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3篇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论文3篇

第一篇

1新型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1.1工作票、操作票的电子开票,网络化流转及防误验证技术

目前,供电系统作业的工作票、操作票靠手工书写,开票效率较低;同时,大量纸质工作票和操作票的管理、统计、分析困难;另外,工作票和操作票的审核和流程控制使用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操作顺序靠人为控制,安全措施难以保障。新型供电系统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具有操作票、工作票专家系统功能,能根据作业令生成工作票及相关的工作模板,实现电子化开票、防误逻辑判断、网络化流转控制及管理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票内容的安全性。

1.2新型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

目前,广州地铁接触网挂地线操作和验电操作之间的顺序仅仅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了规定,并未实现严格的技术关联。由于接触网验电和接地操作频繁,又没有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这方面的误操作事故时有发生。新型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技术把接触网验电操作及验电结果引入到接触网接地操作流程中,并实现了技术关联。在现场操作前,必须经过防误主机的模拟预演和防误逻辑判断。按照防误逻辑,只能生成先验电后挂接地线的操作票,操作票生成后传入电脑钥匙,操作过程和操作顺序由电脑钥匙按操作票顺序执行。

1.3新型接地线管理技术

变电所及接触网管理人员对于使用的接地线,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无法掌握接地线在现场的使用情况,缺乏强制闭锁,若出现接地线漏挂、漏拆、误挂、误拆时也无法监管。采用新型接地线管理技术,对变电所和接触网的地线实现规范管理,防止地线的漏拆、漏挂、误挂、误拆,同时实现接触网挂接地线之前的强制验电、接地线状态的远程上报及地线操作过程的远程监视等功能。此外,通过智能地线柜和内置的地线管理器主机、地线检测闭锁机构,实现地线的强制闭锁和规范管理。地线管理器主机用于管理、控制、检测闭锁机构,并向防误系统提供地线的当前状态,执行防误系统的解锁、闭锁命令。检测闭锁机构用于检测识别解锁、闭锁地线,检测闭锁机构的个数可根据地线数量配置。地线柜用于对地线进行规范存放。智能地线检测装置是安装在地线上的无线通信装置,能实现对临时接地线所挂接的地线桩的识别,并与远方主机通信,实时上传地线位置与状态。

1.4新型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

接触网挂接地线操作使用的接地棒和验电操作使用的验电棒为两个独立设备,相互之间没有联锁关系,操作不安全;另外,由于接触网验电棒和接地棒很长,挂接操作非常不便。所以,急需一种既能解决接触网接地安全,又能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验电接地装置。新型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就是通过一种智能装置,融合在线验电、人工验电、接地操作、接触网带电状态监视等功能,并实现验电和接地之间的安全联锁,保证接触网在带电状态下无法进行接地操作,确保接地操作安全;同时,简化验电、接地操作方式,仅在智能验电接地柜上用便捷的操作完成就地验电和接地操作,或通过远方后台在判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遥控方式完成接地操作,而不采用传统的验电棒和接地棒直接对接触网进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是在直流验电闭锁技术基础之上,对验电装置和接地装置进行了融合,并实现了安全联锁。

1.5远程视频联动监护技术

目前,广州地铁在部分电气设备场所安装了摄像机,但主要功能还是以环境、防盗监控为主,未实现电气设备操作及告警的视频联动监护功能。远程视频监视技术实现了对现场电气设备操作过程的视频联动监护、告警联动监视、巡检联动监视、事故录像及回放等功能。通过操作视频联动监护,值班人员在监控中心对远方设备进行模拟操作或遥控操作时,可以实时了解现场设备的操作情况以及相关设备操作前后的运行状况;另外,也可以对作业人员在现场的就地操作过程进行远程监护,确保操作安全。通过告警视频联动,值班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第一时间了解告警设备及告警相关区域的实时状况,提高事故处理的及时性。通过巡检视频联动,值班人员可以在监控中心定时对现场设备及相关场所进行远方巡视,减少巡检人员前往现场的频率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视频录像及回放功能,提供事故发生期间的场景资料,有利于事故的追溯和分析。

2系统网络总图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项目通过在OCC电力监控机房设置系统服务器、通信接入等设备,实现对全线所有变电所、值班所、检修班组、车辆段变电所的集中管理与监控。在OCC电力监控机房对防误系统与监控系统进行通信,实现监控系统对各变电所遥控操作设备的闭锁功能。图1是新型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网络总图。

3创新点

3.1全面防误,从整个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考虑,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包括调度控制中心、维修中心供电部变电所分部、维修中心供电部接触网分部、车辆中心维修部检修分部等多部门、多班组、多地点、多层次安全生产、协同工作及设备交叉作业的综合防误功能。

3.2防误网络化,系统具有操作票、工作票专家系统功能,能根据作业令生成工作票及相关的工作模板,实现网络化开票、流程控制及管理功能,代替手工填写纸质票的传统工作模式,保证开票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3智能移动操作控制终端,将智能移动操作控制终端技术引入防止电气误操作系统中,解决了现场倒闸、挂拆接地线等操作的强制闭锁,并实现了现场操作设备状态的实时上报功能。

3.4直流验电引入强制闭锁,系统实现了固定地点的强制验电。将直流验电的结果直接与挂接地线强制关联,防止带电挂接地线的误操作事故发生。

3.5接地线管理智能化,系统实现了接地线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在变电所、列检库、接触网,对接地线进行统一编号和固定地点挂接操作,并具有接地线的存取记录和接地线挂、拆位置的实时上报功能。

3.6接触网智能验电接地装置,通过一种智能装置,融合在线验电、人工验电、接地操作等功能,并实现验电和接地之间的安全联锁,保证接触网在有电状态下无法进行接地操作,确保接地操作安全,同时简化验电、接地操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3.7视频联动监护,实现对现场电气设备的模拟、操作、巡检过程的视频联动及监护功能,并具有事故告警视频联动功能,提高作业安全性,并在第一时间了解事故现场情况。

3.8解锁钥匙智能管理,紧急解锁钥匙的智能化管理,可防止解锁钥匙的随意使用。支持刷卡、网络、短信3种授权方式,并能对解锁钥匙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

4结语

该研究项目实现了工作票、操作票开票过程的电子化,流程审批实现了网络化,并从技术上保障现场操作与工作票操作票相结合,在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系统解决了目前挂接地线必须依靠专业人员的问题。标准化、规范化的地线管理和强制闭锁使非专业人员也能正确挂接地线,减少了专业人员的投入,节约了人力成本。系统还缩短了停电时间,将以前1.5h的停电时间缩短为0.5h,从而延长了现场作业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轨道交通供电运行安全生产管理系统项目与现有的规章制度相结合,互为补充,建立了一个程序化、网络化、可视化、标准化的供电运行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保障了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生产,提高了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保障了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提高了轨道交通的社会形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何霖 庞开阳 单位: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第二篇

一、培训项目的开发阶段——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是最大的培训需求

根据浙电PMS培训工作流程的规划,项目启动后PMS培训团队中的部分教师随各地市局的业务专家一起入驻软件开发公司,共同参与PMS项目的软件开发过程。在PMS软件开发的同时,我们其余准备参与培训的教师也着手进行PMS培训项目的岗位需求调查和分析。通过对省公司运检部和各地市局生技部门的走访调查了解到省、地市一级的系统管理员及PMS高级专职约30人,他们需要涉及系统的角色、权限的设置和综合管理。县局级的系统管理员及PMS专职约200人,他们需要涉及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应用管理。基层的一线员工中需要使用PMS系统来进行流程管理和开票操作的主要为各生产部门的专职、主管、班组长等骨干员工,全省约有4600人。他们又可分为四大专业类别:主网输电类近800人;主网变电类约600人;配网供电类约2000人;配网变电类约1200人。可知,一个企业管理手段的升级换代所产生的培训需求是很大的。按照岗位需求调查和结果分析,PMS培训团队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各自要求,并结合培训中心的机房条件,拟定了开办六个类别培训班的培训计划;并分别撰写了各自的PMS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在计划开办的各类培训班中,除了面向地市局系统管理员的PMS高级管理员培训班,是由开发PMS的软件公司派出技术人员来进行具体培训外;对其余的主网、配网各类培训班,全部由PMS培训团队负责其培训课程、培训教材的开发,并完成各期培训班的教学实施和培训考核。

二、培训项目的实施阶段——围绕企业的生产需要来安排培训

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PMS培训团队拟定各专业类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为PMS的常用功能模块中与各专业岗位相关的应用操作;培训时间均拟定为4天。由于主网、配网各专业类别的培训内容众多,知识跨度也较大,故对培训模块进行了分工;并确定了集中备课(制作PPT课件),采用案例教学法,围绕实际工作流程来讲解PMS各功能模块的应用等原则。关于教材开发,决定先用软件公司提供的PMS操作手册和一些应用实例作为临时教材;再分工编写输、变、配各专业的正式培训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曾多次邀请PMS开发人员来介绍各功能模块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具体操作;现场走访已开始将部分模块进行试点应用的相关地市局,了解PMS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另外,在硬件设施方面也作了必要的准备。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期待已久的PMS培训正式开始了。根据省公司运检部的要求和PMS软件中各模块的开发进度,按照先管理层再生产层、先配网再主网的顺序陆续开办了各专业的PMS培训班。

在培训的教学手段上,全部在网络机房上课;培训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训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先通过PPT课件来讲解此模块的功能框架、流程环节和注意要点;再以某一具体案例在PMS环境中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进行演示;然后要求所有学员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用户工号进入PMS环境,将所演示的案例流程再操作一遍;最后由培训师对各人的操作结果进行简要点评。由于培训中的案例均是来自于实际的工作流程,如操作票、工作票、缺陷填报单、停役申请单、年/月/周计划等表单的填报、审核、执行,直至归档等;故很受学员欢迎,可使他们在培训结束后,马上应用到生产管理中。在培训进入第二年后,除了继续对生产岗位上的相关员工进行原计划的PMS多功能模块培训外,还根据基层员工的要求开设了对PMS单一功能模块的培训班、新开发模块的培训班和对原模块修改功能的补充培训班等等。随着国网公司通过省公司对各市县局的PMS实用化评价指标进行考核后马上调整各培训模块的时间安排,增加了实用化评价指标考核部份的培训。总之,围绕企业的生产需要安排培训及随着企业的生产实际来修改培训计划,一直伴随着PMS培训的整个实施过程。

三、培训评估阶段——企业举办PMS应用竞赛是最好的培训质量检验

从PMS培训工作一开始,培训中心督导室就派人对各培训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审核;在培训过程中又不定期地对各个培训师的课堂教学实行专家听课,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在每期培训班结束前,均要求学员填写“培训项目反应评估及改进意见书”,并在回收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下期培训班中能改进和提高。培训师之间也是互相听课,兼作辅导教师,既能熟悉PMS各功能模块间的关联情况,又能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在学习层的评估上,采用了操作和书面两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培训目标主要是在工作中使用PMS来进行各种工作流程的管理,故在平时的操作练习所填写的单子中各培训师均要求学员填上自己的姓名,以便教师给各人的操作进行评点和打分。

另外,在各模块的培训过程中,各任课教师又布置了相关的书面作业,要求学员在每天的培训中抽空完成。培训结束前的书面考核采用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和实例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核成绩通报学员工作单位,不合格者要进行重学补考。在开始PMS培训一周年时,为了推动各市县局的PMS应用,省公司运检部决定举办一次全省PMS应用竞赛。各市县局踊跃参加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预赛;PMS培训团队参与了决赛的出题、监考和批改工作。在培训进入第二年后,为了迎战国网系统的PMS应用竞赛,各地市局又进行了输、变、配专业的选拔赛,各推选出前三名来培训中心进行省公司的选拔赛,PMS培训团队又全程参与了出题、监考、批改和后期集训的教练工作。通过教练和选手的共同努力,国网浙江公司最终取得了国网系统27个省级参选单位的团体总分第二名,受到了国网公司的嘉奖;PMS培训团队也受到了省公司的表彰。这两次竞赛,特别是全员参与的市县局举办的预选赛,对PMS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好作用;国网竞赛的优异成绩也是对PMS培训项目最好的行为评估和结果评估。

四、总结与反思

PMS培训从开始至今共举办各种专业类别的培训班150余期,培训学员约4600余人;除了尚在开办的少量深化应用班外,大规模的PMS培训已基本结束。但考虑到今年浙电PMS要与国网的PMS接轨,且国网的PMS将推出2.0新版本,故全省的PMS应用人员又将进行一轮新的培训。为此,笔者对近三年来的培训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现将经验和教训归纳如下:对于与PMS培训相类似的大型培训项目,成立一个培训团队是必要之举。在PMS培训长达两年多的过程中,培训团队一直是PMS培训工作的核心;团队人员在培训内容、日常事务、对外沟通、竞赛考核上的分工负责有力地保证了培训过程和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PMS培训开始前就派培训师参与PMS软件的开发过程,对其后的培训很有好处,既可了解PMS的整体架构和模块功能的实现过程,又认识了软件公司、各地市局的专家人脉,为后面培训过程中解决各种疑难问题提供了方便。培训前对岗位需求的分析要细致,培训中要经常与基层保持沟通,努力围绕生产的需要来安排培训。尽量少用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由于时间紧迫,浙电PMS培训项目采用了边开发边培训的方式,从而给培训质量带来了许多不完整性。如以配网的计划模块来说,开始培训时只有周计划管理和月计划管理两个子模块;半年后,新增了季计划、年计划、停电计划三个子模块。到了第二年,为了与95598(即电力营销系统)贯通,又将其中的周计划子模块作了颠覆性的修改;这些不断的变动对培训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升级是经常要发生的事情。作为大企业中的培训中心或培训机构,只有牢固树立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作者:周俊龙 单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管理培训部

第三篇

一、以人为本,强化执行力度,提高责任意识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标准化管理的大力实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不断规范,项目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公司把安全教育培训同思想教育、技术教育、岗位专业培训相结合,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工作中时刻关注安全,相互督促提醒,将保障安全生产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使其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能力。建立二级安全监督检查机制,尝试对各生产单位的安全员由专门部门进行垂直管理,提高安全员对施工和检修过程检查与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对基层所站实操培训的引导和考核,发挥基层业务培训针对性强、见效快的优势,与大面积培训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公司全员始终掌握注重实效的安全技能,融入电力工程建设实际,把问题找准、原因吃透、措施做实,就能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推进各项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执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决策是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既要有明确的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更要有不折不扣强大的执行体系,强调各项管理工作紧密有序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科学的、有机联系的管理和控制体系。从制度上完善自上而下的安全责任落实体系,从机制上形成以安委会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决策机制。从管理上创新了违章曝光、手指口述、安全问责等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完善项目安全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制定严密、有效的安全组织和技术措施,确保每个人、每项操作有章可依,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安全操作管理模式。比如应用“作业现场数字化管控系统”等新技术,保证作业现场的可控、能控,同步抓好用户侧安全监管,构建涵盖受电端设备的大安全框架,使电力企业真正实现本质安全。

明确安全施工责任,按照职责分工做到勤分析、勤调整、勤检查,细致工作,减少失误、杜绝“三违”。施工与安全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同总结、同评比、同验收,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召开安全施工调度会,对各级责任人签订项目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完善重点工程建设安全措施为主题的“责任链”。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不留监督的死角和盲区,确保安全检查工作不走过场。实施过程中,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要有关键的洞察力,重点理顺和控制,对执行力度和速度进行考核,做到奖惩分明。

二、以物为重,实现实时管控,打造坚强电网

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在电力企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工作及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也要以电网设备为基础,摸清电力安全的生产规律,时刻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一是设备安全管理要标准化。严把设备质量验收关,对设备安装、调试、试验、验收进行全过程把关验收;从设备投入使用到老旧退役、报废,全部应用ERP管理,加强管控,对退役、报废设备进行回收利用,做到设备全寿命管理。施工安全负责人应对企业的安全工器具使用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安全工器具、职工劳动保护用品等是保障职工生命最有效的工具。二是检修作业标准化。

加强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也能有效地控制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所以规范检修技术文件,提出检修综合评价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促进检修管理按照标准化循环不断提高是有必要的,它可以确保设备检修合格率和保护校验率均达到100%。通常公司应用的设备巡回检查制度、设备定期试验及轮换制度、设备参数记录报警设备等都是为了发现事故隐患而采取的重要技术手段。三是运行作业标准化。结合主要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规定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设备安全运行责任、权利、义务主体,对关键环节重点关注,确定工作内容和应达到的工作标准,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全面实施技术创新,做到即使发生误操作也保证不发生事故,即使设备有缺陷也要保证不发生事故,实现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公司还安装了安全工器具远程管理系统、安全生产现场管控系统,加大对小型作业现场的检查力度,对供电所的安全情况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和摸底,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处理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设备整治力度,通过对变电站进行有计划地改造,安装无线测温、主变在线滤油,更换电动开关,更新微机“五防”系统等手段,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同时光纤通道要实现“一缆双通”,变电站要实现光纤环网或双通道,确保调度信号传输的安全;建成集控站,组建运维操作队,确保无人值班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安全工作努力的方向

安全是项目生产管理成功的基石,是项目效益的前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发展的大局需要担在肩上、记在心上、抓在手上、需要一张上下同心编织的安全网,需要顺畅的执行力,需要标准化管理的约束机制。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紧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从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向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的转变,实现以控制事故为主向全面做好职工安全工作的转变,全覆盖、长周期的实现安全生产。只有这样局面才能呈现出日益稳固的良好态势,才能共同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会的稳定贡献力量。

作者:王进 单位:内蒙古乌拉特后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