成的。

三、实证分析模式

(一)个案分析模式。

个案分析模式主要是结合某一具体例子分析某一公共管理领域存在问题的模式。但个案介绍和分析并不是重点,而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说明具体问题,常常和问题对策模式结合使用。如《公共舆论危机中的地方政府微博回应与网络沟通———基于深圳“5•26飙车事件”的个案分析》一文,以深圳“5•26飙车事件”中的政府微博为分析对象,剖析政府微博在面临公共危机时的运行机制和存在的问题。采用个案分析模式要注意几点。一是理论框架的准备,在选取具体例子之前要对所分析的问题有基本的理论认知和分析框架,然后辅以案例来具体论证。当然,在实践中可先认知案例,再引发对问题的理论分析,但该模式中必然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作为研究基础。二是在案例方面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能集中反应出某一公共管理领域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要注意理论上的总结,能根据案例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不局限于案例本身,提高论文研究的理论价值。

(二)数据分析模式。

数据分析模式是基于特定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采用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来说明某一公共管理理论或问题的论文模式。通常采用社会调查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也可以基于现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如《社会公众对绿色行政的认知状况调查研究》一文,选取了推行绿色行政、新闻报道关注度较高的北京、青岛和张家港三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中得出了调查对象对绿色行政的看法较为一致,认同度较高,但总体满意度不高的结论。该模式是实证分析的典型代表,运用时要注意几点。一是在数据调研之前要对问题提出应有的假设,这可来源于对普遍认知的怀疑,也可以是作者的创新想法,要带着假设去设计数据搜集的方向和重点。二是考虑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在设计问题数据收集时,要充分考虑数据获取对象、时间、经费方面是否可以满足数据调研的需要。三是对数据分析要采取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尊重客观,不能为证明某一假设而修改分析结果,同时要对分析结果作出合理性说明,增加可信度和适应性。

(三)理论检验模式。

理论检验模式是为弥补理论创新的不足,进而使理论假设得到现实支持和进一步说明的模式。如《因此测量乡镇治理———基于10省市20个乡镇的实证分析》一文,设计了一套测量乡镇治理的指标体系,基于全国10个省市20个乡镇的治理水平,运用回归分析方法验证指标体系,并发现社会福利和民主发展水平对乡镇治理水平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经济发展对乡镇治理没有显著影响。采用该模式可以避免单纯理论分析的枯燥,又可以增加对问题分析的理解和论证的可信度。还有一种理论检验模式是用案例来检验作者提出的理论假设的,如《问责、惯性与公开:基于97个公共危机事件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一文中,以问责和惯性为关键,解释变量建立理论模型,形成研究假设后,为验证该理论模型的合理性,以2009—2011年的97个公共危机案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问责和惯性是地方政府危机信息公开与否的主要激励来源,信息公开相关制度、信息环境化并未对其产生实质影响。这些采取的案例是为理论假设服务的,目的是通过现实的案例来说明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四)区域实践模式。

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结合地方实践,创新性的成果较多,形成了相应的成果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进一步提炼形成一定的理论模式和经验总结。一些学者关注实践经验,在论文写作时对该实践进行梳理和总结,就形成了区域实践模式。如《公共资源交易防腐机制新探索———以重庆市J区为例》一文,首先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实践创新提供基础,其次重点分析了重庆市J区政府“科技+制度”的公共资源交易防腐机制的建立过程、构成和发展成效,最后对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防腐发展提出建议。应用该模式时应注意几点。其一,现有实践探索是基础,而且需要作者对这种实践探索有所了解和掌握,然后才能思考理论层面的问题。其二,这种区域实践要有一定的实践效果和可学习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理论成果才有进一步运用的价值空间和可行性。其三,在对区域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时,要提出一种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理论解释,而且要考虑经验成果在运用时的区域差异性特点。

四、主题限定模式

(一)某一背景下的主题研究。

公共管理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为公共管理活动带来新的课题,尤其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改革部署,更形成了公共管理在特定时期的政治使命。如在“加入WTO”“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时代背景下,都需要思考公共管理如何适应新背景,并能推动新的社会发展。如《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国民福利研究》一文提出,在新型城镇化的特定背景下,国民福利应转向福利对象一体化、均等化,福利内容趋向“大福利”,福利供给方式信息化、智能化,福利评价生态化的发展。这些结论只有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才会被认可,抛开背景来研究某一主题不仅容易泛泛而谈,而且难以符合时代需要。

(二)某一视角下的主题分析。

对于某些大家已经普遍熟悉的研究对象,如果想深入研究,取得创新和突破,必须找到某一特定视角。如《程序理性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文以程序理性为视角,强调了程序理性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而后以宁波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样本,分析了改革中如何实现程序理性,得出从程序理性可以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面临的体制性束缚的结论。运用这种写作模式的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主题的研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视角选择要有独特性、创新性,而且符合时代需要或作者的期望,通过这一视角可以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更可以为传统研究开辟新思路。

(三)某一理论下的主题研究。

某一理论下的主题研究是基于某一成熟理论,对某一公共管理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检验理论以及对现实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如《〈校车安全条例(草案)〉的政策议程分析———基于多源流模型的视角》一文,首先对金登教授的多源流模型进行简要概述,然后分析《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政策议程建立过程中的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的构成情况,最后对模型本身以及中国政策议程建立提出反思。这种模式是典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但应注意几点。一是要对所应用的理论有深入的把握,更不能因选题需要而歪曲理论本身的内容。二是在应用国外成熟的理论时,要考虑对中国现实问题分析的适用性,有必要进行适用性分析。三是该模式不仅应落脚于现实公共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反思,还要结合具体问题对理论本身进行反思和发展。

五、横向分析模式

(一)比较分析模式。

比较分析是社会科学研究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公共管理类论文中,各地对同一公共问题的管理不同也为比较分析提供了大量选题。《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模式比较》一文将我国城中村改造从理论上概括为政府主导—直接参与型、政府干预—市场主导型、政府监察—村民集体主导型三种模式,并对每种模式的内涵、优势、劣势以及实践代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应用比较分析模式时要注意几点。其一,有可比较的主题,且差异性比较大。所选主题是比较对象所共同涉及的,是比较的基础;同时比较对象应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这样比较可行性就比较高。其二,对比较对象要进行几个角度的比较分析,这是比较展开的视角,每个视角的选择要针对主题,而且要考虑其选择的价值和比较资料的掌握程度。其三,要给出比较启示,这是文章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即通过比较对明显有差距和存在问题的对象提出发展建议。

(二)国际借鉴模式。

西方公共管理的研究和改革早于我国,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借鉴的基础。因此,《中国行政管理》杂志设有“他山之石”专栏,专门刊载国际分析借鉴的文章。如《当代国外社会救助改革及其借鉴》一文,分析了我国社会救助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了英国、美国、拉美国家和南非的社会救助改革,最后分析国外改革对我国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启示。可见,应用国际借鉴模式要注意几点。其一,要找到我国当前公共管理领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解决该问题对国外借鉴学习的需求。其二,分析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解决该问题的主要现状和经验,要客观、全面,经验总结要深入和具体。其三,对我国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建议要有针对性,同时是来源于国外实践的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

(三)多维展开模式。

对同一研究对象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来分析,有利于全面把握研究对象,同时形成多维展开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围绕既定主题,从多个方面对公共管理问题进行分析的一种模式。如《当前我国腐败与反腐败的六个发展趋势》就是针对当前我国腐败和反腐败发展问题,分析了当前腐败从贪污挪用到行贿受贿,再到利益冲突等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这六个方面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没有前后的因果关系,每个方面都可以单独进行研究,放在一起可以更全面地说明问题。因此,多维展开要求能寻求到针对主题研究的多个视角,然后分析问题所在,每个视角下的分析都符合主题研究范围,同时与其他视角分析形成横向的并列关系。

六、结语

总之,公共管理类论文写作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关键是看研究主题的需要,凡是能契合研究需要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在认知上述模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几点。第一,每种模式并不是刻板和一成不变的,如问题对策模式就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只要其实质符合该写作模式的特点,就可以通过该模式把握某类论文的写作。第二,在一篇文章中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模式,并不局限于某一模式,可选择以某一模式为主导、其他模式为辅助,如问题对策模式中可以加入个案分析模式、数据调研模式等。第三,公共管理类论文写作模式也并不仅仅有以上几种,这是作者对主要写作模式的概括,而且有作者本身理论知识和样本选择的局限性。因此,出于公共管理创新性研究的需要,写作模式同样需要不断概括和创新。希望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广大学生和学者能从写作模式研究中获得启示,总结和创新更多的写作模式,以共同推动我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全面发展和不断深化。

作者:张玉强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