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

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律师事务所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对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的概念进行了归纳,同时对财务标准化管理应关注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其次围绕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的要点展开论述,针对律师事务所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提出可行方案;最后做出结论,并对律师事务所的财务标准化管理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研究

一、律师事务所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中提出:提升质量,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纲中将提高服务标准化水平作为服务业高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务院办公厅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总体要求中提出:充分发挥“标准化+”效应。律师事务所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法律服务的产业化,达成奉献社会的目标。为了适应律师业发展的需要,丰富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体系,律师事务所应着力于推进标准化建设。律师事务所的标准化除了可以防范律师执业风险外,对行业的发展也会起到助推作用。作为律师事务所标准化的重要支撑,财务标准化建设不仅是监管部门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律师事务所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财务工作必须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形下开展,在业内现有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形下,实施财务标准化管理,必将提升律师事务所的核心能力。

二、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的概念及关注内容

根据标准化工作指南中的定义,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在标准化体系里,标准按层级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现有标准为律师事务所的标准化制定提供了框架,具有指导性和借鉴性。律师事务所标准化是基于服务社会和大众的目的,为了保证律师的规范执业,围绕业务设计一系列标准制度及条款的活动。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是从服务保障的层面制定的财务制度和实施活动,是律师事务所标准化战略的一部分,为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持。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财务标准化是律师事务所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师事务所应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根据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顺应各方法律服务的需求,服务于大局,通过标准化的实施,达到法律服务的专业化、降低风险,实现客户利益和自身利益的双赢。财务标准化作为律师事务所标准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站在战略角度对财务标准化的制度和内容展开研究,只有在律师事务所的总体战略目标下实施的财务标准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

2、财务标准化对律师事务所特殊财务管理模式的考虑

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要借鉴标准领先者的有益经验,对行之有效的某些标准,要采用拿来主义,与此同时,要结合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的特点,创造适合自身的财务标准化模式。律师事务所的财务核算有别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和其他行业也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律师薪酬、分配制度等方面。因此在进行财务标准化管理时,要综合考虑这些特殊方面。

3、财务标准化针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设计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我国现阶段律师事务所的运作模式多样,以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为例,法律法规规定合伙人通过认缴出资,依法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但在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上,体现的多为“人合”性质,组织中的成员聚合在一起,业务的拓展除了借助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影响外,同时律师的自身能力也是业务拓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财务标准化基于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会对原有的财务沟通模式造成冲击,在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律师会因标准的改变,产生对财务标准化的抵触情绪,因此财务标准化管理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4、财务标准化对标准适用性的考虑

现代财务会计的职能不应仅局限于记账和做账,在遵循法律和法规的前提下,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研究财会业务,适时的进行创新。财务人员应对财务标准的适用性展开研究,只有适宜律师事务所发展的财务规则和制度,才是财务标准化所需要的。对财务标准化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应作为财务标准化管理考量的重要方面。

5、财务标准化与律师事务所其他标准的关系

财务标准化是实现特定目标的工具和方式,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财务标准化,必须要同律师事务所的其他标准相结合。如果将财务标准同其他标准分离开来,那么这样的标准只能是纸上谈兵,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财务标准化连同其他标准的实施,是否能提高业务效率,降低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达到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这应成为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最佳目标。

三、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的要点

1、梳理规范财务制度,实施制度标准化

律师事务所财务部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在国家标准化体系下,结合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律师事务所特点的财务制度。对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梳理规范,是财务标准化设计的基本要求。由于律师事务所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因此制度的设计就要做到因事制宜。律师事务所的财务管理制度除了要从财务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会计科目的设置、资产的管理、财务报表的编报、财务档案的管理等方面展开外,还要考虑律师薪酬财务结算、合伙人盈余分配、发展基金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设计。

2、建立标准财务流程,确保流程标准化

律师事务所的财务事项大多都是每月重复发生的,对于这些事项可以建立标准的财务流程。通过印制财务流程手册等形式,形成规范的操作标准。财务流程手册的设计可以避免因财务人员流动造成的断档,新入职或轮岗财务人员可以按照流程手册的要求执行业务。通过建立标准的财务流程体系,事先对流程的合规性进行设计,从而保证律师事务所各类财务业务的有序进行。为了更好服务于律师的业务开展,财务流程的设计要结合法律业务的特点,应从业务的立案、审批、收费、归档等方面展开设计。具体财务流程应包括:接受业务委托时,向委托人出具明确的服务收费标准,委托合同的签订要事先进行利益冲突审查,获得审批人对业务的批准,委托双方合同订立后,方可到财务部门申请开具发票,财务人员要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查询案件信息,同时审核委托合同,核对无误后,才可开具相关发票,案件办理完结后,要及时进行归档。为了对每月的财务工作展开自查,可以通过设计财务结账清单的方式,通过对结账清单上所列内容的勾选,来检查每月财务工作是否已办理完结。

3、加强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标准化

制度设计的再好,如果不对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价,那么制度就行同虚设。通过财务标准化评价体系,对财务标准化进行有效的评价,才能完善财务标准化管理。各级财务人员是财务标准化的实际操作者,除了主管财务人员加强日常监督外,对财务人员采用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能推动财务标准化的实施,并能提高财务人员对标准化的执行力。财务评价的标准化,应通过具体考核指标的设计来实施,评价指标应同时采用量化指标和描述性评价指标,依据设定的考核指标,定期对主管人员和财务人员展开交叉测评,考评结果将被应用于人员的薪资变动、绩效福利等方面。通过评价的标准化,增强财务人员实施财务标准化的信心和责任心。

4、完善财务监督机制,保证监督的标准化

在现有环境下,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必须进行监督,如果少了监督环节,制度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合理的监督反馈体系将能促进财务标准化管理,推动财务标准化的完善和改进,保障财务标准化的持续实施。以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为例,对其财务标准化的监督,可以通过监事会、合伙人大会及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独立审计的方式进行。通过标准财务监督模式可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动财务标准化管理的持续改进。

5、适时改进标准流程,跟进业务发展

为了保证财务标准的可操作性,财务标准化应跟进律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对耗时低效及不适宜的标准,应及时进行改进。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法律服务要求不断涌现,律师事务所应跟进经济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动向,拓展新的业务渠道。财务标准化管理应适应这种趋势,针对新出现的业务,不断更新和改进标准的实施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发挥财务会计的能动性,支持律师事务所更深层次的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律师事务所实行财务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操作的风险,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并为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但是采用事先设定好的财务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财务人员的创造性。出于对更优财务标准的追求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财务及相关人员应对财务标准化的持续改进献计献策。律师事务所的财务标准化管理水平还需要逐步提升,希望日后能融入更多行业相关标准,各方提供更为合理的建议。只有凝心聚力,才能为律师事务所财务标准化管理贡献一份力量,财务标准化管理也必将为律师事务所服务民生、服务大众,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S].2002.

[2]傅钧彪、周鑫泽:标准化:深化会计师事务所全面质量建设的新工具[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4).

[3]谢均央:探讨CIS的律师事务所标准化管理模式[J].市场论坛,2011(10).

作者:宋晓霞 单位:山东众成清泰(济南)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