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法

摘要: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改革与实施,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也发展的非常快、非常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就现状来看,事业单位在对于新会计制度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组织单位经济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财务相关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来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文将概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动态,总结目前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动态

在19世纪90年代末,国家颁布实行了第一套会计制度,有效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积极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但由于国家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原有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1适用范围宽泛

我国事业单位包括各类行业,原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把每个行业及经济类型明确划分,以致每个行业都有适应本行业的会计统计口径,无法对所有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统筹规划,缺乏可比性。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这一方面进行改进,有了统一的会计口径,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有利于会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促进事业单位的各行各业都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

1.2核算内容精准

“精”是指核算内容更加精细化,“准”是指核算内容对事业单位更具针对性。19世纪的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简单,所以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复杂。这样大致的核算内容使得事业单位中所涉及到的部分内容无法核算。为满足事业单位核算的高要求,新会计制度增添了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内容更加细化,解决了核算难题,帮助财务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1.3实际运用突出

在旧的会计核算中,经济实质与法律性质相矛盾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最终核算方式在旧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新会计制度不仅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地位,并将这一要求和规则纳入会计制度,突出了会计制度是为实际运用更好服务的准则,同时也保持了事业单位之间核算的一致性。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且十分不稳定,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

在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过程中,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制定。新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方法已经习惯且十分熟练,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固化行为,出现凭经验办事的现象,以致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那么,不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直接影响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进程。同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对新旧财务账目的信息真实性和衔接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管理制度的不严格,使得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工作态度也会有所松懈,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阻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2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顺利运行的基本核心之一,那就必须加强预算管理的落实。但是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负责预算的一个专门机构,即使有也往往流于形式,弱化预算管理机构的职能,常出现预算结果过高或过低的而导致活动开展时资金不足的现象。管理人员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较低,损害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增添预算管理推行的难度。另外,缺乏绩效管理理念,对于预算执行的流程、进度和完成情况的监督不到位,预算效果大打折扣,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工作质量,制约资金高效的使用效率。

2.3资产管理要求不规范

从近几年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资产管理的要求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新会计制度更新了会计科目,但财务人员还是按以往要求来划分。重视购置轻视日常管理。若资产丢失,无法追究责任。在账务处理上,不及时、不真实,因捐赠、维修、更新而形成的资产不及时甚至不入账,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不能真实体现。内部控制薄弱,财务人员职责不明,对固定资产、原材料、半成品等资产管理效率不高,利用率低。不结合实际,购置高配资产,长期闲置不用,浪费现象严重,也可能滋生腐败现象。因更新换代而对旧设备随意处置也成为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2.4财务人员素质不够高

财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但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素养总体不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财务管理意识也不强。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知识时常更新,一些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导致不了解政策法规不能灵活运用,业务处理也不够得当。有的财务人员仅通过参加速成班考取会计证就参加工作,缺乏系统的学习。此外,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新方法一时难以掌握并在思维上发生转变,对待新的工作内容不求甚解,与实际经济状况脱节,敷衍工作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在职业道德方面,少部分财务人员存在作假账、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法律意识淡薄。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3.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旨在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实际的经济情况及管理要求,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如领报制度、资产审批、财产清查制度等。首先,要明确且具体规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权界限,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其次,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切实加强,督促其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新内容、新方法。最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且相互牵制,以保证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该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严谨性和简单化,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3.2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过程环节

预算管理工作由预算的制定、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组成,事业单位要全面控制每一个环节,逐步构建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和资产高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首先,明确企业总预算目标,结合自身资金状况、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算编制,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关注执行状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分析、调控,实现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最后,事业单位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预算全过程可视化,对预算的各个环节实时监督和信息共享,有效降低经济行为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效率,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3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完善资产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想要对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先有一套与自身实际相适应的资产管理制度,用于对单位资产的购置、维修、使用、报废处理等统一管控。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资产管理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强化其资产管理的意识。加强日常管理,对固定资产作好科学评估和折旧,定期核实、清点,变更的资产及时确认核对、入账记录。流程化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执行资产管理要求,避免资产流失。同时,完善资产监督机制,外部管理部门要相互联动加大对资产的监督力度,内部也加强管理和监督,内外结合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掌握各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3.4培养法律责任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法律知识的灌输,督促其严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提高个人素质,有力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挖掘财务人员刨根问底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充分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追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度。而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懂得预算会计、成本会计,还要懂得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全方位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定期开展对财务人员的新专业技能锻炼和沟通培训,加强财务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财务人员与预算部门的有效沟通,履行财务管理职责,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继续发光发热,必须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要主动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顺应时代潮流,多措并举,积极响应国家会计改革的号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虞岚.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

[2]董春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3).

作者:吕中华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农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