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审计专业范例

工程审计专业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1

关键词:审计;工程审计;工程管理;本科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基于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大学科知识平台,旨在培养掌握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而所谓工程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审计标准,运用审计技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活动和建设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和签证的活动。近几年,随着我国工程审计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工程审计内容在广度上不断拓展和丰富,尤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实施,对工程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工程又懂审计的专业人才,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设置方式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程审计的人才需求。

1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系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层次。我国国务院审计署及派出机构和地方各级政府审计机构所组织的审计,均属于国家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必须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界定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涵义,即全部使用预算内投资资金、专项建设基金、政府举借债务筹措的资金等财政资金的项目,未全部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超过50%,或者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50%以下,但政府拥有项目建设、运营实际控制权的项目,并要求审计机关对此类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本单位的专职审计机构针对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所进行的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为主要目标的审查和评价活动。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实、合法、效益性所进行的独立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社会审计是社会审计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审计业务,为委托单位提供专业服务的审计活动。国家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尤其是需要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时,通常会聘请社会中介机构或者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与,协助其完成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由此可见,无论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士来从事建设工程审计活动,而由于建设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性很强,没有工程管理专业背景而仅仅具有审计知识的人员将无法胜任这一岗位,尤其是需要对建设投资项目开展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分析和评价等跟踪审计时,缺乏工程背景的审计人员就显得尤为吃力。当前我国从事工程审计的人员多为工程造价等咨询类人员,也充分反映了工程管理知识在工程审计中的重要性。因此,工程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展开,在现行工程管理本科教学计划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让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接受审计方面的知识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工程审计课程设置的可行性

国家审计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等。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是财务审计与管理审计的融合,内容包括对建设项目投资立项、设计(勘察)管理、招投标、合同管理、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竣工验收、财务管理、后评价等过程的审查和评价。从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课程设置既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等土木工程技术课程,包括管理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等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会计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等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法学的理论和方法,这很好的契合了工程审计业务的专业要求。以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工程造价课程为例,目前我国高校通常开设72学时的课堂教学(含必修和选修)和两周的课程设计,保证了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将为学生做好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等审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由于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契合度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再增设一门工程审计类课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帮助学生建立审计的知识框架,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工程管理知识,起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此外,我国一些学者对工程审计的内容和方法展开研究,并出版了一些工程审计方面的著作,如赵庆华主编的《工程审计》、朱红章主编的《工程项目审计》等,这将为工程审计课程的开设做了教材方面的准备。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是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一条可行且有效的捷径。

3工程审计课程的设置方式

鉴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合性,建议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此课程,即在学生在具备了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房屋建筑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建设法规等专业知识之后,再开设本课程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对本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真正领悟工程审计的真谛,从而为未来从事工程审计业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由于工程审计内容点多面广,建议将本课程的教学课时设置为32学时(课时过少将无法有效的保证教学内容完备和教学质量),并注意将课时在各知识点上合理分配。由于工程审计是审计知识在工程领域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工程审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注重审计知识和审计技术的讲授,并按照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来开展知识单元的教学工作,设置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审计、勘察设计阶段的审计、招标投标阶段的审计、合同审计、造价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知识单元。在教学时要注意突出本课程的“审计”特征,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如何运用审计知识、审计技术规范有效的开展审计工作,明晰建设项目不同阶段的审计依据、审计程序、主要审计内容、主要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文件的编写和审计人员的职责等。此外,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工程审计课程的实践性,将审计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编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设置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按照提供资料、设计问题、启发思路、得出结论的路径展开讨论式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力图使课堂成为尊重、平等、信任和民主的课堂。教师在讲授审计的一般理论和审计方法之后,把学生们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一般3至5人为宜),将教学材料发放给学生,让每组学生首先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已经掌握的工程管理知识和审计知识对工程审计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将精心设计的工程审计问题,逐一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他们各组的研讨成果,重新研讨、梳理、剖析问题,形成一份新的成果。接着,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让学生在共享成果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来揭示工程审计的内涵和实质,教师可以适时的加以提纲挈领式的启发,从而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最后,教师对每次的案例教学进行总结,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通过案例式教学方式和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密切结合,在工程审计教学中将真正有效的贯彻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的密切结合,还可以培养学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建立。

4结论

随着我国工程审计在项目建设和投资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和突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均需要大量的工程审计人才,加上工程审计更为强调工程背景,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工程审计业务内容契合度较高,因此,在我国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增设工程审计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而且是一条培养工程审计人才的可行且有效的捷径。对于工程审计课程设置,最好在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即在大学四年级开设32学时的选修课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设置上,要注意突出本课程的“审计”和“实践”特征,按照工程项目的阶段划分来开展知识单元的教学工作,并设置必要的案例教学课时,利用讨论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形成新型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2.

[2]赵庆华等.工程审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11-12.

[3]杨翠萍,代伟.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下工程审计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煤炭工程,2010,(2):124-125.

[4]赵素琴.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的理论架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83-85.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2

关键词:修缮工程;内部审计;风险

引言

高校修缮工程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工程数量多、涵盖专业范围广、施工内容繁复、分散性强,为规范高校建设工程投资管理,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开展工程审计方面的调研活动,分析高校修缮工程内部审计现状。

一、修缮工程内部审计调研

(一)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的时间为2020年6月15日至2020年6月19日,调研对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审计处,采用互联网问卷星程序的调研方式,共计发放75份调研问卷,最终收回63份有效问卷。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共计3个问题,调研结果统计如下:问题一:修缮工程投资金额多少万元以上实施全过程审计?通过分析图1的调研结果发现,63所高校中有6所高校未实施全过程审计,6所高校为重难点项目或者特殊情况才实施全过程审计的其他情况,其余51所高校在进行修缮工程审计时均采用了全过程审计的方式,占总样本的81%。这51所高校实施修缮工程全过程审计的投资金额由30万元到5000万元共15个档次,其中将投资金额500万元(含)作为修缮工程实施全过程审计标准的高校有14所,占总样本的22%,是15个档次中采取数量最多的投资标准。问题二:修缮工程审计起点为投资金额多少万元?通过分析图2的调研结果发现,63所高校中除有1所高校采取10万元以下抽审、10万元至200万元做结算审计、200万元至2000万元做招标审计和结算审计的其他方式外。其他62所高校中仅有6所高校未设置审计起点,占总样本不足10%。其余56所高校均设置了审计起点,占总样本的89%,在56所设置审计起点的高校中,将投资金额5万元作为审计起点的高校有26所,占总样本的46%,是采取数量最多的审计起点。问题三:审计起点之下的修缮工程,采取哪种方式进行审核?整理调研结果发现,针对审计起点之下的修缮工程,63所高校有着多种监督审核方式。其中,1所高校采取审计处不定比例抽审,对免抽审项目加盖专用章,按管理部门审核结果办理结算的审核方式;2所高校选择审计处不定比例抽审的审核方式;5所高校选择管理部门自行审核,审计处不抽审的审核方式;6所高校选择零起点审计,审计处审核所有项目的审核方式;6所高校选择管理部门委托造价咨询公司审核后报销,审计处不抽审的审核方式;7所高校选择管理部门自行审核,审计处每年或不定期进行不定比例抽查的审核方式;14所高校选择无任何审核,直接报销的审核方式;22所高校选择管理部门委托造价咨询公司审核后报销,审计处定期按比例抽审的审核方式,采取此种审核方式的高校数量最多,占总样本的35%左右。

(三)调研成果

通过对部属高校修缮工程审计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得出如下调研成果:(1)大部分高校的修缮工程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实施了全过程审计;(2)大部分高校的修缮工程设置了审计起点,且将投资金额5万元作为审计起点的高校居多;(3)设置了审计起点的高校中,审计起点(5万元)之下的修缮工程,采取“由工程管理部门委托造价咨询公司审核报销后,审计处定期按一定比例进行抽审”的审核方式的高校居多。

二、修缮工程管理及审计风险点

修缮工程覆盖专业范围十分广泛,包含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园林工程、市政工程、消防工程等。因此修缮工程管理及审计工作有着非常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从业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修缮工程管理及审计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结合前文的调研成果及H高校修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几项典型的风险进行阐释。

(一)专业审计力量不足的风险

以H高校为例,全年修缮工程共计送审174份,年中(5月~7月)修缮工程集中报送42份,占全年送审数量的24%左右,这是由于为避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是出于保障师生安全的考虑,部分修缮工程,如食堂改造升级、宿舍及浴室翻新、道路养护、园林维护等工程必须在假期施工,此时需要审计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办理修缮工程的招标控制价审计及合同审计,保证修缮工程在暑假正常开工。年末(11月~12月)修缮工程报送达到70份的峰值,占全年送审数量的40%左右,这是由于大部分的修缮工程集中在年底竣工验收,需在封账前给施工单位付款,此时又需要审计处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配合结算审计,确保施工单位在春节前可以拿到工程款。此外,还有部分紧急突发类修缮工程,如管道漏水抢修、消防设施抢修、断电抢修等,工期往往非常紧张,需要审计人员迅速响应,及时配合相关审计工作;还有一些修缮工程,如屋面防水、外墙保温及涂料、周转房装修改造、学生宿舍翻新等工程,在达到使用年限后,需要定期维护,存在一定的修缮周期,也需要工程审计人员周期性配合。

(二)修缮工程未归口管理的风险

部分高校存在修缮工程未归口管理的情况,由需求部门分散管理,各自为营。以H高校为例,修缮工程报送部门涉及后保部、后勤集团、人才办、保卫处、国资处、其他院系等,H高校全年修缮工程共计送审174份,其中大部分修缮工程的送审集中在“其他院系”,送审数量54份,占全年总送审数量的31%,送审金额占全年总送审金额的43%,审减金额占全年总审减金额的55%。此外,人才办、保卫处、国资处等非工程专业部门报送的修缮工程也占有很大比重,可见H高校的修缮工程呈“伞状”分布在各需求单位,且大部分修缮工程集中在非专业部门,由非专业部门负责修缮工程的管理。修缮工程的专业性较强,分散管理存在较大风险。一方面,非工程专业部门存在天然的专业短板,容易增加工作难度和沟通障碍,导致其与施工单位、采招办、审计处等单位沟通不畅,影响工作进度和效率。另一方面,非专业的部门干专业的事,在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结算等环节,容易被施工单位蒙蔽、欺骗、牵着走,产生审计风险。此外,修缮工程没有统一的部门归口管理,不利于学校对修缮工程进行统一监督管理,不利于对修缮工程报审流程、送审方式、送审资料做出统一要求,容易产生因各需求单位报审人员不熟悉报审流程、资料或手续不全,而反复周转的情况,不利于修缮工程的正常推进。

(三)修缮工程无审计起点的风险

结合前文的调研成果发现,仍有部属高校的修缮工程未设置审计起点。以H高校为例,所有修缮工程不论金额大小,均由审计处负责审核,全年共计完成修缮工程审计174份,其中5万元以下的修缮工程数量为119份,占全年总送审数量的68%,但送审金额占比仅21%,审减金额占比仅31%;反观5万元以上的修缮工程,虽然送审数量为55项,仅占全年总送审数量的32%,但送审金额占比高达79%,审减金额占比也高达69%。可见,5万元以下的修缮工程虽然数量较多,但是投资金额相对较小,重要性不大;5万元以上的修缮工程数量虽少,但是投资金额相对较大,重要性较高,需要消耗较多的审计力量。面对数量众多的修缮工程,重要性不是很高的小型修缮工程过多的占用审计人员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散了审计人员对重要项目的关注度,降低了对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不利于发挥审计在修缮工程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

三、修缮工程风险点原因分析

(一)审计力量不足的原因

审计力量的不足是多种原因导致的。首先,由于高校招聘学历要求较高、薪资待遇较低、编制难保证、晋升较缓慢等原因,大部分高校很难招聘到专业的工程审计人员,不嫌薪资低愿意来高校工作的人员,往往学历较低,不满足招聘条件;而满足学历条件的人员,往往更希望去企业追求“高薪”,同等条件下,企业往往有着比高校更强大的吸引力。其次,高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足,虽然审计人员在各高校定位不同,但基本都隶属基层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力度不足或存在缺位,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后续提升有限。

(二)未归口管理的原因

大部分高校的修缮工程都归口到专业的工程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如基建处、后勤等。部分高校修缮工程仍未归口管理,一是由于专业的工程管理部门业务太多、无暇顾及,如进行新校区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项目,这些项目往往金额上亿、施工难度大、周期长,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项目,占据了工程管理部门全部精力,无法再进行修缮工程的管理。二是由于有些学校的工程管理部门专业水平有限、业务能力不足,无法统领修缮工程的管理工作。三是由于学校各部门业务工作划分不合理,早期未将修缮工程进行归口管理,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后期即便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修缮工程归口管理的推进也存在较大阻力,相关工程管理部门都不愿接手这块“烫手山芋”。

(三)未设置审计起点的原因

审计起点的设置建立在修缮工程归口管理的前提下,修缮工程未归口管理,审计起点之下的修缮工程就没有部门负责管理,审计起点也就无从谈起。在修缮工程得到归口管理的前提下,未设置审计起点的原因有二。一是部分归口管理部门业务能力不够,无专业的造价人员,也无专项经费聘请专业的造价咨询公司,因此无法完成修缮工程的审核。二是部分学校对审计工作无侧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对业务工作及审计人员的排布不合理。

四、加强修缮工程内部审计的措施及建议

(一)落实修缮工程归口管理

针对部分高校修缮工程分散管理的问题,建议从学校层面积极落实修缮工程归口管理制度,将修缮工程统一归口到具备专业能力的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单位将修缮工程申请资料报送到工程管理部门后,由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后续合同签订、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结算报送等专业工作,与审计处、采招办等业务部门直接对接。由专业的部门办理专业的业务,规避修缮工程分散管理所带来的各项风险,便于学校对修缮工程进行统一监督管理,审计也能对报送流程、资料等做出统一的要求,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工程管理。

(二)设置合理的审计起点

在高校修缮工程得到归口管理的前提下,建议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设置合理的审计起点。本文通过高校调研及案例分析,建议将修缮工程的审计起点设定为投资金额5万元。设置审计起点不是给审计人员“减负”,而是把审计人员从琐碎、零星、权重不高的小型修缮工程中“抽身”,转而“聚焦”到金额大、权重高、更加重要的大型修缮工程上,把有限的审计力量向重难点修缮工程上倾斜,集中有限的审计力量办理权重更高的审计业务,更好地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提高审计的精度和质量。此外,设置审计起点不代表对小型修缮工程放任不管,5万元以下的修缮工程由工程管理部门委托造价咨询公司审核报销后,建议审计处定期按一定比例进行抽审,对于抽审有问题的项目责令其整改,确保修缮工程审计无死角、全覆盖。

(三)加强审计力量建设

首先,要优化高校人员招聘制度,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定相应招聘条件,改变“想进进不来”“想招招不到”的局面,聘请专业的工程审计人才,推动审计队伍建设。其次,要加强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培训提升,通过互联网学习、培训进修、调研探讨、交流学习等方式,加强对审计人员专业性、综合性的素质培养。作为工程审计人员,要积极深入施工现场、熟悉市场行情、掌握价格信息,正确处理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应变能力和办事效率。此外,还需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培训,保证审计人员在敏感岗位做到防腐拒变、廉洁从审,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五、结语

高校修缮工程审计是一项专业范围广、项目数量多、长期持续的业务工作,本文通过对部属高校修缮工程审计现状进行调研,结合H高校修缮工程具体实例,分析了修缮工程管理及审计风险点,从落实修缮工程归口管理、设置合理的审计起点、加强审计力量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合理的措施与建议,为提升高校修缮工程管理水平,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培芹.基于内控视角的高校修缮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工程经济,2021(10):31–34.

[2]蔺颇,李亚茹.高校零星维修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1(08):33–34+41.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3

关键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向,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步缩减,但是高校也会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和零星维修工程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家政策规定和要求下,对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施外包审计。由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需要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科学有效的审计外包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从审计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和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一、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内涵及分类

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是指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将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委托给学校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实施相关管理工作的活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类,全部外包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部分外包是指将一个工程项目中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审计极具专业性,高校承担工程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在人员数量上跟进,更需要具备工程审计的相关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配备很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而且有些内审人员并不是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因此高校工程项目的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胜任能力较低。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缓解了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匮乏与工程审计业务量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业务范围广,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效;再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工程项目审计的公平公正,审计效果明显。因此,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的审计,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很好的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使高校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转变角色,不把精力大量投入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抽身思考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事项,不断优化和促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时间效应,对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敷衍了事,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造成损害委托方或者施工方的利益,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中介机构可能会存在所派审计人员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安排和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派驻缺乏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的主审,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审计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审计报告出现纰漏;三是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关注项目的具体环节和细节,工程项目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存在管理不严现象,因此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就会出现懈怠现象,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四是由于派驻人员个人素质以及道德品行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存在有意泄漏高校工程项目信息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关键环节管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因此,高校可利用审计业务外包的创新方式行使其内部审计职能,但须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在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下,高校内部审计要主动转变审计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部分项目实施外包审计,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实操型向管理型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工程项目外包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防范委托审计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管理,积极协调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作,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一)制度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审计署第11号令的明确规定下,为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校应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2309号),制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细则。通过建章立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外包审计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责任界定和追究事宜,建立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建立由内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组成的审计组负责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分级负责和相互配合,形成责任共同体,加强审计质量的管控;同时,也应在制度中明确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并在审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高校也应不断探究审计外包工作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应在制度规范下,合法合规实施外包审计,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组织招标环节的管理

高校招标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选择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审计的最佳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中介机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招标环节需要精准介入,对关键要素进行规范和明确,在招标文件中给与体现。在资格条件方面,要对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和规模等作出详细要求,相应的中介机构须具备合法的经营条件,拥有国家承认的专业资质和良好的职业信誉;在技术参数方面,侧重明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方案的设置、风险防控等的评审要求,所派驻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审计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中介机构的执行进度和时间限定提出确切要求。高校招标采购部门应采用合适的采购方式,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在内部审计部门确定的技术参数下,择优选择有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经验的、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

(三)签订合同环节的管理

合同是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文件。高校在遴选合适的中介机构后,双方需要签订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合同。签订的合同时,高校必须注重规范性,做到细致、详尽和明确,否则很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可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中介机构的权限;其次,合同中应写明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审计内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合同的金额(包括比例)和支付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第三,合同中应约定中介机构人员配备条件和履行审计职责的时限,要求按照工程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规定实施独立审计,达到所要求的审计时效和目标;第四,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合同中明确泄露信息的相关惩戒规定和措施。另外,合同中也应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审计外包过程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须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四)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审人员应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在工程项目外包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应按照项目负责制原则,由高校内部安排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进行管控,督促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则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会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审计方案,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等三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帮助解决和协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商量的问题,组织各方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并实施监督和指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对外包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验证和确认,并提出内部审计意见,保证工程项目审核报告的质量。

(五)质量评价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实施评价,应从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履行合同情况、项目审计的整体质量情况、中介机构派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档案资料归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内审档案工作的规定等角度,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甚至可进一步形成高校内部工程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是一种审计创新方式,也是内部审计的一种扩展,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缓解内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也能体现内部审计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项目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进行介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深入细致的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阻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外包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毕惠.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0):51-52.

[2]邹积娜.高校工程审计外包管理存在问题及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9(4):63-65.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4

关键词: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

近年来,随着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向,建设工程项目规模逐步缩减,但是高校也会根据发展和实际需求,开展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和零星维修工程项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国家政策规定和要求下,对一些大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零星维修工程项目实施外包审计。由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再参与具体审计工作,需要把精力放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管理。科学有效的审计外包管理,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工程项目审计人员需要从审计外包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把握和实施有效管理,保证工程项目的审计质量。

一、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一)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内涵及分类

高校工程项目审计外包,是指高校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定,将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委托给学校外部具有一定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并实施相关管理工作的活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分为全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类,全部外包是指将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并由中介机构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部分外包是指将一个工程项目中部分业务委托给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根据情况利用中介机构的业务成果,编制审计项目的审计报告。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的审计极具专业性,高校承担工程项目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但要在人员数量上跟进,更需要具备工程审计的相关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尤其是工程项目的审计人员配备很不足,现有的人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作目标要求,而且有些内审人员并不是工程审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是半路出家的,因此高校工程项目的内审人员缺乏工程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胜任能力较低。高校工程项目审计业务实施外包,一方面缓解了专业审计人员数量匮乏与工程审计业务量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介机构所配备的审计人员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强,业务范围广,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大幅度提高工程项目审计的质效;再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审计,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利于工程项目审计的公平公正,审计效果明显。因此,聘请中介机构实施工程项目的审计,非常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存在的风险

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重要作用和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可以很好的弥补高校内部审计力量和技术的不足,使高校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机会转变角色,不把精力大量投入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可以抽身思考工程项目审计的管理事项,不断优化和促进工程项目审计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程项目审计外包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一定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一些中介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时间效应,对工程项目审核不严谨,敷衍了事,造成审计结果缺乏公正性和真实性,造成损害委托方或者施工方的利益,会给高校带来较大的风险;二是中介机构可能会存在所派审计人员与招标文件或合同要求不相符的情况,没有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或合同的要求安排和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派驻缺乏丰富经验的审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的主审,解决工程审计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甚至出现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专业胜任能力达不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致使工程项目审计进度缓慢,或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审计报告出现纰漏;三是由于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内部审计监管力度不够,不能深入关注项目的具体环节和细节,工程项目审计过程和质量控制存在管理不严现象,因此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就会出现懈怠现象,不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导致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没有达到应有的质量和要求;四是由于派驻人员个人素质以及道德品行参差不齐,有些审计人员不能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存在有意泄漏高校工程项目信息的风险。

三、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关键环节管理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11号令)中明确“除涉密事项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因此,高校可利用审计业务外包的创新方式行使其内部审计职能,但须对采用的审计结果负责。在国家政策明确规定下,高校内部审计要主动转变审计工作理念,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将部分项目实施外包审计,内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逐步从实操型向管理型的方向发展。为确保工程项目外包审计的质量和效果,防范委托审计的风险,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工程项目审计外包的管理,积极协调高校内部职能部门的配合工作,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一)制度建设环节的管理

在审计署第11号令的明确规定下,为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高校应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第2309号),制定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办法或细则。通过建章立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可以对外包审计做出明确规定,明确责任界定和追究事宜,建立健全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评价制度,建立由内部审计部门、中介机构组成的审计组负责制,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意识,分级负责和相互配合,形成责任共同体,加强审计质量的管控;同时,也应在制度中明确中介机构的违约行为责任追究规定,并在审计外包合同中予以明确;高校也应不断探究审计外包工作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应在制度规范下,合法合规实施外包审计,提高工程项目审计质量,实现审计目标。

(二)组织招标环节的管理

高校招标采购部门根据工程审计项目的规模大小和重要性,选择工程建设项目外包审计的最佳采购方式,确定第三方中介机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在招标环节需要精准介入,对关键要素进行规范和明确,在招标文件中给与体现。在资格条件方面,要对参与投标的中介机构的资质、业绩和规模等作出详细要求,相应的中介机构须具备合法的经营条件,拥有国家承认的专业资质和良好的职业信誉;在技术参数方面,侧重明确人员的配备、审计工作方案的设置、风险防控等的评审要求,所派驻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工程项目审计相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同时对中介机构的执行进度和时间限定提出确切要求。高校招标采购部门应采用合适的采购方式,在工程项目审计外包预算资金的范围内,在内部审计部门确定的技术参数下,择优选择有高校工程项目审计经验的、资质较高、信誉较好的中介机构,

(三)签订合同环节的管理

合同是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定文件。高校在遴选合适的中介机构后,双方需要签订工程项目审计外包合同。签订的合同时,高校必须注重规范性,做到细致、详尽和明确,否则很容易导致产生合同纠纷,可着重从不同角度对合同签订环节进行管理。首先,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以及中介机构的权限;其次,合同中应写明工程项目审计的目标、主要审计内容、工作质量要求,明确合同的金额(包括比例)和支付的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第三,合同中应约定中介机构人员配备条件和履行审计职责的时限,要求按照工程项目审计的要求和规定实施独立审计,达到所要求的审计时效和目标;第四,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中介机构对所涉及工程项目信息实行保密制度,确保工程项目信息的安全性,并在合同中明确泄露信息的相关惩戒规定和措施。另外,合同中也应进一步明确,工程项目审计外包过程涉及主合同之外其他特殊权利义务的,须签订单独的补充协议进行约定。

(四)质量控制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审人员应认真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在工程项目外包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应按照项目负责制原则,由高校内部安排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项目审计过程进行管控,督促中介机构审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则实施审计。内部审计项目负责人会同中介机构审计人员制定工程项目审计方案,充分参与、了解中介机构编制的项目审计方案的详细内容,保障工程项目审计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审计过程管理,积极协调学校基建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中介机构等三方关系,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中介机构的工作汇报,询问了解审计项目实施情况和进度、帮助解决和协调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和商量的问题,组织各方通过会议进行沟通、商议、解决,并实施监督和指导。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负责对外包审计服务的质量监管,对审计结果和审计报告进行复核、验证和确认,并提出内部审计意见,保证工程项目审核报告的质量。

(五)质量评价环节的管理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业务,对中介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实施评价,应从工程项目外包审计履行合同情况、项目审计的整体质量情况、中介机构派驻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情况、档案资料归集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内审档案工作的规定等角度,对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定性、定量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高校应当把对中介机构工作质量评价的结果,作为选择和确定中介机构的重要参考,甚至可进一步形成高校内部工程项目中介机构备选库,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高校工程项目外包审计,是一种审计创新方式,也是内部审计的一种扩展,在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较好的缓解内审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和工程项目审计工作量大的矛盾,也能体现内部审计一定的独立性,但是高校实施工程项目外包审计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因此,在项目审计实施的全过程中,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环节进行介入,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监督和指导,深入细致的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最大限度的防范和阻止风险的发生,保证外包审计工作的高质高效。

参考文献:

[1]毕惠.关于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外包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20):51-52.

[2]邹积娜.高校工程审计外包管理存在问题及模式构建[J].中国内部审计,2019(4):63-65.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5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之配套的诸如教学、食宿、医疗等基本建设投资日益增长,基建工程领域成为学校内部审计监督的重要方面。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能够规范和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与管理,确保工程造价合理,保证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同时,基建工程审计在规范投资行为、防止发生违法违纪行为、促进校园廉政建设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基建工程审计的难点

1、基建工程审计人员缺乏及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匹配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前提。从目前情况看,部分高校未设立工程审计岗位,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仍以财务审计为主。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专业性强,施工周期长,涉及施工环节众多,因此,由财务审计人员从事工程审计工作,会因为不懂施工工艺、看不懂图纸、不会计算工程量、价格套用不准确等影响审计效果,给工程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即使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设立了工程审计岗位,往往因为专业审计人员数量有限,导致审计工作开展范围有限,审计无法覆盖的范围缺少审计监督带来较高的管理风险。

2、审计责任与项目管理责任不清晰

随着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高校管理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对工程建设监督的参与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全过程跟踪审计,部分高校要求凡是与工程建设投资有关的事项,审计人员都要参与,这使得内部审计参与基建工程的内容过多。这一方面过多放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另一方面,弱化了项目管理人员应当履行的管理和监督责任。例如部分高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参与工程变更签证、隐蔽工程验收及资料记录,这虽然体现了管理层全面监督的要求,但也带一定负面影响,即弱化项目管理单位和人员的履职责任。这是因为,对工程变更签证程序进行规范,对隐蔽工程验收程序、影像资料记录有明确规定,这本身就是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步步设防的工作方式,容易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对审计有过多依赖,认为反正有审计人员监督把关,自己就不必这么恪尽职守。这样一来,当工程出现问题时,矛盾会集中指向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失职的挡箭牌。

3、对委托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控制有限

目前,多数高校的大中型建设工程采用委托有造价咨询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和独立性直接影响审计效果,若社会中介机构有违反职业道德、破坏审计独立性的行为发生,其带来的审计风险也是巨大的。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虽然也对委托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但也很难控制暗箱操作的风险,因此,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对委托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控制是有限,无法将审计风险全部规避。

三、高等院校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基建项目审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基建工程审计人员配备和专业胜任能力培养

为加强基建工程审计监督力度,可采取内聘和外联的方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在审计人员配备上,要包括土建、水电暖、消防等专业技术人员。在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上,一方面要保持工程审计人员的相对稳定,使工程审计人员通过在审计项目中的历练,积累丰富的审计经验,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工程审计中外部诱惑对审计人员的影响,注重对工程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后续教育、集中学习、案例回放等方式,使工程审计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价值信念,抵御外部利益的影响,充分履职尽责。

2、明确审计责任与项目管理责任

工程审计能够正确履职的关键在于正确的定位和准确地厘清监督责任和项目管理责任,工程审计要履行好内部审计的“服务和监督”职能,不能将项目管理责任与审计责任相互混淆。对工程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变更签证、暂定材料认质认价、隐蔽工程验收等具体工作,工程审计人员对参与的定位进行准确把握,参与角度要始终从监督和服务出发,而不是审批和决定的主体。隐蔽工程资料的收集,应当在项目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规定,若制度不完善,可以建议项目管理单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审计人员即使收集了隐蔽工程资料,也仅作为审计补充资料和核实的依据,而不能作为工程项目资料的一部分。

3、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的考核

为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要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和监督,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质量和独立性。首先,在委托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选择上,要引入竞争机制,以竞争挟制暗箱操作的风险。其次,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监督,对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人员与施工方关系密切或异常的、初审结果与最终审定结果差异异常的审计项目,要进行复核,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再次,制定对委托审计的社会中介机构的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不理想的,制定相应的处理办法。

四、结语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6

关键词: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基本建设经济监督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基建工程审计,其中政策性较强、经济性较强、技术性较强和阶段性较强等方面都是基建工程审计所具备的特征。在国家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将各种经济腐败现象及时遏制以及将工程质量提升等各个方面,审计部门所发挥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审计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才能将基本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因此具体研究基建工程审计常见的问题与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建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对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在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够完善的内审部门和匮乏的内审人才等,甚至边缘化的现象也在审计部门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有些企业直接合并了审计、监察和纪检等部门,让其联合办公,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安排较少的人员;其次是虽然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内审部门,但其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实际办公的人员只有2-3人,对于专业化的工程审计人员根本没有配备;最后是对于专业的工程审计人员和专门的审计部门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这样造成的现象就是审计方面具有非常繁重的工作,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各个相关工作的效率。所以说如果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导致该方面的作用、工作威信等没有充分的体现,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基建工程的审计质量。

(二)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够高

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金额、较强的专业性以及较多的中间环节和程序等,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包括了各个方面,如市场、管理和经济等,这就要求基建工程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其工作经验和相关知识也要足够的丰富。但是当前许多企业在对审计人员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考核工作人员,这样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在工作队伍中一些审计人员的职业资格并不符合要求,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另外有些基建工程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较低,其并没有熟练地掌握审计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的知识,而且即使是专业的审计人员,也并没有去了解基础的基建工程知识,这样造成的一种现象就是无法全面地落实基建工程审计,而且会将审计的风险大大增加。

(三)落后的审计方法

当前,在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许多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在对相关数据核算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审计人员手工计算来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会将工作时间延长,而且这种审计方法的工作效率比较低,也会有相对较高的出错率,因此这种方法无法满足企业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需求。另外随着不断的生产和大量的应用新工艺和新材料等,导致建筑市场具有越来越快的变化速度,虽然造价管理部门会对相关信息定期,但是审计人员在收集最新市场价格信息方面依然具有很大的难度,从而导致其与市场无缝对接的目标无法实现,这样也就无法全面落实审计工作,对于预期的工作效果也无法实现。

(四)监督工作不及时

当前,项目竣工后的决算审计是企业基建工程内审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这项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也就无法全程监督整个基建过程,这样导致的一种现象就是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所以使得审计和核实工作也就无法落实。另外如果工程前期缺乏监督工作,会将超支预付款无法追回的现象引发出来。而且没有落实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等工作,导致企业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被动性比较强,使其产生的经济损失比较大。

二、基建工程解决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在企业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该将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纳入相应的管理工作中,而且对其重视力度要不断地加强,同时要科学和合理的分配人员、业务经费和办公设置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在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应该不断地完善和制定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审计程序,不断提升其可行性,将审计工作所具备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其主要目的是为全面落实审计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使预期的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二)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就企业基建工程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不仅需要足够的审计人员,而且这些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素质也要与标准要求相符合,只有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才能使基建工程审计队伍的素质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符合,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将审计工作的职责全面地落实。只有将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才能使以上几个目标得以实现:首先基建工程审计工作要有足够数量的审计人员;其次是加强培训已有审计人员,将其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拓展审计人员的视野,主要目的是更好的全面落实审计工作。再次对于基建和修缮等方面的审计专题研讨会企业要定期的召开,这样可以加大各个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力度,为其共同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最后是对于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审计人员自身应该积极主动地参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工程审计技能更加熟练地掌握。除此之外,基建工程审计人员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不断更新审计方法

企业基建工程审计部门只有不断地更新和改进审计方法,才能使其与时展要求相符合。对此企业审计部门需要及时转变完工结算审计的方法,做好全程监督审计工作,同时需要将工程清单招标方面的工作做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减少成本。另外企业基建工程审计部门应该合理和大量的应用各种审计软件和计算机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使预期的工作目标更好的实现。

(四)加强群众监督力度

在考察和验收等这些基建工程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企业代表的参与,对于也代表人员的监督要及时接受,主要目的将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充分展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存在的审计风险。

三、结语

企业基建工程审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集管理和经济等各个方面为一体,只有把审计工作做好,才能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于企业基建工程审计工作中,如领导对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落后的审计方法、监督工作不及时等,这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对此企业自身和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提高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审计方法、加强群众监督力度等,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丁秀珍.风险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2]侯晶.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中的问题和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8).

[3]宋桐庆.风险管理视角下高校基建工程审计风险管理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3).

[4]徐琳娜,冯利军.高校基建维修工程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3).

[5]王亚京.浅谈医院基建工程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1(16).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7

关键词:电网工程;体检式;数字化;电网工程审计

0引言

近3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每年电网投资均超过4000亿元,特别是中低压配电网投资持续加大,对改善营商环境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支撑经济转型和扶持经济发展,2019年中央对电力企业开展第二轮成本监审,以求更有效地压降成本,促进电力投资更加精准。基于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推行精准投资策略,提出多维精益管理的发展运营方针策略,保证投入产出效益。电网工程具有类型杂、等级差异大、涉及业务多、建设链条长、管理范围广、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欠缺的特点,其审计一般采用委托社会中介审计的模式。由于社会中介介入电网投资管理模式和内控流程的程度不足,且职业能力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往往对电网投资的审计重造价轻管理,侧重项目建设的部分环节和内容,不能从整体评价投资管理的有效性,不能控制审计质量和多维度分析审计成果,更不能为投资决策、建设管理、后续提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工程审计作为电网企业审计的核心业务,为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以“要加强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为指引,有必要多维度开展数字化审计探索和实践。单一的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审计仅对单一领域和点线表层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字化审计的全面、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亟需研究一种由系统的审计分析方法、标准的审计程序和数字化的手段三位一体的审计模式,以此强化审计实施源头控制,提高审计标准化作业,规范审计现场流程,加大信息化应用和大数据挖掘,闭环审计风险管控,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价值。

1体检式数字化审计模式的内涵和主要做法

医院体检分设多个检查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等),每个项目细分若干指标(如血常规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每个指标设定数值参考区间如:红细胞计数4.0~5.50×10^12/L(男);检查后将每个指标实际数值与参考区间对比,给予异常提示,多指标联动提出复查建议,形成对个体总体性的体检分析报告,再对不同类型个体分别归类分析,形成群体健康评估报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公司)借鉴“体检”的模式,模拟“体检流程”设计体检式审计程序。体检式审计程序预设多个角度的审计主题,为每个主题确定审计指标和评价标准,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数据采集,对比发现异常情况,多指标联动进行模型分析,确定问题,并进行系统性、整体性评价。体检式审计程序,在技术上运用数字化审计手段,通过数据抓取技术,从财务、工程、物资、经济法律、生产运行等多个业务系统中实时获得预设审计主体的相关数据,运用数字化分析模型快速分析判断相关业务的逻辑合规情况。体检式审计程序,通过审计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了监督层次、加大了监督力度、提高了审计效率、扩大了监督范围。具体通过以下的探索创新得到验证。

1.1明确目标、主线和方法

第一,确立“三全”审计目标。一是构建全网格型审计模式,实现审计结果系统性、全面化。二是构建全标准化审计程序、内容,提升审计操作规范性,内容全覆盖。三是构建全数字化审计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手段,提高审计效率并保持持续审计力度。第二,搭建专业管理、标准实施、整体评价的审计格局“三主线”。一是以专业管理为主线,按电网工程涉及管理内容确定专业条块,按专业条块划分审计内容,按专业人员分配审计任务。二是以标准实施为主线,按标准化流程规范审计程序,按标准化内容锁定审计重点,按标准化分析保障审计成果。三是以整体评价为主线,按内控领域开展内控有效性总体评价,按区域分布开展问题分布总体评价,按风险类别开展风险程度总体评价。第三,通过“理、提、建、创、践”5步走,验证创新科学性:一是以全过程管控为导向,梳理电网工程全流程关键控制点;二是以关键控制点为导向,提炼审计核心要素;三是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建立多维度分析模型,挖掘审计线索;四是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审计手段,提升审计效率;五是以具体项目为落点,开展审计时间,验证和优化创新体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1.2创新实践的主要做法

1.2.1梳理全过程管理业务流程

浙江公司针对电网工程特点,区分项目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建设、项目评价4个阶段,运用流程分类框架理论,按照典型、动态、可量化的原则,对电网工程投资计划、招标采购、设计监理、项目建设、资金管控等跨专业、跨部门、跨层级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筛选关键业务流程18个,包括项目前期阶段3个、工程前期阶段4个、工程建设阶段9个、工程评价阶段2个,覆盖电网工程管理全过程,见图1。

1.2.2梳理关键流程上的关键控制点和主要风险点

坚持问题和风险导向,结合浙江公司近5年来的工程审计历史数据、典型案例、管理关注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对电网工程管理易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梳理,识别出关键流程中的56个控制点和82个风险点。按照“紧抓典型、结合内控、突出重点、动态优化”的风险评估原则,重点关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运用“矩阵法”风险计算原理,建立契合电网工程管理特点的风险评估规则,从可能性、危害性2个维度进行审计风险评估,最终确定审计需要重点关注的33个关键控制点和对应的51个主要风险点。其中,关键控制点包括立项管理2个,招投标管理3个,合同管理2个,设计管理1个,监理管理2个,项目管理5个,物资管理7个,财务管理5个,结算管理3个,决算管理3个,见图2。

1.2.3定位关键字段,确定取数路径

反复模拟33个关键控制点和51个主要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关键路径上的229个关键数据字段和81个现场踏勘数据字段,使每一个关键控制点和主要风险点均有固化的多个数据字段予以印证,确保证据链条完整,审计问题依据充分。鉴于每个数据字段都可能有多个来源,且不同来源的数据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通过组织业务专家团队,确定数据来源的获取路径或取数规则,同时,充分考虑从SAP系统、经法系统、物资管控系统等在线业务系统获取线上数据,确保关键数据字段采集便捷、数据真实、规则统一、内容齐全。

1.2.4做好数据专业分类,设置取数结构表

一是针对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要求,根据综合、工程、物资、财务4个专业,将已确定的229个关键数据字段分拆组成4张《体检式审计基础信息采集表》;二是根据系统可采集程度,梳理数字化采集分类,见图3;三是根据工程、物资、财务3个专业,将81个现场踏勘数据字段设置3张《体检式审计现场信息表》。通过对采集数据的专业化分类、数字化梳理,为审计实施打好专业化基础,为数字化系统开发做好结构准备,确保数据获取与现场实际情况的匹配度及衔接性。

1.2.5构建审计分析模型

结合审计目标、关键控制点和主要风险点,提炼相关法律规章制度要求、业务处理逻辑关系、数据勾稽关系等,进行值域分析、比例分析、趋势分析、时间期限分析、业务逻辑分析等操作。根据项目重要性和数据字段支撑度进行优先排序,确定在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招投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工程建设管理、工程结算和决算管理、工程档案管理等十个方面,筛选出反映普遍性、典型性问题的分析模型共45个。实现对每个项目的同纬度审核,对总量数据分析可进一步实现对多批次、大数量、多类型电网工程项目整体层次上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价,反映被审单位电网工程流程执行、管理缺失、内控设计等方面存在的系统性、普遍性问题,见图4。取数规则:取工程(PS)模块计划投资规模和投资额、ERP的财务(FICO)模块实际投资规模和投资额、批准初步设计概算中批复工程量和投资额、竣工决算实际竣工工程量和投资额。逻辑关系:(实际投资-概算投资)/概算投资,差异大于10%未审批;(实际投资变电容量—概算投资变电容量)/概算投资变电容量,差异大于10%未审批;(实际投资线路长度—概算投资线路长度)/概算投资线路长度,差异大于10%未审批。判别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投资管理规定》(国网(发展/2)477-2014)“第二十八条经审批的投资项目,当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地点、技术方案等发生重大变化,或投资估算调整额达10%及以上的,应重新履行审批程序”的规定。

1.2.6数字化技术手段运用

体检式审计程序充分考虑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优先采集信息系统数据,运用数字化分析手段发现问题,自动形成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多维度应用审计成果,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第一,优先采集信息数据,集中分析发现问题。采用线上抓取和人工采集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数据,树立数字化审计思维,优先采集财务、工程、物资等业务模块数据65个字段,填制基础信息和现场信息采集表。运用SQL函数工具,自动汇编每个工程项目的信息采集表,组成项目全息信息库,建立数据中间表。级联数据库、审计分析模型和逻辑关系分析表,运用函数统一分析,运算结果自动与标准参数对比,高效、准确的发现问题。第二,构建标准审计体系,多个维度分析成果。建立标准化审计体系,以预设问题为导向,编制标准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模版,直接引用发现的问题和信息采集数据,自动输出审计底稿和审计报告。运用函数工具,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分析问题发生概率,辨析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高危环节和阶段,纵向开展趋势分析,掌握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发生问题概率变化,针对性落实整改措施。

2实施特点和效果

浙江公司通过对重庆公司2017年30%的中低压工程项目和浙江公司2018年全部中低压工程项目开展体检式审计实践,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效果。

2.1数据标准化程度高,信息采集规范性强

体检式审计程序在数据的采集上,运用标准化的思维,通过从各个信息系统和书面资料中,对数据采集点、提取内容、提取方式、度量单位、数据格式、数据颗粒度等进行规范,保证了数据来源清晰、准确、统一,不同熟练程度的审计操作人员,在不同专业的数据采集中,只要根据操作规范,都能准确规范地提取各类数据,为在审计分析阶段分析模型的大数据比对,查找审计风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2审计数据涵盖面广,证据链条完整性强

体检式审计程序采集的数据,涉及到配变增容、台区改造、高低压线路、接户线改造等不同类型、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工程,确保了样本量的充分性和样本数据的代表性,同时采集数据的设置,涵盖了前期规划可研、综合投资计划、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过程管理、结(决)算管理、工程效益评价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分析模型产生的审计结论,有数据依托,结果客观,确保了证据链条的完整。

2.3克服审计专业局限,工作效率提升明显

审计人员都有专业的局限性,采用常规审计手段,每个熟练的审计人员每天能完成的审计检查工作有限,同时也不能保证关注到各个方面,而运用体检式审计程序,按照计划、物资、工程、财务专业的不同分工,通过流水线式数据采集,每人每天可以将样本抽取量提高到30个,在审计分析阶段,运用建立的标准化数据分析模型,1位审计人员统一从信息总表中提取并进行大数据比对,半天时间就能通过专业分析,提炼查找出项目建设过程的各项风险,有效地提高了审计效率,扩大了审计覆盖面。

2.4标准实施委托审计,中介质量提高显著

体检式审计程序构建了一套标准化审计体系,规范了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电力工程审计的方向、深度和方法,引导社会中介机构转变审计思维,侧重关注电力工程关键环节和管理流程,中介审计质量提高显著。统一的审计分析模型和逻辑关系,提高中介机构审计问题分析能力,也便于委托单位同口径统计分析,揭示整体性和系统性风险隐患,为经营决策、规范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5问题梳理层次明显,易于发现系统隐患

体检式审计程序是从二个维度对存在风险进行梳理:一是以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为维度,按照风险导向原则,对项目建设及管理全过程各关键节点进行梳理,预设风险点、确定关键数据,全面、真实反映样本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和管理情况;二是以抽查样本覆盖面为维度,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梳理甄别,从个别、系统、整体(点、线、面)三个层次,逐层进行电网工程问题分析排查,真实客观地揭示问题存在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系统反映被审单位电网工程管理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共性及个性问题。

2.6数字化实现难度低,易于拓展和深化

体检式审计程序,是通过从整体分解到个体,再从个体分析出整体的逻辑,是由数据的两两分析再到多个数据之间的结果比较,数字化审计系统开发初期易实现,且运用目前的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弱关联数据字段的逻辑分析,大大提高审计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基于国家电网公司数据中心的建立和完善,数据抓取更完整、更及时、更准确,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使工程审计从造价向管理,再到评价决策进行拓展深化。

3结束语

体检式审计程序和数字化手段的结合,是浙江公司面对国家宏观投资战略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精益化管理,针对电网投资大、多、杂、散的特点,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不断探索和尝试下的革新,具有持续深化发展的生命力,兼容不同的审计思路和模型,并能在不同的审计领域拓展。体检式审计程序需要通过不断的审计项目、审计案例、审计模型的积累来实现他的成长,时间将见证它的强大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倪志伟,罗少东.国家电网公司数字化审计的具体实现路径[J].财务与会计,2018(12):75-76.

[2]苗亚平.如何运用大数据助推审计“全覆盖”[J].新经济,2016(29):64-65.

[3]唐克晶.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工程审计模式创新探究[J].山西建筑,2019(1):243-244.

[4]曹慧明.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12(5):45-50.

[5]徐培勤.做好基建项目跟踪审计的几点体会[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8):59-60.

工程审计专业范文8

关键词:跟踪审计;应用过程;问题;解决对策

近年来,跟踪审计在我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了较为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但作为一种探索性工作,跟踪审计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日益增多,亟需研究加以解决,以更好地促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改善和规范经费、物资管理,筑牢监督防线,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一、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一)认识不统一,应用模式单一

跟踪审计比事后审计介入时间早、介入范围广、介入程度深,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跟踪审计,仍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现象。有的认为跟踪审计是管理审计,应对被审单位业绩、目标、计划和程序提出意见,以改进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有的认为跟踪审计是全面审计,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什么领域都可以审计。在跟踪审计应用模式上,审计机构和人员往往不会结合具体情况,不分项目投资大小、营建机构管理水平高低,就是直接实行全方位“紧贴型”常驻现场审计,耗费时间较长、工作量较大、审计成本较高,导致现有审计资源使用效益不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二)责任划分不清,职能易发生偏移

对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而言,管理层级和部门一般较多,导致跟踪审计应用过程中往往责任划分不清。如某灾后重建项目跟踪审计过程中,参与审计的人员来源不同,有国家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有对口援建省市审计机关,有受灾当地审计机关,还有参与重建的军队审计部门和人员,审计机构之间缺乏必要足够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分工不明确和责任划分不清的问题非常突出。与此同时,由于跟踪审计时间长、环节多、关系复杂,很容易使审计人员偏离监督目标,介入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范畴,从而造成审计越位。如关于现场签证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往往会先征求审计人员意见,这样就容易造成审计职能越位,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

(三)缺乏系统配套的跟踪审计评价标准

跟踪审计是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的全程动态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需要有系统完善的评价标准和准则。然而目前国家关于跟踪审计仍未制定出台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文书,缺乏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缺乏科学系统的审计报告、审计复审、审计申诉等制度,仍然沿用常规的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仅仅满足于工作实践层面的审计关口前移,使得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无法可依、无标准可循,工程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也大都不愿意接受跟踪审计,跟踪审计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阻力较大、效果不佳。

(四)跟踪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薄弱

跟踪审计涉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方方面面,需要充足的审计力量。然而,当前我国的行政审计力量十分有限,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详细的审计内容,如此长时间的审计过程,往往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对跟踪审计项目管理水平要求高,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娴熟的审计技术、敏锐的审计洞察力和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但实际工作中,跟踪审计人员查找问题不够深入、揭露问题不够主动、处理问题不够较真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审计人员利用权力寻租等违反审计职业道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跟踪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制度,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

一是制定跟踪审计实施办法。为使跟踪审计能够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得到科学推广和健康运行,应确保跟踪审计有法可依,形成完善的跟踪审计法规制度体系。要依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相关规定,制定出台《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实施办法》,对跟踪审计内容、程序、方法及绩效评价标准做出具体规范,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逐步进入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道路。二是建立跟踪审计意见书制度。与传统审计形式相比,跟踪审计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及时发挥预警功能,有利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前发现并整改问题,节约建设经费,提高建设经费使用效益,因此,应建立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意见书制度。通过定期出具跟踪审计意见书,及时向被审计单位揭露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可以起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的作用,增强审计处理的时效性。三是明确跟踪审计具体操作规程。跟踪审计是建设项目审计方式的重大创新,使原有的审计程序、审计内容、审计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使跟踪审计规范健康发展,要进一步明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明确跟踪审计实行的具体方法步骤,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体人员都了解跟踪审计的具体要求,明确跟踪审计的责任和任务,自觉配合跟踪审计人员的监督,以达到规范跟踪审计行为、指导跟踪审计实践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实施跟踪审计

一是混合型跟踪审计方法。是指根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灵活采取驻场审计、专项审计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定期跟踪、不定期跟踪等多种跟踪审计方式。通过制定跟踪审计计划、确定跟踪审计目标、选择跟踪审计方式、制定跟踪审计实施方案、确定跟踪审计重点等措施保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组织实施。通过跟踪检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揭露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层面深入分析问题本质,提出审计建议和对策。二是阶段性跟踪审计。人少任务重是当前跟踪审计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应根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和项目建设周期,开展阶段性跟踪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三是环节性跟踪审计。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对其资金运行和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进行筛选,突出重点时间节点、重点方向及重要事项的监督,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重大工程变更、竣工结算等重要事项及环节的审计,既能节省人力物力,又能保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质量。四是批量跟踪审计。它是指对同一类型的所有建设项目全部进行跟踪审计。其优点是可以将一个或几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扩大到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中去,提高跟踪审计效率,扩大跟踪审计成效。

(三)厘清角色定位,科学履行跟踪审计监督职能

根据国家审计准则相关规定,跟踪审计其基本职能仍然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这种审计方式的突出特点就是确保审计实施过程与被审计事项的发展过程同步进行。关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人员角色定位和职能履行,笔者认为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应明确跟踪审计人员的角色定位。他们只是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核监督者,不是项目管理者。其主要负责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经费、物资使用情况和内控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审查,而不是从事建设管理、项目施工以及工程监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其次,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其工作的本质是通过监督促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因此,服务职能是始终贯彻跟踪审计全过程的。最后,要始终突出跟踪审计的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跟踪审计的重要职能,通过在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发展过程之中,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可最大限度发挥跟踪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经费使用安全高效。

(四)突出抓好跟踪审计阶段性重点工作

一是计划准备阶段。此阶段主要审查工程建设计划、工程建设经费预算、项目建议书、工程量清单及招投标等领域,重点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报批手续是否完备,审查基本建设费编制程序及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审查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和审批是否符合规范,审查工程量清单的主要依据和内容是否准确,审查招标文件、招标组织管理及评标办法是否合法合规等。二是施工建设阶段。此阶段主要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工程量清单执行情况、建设单位会计核算及建设项目监理等领域,重点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可持续性,工程量计算及工程量清单范围内的工程结算,工程建设项目财务会计制度落实情况,监理单位参与设计交底情况,监理单位验收施工基准点、基准线的情况等。三是竣工验收阶段。此阶段主要审查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竣工结算领域,重点审查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程序、组织实施是否合规,竣工结算价款构成、设计变更、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清单项目的套用和材料价差的调整是否合规等。

(五)多措并举,全面提高跟踪审计人员队伍能力水平

相对于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审计难度高,导致审计人员少、知识面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应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是要练好内功,提高现有审计人员能力水平。通过定期组织集训、推行岗位认证制度,打造既精通工程和经济建设领域,熟悉法律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现场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二是加大选拔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力度。通过聘请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的专业人员,采取提供发展空间、提高待遇等方式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全面充实跟踪审计人才队伍。三是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跟踪审计。对于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存在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可通过聘请有资质的审计机构来进行协审,通过事先签订合同、明确责任权利的方式来引入第三方专业审计力量,全面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审计队伍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陕西省跟踪审计研究课题组.跟踪审计的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