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范例

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范文1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灌溉技术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的建设和节水灌溉制度的实施。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日益匮乏,而农业生产对于水资源的依赖性十分显著。为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制定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制度[1,2]。

1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常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蓄水保墒耕作技术、抗旱栽培技术、秸秆覆盖保墒技术、保水剂应用技术、调亏灌溉技术等。常用灌溉方法主要有地面灌溉、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从水源到灌区、再到田间这个过程中,输送灌溉用水常遇到一些问题。传统的土渠输送灌溉水资源,常常出现严重的渠系下渗现象,使渠系水利用系数降低。因此,部分地区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减少渠系下渗造成的水资源浪费现象[3]。但水面蒸发仍难以避免。也有部分地区采用管道输水技术减少供水设施占用地表土地的现象,而且能最大程度减少水面蒸发量,但造价较高。因此,针对不同地区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满足农作物对水的需求前提下,选择适合当地的节水灌溉技术、灌溉制度和渠道布设方式,这样才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健康发展[4]。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分布方式在各地区差异显著,农作物生长方式和生育期所处时间同样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理念上,需遵循该地区基本的水文气象资料,因地制宜进行规划,最终设计出符合该地区农业发展的灌溉工程。

2.1设计标准

灌区的外来补给水量永远是动态的、变化的,一年中有丰水季、平水季和枯水季。农田种植面积以及作物种植的种类和生理发育阶段会影响灌区需水量,导致灌溉用水量发生变化。因此,在灌溉设计理念上,灌溉工程技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该地区基本的水文气象资料,合理选用灌区水源。同时,要对该地区的灌溉制度进行科学分析,最终设计出符合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灌溉工程,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灌溉条件。

2.2设计原则

在进行渠道规划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结合已占据的土地资源和可利用沟渠等,综合考虑灌溉渠系的布置形式及布置路线。第一,对灌区所在区域的地形地势进行充分测量,寻找有利于渠道布设的地形、地势。在地势较高处建设灌溉渠系,以利于渠道进行自流灌溉。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布设排水沟,便于多余的水分进行汇聚。对局部特殊地势,如局部高地或洼地等,建议采取小片区提(排)灌等措施进行处理。最终合理应用地形地势,减少经济成本。第二,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减少风险较大的工程。如架设渠系时,应尽量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防止出现塌方、塌陷等;对于山地丘陵地区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避免后期河道出现洪水,渠系外边壁由于长期受水的侵蚀而出现塌方。第三,遵循综合利用的原则,对所有用水单位进行综合考虑,土地应选择适宜作物,以便进行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在平原地区为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应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相联合的方式选用水源,进行灌溉系统的布设,最终建立合理而高效的灌溉系统。

2.3取水方式

取水方式的确定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期设计输配水方案、论证生态影响均具有较大限制。对于水源的选取,首先要充分论证水源的水量和水位是否满足灌区要求,以便能够自流引水进行灌溉,或便于壅高水位降低提水的扬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要测算水源水量是否达到设计区要求,水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灌溉用水标准。常用的用水方式有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自流灌溉所用水源主要以河流、湖泊为主,进行有坝取水和无坝取水。灌溉田地所处位置应比水源水位低一些,形成自流,以便日后农民自行灌溉。提水灌溉主要利用人力、畜力、机电等动力设备,提水浇灌田地。因此,受水源、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影响程度较小,但造价和后续维护管理费用较高。

3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存在问题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农田灌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是农民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认知程度较差,使用节水灌溉技术仅仅是由于当地政府的压力,认为节水灌溉方式应用效果远远没有常规灌溉好,且与节水灌溉制度相比,常规灌溉所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也不是很严重。二是受前人思维的影响,认为本地区的水资源充裕,对节水灌溉技术较为反感。三是灌区管理制度较差,设施设计标准低。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出现渠系渗漏严重、淤积堵塞的现象,农民苦不堪言,急于改变现状。四是部分地区由于产权关系和职责划分混乱,各管理部门难以有效地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管理,使灌溉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大减弱。

3.2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先进农业节水工程与灌溉技术的推广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手段,让农民真实的看到节水灌溉的优点,从经济收益角度了解节水灌溉的好处,了解节水灌溉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从而自觉学习先进的灌溉技术。二是加强农民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力度,让当地农民提高种植积极性,帮助当地建立完善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最终宣传并发扬节水灌溉的目的。三是秉承因地制宜的灌溉原则,根据本地区气候、地势及水源的具体情况,统筹分析制定适合当地的灌溉方案,并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类型和农田的水土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技术。四是积极促进水利管理部门与高校单位的深度合作。高校和地区水利管理部门双方优势互补,工学结合,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也为提高本地区农田水利设施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建设是推进农村节水灌溉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使农业经济朝着可持续化方向不断发展。因此,建设科学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无效耗水,增加农民经济收益,从而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水平。

参考文献

[1]马玉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问题与优化方式探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3).

[2]范天胜.探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1).

[3]李继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的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

灌溉工程范文2

关键词:农业灌溉工程;沟渠施工技术;分析和研究

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使我国成为农业大国,与农业发展中利用的先进技术是分不开的。我国的农业也是从传统的农业方式向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农业技术进行了转变。现如今,我国的农业发展使用的技术中,农业灌溉工程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和产量,因此,此技术是促进农业发展最有利的工具,此工程中的沟渠施工技术支撑着灌溉工程,所以,要加大对沟渠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

1对沟渠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1.1在进行沟渠施工技术时进行的预备工作

灌溉工程的有效作用可以让我国的农业更健康的向前发展,而灌溉工程中的沟渠施工技术的大力提升,使得农业灌溉工程更加的完善,也使灌溉工程发挥了它最大的功用。从此可以看出,沟渠施工技术是支撑整个灌溉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对沟渠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方案的科学设计。第一,对于规划环节的要求是必须对施工现场的环境和其他一些因素进行统一性的设计布置,要依照施工现场的具体水质情况,还有水源的具体分布进行有效的研究,这样的举措主要达到的目的是,使规划环节更加的合理,也更加的有效。与此同时,和规划同时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必须加强管理,管理是保障质量要求的最有效措施,还能对施工中的各项环节进行优化。在进行规划时,还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一定要把灌溉工程的全局与施工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举例来说,在混凝土的预制板的设计,预制管环节的设计还有具体的布置,要与沟渠施工所设计的规划进行结合的举措。在进行土方施工作业时,还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新填土的地道要采用U型的形状进行设计和作业,此举措主要是要达到降低沟渠施工中的沉降问题和渗漏问题。施工作业时还要把沟渠的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必须要达到施工的比例和尺寸之间达到协调的要求,这样的举措保障了灌溉的效率,它保障了农作物的灌溉效果,还保障了成本进行了有效的节约,从而使灌溉系统更加的优化。通过以上环节保障了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也解决了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1.2对沟渠施工技术施工时的把控研究

沟渠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使施工后的结果达到优质的要求,与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把控和管理分不开关系,有效的管理可以把控好开外环节的施工作业。此举措可以保障沟渠的质量达到要求。在具体施工作业中,U型槽的挖掘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进行此环节工作时,一定要在施工指导和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有效施工,此环节更应注意的是挖掘的深度还有广度的有效把控,这样可以保障沟渠的效果。此环节也还要注意的问题是把控工程量的大小,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障沟渠的质量,还要以使施工的成本降低。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培土的预先设计内容,此环节看似是最后一个工序,其实质是整个沟渠工程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在进行培土施工作业时,一定要保障其施工的质量,使培土都能够进行有效的回填和夯实程度。在进行此环节施工时,还要保障各个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沟渠和渠堤的顶跨度要进行有效的把控,沟渠的自身位置和外部的设施所要达到的比例一定要适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进行培土施工时,一定要加强有效的把控和有效的管理,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管理,还要保护生态环境以免破坏了此地域的生态环境。

2沟渠施工关键技术

2.1关键技术中的渠道施工技术

渠道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保障沟渠的整体质量,也可以说渠道施工技术的主体是渠道。因此,在此环节施工时,一定要有效的应用渠道施工技术,还要对各个施工的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施工环节中包括土模的水泥砂浆进行的施工,预制的混凝土小板施工,预制的U型槽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作业时,要对灌溉的内容进行规划和适当的调整内容。新建设的沟渠经常会需要对回填的新土进行有效的处理,所以,对于此种情况,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还要利用到的工具是预制夹,可以用它来把控管道的志康问题以及沉降的问题。此预制件的使用对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它降低了质量标准,因此,针对此问题的处理措施是,利用U型构件,还有涵管技术来影响预制件。可以依照设计图纸上的内容进行不干渠和支渠的设计,U型槽的尺寸根据不同的内容应用不同的尺寸,因此,得到的结果是深度和宽度也会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它的宽度如果是700毫米,那么深度就是700毫米,但是它的厚度是固定的30毫米。

2.2关键技术中的排水干沟施工技术研究

排水干沟施工技术也是沟渠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它的工作形式是利用修筑的土模,按照梯形的样子进行挖掘工作,再对土方进行有效的处理,而两侧需要的作业内容是依照事前的沟渠规划进行放样工作,挖掘工作时,还要注意渠道的高程问题,如果忽略了此项环节,那么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排水工作,因此,一定要把控好高程问题。然后就是进行基础浇筑技术的环节工作,排水干沟一般都会设置在渠道旁边的位置。此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要把道路旁边的车辆行驶问题考虑在内,因为它会影响干沟,因此,一定要进行基础浇筑工作,这样才能使干沟有效工作,否则就会出现因车辆问题导致坍塌的问题。随后,要进行多孔板的设置工作,以上工作完成以后需要放置多空板环节,多孔板的放置方法是要根据边坡的坡度进行,两板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5厘米的缝隙,还要在板顶外侧的位置进行碎石铺设的工作,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垫层的作用,它的厚度要在10厘米以上,然后对其进行浇筑环节,所浇筑的混凝土要达到7厘米,还要在提前进行顶条的预置工作。这些工作完成以后,就需要进行培土的环节了,此环节也需要像沟渠施工技术一样进行回填的施工作业,也要进行夯实的固定工作。在培土环节中要注意的是对边坡的把控,如果靠近路旁,还需要与道路间进行衔接工作。如果是靠近田地位置,那么就要保障回填的高度设置和宽度的设置,还要回填50厘米的平台环节,此处利用的是边坡和地面,使两者有效的连接。最后的环节工作是进行嵌缝回填工作,此环节的处理方式采用的是逐层的方式,上部利用的是混凝土回填,下部则是用无砂稀释混凝土回填,此环节中要利用板后的水进行下端的渗出,主要是为了使多孔板没有渗透的现象,从而不会发生坍塌的问题。

3对沟渠关键技术提出的建议

通过实施沟渠施工技术,可以得到此技术在农业水利工程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使农作物达到了健康生长的目标,也对农田的排水环节上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技术的有效利用,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保证。在此技术中,不管是渠道的施工作业,还是排水干沟的施工作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此技术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施工环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加大对沟渠施工技术的研究,从而达到创新力要求,达到完善的要求。另外,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一定要把国外的先进的沟渠施工技术和经验利用进来,再根据我国的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融合,使此技术得到更大的提升。还需要做的是对农业灌溉激素的投资力度加大,政府要加大对灌溉工程设施的资金投入以及人才的使用,使灌溉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完善,从而使农业水利工程得到有效的发展。

4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我国农业大国的称号靠的是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只要借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才能保障农业灌溉工程,从而使农作物能够更健康的成长,产量也得到了保障。沟渠施工技术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技术人员一定要加大对沟渠技术的研究,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曙东,王章胜.膨胀土沟渠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2017(5):111.

灌溉工程范文3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国内大部分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均建于20世纪,目前老化现象严重,使得一些地区农业成本上升,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加之,技术和设备还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渠道系统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渠道内坍塌、堵塞和渗透问题频发,且输水系统的利用率较低,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灌溉区域长期不能达到规划标准,灌溉率不高。如遇干旱少雨天气难以保证足够的水资源都能进入农田,严重影响了灌溉工程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当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基础薄弱,部分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

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管理项目建设于20世纪50—70年代,急需更新改造,水利设施标准较低、匹配性差,导致其在实践中没有实现基本防水、抗旱和排水的作用,大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实用价值。虽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已开始修复老化及破损的水利工程,但重建、重修工程尚未完成,很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2水资源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农业用水效率低

我国水资源匮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制约了农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提出了南水北调水资源管理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水资源配置模式,但部分缺水地区没有覆盖到,农业用水效率低。

1.3施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农田水利管理滞后

水利灌溉工程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产权不清、水价不合理、供水技术落后、缺乏人才保护机制、缺少专业的供水保障服务机构等,导致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服务、管理能力低下,阻碍了农田保护管理和正常的生产运行。

1.4水利工程管理系统不够畅通

管理系统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即使用哪种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组合成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以及科学选择方法以达到对水利工程良好运营的目的。由于供水设施和农田管理涉及许多地区,大面积和长期使用,实际情况较为复杂,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管理系统不能顺畅运作。过去,国家直接投入大中型水库、干渠和支渠和涵洞建设。然而,大部分建筑工程由当时的市政部门组织完成,日常维护和管理通过水利部门进行。硬件维护的费用,通常由政府或集体经济支持,水利设施建设产生的人工成本通常由村民小组承担,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管理形式已经不适合发展的需要。

2解决农田水利灌溉问题的措施

2.1增加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

农田灌溉系统和渠道的维护、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水利工程的灌溉资金主要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由于支出有限,且大部分预算需用于建设其他水源保护项目,致使灌溉工程资金不足。必须要加强投资方面协调,提高灌溉项目投资的份额,还可通过银行信贷解决部分农地灌溉资金不足的问题。

2.2完善农田水利灌溉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

中央财政要加大对水资源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地方财政应增加对农田水库建设的实际投入,鼓励农民主动投资、投劳水利工程。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措施,激发农民建设、投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信心,提高其建设的积极性。

2.3加强水利设施的保养维修

及时的维修、保养可有效避免水利设施、设备的老化和损坏。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农业用水处理厂,建立、完善重大灾区的恢复机制,构建合理有效的灌溉系统,提高旱涝灾害下农民的收入。

2.4扩大有效灌溉面积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是提高农业生产的基本方法,但不能盲目地追求生产目标,而忽略生态环境。要将区域内的水源集中管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和修复,还可在水源充足的地区开发新的灌溉区。

2.5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能在目前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增加水资源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率。要整合水利工程项目和农业用地节水灌溉工程,增加节水设施补贴,积极推广节水设备,在各地区引入滴灌、管灌、喷灌等技术,并建设节水示范点,以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6改善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建立科学化管理的模式

转变传统管理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灌溉管理办法,提高灌溉工程的管理效率。以农业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工程管理模式。

3结语

灌溉工程范文4

1.1建设内容

1.1.1渠灌工程

计划衬砌干渠2条、长11.48km,衬砌斗渠30.44km、衬砌农渠40.525km,实施渠灌面积2000hm2。批复投资1914.66万元。

1.1.2管灌工程

计划铺设UPVC管道354.9km,实施管灌面积2500hm2,批复投资2066.6万元。

1.1.3滴灌工程

计划在蓼泉灌区实施滴灌面积333hm2,批复投资848.4万元。项目3项工程总计实施节水灌溉面积4833hm2,批复总投资4829.66万元,其中日元贷款2841.7万元,国内配套资金1987.96万元。

1.2项目中期调整

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省水利厅《关于节水灌溉(日元贷款)项目中期调整报告的批复》以及省、市项目办公室对工程建设地点调整和单价调整的有关文件精神,对项目渠灌、管灌工程、管材单价和滴灌工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调整后,项目节水面积由原来的4833hm2调整为4913hm2,合同总投资由2956.09万元变更为3234.6万元(其中:日元贷款2296.57万元,国内配套资金938.03万元)。项目建设任务相应调整为:

1.2.1渠灌工程

衬砌干渠7条,长13.828km,修建建筑物63座;衬砌支渠6条,长16.483km,修建建筑物77座;衬砌斗渠27条、长40.49km,衬砌农渠44.582km,计划渠灌面积2413hm2。计划总工程量39.55万m3。劳动工日19.07万个,合同投资1757.33万元,其中日元贷款1247.70万元,国内配套资金509.63万元。

1.2.2管灌工程

计划实施管灌面积2500hm2,铺设UPVC管道354.9km,修建各类建筑物6697座,其中检查井457座,渗水井683座,出水池5557座。设计总工程量77.486万m3。合同投资1477.27万元,其中日元贷款1048.87万元,国内配套资金428.4万元。项目于2004年4月组织实施,2006年年底完工。

2效益监测

临泽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日元贷款)项目典型工程技术和效益监测于2005年开始监测至2006年年底。分渠灌工程和管灌工程2项。根据甘肃省农业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执行办公室甘水日协办发[2003]027号和甘水日协办发[2005]024号文件精神,临泽县项目办公室及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程项目7项,其中渠灌工程5项、管灌工程2项组织开展技术和效益监测工作。

2.1监测组织与管理

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结合各灌区实际,项目办下发了典型工程监测管理办法,并确定受益村农民用水者协会负责人和水管单位的灌溉负责人为项目监测人。县局项目办负责对项目监测进行技术指导和数据汇总分析。

2.2典型工程点位选择及要求

典型工程技术和效益监测点位,选择水管单位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受益村社群众节水意识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成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的灌区。渠灌工程选择具有独立的引水口门,工程必须从上一级渠道引水口开始且具有专门的测流断面的项目。管灌工程选择具有独立的机井井位及管道系统,布局合理,灌溉面积符合灌溉控制要求的项目作为效益监测点。

2.3监测方法

2.3.1渠灌工程

在监测渠道的渠首和首个分水闸上游分别设置测水段面,采用浮标测流法测流,并按灌溉期水流透明度、气温条件进行渠道输水利用率的监测,并填写《灌区渠道水量损失测量记录表》,采取3次以上的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形成该渠道的输水利用率。灌溉用水量按监测的渠道输水数据,形成支口或斗口监测的原始数据,并填写《灌区渠道输水测流记录》。根据已调查的监测区作物种植比例,依据各级渠道水的利用率,推算出轮次每667m2灌溉净用水量,并填写《用户监测手册》,分析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各项效益。

2.3.2管灌工程

在机井的管首设置水表,并结合电表进行监测,形成井口的灌溉输水量,并填写《灌区机井水量测流记录表》。根据已调查的监测区作物种植比例,采用井口监测的数据,依据水的灌溉利用率,推算出轮次每667m2灌溉净用水量,填写《用户监测手册》。分析计算出工程项目的各项效益。

3监测成果及效益

3.1渠灌工程建成后

3.1.1渠系水利用系数

由原来的0.552提高到0.664,提高了20%;田间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98提高到0.917,提高了2.1%;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96为提高到0.609,提高了22.8%。

3.1.2节水量

2003年的农田毛灌水量为725.51m3/667m2;2006年的农田毛灌水量为663.71m3/667m2,毛节水61.80m3/667m2,节水率8.52%。

3.1.3农作物增产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各种作物每667m2均产量相比较:制种玉米增产18.7kg/667m2,增产率为4.0%;小麦增产18.07kg/667m2,增产率为4.8%;番茄增产338.62kg/667m2,增产率为5.9%。

3.1.4农作物产值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综合产值相比较,增加633.8万元。

3.2管灌工程建成后

3.2.1管道水利用系数

由原来的0.761提高到0.95,提高了24.8%;田间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873提高到0.90,提高了3.1%;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65提高到0.855,提高了28.6%。

3.2.2节水量

2003年的农田均毛灌水量为645.64m3/667m2;2006年的农田均毛灌水量为462.43m3/667m2,毛节水183.20m3/667m2,节水率28.38%。

3.2.3农作物增产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各种作物每667m2均产量相比较:制种玉米增产27.26kg/667m2,增产率为5.8%;小麦增产18.57kg/667m2,增产率为5.0%;番茄增产654.98kg/667m2,增产率为11.4%;蔬菜增产68.8kg/667m2,增产率为2.9%。

3.2.4农作物产值

2003年工程改建前和2006年工程改建后综合产值相比较,增加416.73万元。

4综合效益

4.1渠灌工程

4.1.1农业增产效益

农业增产效益即为农业保灌效益,水利分摊效益按0.5计,农业保灌效益可增加农业产值316.9万元。

4.1.2节水效益

根据节约的水量223.72万m3,按农业灌溉水价0.059元/m3计算,年节水效益为13.19万元。

4.1.3省工效益

项目实施后,可减少项目区农民用于渠道清淤等耗用的劳动工日,平均每667m2减少1.2个劳动工日,则可减少劳动工日4.344万个,折资108.6万元。3项合计,总效益438.69万元。

4.2管灌工程

4.2.1农业增产效益

农业增产效益即为农业保灌效益,水利分摊效益按0.5计,经计算,农业保灌效益可增加农业产值为208.363万元。

4.2.2节电效益

根据每667m2节约水量,可计算出节电2.88kW•h/667m2,按农业灌溉电价0.50元/kW•h计算,年节电效益为33.525万元。

4.2.3节地效益

管灌工程建成后,每667m2均节地率0.02%,可节约耕地50hm2,按每667m2均产值计算,节地效益79.024万元。

4.2.4省工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减少项目区农民用于渠道清淤等耗用的劳动工日,平均每667m2减少0.58个劳动工日,则可减少劳动工日2.175万个,折资为54.375万元。4项合计,总效益375.288万元。

5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灌溉工程范文5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

就我国当前而言,水资源的储备量相对较多,但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具有的人口众多的特点,使得我国水资源的占有比例,照比世界其他国家而言相对落后,并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走向,相关水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对农业的生产发展起到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合理的实施水利灌溉工程至关重要。

1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概论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要以实际的农田灌溉任务要求为基础,根据各地方的地理、经济以及自然等条件并配合总体发展趋势,从而拟定具体的设计内容,有利于对不同种类的水利灌溉设施进行科学的确定,在工程的实际进行中,还应对工程标准以及工程等级进行反复确定,从而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及科学的调度[1]。农田水利灌溉是一项相对较为庞大的工程,包含内容也极其广泛,例如:灌溉工程的设计参数、工程规划中的制度规划、灌溉方式设计、供电设计、蓄水设计以及灌溉泵站规划等。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规划

2.1灌溉工程的设计标准

农田水利灌溉的设计标准主要可分为:灌溉设计保证率,与其农作物以及灌溉地区有关,相关的规定要求,我国的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应基本保持在50%,其中对于水资源储备较多且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其至水应该保持在70%,相对的水资源储备较少且以干旱属性的农作物为主的地区,其保证率应保持在50%~80%;抗旱时间主要受灌溉工程的供水能力影响,其中,应该保证工程的供水量可以满足旱期的农作物的需水时间。由于农作物的旱期长短因地区不同具有较大差异性,且农作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例如,旱地中的作物所需水量较少,但其持续时间较长,而水稻的需水量较大,但其持续时间相对短,因此,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对不同地区的农作物以及旱期进行具体分析,再进行相关设计。

2.2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规模的设计

农田水利的灌溉工程,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个别的区域的灌溉需求,其中,需要考虑相应区域内的农作物种类、旱期灌溉时间以及其所在地的灌溉所需面积。此外,还应该对其规划中的影响灌溉规模的水资源承载力等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因此,对水资源的供给平衡要做到整体把控的目的,就需要对灌溉区域的灌溉规划设计规模进行充分的论证分析。

2.3有坝引水的设计规划

对于个别河流资源较为丰富且可以满足灌溉设计规模的地区,由于其水位较低,无法做到自流灌溉引水,为了使其水位升高,可采取修建进水闸以及溢流坝的方式,从而使低水位的水源也能达到自流灌溉的引水条件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土石方的工程量以及相关交叉建筑物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相应的成本投入以及施工量。溢流坝主要用于提高水位,此外,还可以将多余水量以及汛期洪水排出,因此,在设计中要求中坝高度的设计要保持在3~8cm。进水闸采取侧面取水和水面取水2种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控制进入渠道的水流量,通过侧面取水的设计易造成泥沙大量入渠,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如果河流中所含泥沙较多,应避免此方式的采用,同时,应加设冲沙闸以方式泥沙入渠。

2.4无坝引水的设计规划

将相应的灌溉地区的具体情况作为参考,决定是否需要建闸。倘若该区域极少发生洪水以及汛期水位相对不高,则不需建闸。但在实际生活中,在汛期中的河流引发的洪水极其容易对农田造成毁坏甚至淹没农田,也存在冲毁渠道的可能性,因此,应尽量做好建闸准备工作,对于建闸中的无坝引水渠,普遍以进水闸、导流堤以及冲沙闸组成。在其建闸设计中,渠首与河流方向的进水闸的中心线中的引水角应保持在30°~50°之间。

3相关注意事项概述

应根据农作物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地理环境因素,选择最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注重工程规划的创新设计,择优选择最适宜的水利灌溉方案;进行的相关设计规划应具有专业性,并且应采取渠道固定的方式引进相关配套设备;设计数据应具有真实性,做到有迹可循;工程规划应做到与财务管理、供电系统管理以及监督管理规划并存,且相互之间协调一致。

4结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基本建设目的在于利民,其通过降低旱灾为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为农田的收成产量造成的损失,从而有效的减少农民经济利益的亏损。因此,在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对其灌溉规模、灌溉时间以及灌溉面积进行具体的分析规划,采用最优质的灌溉工程设计方案,从而能更好的发挥工程优势。

参考文献

灌溉工程范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概况;设计原则

1工程概况

某县位于新疆天山东段境内,该县也是天山北部地区的农业大县,农业用水需求量达到42374.42万m3,工业生产用水量为1460万m3,而居民日常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为570.03万m3,需要节水灌溉的农田约为2646.67万m3。因该县为大陆性气候区,虽然水资源量比较大,但由于本地区气候异常干燥、配置的灌溉排水设备并不理想,导致本地土壤盐渍化情况比较严重。加之,该县境内各灌溉区域的渠系防渗效率并不高,与之配套的水利工程进展缓慢,渗透率更严重,导致水资源大量流失。因此,该县及时建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确保该县经济及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2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内容

2.1自流灌溉取水方式设计

2.1.1无坝取水

在进行无坝取水设计过程中,本工程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建闸,将河道水流以及进水闸的夹角设计为30~45度[1]。有效控制水渠道水流的平稳程度,尽可能降低水流对引水口造成的冲刷,增加引水量。

2.1.2无坝取水

由于该县部分灌溉工程所处水位以及地势较低,很难满足灌溉自流引水的要求,因此进行了节水坝以及低坝设计,进而提高该地区的水位,有效保障灌溉饮水量。

2.2灌溉渠道设计

2.2.1设计原则

(1)因地制宜。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区的地形、降水量等挑选合理、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展开综合分析,随之开展详细的规划设计。本文以新疆境内的某县为研究依据,在该县境内小型农田水利进行规划时,综合调查各行业水资源需求量,其中,农业用水量最高,达到42374.42万m3,工业生产需水量为1460万m3,生活用水量是570.03万m3。具体进行设计时,要重视选用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本地区的用水需求、地形、气候情况等,合理选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完成规划设计。(2)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进行修建时,要将该县支柱型农作物当作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的服务对象,以此保障本县农业及经济更好地发展。

2.2.2确定引水量

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时应合理确定引水量,也就是说要确定合理的灌溉综合流量。在进行引水量的确定时应充分考虑灌溉当地的气候条件、水源田间、渠道长度、农作物种植类型及种植面积、降雨量等因素。

2.2.3断面设计

在确定引水量的同时应进行断面的设计。在进行渠道横断面设计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渠道比例,保持渠道坡度与所经地面坡度相同。在进行渠道纵断面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渠道的高程进行渠道高程线的绘制。在此基础上,根据水流的具体情况以及渠道底部的比例来进行渠道水位的设计,之后根据设计好的水位来进行加大水位线的设计。在实际检查过程中还应根据渠道坡度的变化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合理确定渠道纵断面的高差及位置。

2.2.4节制闸的设计

在进行节制闸的设计时,应保障渠道的最小流量可以达到渠道的引水需求,并且能够保障正常流量的水能够向下配水。通常将节制闸设置在泄水闸的下游以及分水闸处,以保证分水以及泄水。除此之外,节制闸也可设置在渡槽的上游以方便检修和输水流量的控制。

3设计恰当的节水灌溉工程

3.1合理设置引水渠

该县已有渠系通过一段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与之相配套的渠系系统。本次设计从灌溉系统安全性角度入手,所设置的渠线基本沿着原有渠线或现场勘查情况挑选最合理的路线。对纵断面实施设计时,要依据实地放线材料或渠道周边地形,在保障渠道不会发生冲刷的状态下加大流速,降低整个工程造价。由于混凝土U型渠道的壁厚是2.8mm,水泵流量处于0.207m3/s,流速为0.55m/s,渠道的断面深度及宽度均是0.7m。

3.2合理配置沉砂池

该县的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水源是渠道水,处于洪水期水流比较混浊,这些水内具有较多的泥沙。因此,必须设计恰当的沉砂池,兼做蓄水调节池使用。本次设置的沉砂池主要有分水闸、吸水池等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对滤水墙展开建设。

3.3合理布设节水灌溉设施

在泵房内设计首部枢纽,水源首部主要组成设备为卧式离心泵、控制阀等。为确保水利工程顺利投入使用,在不同级管路凸起处设计进气阀,保证设备可以及时将管路内的空气排除,以此达到正常的供水要求。同时,为方便对管道进行安装和检修,干管及分干管均沿着原有道路和林带展开铺设,管道的承压控制为0.4MPa。支管选择0.25MPaDe90Pe软袋,而利用φ16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作为毛管,其中,PE软管设计在垂直分干管之上,通过专业的PE管件实现连接。

3.4设计田间灌溉工程

3.4.1灌水设备设计

该县设计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服务范围达到2002.07万m3,共设计30个滴灌系统,其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辣椒、番茄等。滴灌带严格遵循一膜一管、一管二行的要求完成铺设。

3.4.2设计恰当的灌溉参数

依据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规范要求可知,该县水利工程灌溉保证率应大于90%。本文设计的滴灌系统其水资源利用系数定为90%,设计月平均耗水强度Ea=6.0mm/d,该观其选定φ16单翼迷宫式滴灌带,滴头之间的间距控制0.3m,流量设置为2.0L/h。通过灌水周期求解公式T=mmax/Ia,计算出周期为4.08d,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舍去,取4d。

3.4.3首部枢纽设计情况

滴灌系统首部主要由泵房、过滤设备等部分组成,水资源通过沉淀处理之后,利用输水管输送到下部系统的首部。(1)合理设置泵房。泵房设置在整个滴灌系统的首部,其尺寸应满足控制阀、配电设备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为泵房设定管理房,以此满足设备的安全、检修和管理需求。为确保泵房管理的美观性,泵房的面积与结构要保持一致,在其外观喷绘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相同内容,达到大力宣传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的目的[2]。(2)选择合理的过滤设施。各地区灌溉系统使用的过滤器应根据其流量确定,所选的过滤器过流能力应超过灌溉系统的20%。依据小型农田灌溉工程情况,如果灌溉田地使用地表水时,首部运用砂石+网式的过滤器,过滤器型号由灌溉系统的流量确定。

4滴灌工程注意事项及效益评价

对滴灌工程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依据实际工程概况及所处地区的特点选择合理的管线。必须注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不能一味保守,要展开创新设计,在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选定最佳的设计方案。此外,也要重视挑选壁厚均匀度好、抗堵塞性能强的管道。加之,要合理设计滴灌管线,具体施工中,要将滴灌工程是否便于施工及其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考虑在内。借助高效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水利资源利用率,也能提升农作物产品,展现出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投入运行之后,可以大大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从而满足农业灌溉及农作物生长的实际需求,达到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效果。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情况,有效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的需求。项目正式推行以后,有助于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灌溉区域的农业生态系统获得明显的改观,达到保护水资源和保肥的目的。此外,依托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提升农民及农业的收入,进一步带动相关产业更好地发展。

5结语

总之,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是做好农田灌溉的关键,也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其对合理分配水资源意义重大。本文以某县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该县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原则,进一步阐述田间灌溉工程各部分设计情况,并分析这种规划设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一定指导。

参考文献

[1]史静静.村级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方案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灌溉工程范文7

关键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渠道防渗;喷灌技术;滴灌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是应对我国特殊气候环境与复杂地质环境的重要项目,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是协调农业发展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受到地域气候的影响,各地区降雨分布并不均匀,必须从农业生产角度出发,保证水资源充足,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因此,农业水利灌溉系统有待强化,要加大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措施的研究力度,制定有效的节水方案,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灌溉的作用。

1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模式

1.1渠道防渗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有效节水,必须做好渠道防渗工作。渠道输水是水利灌溉工程输水的关键方式,然而渠道渗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特别是传统土渠输水,渗水情况非常严重,渠道输水流失大[1]。近年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技术得到创新,施工结构与材料等优化,渠道防渗能力也明显提高。当前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所应用的防渗材料类型与防渗处理日益多元化,如土料压实处理、塑料薄膜防渗处理、三合土护面处理等新技术被广泛使用[2]。实践证明,渠道防渗技术可以在农业水利灌溉过程中有效控制输水渗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使输水效率与安全都得到了保证。

1.2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以喷洒灌溉为主,借助动力机、管道以及水利工程专用水泵等设备,通过水自然落差的方式及时完成水利工程灌溉,随后再借助喷洒器将水流调整为细小水滴加以喷射,以此达到均匀灌溉的目的。喷灌系统所应用的设备比较多,如水源工程、管道、控制设备、动力机等[3]。喷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分为三种系统,一是固定式;二是移动式;三是半固定式。固定式系统只有喷头灵活移动,移动式系统动力机、喷头等均属于灵活移动设置,但是水源固定不动,半固定式可移动组件包括喷头与喷头支管,其余不能移动[4]。

1.3滴灌技术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滴灌节水技术,主要根据灌溉具体需求,对需要灌溉的区域制定滴灌计划,并且于毛管与低压管道系统安装灌水器,这样就可以实现水源均匀滴入作物区,沿着作物根部区域提供充足水分。滴灌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首部枢纽;二是管道;三是滴头。相比于其他灌溉技术,滴灌技术灌溉量小、灌溉时间长,同时能够根据农作物需求设定灌水周期[5]。灌溉全程自动化管理,既可以对灌溉量严格控制,又能够节约水源,整体来讲节水增产效果十分明显[6]。

1.4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的节水出发点同样是以作物需求为主,借助灌溉系统中的管道系统覆盖情况,在灌溉区域管道安装灌水器,按照作物生长需求对水流进行分流控制,将水源直接输送至作物根部。对比喷灌、滴灌与传统灌溉技术,微灌技术对局部水分灌溉控制更到位。微灌系统灌溉处理,需要四方面的支撑,一是水源工程;二是首部枢纽;三是输配水管网;四是灌水器[7]。微灌技术可以灌溉到每株农作物,这样就可以做到以最少的水分维持农作物生长需求。微灌技术主要以管网供水为主,灌溉操作便捷,并且灌溉率比较高。

2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难点

首先,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处理中,虽然接触很多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同时应用一些新设备,但是整体来讲革新力度小,特别是节水效果比较好的喷灌、滴灌或者微灌技术,以示范工程灌溉为主,同时集中在经济作物方面,还需要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扩大微灌、滴灌等技术应用规模[8]。其次,当前的灌区运行过程中,虽然逐步渗透了节水灌溉理念,但是却存在很多方面的纠纷或产权关系争议,继而导致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节水灌溉管理中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灌区管理中还存在政企管理分割不明确的情况,虽然制定了监督管理机制,但是落实不到位,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各方面调度不到位,影响到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效果。最后,水资源节约意识有待提高,尤其是水资源丰富地区,节水积极性需进一步提高。加上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资金投入力度小,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属于资金消耗大的工程类型,并且后期维护费用高。加上部分灌区维检不及时,部分建筑老化失修,水利灌溉的面积减少,灌溉效益降低。农业发展速度加快,对灌溉需求增加,但是新建灌溉节水工程与现有灌溉节水工程衔接不到位,资金压力大,限制了灌溉节水工程发展速度[9]。

3农业水利灌溉工程中的节水措施

3.1落实可持续发展策略,统筹规划灌溉工程节水

对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来讲,节水工程的设计,是灌溉工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农业发展需要以及水利灌溉工程实际情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对灌溉工程节水处理进行统筹规划,科学改善农业水利灌溉缺水现状。农业生产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粮食产量,水利灌溉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抗旱、科学用水,保证农田经营。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必须不断研究灌溉技术,扩大灌溉面积,同时还需要在现有农田灌溉基础上节约用水,协调农田生产面积与水资源紧缺的矛盾。真正认识到资源型节水的重要意义,灌溉工程节水并非单纯的工程或者设计问题,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

3.2合理规划水利灌溉区域,优化灌区可供水资源分配

通过对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现状的研究发现,虽然部分区域引入新的灌溉技术,设计节水灌溉系统,但是实际实施中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水利灌溉区域合理规划,根据灌溉工程灌溉能力与覆盖范围,积极对灌区可供水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对于灌区地面水,灌溉的分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区内拦蓄;二是区外引水系统。积极整理灌区可供水资源管理资料,在科学利用地上水资源基础上,对地下浅水层加以利用,打造调节水库,通过降水补给、排水沟渗漏补给等方式,及时为水利灌溉节水工程补给。灌溉区外的地下水补给,以人工回灌形式为主[10]。根据农业灌溉需求对灌区的水源进行统一分配与科学调度,通过有效的分析实现水源的均衡利用。充分利用开采布局条件,科学控制地下水开采强度,根据地下水补给量计算规划补给区域。以冲积平原中下游区域为例,因为该区域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这样就需要对上游引水科学控制,观察外引水源情况,若达不到灌溉标准,则可以借助井灌的方式,打造以井补渠结构。但是如果地下水利用超出开采范围,则需要减少上游饮水,利用蓄水工程的建设,及时对地下水进行回灌。

3.3因地制宜推广节水技术,实现灌溉渠道系统化管理

农业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的实现,节水技术是关键。结合上述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目前灌溉区域节水技术类型多元。节水技术的推广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与用水需求等,推广微灌、滴灌、喷灌等技术。打造更完善的节水灌溉模式,尤其是对微灌、滴灌等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了灌溉节水的优势,低压、节能,还可以实现多目标同时利用。基于此,对微灌、滴灌等技术进行产品标准化处理,并且提高自动化管理水平。当然水利灌溉工程中,灌溉渠系统化管理同样至关重要。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是水利灌溉工程节水管理的主要方向,并且对渠道施工材料进行升级。根据地面灌溉情况,制定精细化灌溉方案,同时加入激光控制平地技术,对地面灌溉现状进一步改善,科学控制田间灌溉水源,遵循适时适量原则,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3.4借助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灌区信息化管理水平

节水策略的实施与节水效果的提高,都需要从现代化信息管理方面着手,通过有效的管理监测系统,对水资源科学利用。如地下水监测系统、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等。参考地下水监测系统的设计,主要目的是帮助水利灌溉工程对灌溉区域地下水变化规律及时掌握,同时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地下水监测系统,能够随时观察地下水的水位、水温与水质等参数变化,并且在数据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下,自动存储监测数据。此外,部分水利灌溉工程还需要增设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以远程监测为主,随时了解自然河流、人工运河等的水文情况,通过对水源变化的分析,及时对洪涝事故等进行预警,有效规避水利灌溉工程经济、人员等损失。山西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黑龙江省国家自然保护区水文监测、长江流域河道水位监测系统,均是成功的水文监测工程。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设计,目的是帮助水利灌溉工程对灌溉区域的土壤墒情进行监测,该系统可以做到长时间连续监测,及时整理监测数据,根据监测结果对土壤水分传感器灵活布置,随时了解土壤剖面水分变化。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还具备土壤温度监测、土壤电导率监测、土壤酸碱值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空气温度与湿度监测、光照强度监测、风速风向监测等功能,对灌区进行全方面了解,为灌区的科学管理与节水方案调整等提供参考。科学设置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根据IC卡刷卡取水与用水的方式,精准计算用电量、用水量,方便农田机井的费用结算管理,同时还设置了防盗报警功能与远程监测功能,随时对灌溉区域的用水总量进行掌握,精准分析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为调节水资源分配提供帮助,辅助水利灌溉工程制定针对性的节水措施,真正提高水利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率。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集潜水泵、电表、水表/流量计、水务局监控中心、村管理站等于一体,在云服务器的支撑下,有效管理与控制农田机井灌溉工作。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灌区供水远程控制、闸门远程启闭、渠道/水池水情实时测报、用水量自动采集和图像实时监控等多项功能,达到了节约灌溉用水和科学、高效管理灌区的目的。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为确保灌区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用水效率和保障灌区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5建立水利灌溉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灌溉节水投资稳定性

通过对水利灌溉工程的研究与节水难点的分析,发现当前的水利灌溉工程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并且资金链不够稳定,导致新旧灌溉工程与节水系统衔接不及时。面对这种情况,必须对水利灌溉工程布局作出调整,突出节水重点,适当减少冗余项目,并且积极将节水新技术的应用示范规模扩大。提高全民节水意识,使其认识到粮食安全、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生态安全等的重要性。借助国家对水利灌溉工程投资数额增加的有利条件,及时丰富灌溉节水项目建设内容,尤其是扩大节水灌溉工程的覆盖范围,增加新技术应用示范点,以此来放大示范效应。调动农民参与灌溉节水的主观性,为新农村建设与农业水利灌溉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示范项目投入重视的同时,还需要从财政资金方面制定保障方案,并且科学调整灌溉区域资金投资比例,做好配套资金落实工作,在此基础上,对节水水权等进行妥善处理。

4结束语

灌溉工程范文8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但是仍存在很多因素制约着我国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然因素。在我国的干旱地区,比如新疆地区、西北地区等,这些地区处于我国的干旱地带,而且地下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土壤的盐碱度较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也给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为此,发展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需先克服自然环境带来的巨大困难,帮助这些不能耕作的地区,达到可耕作的条件。除了水资源和土地盐碱度的问题,还受到天气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影响;除了自然环境的制约外,技术上的难题也会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恶劣的自然环境会给节水工程的建设增加难度,拖慢节水灌溉工程的进度,即使在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会给节水灌溉工程带来损害。地质因素、气候因素、技术难题及其他不可预料的因素,都让我国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施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建设之前对所要施工地区的地质有一定的研究。在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除了需要解决遇到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外,还需要施工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施工过程中地质的变化能够合理解决,这对施工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节水灌溉的施工工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对地形掌握不准确,或者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达不到技术要求,都会给节水灌溉工程的施工带来巨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干旱且地形复杂的地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还要解决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因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以及在施工过程中问题的不可预警性,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和完善施工的专业性,成为节水灌溉工程施工管理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加强策略

2.1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施工管理制度

要想提升我国环境恶劣地区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施工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我国在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在面对比较恶劣的环境和复杂的地形时,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承受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随时面对可能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对施工人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的制度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统一指挥和安排,集体化行动,严格服从项目工程人员的管理安排,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作业,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有序性。对施工人员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还能避免施工人员混乱,拖慢整个工程的进步,同时保证施工人员都能按照作业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是一项造福百姓的福利工程。因此,必须要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在建设完成后,能够真正造福一方,并能给施工地区带来长久的利益。加强工程建设中的管理机制,还可以增强施工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中的工作凝聚力,增强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施工过程的有条理性也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避免在施工的过程发生意外事故。

2.2提高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克服困难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具有主动性,因此需要提高施工项目中施工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样以后在面对问题时就会具有主动意识,积极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提高施工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对施工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专业技术的提高,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确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使施工人员对其管理心服口服。在专业技能方面,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技术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学习地质知识和气候知识,以便以后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沉着应对;施工人员也需要不断加强自己在施工方面的技术,同时也可以拓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知识,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或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时,能够尽快找出解决方案。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能保障工程建设更加快速、有序地进行。因此,提高节水灌溉工程中所有人员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质量,还可以加快我国干旱地区的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