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课程全英教学初探

建筑学课程全英教学初探

摘要:

全英教学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不可抗拒的趋势。本文结合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建筑技术科学类专业课程进行全英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此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学改革;建筑技术科学;全英教学

1引言

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82高[2001]4号)中明确指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全英教学已成为我国各大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如广东外语外贸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已逐步推行全英教学,并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1]。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开始对全英教学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2-5],包括对全英教学的理论基础的总结,对我国高等院校开展全英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对全英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和经验的探讨,等等。这些研究为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全英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全英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共性问题的讨论,对具体某一方向专业课程全英教学改革的探讨不多[1]。在任何教学改革中,不同学科所面临的任务目标和难点问题各不相同,它们在全英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自然也不尽相同。针对建筑技术科学类专业课程全英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和讨论,是本文的主要目的。近几年来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的背景下,华侨大学把全英教学模式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华侨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中明确指出:在今后五至八年内,要努力实现全英课程和双语课程占课程总量20%的发展目标。为此,华侨大学制定并实施了全英教学专业试点建设(如经济学、计算机、工商管理等多个专业的中美联合培养国际班)、二级学院全英教学专业课程设置、全英授课教师资格认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笔者作为第二批通过学校全英授课资格认定的专业教师,希望结合近年来在建筑学院全英教学的改革经验(尤其是建筑技术科学类全英授课专业课程的改革设想和经验总结),对建筑学方向全英教学改革存在的难度问题和改革建议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此类专业课程的全英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2全英教学模式及意义

“全英教学是一种浸泡式教学,即以目标语为媒介教授其他科目知识,目标语的习得作为副产品而获得[2]。”这种浸泡式教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在北美地区提出并发展起来,现在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推行并深受好评。这种教学模式的良好效果被大量实践所证实,在提高学生外语水平,特别是在提高学生接受性技能、文化意识和社会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显著[3,6]。在传统的建筑学课程设置中,专业英语课一直是一门重要课程[7,8],其授课内容及目的主要是通过讲授建筑类专业文献的英语词汇、语法特点和行文结构,着重培养学生对外文专业文献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建筑学专业英语词汇、专业术语,能独立阅读和理解本专业英语书籍和文献,达到能够有效获取与本专业有关的外文国际科技信息。这些传统的专业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尤其是在英语环境的知识搜索和获取能力,但是和“浸泡式”全英教学专业课程仍有较大区别[9]。专业课程的全英教学模式是对某一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全程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传授,强调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课堂学习、交流和互动,并用英语完成作业和考试等,使母语不是英文的学生在英语“浸泡”中,掌握学科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在于:师生对全英教学模式的适应性,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平衡,课程内容的精选和知识点的取舍,等等。当前,全英教学模式建设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建筑学院开设全英模式的专业课程已经在众多学校得到了尝试和实践。建筑物理等技术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筑学的核心课程,是建设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和可持续建筑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理论技术(尤其是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一手技术资料)绝大多数是以英语为载体。对这类课程进行全英教育模式改革,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自学能力,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建筑学学生有重要意义。

3问题分析和对策讨论

任何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建筑技术科学类专业课全英教学模式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也会遇到各种阻碍,我们在全英模式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对所面临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讨论。

3.1如何进行教学对象的合理选取

浸泡式全英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英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在同一年段、同一班级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大学英语”课程的等级分班中就有所差异,通过英语4、6级考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实践证明并非所有学生都能适应全英授课的教学模式,如果不对选课同学进行合理筛选和取舍,容易造成部分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因难以适应全英教学模式,而影响他们对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甚至会滋生厌学、畏学的情绪。而且课堂讨论和互动都是在全英环境下进行,无法适应的学生反过来会影响整体班级的教学效果。合理选取教学对象是各专业课程在全英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在改革初期,师生对新模式适应性最差的时候,这个问题尤为突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这个问题往往容易被学院领导和任课老师所忽视,有时甚至为了完成学校下达指标或追求“教改规模”而不加取舍地将每个学生纳入全英课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学校、学院分管领导及任课老师都应该提高认识,摒弃授课学生数越多越好的思想,合理制定选课学生的进入门槛,严格控制选课人数。必要时可以增设几次“试听课”,在试听过程中再次进行师生双选过程,进一步确保教学对象的合适选取。

3.2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

如何实现“英语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平衡是全英教学改革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4,10]。全英教学势必要求学生投入更多额外的精力用于克服语言障碍,即便是对英语基础扎实的学生进行授课,教学进度也应该比平时的母语教学更慢、更耐心。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每门课程的学时数也不宜过多。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取舍、确保“少而精”的内容设置,是全英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建筑技术科学类专业课教改中同样需要注意这个问题。以建筑物理课程为例,该课程涉及的内容甚多,包含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原本的汉语授课情况下,该课程就往往因为内容繁多、理论概念晦涩等特点,成为建筑学学生不太兴趣甚至畏惧的一门科目[11]。对这类课程进行全英教学改革,就更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强调“少而精”的设计原则。我们“建筑物理”相关课程的全英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先由授课老师对授课内容进行精简和筛选,划定大致内容,并贯穿“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11],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甚至课程考核等内容的设计过程。现阶段我们将课程内容限定为“建筑声学”范围,并只精选“厅堂音质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尝试通过基本概念讲解、参数测量实验、模拟软件学习等章节,将全英教学贯穿到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和上机操作等各个环节。之所以选取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出于对“内容重要度”、“内容教学量”、“学生兴趣度”、“易操作性”等角度的考量,因为这个部分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这部分内容是“建筑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且往往是最受建筑学学生喜欢和兴趣的内容。(2)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量适中,而且与“建筑声学”其他部分内容相比,这个部分内容涉及的理论概念相对简单、没有太多复杂的公式推导(相比而言,“建筑隔声”等其他部分的理论概念就更晦涩难懂一些)。(3)这部分内容与实际联系紧密,经典的分析案例众多、实验场地和仪器一应俱全、软件模拟工具非常成熟,极有利于将“浸泡式”全英教学模式贯穿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

3.3如何进行考评制度的合理设置

在课程结束后,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而有效的考评,也是每次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浸泡式”全英授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言,如何进行考评制度的合理设置,以获得对授课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客观准确评价,是全英教学改革必然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全英授课的目的是讲授专业知识,而不是专业英语,因此学生对本课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仍然应该是考核的重点。在建筑技术科学类专业课程中,我们建议基于原有课程的考核基础上进行变革,考试形式可以仍然采取笔试成绩和实践成绩两个部分: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自行编制专业知识的英语题库,在评卷过程中,以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为主,避免过多地注重英语语法和结构等细节问题。另外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操作技能的考查,记录每组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表现,交流讨论过程中限定使用全英的语言环境的前提下,重点仍是考查学生完成实践任务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全英教学不等于英语教学,也不等于专业英语教学,它强调的是一种浸泡式教学,是以英语为媒介教授其他科目知识,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英语学习和表达能力、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笔者课题组在全英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改革中仍处于准备和摸索阶段,本文从全英教学对建筑专业课程的意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激发各位同仁一起在建筑学全英教学道路上继续探索。

作者:欧达毅 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谢应东.金融专业课程与全英教学[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04):83-86.

[2]蔡芸.对全英教学的看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1(04):36-38.

[5]卿崧.关于全英教学模式的再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174-175.

[6]蔡小丽.国际商务管理全英教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S1):64-67.

[7]黄登峰,张振霞.建筑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2):144-148.

[8]吕惠卿.建筑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135-137.

[9]谢应东.对金融专业课程全英教学的探讨[J].国际经贸探索,2005(S1):34-37.

[10]王昊翔.“操作系统”全英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S2):266-268.

[11]欧达毅.“学生为主体”理念在建筑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建筑,2013(09):119-120.