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事业管理范例

公用事业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1

1、物业管理公司没有实权。但是却是承担责任的主体

按照相关的规定,一个地方的生活基本设施,比如供水、供电以及通讯等这些属于公用事业范畴的事项在本质上并不属于物业管理的范畴,但是由于许多客观原因,能够更好地管理,导致物业代替公用事业做了许多不属于物业管理的工作,比如电费水费的代缴代扣,水、电线的安装维护等等,这些工作对于物业来说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久而久之,很多业主都认为这些工作都是物业分内的事情,一旦发生故障就会找到物业,物业就为此担责,在公众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背后的公用事业却不受其影响

2、在物业纠纷中,公用事业占据主动权

笔者在对公用事业行规的调查中发现,在一条“违约责任”中,全部责任都是“对方”承担,而自身却没有任何的责任。也就是说,当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公司有矛盾冲突的情况下,通常是公用事业占据主动权。比如在一些供电局线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变频泵损坏,客观来说,这应该属于供电局该承担的责任,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会说他们对企业没有赔偿的责任。在公众的眼中,物业管理只是一些企业,而公用事业代表的政府。除此之外,由于市面上各个物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导致物业和公用事业之间的地位不平等,持有的信息也有很大出入。当两者共同处于一个矛盾中时,物业自然而然就处于弱势。

3、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当前公用事业和物业之间的矛盾深化,客观来说,就是国家对公用事业的监督机制有缺陷。由于公用事业代表的是政府,很多所谓的监督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进行深入的追究。同时,也没有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制度要求公用事业定期地公开权力行使范围、责任以及义务等,导致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之间的霸王条款横生,阻碍了物业的发展。

二、构筑物业管理和公用事业之间的新型关系

长期以来,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矛盾,主要包括: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物业的管理职能削弱、责任不清、公用事业的垄断地位、监督制度不健全以及公众心中的物业管理形象的恶化。这些都是导致物业不能取得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完善和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开创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的新格局。

1、充分利用《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开创新型关系

《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明确地说明公用事业和业主,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首先,两者的责权分明,物业管理不用再给公用事业“背黑锅”,而是严格按照相应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责任的划分;其次,物业管理将不再无条件地对相关管道和线路的维修和维护,也不再向用户代扣代缴相应的费用,而是要求公用事业对相关管道和线路的维修保养及相关费用的收取,进而明确各自的责任;最后,由于物业管理区域中相关的基础设备的直接受益者是业主,在有纠纷出现时,业主需和公用事业单位直接协商,避免了物业管理公司的“不作为”现象发生。

2、构建公用事业和业户之间合同的新型关系

公用事业单位向业户提供服务,业户向公用事业单位缴纳相应的费用,双方构成买卖关系。因此,利用合同建立起互惠互利的买卖关系,而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有风险发生,双方都应该积极主动的承担自身的责任,摒弃当前普遍使用的格式合同,隐形霸王条款等,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所以,构建公用事业和业户之间的合同新型关系,不仅有利于公用事业和业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避免了物业在这中间的尴尬位置。

3、构建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之间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

在传统的公用事业和物业之间的关系中,物业管理通常是无偿向公用事业履行一些业义务,不仅自身没有保障,而且当有纠纷发生的时候,物业还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中明确地指出,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鉴于两者的工作范围和服务对象存在交叉,而物业管理又是公用事业的一部分,故可以构建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就能够更好的避免“持强凌弱”的现象发生,从而构建公用事业和物业管理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结语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革新进化,公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不断革新,对自身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化,努力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以此保障公用事业单位的长久健康发展。基于此,有必要对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进行立题研究。

一、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粗放,管理机制不健全

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对内部资金进行管理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国也出台了不少的相关条例来规范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但各级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出现资金管理效果不明显、效率低。各级公用事业单位未能结合我国的相关条例并结合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漏洞,相应的银行存款制度以及现金管理制度等并未建立完善,资金往来账目不清,存在“小金库”现象,账目与实际不相符等问题。另外,在支票管理方面不严谨,影响了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造成资金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由于公用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比较复杂,具有自收自支与分散性的特性;所以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益很大一部分取决于预算外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最后,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到其预算超支的可能以及出现经费相互挤占挪用等。资金管理具体实施不到位,就无法对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控,使得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2.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

通常情况下,是由职工代表大会来监督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管理,但是其职工代表大会与公用事业单位都是在同一个级别的党政领导下的,基本没有实质性的行政监督权力,基本是形同虚设。所以若想对公用事业单位得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做到实质性的监督,应该调请上一级的财政单位或审计单位来折行,但是,上级的财政单位也有其岗位的工作职责,无法做到时时对其下级公用事业单位的监督与控制;因此,目前大多数公用事业单位存在资金规划使用不当、审批程序不严谨、资金浪费等不良情况。

3.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体现出财务控制的意识薄弱,财务作用被淡化

从所周知,我国的公用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不以盈利性为目的的组织,长期以来绝大部分公用事业单位认为其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只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对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等工作以程序性方式来应付,对财务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即在公用事业单位中其财务作用被淡化。大多数情况下,公用事业单位的各项费用大多数是实报实销。在公用事业单位中对大多专项资金的申请以及使用未能做到严格的审核、管理;简单的把该问题当成其财务的内部问题进行走流程,完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发挥出财务管理的职能在公用事业单位中起到作用,形同虚设一般。

4.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缺乏规范性和连续性,资金的管理风险较大

年初时,公用事业单位会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本年度的项目资金,然而,在上级财政部门将项目资金下发到单位之后,该项目资金的规划使用进度与项目的具体实施进度常常出现不相符,即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开支缺乏规范性与连续性。特别是年尾时,大部分项目完工后,公用事业单位一般会结余有一小部分资金,该小部分资金若不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会成为呆账,常此下来存留在单位账上的余款会越积越多。实际上大多数公用事业单位能申请下来的资金总额还是不足的。此外,当前大部分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监督还未建立起现代信息化系统,财务资金的收入与支出没能第一时间进行追踪,存在较大的资金使用风险。通常是下级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使用中出现了问题未能及时解决,而上一级的财政监督部门未能很好的对财务进行监督的职责。

二、完善和提高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效益的对策

1.完善资金管理的控制机制

要想公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得到规范化、标准化;就需要建立起一个资金管理制度与管理机制,不断的完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来促进其财政内部资金的合理规划与使用。科学的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制度,是保障预算资金得以发挥出最大效益的前提。公用事业单位应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营,制定出一些明文条例来规范资金的使用,让预算资金按明文条例的规定来支配。对财政资金得审批机制进行革新、完善,做到严格控制财政资金的开支,以此同时,对自身资产的折旧额度进行登记入档。另外,公用事业单位要树立起科学的战略发展目标,把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作为首要目标,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与公益效益,让财政资金物尽其用,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的健康、高效发展。

2.建立确实可行的监督机构,确保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急需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来强化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合理配置,促进公用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即:拿多少钱,要办出多少事。其一,在权限上要授予该监督管理机构(即:职工代表大会)对资金监管的绝对权,并要求公用事业单位向职工代表大会对资金的使用动态进行第一时间的实时汇报,尽量让基础的员工也享有监督权,进行时时监督。其二,公用事业单位自身内部也要建立起资金监督小组,对自身单位资金的变动进行控制,支出要经过审批,入账要对号入档登记;对于数目较大、高额的采购有必要运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严格监督控制资金变动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

3.强化财务管理在公用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事实证明,有效的资金管理离不开强有力的财务管理人员即公用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对于资金流的运作从根本上来讲可以说是公用事业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情况的一种反馈,用某种意义上来讲公用事业单位的业务工作是否合规,也是可以从其资金的开销情况来审核。因此,要增强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增强对财务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是当前强化我国公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另外,努力规范内部的财务管理体制,强化资金使用小组的责任意识,建立专项小组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基于以上,公用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部门要尽最大努力对资金进行全面监管,

三、结语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单位资金的科学管理是越来越重要。公用事业单位应不断的深入研究不断加强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内部资金管理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意识;以此来确保公用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龚泽.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会计师,2018(1).

[2]曾足矣.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44-145.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工程管理;讨论式教学;教学模式;教改措施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讨论式教学法最初始于德国,至20世纪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成熟的教学方式[1]。作为一种现代欧美大学的基本教学方法,研讨课近年来业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广泛关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改措施[2]。从2003年开始,清华大学率先在大学本科的新生课程中了开设“新生研讨课”,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了“专题研讨课”。讨论式教学法在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之间扮演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工程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建筑业和房地产两大产业,服务产业管理、市场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四个层次,培养既懂工程更精管理,工为基础、管为核心,具有专业核心能力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因此,该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单纯采用讲授的课堂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校工程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从学科性质来说,虽然国内很多高校把工程管理专业界定为工学学科,但其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很多课程具有管理学、人文社会学的特征,如国际工程管理、工程招标投标模拟、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课程。管理学及人文社会学与工学、理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其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采用传统讲授的方式无法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的求知欲难以被激发,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它是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4]。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模式研究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讨论内容设计

讨论内容要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5]。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在传授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讨论的方式进行知识拓展。讨论的内容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去应对的。这样的讨论不仅具有思考价值,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其中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课程、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国际工程管理方向课程和物业管理方向课程。讨论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什么样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呢?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学生对问题的兴趣产生于个人体验与所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联系[5]。如果讨论内容能够和当下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相联系,或者和某一学科前沿领域相联系,那么学生对问题的关注度将大大提升。目前,工程管理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自2013年以来,PPP相关政策密集出台。2015年4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保护特许经营者合法权益。PPP不仅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其投融资机制问题,从法学的角度讨论PPP项目争议解决办法,也可以从管理学的角度讨论其发承包模式。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方向课程都可以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出发,针对这个热点设立相应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形成横向课程之间的交叉与关联,让学生全面掌握现行的PPP模式。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组织设计

确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讨论主体。在讨论式教学法的新理念下,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记忆,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建构,这是一种交互作用。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在西方有广泛影响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过程中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6]。建立提问—倾听—回应的讨论机制。正如帕尔默所说的那样,如何提出问题会对讨论产生很大的影响,讨论会因此变得毫无进展,也可能因此变成充斥着整个房间的深入、相互的对话[7]。能够维持讨论的动力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要求讲出更多证据的问题;(2)要求进一步澄清的问题;(3)开放式问题;(4)把各个发言联系起来提出问题;(5)假设的问题;(6)因果相关的问题;(7)进行概括总结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讨论式教学法普遍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师提出与讲授内容相关的开放式问题,学生课后独立思考与分析,再通过课堂反馈进行答辩。在答辩过程中,教师和台上的学生、台下的学生与台上的学生又可以形成面对面的提问—倾听—回应的讨论过程,这种情境下的提问可以要求台上的学生讲出更多的证据或进一步澄清。倾听是讨论式教学法中维持讨论连续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倾听可以了解发言者的观点,继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得讨论具有发展性。没有回应的讨论是无效的,教师积极、适时的反馈有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建议、提醒、引导、赞美等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与信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构建创造性分组的讨论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讨论式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角色相同,地位平等,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的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工程管理栋梁之才,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3年,《现代工程管理人才“一体两翼”型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专业围绕知识集成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改革过去以教材—板书—考试为主的知识传授型应试教育模式,建立从问题、项目—研讨、训练—形成知识、综合能力的“开放式、引导型、研讨型”人才培养教学新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目前实行的讨论式教学法的课程主要包括:大学二年级开设的工程管理概论、房屋建筑学与规划,大学三年级开设的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国际工程,大学四年级开设的房地产估价、工程项目投资决策与造价管理。为了解讨论式教学法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应用中的实践效果,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58名大四学生参与了无记名的问卷填写。该问卷主要包括讨论式课程的选用、讨论内容的设计、讨论形式的组织及总体学习效果四个方面。在讨论式课程选用方面,66%的学生选择了方向课程,34%的学生选择了平台课程,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方向课程比较适合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参与方向课程的讨论,将更有利于讨论式教学法的开展,也验证了“讨论内容要设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思想。对于课程在哪个阶段开展比较能够接受,43%的学生认为是在大三阶段,45%的学生认为是在大二阶段,只有12%的学生认为是在大四阶段。大四阶段很多学生开始找工作,保研的学生按照前三年的成绩排名也基本确定,因此无论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还是传统授课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专注力并不高,只有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安排方向课程进行讨论式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讨论内容的设计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讨论内容的难易程度为适中。而在具体内容设计方面,64%的学生希望包含热点问题和传统问题,并且热点问题多于传统问题,如图2所示。这一调查结果也验证了“讨论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一思想,但同时要注意热点问题与传统性问题的比例分配,保留部分经典的传统性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讨论形式的组织方面,大部分学生支持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并认可在分组过程中采用优劣互补的方式。在讨论反馈方式方面,52%的学生选择了课堂一次答辩,21%的学生选择了仅提交报告就可以,27%的学生选择了课堂二次答辩,如图3所示。课堂二次答辩只是一种督促学生完成知识更新的具体措施,如果能在课堂一次答辩过程中,建立提问—倾听—回应的讨论机制,完全可以不需要二次答辩。而仅提交报告的形式,则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并不适合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方面,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式教学的态度是积极和一般。72%的学生认为讨论式教学的学习效果好,28%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一般。这也说明目前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各类课程在组织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需要任课教师进行科学优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效果。

四、结语

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贯穿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将传统的教学知识体系从结构上进行改良,融入当下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在教学手段上,让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实现互动式的教学场景。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表明,讨论式教学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需要任课教师在讨论内容及讨论形式方面进行科学优化。

参考文献:

[1]汤鸣.专题研讨方法论[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96-100.

[2]白福臣.德国大学的研讨课教学模式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254-254.

[3]蓝江桥.浅析研讨课的教学方法[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06,20(3):219-220.

[4]刘国福,杨俊,熊艳.本科生专题研讨课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63-64.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4

1.对企业发展和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更新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发展,只要各个部门都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促使企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使各个部「刁在科学的指导下不断地挑战自我,提高本部门的发展。同时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优化和更新,使企业的生产系统在现代高科技的支撑下不断地提高,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的决速发展服务。工业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发掘企业的生产潜力

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发掘企业的潜在市场和发展能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大都是保守主义,没有广阔的市场眼光和市场冒险精神,而采用工业工程管理,则可以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对企业进行市场评估和前景研究,不断地发现企业的潜在市场,并敢于尝试,敢为人先,引领企业在工业工程的管理下不断地法杖和壮大。

3.工业工程管理可以节约企业生产资源,减少资金浪费

随着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每天都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进行产品生产。而这一过程的资源如果得不到合理控制,便会造成极大的资源和资金浪费。采用工业工程管理,可以对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合理使用,从而节约大量资源,减少企业资金浪费。这种管理理念不仅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节约资源,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企业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工业工程管理下,建立相应的培训班对企业的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并组织人员向工业工程管理先进的企业单位取经,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地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形成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在此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团结同事,积极维护企业的信誉,那么便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工业工程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展望

1.更新的方法不拘于形式,要采用多种革新形式

在革新的过程中要牢记工业工程管理的核心,革新要从整体上把握,而不能拘泥于个别部门或制度,要练就成熟的工业工程技术来减少资源的浪费,好的革新方法要得到及时的推广,充分的发挥由点带面的作用。

2.工业工程管理需要长久作用,要有坚持下去的精神

工业工程管理在企业中不可能一毗而就,需要所有人员的不断适应和习惯。应该让企业的人员全一起学习工业工程的理论和工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投人一定的时间和资金,还会遇到不理解和反对。但是若如能坚持下去,必会给企业注人新鲜的血液,给企业带来活力。使企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3.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带动企业人员的积极参与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5

合同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法定依据,只有认真对待合同、周密签署合同、自觉遵守合同,企业的信用管理才能获得法律上的保证。企业在签署合同前,必须认真进行前期谈判,在研究好重要条款的同时,不放松每一个细节,确保合同内容的严谨性。严格履行合同评审程序,按照评审内容、标准和要求,将合同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部位逐一审查,防止不完善或不合法的条款出现。在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时,注意寻求债权保障,将最坏的结果考虑到位。对部分下浮比例高、垫资量多、材料价格固定风险大、付款进度慢的项目,更必须充分调研,谨慎行事,决不能盲目拍板。按照“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少数信用度差、履行约定能力弱、不具备合作条件的客户坚决地予以放弃或淘汰。

2紧抓信用管理枢纽性环节,力争将施工中的每一项精细化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信用管理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强化跟踪,严密监督,科学控制,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市场形象。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资金是任何一项工程又好又快实施的重要前提,直接决定着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成效。企业应按照合同的约定及时拨付材料款,保证材料商的资金回笼和周转,避免对方因资金不畅而影响诚信合作的主动性。应充分认识到农民工在企业信用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坚持以人为本,以诚待人,在认真考勤、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大力开辟农民工工资发放“绿色通道”,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切实增强农民工的企业归属感和对企业忠诚度的认同感。

二是严格印章管理。印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凭证,是信用管理的法律“闸门”,印章的使用是行使信用管理权力的法律体现。施工企业的特点之一是项目部使用章印频繁,而项目部章印的法律责任等用于公司的行政章印和合同章印。因此,应遵循“确保安全、程序规范、责任明确、有据可查”的原则,严格审批章印制作及公证程序,并实行专人统一保存、统一管理、统一备案。任何分公司、项目部签定劳务合同、设备租赁合同、材料供应合同,章印使用均不得自行其是,必须统一由企业指定部门把关扎口,并履行批准、核实手续。建立健全印章使用登记制度,确保将印章使用的内容、范围和审批人、经办人、使用时间等信息一一记录,以备查询。

三是致力质量安全。质量是产品的根本,安全是最大的效益。质量、安全是信用管理在施工现场的两根主线。围绕质量信用管理,必须大力倡导争优夺杯创品牌活动。严把材料选择关、严抓关键工序关、严格细部到位关是创建品牌的硬件之要。依靠技术、崇尚科学、优化方案是创建品牌的软件之举。只有通过创建省市乃至部级工程质量奖项,才能不断锤炼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弘扬企业信誉。围绕安全信用管理,必须突出开展文明施工、标化管理塑形象活动。文明施工与安全管理是相辅相成、相得盖彰的关系,企业对场地道路的硬化、临时设备的规范、现场扬尘的净化要高标准投入,对标识标志、机械电气及一切安全防护要科学投入。要通过开展创建标准化工地、创建省市文明工地活动,塑造企业外在形象,赢得业主在社会上的口碑好评。

四是确保合同工期。能否按时完成工期直接影响到业主能否按时投产运行或准点交付客户使用,是衡量施工企业信用水平的直观表现。为此,首要是合理确定工期。无论何种原因,工期确定必须综合参考定额工期、季节性影响、施工环境等因素,切不可受业主无理要求或地方政府的政治要求盲目缩短工期。其次是加强任务考核。科学分解阶段性工期,强化阶段性任务督查与考核。根据实际进展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保证每一个阶段工期完成的可行性,积小变为大成。再次是确保计划工期。要打足人力,保障物力,科学穿插,合理调度,加强协调。尤其是突出施工队伍的满员操作,材料组织的及时到位,多工种的流水作业,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返修,千方百计为客户分忧,全力以赴甚至牺牲效益确保合同工期。

3紧贴信用管理长远化发展,力争将信用管理的可持续效应发挥到极致

建筑业经济正不断加强信用功能,彰显时代特征。夯实信用管理基础并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三个内容。

一是丰富并稳定信用管理信息库源。制定并执行经理层、市场拓展部、材料供应部、劳务用工部、分公司及项目部等层级信息采集制度、集体分析评审制度、实时跟踪优化制度、定期归档考核制度,力求信息的全面性、动态性、准确性。

二是发挥客户信用档案的实践作用。按照“分类对待”的原则,对所有合作客户进行“常态式”、“扫描式”评判和筛选,为企业打造一个信用业绩突出、信用效益优异的优质客户群。对信用好的开发商或投资商,紧密跟踪其市场,主动与其对接沟通,争取二次或多次合作;对信用好的材料商,应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稳定供货渠道;对信用好的施工班组与其固定合作关系,优先安排进场施工。对一般性的客户,不断与其磨合,努力改善合作关系。对淘汰性的客户,毅然决然地与其断绝关系。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公路施工;施工作业计划;技术;资源;管控;措施

1施工作业计划的内涵与类型

施工作业计划,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达成相关的经营目标,充分开展人、财、物等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应用,进而周密制定相关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确保按计划达成相关目标的管理技术或者方法。施工作业计划是进度计划的一种,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构成要素,并且需要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等进行动态调控,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通常情况下施工作业计划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技术复杂情况、施工规模以及工期、承包单位数量等不同来赋予不同的表现方式。主要可以分成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专业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不同的进度计划类型的特征也不相同。比如从性质方面来进行分析,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专业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性质分别为工程项目总进度、单位工程施工进度、单位工程中专业过程的施工进度、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进度。按照编制单位分类,上述几大类的性质则分别为指挥部、总包单位、设计院;工程处、队;专业队;施工队等等。可见不同类型的施工作业计划,按照不同的角度分析内容也千差万别、各有不同。

2公路施工中如何运用施工作业计划及相关建议

施工作业计划是公路施工中一项重要的基础项目,主要是基于工程施工目标和规划,进行的分阶段的进度安排等,将工程任务层层分解和落实,进而保证各个分阶段项目有序推进,确保有效协作配合,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能。施工作业计划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组织设计原则来进行制定,据此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动态调整,最大限度保证工期,减少成本、确保施工质量。加强公路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编制与实施,一方面可以确保施工进度有序推进,保证既定目标的有序达成。另一方面可以结合施工要求等全面加强过程中各类要素的科学调动与调剂应用,进而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浪费,盘活资源,创造更大的效益,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公路施工的其他关键领域,提高公路施工综合效能。在公路施工具体过程中施工作业计划的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作业计划流程管控。通常情况下施工作业计划有一定的安排流程,首先是公路施工工程队负责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然后工程队长审核后进行逐级上报,最后按要求予以下达和实施。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①施工具体负责部门需要结合整体的进度要求和具体的月度进度计划指标等,总结上一阶段的施工进展具体情况,然后确定这周的具体施工计划任务指标。具体周计划指标确定后需要对公路施工的具体项目对应的实物工程量进行核算分析,然后按照相关的要素(主要包含劳动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等对每一个施工项目所需的劳动工日、机械台班量、台数等精确确定核算。②需要对公路施工项目的日进度进行详细地分解,按照确定的相关机械、人工等数量和价格等,进行合理性的确定分析,对资源需求量等均衡性进行检测分析,进而对发现的不合理的地方予以调整,最大限度保证满足施工整体要求。这些基础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对公路工程施工作业计划进行初步编制与安排,然后逐级按流程予以审批后进行落实和分解。③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做好计划的动态调整,结合随时检查情况更好地体现科学性,保证施工作业的合理性。在周施工作业计划编制过程中基本的要素要包含以下方面:施工时间或周期、作业时间、工程项目名称、责任单位、本周计划开展工程量、施工定额以及桩号、人工与机械配置情况、主要采用的施工工艺以及具体的质量等要求等。

2)加强计划编制的决策管理。在公路施工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充分征求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好计划前的交底工作,对任务详细说明,尤其是要对关键要素等内容进行培训与沟通,并确保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班组等。同时要完善责任机制,强化责任考核监督,可以通过劳动竞赛等方式来营造创优竞争氛围。此外还需要围绕整体施工作业计划做好现场调度管理,强化源头管控和预先管理,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并加以规避,最大限度减少问题的出现,提高进展的顺畅性。

3)加强施工作业计划综合监控。监督检查是贯穿于公路施工作业计划执行全过程的基本手段。一方面需要对常见的工程进度与计划偏差表现、原因等予以分析和总结,是由于计划编制时考虑问题或因素不全面导致的,还是由于发生了质量隐患、设备材料图纸等供应不及时或者出现设计变更、气候变化等导致的,有的还有可能是由于相关的人材机要素配置不科学导致的等。这些都是影响因素和常见原因。另一方面要围绕施工作业计划进行全面检查,对具体负责的施工队伍和具体的要求等按计划进行考核,对全过程相关的投入要素按照对照清单等进行核查盘点和分析。尤其是对关键要素等以及要素的合理配置与使用情况进行计划的动态监控,确保符合施工整体总进度的要求和其他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或规范。具体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施工队伍从基层开始就要对施工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对具体项目的作业时间、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已经完成项目的具体记录情况以及相关的进度图编制等情况进行全面管理,完善基础资料,确保通过阶段性检查和总结等为施工工序的调整等提供更多的参考支持。当然在这一个过程中施工调度是更为重要的,计划的检查是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跟踪检查,是为了有效落实和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施工工艺。要加强统计基础管理,每日要做好各类基础要素的统计分析和核实,确保有人负责、有人监管、有人整改、有人达成。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7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物的外观造型也得以不断创新,这不仅是对建筑设计的挑战,而且是对建筑企业工程管理的巨大挑战。无论是何种建筑物,质量安全永远是站在首位的,这直接关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工程管理任务十分艰巨,要严格执行工程管理指令,严格满足管理要求,把控管理质量。

1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目标分析

1.1工程质量。工程质量安全直接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关联,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想达到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监督,不能出现任何失误,必须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及时听取业主的建议和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其要求严格执行,施工完成后也要进行及时检查,这是施工单位对业主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完成一系列要求的情况下争取将施工的经济效益提到最高,这也是施工管理的任务之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步骤分三步:①制作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管理任务明细和相关指标。②按照任务要求和标准对施工进行管理。③安排专业的管理和监督人员执行该工作。

1.2工程进度。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也十分重要,施工单位不仅要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而且要加快推进工程进度,以保证在合同工期内完成整个项目工作。施工单位必须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合理提升施工效率,这也是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

1.3工程成本。在管理工作中,对工程成本的控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工程成本主要包括施工材料的成本、实际施工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对这些成本的有效把控可以直接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因此,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工作人员在采购货物时一定要仔细对比,争取在市场上寻求价格较低且质量达标的材料和设备;而施工人员成本也需要严格把控,对施工人员要求精而少,以确保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工作。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影响因素

2.1安全因素。在目前社会,大家对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十分关注,特别是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一定不能出现丝毫纰漏,这直接关乎居民的人身安全。在居民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必须呼吁全体员工重视施工质量安全问题,不能放过任何细节,特别是要将重点放在现场管理工作上。严格的监管体系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同时对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方面也要进行严格测试,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可逆转的问题。

2.2质量监管因素。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中出现了少许不良企业,将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以此获取巨额利润,但在质量上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这也是管理监督不当导致的。不仅建筑行业,在项目完工后会有相应的监管部门对工程进行验收,在此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受贿、蒙骗等违法行为,而这也是监管部门的疏忽,因此,政府必须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从原材料选购到最后的工程验收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监管。除此之外,监管部门的员工必须经过重重考核才能上岗工作,提高整个团队的核心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在本职工作中有责任、有担当,以此来保证监管验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措施

3.1在建设过程中对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分配。由于绝大部分的工程建设都在户外进行,容易受到天气变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经常因暴雨天气而不得不停止施工,这就导致了后续施工任务的加重,并促使施工人员大量流动,造成巨大的成本且为施工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在人员管理上要做到合理分配,专业的技术人员要与相关工作对口,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以避免造成人工资源成本的浪费。并且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出自身的价值,有利于各个环节的工作高效保质地进行,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工作流水线。

3.2安全施工管理措施。(1)加大安全教育。劳务市场的流动性使企业对施工人员的招聘十分被动,因此,企业应该摒弃传统的思维观念,在安全教育方面加大力度,以此为工程建设的施工提供保障。相关企业可以自主培养专门的劳务公司,在资质评定和资格评审过关的劳务公司中打造一支团队力量优异的施工队伍,并为其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不仅要让农民工掌握专业的施工技术,而且要让他们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其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2)加强技术措施。在项目工程开展施工前,相关技术人员应结合自然状况和实际情况,以现有的劳动力、材料机具规模,制定出一套既经济又安全的施工方案或组织计划,并交由专业的工程师和监理公司审批。同时,对于施工难点和特殊点应该另设一份专项施工方案,同样交由工程师和监理公司审批,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更加重视,在监察和管理方面加大力度,从而保障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3)对现场危险源进行识别与控制。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提前识别与控制十分重要,一旦危险源引发事故将是不可逆转的安全问题,因此,及时且精准地控制危险源需要全体员工的重视。一经发现危险源,必须立刻通知全体工作人员,及时放置安全警示牌,且任何人禁止靠近或擅自挪动拆除,全施工区域进入高度警备状态,并通知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控制。

3.3工程质量管理。(1)制定有效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不仅与是否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建设有关,而且与是否达到技术标准挂钩。具体的技术标准不应只由建筑工程师设定,这难免会出现遗漏的现象,应该加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合,才能制定出一份合理全面的技术标准,并且要考虑该标准的实际实用性和可行性。另外,后续的施工工作也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执行,从而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提供保障。(2)对建筑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管理。隐蔽工程存在于每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同样,严格地管理和监督也能提升隐蔽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对隐蔽工程开展科学严谨的管理工作,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提升隐蔽工程的建设质量。

3.4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进度管理。进度管理的重点在于,要时刻与相关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让各企业能够及时掌握工程进度。若工程出现问题,各方需要及时沟通,共同分享建议并提出应对措施来解决问题。工程的完成度与最终的建筑质量息息相关,各方对施工进度的关注也促进了监管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原材料的质量需要严格要求,同时材料的及时送达也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施工单位必须保证材料能够及时供应,否则极有可能会导致施工中断,影响施工进度。最后,还要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付,资金的缺乏也是材料无法供应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工程建设无法实施。

3.5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检验查收标准。在完成整个项目工程后,还要经过最后一步验收环节,验收是整个工程的收尾工作,通常有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等验收方法。(1)分项工程验收。分项工程验收是最常用的验收方法,主要是建筑单位或企业邀请检查和测验的专家进行相关工作,只要项目工程能够通过相关的验收标准,专家就会以报告的形式递交至监管部门,由监管部门进行最后的审批。(2)分部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是施工单位或企业将项目划分成几个部分,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而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工作,当验收工作完成后,同样要将报告交至监管部门进行审批。(3)单位工程验收。一般在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后,首先会让承包单位将整个工程检验一遍,检查是否达到了相关的质量标准,若该工程的质量没有问题,则可以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检验查收,相关监察人员会依据各方面的质量标准再一次检验该工程,同时由现场勘测人员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结合合同书和检验标准与检验结果进行对比,若最终的检验结果符合相应标准和合同要求,则完成该工程的验收。

4结语

公用事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措施;管理会计

一、施工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

(一)施工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的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传统的施工企业,存在着项目标地额大、工期长、垫资多、回款慢、人员素质较其他行业普遍偏低、财务核算不准确等问题,面临着管理跟不上可能被淘汰的风险。管理会计顺应时代的要求,侧重于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以达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长远目标,施工企业可借助管理会计全面推广的东风,完善内部管理。

(二)施工企业的常用管理会计工具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战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营运管理、投融资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施工企业在充分考虑成本与效益、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单位的管理会计工具并加以利用,首先,战略管理方面,可在大型施工企业考虑采用战略地图方式;在预算管理方面,结合经营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财务预算,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建立预算管理体系;成本管理领域采用标准成本管理、变动成本管理等方法;营运管理方面可采用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投融资管理领域可采用资金成本分析、现金流分析等;绩效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如:关键指标法;风险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如:单位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矩阵模型等。

二、施工企业传统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决策阶段-领导不重视财务工作,往往出现决策失误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由房地产行业带动起来的建筑行业,催生了一大批以建筑施工起家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人大多数从实践开始,并无太多教育背景,往往凭借主观判断也能获得成功。没有系统的全面预算、投融资规划,一味经验主义很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甚至破产。

(二)执行阶段-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相脱节,财务无法跟踪监督项目情况

施工企业的特点为项目资金量大、专业性强、工期长、跨地域、结算缓慢、进度滞后,项目部与财务部门的联系仅限于向财务部门报销或申请开具发票、请款等,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真实进度及存在的风险,无法提供专业的意见及建议;而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无法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

(三)会计核算阶段-成本支出及项目结算滞后,导致成本不实或营运资金不足

由于业主结算多数不及时,施工方工程成本支出中采取的策略大部分为:能欠就欠,不能欠才垫的情况,这样导致账面项目支出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成本存在较大差异、账外存在三角债,工程成本不实,财务部门无法真实准确的核算实际的工程成本;也无法对营运资金的真实情况进行了解,以合理安排筹资事项,资金有缺口时往往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方法,增加了融资成本或影响了工程进度。

(四)财务分析指标不真实,内容不全面

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往往通过低价中标,意图后期施工过程中进行调整,存在着如业主不追加项目无利润或亏损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收入成本结转往往依据不充分,再加上账外拖欠的成本支出未在财务账面体现,并未考虑账外的未结算成本支出、对项目变更未及时办理与甲方结算手续等,会导致财务分析数据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分析数据多为常规性的如利润率、回款率等指标的分析,无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其他指标的系统分析,财务分析未全面发挥作用。

(五)考核阶段-成本不实,导致考核流于形式

施工企业大多未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即便有考核,基本也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人文化管理,无法真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也无法留住人才。

三、施工企业加强管理会计的措施

(一)加强与公司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员的沟通,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

管理层越来越意识到掌握政策制度的重要性,而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可以满足公司领导层的决策参考,财务人员要加强与各领导层及部门负责人员的沟通,通过对公司决策者所制定的战略目标分析,利用所掌握知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根据决策者的不同意图,如决策者为打开市场提升知名度承接的大型工程项目,要提供保本收入额及可承受各种风险情况及应对措施,对于小型项目则要重利润重回款;充分转换角度,以提升财务部门在企业的受重视程度,使得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

(二)加强预算管理、明确保本业务量,参与预算编制过程

施工企业在实施预算前,需首先进行企业定位,明确企业的固定成本(也称保本利润额)、和最大融资量、确立好分担风险的资本及投资结构。预算编制一般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由业务部门进行预测,财务部门负责审核并与账面数据核对分析,要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资金占用,根据自有资金及所需要的营运资金、落实筹资途径,制定筹资方案,最终确定全面预算,最终形成预算汇总表报单位负责人审核并修正。分级编制的明细表要在上年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确定更精准细致的数据:如上年度已与甲方结算款项、工程实际发生成本总额、账外未支出明细等,明细表要做到思路清晰、明了、精简,要满足财务人员、项目部人员及企业决策者的需求。另外,要建立健全预算调整体系,明确调整流程,适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一旦出现偏差,便要及时分析,适时调整预算。

(三)建立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衔接报表体系

管理会计工具侧重于内部管理,需要财务会计人员根据决策者的实际需求,制定能为决策者服务的有用信息,经统计分析后,量身定制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报表体系,以使得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无缝衔接。首先,各施工企业特别是中小施工企业要为本单位制定一套符合本单位的标准成本体系。标准成本制定需经本单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熟悉本单位业务的财务人员、也可聘请中介机构人员或专家等根据企业历史情况、市场情况及行业标准来制定,并经过实践检验修正,标准成本体系需简约、明了,可实现财务人员通过简单操作即计算出预计成本;大型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专业的成本团队,对每个大型项目做严格把控,形成报表体系提供有用信息给财务部门;其次,参与各业务部门及企业的重要会议,重要的合同谈判,了解工程量及工期,以同行业同类产品和服务单价作为单价的控制点,对根据标准成本报表体系估算成本与项目部门制定的工程量清单及概预算成本进行比对,对无正当理由的差异进行分析询问,对垫资额大、工期不确定的项目,提示项目部门考虑资金成本及融资能力;再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制定与标准成本匹配的进度及结算报表体系,根据不同施工企业特点,形成周报、月报或季度报表及年度汇总报告。

(四)加强财务分析,及时反馈分析结果给相应部门

财务分析是根据企业内外部数据,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得出有助于企业决策的有用信息,从而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不仅利用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更是通过结合内部报表体系进行的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全面梳理各项经济指标,搜集行业信息,进行必要的统计、对比、分析,找出企业弱势及潜在的风险点,挖掘企业利润增长点,并排查各种经营风险。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需在整体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逐个项目进行分析,财务部门从项目成本角度和资金成本占用进行分析,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及期间费用进行分析,可通过横比、纵比、类比、与预算比较等方法,找出差异原因,定期与业务部门开具项目分析会,项目人员更侧重于结合施工生产方面对项目进行分析,通过部门之间的不同角度分析做到财务数据与业务之间的相互融合;找出资源浪费、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产能。

(五)加强投融资管理

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重视投融资管理,实现双方的平衡。由于投资和融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的关系,所以在全面预算时需一并考虑投融资能力。施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内外部经济环境,采用多元化投资以分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采用贴现现金流模型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及收益为投资决策审批提供参考;融资方面,综合分析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及现金流量,设置合理的资本结构,确保项目收益高于融资资本成本。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系统

绩效考核是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过去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首先要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在部门内与员工进行沟通,确保绩效评价系统考核的意义不偏离员工的个人目标;其次,选择对本企业有重要的意义的的财务指标,并科学设置相应的权数;再次,根据现金流情况对参数进行修正,现金流对于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要,一旦资金链断裂,即使净利润再高,也无法翻身,而资金回收慢是施工企业最大的风险之一,即使有利润但项目款被拖欠后果仍然很严重;最后,将计算的考核结果结合非财务指标比如工程质量、工期、已获奖励及安全奖等进行综合考评。同样,绩效评价系统在执行过程中也需要适时调整,通过多次实践来判断设定的合理性。

(七)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系统

企业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各行各业均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不可避免,企业能做的是通过管理风险使不利因素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施工企业要建立风险评估系统,首先要识别自身风险,可采用内部职能部门分析、外部分析、行业分析及制定流程图等方法;第二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发生的可能性的影响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估;最后要进行风险应对,选择风险应对方案将风险控制在期望的风险容量和容限内。大型施工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运用单位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矩阵模型等现代管理会计工具,识别和应对风险,负责风险宣传及培训、对认定的风险进行跟踪分析,小型施工企业可通过各流程中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环节来加强风险管控,总之,树立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确保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

四、结语

现如今,互联网信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在高速发展,为处于职能转换过程中的管理会计提供了全面、精细的数据平台,也为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施工企业要量身定制属于本企业的预算、风险及财务分析考核系统,使各部门相互衔接,把握大好时机,顺应市场潮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培养管理会计型人才,逐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本企业在精细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之下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敬舒.浅析建筑施工企业中管理会计的实践应用[J].知识经济,2018(01).

[2]莫云雄.施工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建设研究[J].经贸实践,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