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软件工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体现

分析软件工程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体现

一、软件毕业生的就业机遇

有关权威部门统计,未来几年内我国软件行业的从业机会十分庞大,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达到80万-100万人,而现有行业从业人员只有50万人左右,专业开发人员不到25万,目前大部分院校出来的应届计算机系学生,真正能当年进入软件公司工作的只有10%~20%左右,缺口很大。中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指出: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可达2000万人,每年至少需求40万人以上的软件人才。于是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纷纷抢入软件人才教育市场,新设软件、软件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等现象风起云涌。目前怎样搭建一个“学生——企业”平台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这个平台就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参加企业软件工程的实训来缩短学校教育和社会需要的差距,填平鸿沟。

二、建立以实训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是:课堂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这其中课堂教学注重基础性、理论性、系统性,相应的实验课则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技术覆盖面、与课堂教学的配合等。实践目标用于强化理论的学习,内容往往缺乏工程应用背景,脱离实际应用,加上所安排的实践课往往课时有限,难以达到一定的编程量。因此,建立合理有效的课程实训体系就需要将原有的课程实验改革为课程实训。与实验相比,课程实训更关注实践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课程实训体系统的设计课程实训的目的是为了以后能为参加企业的大型项目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一个阶段性项目实训的训练过程,在课程实训中,每个课程对应一个实际的开发项目,课程单元对应实际项目的一个模块或者是它的一次渐进。在课程实训中,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探究项目的工作原理,直至动手实践完成工程项目,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指导与引领作用。该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网状人才培养模式,它以各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养成为实训目标。

2、课程实训体系的训练过程

(1)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以岗位要求为基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建立以实训课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2)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瞄准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课程改革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以实现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的课程新体系,新课程体系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新的课程体系由实训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组成。

4.建立以企业项目实训为体系的毕业设计

1、建立以企业项目实训为体系的毕业设计有两种方法:

(1)学生进入企业,接受企业员工的真实环境下的训练。

(2)引企入校,以企业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的毕业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只是局部接触到了企业软件工程的一些知识,但是还不系统。通过参与企业项目实训,学生可以切身体会到企业工程与学校实习,实践的区别。实训基地建设方式:

①实训环境完全按照企业文化、机构设置、项目需求、研发模式、团队特色等软硬件条件的需求来搭建;

②实训项目是从软件开发的国内知名骨干企业中挑选出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及代表性的项目;

③实训的项目经理是从骨干软件企业中挑选出来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丰富并参与过实训项目开发的项目经理来担任;

④实训管理采用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让实训学员亲自参与实训项目开发,将其融入IT企业的真实运行环境;学习了解IT企业的软件项目开发规范、流程和项目管理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知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感受IT企业对员工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体验企业文化;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积累项目实战经验;

⑤实训的实施规范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规范来进行,实训学员按照25个人的规模分成若干个项目组,每个项目小组将参与项目详细设计(项目编码)、项目测试和项目验收过程,并形成规范、标准的文档。

2、实训所取得的成效通过对实训学生的调查,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提高:

(1)硬技能的提高掌握了基本的开发技术、熟悉了企业常用的工具和平台、熟悉了软件工程的流程及软件控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快速学习的方法、熟悉了软件工程中常用的工具。

(2)软技能的提高通过实训可以使学生在团队精神、沟通协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规划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IT成员,并能根据自己的所学、所见、所识来提高编写简历与参与面试能力。

三、结论

开展软件工程实训是我们探索研究型大学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踏出的第一步,随着企业与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加深,实训工作会得到更多的重视。通过实训使学生磨练软硬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储备后备人才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小慧 单位:德州学院计算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